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要懂心理学-如何让客户接受你的产品(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过,即使客户在言语上掩饰得天衣无缝,但他的肢体语言却常常会令他泄漏“天机”。肢体语言是一个人思维情绪的直接体现,是情绪中的潜意识行为,因而一般人是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肢体语言的。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在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时,会时刻仔细地观察客户的肢体语言信号,评估客户对示范产品的反映,并依次来调整自己的示范方法,促使交易顺利完成。

    推销员小D只要一见到客户就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产品,客户大多的反应是不住地点头,嘴里还不停地说:“是,不错,东西很好,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最后,十分客气地把小D送出了大门,并且表示短期内一定会和他联系。

    小D见此情况十分高兴,感觉自己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心里还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做。实际上他忽略了在整个谈话的过程中客户的一些细节,虽然客户对他的介绍十分“认可”,还不住地点头示意,态度也十分的“真诚”,但是,对于小D放在桌子上的相关材料碰都没有碰,而且根本也没有提过任何实质性的问题。这一切迹象表明,客户对小D的产品根本就不感兴趣,客户明显是在敷衍他,目的只是为了尽快“送客”!很显然,这笔交易小D没做成。

    还有一次,客户嘴上把小D的产品贬得一文不值,但对产品的介绍却看得十分详细,对每一个细节也都十分在意,更是不断地提出各种假设的问题,客户对产品是十分认可的,很有可能已经在心里盘算如何购买等相关事宜了。这时客户的神态可能会略显得焦虑不安,会来回走动,连续不断地吸烟,更有可能会把其他的同事叫过来一起探讨等。

    又有一次,小D在很有兴致地向客户介绍产品,而客户虽然对他的产品也很有兴趣,但让小D不解的是他时常看手表,或者问一些合约的条款,起初小D并没有留意,但是就当小D的话暂时告一个段落时,客户突然打断他只进行到一半的商品介绍,问:“你的商品很好,它已经打动了我,请问我该在哪里签字。”显然,小D没发现客户早已决定购买了。

    其实不管客户掩饰得多么好,只要通过对他各种行为的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以此就可以辨别出客户的实际意图。

    “沉默中有话,手势中有语言。”这句话在销售行业里也是众所周知的。在很早以前研究人员就表明,在人们的沟通过程中,要完整地表达意思或完整地了解对方的意思,一般包含语言、语调和非语言行为三种基本构成要素。正是这些基本的构成要素描绘了人的总体个人形象,人们在语言、语调等方面的细微差异都会影响沟通信号的意思。这类的意图是由同你交谈的人传递的,它是一个沟通的中心目标——一种你应该努力获得的东西。

    大多数人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在进行面对面交谈的时候,能够更加简单而又有效地影响对方,这不仅有利于施展自己的交谈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充分了解对方的声望、魅力、其他专门技能。此外,当交易接近于完成阶段时,推销员可以利用自己的直觉来感受,如换坐到较高点的位置,使自己的视线高于客户。如此,客户要对你说话必须抬头看你,这样一来,你就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了客户的心理,也能让他对你所说的话更加肯定。

    在任何谈话的过程中都需要特别留意对方的肢体语言。有时在推销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推销员也一样可以在不经意间用肢体碰触客户,以便吸引客户的注意,同时使用手指做种种说明性的指示,这种动作对客户具有一定的催眠效果。肢体的接触也象征着意见的交流,这样可以使交谈的气氛更为融洽,但在进行推销时,就必须稳重而不失礼地运用你的肢体语言。

    要知道客户的身体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推销员只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取得很好的沟通效果。换句话说,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反应,准确地解读客户的身体语言是推销员成功推销的最坚固、最基本的因素。

    强行推销等于赶走客户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到商场想买件衣服的时候,还没有等你在店外看出一点头绪来,售货员就过分热情地把你拉进去,并靠近你说:“这套衣服很合适你,不妨试一试。”于是不等你反应,她就已经把衣服敞开让你试穿,还带着微笑不停地说:“不要紧,不买也可以的……”接着,就赞不绝口地说:“好看极了,你穿起来挺显气质的”。其实这样的事,也不能一概而论是“强行推销”,但抓住顾客的需求要有一个度,待人热情也应该有个度。走在客人需求的前一步是可以的,但是前两步、前三步就违背了顾客自己的意愿。上述的局面常常使顾客很尴尬,试了就买,怕太匆促没有比较;试了不买,又怕辜负店员的美意,往往这种热情过了头的服务会把顾客吓跑,甚至当顾客第二次来的时候都绕道而行。恐怕有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心态,因而使某些商家失去很多商机,可见过分热心、强行推销都只能带来负面影响,并不能因此增大客流量。

    故事一

    前两天,王女士想买一款新手机,便去了一家手机专卖店,推销员热情地拿出一款新手机,滔滔不绝地讲解手机的各项“非凡”功能,说价格又是如何的优惠,还教王女士如何使用。最后看王女士兴趣不大,他马上又指着另一款说:“这款手机很适合你。”接着又重复之前的演示……之后王女士边走边看,每到一个柜台,都有推销员围过来,滔滔不绝地讲解、演示,反而让她无所适从,这种热情把王女士给吓到了。

    又有一天,王女士带着自己上幼儿园的女儿去童装商场,路过一家店的时候,一个很漂亮的推销员急忙过来,一边把孩子往里边拉一边说着:“小朋友,看看你喜欢的花衣服啊,很漂亮的。”孩子又不懂直接就进去了,做妈妈的也就跟着进去了。推销员无比热情,不管王女士到底喜不喜欢,只要她拿起一双鞋子就说很适合,然后忙帮她女儿又是脱鞋子又是试穿,一直找到合脚的为止。最后王女士觉得价格偏高,可售货员折腾了好半天,自己不买心里又过意不去,只好勉强买下来。之后,每次只要王女士路过这家店都要加快脚步,怕被推销员拉进去热情一番。

    其实,有些顾客只是想看一看商品,并非真的想购物。推销员热情过分,往往会造成顾客精神紧张,一走了之。推销员要把握好分寸,让顾客自由观看、轻松购物才好。

    故事二

    一天,小E去某商场。过来一个小伙子说,“我们店在做10年店庆,所以今天的理发都是免费的。美女,进去看看最新款的发型吧!走走走,进去看看。”一边说,一边把小E给拽了进去,进去之后就把她按在理发椅上。这时,突然围过来两三个男的,不停地用手在小E的头发上挑来弄去,并说她的脸型适合某种发型,可以这样或那样地弄一下。小E说不用了,自己的头发本身就比较少,要是再弄的话怕药水伤头发。这些理发师随即又说那就剪个好看点的发型吧。由于他们人多势众,小E又被他们围成一团。

    小E想已经进来了,这样出去对人家也很不礼貌,反正他们说是免费理发,那就简单地修剪一下赶快走人。其中有一个理发师说:“要洗吗?”小E点点头。洗完后,理发师给小E剪了足足一个小时,剪完了还问要不要再洗一遍,小E同意了。洗了之后又问要不要吹干,小E示意要,因为她怕自己头发湿湿的走在商场里会很不雅观。终于享受完他们的店庆活动了,小E心想这下可以赶快离开了。就当小E拿包走人的时候,一个女服务员过来很有礼貌地说:“您好,您此次消费一共50元。”小E觉得很没有道理,明明理发是免费的,自己又怎么会花这么多钱呢?于是就告诉女服务员,自己只是理发了,没有做其他的护理。这时女服务员说:“是啊,我们并没有收取您的理发费,今天我们店庆,所以只收取两次洗头和一次吹发的费用。”无奈,小E自己又不好意思和他们争辩,只好付了50元。

    之后,每次再来这个商场,还是会有人来变着说法地邀请她进去,可小E却都只是摇摇手,然后迅速离开。

    其实相信很多人都曾遭遇过过分热情的服务或是变向性的“强制推销”行为。许多人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消费了,但这种推销模式在每位顾客的身上就只能用一次,不会有人再去消费。这种强制的推销行为只能是让一个企业、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商家的信誉扫地,让顾客绕道而行,而自己的营销之路也是越走越窄,直到最后被迫关门。

    也许有的人本来的意图并不是“强制推销”,而是想要让自己在对顾客的服务过程中热情一点,想要抓住更多的客户,但是热情过度就会给顾客一种心理压力,也许原本顾客有消费的意图,但是由于你的过分热情反而把顾客推之门外了。所以不管是做什么,都要把持好自己的分寸,不要让热情服务的美德变成了人人惧怕的“强行推销”。

    平常心,要保持下去做销售需要有一颗平常心,也是给予客户最起码的尊重,把自己的目的贯穿于平常心中去执行,这样不管成功与否都会有一个很平和的心境,情绪不会大起大落。

    一天,推销员小F去拜访刘女士,希望她能订阅一份《体育周报》,小F把那份报纸拿到刘女士面前,并暗示了她该如何回答他这个问题:“我觉得你是不会为了帮助我而订阅《体育周报》的,是吗?”“当然”,刘女士一口拒绝了。因为小F的话中没有热忱做后盾,他的脸上“写满”了沮丧的神情。

    几个星期之后,另外一位推销员小李也来拜访刘女士。她一共要推销6种报刊,其中一种就是《体育周报》。但小李的推销方法和小F的大不相同。她看了看刘女士的书桌,桌上摆了几本杂志。然后,她忍不住道:“我看得出来,您十分喜爱阅读书籍和各种报刊。”小李用短短的一句话,再加上一个愉快的笑容,成功地引导了刘女士的意识,使刘女士准备好要去听她说什么。小李怀中抱了一大堆报刊,刘女士本以为小李会把它们展开,并开始催促自己订阅它们,但令刘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小李并没有这样做。小李走到刘女士的书架前,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爱默生的论文集。接下来的10分钟里,她不停地谈论爱默生那篇《论报酬》的文章。两人谈是津津有味,竟然使刘女士不再去注意她所带来的那些报刊,不知不觉中,刘女士给了小李许多爱默生作品的新观念,使小李获得了宝贵的资料。

    最后,小李问刘女士定期收到的报刊有哪几种。

    刘女士向她说明之后,小李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把自己带来的那些报刊展开,摊放在刘女士面前的书桌上。小李为刘女士一一分析这些报刊,并且说明刘女士为什么应该每一种都要订阅一份。

    刘女士却并没有像小李所想象的那般反应热烈,于是她向刘女士提出了温和的暗示:“像您这么有地位的人物,一定要消息灵通、知识渊博。”

    小李的话确实很有道理。既是恭维,又是一种温和的提醒。

    接着,刘女士问她订阅这6种报刊共要多少钱?她很巧妙地回答:“多少钱呀,整个数目还比不上您手中所拿那一张稿纸的稿费呢!”

    就这样,小李离开时带走了刘女士所订阅的6种报刊的订单,还有刘女士12元的订费,并且后来还招揽了刘女士的5位职员订阅自己的报刊。

    推销员如果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急于求成,这样的推销员总是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平常心的建立,就是通过某种方法让客户去信赖你、喜欢你、接受你。当客户对你产生信赖的时候,自然会比较容易接受和喜欢你的产品。

    生活中,你也许也有这种经验:对自己所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会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相信。而对于让你讨厌或不信任的人,你自然对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也相对不信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