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好的时候要作坏的打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套传统的中国思想在商业社会中也非常实用,故此十多年前当地产很蓬勃时,我已决定集团应强力加速多元化发展,所以远于地产泡沫爆破前,我们地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已较为减少。

    ——李嘉诚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公司必须要有超前的眼光,谨慎行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发展壮大。

    李嘉诚说:“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

    20世纪90年代,在深圳南头科技园的某中德合资企业里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德国工程师与中国助理检修设备,在要求取下其中一个外六角螺丝时,德国工程师向中国助理要工具,但中国助理随身没有携带此规格的专用扳手,但他手上有一把老虎钳,于是中国助理便顺手将老虎钳递给了德国工程师,他认为暂时用老虎钳也可以。然而,德国工程师在接到老虎钳时非常不满并要求中国助理去取专用扳手。中国助理不明白是何缘故,于是请教德国工程师。德国工程师说:“如果养成了随意代替的习惯,那么这次可以用老虎钳,下次也许又会用老虎钳,日积月累老虎钳会把螺丝的外六角磨滑,最终会取不出螺丝而造成设备无法修复。”由此可见德国工程师认真严谨、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工作态度。

    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时刻保持谨慎。

    这是他年少时曾经的经历留给他的教训。李嘉诚曾在茶馆里当跑堂的。一天,他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害怕客人会发怒,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客人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极力在老板面前为他讲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客人叮嘱李嘉诚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是不行的。此后,李嘉诚把“谨慎”当成自己的人生信条。

    “没有一样事情会永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经营塑胶生意时,李嘉诚已投资地产,主要投资到工业大厦。这是因为他分析到塑胶花行业前途有限,而房地产市场却大有前途。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了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1992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中,他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列第35位。

    2008年11月21日,《商业周刊》杂志对李嘉诚进行了一次特别的采访,李嘉诚没有丝毫保留地向所有人公布了他多年经商的心得——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李嘉诚认为,经商就像是军队的“统帅”必须考虑退路一样,任何事业都要量力而行,在市场繁荣的时候要看到潜在的危机,以及研究出当它来临时如何应对的措施,这样才能平衡风险。在外人看来,长江集团50年来,总是在危机之时异军突起。如20世纪60年代后期,李嘉诚在塑胶行业即将没落的时候转入房地产;在1989年政治疑云重重的情况下,李嘉诚又前后投资上海和深圳港口生意。事实上,在这些决定做出之前李嘉诚都经过了精细严谨的调查研究。

    注重每个细节

    华人首富李嘉诚,在广州有一个著名的企业,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大酒店。香港人做事喜欢讲风水,李嘉诚的中国大酒店选在一个地势低洼处,主楼就建在谷底,取聚财敛运之意。开业后,生意兴隆,财运滚滚,这和选址有没有关系不好说,但起码表达出他们对挣钱的一种强烈的渴望,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会全方位地以钱为核心来考虑问题。

    由于中国大酒店所处地势低洼,带来了很多麻烦。每天勤杂工往洗衣房送衣物、被单,都要经过一个大斜坡。这一天,中国大酒店总经理的秘书,在晨会前给各部门经理送文件,正好路过此处,看见一个勤杂工推着小货车往上走,可他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推不上去。假如换作任何人,看见有一位老先生遇到困难,一定会帮助他,使他能够顺利将小车推上斜坡。许多人以为这是好事,是出自内心的善良。这位女秘书也是这样认为,她将文件放在推车上,帮助老先生把车推了上去,然后,才去开晨会。

    等她踏入会议室已经迟到了几分钟。总经理问:“你今天怎么晚了几分钟?”秘书还很高兴地回答:“路过斜坡,正遇见有人推车推不上去,我帮老先生推车,所以才来晚了。”谁也没想到,总经理立即召集所有员工开大会,集中讨论,让所有人发表意见。大家很纳闷,许多人说:“应该的,她是做了好事啊!”总经理摆了摆手,说了这么一段话:“秘书小姐帮助这个人推车上去,看似是做好事。可是,大家想一想,她没来之前,谁帮他?他是不是每次、每天都在这里等?他这么一等,洗衣房就得等,下面晾衣的人、送衣的人统统都要等。住酒店的客人也要等,而且这种等待是不等量的,是一种无限的放大。比如,我们原来是8点钟客户服务部把衣服、床单送来。现在要等到8点10分,洗衣房的员工就会认为,原来我们酒店的管理制度不是那么严格,并不是说几点几分就是几点几分,迟到是经常的事情。等了5分钟还不来,怎么办?打牌吧,大家聚在一起,开始打扑克。正玩得高兴时,要洗的衣物、被单来了。兴致正高,谁也不舍得放下,算了,再等几分钟吧!反正大家都认为可以等,时间观念都淡漠。这种放大后来就变成30分钟,再拖延到1个小时、2个小时……我们的酒店不就会乱套了吗?谁还会把规章制度当回事?如果制度不完善,必定导致客人的抱怨:‘哎,我的衣服怎么还不送来?你们不是说好的下午三点吗?’‘每次都这样,这么大的酒店,怎么没有一点时间观念?’服务人员就会到处找理由:‘啊,麻烦你再等等,我帮你问问,可能是今天停电停水。’客人住在这里心情不好,觉得生意、办事都不顺利,那么,客服部的人员收账也困难,好多客户还会投诉。很多麻烦、意外频繁发生,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助人为乐’的事件吗?它会导致可怕的蝴蝶效应,但其实只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只有一个人在捣乱。”

    总经理随后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我们这个斜坡虽然有倾斜的角度,但当时由欧洲设计师精心地测量、计算过,凡是正常、健康的年轻人都能够顺利将小货车推上去。可见,是这个岗位用人不对。下去查,里面一定有问题!”

    果然,调查发现,这个负责推杂物车的员工已经年纪超龄,不能胜任此项工作,为什么得到这个职位呢?他是人事部副经理的亲戚。酒店有明文规定,勤杂工不能雇用老年人,只能雇用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人事部副经理认为:这个事情不大,即使用了自家亲戚,根本就不会被发现。不起眼的勤杂工在地下室推车,谁会注意到?想不到最终被总经理察觉,仅凭借秘书迟到几分钟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总经理把推车的老先生和人事部副经理一起开除,毫不犹豫。开除以后,有些职工觉得这样小题大做,太不尽人情。人事部副经理学历高、负责任,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只不过用了一个亲戚,可以把老年人换掉,为什么把人事部副经理也开除?

    总经理说:“我不把他换掉,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形象,我们的客人会越来越少,我们挣的钱也会随之减少,甚至可能倒闭,这才是害了你们所有的人。很多企业最后倒闭就是为了照顾一两个人。我这么做看似严厉,实则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我们酒店赢得更多的财富。不近人情是为了挣钱,挣钱才是公德。”

    这个故事应该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们强调的是每个细节都很重要,不允许在系统的范围内有任何问题出现。比如,日本索尼的随身听,大概有90道工序,只要一道工序做坏了,不管它在哪儿,其他89道工序都报废了。

    为了挣钱,我们应该像中国大酒店的总经理那样心无旁骛,凡是妨碍挣钱的,不管什么事,一律排除。你必须远离影响你赚钱的一切因素,否则,一旦你容忍它,心软了,你的整个财富系统都会跨掉。

    李嘉诚说:“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作好准备。”

    其实,在生意场上,只有凡事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把握、怎样付诸行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