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与犬同,可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五节相关部分。
在给猫提供全价日粮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而不应孤立地考虑单个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多少,能量的高低,可消化性和适口性等。我们必须给猫提供全价日粮,才能维持它的生命活动,增进它的健康,并减少对疾病的易感性,也才能使仔猫生长发育健壮。猫是以肉食为主的动物,因此日粮组成中动物蛋白质一般比犬高。日粮中的肉类食物来自于马、牛、猪、禽和鱼等动物。肉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它可提供许多必需氨基酸、脂肪、铁和某些B族维生素。肉类对猫也有较好的适口性,正确供给是极好的食物。
猫最喜欢鱼类制品,因此猫的食物中鱼应有一定的比例。鱼类常被分为含脂肪的鱼和白鱼。白鱼的脂肪含量低于2%,如鳕鱼、小口鳕。含脂肪或油的鱼有鲱鱼、鲭鱼、沙丁鱼、金枪鱼等,其脂肪含量为5%~18%。白鱼蛋白质含量高但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鱼肉中含有适量的碘。一般加工的带骨全鱼煮熟或制成粉作为猫的动物性饲料的来源,比多数畜禽肉类更好,能被猫接受,但它们的气味和外观可能不太容易被猫的主人接受。鱼肉与畜禽肉一样有寄生虫等病害,因而饲喂前必须熟制。另外,有些鱼肉中含有硫胺酶,能分解维生素B1,加热可以破坏此酶或使之失活,这是必须用熟鱼饲喂宠物猫的又一原因。
猫对食物的质量要求
猫的食物营养要全面,要根据猫的体重,决定每天需要的食物量、能量、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的数量配制,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猫的食性特点灵活掌握。猫是以肉食(畜、禽、鱼肉)为主,适当配以米饭、馒头、面包等。食物要清洁、卫生、新鲜、适口性好,发霉、变质、腐败的食物不能给猫吃,特别是夏天更应做到现配现吃。为了保证猫食物的质量,国外已把猫日粮做成罐头出售,以鱼、肉为主,也有以肝脏、蔬菜为主的,也有用于猫不同生长时期的专用罐头,这类罐头营养丰富,不需加工,打开即可饲喂。
猫食物的组成
猫是以肉食性为主的动物,在家养情况下也吃一些米饭、馒头和各种煮熟的蔬菜。肉食以鱼、畜、禽肉和蛋、奶及其熟制品。动物性食物应占猫日粮的75%左右,其余是植物性和矿物性食物。
猫的饲料配方及调制
在考虑猫的饲料配方时,必须首先满足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要求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添加量。在猫的饲料日喂量上,因年龄、活动量和生理状况不同而异,一般以猫体重的5%左右计量,每日每只猫的需水量与食物干物质之比为3:1,幼猫稍高些。
猫食调制很重要,不管是动物性饲料还是植物性饲料,在喂前都要经过调制,如煮熟、切块、绞碎、蒸馍等,以便增加猫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防止有害物质对猫的伤害作用。为此必须对食物原料清洗干净,肉类、鱼类和畜禽内脏必须洗去血污、坭砂,要像人吃的食物一样清洁卫生。一般生肉内或畜禽内脏中含有寄生虫或传染病原,因此要将肉类及内脏进行蒸煮等加热处理,以便杀灭病原,然后切成小块,拌入米饭等饲喂,但只能煮到半生熟,因为煮透了会破坏其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如喂生肉,一定要新鲜,病死的畜禽肉一定不能喂猫。肝脏中含维生素A量多,每周喂1~2次即可,过量可引起维生素A中毒。骨骼最好做成骨粉,拌在饭中喂。猫喜欢吃鱼肉,但也要熟喂,以防止寄生虫侵害引起腹泻。
植物性猫食一般做成米饭、面馍、面包等,再加入碎肉、鱼块干喂,并保证供应清洁的饮水。
乳制品含有比肉和鱼更多的蛋白质和更全的氨基酸,含有猫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物质,但铁与维生素D贫乏。奶是容易利用的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的很好来源。经过巴斯德消毒的100毫升奶中含有275千焦耳的能量,2.2克蛋白质,3.8克脂肪,4.7克乳糖,0.12克钙和0.095克磷。猫也非常爱吃富含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奶油和乳酪,但有个别猫不能适应乳糖,则应避免给它以乳制品。
蛋类常用于饲喂生长发育期的猫,因蛋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维生素D,但饲喂前应将蛋类煮熟,以提高消化率。
猫也非常爱吃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脂肪增加了食物的味道和适口性,也有助于谷物粉的成型,约束食物中的EFA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因此比仅作为能量来源要好。脂肪在正常情况下消化率高,并且可以减缓胃排空的速度。食物中的脂肪会给动物采食后以饱感。在脂肪加工熟制过程中应避免反复用热油炸,因为这样处理会含有过氧化物和其他对猫有害的物质。
猫食可调制成以下两种形式:
1.干粮猫的干粮有压缩、膨化饼干,它可为各个年龄段的猫提供全能日粮或维持成年猫的需要。猫干粮的组成与犬干粮相似,但是更加强调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而且甚至不用肉粉而用鲜肉。猫需要的蛋白质比犬多,因此猫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通常高于犬干粮。单位重量的干粮比高潮湿度的食物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的能量。干粮的适口性良好,但常不如肉类和罐头食品。烘烤成压制饼干是部分或全部熟制的,它们是猫能量的良好来源,很容易保存和使用。干粮的主要缺点是它的适口性不像罐头食品或肉类这样的潮湿食物,但增加了饲喂方式的灵活性。
2.半湿食品通过降低水的活性,猫食含水分15%~30%的肉类食品可以贮藏数月。水的活性是一种食物内或表面的细菌或真菌的有效作用的计算方法。
这些微生物在干燥食物(湿度12%)中不能生长,也不能引起食物变质,因水分不足。水的活性是由相对湿度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情况来计算的,多数细菌低于0.83,酵母菌和霉菌低于0.6时不能生长。通过配方中的保湿剂,如糖类、盐或甘油等掺入半湿食品中可使水的活性降低。进一步的保护措施是用防腐剂(如山梨酸酯)防止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或者用有机酸降低食物的pH值,这些食品可由包括肉类、肉类副产品、豆类或其他植物蛋白浓缩物、谷物、脂肪和糖类等成分制造而成。这种技术允许水分有较大的变化幅度,这样的产品是相当干的食品(含水15%),而与干食或与肉末、肉丁(含水25%~30%)相似的软湿食品并非不同。目前最流行、最有效的形式是含水量达20%而且含相当高营养浓度的食品,它们达到或高于平均消化率,多数可达80%以上。它们一般不含特殊气味,暴露在空气中会快干,然而猫食的设计不如犬粮那么成功,这可能是因为猫对食物有更强的选择性。
幼猫的饲养管理
幼猫出生后,母猫会舔幼猫的全身,这不仅使幼猫体表清洁,增强体表血液循环,使被毛尽快生长。而且也可促进幼猫排便。新生幼猫全身无被毛,双眼未睁开,约10天才能睁开眼睛,这之前辨认母猫和吃奶全靠嗅觉和触觉。幼猫生后的前几周全靠吃初乳,无需另加食物。如果有幼猫体弱很难吃上初乳,这时应人工帮助幼猫尽快吃上初乳,因为初乳内含有大量抗体,抗体是猫体内防卫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异性的抗病物质。新生幼猫的肠道最易吸收初乳中的抗体,吸收能力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弱,因此让幼猫吃上初乳越快越好。在幼猫吃初乳期间合理生长率应为每周100克,但由于营养、品种及母猫体重的影响,不同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有时会发生母乳供给不足,则应供给特制的乳代用品,或找养母喂奶,昼夜24小时分次供应。像幼犬一样,不仅人工帮助喂奶,也要人工帮助排尿、排粪,还要防止母猫压死幼猫。
初生幼猫对温度比较敏感,特别是冬天更甚。幼猫的最适温度是32℃,可用红外线取暖灯泡(或灯管)加热保温,两周内可降到27%左右,两周后可降到21℃左右。从3~4周龄起,幼猫开始对母猫的食物感兴趣,可给幼猫一些碎的软食或经奶或水浸泡过的干食品。食品可以是母猫的,也可以为小猫特制的。一旦小猫开始吃固体食物,也就开始了断奶过程。幼猫固体食物越吃越多,到7~8周龄就可以断奶了。断奶后1~3天内,幼猫可独立生活,这时应尽快将幼猫处理完(卖掉或送人),否则母猫为了保护幼猫,会把剩下的仔猫叼来叼去或咬死。
国外有专家研究了猫完全断奶之前取自固体食物中的能量。据称在4周龄时,幼猫每天只吃大约10克食物(10~40千焦耳/公斤体重),其余大部分仍由母乳供给。到5周龄时(泌乳的第6周),每只幼猫每天吃15~45克食物,含250~350千焦耳/公斤体重(取决于日粮中的能量密度)。幼猫自固体食物中摄取能量从哺乳2~3周时的零增加到8周龄时的800千焦耳/公斤体重。这说明在哺乳末期幼猫摄取的食物占母猫和幼猫总耗能中相当大的比例,即幼猫摄取的比例从哺乳4周的5%增加到6~7周的20%~30%。
生长猫的饲养管理
幼猫一旦断奶,则不再需要乳汁。随着幼猫消化机能的发育,对乳糖的消化能力逐渐减弱,成年猫则不能消化乳糖。如果想要给幼猫乳汁,则应供给特制的无乳糖奶,而且随时供给新鲜饮水。因为小猫的生理功能尚未健全,所以建议供给高能食物,多次喂食。与小犬不一样,小猫不喜欢吃得过饱,应取自由采食。幼猫断奶时体重在600~1000克,公猫明显重于母猫,这种趋势将保持终生。家养短毛猫能量需求的高峰约在10周龄(840千焦耳/公斤体重),以后则逐渐降低,但在前6个月由于快速生长仍保持相对高的能量需求。幼猫的食物不仅要求能量高,而且还应考虑某些营养成分再提高些。如小猫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要比成年猫高约10%。钙和磷的含量也要严格保持在适宜水平,因过高或不足均会导致骨骼发育不正常。还要重点强调的是,向均衡日粮中加入钙添加剂反而与喂给不平衡日粮一样会引起许多问题。牛磺酸对生殖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已被证实,生长期小猫的食物中均应添加一些氨基乙磺酸。
大多数小猫6月龄时的体重已达最大体重的75%,此后体重增加并非骨骼发育所致,因此6月龄后的小猫适宜喂给成年猫的食物。成年公猫明显重于母猫,而且发育时间也较长,因为在6~12月龄之间公母猫还都在缓慢生长,所以自由采食将持续一段时间,到1周岁时发育就达到了稳定的状态。尽管许多人施行全天多次喂食,但6月龄以后喂食次数可以减少到2~3次。
另外,猫发育到7~8月龄时已接近性成熟,并开始发情,这时应注意管理,防止乱交乱配,以便保持品种的纯度。妊娠和泌乳猫的饲养管理与母犬不同,母猫一旦交配受孕,其采食量几乎立即增加,同时其体重几乎从妊娠的第一天就逐渐发生变化,这一点在哺乳动物中猫是独具特色的。
据研究指出,妊娠时总平均增重(不考虑窝仔数)是配种前体重的39%,然后增重是随窝仔数而变化的。可用下列一次方程式作出解释。增重(克)=888.9+106.5NN=窝产仔数。其常数106.5与在WCPN的一群猫所产仔猫的平均初生体重106.2克非常相近。有人研究妊娠初期猫体重增加的这一异常方式是子宫外组织沉积的结果。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妊娠后期的增重则是胎儿本身增重所致。家养短毛猫的妊娠天数在64天内与犬很相似。而新近WCPN的研究表明,猫平均妊娠天数为65.8±2.5天,但不同基因型的猫之间差异较大(国内猫63天左右)。另外,窝产仔数、胎次等许多因素都影响妊娠期,并且每一个体的不同胎次及个体之间,其妊娠期的变化也较大。
母猫妊娠期间为维持增重,对食物和能量的摄取均增加,摄取量的增加,紧随体重的增加而变化。以体重为基础,以能量摄取为例,从成年的维持需要量250~290千焦耳/公斤体重,增加到妊娠期的370千焦耳/公斤体重。从实践观点看,猫很少过食,所以可以自由采食。按这种方式妊娠母猫能准确地摄取到它所需要的能量,猫主人则给予母猫比未妊娠时稍多的能量即可。妊娠母猫对营养缺乏或过剩更具有敏感性,所以此时的日粮应精心配制调节。如钙、磷比例更需严格控制,因为幼猫骨骼发育的最早期在子宫内就开始了,同时蛋白质的需要量也稍高。其食物结构同前述。
妊娠期要防止母猫摔跌、跨跳等大的振动,以防流产或早产,甚至难产。怀孕期间,母猫应适当运动,尤其是在怀孕后期更应有足够的运动,这不仅有利于健康,还可促进正常分娩。运动既可增加肌肉张力,也可防止猫过于肥胖造成难产。在怀孕期间还应经常小心带猫外出晒太阳,这不仅有利于钙的吸收,也对猫的繁殖有利。有时交配后可发生母猫腹部增大,乳房中可挤出乳汁,并有做窝行为,怀疑是怀孕了,但到64天后仍不见产仔猫,身体反而恢复原状。这种情形是“假妊娠”现象,这是母猫体内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应及时请兽医诊治。总之在母猫怀孕期内应有一个舒适、干燥、温暖、通风和光线适当的环境。
像母犬一样,母猫在泌乳期不但自身需要获得营养,还必须为仔猫提供乳汁。
幼猫初生体重在85~120克之间,每窝约1~8只。这些数字将随猫的品种、对日粮的需求等因素而变化,但与母猫体重明显无关。幼猫出生后前4周全靠母猫的乳汁生活,因此母猫在此时的能量需求远远大于妊娠期,同时幼猫生长也非常快。尽管从4周龄起幼猫开始吃固体食物,但母猫的营养需要仍在提高,直到完全断奶(此时幼猫约在7~8周龄),因为母猫还在喂奶(尽管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而且母猫也在重建自身的贮备。分娩时母猫只减轻体重的40%,分娩后及在8周的泌乳期内,母猫体重逐渐恢复到配种前的水平。
泌乳母猫的能量需要取决于小猫的数量和年龄,这两个因素将影响母猫的产奶量。母猫乳汁的能量密度是444千焦耳/100克,比牛奶的272千焦耳/100克高(Baines,1981)。
母猫的能量需要几乎是维持期的3~4倍,因此应提供适口性好、易消化和含能量高的食物。母猫需少量多餐地吃食,所以自由采食可取,母猫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能量摄取。由于母猫在产生乳汁时会损失大量的水分,故应供给充足的新鲜饮水。对于妊娠的母猫来说,食物中的营养水平应严格控制,为此泌乳母猫应喂给专门设计的食物,因对下列因子必须筹划清楚,如某些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的水平要更严格控制,也要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如果喂的是平衡的食品则无需再添加其他营养成分,否则会引起营养失衡,这点很重要。在管理上,泌乳母猫一定要注意乳区的清洁卫生,每2~3天用无刺激性、无特殊气味的消毒剂如0.1%新尔灭进行一次消毒。另外,要防止乳房、乳头受损伤,以免引起感染发生乳房炎。
猫一年四季管理的特点:春季是猫求偶交配的季节,同时又是换毛的季节,因此应经常梳理被毛,防止皮肤病的发生。猫全年都可发情,但以早春发情为主,即使关在屋里的发情母猫,也很不安,设法跑出屋外。发情母猫除表现不安外,食欲减少,有的卧地打滚,夜间发出比平时大的叫声,俗称“猫叫春”,以招引公猫。公猫为争夺母猫,常常会发生斗殴,并引起损伤。猫爪长而锐利且带勾,皮肤常被抓伤,处理不及时会引起化脓感染,形成败血症,危及生命。春天气候变暖,猫全身被毛将脱落,如不及时梳理,会引起皮肤搔痒,被毛擀毡,体外寄生虫等滋生,因此应常洗澡并吹干、梳理被毛。对外出归来的猫应检查,如有外伤应即时治疗,保持皮肤清洁。
在夏季,由于猫体表覆盖被毛,且缺乏汗腺(仅在脚趾枕处有少量汗腺),因而对热的调节功能比较差。夏天气温高,空气潮湿,猫易中暑,引起体表温度升高,甚至张口呼吸,心率加快等表现,一旦中暑应及时请兽医诊治。夏季是各种病菌滋生繁殖季节,产生毒素,如污染猫食,会引起中毒发病,造成猫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升高、发抖、发出痛苦鸣叫、呕吐腹泻,应及时请兽医诊治。总之,夏天一定要喂清洁、新鲜食物,以防食物中毒。
到了秋季,猫进入产仔季节,要作好产仔前的准备,加强护理,注意观察有无外伤和产科病。秋季猫将再次换毛,以适应气温降低,故应注意被毛的清洁和梳理。并且气温变化较大,注意预防猫患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肺炎等,因此应注意保暖。
冬季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应经常把猫带出屋外晒太阳,这对生长期的幼猫有极大的好处,因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杀灭细菌,还可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猫骨骼生长发育,防止佝偻病。冬季室内外气温相差较大,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种公猫的饲养管理
种公猫在非配种季节按一般成年种猫的维持饲养即可。但在公猫配种期间,为了保持有旺盛的性欲、有高质量的精液,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全面的营养供给,这对提高母猫的受胎率、产仔数和仔猫成活率等有极大的关系。特别应注意食物体积较小,质量高,适口性好,易消化,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B、D、E和矿物质,如鲜瘦肉、肝、奶等。猫的配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6~8时,每次配后1小时喂食。同时还应每天有适当的运动,以促进食欲和营养的消化、吸收,增强精子的活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