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与众乐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快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独自品茶,还是与人同赏圆月?两种皆是,但以后者为最佳。正如哲人所说:“能够让别人分享的快乐乃人生最不可得之事。”

    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借乐说人,指出要谋求大多数人的幸福与快乐。幸福要共同品味,快乐要传播才是快乐,一人偷着乐不如大家乐欢畅。这种欢畅并不是音量大带来的,而是因为彼此价值观得到众人认可,因此灵魂是愉悦的。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

    每当夜深人静,某座单元楼的某个房间就喧哗热闹起来。当然这不是闹鬼,而是一个老教授在放录音带。

    这是一个孤独的老教授,他的老伴与子女都相继离开了他,或者死去,或者远走异乡,这里就只有他一个人。于是老教授每天晚上都放当年家人为他庆祝生日时录下的带子,一个人伤心地趴在窗台上凝视远方。

    当初他太自以为事了,太高傲孤僻了,老伴是被他气死的,儿女是被他逼走骂走的,如今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一个凄凉的故事,我听人说起时不禁叹息。老教授因孤僻而痛失所爱,悔之莫及。

    他的错误在于:当初他以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乐起来,别人,哪怕是家人都是可有可无、甚至是阻碍他快乐的定时炸弹,他因此除之而后快。没想到炸弹排除了,战争也消失了,战场一片死寂,好斗的勇士找不到拼搏的对手,当然要失落了。

    一个人的生活是无聊的,没什么意思。人多当然麻烦,但一个人又不麻烦吗?仅就家庭生活而言,独身或孤身都不可能快乐、不可能幸福。

    孤独摧残人性,伤感冷入骨髓。我们虽然本身就是光源与热源,但真正的温暖来自他人。

    孟子说“独乐乐不若众乐乐”,是在借乐说人,表面上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大家欣赏,更深的意思是说要谋求大多人的幸福与快乐。

    真正的幸福是两人或众人共有的,快乐当然也要传播开来才是真正的快来。一个人偷着乐也是乐,但众人一起乐更欢畅。

    这种欢畅并不由音量的洪亮带来,而是因为彼此价值观在此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灵魂是愉悦的。

    秋天冬天的鸟儿往往一只两只孤独地乱飞,春天的鸟儿常是欢乐地成群结队,这也是“独乐乐不若众乐乐”呀。

    皇帝问苏东坡:“喂,苏大胡子,你的胡子为什么比我长?”

    苏东坡说:“因为我家里人多。”

    “这有关系吗?”

    “有。”

    “说来看看。”

    苏东坡于是摸着他的大胡子得意地说:“我儿子常来揪我的胡子,因此它长得快;我老婆爱护我的胡子,经常用高级洗发水清洗它,因此它干干净净,非常漂亮;我的小妾与我同眠时常以我的胡子为戏,又常在上面亲吻,有了美人口水的滋润,我的胡子当然长得又长又美。”

    皇帝大笑,自叹弗如。

    你看,连胡子都要遵从“独乐乐不若众乐乐”的规律,何况其他。

    还有一回,皇帝问苏东坡:“喂,苏学士,你的字为什么比我写得好?”

    苏东坡说:“因为我的门生多。”

    “这有关系吗?”

    “有。”

    “哦?”

    苏东坡用扇子轻轻击打书桌光滑的边沿,解释说:

    “每次黄庭坚来找我喝酒,一喝醉他就看不清字,我只好把字写得又肥又大,结果一不小心就练成了世人爱好的这种肥大的苏体。秦观来呢,老是找我吹箫弹琴,这小伙子不好好弹,弄得我心里发慌,做事潦潦草草,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草书练成了。张耒老是找我借钱,我又不能不借给他,又不忍心多借,只好装出一副师长样子每次只借一点点给他,因为装得太像,我就真以为我是为人师表,结果做事古板,哎,一不小心就把正楷练成了。”

    皇帝见苏东坡如此风趣如此高明,羡慕死了。

    苏东坡为人很搞笑,但他话中有道理。“独乐乐不若众乐乐”,写字也好,其他也好,都必须在众人里参悟,独学无方,闭门无车。

    庄暴对孟子说:“大王常对我说他很好乐,我不知怎么应答他。好乐怎么样?”

    孟子说:“大王如此好乐,齐国也因此而安泰吧。”

    另一日,庄暴见齐王,说:“大王曾与我谈过好乐,是吧?”

    齐王变了脸色,说:“我并非好先王之乐,只好世俗之乐而已。”

    庄暴说:“大王今天好乐就如古人。”

    齐王说:“怎么讲?”

    庄暴说:“一个人乐不如同别人一起乐,与少数人乐,不如与天下人同乐。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之声,管弦之乐,都蹙紧眉头说:大王这么好乐,我们却父子不见,妻离子散。听大王车马之音,见衣饰豪华,都感叹:大王如此好气派,而我们却苦不堪言,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不与民同乐。今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之音,车马之音,和豪华服饰,都说:我们大王还身体康健,还能鼓出乐来,真好。这也没有其他原因,只因与民同乐,今天大王与民同乐,便合乎王道。”

    孟子指出:即使是恶人,如果融入善人之中,也必可归于善。一个人好乐,让众人为他演奏,众人奏乐时必心怀不满,只会奏出表面欢乐的乐曲,不会奏出真正的欢乐。只有大家一齐演奏、一齐歌唱、一齐欣赏,才有真正的、更大的欢乐。

    孟子的观点很坦诚,认为好货(爱钱)与好色都可以,但不能只管自己好色,不让别人好色。要爱钱大家都爱钱,并都为赚钱而奋斗,那么就是好的。要好色大家都好色,并各自为自己的爱情婚姻而奋斗,那么好色是好的。这也是“独乐不若众乐乐”的另一义。

    齐宣王问:“想听先生说王政。”

    孟子:“昔日周文王治岐,百姓富足,赋税不多,地方不设禁,任人们自由往来,犯罪者也不罪及妻子,让鳏寡孤独穷苦无告之人受恩于国。”

    齐宣王说:“但我不行,我有缺点,我好货。”

    孟子说:“昔者公刘好货,但他能以己之心度人,使大家都富足起来,今天大王好货,也可以像公刘一样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富足。”

    齐宣王说:“我还有个缺点,我好色。”

    孟子说:“只要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大王让百姓都得家庭之乐,好色又何妨?”

    孟子不是那种虚伪的人,道貌岸然不准人爱钱好色。钱色,性也。孟子和孔子一样爱说老实说,能从实际人性出发,而非从理想人性出发,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是可行的。

    孟子梦见老子

    老子:“来。”

    孟子:“参见祖师爷。”

    (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孔子是老子的弟子,故有此说。)

    老子:“听人说,你主张‘独乐乐不若众乐乐’,这是怎么回事?”

    孟子:“就是要高兴大家一齐高兴的意思。"

    老子:“你没听说过‘天下无乐’吗?”

    孟子:“愿闻之。”

    老子:“五音使人耳聋。大音希声。这就叫天下无乐。”

    孟子:“天下无乐可是一种音乐?”

    老子:“呵呵。”

    孟子:“听说当初黄帝召来炎帝奏乐,炎帝手抱巨鼓,欲鼓之。黄帝阻止了他,一个人轻轻击打空气,竟发出了悦耳的乐声。可有这事?”

    老子:“有。”

    孟子:“为何空气也发声?”

    老子:“所有的声都是空气发出的。所以黄帝的名曲‘钧天广乐’只是一片蔚蓝天空。你看见天,看见地,就知道那是音乐在演奏。天下无乐,天下无乐,实在是大乐希声啊……”

    孟子:“当我归于宁静时,便是聆听真正的音乐时。一人宁静,宁静有限。众人宁静,宁静更多,因此独乐乐不若众乐乐,实是指众人沉默以闻天籁,而非众人唱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