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是命运的咽喉
坏男人或许遭受过许多不幸或是挫折,但你绝不能把他们所打倒,他们反而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抓住随之而来的机遇,重新站起来,获得新生。怨天尤人感叹时运不济都是不足取的,只有抓住机遇、把握机遇的人才是生活的胜利者。
有些人在人生中一旦遭受某种不幸或挫折。就会认为是“命运不佳”或“命中注定”。有了这种消极、被动的人生观,我们似乎可以想象这种人根本不会看得见机会的存在。对他们来说个人的努力挣扎是抵不过命运的。他们被命运压得抬不起头来,也就看不到眼前的机会了。
当然也有不相信“命中注定”这种观点的人,他们认为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会归于同一种结果。如果你是这种观点的拥护派,那么,祝贺你,你属于可以睁眼看到机会的人之一了。
诚然,命运是存在的。可它并不是由天注定的。而是由你本人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过去的命运是凝固的,未来的命运却是未知的,而一切都要看你自己的把握了。
所谓必然,如社会环境、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生活阅历、学习环境、工作性质等等,这些对每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影响都极为重要。同样,偶然的机会对每个人事业的成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但起决定力量的还是你自己。因为你是自己命运的拥有者,只要你认清必然,又抓住偶然,命运就终会屈服于你的脚下。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到的苦难折磨数也数不清。他贫困,几乎要行乞;他失恋,简直快自杀;他耳聋,对他寄托于音乐事业是最大的打击。在一般人眼中,贝多芬的人生何谈机会之有。可贝多芬就是个超越命运的强者,他宣言“我要向命运挑战”,就在他耳聋之后也能谱出《第九交响曲》这传世的不朽名作。也正如他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现在的贝多芬,则全靠自己的必然。”
挫折是人人都会遭受的。受到挫折后,一味地埋怨时运是毫无意义的事。你必须冷静分析并寻找原因所在然后努力克服它。挫折只是命运的附带品,它决不能决定命运。可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挫折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对于命运论者,挫折只需一击便可打倒这种人;而对于相信命运由自己创造的人来说,挫折只会激起他更大的斗志,他会检讨失败。重新上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艰难玉成”。
可见,挫折可以让人一堕到底也能让人一飞冲天,而不同的结果完全在于你对命运的心态。
成功的途径并非一条,不能有一次碰见困难便说命运残酷。“条条道路通罗马”,你不能克服这条路上的困难,也完全可以走其他的路。就像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你能说他们已经没有前途了吗?连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都是两次没有考上大学的落榜者,但他却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开创的“相对论”理论连大学教授都没几个能看得懂。
当然,不幸的“命运”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人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时代、家庭等等。尤其是那些身处落后地区、贫困家庭,起点很低的人,要想追上别人是很困难。但是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嫌贫爱富,只要你懂得去观察,去把握,再差的情况下也总能找到机会。
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命运的强者,他们并不是都从同一个良好的起点上出发。从逆境中挣扎出头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他们为什么能抓住成功的机会呢?就是因为他们明白命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命运与机会就像是双胞胎,命运并不是一条单行线,而是有着无数的支路,通往有喜有悲的彼岸。机会就像是路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那些懂得自己掌握命运的人,才能够看见这些路标,选择自己想走的方向。否则,他们就只会顺着自然变化走下去,过着完全被动的人生。
所以,想看见机会的人,要做的第一步便是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弄明白命运与机会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命运的多样性,才会懂得自己原来有选择命运走向的权力。而这种命运的多样性,正是由偶然的机会造成的。有了机会的存在,才会开辟出不同的人生道路。相信命运有着必然走向的人,是不懂得去发现偶然的机会的。如果你不改变这种想法,机会永远也不会垂青于你。
命运中充满了机会,而机会中又包含了不同的命运,一个机会便能改变看似必然的命运走向。坏男人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去发现命运中所隐藏的种种良机。
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男人应该为成功做好十足的准备,这样才会在机会到来时,把它牢牢抓住,才不会错失任何一个可以帮助你成功的良机。我们常说,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如果你麻木不仁就只会和机会失之交臂。被动等待或守株待兔,根本就是浪费时间、错失良机的举动,而这亦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未为可知的未来。
失败者总是坐等机会,希望好运气从天而降;而成功者却积极准备,一旦机会降临,便能牢牢地把握。
探险家在森林中看见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者农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你是不是也像这个老农一样,如果你失业,就不要希望差事会自动上门,不要期待政府、工会会自动打电话来请你去上班,或期待把你解聘的公司请你吃回头草,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如果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至少也要为它的发生做好准备,否则就将一无所得。
有住年轻人,想发财想得发疯。一天,他听说附近深山里有住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相见,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于是,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他在山里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人,于是他向老者求赐。可是老人却告诉他:“每天清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海边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心愿石’却与众不同,你把它握在手里时,可以感到很温暖,而且它还会发光。一旦你寻找到那颗‘心愿石’。你所祈愿的东西就可以实现了!”
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便每天清晨都在海滩上检视石头,发觉既不温暖又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青年在沙滩上已经寻找了大半年,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这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上开始捡石头。一发觉既不温暖又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突然,“哇……”青年人大哭起来,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刚才他习惯性地扔出去的那块石头正是“温暖”的。
看吧,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麻木不仁,没有任何准备就只会和它失之交臂。
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去拜访偏远山区的一所学校,传道授业井与当地老师分享经验。由于和蔼可亲,他受到老师及学生的欢迎。
有一次当他结束在山区某学校的拜访行程时。许多学生都时他依依不舍,老教授也很为之感动。当下他答应擘生,下次再来时,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的课桌椅收拾整洁,老教授就将送给他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在老教授离去后,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学生都一定将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因为星期三是每个月教授例行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来到。
其中有一个学生想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礼物留作纪念,又生怕教授会临时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带着神秘礼物来到,于是他每天早上都将自己的桌椅收拾得很整齐。可往往上午收拾很妥善的桌面,到了下午又是一片凌乱。于是这位学生又担心教授套在下午来到。便在下午又收拾一次。可他想想又觉得不安,如果教授在一个小时后出现在教室,仍会看到他的桌面凌乱不堪,于是,他便决定每个小时收拾一次桌面。
可是,他又想到,若是老教授随时会到来,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面不整洁,终于小学生想清楚了,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以随时欢迎教授的光临。
虽然老教授尚未带着神秘的礼物出现,但这个小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礼物。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是无处不在的。你必须发现它,并确保当机会出现时,你已准备好了。
像故事中的小学生给我们的启示那样,只有自己准备妥当去迎接机会的到来,才能在机会来临的那天一展身手。或许好男人一直在过去的岁月中等待着成功的机会,并为此耗去了许多的时光,却仍旧等不到机会的出现。那么,从今天起,你在等候的同时,更要做好准备,让自己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样才可以在机会出现时,紧紧抓住它,不让它溜走。
发现机会就不放手
“好”男人应该牢记,一旦发现了值得你追求的目标,你就只须找出一个为什么你能达到这个目标的理由就行了,而千万不要找出为什么你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几百条理由。
成功者眼光敏锐,善于及时发现机会,把握时机,发挥优势,进退自如,所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提起卡西欧(cAsIo),中国的许多消费者恐怕都知道它是日本一家大电子公司的品牌,没错,卡西欧正是被日本人称为计算机之王的橙尾四兄弟创办的橙尾计算机有限公司的产品。
橙尾计算机有限公司创业之初是一个只有十几名员工、50万日元资金的小型企业。橙尾四兄弟抱着“开发即经营”的思想,从1947年开始决定研究电子计算机,历经了几次失败的磨难,到1955年才终于完成了“直列程式核对回路”计算机的设计。1956年橙尾计算机有限公司才正式宣告成立,1957年12月举行了首次“卡西欧14一A型”计算机的发布会,不久,“卡西欧14一A型”以它的独特的表示方式、较快的演算速度、简单合理的操作程序、自动累计功能等特点,赢得了大把的顾客,橙尾四兄弟的创业之路也从此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14一A型”诞生后,他们又先后开发出“14一B型”和“3们型”计算机并投放市场,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效果。这时橙尾公司遇到了最强劲有力的竞争对手——声空公司。1964年由声空公司推出的台式电子计算机,一鸣惊人,震惊世界,产品极为畅销,因此,橙尾公司的销售额也急剧下降,库存日益增多。就在这时,他与他的总代理内由洋行在如何改进销售上坚持各持己见,导致了最后的分道扬镳。
面对种种困难,橙尾四兄弟并没有屈服、气馁,他们仍然在寻找着声空的秘密武器。最后,他们选择了继续开发新产品,并积蓄自己的力量,以此来对付声空公司的竞争思路。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电子技术研究部,在1965年“卡西欧81型”、“卡西欧电晶体计算机001型”先后试销,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这次试销的成功,增强了橙尾公司上下的信心,也鼓足了与声空公司较量的勇气。
橙尾公司始终没有放松新产品的开发。1964年7月,他们按照国际商用规格开发新产品“卡西欧101型”计算机,此举使他们悄悄地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及澳大利亚成立经销处,在瑞士还专门成立了橙尾公司驻欧洲办事处,自此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销售卡西欧计算机。
俗话说,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甜,经过10余年的激烈竞争,到了1975年,橙尾公司终于以高质量、低价格为手段,打败了日本的数10家计算机公司。然而,市场经济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到了1977年,第二次竞争浪潮再次袭卷橙尾公司,营业额和利润呈直线下降的趋势。但在这种情况下,橙尾兄弟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竞争思路,旋即开发出“迷你卡门”微型计算机,并以物美价廉的策略制胜,短短3个月内就售出了30万台。通过这个行为,橙尾公司在竞争中又占据了优势地位。但他们并没有自满停止,而是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并销往各大洲,到了1984年,橙尾公司已成为拥有员工2500多人。资金到1000多亿日元,年销售额近2000亿日元的世界电子企业的“巨人”。
橙尾公司的成功。就在于橙尾四兄弟在发现了他们赖以成功的制胜原则——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来取胜后始终坚持这个原则不放,通过不断改进、开发自己的产品,才能取得如今的地位。无独有偶,另外一个电子领域的老大的成功也是如此。
只要提到BP机和大哥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摩托罗拉,保罗·高尔文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和缔造者。成功后的高尔文,常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每当这时,高尔文就会向对方讲起自己小时候卖爆米花的故事。
高尔文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户平民家庭。十岁那年,高尔文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念书。哈佛镇当时是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总要停留在这儿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个获利颇丰。
高尔文也感到在车站上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于是,在课余他也加入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爆发一些“战事”。但每当“战火”烧到高尔文身上时,他总是能很快与对方取得和解,因为他常常告诫对方:“如果我们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
除了到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爆米花的销量。他搞丁一个爆米花摊床,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镇下了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在了这里。高尔文就趁机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抢着购买。高尔文也并没有趁机敲竹杠,三明治很快就卖完了。事后。高尔文一算账惊喜地发现,这让他发了一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又搞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了一个半月彤的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丰加仑冰淇淋,箱边上则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更是非常火暴。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成了一个大热门,不但镇上的被子们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而且铁路沿线其他村镇的孩子也纷纷效仿。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于是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不久之后,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进入车站和在火车上做买卖。
正是这次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也成了他日后经营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法宝。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某些产品或销售进行不下去时,高尔文就会向他的同事们讲述这个“卖爆米花的故事。”
努力获得你梦寐以求的东西
“好”男人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你必须为了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付出努力,因为这世上没有什么能不劳而获,一旦认准了目标就必须立即行动,而且有时还要“多走些路”,通过克里曼特·斯递自述的亲身经历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一个晚上,我正在墨西哥城访问弗兰克和克劳迪娅夫妇。克劳迪娅谈到:“我盼望我们在加丁区能够有一所房子。”(加丁区是这个美丽的城市中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你们为什么还没有呢?”我问。弗兰克笑着答道:“我们没有这笔钱。”
“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那还有什么问题呢?”我问道,未等回答,我又提出一个问题:“顺便说一下,你是否读过一本激励自己的励志书?”
“没有。”这是目答。
于是我就告诉他们一些人的经历,这些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读了一些励志书,听从书中的意见,然后就付诸行动。我甚至告诉他几年前我以自己的条件——首次付款为1500美元的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套价值30000美元的新房子以及怎样如期付清的房款。同时,我还答应送给他们一册我推荐的书。
弗兰克和克劳迪娅正是因为这件事而下定了决心。
就在这一年的12月,当我正在我的书房里学习时,我接到克劳迪娅打采的电话,她说:“我们刚刚从墨西哥城来到美国,弗兰克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你。”
“感谢我,为什么?”
“我们感谢你,因为我们在加丁区买了一所新房子。”
几天后在吃饭时,克劳迪娅解释道:“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弗兰克和我正在家里休息。有几位从美国采的朋友打电话来,让我们用汽车把他们达到加丁区去。
“恰好那时我们两个人都相当疲乏。此外,我们在本周早些时候已进过他们到那里。弗兰克正准备说‘请原谅’,这时这本书上的一句话闪现于他的心中——多走些路。”
“当我用汽车送他们通过这人造的天堂时,我突然看见了我梦想的房子——甚至还有我所渴望的游泳池。”
“弗兰克买了它。”
弗兰克说:“你可能很想知道:虽然这个房产的价值超过千万比索,而我的存款只有5000比索。但我们住在加丁区新居的费用却比住在旧居的费用还要少些。”
“这是为什么呢?”
“唔,我们买了两套房间,它们在财产上相当于一所房子。我们将其中的一套租了出去,那套房间的租垒足以偿付整个房产的分期付款。”
这个故事并不十分惊人。一个家庭买了两套房间,出租一套房间,自住另一套房间,这是很普通的事情。但使人吃惊的是,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只要弄懂并能应用某些成功的原则,他就很容易地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
你是否也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呢?那么就去为它付出努力吧。
机会的流失往往在反复考虑之间
机会的流失往往就在反复考虑中,所以,当机会来临时,你便应打开大门去迎接,以免稍有迟疑使你丧失即将到手的机会。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恐惧便会在“好”男人的内心里悄然出现,毕竟他们现在拥有的来之不易,他们不想因为自己一个错误的决定而放弃,但同时机会也让他心动不已,唯恐错失机会而失败。其实,这种反复的思量正是阻挠你成功的障碍,这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变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会慢慢累积扩大,当它爬满你的心。且进而侵蚀你的骨髓时,就难以救治。如果你正抱持着维持现状较轻松愉快的观念,也应早日医治,阻止病菌继续蔓延,从而将残留在体内的病原完全根除,以免到头来后悔不已!
至于消除恐惧的方法,除了从正面迎击,别无他法。因为恐惧一旦被姑息,便会常留在你的身边,直到把机会从你身边逼走。因此,为了能获得机会,就必须先消除恐惧。完成这个步骤,接下来就会有忙不完的工作迎面而来,数量多得使你不得不从中选择,更会让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害怕或是恐惧的问题。
有时候,机会来得太急,反而使人心生犹豫,不知该不该接受。因此,任何人平时都应养成主动接受挑战的习惯。若有在众人面前表演或发表意见的机会,就应尽量掌握,一方面是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则是训练自己的胆识。
当公司委派你担任更重要的职位。负责更艰难的工作时,你就应毫不犹豫地一肩扛下。如果该职位被分发到离家300公里的地方,为了它,你必须抛弃妻子、儿女,以及向来熟悉的环境。此时,你也应毫不犹豫地答应,而不要反复思虑。
因为,成功的机会的流失往往就在这你的反复考虑之间,所以,一旦真正的机会来临时,你就应立即打开大门迎接,以免稍有迟疑使你丧失即将到手的机会。
有机会而不去把握,你便永远不知道在前面等待你的会是什么样的好运。
见缝一定要插针
培根说过:“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机会只敲一次门。成功者善于抓住每次机会,充分施展才能,所以才能最终成功,获得命运女神的垂青。
某地发生水灾,整个乡村都难逃厄运。许多村民纷纷逃生,一位上帝的虔诚信徒爬到屋顶上去,等待上帝的拯救。不久,大水浸过屋顶,刚好有只木舟经过,船上的人要带他逃生。这位信徒却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啦,上帝会救我的!”木舟就离他而去。
片刻之间,河水已浸到他的膝盖。刚巧,有艘汽艇经过,拯救尚未逃生者。这位信徒则说:“不必啦,上帝一定会救我的。”汽艇只好到他处进行拯救工作。
半刻钟之后,洪水高涨,已至信徒的肩膀。此时,有架直升机放下软梯来拯救他。他死也不肯上机,说:“别担心我啦,上帝会救我的!”直升机也只好离去。
最后,水继续高涨,这位信徒被淹死了。
死后,信徒升上了天堂,遇到上帝后他大骂:“平日我诚心祈祷您。您却见死不救。算我瞎了眼啦。”
上帝听后叫了起来:“你还要我怎样?我已经给你派去了两条船和一架飞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你能在时机来临之前就识别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那么,幸运之神就降临了。
商场上的幸运和倒霉往往与利用时机有关,有些人在时机失去之后才顿足扼腕,那么他便注定只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而有些人明白时机稍纵即逝,因而能及时把握,所以,他的一生都仿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人不能够有这种“完美的墙”的思想,因为完美主义会让我们在做不到的时候,就自卑,就看扁自己,就容易放弃自己。因此我们主张:
(1)在行动之前,你首先要冷静地思考,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思考主题和问题。
(2)一旦做好心理准备,就要立刻去行动,迟疑是最大的禁忌!
(3)不要要求自己十全十美,不论怎样,每天一定要有规则地、持续工作。
(4)不要浪费时间。现在就是工作的最好时机。不要常常说明天,或下个星期,而是把握现在。
(5)要有远见、有计划性地工作,搜集对将来有用的情报,一点一滴地累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