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的照相-那个不鼓掌的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金晓磊

    那个人,是课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才被我发现的。

    虽说,今天是学校的开放日,教室的后排比往日多冒出些学生的家长来,但这架势,对于教书快十多年的我来说,早算不得什么了。说句不怎么礼貌的话,我已经把他们当成了一张张沉默的课桌。

    而那个人,就是被这些原本“沉默的课桌”突然的鼓掌给出卖了。

    他们的鼓掌,是因为课堂的一个情景剧。

    情景是我让一个矮个子的男生在配乐朗诵下攀爬有一定高度的讲台桌。是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中的父亲攀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的一个场景。那个男生表演得很卖力,座位上的学生们都笑翻了。后排一记孤单的掌声,很顺畅地带出一片热闹的掌声来。我侧过身子,用微笑扫视了一圈,算是对那些热情的家长报以感谢。

    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那个人,那个坐在角落里没有鼓掌的人。

    和那个人眼神对视的一瞬间,我的心跳开始加快,感觉身体里的血直往上蹿,跟着蹿上来的,还有一个个问号——

    他怎么来了?

    是来看我出丑的?

    他怎么没有鼓掌呢?

    ……

    课,还得继续。

    可我已经明显感觉自己不在状态了,连最起码的眼神都无法专注到某一点上,总是忍不住发飘,飘到那个角落,看看那个人的神情举止。

    那个人,抬着头,神情自若地看着我。

    好在下课铃声很快就响起来了。

    那些家长簇拥着我来到了办公室,他们开始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那样嚷开了:

    这堂课真热闹!

    胡老师,你的教学方法真好!

    ……

    我一个劲地说着“谢谢大家,还要努力”,一边,偷偷地用眼神瞥那个人,那个站在人群外圈的人。

    等那些家长和我道别以后,那个人,朝我走了过来。

    我只顾自己坐了下来,背靠在椅子上,双手叉在胸口,逼视着他。

    课上得不错,他说,稍稍有点遗憾的是,热闹有余,深度不够。

    我喝了口茶,沉默。

    他继续说:你抓住了父亲攀爬月台的细节描写,并让学生表演这个情景,这样,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也有了,这是你整堂课的一个亮点,但你忽略的是对“背影”这个意象的深挖。

    我是点到了文章中的四次背影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连我自己都被吓了一大跳:怎么我的声音一下子这么响呢?好在同事们进进出出忙碌着,谁也没注意到。

    就像你自己说的那样,你是“点”到了,他说,你对那个爬月台的动作“太用力”了,导致另外几次背影就真的是“点”了“点”,就像蜻蜓点水一样。

    我觉得真好笑,都什么时候,还一副指手画脚的样子。后来,我还是忍住了,把那句“你以为你是谁啊”活生生地咽了下去。那几个字,就这样被我的肠道给消化掉,拼凑成了一声冷笑。

    他说:我知道你恨我,但现在,我是以一个听课人的身份和你在谈论,谈论对课堂、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或许,我说得不一定对,但就像你经常会教育学生的那样,满招损,谦受益!

    你现在来教育我,不觉得有些晚了吗?我终于忍不住,盯着那个人的眼睛,说出了这样的话。

    那个人的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漏出一个词来。他将手中的公文包搁在桌子上,从里面挖出个厚厚的文件袋,放在了桌子上,然后,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张折叠起来的白纸,把它摊在了文件袋上。那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那是一张刚才的听课纸。我不得不承认,这张听课纸,是我从教十余年来,见过的最详细的一张,有课堂实录,有旁批意见。最后,还有这样一段话:背影,在文本中,或许是个文化符号,它是中国式的父爱,沉默含蓄,不似西方人见面时的拥抱接吻来得张扬。

    看完这句话,足足有一分钟,我是静止的。

    等回过神来,我连忙朝窗户外张望,那个拎着陈旧公文包的人,正在穿越校门口的马路,他的背影一点点远去……

    他,是我牙牙学语时,第一次喊“爸爸”的那个人!

    他在一所中学教了四十多年的书,现在刚刚退休。

    可是,自从我十岁时,他和母亲离婚,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再叫过他一声“爸爸”。

    很多年以后,我从他给我的那沓多处修改过的讲义中汲取养料,成为名师的时候,我却只能从心底里喊他一声“爸爸”了!

    因为,在听完我的《背影》课以后,他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去世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