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活在当下,让每个日子都看见欢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逝去的时光,特别是那些青春的岁月,无论多么美好也不会再回来。而未来的时光,也是飘忽不定的。属于自己的,只有现在,能够握在手里的,就是最好的,不是吗?无论现在的时光是单调还是丰富,是平静还是汹涌。

    最好的时光在哪里?在流逝的青葱岁月里,还是在未来的路上?有句话叫作“最好的时光,永远都是被辜负的”,因为现在的我们总是觉得,最好的时光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记住,是每一个“现在”。

    就让塔莎奶奶告诉我们,什么叫最好的时光吧。1915年,塔莎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父母都是文化圈名人。15岁那一年,她迷上了绘画和农业,农业生活的自给自足,特别是农田间的自然风光,让塔莎找到了很多绘画素材。

    57岁那一年,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塔莎孤身来到佛蒙特州的一座山丘上,建造了一栋18世纪风格的乡间别墅,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在那里,她每天除了画画,还会种花、种菜,喂鸡喂羊,手工织布。包括她身上的复古裙也是自己缝制的。此外,她还热衷于烹饪和享受美食,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情调。一直到90岁高龄的时候,她还在独自照顾着自己的农庄。

    塔莎奶奶的孩子们曾问她:“您这一生很辛苦吧?”

    塔莎奶奶说:“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一直在以度假的心情过日子,每天、每分、每秒我都很享受啊!”

    塔莎奶奶还说:“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惜的事,对我而言,随着年岁增长,日子过得充实,并且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在我们身边,常有一些四五十岁就感叹自己老了的人,有的人更甚,30多岁就觉得自己老了,跟塔莎奶奶相比,我们不是太可笑了吗?90岁的她,依然在享受着自己最好的时光,因为在她看来,最好的时光不是青春的容颜,而是一颗不老的心,一颗懂得珍惜和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有灵性的心。

    其实,逝去的时光,特别是那些青春的岁月,无论多么美好也不会再回来。而未来的时光,也是飘忽不定的。属于自己的,只有现在,能够握在手里的,就是最好的,不是吗?无论现在的时光是单调还是丰富,是平静还是汹涌。

    事实证明,不懂抓住现在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故事:

    一位哲学家途经荒漠,看到很久以前的一座城池的废墟。如今的城池已经是满目疮夷,但还是能依稀辨认出它昔日的辉煌。这个哲学家打算在此处稍作休息,就随手搬过一个石雕坐了下来。

    他点燃一支烟,想象着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不禁感叹了起来。忽然,他听到有人说:“先生,你感叹什么呀?”

    哲学家四下张望,没有发现任何人。他再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个石雕在说话,原来那是一尊“双面神”神像。哲学家从未见过双面神,于是就问:“你为什么会有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说:“有了两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过去,牢牢吸取曾经的教训;另一面又可以瞻望未来,去憧憬无限美好的明天。”

    听完,哲学家对双面神说:“过去的已经逝去,无法挽回,而未来的也是你无法得到的,即使你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知,又有什么具体的实在意义呢?”

    双面神听了哲学家的话,不由得痛哭起来,他说:“先生啊,听了你的话,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会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下场了。”

    哲学家不解,于是双面神继续说:“很久以前,我驻守在这座城池,我自以为能够洞察过去,又能瞻望未来,所以没有用心去把握现在,结果,城池被强大的敌人攻陷,这里所有的辉煌都化为灰烬,我自己也在人们的唾骂声中沉寂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懂得抓住现在的人,将会失去未来。

    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的时间相比。”换句话说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能好好地把握“现在”,让它如流水一般逝去。

    其实,每一个现在都会成为过去,每一个未来也会成为现在,只有把握每一个现在,让现在成为最好的时光,我们也才能拥有最好的人生。

    2如果每一瞬间都是好的,未来就会更美好

    时间并不能像金钱一样让人们随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人们所能使用的只有被给予的那一瞬间,也就是今天和现在。虽然风雨常在不期然的时候抵达,但是,花该开的时候,依然如期盛放,潮水该涨的时候,依然如期澎湃。

    这一刻蹉跎岁月,下一刻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呢?

    这一刻勤奋努力,下一刻等待我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也许,成功没有立竿见影的速度,这一刻的努力拼搏等来的却是下一刻的失败,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要相信,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个当下,等待你的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未来。道理很简单,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跟一个每天早出晚归的打鱼人相比,谁的收成更好呢?

    何炅的人生是成功的,也是美好的,这份美好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有才华,或者机遇更好,而是他一直努力地在做好每一个当下。

    何炅是金牛座,用他的话来说,他从来不是一个刻意去争取机会的人。他更习惯也更喜欢的做法是,不痴心妄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当下。

    在中学时期,他因为普通话标准进入演讲部,在那里,他不仅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还完成了一系列对口才和逻辑思维的训练。从高一那年开始,他又到一个电台做起了DJ,那是一个现场直播的节目,没有台本,全靠现场发挥。这一做,何炅就做了6年。6年中的每一次节目,他从不懈怠。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经历,他的谈吐和应变能力都上升了一个台阶,所以后来当他进央视做少儿节目主持人时,才做得顺风顺水。何炅说,他其实从来没想过做主持人,但是做着做着发现很有意思,所以就继续走下去了。

    他很喜欢“活在当下”这个词,而且也早已习惯了让自己只关注当下的事情,奋力地将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包括在《快乐大本营》,节目从1995年开播至今,主持人换了好几代,但何炅仍然坚持留在这里,即使在节目收视率大大下滑的时候,他依然认真地做好每一期节目,并且努力地去突破,去提升收视率。

    此外,从1999年开始,何炅开始给《中学生百科》写专栏,至今快20年了,他认真写好每一次稿件,并且从不拖稿。包括在拍摄电影《栀子花开》的过程中,即使拍到夜里两三点钟,他回去还是要坚持写完专栏的稿件才休息。

    坚持做好每一个当下,梦想就会如约而至。其实,努力做好一天很容易,努力做好一个月也不算难,难的是数年甚至数十年都在坚持不懈地做好。

    坚持做好每一个当下已属不易,能够在一个糟糕的当下实现由坏到好的变换,更值得尊敬。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做到了。

    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曾经应邀到法国里昂参加一个演唱会,为了能够早做准备,他提前一天赶到了那里。他在歌剧院附近找了一个宾馆住下来,由于旅途劳累,很早就躺下休息了。可是,他刚睡着没多久,就被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吵醒了。婴儿的啼哭声来自隔壁房间,非常刺耳。

    帕瓦罗蒂原以为婴儿的哭声很快就会停止,所以并未气恼。但没想到,那孩子哭起来就没完没了。帕瓦罗蒂用被子蒙住头准备继续睡觉,可那孩子的啼哭声像具有魔法一样,穿透被子来到他的耳边。无论多么努力,他始终都睡不着。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已经非常烦躁、恼火了,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祈祷这孩子的哭声赶紧停下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又半个小时过去了……那孩子的哭声依然没有停止,而且每一声都那么洪亮。此时,帕瓦罗蒂的心里反而对这孩子生出一种敬佩之情,他想到自己,要是自己连续唱歌一个小时,嗓子早就受不了了。想到这里,帕瓦罗蒂突然笑了,他让耳朵紧紧贴在墙壁上,开始仔细听起那孩子的哭声来。

    很快,帕瓦罗蒂发现,这孩子每次哭到嗓子快破的临界点时就会把声音拉回来,这样一来,声音就不会破裂。他由此断定,这孩子不是在用喉咙发声,而是丹田。帕瓦罗蒂高兴极了,他赶紧也试着用丹田发声唱歌,发现声音果然比平时洪亮。第二天,帕瓦罗蒂用丹田发出的饱满洪亮的声音,征服了所有听众。

    在帕瓦罗蒂那里,一个糟糕的瞬间,神奇般地变成了一个美好的瞬间,因为有了这个美好的瞬间,帕瓦罗蒂赢得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一些“糟糕”的时刻,这个时候,与其恼火、痛苦,不如把糟糕变幻成美好,这是一种神奇的能力,也将为你带来一个神奇的未来。

    3不要过晚上自我厌恶、白天依旧我行我素的日子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更好的选择是以“善变”应万变。这里的“善变”不是变化无常的情绪,而是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让自己一直都在学习进步的道路上。

    也许,你对自己窘迫的现状感到痛苦,对自己日日重复的工作感到厌倦,对每天家里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感到无奈,以至于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令人厌恶的人。

    可是,你有为此迈出改变的脚步吗?

    迈克尔·乔丹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对不能接受自己都未曾奋斗过。”反观我们,用一种厌恶的眼光盯着现在的生活,同时又“执着”地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最常说的就是“我也很想改变啊,可是很难”,是真的很难,还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下过改变的决心?

    拿破仑曾经说过,凡是取得胜利的人从来不说“不可能”。没错,要想改变现状,从下定决心开始。下面这个小男孩的故事,正是向我们展示了决心的力量之神奇。

    有一天,一个乡村小学失火,一个小男孩不幸被熊熊的烈火所吞没。当人们终于把这个小男孩从烈火中救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他的下半身被严重烧伤,人们赶紧把他送到了附近的一个乡村医院。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小男孩已经神志不清,迷迷糊糊中,他听到医生在对母亲说:“你的儿子恐怕是难逃一死了!”但小男孩并不想死,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活下来。让医生感到惊讶不已的是,他真的活了过来。

    危险期刚过,小男孩又听见了医生和母亲的对话,医生对母亲说:“因为大火吞噬了他下肢的许多肌肉,他要是真死了倒好了,这下他注定要做一辈子的残废人,他无法再活动他的双腿。”这个时候,小男孩再次下定决心,坚决不做瘸子,一定要站起来!

    出院回到家里以后,母亲常常给他的双腿做按摩,但小男孩的腿依然没有知觉。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认命。除了睡觉的时间,他从来不躺下,而是坐在轮椅上。他一次次努力地要站起来,有一次,他用力过猛,一下从轮椅上摔了下去。但他没有哭泣,而是选择了爬行,他爬到院子的围栏边,费力地抓住围栏,让自己的身体直立起来。

    就这样,他每天艰难地开始练习走路。最终,他双手松开栏杆,摇摇晃晃地可以自己走了。再接着,他健步如飞,最后他可以奔跑了。

    小男孩在那样的逆境中都能勇敢迈出改变的脚步,都能那样的坚定,我们为何不能呢?

    实际上,改变是一个会产生连锁反应的过程。首先是心态的改变,心态一旦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一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一旦改变,运气就会不同,最终带来的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人生。下面这对孪生兄弟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对孪生兄弟,分别叫李凯和李威,在一次乘大巴车出行的过程中,他们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但都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且是这场事故中仅有的两名幸存者。

    兄弟俩都被送往附近的一家医院进行救治,虽然死里逃生,但两人面部都遭遇了重创,医生说会留下伤疤,原来的俊俏容貌是很难恢复了。李凯听说以后,整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觉得自己以后再也没脸出去见人了。有时候甚至还念叨着“与其赖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李威则经常劝他说:“我们能活下来是上天眷顾,我们应该努力活得更好才对。”

    出院回家后,两兄弟的心态和做法也都很不同。李凯始终不愿意出门,整天窝在家里上网、打游戏,心情也很糟糕。而李威呢,他想,不管别人怎么嘲笑他,他都要勇敢地走出去,去开创新生活。后来,李凯终于不堪忍受这痛苦的生活,选择了用一瓶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这个时候,李威已经是一家运输公司的业务主管,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灿烂生活。

    古话说,以不变应万变,但如今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更好的选择是以“善变”应万变。这里的“善变”不是变化无常的情绪,而是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让自己一直都在学习进步的道路上。心理学上讲,适应性强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所谓适应性强,本质上正是一个人跟随环境而改变的高速度。

    你不改变,没有人会替你改变,而当你真的改变之后,你会发现改变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现在就开始行动,改变自己,只有改变,才能跟那个你厌恶的自己说再见,才能发现那个让你欢喜的自己。

    4把生活过得有血有肉、灿烂向阳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挫折,但不能遇到挫折就低头认命,而应该拿出一颗乐观的心,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实际上,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有被困难战胜的人。

    面对一张死气沉沉的脸,你会是什么感觉?会不会恨不得上去抽他一嘴巴?那么,当我们怀着一颗死气沉沉的心来面对人生时,你觉得人生会如何招待我们?不用说,它是一定不会盛情款待我们的。

    想要人生精彩,自己先要充满活力。即使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也依然能乐观向前。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乐观精神,就很值得学习。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家中被盗,丢失了很多东西。他的一位朋友得知后,赶紧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太在意。

    罗斯福在给这位朋友的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换作是我们遭遇家中被盗,是不是早已经怒火朝天了?其实,人生路上,有很多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不如怀一颗乐观的心淡然处之。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这是最明智也是最好的选择。

    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予我们神奇的力量。在困难面前,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希望,悲观的人看到的就只是困难。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人如果老是低头看下面,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变得悲观。所以,不管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昂起高贵的头颅,迎着阳光的方向前行。

    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更是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只要怀有一颗灿烂向阳的心,再灰暗的人生也能迎来阳光明媚的一天。

    在成名之前,巴尔扎克其实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奋斗过程,但无论多么艰难,他的内心始终都是充满阳光的。

    他原本是学习法律的,可是在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对此,父亲极力反对,一直劝告他去当一名律师。可是,巴尔扎克全然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开始了自己的作家之路,父子关系也因此闹的很僵。

    不久之后,父亲就断然拒绝了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而他寄出去的作品也被一个接一个地退了回来。很快,巴尔扎克负债累累,生活完全陷入了困境。最艰难的时候,他的一日三餐都是干面包和白开水。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怀有一颗乐观向阳的心,每当吃饭的时候,他就在桌子上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等字样,然后在美好的想象中完成一次狼吞虎咽的“享受”。

    而且,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他竟然不惜花费700法郎买下了一根珍贵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写下了“我终将粉碎一切障碍”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可谓是气壮山河,我想正是靠着这样一种精神,他才取得了后来的杰出成就。

    巴尔扎克说过:“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见,他正是靠着一颗阳光的心把种种困难化作了最宝贵的财富。

    其实,谁的人生路上没有一点灰色调呢?在求学、工作或者创业的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挫折,但不能遇到挫折就低头认命,而应该拿出一颗乐观的心,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实际上,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有被困难战胜的人。你越是乐观,你战胜困难的勇气就越强大,你的力量和智慧也会随之迸发。相反,你越是悲观,你的勇气、力量和智慧也会偃旗息鼓。

    都说“乐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做到乐观,根本原因在于不相信乐观的力量,觉得乐观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甚至是自我欺骗。其实真的是这样吗?乐观连科学无法攻克的癌症都可以战胜,想想吧,一颗乐观向阳的心到底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5跟沉湎过去裹足不前的自己说再见

    人生,裹足不前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裹足不前,更更可怕的是人尽管意识到自己的裹足不前却不以为然。

    有多少人,沉湎在过去而走不出来;有多少人,深陷在过去的痛苦中难以自拔;又有多少人,被日日重复的机械式生活牢牢困住,难以挣脱。怎么办?跟过去说再见,让自己清零,唯有如此,才能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续写全新的未来。

    接下来的这个小故事,很简单,但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有一天,一位在大学讲解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教授进门就问:“大师,什么是禅?”南隐禅师并未急着回答,而是请教授先坐下来。

    南隐禅师端上一壶茶,倒向教授面前的杯子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像是毫无察觉,继续在倒茶。见此状,教授赶紧伸手制止,并说:“满了满了!大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这才停下来,气定神闲、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的头脑里已经装满了对禅的看法,还来请教我什么是禅,你如果真的想听我说说什么是禅,要先把你的杯子倒空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让自己清零,我们的内心才能有空间去接收新的东西,才能开启新的生命之旅。其实,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有很多人也真的想放下过去,再度启程,但却苦于放不下。必须承认,要彻底放下过去并不容易,但也绝不是不可能的。

    读完下面这个哲理小故事,你就会相信了。

    从前,有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心事。

    苦者对和尚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对他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

    苦者继续说:“这些事和人,我当真是放不下。”

    于是,和尚让苦者拿起一个茶杯,然后和尚就往里面倒热水,水满了也没有停下来,就在水溢出来的一瞬间,苦者因为被烫到手马上放下杯子。

    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看到了吧,说自己放不下的人,其实还是不想放下。那曾经的过去,痛苦也好,悔恨也好,就像一杯高温的水,真的烫到你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放下。

    过去,可以不忘记,但必须要放下。放下痛苦,才能感受温暖;放下嫉妒,才能收获宽容;放下恨,才能重新爱;放下一段失败的过去,才能开启一个成功的未来。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可能是一种凡庸的人生,而一家公司如果裹足不前,等待它的就只有残酷的死亡。

    新型社交营销平台Referly创始人丹尼尔·莫莉(Danielle Morrill),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确宣称,作为这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她最担心的问题不是公司会倒闭,而是害怕它会变成一家“僵尸”公司。什么是“僵尸”公司?很简单,就是裹足不前的公司。比如柯达,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柯达曾经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可以说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可是如今,这家成立于1880年的百年品牌,竟然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这一切都是因为柯达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创新,裹足不前的企业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创新速度不断攀高的年代,已经不是创新者和不创新者之间的较量,而是谁能更快实现创新的较量。

    人生,裹足不前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裹足不前,更更可怕的是人尽管意识到自己的裹足不前却不以为然。

    跟过去说再见,把过去的所有垃圾踩在脚下,我们才能够走得更高,就是登上世界之巅也未尝不可。

    6如果对世界没有了好奇,你就真的老了

    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和一个好奇心匮乏的人,拥有的将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同样是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充满好奇,所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而那些对苹果落地无动于衷的人,依然是那个普通人。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照一般人的看法,人到了70岁,就只有窝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的份儿了,说难听些,就是等死了。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位老人,已经是75岁高龄,却仍然坚持到处去旅游。有一次,一个朋友问他:“你都一大把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每天东跑西跑的?”

    老人回答说:“因为这个世界仍然让我充满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去体验我还没有看过的世界。”

    是啊,世界很大,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你都能发现新的风景。这是好奇心驱使,也是一种对美的向往。人若没有了好奇心,那意味着你已经老了。这并不是臆测,而是有着心理学上的根据。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体内就会分泌某种激素,这种激素可以阻止、延缓皱纹的生长。甚至对于体内的五脏六腑,也有一定的“保鲜”功能。一句话,好奇心是延缓身体衰老的灵丹妙药。

    另外,从精神上说,好奇心还会催生一种能量,或者说是正能量,那是一个从好奇到兴趣,再到探索、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维、意识、情感等都会经历一个被充分调动的过程,头脑会变得更加活跃,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过程,让人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并毫无悬念地收获愉悦和满足。这种心理状态,正是让人在精神上保持年轻的秘诀。有句话叫作“无动于衷是百病之始”,并非没有道理。在生活中多问一些“为什么”,小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因为他们足够年轻。

    好莱坞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在63岁时出演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殊誉。

    爱因斯坦在70多岁的时候,依然每天步行到研究所,研究这个,试验那个。

    而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家巴金,年过七旬依然笔耕不辍,写出了被视为他的最高成就的《随想录》。

    还有演员王学圻,68岁出演抗战剧,还亲身上演一系列“飞檐走壁”的绝技。

    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但却上演了人生路上共同的“老当益壮”,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说都是好奇心的驱使,驱使着他们继续探索人生,探索世界。

    关于好奇心,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大哲学家穆尔在剑桥大学任教时,有一天,同样是大哲学家的罗素问他:“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

    穆尔回答得如此果断,让罗素觉得很奇怪,他追问道:“为什么?”

    穆尔说:“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在哲学上的造诣越来越大,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看吧,好奇心对于人生有多么重要。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和一个好奇心匮乏的人,拥有的将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同样是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充满好奇,所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而那些对苹果落地无动于衷的人,依然是那个普通人;同样是面对那些花鸟草虫,达尔文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能够写出一部《进化论》,而把花鸟草虫这些大自然的成员不放在眼里的我们,依然是那个普通的我们。不要说牛顿是天才,达尔文也是天才,跟我们没有可比性,天才的起点就是那个你最看不起、最不在意的好奇心。

    作为一个人,我们虽然渺小,但保持一颗好奇心,就能走向一个广阔的世界,就能收获一种别样的人生。

    当然,好奇心需要一个度,适度的好奇心让我们保持年轻态,而过度的好奇心可能会带来麻烦。都说“好奇害死猫”,猫有九命,最后却死于好奇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7用欢喜的眼睛看世界,用爱的心去感受生活

    世界不可能尽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人生也不可能如期待中那样一帆风顺,唯有怀一颗乐观的心,才能发现美好,才能乐享幸福的一生。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和美丽,另一种人却是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泥泞和肮脏。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是生活在这片蓝天下,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也都是不同的世界。作家丁立梅说:“每个人都可以活在爱与欢喜中,如果你感觉不到爱和幸福,那是因为你没有用欢喜的眼睛看世界,没有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感受生活。”

    生活也许不遂人愿,一路波折之后又是一路风雨,但只要学会用一双欢喜的眼睛看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苏东坡的一生可谓崎岖坎坷,大起大落,但他一直欢喜地活着。

    因为为人率直,苏东坡得罪了当时朝中的权贵,结果屡次被贬。35岁正当盛年时,就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噩梦般的贬谪流放。最远的一次,被贬到海南儋州,一个蛮荒之地,在这里,苏东坡度过了21年。不过,尽管几乎这一生都身处逆境,甚至多次面临杀头之罪,苏东坡一直怀着一颗欢喜的心,快乐地生活着。

    比如被贬到杭州时,他不但不抱怨,还高兴地到西湖欣赏美景,并吟诗:“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在这里,他更是恪尽职守,为世人留下了如画般美丽的苏堤。

    被贬到惠州时,那里不仅荒凉还十分炎热,可是苏东坡总能怀一颗欢喜的心,发现美好,也正是在这里,他写下那句流传千古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中这样评价他,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换作是一个内心悲观的人,遭遇苏东坡这样的一生,是不是早就抑郁而亡了呢?不得不说,苏东坡的豁达心胸令人钦佩。不过,他还有更加令人钦佩的地方。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磨难,但他的人性却是明亮、柔和和厚道的,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福遭遇与这个世界对抗。即便是面对那些故意陷害他的人,他最多也就是不喜欢,却从来没有上升到恨的地步。面对一些卑鄙小人对他的中伤、诽谤,他从来都是一笑置之。

    苏东坡一生屡遭政治陷害,其中对他下手最狠辣的大概莫过于章敦。要知道,章敦和苏东坡原本是很好的朋友,但后来因为政见不和,屡次陷害苏东坡,甚至多次要置他于死地。即便是这样,在日后苏东坡终于北归后,章敦被贬岭南,苏东坡都没有“拍手称快”一下。此时的章敦,胆战心惊,唯恐苏东坡报复他。特别是章敦的儿子章援,还写了一封求情信给苏东坡,在信中,他认为北归的苏东坡定能得到朝廷的重任,也一定不会忘记昔日父亲对他的种种刁难、陷害。

    然而,在回信中,苏东坡不仅把章敦认作老友,还真诚地劝告他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心态、保养身体。

    苏东坡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充满爱的心,即使是对待自己半辈子的仇人,他依然是怀着满满的善意。反观我们,是不是经常因为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小矛盾,就对这世界充满恨意了呢?其实,世界不可能尽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人生也不可能如期待中那样一帆风顺,唯有怀一颗乐观的心,才能发现美好,才能乐享幸福的一生。

    梵高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再平凡的生活也需要爱,再艰难的岁月里也要爱着,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看到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8让每一个当下完好无损

    时间就是生命,可是我们有哪一刻是真的视时间为生命的呢?我们深知生命的宝贵,但从时间的角度讲,生命不正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组成的一条长河吗?浪费时间的人,时间也将把他给废掉。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实际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个今天,每一个当下。

    从前,有一个商队骑着骆驼在沙漠中前行,突然,不知是从何处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抓一把沙子放在口袋里吧,它会变成金子。”

    有人听见了,不屑一顾,觉得这纯粹就是胡言乱语。有的人半信半疑,但还是顺手抓了一把放在口袋里。还有一些人,他们对沙子变金子深信不疑,于是抓了尽可能多的沙子装在口袋里。这群人在沙漠中继续前行着,没有抓沙子的人走得很轻松,抓了很多沙子的人走得很辛苦。

    终于,在很多天之后,他们走出了沙漠,这个时候,抓了沙子的人打开口袋,发现真的全都变成了金子。

    这个故事暗示了什么呢?其实,时间就像沙漠里的沙子,只有那些紧紧抓住了时间的人,才能收获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才能实现人生的梦想。不愿紧紧抓住时间的人,虽然过得轻松又潇洒,但却注定了要一无所获。

    不要说“明天我一定怎么怎么样”,明天很多,明天也很远,我们能抓住的只有“今天”,只有“这一刻”。怎样才算抓住“这一刻”呢?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有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风吹来,把他新买的帽子给吹跑了,他正要起身去追,就看到帽子掉落到了漫无边际的大海里。他摸了一下头顶,便继续看报纸了。这时,不远处的一个人对着他喊道:“先生,你的帽子掉到海里了!”“知道,谢谢!”然后又继续看他的报纸。可是,那人又喊起来:“先生,那帽子可值几十美元呢!”

    “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赚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显然是一个真正懂得抓住现在的人。人生难免会失去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珍贵的东西,但是既然已经失去了,再怎么懊悔也是徒劳无功,最重要的是,这还会白白浪费掉更多“今天”的宝贵时光。聪明的人,绝不应该去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对吗?德国诗人布莱希特曾说过,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却不那么容易。想想吧,我们花费在懊悔过去上的时间是不是已经太多了?

    当然,必须承认,人总有迷茫的时候,特别是当实现梦想之路遇到困难之时,手足无措也是难免的。但这绝不是“不作为”的理由,真正珍惜时间的人,一定会有他珍惜“这一刻”的做法。有一个小和尚,他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

    在一座寺庙里,住持有一群虔诚的弟子。有一次,住持想要检验一下弟子们对佛法的理解程度,就吩咐弟子们每人去南山砍一捆柴回来。

    弟子们出发了,可是,当他们走到南山脚下时,发现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大概是因为近日连降大雨,洪水也从山顶奔流而下。看到这种情景,弟子们纷纷摇头,随后便调转方向返回寺庙了。

    见到住持,弟子们都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住持看到他们两手空空也便明白了其中的缘故。但是有一个小和尚,却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住持问:“你何故如此高兴?”小和尚说:“师傅,过不了河,无法砍柴,我见河边正好有棵苹果树,便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回来了。”

    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了住持大师的衣钵传人。

    小和尚是智慧的,他的智慧在于他懂得变通,在这条路行不通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转向另一条路,而不是傻傻地让时间之水哗哗流走。

    人生不可能完美,但你可以选择让每一个当下完好无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