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恺撒-奥古斯都时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屋大维返国

    恺撒被杀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由于他的被刺,终于引起了罗马十五年的战乱。后来,经过奥古斯都的大力平定,才又开始继续恺撒未完的遗志。

    事发后安东尼躲在家里,静观事态的发展。雄辩家西塞罗等人,也为这突然的事件吓得说不出话来。罗马人民从安东尼的口中知道了恺撒生前立下的遗嘱内容,发现遗嘱里交代的事情,处处都是为人民着想,大家对这位勤政爱民的领袖抱以无比的怀念和惋惜。至于在元老院公然刺杀恺撒的布鲁图斯一帮人,罗马人民对他们则痛恨不已。

    谋杀分子看到广场上激愤的群众后,就试图以自由和共和的标语,来赢取民众的共鸣和同情,但是民众丝毫不为这些宣传所动。布鲁图斯眼看自己不能见容于国人,罗马是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率领同党,并挟持了一部分军队,逃往希腊去了。

    恺撒认为要维持社会秩序,独裁专制是再所难免的;但反对派的人则认为共和政体不能遭受破坏,恺撒称帝的野心已显露无遗,他们有义务起而把恺撒诛杀,以绝后患。也许,恺撒和反对派人士的想法都没有错,这只能说是历史的悲剧,无可避免的悲剧!

    当时罗马城内一片混乱,到处都有暴动。安东尼率兵维持秩序,总算使罗马恢复了暂时的平静。安东尼是一个军人,他的才干虽不及恺撒。但恺撒生前对他非常信任,他也自认是恺撒的合法继承人。

    安东尼出身于贵族,身材魁梧,英俊潇洒,而且秉性善良,慷慨好义,对恺撒尤其忠心耿耿。

    恺撒被刺身亡后,安东尼以合法继承人自居,飞扬跋扈起来,他在一次拍卖中买下了庞培的房屋,住下后却拒绝付款,并吞没了恺撒不少的私产。他让议会任命自己为高卢总督,而把原任总督改调为马其顿总督。

    他这种肆意妄为的态度使得人人侧目,但是大家只敢私下窃议,谁也不愿意公开与他为敌。元老院对眼看安东尼的势力日益壮大,个个都忧心忡忡。经过一番计议,有人提出意见说:“恺撒的遗嘱里曾交代把他的私产分赠他三个子侄儿,并声明其中一个名叫屋大维的是他的合法继承人。由于屋大维目前不在罗马,安东尼才大言不惭地以继承人自居,我们何不把屋大维接回来呢?”

    “对!关于这一点,安东尼在宣读恺撒遗嘱后,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我注意到安东尼在读到这一段时脸色陡变,音调也有些颤抖,但这是恺撒的亲笔遗嘱,他是无法篡改抵赖的。”

    “不错,只有把恺撒亲自指定的继承人接到罗马来,才是解决之道。”

    于是,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屋大维(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年方十九岁而少有大志,他的母亲是恺撒的姐姐茱莉亚,祖父是银行家,父亲曾经担任过副执政,后来出任马其顿总督。

    恺撒把屋大维收为养子,所以依照罗马的习惯,屋大维接受了新的名字: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直到17年以后,他才接受大家所熟知的奥古斯都(译为至尊)的高贵称号。

    屋大维自幼便接受了良好教育及严格的训练,有关希腊及罗马的文学与哲学,他都有涉猎。他具有斯巴达式的淳朴风格,后来终于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在恺撒被刺以前的几年,屋大维一直是随侍在恺撒左右。

    遗憾的是,恺撒自己没有合法的儿子,他把屋大维视同己出,并收他为养子,这件事也是恺撒受人称道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45年,庞培虽败,但他的两个儿子在西班牙广植私党,企图叛乱。后来他跟随恺撒到西班牙,在蒙达与庞培的两个儿子作战。由于在这次艰苦的甚至包括一次海难的旅途中所表现出的勇敢,给恺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恺撒亲自传授他有关作战要诀及治国之道,在随军征讨的这段期间,恺撒每天不厌其详地谆谆教导屋大维。

    公元前46年9月,当恺撒为庆祝他的多次胜利而举行凯旋式的时候,屋大维也在游行队伍中,并被授予军事荣誉。公元前44年,恺撒任命了一些地方行政官,年轻的屋大维也在此时被任命为骑兵长官。尽管以上事实都证明了恺撒对他的偏爱,但在公元前44年恺撒被害时,他还只是庞大帝国体系里的一个小角色,一个政治上的小人物。

    屋大维自幼身体羸弱,患有消化不良症,但他自制力非常强。他平时食不过量,更不饮酒,生活极为规律。正由于他有自知之明,能善加调摄、保养,所以他的寿命反而此那些健壮如牛的人来得更长。

    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性格严肃、柔弱而精练,虽然缺乏自信却很果决,容易屈从但也很固执。其实,他原先是个理想主义者,但由于当时的环境而被迫成为现实主义者了。

    屋大维近几年来一直追随在恺撒左右,他对养父的治军、从政、待人接物等有深刻的了解。

    屋大维认为恺撒治军时军纪严谨、赏罚分明,能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作战时则身先士卒、绝不畏缩。像这样一位统帅,他的部下当然愿意为他效命。

    屋大维知道养父恺撒也是贵族出身,但是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却不是凭借自己的家世和高贵的血统得来的。他一直以平民领袖自居,在执政期间,处处为广大的人民谋福祉,因而颇受拥戴。他所制定的法律,都是以人民的福利为目的的,他确实是具有伟大政治家的胸怀。

    恺撒一向平易近人,喜欢和人民接触,他厌恶官场中的繁文缛节,对待朋友也是坦诚相待、信任有加,他也乐意提携后辈,像布鲁图斯就是恺撒一手提拔起来的。

    如今,布鲁图斯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勾结私党,蓄意反对恺撒,甚至公然刺杀了这位伟大的领袖,还美其名曰为民除害,这是何等的卑鄙无耻!

    屋大维想到这里,不由得咬牙切齿,一股复仇的意念在他的心中澎湃着。

    听到恺撒遇刺的噩耗时,屋大维正在伊里利库姆的阿波罗尼亚,准备参加恺撒东征帕提亚的军队。恰好这个时候,罗马的元老院派人来告诉他说,元老院遵照恺撒的遗言,希望他继承恺撒的遗志,即刻返国执政。

    他的朋友和一些高级将领劝他到马其顿的军队去寻求庇护;他的家人则建议他保持低调,并以平民身份返回罗马。屋大维选择了后者。

    在他临行以前,和母亲及一些亲友们计划时,有一位好友向他提出忠告说:

    “恺撒遇刺后,安东尼就以继承人自居,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元老院这时召你回去,就是不想坐看安东尼势力壮大。你是恺撒生前指定的继承人,你回去执政,他自然也无话可说。只是那安东尼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必须小心提防才行,以免吃亏。”

    另一位亲友说:

    “一山不容二虎,安东尼岂肯乖乖地把政权交出来?你如果回去,他说不定会加害于你。你的处境,实在太危险,据我看,不如放弃收养关系和恺撒的遗产继承权,以获得人身安全。”

    屋大维的母亲听了亲友们的这番话,也认为颇有道理,她说:“他们所说的,全是肺腑之言,你该多多考虑才是。”

    屋大维心中的一股炽热的复仇怒火已经无法抑制,为养父复仇,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暂时观望、躲避,终非长久之计,他说:

    “养父对我恩重如山,我一定要手刃杀害养父的凶手,才能解我心头之恨。安东尼固然是个强劲的对手,但是养父生前对他恩重如山,他在罗马虽然做了很多为人不齿的事,但我们俩现在最大的敌人却是布鲁图斯那班叛徒,他应该不会对付我。不过我会谨记你们的忠告,小心应付,请你们放心好了。”

    这时候,屋大维的母亲看到儿子的意志已很坚决,于是叮咛他说:

    “你为父复仇的意志值得嘉许,但是你毕竟还年轻,不知道这帮人的厉害,今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冲动。你和安东尼这帮人相处时,要多靠机智和耐力,千万不可凭血气之勇和他们起正面冲突,你要把我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才能事事顺遂,化险为夷。孩子,神明会保佑你的。”

    屋大维就这样踏上了归国之途。

    再度结盟

    安东尼对他并未重视,至少没有对他正眼相看。他既没有派人去会见屋大维,也没有打探他的意图,也许他认为这个年轻人不足为患。

    就这样,屋大维先被立为恺撒的嗣子,接着是安东尼、雷比达(恺撒的旧部将)和屋大维等三人共同执政。

    一开始,屋大维谦虚地请教安东尼,该如何处置谋杀恺撒的人。而安东尼正因为高卢总督布鲁图斯抗命不肯改调为马其顿总督,准备率兵去征讨,因此无暇顾及屋大维提出的问题,反为这孩子的喋喋不休而感到厌烦。

    没过多久,屋大维又提醒安东尼,应该赶快遵照恺撒的遗言,把他的遗赠物,尤其是遗嘱里讲明赠给罗马市民的钱早日分给他们。安东尼怎肯把已经吞没的财富再吐出来?因此,一再地找借口拖延。

    屋大维认为养父既然已经在遗嘱里有交代清楚,而且也已经当众宣布过了,全罗马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应该信守承诺。于是他四处奔走,最后,靠了恺撒生前旧友们的协助,筹足了一笔款项,分发给罗马人民以及恺撒的旧部。

    屋大维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全罗马人的好感,也赢得了恺撒一些旧部的拥戴,屋大维就借着这个机会组织了自己的军队。

    雷比达才干平庸,并无过人之处,安东尼可以把他玩弄于掌股之间,可是这个屋大维就不同了。对安东尼而言,屋大维的存在真是有如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

    安东尼对屋大维此举大为恼火,因此他放出消息说,屋大维想独揽大权,并企图要暗杀他。屋大维对此竭力否认,并要追究谣传之来源。

    正在安东尼和屋大维争吵不休的时候,老奸巨滑的西塞罗以及一些元老们,则在一旁乘机煽动屋大维对安东尼宣战。他们此举无非是坐山观虎斗,希望屋大维和安东尼两败俱伤,而他们则坐收渔利。

    在恺撒派与布鲁图斯等人之间的冲突与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安东尼与屋大维的关系也在进一步恶化,尽管有人从中调解,安东尼仍指责屋大维策划了针对他的阴谋,而屋大维也试图破坏安东尼从马其顿带带来的军队对他的的忠诚。

    血气方刚的屋大维由于谨记母训而尽量克制自己,但时日一久,忍耐到了极限,加以西塞罗等人从中挑拨,屋大维决心要跟安东尼摊牌了。

    终于有一天,屋大维率领自己的两个军团和另外两个执政官的军队联盟向安东尼宣战,处于政治生涯晚期的西塞罗也领导着元老院站在屋大维这一边。

    在穆提那战役中,安东尼战败逃亡,越过阿尔卑斯山去投奔他在山北高卢的政治盟友。而那两位执政却也战死沙场。当屋大维班师回到罗马后,就成为军队的唯一统帅了。

    如今,屋大维已经握有军权,于是向元老院提出两点:第一是提名他为执政;其次是收回对谋害恺撒的人的赦免令,而依法予以处死。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元老院抛弃了屋大维,而将布鲁图斯任命为对抗安东尼的军事总指挥,却只给屋大维一个小凯旋式来敷衍他。这使他有一种难以磨灭的屈辱感。于是,屋大维决定与安东尼言归于好,并再联合雷比达重组三人政治。经过两天的艰难谈判,他们最终达成了一个协定:这三位恺撒派人士将组成一个“组建国家政权的三人集团”,为期五年。

    罗马历史上第二度的“三头政治”称得上是血腥统治时期,三雄的联军控制了罗马,他们把元老院里的300名元老及两千多个商人处死。

    出于对财富的需要,他们以复仇和筹措军饷为名宣布说:凡是捉到一个犯人,普通人可以领得两万五千的奖励,奴隶则可领得一万的奖励。他们又宣布说有钱人要处重刑,寡妇所继承的财产也都被抢夺一空。他们命令驻军严加防守,以防止犯人脱逃,因此凡是多少涉及谋杀案,或与谋杀者有关的人只好千方百计地设法躲避,枯井、排水沟、丛林、地窖、烟囱等都成了他们的隐蔽所,有人反抗被杀,也有人自动投案,至于畏罪自杀者更比比皆是。

    当然,在一片混乱中,也有被误杀的。偌大的罗马瞬间变成人间地狱,惨不忍睹。

    安东尼和屋大维火拼,主要是受了西塞罗的挑拨离间,安东尼当然不会放过他。何况,西塞罗在监狱里杀死了安东尼的继父。

    屋大维起初反对,因此当初他得到恺撒被刺的消息赶回罗马后,却遭到安东尼的冷遇和排斥。当时的屋大维势孤力单,只得诉诸西塞罗和元老院。西塞罗、元老院为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惜采取了扶植屋大维的策略:提升他为元老院成员,甚至同意为他招募的军队提供财政资助。

    但是他很快就同意了,因为他也不能忘怀西塞罗曾对谋杀恺撒的凶手们赞颂备至这件事,更忘不了西塞罗有一次以双关语来戏弄他的往事。据说,西塞罗有一次和别人谈起屋大维时,他的评语是:这个年轻人值得赞誉、授勋、晋升。最后的“晋升”一词,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杀害”。事后,屋大维知道这是西塞罗戏弄他的俏皮话,因此一直耿耿于怀。

    当时,西塞罗一看情势不对,他料定三雄再度复合必然饶不了他,本想乘船逃亡,不料风急浪大,年迈的西塞罗又晕船,于是就当晚就暂时住进他郊外的别墅里。

    外面追捕的风声很紧,家人们惊惶万状。但西塞罗则暗自寻思:我和屋大维他们结怨已深,绝难化解,元老院里已有300名元老被杀,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我这个始作俑者?我已经到了这个岁数,能逃到那里去?就是逃得了今天,也逃不了明天,落得如丧家之犬一样,又是何苦呢?于是他就打定主意,准备束手就擒。

    第二天凌晨,忠诚的的仆人不由分说,强把他抬上船去,准备继续逃亡。

    可是为时已晚,安东尼的追兵赶到,在岸边和西塞罗的仆人们发生格斗。

    西塞罗面容憔悴、步履蹒跚地走出船舱,声嘶力竭地制止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你们别滥杀无辜,你们既然是奉命而来,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说完就伸直脖子慷慨赴死。

    这位辩才无碍的罗马著名文学家,也曾当过执政官的显赫人物——西塞罗,就此了结一生。这是公元前40年的事。

    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等一批残党逃往希腊后,在各地强征豪夺,大肆劫掠,人力财物被搜括一空,弄得民怨沸腾,当地人对他们恨之切骨。

    公元前42年春季,三雄联军渡过亚得里亚海,抵达了色雷斯。这时候,他们便分兵两路进军,由屋大维和安东尼分别统率。布鲁图斯也将一半的部队交由卡西乌斯指挥,以抗拒三雄的联军。

    当年秋季,双方在腓力比城正面遭遇了。

    一开始,屋大维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发挥正常的攻势,而且营地也被占领了。布鲁图斯打了一个胜仗。

    另一方面,卡西乌斯截获一个错误的情报,说是布鲁图斯已被屋大维打败,因而军心大乱,被安东尼一举击溃,卡西乌斯在兵败之后自刎而死了。

    此时屋大维卧病在床,安东尼重组部队,休息数天后与屋大维会合,两军合力猛攻布鲁图斯。

    布鲁图斯知道生死存亡仅在此一战,于是全力拼斗,誓死顽抗,经过二十多天的激战,布鲁图斯的部下伤亡惨重,渐渐不支,布鲁图斯眼看大势已去,也自杀身亡了。

    安东尼看到昔日的好友如今已伏剑身亡,感慨之余,当场脱下自己身上的紫袍,覆盖在布鲁图斯的遗体上,以表达悼念之意。

    腓力比之役是罗马贵族最后的一次战争,三雄的政敌都相继消灭,如今罗马已完全是三雄的天下了。

    安东尼获得了东方,并保留山北高卢和那旁尼西斯高卢,屋大维则得到了帝国西部的绝大部分,和这两个野心勃勃、冷酷无情的同伙比起来,雷必达就显得逊色多了,被排除在核心之外的他只保留了非洲部分。

    对于那些曾遭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搜括蹂躏的城市,安东尼一律豁免他们的租税,很多被卖身为奴的人也都恢复了自由。帝国东部有许多城市也曾经一度资助过安东尼的政敌,安东尼此时也既往不咎,使当地的人民对他无限感激。

    安东尼之死

    安东尼于公元前41年到东方省份巡视,并在塔尔索斯派使者去埃及,请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来此见面,因为有人控诉她曾经帮助叛党卡西乌斯筹措军费及募集兵源。

    克里奥佩特拉曾与恺撒有过一段爱情,并生了一个孩子,恺撒是她强有力的支持者。恺撒一死,女王赖以依靠的支柱也就崩溃了,安东尼的召唤对她来说是个福音。当克里奥佩特拉接到通知以后,立刻吩咐属下去准备一艘豪华的游艇,船桅、帆蓬以及船身等装饰得鲜艳夺目、华丽异常。划桨的水手全由盛妆而貌美的女仆充任。

    当这艘游艇缓缓地进港以前,这件事早已传遍整个埃及,就连附近的居民都一起拥向码头,竞相观看这位女王的庐山真面目,反而把高踞宝座上的安东尼冷落在一旁。

    游艇于靠岸了,克里奥佩特拉被女仆们簇拥着走向安东尼的宝座前,她面带迷人的微笑向安东尼行礼致意。

    当天晚上,克里奥佩特拉在游艇上设宴款待,被邀的除了安东尼外,还有他的部将们,她周旋于众宾客间,使每个人都感到满意。席间,克里奥佩特拉邀请安东尼再度访问亚历山大港,安东尼当然满口答应,觥筹交错间,根本已把原先准备责问她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位埃及的女性统治者不但外表美丽,也非常有智慧,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女流之辈。她深爱着她的祖国和人民,她知道埃及虽然富足,究竟势单力薄,随时有被强大的罗马吞并的危险,为了解救她的祖国,也为了自身王位的稳固,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一个有力量的罗马人。

    当年她的目标是恺撒,如今则是安东尼,这也是由于爱国心的驱使。邀请安东尼到亚历山大港去访问,是她初步的计划。

    安东尼受到美人的一再邀约,可谓求之不得,那一年的冬季,安东尼都消磨在亚历山大港,终日无忧无虑,把统治大帝国的事完全抛到九霄脑后去了。

    当时的罗马由于连年的战争,恣意掠夺,以及目前的苛杂租赋,国力已经耗费殆尽。市面上是一片萧条景象,失业的人也非常多。这些无业者流落街头,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生活还过得去的人,处在这种境况中,也觉得前途茫茫,因为明日货币贬值、或遭洗劫、或遭杀身,谁能预料?索性尽情享受,今朝有酒有朝醉,这种世界末日的感觉笼罩在罗马人民的心中。

    这时候,安东尼的妻子和妻弟趁机组织一支军队,呼吁全意大利人起而反抗,驱逐屋大维,企图一举摧毁屋大维的势力。屋大维被迫起而对抗,他手下大将阿阿格里帕奋力作战,屡战屡胜,终于在公元前40年3月获得全面胜利,迫使安东尼的妻弟一帮人举手投降。

    安东尼的妻子由于遭到挫败,而且迁怒于丈夫移情别恋,置她于不顾,因而忧愤成疾,不久就病死了。安东尼闻讯大惊,赶紧回到意大利。

    因为安东尼并未参与这件事,加上他的妻子又兵败身亡,屋大维不愿旧事重提,希望与安东尼握手言和。不料安东尼不仅不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反而率兵来攻。

    两军相遇时,双方的士兵都非常理智,因为他们眼看到战乱频仍、民生疾苦,都不愿再同室操戈、自相残杀,迫于无奈,安东尼只好跟屋大维握手言和,重修旧好。

    这时候,又出现了一次“政治性”的婚姻。为了表示亲善、友好,也为了巩固他们的同盟,屋大维把妹妹嫁给安东尼,以弥补他的丧妻之痛。

    就这样,罗马得以维持短暂的平静。

    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妹妹结婚后,就携妻子前往希腊,在雅典住了下来。

    屋大维的妹妹出身名门,有良好的教养,安东尼过去爱上的女人,谁也比不上她,安东尼对这一段新奇的婚姻生活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和珍惜。有这样一位贤淑貌美的娇妻陪侍身旁,他忘却了政治和战争,心无杂念,常常利用余暇潜心研究恺撒留下来的征服帕提亚的计划,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名叫拉比纳斯的,他是恺撒的部将之子,是一位军人兼政治家,深受帕提亚国王的宠信。当时他正率军攻打罗马,业已占领了叙利亚以及罗马附近的肥沃地区,形势非常危急。

    安东尼无法再享受这种宁静的和平生活了。他有责任去平乱,以解除当前的危机。但是他需要足够的军队和粮饷,若想解决此一问题,唯有求助于富有的埃及。

    于是,他毅然把娇妻送回罗马,自己则和克里奥佩特拉约定在安提俄克会面。克里奥佩特拉带给他一些军队,但是她不赞成他的征战计划,所以只答应提供少量的援助。

    安东尼却不顾一切地攻入帕提亚境内,不料连遭挫败,只好撤军还师,但在回程时将亚美尼亚并入帝国的版图,聊以自慰,并在亚历山大港大肆庆祝他的胜利。这是公元前36年的事。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的这段恋情又开始了。公元前32年,他俩终于正式结婚,婚后宣称他和小恺撒为埃及和塞浦路斯的联合领袖,并把帝国东部各区都传给他和克里奥佩特拉所生的子女。这是罗马最富庶的地区,此外,安东尼还计划把帝国的首都迁往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安东尼在埃及的所作所为激怒了罗马王公贵族,朝野上下对他私自将东方的土地赠送给埃及女王的做法一片指责怒骂。正当此时,安东尼的妻子又收到丈夫宣布要与她离婚的书信。她流着眼泪将这封信交给她的哥哥屋大维。屋大维极为愤怒,他认为安东尼已经受到这位埃及女王的蛊惑,如果他的计划得逞,那么帝国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屋大维除了分析利害得失,还设法使国人了解当前的危机而图谋自救:安东尼跟埃及女王结婚后,便把罗马最富庶的军政区割给了女王和她的儿女,同时计划把首都迁到亚历山大港。

    屋大维从维纳斯贞女那里窃取到安东尼的遗嘱,在元老院中当众宣读,最令人们吃惊的是,遗嘱中指明他和克里奥佩特拉所生的儿子是他法定的继承人,并且在他死后必须和女王一同葬在亚历山大港。

    这份遗嘱给了元老院一记猛棍,安东尼分明是受了埃及女王的蛊惑,而罗马帝国也要受到她的腐蚀了!

    在大家的齐声谴责下,安东尼想出一个绝招,他向元老院建议,他和屋大维应该一同退休,以便恢复共和体制。

    屋大维当然明解安东尼的用心,于是先发制人,以“为罗马争取独立”的神圣口号向克里奥佩特拉宣战,以撇开安东尼,这是屋大维高明之处。

    公元前32年9月,屋大维率领400艘舰艇、8万步兵以及1.2万名骑兵渡过亚得里亚海。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的声势则更为浩大,他们率领了500艘舰只、10万步兵以及1.2万名骑兵,从爱奥尼亚海出发。这些部队大都是东方各国所提供的,因为他们也想趁此机会挣脱罗马的统治。

    从长远看来,安东尼与屋大维之间的战争可能是有史以来罗马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内战。

    这两支大军遥相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在亚克兴海角附近的安布拉斯湾北面安营扎寨。

    公元前31年9月2日,双方终于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大海战。

    屋大维手下的得力大将阿格里帕率领机动而敏捷的小艇向安东尼的巨舰进攻,他利用风势进行火攻,这一招实在厉害,巨大的船舰一旦着火,再加上风力强劲,顿时蔓延得不可收拾。

    这时安东尼的军队忙着救火,谁还有心作战?而且,冲天的烈焰将火苗带到了邻船上,只见海上火光冲天,浓烟弥漫,一些水手在火势未到达之前,即被浓烟窒息而死,很多人跳海求生,却被海浪吞噬,或被箭射死。

    这一场海战胜负已定,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舍弃旗舰,仓促间乘上一艘小船逃向亚历山大港。

    屋大维在安布拉斯一役大获全胜后,就率军往希腊去攻打雅典,凡是过去资助过安东尼的人,都分别受到惩罚。屋大维在希腊筹集到大量的军费后,又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这时候,安东尼因兵败而心情沮丧,暂时和克里奥佩特拉分开,独自住在一个小岛上。他听说屋大维来到亚历山大港,于是派人前往求和,但被屋大维拒绝。

    另一方面,克里奥佩特拉未经安东尼的同意,就向屋大维献上金质权杖、王冠,以示臣服。屋大维的回复是,只要她把安东尼杀掉,他就会保证不再入侵埃及。

    安东尼截获这个消息后,再度派人去见屋大维,请他顾念他们旧日的友情。假如屋大维坚持不肯放过他的话,只要能保住克里奥佩特拉的生命,他愿意自杀以谢国人。

    但是,屋大维根本不理会他的请求。

    到了这种地步,事情已经弄得很僵。克里奥佩特拉也发了狠心,她把宫庭里所有的珠宝财物堆聚在一起,她通知屋大维,如果事情不能圆满地解决的话,她将把这些财宝统统焚毁,并以身殉,即使屋大维占领了埃及,也将一无所获。

    安东尼也被迫作最后的挣扎,他率领残众向屋大维猛扑。当一个人走投无路而作困兽斗时,往往锐不可当,难以抗御,因此屋大维只得命令退却。

    就在这个时候,安东尼接获一个不实的情报,说克里奥佩特拉已经身亡。安东尼顿感万念俱灰,决心随她而去。当他拔剑刺中要害时,又忽然听闻克里奥佩特拉尚在人间,之前的情报乃系误传,于是,要他的部下将他抬往克里奥佩特拉处。

    克里奥佩特拉看到这一惨状后,悲恸欲绝,她抱着血流不止的安东尼痛哭失声,并很快昏厥过去,过了很久才苏醒。

    安东尼无力地睁开眼睛,他以极度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了一句谁也听不清楚的遗言,然后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克里奥佩特拉含忍痛亲自料理了安东尼的丧葬,然后去见屋大维,屋大维却不为所动。

    克里奥佩特拉沮丧地回到王宫,心里想着:与其被押赴罗马受辱,不如光荣就死。她把后事略作交代,随即身着王服,独自走上王座,她的女仆奉上一个锦盒,里面有一条毒性非常强烈的小蛇。她对锦盒凝视了片刻,然后缓缓地打开盒盖凑近自己的胸前,一条矫捷的小蛇立即爬出钻入她的胸口,克里奥佩特拉以此了结她的一生。

    克里奥佩特拉死前,派人给屋大维送了一封信。屋大维收到信,拆开看时,上面写的是:“愿将军准许我与安东尼合葬。”

    屋大维知道女王已经死了,不免遗憾。他满足她的要求,把她的遗体与安东尼葬在一起。但是屋大维并没有将埃及并入罗马版图,仅只象征性地坐上托勒密的王座,然后就让一个地方官吏代他治理政事。

    双雄争夺战就此告终。

    屋大维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后世尊称他为“奥古斯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