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天下运于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怎样才能成大事?有些人做梦都在妄想,狂想,痴想,殊不知,一切皆为虚幻。毫无疑问,心胸大小直接决定事情的大小。小心眼,只能办小事,胸襟博大者,一定有吞吐天地之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爱使天下可运于掌。

    小王子说他爱那朵星星上的花朵,所以爱一切星星。是这样的,我们要爱就爱全部,不要爱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得失,不要问谁对谁错,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

    从前有个人有点钱,就在他的后花园种了很多花,花长得很好,开得很漂亮,这个人美滋滋的,一天到晚向人炫耀。

    他有个蒙古族的朋友,一声不响把他带到大草原上,把他惊呆了:大草原上到处繁花如锦,一望无际,比他的花园大一万倍。草原不是花园,胜似花园。这人这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井底之蛙。

    他的蒙古族朋友一回到草原就如鱼得水,自由地骑马唱歌,进入忘我境界。使他明白自己久在城市中,眼界太窄。

    什么是博大?这就是博大。

    草原是自然界古来就有的,它袒露胸怀,所以博大如斯。

    富人的花园是新添的,并且不准外人的观赏,当然境界低下。

    草原爱心无限,博爱使它如此博大。

    我们做人也是如此,如果有一颗爱人的心,就会博大起来。因为他看见谁都亲切,做起事来必会多方照顾,自己成为强者的同时兼爱弱者,当然会形成很大一股向心力,事业必有所成。

    《圣经》上说:“你要有爱弟兄姊妹的心,又要有爱众人的心。”

    是这样的,博爱世人使人真实地、快乐地生活这个世界上。未有厌世而得快乐者。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把所有的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来尊敬,把所有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小辈来爱护,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充满温情与亲情。

    当然,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时,也应该“友吾友以及人之友”,视天下人为友,而不是视天下人为敌。

    视天下人为友者,天下人亦友之。

    视天下人为敌者,天下人亦敌之。

    项羽就是因为与天下人为敌,残暴如秦始皇,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边的下场。《史记》记载,当初项羽在人群中看见秦始皇南巡的威风,不由赞叹说:“大丈夫当如是!”

    但项羽并不是“大丈夫”,而是“大屠夫”。一字之差,差之千里。项羽处处学秦始皇,当然也很快就死了。

    未有不仁而得天下者,未有不仁而乐身者。做事残酷可以有短暂的快感,但真正的欢乐莫过于仁者爱人。

    小王子说:

    “如果你爱那朵在星星上生活的花儿,晚上看星星就是件甜蜜的事。”

    是的,是的,小王子爱的花朵在颗星上,他因此兼爱所有的星星。

    他爱所有的星星,就爱哺育星星的天空,就爱天空下的大地,就爱大地上的人们,就爱人们的一切。

    不要斤斤计较得失,不要问谁对谁错。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有了爱众人的心,你的心才会充满恩典,才会沐浴自然的光灵。就算你死了,幸福仍然环绕着你。

    瑞典科学家最近发明一种新型的、环保的死亡方式“冰葬”,我把它叫做“人化花”。

    过程是这样的:

    将逝者的躯体冰冻成冰,这样就很脆,然后用空气装置把它粉碎为干粉,然后装在可分解的盒子里,埋进地里,在地面种上花,这样,“冰”就会慢慢在地下融化,渗进土里,最后它的养分就肥沃了花,进入花的身体,自己也变成了花的一部分,回归自然,既环保又诗意。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知道这里埋葬的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草原是博大的,因为它虽有众花,不弃一花。

    大地是博大的,因为它虽有众人,不弃一人。

    大海是博大的,因为它虽有众水,不弃一波。

    徐子说:“孔子称赞水,说:‘水哉,水哉。’孔子为什么要赞美水呢?”

    孟子说:“水源源不断泉涌而出,昼夜不息,流诸四海,这是有源的缘故。所以孔子要赞美水。如果没有本源,七八月雨水密集,沟渠盈满,便一会儿便干涸了,因此君子要有本源,循序以渐进,名过其实,君子耻之。”

    是这样的,博大者有本有源,永不枯竭。什么是他的本源?那就是一颗爱心,一颗善心。

    老子论水,要点在于“水善下”,指水往低处流,天道必也是倾斜的。倾向何处?倾向未有者。凡未有的,必将有。凡已有的,必将失去。

    孔子论水,要点在于“智者乐水”,指人要明白“逝者如斯夫”而珍惜眼前一切,体会自然、人生的妙处。

    孟子论水,要点在于“观于海者难为水”,吸取海的博大,不为小水,要为大水。通过博爱而博大。

    有了爱心与善心,就要把它立起来。不立则无,立则有。就像一棵草,假使风吹过来它就永远倒下,那么就会死掉,如果风一过它又挺起来,那么将长得更茁壮,不怕风吹。

    公都子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为高明之人,有的人却是庸人?

    孟子说:时刻聆听心灵的人会成为高明之人,只知道跟身体走的人便会变成庸众。

    公都子说: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要从于心,有的人却要从于官能之需?

    孟子说:耳目之器官各有其职能,人若让他们各从其职却不去思考,就会被物所蒙蔽,然后又以外物相交于此物,将人的耳目之器转移引开,进入另外一物,这样就会很乱。

    心的职能是感受和思考,凡事物之来去,心从其思考的职能,便能得其事理,便不被物所蒙蔽,不思考便无所得,上天所给以人的,以心为大,先立其心,事无不思,皆得其理,则耳目之欲便不能夺去。这就是高明之人。

    孟子在此讲了“立心”的重要性。人都是立起来的。鲁迅也说:“重要的是立人”,也正是此意。

    立人是重要的。人不立起来就要被散架。架都散了,何来博大?大树之所以比人博大,就在于它的根深深抓住了大地,骨骼坚固,即使成为枯木也不会倒。

    人还没成为枯骨就先倒,可见不如树远矣。

    孟子梦见大树

    大树长在大陆上,浓荫万丈,整整一个大陆都在它的呵护下。

    孟子梦见这棵大对,十分惊奇。

    孟子:“你怎么会长这么大呢?”

    大树:“我也不知道,自从我有记忆起,我就在这个大陆上。应该是先有大陆,再有我,否则我长不起来。”

    孟子:“但你现在和大陆一样大了。”

    大树:“我也不知道我有多大,反正每天我看见太阳从我的左手升起,又从我的右手落下。”

    孟子一下明白过来:“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扶桑神木。请告诉我,你为什么如此博大?”

    大树笑了:“你明天早上来看就知道了。”

    孟子于是在早上去看,发现大树的叶子上沾满了露水。

    大树:“你看到了吗?”

    孟子:“我看到了你的每片树叶上都有一滴露水。”

    大树:“你明白了?”

    孟子:“我明白了。树都要雨露均匀,才会长大。人也要博爱众人,才能博大。”

    大树:“哈哈,你看你现在大吗?”

    孟子这才发现自己和大树一样高,站在整整一个大陆上,望去就像一个巨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