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正好,不负韶华:励志系列-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9)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美国一家知名企业,在这家公司领导层的办公室里几乎都悬挂着一个数字电子白板,白板上一直显示着一段话:“决不拖延!如果我拖延下去,我将会怎么样?如果将工作拖到以后再去做,那么会发生什么?”“决不拖延”是这家公司员工的重要行为准则。

    公司负责人解释说:“决不拖延,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娱乐。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随时开始行动,而随时开始行动,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必须记住的是,没有什么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只有我们自己承担。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能在一个庞大的公司里,创造出每一个员工都不拖延哪怕半秒钟时间的奇迹。”

    拖延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由于惰性心理,得过且过,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一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等等,带着这样的念头工作只会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不愉快,总感觉疲乏。因为拖延并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刚好相反,它会使你心力交瘁,疲于奔命。

    要记住:改变一种行为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变成一个习惯;拒绝一份诱惑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造成伤害;抓住一次机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失去后它不会再来;作出一个决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一切看似英明的决策都会变成“马后炮”。

    勇于向今天献出自己,明天,你将会受益无穷!

    世界上最大的冒险,就是没有任何冒险

    抛开剥削的因素,资本就是在冒险中积累起来的。工业资本的积累是这样,人生的资本积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非洲的塞伦盖蒂草原上,每年夏天都会有上百万只角马从干旱的塞伦盖蒂北上迁徙到马塞马拉的湿地。在艰辛的长途跋涉中,格鲁美地河是唯一的水源。

    然而,格鲁美地河对角马群来说既是生命的希望,又是死亡的象征。因为角马必须靠喝河水维持生命,但是河水还滋养着其他生命,例如灌木、大树和两岸的青草,而灌木丛还是猛兽藏身的理想场所。冒着炎炎烈日,焦渴的角马群终于来到了河边,狮子会突然从河边冲出,将角马扑杀在地;在河流缓慢的地方,又有许多鳄鱼藏在水下,虎视眈眈地等待着角马的到来。

    碍于对风险的恐惧,很多角马在离水不远的地方止步不前,虽然它们很长时间没有饮水了,但它们只能继续忍受干渴,最后渴死在迁徙的路途上;有的角马不惧风险,它们抱着喝不到水誓不罢休的赌徒心理,勇敢地来到水边,痛快地饮水,结果,它们成功了。

    你要想活得精彩、出人头地,就一定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生活,只能让你在原地踏步,虚度光阴。

    有的人总担心失败,他们会找出很多理由让自己避免去冒险。然而,他们却忘记了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冒险,就是没有任何冒险。”没有任何冒险的人就什么也做不了,结果他们什么也没有,一事无成,一辈子除了羡慕,就是后悔。

    与其让自己羡慕、后悔,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

    被誉为“冰上美人”的美籍华裔女单选手关颖珊在参加2000年世界花样滑冰比赛时,一心想夺取冠军。然而,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她的总积分仅排名第三位,在最后的自选曲项目上,关颖珊大胆地选择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错。在四分钟的比赛中,关颖珊结合了最高难度的三周跳,并且还大胆地连跳两次。这样做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失败,其结果将很难看;一旦成功,她将力挽狂澜,反败为胜。她认为,输10分是输,输100分还是输,但如果认输,就注定是输,如果不认输,反而有可能反败为胜,尽管这种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但她没有放弃。最后,她成功了!

    毫无疑问,这是次成功的冒险。

    面对记者的镜头,关颖珊深有感触地说:“因为我不想等到失败后,才后悔自己还有潜力没有发挥。”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敢于冒险的心理!因为竞争的环境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每个人都不可能100%地保证自己能成功。马克思说过:“当有10%的利润的时候,资本就活跃起来;而有了50%的利润的时候,它就敢于铤而走险。”抛开剥削的因素,资本就是在冒险中积累起来的。工业资本的积累是这样,人生的资本积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闯南洋”曾是生活在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求生存、谋发展的一种手段,浩浩荡荡的“闯南洋”大军一批又一批地涌向东南亚。年轻的谢英福就是大军中的一员。当他来到马来西亚,他的兜里只剩下了5元钱。

    为了在那里生存立足,谢英福什么事都干,他为橡胶园主割过橡胶,采过香蕉,在小饭馆做过服务生……很多人能想象到他吃过的那些苦,却没有人能想象到他后来能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亿万富翁。

    很多人试图探寻谢英福成功的秘密,一番探寻之后,他们发现,他所拥有的机会跟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敢于冒险:他可以在赚到10万元的时候,把这10万元全部投入到新的行业当中。在那个动荡的投资环境中,一般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突破发展的瓶颈。

    谢英福的发迹引起了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的高度关注。当时,马来西亚有一家国营钢铁厂经营不景气,亏损高达1.5亿元。首相找到谢英福,请他担任公司总裁,并设法挽救这家钢铁厂。谢英福爽快地答应了。

    在别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钢铁厂积重难返,生产设备落后,员工凝聚力涣散,这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根本无法用金钱去填平。

    不过,谢英福面对媒体,很平静地说:“当年来到马来西亚时,我口袋里只有5元钱,这个国家令我成功,现在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如果我失败了,那就等于损失了5元钱。”

    年近六旬的他从豪华的别墅里搬出来,住进了钢铁厂,在一个简陋的宿舍办公,他象征性的工资是马来西亚币1元。

    三年过去了,企业扭亏为盈,而且盈利高达1.3亿元,他也因此成为了东南亚的钢铁巨头。他又赢了,赢得让人心服口服。

    面对成功和别人的交口称赞,谢英福淡淡地说:“我只是捡回了我的5元钱。”

    假若谢英福没有冒险的精神,没有赌一把的人生魄力,也许,他也会和绝大多数闯荡南洋的人一样,一辈子只能为别人割橡胶、端盘子,靠挣取工资补贴家用。

    一位成功学家说:“胆小者不敢踏出一步,固步自封者死在路上,只有勇敢无畏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顶点。”

    成功的人往往喜欢冒险,也许,第一次冒险的时候,他们心里也没有底,但有了第一次后,他们就不再认为冒险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他们看来,风险不过就是一座险滩,渡过了这座险滩,一切就会风平浪静。

    要想成功,就要敢于冒险,敢于拼搏,否则,一切的宏伟蓝图、远大理想,都会化为空中楼阁,无所依凭,无法实现。

    舍不得让自己吃苦的人,注定一辈子受苦

    不经历饥肠辘辘的痛楚,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贵。不曾尝过无依无靠的滋味,听不到冷嘲热讽的话语,看不到不屑一顾的冰脸,你就无法塑造坚强刚毅的性格。

    民间有一个习俗,给新生儿先喂以大黄,然后喂以甘草汁,之后才可以正常喂食。大黄略带苦味,甘草微甜,如此“先苦后甜”,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那就是做人做事要先吃苦,然后才吃到甜。也正是这样,才能品味到甜的来之不易。

    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最大的通病就是吃不了苦。他们总是对目前从事的工作不满意,频繁跳槽;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总以为自己有了高学历,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就等于具备了获取成功的一切因素,也就不用再吃苦了,殊不知,这是一种误解,学历、理论知识并不代表能力。结果舍不得吃苦,成了人生中的逃兵。

    看看那些取得耀眼成绩的企业家们,哪个不具备吃苦的精神呢?

    对王永庆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他并没读过多少书,从小在米店当学徒,后来一步步发迹,成为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王永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四个字——“吃苦耐劳”。这也是他自己说的。

    小时候,王永庆家里十分贫穷。由于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从小就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六岁起,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赤着脚,担着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两百多级高的小山坡,再赶到山下的水潭里去汲水,然后从原路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不过,这也锻炼了他的耐力。

    小学毕业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王永庆没有继续去上初中,而是来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在那儿待了大概一年,他的父亲见他有独立创业的潜能,就向亲戚朋友借了两百块钱,帮他开了一家米店。

    米店虽小,但王永庆精心经营着。为了建立客户关系,他用心盘算每个客户的消耗量,比如一家十口人,每月需大米二十公斤,五口之家就是十公斤,他按照这个数量设定标准,当他估计某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了的时候,就主动将米送到顾客家里,这种周到的服务一方面确保顾客家中不会缺米,另一方面也给顾客提供了方便,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的顾客更是感激不尽,自从买过王永庆的大米后,再也没到别家米店去过。

    当然,王永庆这样送米上门,不一定当时能拿到米款,但王永庆不以为然,他想,对于大多数领薪水的人来说,没到发薪之日手头也没有几个钱,于是他牢记每个在不同机构上班的顾客,每月是哪一天领薪水,就在那一天去收米款,结果十有八九都能让他满意而归。

    王永庆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单独卖米,他并不满足,为了减少从碾米厂采购的中间环节,增加利润,他增添了碾米设备,自己碾米卖。在王永庆经营米店的同时,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一般到了下午五点钟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庆则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结果是:紧邻的两家碾米厂,日本人的业绩总落后于王永庆。

    如果你不能狠下心,让自己吃苦,就积累不了足够多的经验。“纸上谈兵”是很难成功的。所以对于很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唯有吃苦耐劳、以勤补拙,才能让自己真正走向成功。吃苦,也是一种资本。没有经历饥肠辘辘的痛楚,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贵;不曾尝过无依无靠的滋味,听不到冷嘲热讽的话语;看不到不屑一顾的冰脸,你就无法塑造坚强刚毅的性格。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一个人如果身体上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奋斗中不怕艰险,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苦尽甘来”说的就是其中的道理。

    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上帝爱你,才叫你吃苦。”中国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谁不是先吃“苦”,然后才会获得“甜”的?所以能吃“苦”就是一种资本,一种保证今后能够得到甜的资本。

    你一定要成功,就一定能成功

    “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你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个做保险行业的朋友曾对我说过一句激励人心的话:“我们不是想成功,也不是要成功,而是一定要成功!”

    “想要成功”与“一定要成功”是有本质区别的,它带给人的结果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在人的身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使我们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努力,它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它让我们永不满足,它召唤我们不断向更高的境界攀登,只要狠得下心,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麦克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麦克的推销生涯,是从在一家报社当广告业务员起步的。当时,麦克从一开始便采取了与别的业务员截然不同的拉广告方式:别人总是哪儿容易拉到广告就往哪儿跑,麦克却专门给自己列了一份别人都招揽不成功的客户的名单,作为自己的业务对象。

    在正式去见这些别人都大摇其头的客户前,麦克总要先来到报社边上的一个公园里,把名单上的那个客户的名字念上一百遍,然后这样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内,你将向我购买广告的版面!我一定会成功的!一定会!”

    当然,实际情况远不是那么轻松简单。曾有那么一个商人,不管麦克如何做工作,在第一个月里,他就是一口拒绝买麦克的广告版面。

    为此,在第二个月里,每天早晨那商人的商店开门后,麦克就进去向这位商人请求在自己所在的那家报社的报纸上做广告,每次那位商人态度坚决地回答说“不”之后,麦克就默默离开,第二天照样前去……就这样,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那位已经接连对麦克说了30天“不”的商人,终于忍不住向麦克道:“你已经浪费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让我买你的广告版面,我很想知道的是,你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时的麦克却回答说:“不,我并没有浪费时间。这一个月中,我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你一直在训练我的自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