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对着镜子试衣服,售货员一定说:“太合适了,这是最新的款式,穿上它让你显得高贵大方。”你的信心就会大增,越看自己穿新衣服的样子越顺眼。如果她对你说:“还可以吧。”你就会犹豫起来。肯定的说法与否定迟疑的说法,给人的感觉是如此截然不同,所以经常对自己给予肯定,有助于让你树立自信,摆脱自卑。
2.用语言表达出你的感受。
心理学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你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然后将结果讲出来。当你紧张得出汗时,不如直接对自己说:“我现在很紧张,我在发抖,我出汗了。”紧张心情得到了释放,你会感到轻松一些。既然新同事已经看出了你的拘谨,你还在故意沉着和圆滑,还不如坦白地表达出:“在相你们交谈前我感到很局促不安,但现在你们的友好令我放松了许多。”通过这种方法会令自己的情绪得到改善。
3.提醒自己时不要强调负面结果,把不好的事情轻描淡写地带过。
我们总是不经意地给自己一些提醒,比如:“昨天就在这儿摔倒了。”“这段路是事故多发地段。”越是这样,我们越容易紧张,紧张又使我们手足无措,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所以,不要总用失贩的教训来警醒自己,而用些鼓励提醒的话,比如“走稳些就没关系”,“要减慢点速度了”等等,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引导。
4.把每一次失败当做最糟的和最后的一次。
每个人都会有不顺的时候,试着在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是最精糕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既然“最精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以后就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这可以帮助你在心里建立起安全的感觉。
5.让随身物品给你带来安慰和温暖。
如果你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接触新鲜的人物,带一些平时随身的小物品,比如一只笔、一条项链、一个护身符,让你感到你所习惯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帮你镇定下来。
6.当你觉得做某件事情有困难时,用汽车“预热法”来调整心情和外部环境。
汽车上路时需要进行发动机预热,才能保证以良好的状态行驶。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星期一的早晨,你还未从“周末综合征”中摆脱出来时,不必急于投入工作,先看看和工作相关的书籍,同事间交流一下工作进展,翻翻上周的工作笔记,给你的心情“预热”,或者把工作环境中与工作无关的零食、杂志等东西清理掉,让自己以清新的面貌逝进工作状态中。
7.让快乐的因素影响你。
我们在演唱会上会很容易被喧嚣热烈的气氛感染,在喝彩欢呼雀跃的时刻,你肯定已经忘记了上班时候了老板的骂,让你的生活随时被快乐感染,比如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放两本漫画书,工作疲惫时听些轻松欢快的音乐,和开朗热情的同事共进午餐等,给自己制造一个欢乐的环境,才能让心灵时刻感受到愉快。
8.在自己状态最好时迎接挑战。
每个人都育自己的"情绪周期",有时难免会陷入莫名的情绪低迷阶段。这阳时候做些简单熟练的工作,不要给自己的心理过重的负担,而那些棘手,令你感到头痛的事情,尽量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处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好的心情,会让当时的你把困难淡化,甚至会产生知难而上的挑战欲。
9.找到别人和你的共同处。
人们通常在到人与自己有共同点时,容易产生认同、亲切和自信的感觉。我的竞争对手聪慧干练,但过于锋芒毕露,我总是担心她在我意想不到时给我难堪,所以对她敬而远之。在一次心理测试游戏中,我无意申发现我们都属于容易感到失望和气馁的性格类型,因为知己知彼,所以我改变了与她的相处策略,当她的提议受到否决时,我就主动帮她争取,令她对我消除了敌意。而当我们意见相左时,我努刀坚持自己的观点,她很快就放弃了自己的意见。这个小发现,给我增长了信心,也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0.别给自己贴“标签”。
也许你总是对自己说“我真的不行”,“我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大家都不喜欢我”……要知道真正击倒你人正是你自己。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信心,你并不比到人做得差,鼓励自己总比自我贬低要强许多。
日常的生活环境总是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暗示。心理学家注意到,在肮脏的环境里,提示人们注意清洁、保持秩序总不见效;相反,在严肃、整洁的环境里,人们却老实得多。这也不奇怪,谁好意思往红地毯上吐痰呢?在办公室里摆过多的沙发,甚至摆一张床都会使人时时困倦,因为这些摆设总是在暗示我们:该休息一会了,如果办公桌上摆一只烟缸,那么,桌子的主人就会因烟缸的暗示不断地吸烟……可以说,我们都生活在“暗示”的世界中。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已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已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在临床中,暗示还可以治疗疾病。如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诊断为心理性失明。用许多方法都没治好。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果真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发现自已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有意识的给亲人朋友等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
在他人暗示中,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
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心理咨询和教育中最好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