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正好,不负韶华:励志系列-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1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军开始犹豫要不要回过头打招呼,但是他怕自己显得太巴结,又担心人家不一定能记住他,还要当着电梯里所有人作自我介绍。于是他下定决心,就当没看见。没想到后来给副总的秘书送报告,刚巧副总从办公室里出来,却像没看见他一样,目光飘得很远。他开始后悔电梯里的行为,心想副总一定在电梯里看见他了。没过多久,更倒霉的事情来了。上司带着李军,一起陪着副总和客户吃饭。因为上次的事情,李军很想借这个机会与副总搞好关系。但是整个过程中,他几乎没有任何表现,仅仅是在内心进行了无数次的挣扎。他被自己太多的想法搅得像个傻子。

    在去酒店的途中,刚开始上司和副总说公司的事情。他想,公司的事情,我这个新人不好插嘴,就一直保持沉默。中间副总咳嗽了一阵,他很想趁机问问,副总你生病了吗?但是这个念头一出,他自己都觉得害臊,“谄媚”这个词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倒是他的上司开口了:“最近身体不好?”副总叹了口气说,老毛病,一到秋天就犯。于是,他们又聊到生活。中间李军几次想参与到话题中,又想,人家关系熟悉才谈这么亲近的话题,你有什么资格参与?不要搞得像隔着我的上司巴结副总一样。所以,整个途中,他都是沉默的。

    吃饭的时候,他简直不知所措了。因为觉得自己地位低下,所以敬酒这种场面上的事情自然应该沉默。与对方公司交流、谈天这种事情,他似乎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他的主管事先完全没有对他交代过。李军觉得自己就像空气一样,干坐在一边。主管后来要他表现一下新人的风范,去给对方的副总敬杯酒。他立刻说自己不会喝酒,敬果汁可以吗?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又没了……

    这个故事,看上去好像是因为主人公不会圆滑处事,内心有太多的个人想法。实际上,任何人不会天生就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的。一个人的看法,有时候往往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小李的心态波动、犹豫不决,其实就是因为被有形的、无形的许多看法所左右了,比如同事们的以及主管副总的,社会道德的身份观念等也深深影响着他,于是他最后做的,反倒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难免会让自己的情绪因别人的评价而波动,对于别人的话,你就会未加思索便欣然接受。一旦你接受了别人的信念,就如神经系统被下了一道紧箍咒,你的现在和未来,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要想不被别人左右自己的心情,不活在别人的看法中,就要先从重新认知自己开始,把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什么的罗列出来,多想想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记住:好与不好完全是自己的判断,不用太关注别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对你都没有你自己更了解自己,而且因为关注的注意力和目的等等不同,当然评价也不尽相同,让所有人都说你好话很难也很累,只要自己按照自己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做事儿,那样就会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的。

    把关注别人的眼光转到来关注自己,如果觉得自己还不够完美,那就多看书、多学习、多丰富自己,那样自我感觉就容易很快好起来的,因为内心丰富了,就会有充实的感觉的。自己充实了,自然而然地就知道别人的评价不是那么那么重要了,关键还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振作起来需要自己内心的强大!自己内心强大了,就会有强大的正能量,就不会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

    卡耐基说过,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太看重别人的看法和反映,顾虑重重,将本来挺简单的事情倒办得复杂化了。一个人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活出自己的幸福人生。

    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对待世界的态度

    世间事物,究竟是高还是矮,是长还是短,是宽还是窄,是明还是暗,是正还是反,是欢乐还是痛苦,从本质上说并不取决于我们的处境,而是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境。

    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中,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的一次奇特的经历,使自己从此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世界有了深刻的反省。故事是这样的:

    “我年轻时自认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人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小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上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止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去,我发现老人的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轻易为一件事情做判断了,因为我发现,换一个角度去观看,同样的一件事情,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年轻人的反省是深刻的。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同理,一件事情看着挺生气,我们的心情也变得很差,有时候我们常常被气得暴跳如雷,甚至失去了理智。这样,我们就很可能会做出愚蠢的举动。可是换个角度看,说不定根本就没什么事呢。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如此,比如说,失业了,失恋了,企业倒闭了,这对一个人来说似乎全是坏事,但是否就该因此而抑制不住、自暴自弃呢?当然不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令人烦恼的坏事却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迫使你要重新选择。你有可能会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人、更有利于发挥自己潜能的工作、利润更高的生意呢!

    正能量者能够从一件坏事中看到积极的一面,从而使自己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而负能量者只会自怨自艾,萎靡不振。由此可见,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还是看我们内心对待世界的态度。

    有一只小鸟单独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棵树上。这是小鸟唯一的栖身之所,它认为天底下没有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了。有一天,一阵骤起的沙漠风暴,刮倒了这棵树,可怜的鸟儿只能竭尽全力千辛万苦地飞到百里之外,另觅栖身之处。终于,它来到了一片巨大的森林之中,林中结满了累累果实。从此,这只小鸟在这巨大的森林之中快活地生活着。

    树被风刮倒,小鸟失去了唯一的栖身之所,但小鸟不悲观,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寻找栖身之所,才有了后来的快乐生活。同一件事情,从这方面看是灾难,换一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儿。

    大思想家老子曾说过,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它好的一面,必有它不好的一面。换个角度看人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勇气的象征,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技巧。

    央视十频道有一段寓意深刻的公益广告,广告词是这样的:“高度开阔视野,角度转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世间事物,究竟是高还是矮,是长还是短,是宽还是窄,是明还是暗,是正还是反,是欢乐还是痛苦,从本质上说并不取决于我们的处境,而是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境,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和哪个站位来看问题、对待事、对待人。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局。有一个寓言故事的背后,衍生出了一个奇妙的心态变化。这个寓言故事是: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蜘蛛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蜘蛛,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我不就是只蜘蛛吗?自己忙忙碌碌一无所得。”从此,他更加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蜘蛛,他说:“这蜘蛛真笨,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着爬上去呢?以后,我不能像它这样愚笨。”从此,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蜘蛛,立刻被蜘蛛屡战屡败的精神所感动。从此,他变得更加坚强。

    同是看蜘蛛爬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角度看,却有不同的感触、不同的结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看风景,风景便会有不一样的风采,而换个角度看人生,那更会有不同的景致。

    假如用减法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则处处充满悲观,充满危机,充满压力:20岁的人,失去了童年;30岁的人,失去了浪漫;40岁的人,失去了青春;50岁的人,失去了理想;60岁的人,失去了健康;70岁的人,失去了盼头……

    换个角度,用加法思考人生,则处处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快乐:20岁的人,拥有了青春;30岁的人,拥有了才干;40岁的人,拥有了成熟;50岁的人,拥有了经验;60岁的人,拥有了轻松;70岁的人,拥有了彻悟……

    所以说,开心过也是一天,烦恼过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一个活力四射的正能量者呢?很多人之所以生活得不开心,都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他们看问题只是从一个角度,一旦认定自己倒霉了,就会一蹶不振,垂头丧气。殊不知,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你会发现其实事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

    所以,人要能跳出来看自己,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来关照自己和认识自己,不必苛求自己,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展望好的生活。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就会认识到生活的苦、累或开心、舒坦,这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感受。

    面对艰难,你要从容应对

    人生也需要从容。只有从容才能造就恬淡的人生,才有坐怀不乱的稳健,才有关键时刻巨大能量迸发的气势,才会拥有真正精彩的人生。

    有时候,我看到一些人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大惊小怪,惶惶不可终日,我就想对他们说:请从容一些。

    俗话说,忙中出错。人生的很多错误,都是因为太过草率、匆忙而做出的判读,从而被生活愚弄,被世事纠缠。如果一个人没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境,遇事便如惊弓之鸟,这样的人恐怕很难在人生中做出理智的选择。紧张、失措、慌张、恐惧等消极情绪,只能消耗你身体的正能量,让你没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冲突与不测。人只有从容一些,才能让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从容,即舒缓、平和、朴素、泰然、大度、恬淡之总和。从容是一种力量,不是淡漠也不是激愤。它可以使人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生活,而不被生活愚弄,不被世事纠缠。自古至今,对于太多的人而言,这都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和气度。从容之人,为人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乱、不慌不忙、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不愠不怒、不惊不惧、不暴不弃。看似平静,但内心却自有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使得自己能平静地面对一切。

    境由心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是不会有损失的。当环境无法改变时,不如改变眼光看它,适应它,然后从中受益。生活中太多的不可测因素,如果事事计较,情绪难免大喜大悲,起伏不定。生活中有的人为一职称,同事之间,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的为一荣誉,朋友之间,钩心斗角,唇齿相讥;有的为一蝇头微利,兄弟刀枪相向,亲人反目相斗。还有的沽名钓誉、邀功请赏、诽谤诬陷、打击报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所以,人要让自己拥有从容的心态,世界如此险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从容面对生活。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福与祸的转换就像这风云之变化无常,所以,无论是福至,还是祸降,只要你保持心境的平和,凡事淡然处之,那么福也好祸也罢,有一颗从容的心境,什么都不必畏惧。

    日本有个禅师法号白隐,他生活中是一个很从容的人,看得开,放得下。面对别人的误解和非难,能够从容应对,他的故事值得深思。

    有一对夫妇,住在禅寺附近,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问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另有其人。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瞬时即逝!

    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从容处之,“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将他的修养和美德展露无遗。如果没有一颗从容的心,恐怕早就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无法生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