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息 成大器-第3种弱点 自负任性——失败征程的开路先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就会产生自负任性的个性。这种人一般都好大喜功,一旦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会自认为了不起,把成功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这种人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自恋,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长此以往,不但自己的人际关系会一塌糊涂,生活也会变得糟糕透顶。

    切不可夜郎自大

    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美国)巴顿

    “夜郎自大”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用来比喻闭关自守、孤陋寡闻而又狂妄自大。

    夜郎是我国汉朝的一个小国,在今天的贵州省西北部,国王名叫多同。在多同的眼里,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

    一天,他骑马带着随从外出巡游,他们来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挥舞着鞭子指着前方说:“看!这一望无边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它大呢?”随从连忙献媚说:“大王您说得对,天下最大的就是我们夜郎国啊!”多同听了沾沾自喜。

    他们又来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头,看着巍峨的高山说:“天下还找得到比这更高的山吗?”随从连忙应和说:“当然找不到了,天下没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一条江边,多同跳下马来,指着滔滔江水说:“你们看,这条江又宽又长,这是天下最长、最大的河了。” 随从们没有一个不随声附和,齐声说:“那是肯定的。我们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国家。”

    这次出游以后,夜郎国王更加自大起来。

    汉武帝时,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途经夜郎国。夜郎国王多同从没去过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么回事。于是,多同派人将汉朝使者请进部落的帐篷中问道:“汉和夜郎相比,哪个大些?”

    汉使者听了多同的问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回答说:“夜郎和汉是无法相比的。汉的州郡就有好几十个,而夜郎的全部地盘还不如汉一个郡大。你说,哪一个大呢?”

    多同一听,不禁目瞪口呆,满脸羞愧。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盲目自大的人为数不少。这些人时刻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从不顾及别人,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每个人都应该为他服务,他们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得多。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对于我们每一位青少年来说,都应该尽早躲开这样的暗礁,切不可夜郎自大,否则,我们可能就会在这上面栽跟头,甚至会毁掉自己。

    小贴士:

    有人说,傻瓜总是以为自己聪明,而聪明的人则知道自己有愚笨之处。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样样精通,所以,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方面成为我们的老师。当我们自以为拥有一些长处或才艺时,千万不能孤高自傲,要永远记住:我还十分欠缺功力,需要不断的修炼。

    自负导致愚蠢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美国)爱因斯坦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而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就难免会产生自负心理,就很容易忽视他人或全体的力量,也很容易彰显自负的个性。即使有人指出他自负的弱点,他也不一定有心思听进去。仍旧会我行我素,如此这般,就很难与周围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清朝的重臣,朝野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个人。曾国藩年龄比左宗棠大,也曾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颇为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回答:“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中则无曾公。”这句话让左宗棠沉思良久。

    还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苍蝇被追得四处逃窜,最后躲藏到一个屋角。这时,一只蚊子悠闲地从书房中飞了出来,落在了苍蝇旁边:“嗨,兄弟,你怎么气喘嘘嘘的啊?”

    “难道你没看见,那个人拿着苍蝇拍差点就把我拍死了,幸好我跑得快!”苍蝇说完,长长地舒了口气。

    刚飞来的蚊子不屑地瞄了苍蝇一眼,说:“哼!我们为什么要怕他们人类呢?”“难道你不怕他们?”苍蝇满眼疑惑地说。

    蚊子摆了摆前爪:“以前确实害怕,但现在我可不怕了。”

    “为什么?”苍蝇不解地问道。

    “来,我带你看一样好东西。”说着,蚊子就连拉带拽地把苍蝇拖到了书房。它们落在书桌上一本打开的书上。那是一本哲学书。

    蚊子指着打开的书说:“看看吧,上面写的什么:一只蚊子在大洋的另一边扇动翅膀,就可能会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看到没有,可以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以前我不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没想到我这么厉害。现在我还怕什么人类?我只需要站得远一点儿轻轻扇一下翅膀,哈哈,他们人类就会被吹到九霄云外……”

    “可是,可是,你以前吹走过人吗?”苍蝇打断了蚊子的话。

    “那是因为以前我不知道,也没有试过,不自信,现在我很自信,让我们去找个人试一下,我一定会打败他,我们蚊子要统治世界。哈哈……”蚊子狂笑着。

    一只壁虎出现了,苍蝇看到了,它飞了起来,叫蚊子:“快逃跑啊,有壁虎!”可是,蚊子很傲慢地看了壁虎一眼:“哼!我要打败人类,一只小小壁虎能拿我怎么样?正好拿你做试验,看我不把你扇到世界的尽头去!”

    蚊子不但没飞走,反而扇动着翅膀非常自信地向壁虎飞去,壁虎张开嘴,舌头一伸,蚊子不见了。

    苍蝇叹了口气,飞走了。风轻轻地吹进书房,哲学书翻到了下一页。

    是固执己见、自视过高让蚊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以为自己很渺小的蚊子竟然在看了一本哲学书后自负起来,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试想,如果蚊子不对哲学书断章取义,如果它能够听得进苍蝇的劝阻,那么,它也不会如此轻易地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则寓言所要表达的意义不言自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断在上演着这样的场景。

    青少年朋友,我们想一想,我们的父母是否过分娇惯我们?我们是否也在不经意间滋生了“我很了不起”的自负心态?当别人在友好地劝导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曾摆出过一副自负傲慢的姿态呢?

    小贴士:

    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尊心,否则,就会成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事。但是,如果自尊心过强,就会变得刚愎自用,就会难以与人亲近,进而陷入歧途,最终也将一事无成。我们青少年千万不要变成一个自负的人,如果已经有这样的倾向了,就必须想办法改掉。

    把自负击碎

    我所遇到的人们,必然在某一点上胜过我,我就有必要向他们学习。

    ——(美国)爱默生

    自负,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点,自负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事业的道路艰难很多,它就像埋伏在我们人生路上的蒺藜,一不小心,就会把我们扎出鲜血来。

    那末,自负心理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自负的产生与片面的自我认识有关。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缺点,就会产生自负的个性。过分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都会让我们的一举一动向着自负的个性发展。自负者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低,如此便会产生自负心理。

    有关研究表明,在生活中遭受过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会产生自负的心理。但是,我们青少年从小就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父母的宠爱、夸赞和表扬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真了不起”、“我就是最棒的”,这样就很容易形成自傲、自负的性格。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自负的弱点呢?

    首先,提高自我认识。

    我们青少年要全面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别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不能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也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昔日的辉煌只标志着过去,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能预示将来。

    其次,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有人曾这样说:“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批评,尤其是成长中的年轻人。”

    自负者最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就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法。接受批评意见并不是让我们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我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最后,要与他人平等相处。

    自负的人会把自己视为上帝,视为天下第一,无人能比,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会无理地要求别人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与他人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的人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这种做法非常有助于克服自负的弱点。

    小贴士:

    自负的实质是无知,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所以,自负有时会表现为狂妄自大。它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

    任性做事难成事

    人们往往把任性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任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德国)黑格尔

    任性是现代青少年常见的不良性格。任性主要表现为固执,一意孤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考虑客观环境和条件如何,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性,简单的说,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而不加以约束。

    有关研究表明,任性的青少年难以合群,不适应群体生活,容易感到孤独,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家庭的气氛。有关专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任性是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

    某电视台一个谈话节目讲述了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节目的嘉宾是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学老师,他面对镜头,声泪俱下地叙说了他15岁的女儿离家出走的经过。他希望能通过电视节目的播出找到他一直都不知去向的女儿。

    这位老师说:“不久前,一个周末的晚上,女儿吃完晚饭后提出要去邻居家串门,我说你得先把作业写好了再去。女儿很不高兴,我就多说了她两句。你都快升高中了,还这么贪玩儿?可是女儿根本听不进去,气冲冲地一甩门就出去了。当时我也很生气,觉得这孩子也太任性了,就没有马上追出去拉她回家。”

    “大约过了5分钟,我感觉到心里不塌实,就出去找她。可是,哪想到就这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女儿就没有踪影了。后来我们找遍了整个城市,还向派出所报了案。已经过了一个月了,女儿仍然是杳无音信。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女儿现在是死是活。她走的时候身上1分钱也没有……”说到这里,这位中学老师已经情不自禁,泣不成声了。

    那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是否能想到,因为自己的任性,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伤害,让家长经受了多少痛苦的煎熬。

    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曾提及他年少时因为任性,对他的母亲造成的伤害。等他长大成人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时,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了,这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悔恨。他这样写道: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就是这样,我们不经意的任性或是自以为聪明的任性带给我们自己的、带给他人的都可能是我们没有预见到的后果。

    王敏是国内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刚刚到一家公司做文秘工作。她是个自负任性的人,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和办公室的同事发生矛盾,以至于办公室的气氛非常紧张。

    一天,她走进办公室,刚刚还在说话的两个同事立即不说了,她就认定他们正在背地里议论她。一气之下,王敏竟然把一个同事刚刚整理好的一份非常重要的报表撕得粉碎。最后,事情闹到总经理那里,无奈之下,总经理把王敏解雇了。

    因为任性,稍不如意王敏就恣意妄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危及到自己的职场生涯,最终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由此可见:任性做事难成事!

    小贴士:

    任性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为基本特征的个性缺陷。我们青少年就像花朵,健康地成长才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妄为,就从根本上破坏了自己,即使这朵花盛开了,也会在转眼间枯萎凋谢。

    与任性说再见

    小心谨慎,不但可以防备别人侵犯自己,也可自防任性的放纵和腐败。

    ——(美国)巴克

    任性,已经成为青少年及家长所面临的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的任性感到无奈,他们甚至抱怨说:“我的孩子只要有一点点不合他的心意,就哭闹个没完,脾气比谁都大。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劝说都没有用。这样发展下去怎么了得?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呢?”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不应该再让父母为纠正我们的弱点操心了,这些事情应该靠我们自己来解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任性的弱点呢?

    首先,认识到任性的危害。

    任性的危害非常大。任性的青少年遇事往往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大,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变得蛮横无理、胡作非为,甚至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所以我们不应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自觉改正这种不良性格。

    其次,培养自我情绪的控制力。

    任性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情绪,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情绪失控。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掌握情绪控制的主动权,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避免任性。

    最后,参加集体活动约束自己。

    青少年应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参加团队性的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团队成员只有合作、齐心协力去完成同一件事情,才能取得胜利,在活动中逐步摆脱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维定势,在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小贴士: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过分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话,他就已经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有人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发挥而不受约束;还有人说,使意志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意志摆脱任性。但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从中悟到一点什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