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友术-5与朋友交流的技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67.有话好好说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难免不与他人发生争执,有时弄得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结下心结。令人棘手的是,在冲突或争吵发生之后,无论我们怎样妥善地处理,双方的心里及感情上总会被笼罩上一层阴影,这层阴影并常会为日后的相处带来尴尬与隔阂。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好还是要尽量避免发生争执。

    我们常用“有话好好说”这句话来排解争吵者之间的激烈情绪。

    据心理学家分析,争吵者之所以争吵起来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犯了以下三个错误:第一,没有明确而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想法,语意含糊、不够坦白;第二,措辞激烈、专断,没有商量的余地;第三,不愿意以尊重别人的态度聆听对方的意见。由此可见,有话不能好好说,是产生人们争吵起来的直接原因。

    朋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你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时得体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你应该尽量避免用“你从来不怎么样……”、“你总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这类绝对否定别人的措辞,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必然会引起对方反感。即使你是对错误的意见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因为嘲笑是带着恶意,这是很伤人的。你真诚、坦白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让人觉得你是希望良性互动而不是在挑人的毛病。同时,你要学会聆听,耐心、留神地听取对方的意见,从中发现合理的部分,并适时给予赞扬。这不仅能使对方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也会为你自己带来思考的机会。如果双方的个性修养、思想水准及文化修养都比较高,要做到以上这些并非难事。

    如果遇到一位不理性的人,首先你要冷静,不要让自己也成为失去理性的人。宽容忍让可能会使人觉得委屈,但这不仅能表现出你有较高的修养,也能使对方在你的冷静态度下获得平静。如果你们当场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不妨先把争论的事情搁置一旁,认真考虑之后,或许大家能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善于理解、体谅别人在特殊情况下的心理情绪,是一个人具有较高修养的表现。有的人生性敏感;有的人恰恰遇到不顺心的事,急需发泄怒气;也许对方正在生病,心烦意躁。以上这些都可能是造成他态度、情绪反常或过于激烈的原因。如果你懂得给对方充分的体谅,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让自己时常保持开阔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谁能保证在言谈举止上永远不会有失误和过错呢?如果你对别人无意问造成的过错表示谅解,不去计较无关大局的小事情,无形中可以使你避掉许多无谓的冲突。法国的布鲁依尔说过:“两个都不愿原谅对方细小过错的人,不可能成为好朋友。”

    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抱怨则使人退缩不前。只要彼此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相互帮助,相互谅解,冲突是可以缓解和避免的。

    68.相互了解才能成为朋友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太容易。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很难从外表上分辨出来的。那些外表衣冠楚楚的俊男美女,可能正是一帮毫无创造能力的寄生虫;那些口中正气凛然、振振有词的角色,可能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那些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可能心毒似蛇蝎;那些外表粗俗不堪的,可能心里纯净似水;那些貌似忠诚的,可能正是巨奸;那些似乎从不拘小节的,可能心细如丝,对什么事早已有数了……如果以貌取人,往往会陷入误区,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恶果。

    最要紧的,是能够及时洞察对方是否是可交的朋友。

    从如何对待他人上,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行。与人初交,是不好说:“你怎么样”,“我如何如何的”,谈论或观察如何应对他人,是容易接受,也不易“即兴表演”的。尤其是在得意之时,他的感受应当是真实的。

    如果对方在你面前,大谈特谈自己如何如何骗人、玩人、耍人,那就得格外小心。过不了多久,他可能会用同样的方法对付你;如果对方总喋喋不休地说自己如何如何出身名门、如何如何出类拔萃,那也要注意,给一个自我欲望膨胀的人,是难以当好配角的;如果对方只是平淡地谈及自己对人的帮助,并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那你就要倍加珍惜,这样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一旦失去,那将是很大的遗憾;如果对方总在说以前的朋友这个不好,那个不对,惟独不提自己有什么过错,那你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明天,他可能会对另一个人用同样的语调在背后讥讽、谩骂你;如果对方在向你表示,他将如何如何报复以前的某个朋友,那你就得做好应付的准备,可能过不了多久,他也会如此报复你。

    怎样对待过去的朋友,也会怎样对待现在和将来的朋友。

    从怎样对待朋友,也能看出他怎样对待自己的家人。

    对父母、妻子儿女没有责任感的人,对朋友会有责任感吗?

    同样,什么样的人就结交什么样的朋友,通过了解一个人的朋友也能了解一个人。

    如果他的朋友都是些正直的人,那他肯定不是奸邪之徒;如果他的朋友对人都非常真诚,那他必然不会弄虚作假;如果他的朋友一个个贪婪成性,那他无疑是一个自私自利之辈;如果他的朋友事业有成,那就没有事业心计吗?

    当然,千人千性,洞察仅仅只是侧面了解,要想知人知面也知心,还要悉心研究个性。与人的容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一样,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谁也找不出来两个个性完全一致的人。

    从表面看,性格内向的人比较沉静,性格外向的人比较好动,但实际上人的个性要复杂得多。外表内向的人,心里可能正燃烧着一团火,沸腾着一片海;外表外向的人,心里可能冷静如千年雪山,只给人假象,因此,人的个性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研究,具体对待,才能找出个性与自己相近的做朋友。

    69.要辩证地看待朋友关系

    朋友关系错综复杂,包罗万象,难以一概而论,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寻。

    排斥律,就是最常见的朋友关系律。排斥律最明显的特征是单一的,缺乏宽容。要么你死,要么我活,难一共存共荣;要么是主子,要么做奴才,不可能平起平坐。势不相立,不共戴天,同时富有排斥传统的历史,也造就了发达的排斥律。

    我赢你输,几乎贯穿于所有悠悠的历史之中。无休止的争斗正是这种模式最形象的体现。争强好胜,凡事都要占先,“有我没你,有你没我”,你死我活的争斗演绎出了多少悲剧?好为人师,好为人主,让多少希望变成泡影了,使多少心灵受到了挫伤?

    我输你赢又培育出了“官本位”和“家本位”的发达,“土皇帝”、“家长制”一脉相承。做不了主子时,就争当奴才。拍马术、谄媚功、奴才哲学、太监人格的发达,决非幸事。

    而惟我独尊——全赢的流行,更让个人主义无限膨胀。一声“天下舍我其谁乎?”早把朋友吓得无踪无影了,哪里还有平等?

    “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快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这种极端狭隘自私的心态,造成了多少两败俱伤的惨剧?谁会相信输得净光的双方,曾经是情深意切的朋友!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并不能否认这种惨剧的结局,也许这也算“爱得越切,恨得越深”吧!

    显然,排斥律意在排斥,不可能有真正的长久的赢家。因此,人类的昨天才充满了那么多的血泪与悲伤,不堪回首,惟有同一律才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双赢。

    首先,要实现双赢双方都要做出必要的让步。这种让步是保证共同利益的需要,而非懦弱。如果一方或双方依旧要排斥对方,那双赢也是难以实现的。

    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双赢的起点和利益要基本平等,才能保证双赢实现。否则,一方独占,或另一方被侵害和剥夺,那同样也难以双赢。

    而双赢是一种激励机制,利益的不断获得是最核心的动力。因此,朋友双方都具备了适应这种机制的素质,那双赢就是自然而然的回报了。

    现代人越来越多地追求双赢,正是基于这种机制的长远和公平,而非仅仅满足于某种利益的获得,这无疑是跨越时代的进步。

    70.知心才能成为至友

    人们把知心朋友,称为“知音”。

    说到“知音”,不能不说“钟俞之交”。“钟俞”者,钟子期和俞伯牙也,二人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但他们的友情至今依然感人。武汉汉阳桥头的琴台,传说就是他们以琴会友的地方,至今前往凭吊者络绎不绝,人们在敬慕他们的友情的同时,也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知音”。

    传说,在北方的晋国做官的俞伯牙乘船至汉阳江岸,突遇狂风暴雨,只好泊船靠岸。待雨停风住时,已至午夜,他独居船中,仰望一轮明月,俞伯牙抚琴遣愁,一曲一未终,早已泪流满面,恰在此时,“蹦——”一声琴弦断了一根,俞伯牙忧感悲凉。这时,岸上有人喊道:“先生的愁太重了,琴弦才断了。”俞伯牙惊奇,知此人懂音律,便上前问曲名和琴的来历,此人虽一身樵夫打扮,却一一对答如流,俞伯牙不由肃然起敬。随之又重理琴弦,再弹一曲,樵夫赞道:“意尽在高山电”,接着,又弹一曲,樵夫又赞道:“情全在流水也”。至此,俞伯牙便与樵夫互通了姓名,知他名叫钟子期,两人随结为“知音”,并约定来年8月在此地再会。第二年,当俞伯牙依约前来,却并未等到钟子期,便四处寻找,才知他已病逝。俞伯牙悲痛欲绝。抚琴长哭,但仍难解心中之苦痛,于是断弦碎琴,不再弹拨,苦无“知音”。

    从此,“知音”难寻成为世人共同之盼、共同之苦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们慨叹知己难寻的同时,也企盼着对知己的珍惜和怜爱。

    与“钟俞之交”同样感人的“羊左之交”,也是生死朋友、脍炙人口的千古友谊佳话。

    羊角哀和左伯桃是和“钟俞”同时代的人。

    据《今古奇观》记载:左伯桃幼时离母丧父,靠勤奋苦学成才,但时运不济,年近不惑,仍无建树。一日,听说楚王纳贤,便去投奔。时值寒冬,又遇风雪,苦行一天,晚投宿一茅舍,主人十分热情,知左伯桃境遇后便慨叹与己同,把他视为知己。他就是羊角哀,两人一夜共话学问,相见恨晚,于是,相约结伴而行,共图功名。谁知,天公作难,风雪交加,苦行数日,仍未走出多远,楚地遥遥,行路多艰,饥寒交迫,何以为继?且前有高山,后有猛虎,何以为安?于是,左伯桃脱下自己的衣服,解下身带的干粮,让羊角哀只身前往楚地,羊角哀岂肯答应?争执一番,左伯桃难耐饥寒,倒地身亡。羊角哀只好挥泪前行。不久,羊角哀终于到达了楚地,也终于得了功名,他急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掩埋左伯桃的尸体。面对昔日“脱衣共粮”的朋友,羊角哀顿感功名利禄如尘土,友情重如山,他愤然刎剑而亡,遗愿与左伯桃并葬。

    他们的友情催人泪下的同时,也让人不难顿悟出知己朋友的无价!

    相比之下,那些虚情假意的人,那些斤斤计较的人,那些自私自利的人,肯定是不会有什么知己朋友的。

    俗话说:长相知才能长相随。朋友相知,贵在知心;朋友知心,贵在长久。一时一事相知容易,时时事事相知就难了。

    “管鲍之交”,也是朋友知心的典范。据《列子》载,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一代名相管仲,少时并未得志,更没有什么幸运降临,命运多艰,苦难深重,是朋友鲍叔牙时时给他信心和勇气,一次次帮助他度过了难关,他才有所成就的。因此,管仲始终不忘鲍叔牙之情,一直在想着报答鲍叔牙之恩。管仲曾深有感触地慨叹:“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与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仲是幸运的,他有鲍叔牙这样一个知心朋友,才能成就功名。如果鲍叔牙也和那些势利的朋友一样,在管仲富有的时候百般谄媚,恨不能为其舔屁股;在管仲贫困的时候避而远之,形同路人,那管仲“脱贫”的信心还会那么充足吗?如果鲍叔牙像那些刻薄的朋友,在管仲一帆风顺时,赞不绝口;在管仲遇到艰难时,讥讽嘲笑,甚至落井下石,那管仲还能鼓足成功的勇气吗?如果鲍叔牙也像那些见利忘义的朋友,不是鼎力举荐管仲,而是不择手段地压抑、陷害他,害怕他超过了自己,那管仲要想成为一代名相,那就不那么容易了。

    管仲的幸运在于他有鲍叔牙这样一个知心朋友。他才能一次次度过难关,他才有了用武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朋友鲍叔牙成就了一代名相。

    在管仲之前和之后,有经世之才的人还少吗?但真能功成名就的又不多,为什么呢?没有鲍叔牙那样的知心朋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管仲把知心朋友鲍叔牙比之为生身父母,是恰如其分的。

    很多人的很多事,可以说,成在朋友,也败在朋友!

    71.对朋友要信守承诺

    朋友之间要信守承诺是毫无疑问的,但必须是双方的自觉自愿,承诺才有意义。否则,若一方信守承诺,另一方什么也不愿保证,或者口头保证了,并没有任何付出,那他们之间的承诺也就等于没有。

    承诺是保证,也是信心。

    为朋友承诺,首先是自信能为朋友做想做的事,向朋友显示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自己品格的体现;朋友接受承诺,等于是承认了自己的能力和信誉,自己一定要信守。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方信守承诺,另一方不信守,或根本不愿做出承诺的现象。朋友关系因此而淡漠或破裂。

    朋友甲和朋友乙合伙做药品生意,约定成本和利润都按1:3的比例投入和分成。但由于对药品市场缺乏了解,结果第一次做亏了,毫无疑问,亏空按既定的比例分担了,双方均无怨言。经过调整方案,重新再做,这一次赢了,但朋友的缘份也就尽了。原来,变故出在朋友乙身上。他是一个只愿占便宜不想吃亏的人。上一次做亏了,他占的小,就坚持原来确定的比例不变,并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一定信守承诺;这一次就变了,他看到有利可图,便提出来对半均分,朋友甲当然不能同意。但为了照顾朋友乙,维系合作关系,主动表示甘愿让出10个百分点给乙,贪得无厌的乙仍不满足,结果不欢而散。

    朋友乙的贪婪造成了自己损失不说,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个守信的朋友。

    无独有偶,汪先生和尚小姐合伙办了一家服装公司,也因汪先生的失信而破产了,其中的教训,不能说不深刻了。一原来,他们的公司做大了,在小城成了品牌企业,产值近半个亿,一个深深潜藏的危机也来临了。那就是公司的两位老板之间的矛盾已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根子在公司初创时启动资金的股份上。

    当时,汪先生已离开原来打工的那家公司,开始筹办自己的公司。他本计划注册独资公司,忽而决定改为股份制,所选的合伙人不是别人,而是一起打工的尚小姐。尚小姐本不愿来,她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很满意,但经不起汪先生的反复游说及丰厚回报的诱惑,就辞职来上班了。

    汪先生看到尚小姐年轻漂亮,人又机灵,属难得的美女型公关人才。便口头许诺给40%的股份,并聘为副总。尚小姐本想都是患难兄妹,也未说什么。一来她就连创佳绩。到年底,本应按股份分红了,汪先生却以公司初创,需要积聚资金为名,只发了一点奖金。尚小姐觉得这样做确实有利于公司尽快发展,也就未提出异议。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尚小姐对公司的贡献越来越大了,尤其是在汪先生多半时间在生病的情况下,公司的运转实际上完全是她一个人在主持。

    在第二年年底若再不分红,尚小姐就不会再忍让了。谁知汪先生公开宣布,公司只是名义上的股份制,实际上是由他一人投资的。因此,不存在分红、不分红的问题。

    尚小姐傻眼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惯信赖、尊敬的汪先生会讹她!一讹到底,自己两年白干了不说,还落了个企图侵吞公司财产的恶名。一气之下,诉之于法庭,因无书面合同,法庭并不受理,只好吃哑巴亏了。不过,她发誓,自己三年内要自办公司,超过汪先生。

    汪先生不守承诺,讹了尚小姐,虽然未分红,独占了主要由俩人共同创业得来的红利,但失信于朋友,失信于服装圈,失信于公司内外的损失远非那些红利所能补。看着尚小姐两手空空走出了公司大门,公司的很多骨干都辞职不干了。由尚小姐的今日想到自己的明天,他们还有什么心劲再干下去呢?生意上的朋友因此对汪先生的人品打上了很多问号,再也不愿与他合作了。谁也不愿被人讹诈。就连他的女朋友,也远离他而与人断然出国了。他孤单而可怜、可悲、可恶。

    汪先生表面上是一个赢家,其实是一个大输家。他连一诺千金与蝇头小利孰轻孰重都分不清楚,还能继续做老板吗?

    由此可见,信守承诺的重要不言而喻,信守承诺的对等决不可忽视,没有对等也就没有承诺。

    书面的承诺要信守,口头的、约定俗成的承诺更要信守。

    对承诺双方而言,任何一方都是不可缺少的,不然的话,承诺就“驾空”了。

    朋友请吃,就是一种最常见的承诺。一方提出请吃,另一方答应,就是承诺,决不能只请不吃,或请吃不到,那承诺就到头了。重要的,决不能忽视的是,别人请吃,你一定得回请,这是约定俗成的承诺。虽没有书面文字记载,决不能不践一言可以受难一世,成在承诺,败在承诺。

    承诺要信守,双方都会有好处;承诺若不守,那对谁都没有好处。

    比如婚姻,就是男女双方一生要信守的承诺,只有双方都忠诚,才有幸福可言,双方都失信,双方都没有了爱,只留下伤害的痛苦。

    72.时时留意尊重朋友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朋友和自己都活着一张面子。

    面子虽然起源于原始图腾,类似于面具,但早已进化为人的标识和通行证,是人身份的象征、地位的标志。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面子,别人是不可能替代的。

    面子实际上已成为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此,与朋友交往,时时别忘了给朋友圆满的面子。

    若能把看朋友的面子放在第一位,朋友还会有什么可说的呢?看会不会损朋友的面子,能不能为朋友圆面子,可以不可以为朋友添面子,朋友怎能不喜欢?

    如果自己面子不够,想借朋友的面子,那先看朋友面子上有多少“余额”,在保证对朋友无损害的前提下,才可张口。借用过了,当及时偿还,并附加相当的利息酬谢,朋友下次还会乐意借面子给你。但借只是借,不能轻言买卖。朋友的面子一旦投入交易,那就纯粹成了赤裸裸的生意关系了,朋友的情份也就到头了。当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形成之时,就是朋友不再是朋友之日。当然,也不能利用与朋友熟识的机会和条件去偷他的面子,从而堕落为偷面子贼,就永远再无面子去见朋友了。

    如果自己的面子与朋友的面子发生冲突时,如果有机会会给朋友和自己的面子带来新的光彩时,如果在自己的面子与朋友的面子两者之间需要做出取舍时,一定不要与朋友争面子!能把圆满和光彩总让给朋友面子的人,既有面子又有朋友。否则,面子也争不来,朋友也会失去。与朋友相争,只能两败俱伤,对谁都无益处。

    如果朋友伤害了自己的面子,也不能以牙还牙,去损朋友的面子。要知短时间的疼痛能忍受,长期的伤疤难清除;有形的创伤能痊愈,无形的痛苦会永久流血。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朋友的面子不等于在保护自己的面子吗?!朋友脸上光彩了,自己不也有面子了?若朋友面目皆非,或无脸见人了,自己不也脸上无光吗?

    时时不忘给朋友圆满光彩的面子,为朋友也为自己。

    对于朋友很明显的缺点,要采用易为朋友接受的方式提出来,若能把缺点变为优点,那就再好不过了。

    从前,有一个膀阔腰圆、身材高大的国王,却是独眼龙,一条腿还是瘸的。有一天,这个国王请来了三位有名的画师到皇宫里来给自己画像。第一个画师觉得不能全照国王的真实状态来画,必须做些拔高和创造。于是,他大笔一挥,把国王画得高大威猛,连那只瞎眼也画得炯炯有神,原以为国王会大大地奖赏他。不想,国王看了画后,下令把他杀了,罪名是善于拍马逢迎,弄虚作假。第二个画师吸取了第一个画师的教训,完全按照国王的本来面目画了下来,满以为这下国王该满意了,不想国王看画后,又怒气冲冲,还是下令把这位画师也杀了。

    国王在失望之中,睁在眼睛盯着第三位画师,看他如何画了,如果他也和前两位一样,干脆也一杀了之。

    只见这位画师,略加思考,便沉静地挥笔泼墨了。不一会儿,一幅令国王惊叹叫绝的国王狩猎图便画出来了。只见画面上,国王正在托枪瞄准猎物,他一只眼闭着,另一只眼瞄准了前方,手握的猎枪正托在那条瘸腿上,这样的姿式刚好巧妙地掩饰了国王的两大生理缺陷,成功地把不足转化为优势,国王当场授于他“国内第一画师”的称号,并奖给他很多金子。

    要想纠正朋友的缺点,决不能直截了当地说:“你不对!”“你应该改正。”这样连回旋的余地也没有给朋友留下,使朋友面子上下不来,搞不好,会出现对立。应该像第三位画师那样,尽量在保全朋友面子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帮助朋友改错。

    73.只有真心才能得到朋友帮助

    求朋友帮忙,一定要真诚。如果是第一次求朋友,一定要有真心实意,才能够感动对方。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传为美谈,就是刘备的诚意至今感人。如果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依然不肯出山,那他这条卧龙恐怕终生会安卧在荒山野外,不为人知了;如果刘备在一顾茅庐后失望,甚至报怨,那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出山辅佐他的。三国的历史恐怕也会重写了。

    对朋友要真诚,求朋友帮助更要真诚。

    “程门立雪”的典故就源自向朋友求教。宋朝时,有两人去拜访大名鼎鼎的“海内大儒”程颐,不巧,正赶上程颐按惯例打坐修炼,谁也不便打扰,这两人于是便在门外恭候。当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人站在雪中望眼欲穿,过了相当一会儿功夫,做完功课的程颐回头接待来访朋友,出门一看,两位朋友已变成了雪人,程颐大为感动,立即请这两位朋友进屋。从此“程门立雪”的典故便流传下来了。求朋友帮忙,就得有这种精神,朋友才会在百忙中伸出援助之手。

    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要让朋友觉得帮助你是值得的。因为谁也不愿帮助那些不值得帮助的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那年来到京师长安,初来乍到,举目无亲,便去求当时已有盛名的诗人顾况帮助。顾况一看白居易乃一无名之辈,就借着他的名字,随口婉拒道:“长安米贵,自居不易!”但当读过白居易捧上的诗稿后,不由得刮目相看,深深为其诗高远的意境和朴实无华中蕴藏的哲理所打动,便立即改。表示,有这样的好诗,在长安居之又有何难?折服顾况的,就是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那首诗。很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经顾况的推荐便传遍了长安,为白居易赢得了诗名,也换来了他在长安居住所必需的米。显然,顾况帮助白居易成名,主要是他相信自己在帮一个有才华的人。

    当然,如果朋友已帮助过你,再次求助时,一定要在朋友觉得继续帮助你是值得的同时,充分肯定和真诚感谢朋友前次的帮助。如果朋友对你的帮助不只限于第二次,而是经常性的,那尤其应该这样做。因为朋友帮助你,是完全出于朋友的意愿,你绝对不能误解为帮助你是朋友的义务,否则,朋友在为难之时,就会重新考虑你们之间的关系了。其实,朋友愿意帮助你,并不一定非要你怎么报答,而是在得到你的肯定和感谢后,朋友就会认定你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君子,而非忘恩负义的小人。

    如果能让朋友对你的单方面的帮助变成互惠互利的双赢,那就是再好不过了。能说服、引导朋友与自己一起去做对朋友和自己都有好处的事,朋友岂能不乐意?朋友帮你,不等于在帮他吗?

    现实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报怨,“朋友说好帮忙的,怎么变了?”“朋友答应的事,怎么就落空了?”这其中,一方面可能是朋友失信,另一方面可能是你变了,只要仔细分析一下此事的来龙去脉,就会找到答案。朋友肯帮忙,肯定是有条件的,肯定是看到了帮忙办这件事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的回报才答应的。如果条件落实了,朋友未履行诺言,那是他失信;如果条件提出来了,你未兑现,或提多兑少,或兑了部分企图赖账,那朋友帮忙不力,或帮忙停止就事出有因了。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不会有错。

    74.要善于对朋友说“不”

    对一般人说“不”容易,对朋友说“不”就难了。难在情面上。彼此不仅熟了,而且还有了情份,若伤了情份,那朋友也就做不成了。

    选择即不伤害朋友情面,又能表达拒绝的意思,就值得三思了。如果方式生硬,朋友关系就会疏远;如果再勉为其难,自己的压力和负担又难以承受,怎么办呢?

    找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让朋友觉得,遭到拒绝是必然的,并非有意。比如有一位朋友找你借钱,你不想借给他,那如果当面直接拒绝,肯定会得罪他。如果把责任推到太太身上,就容易多了。“太太管家”是一般的家庭规则,太太不同意借钱给外人,那位朋友自然就不好再向与自己交情不够的朋友张口了。

    充分表达你愿意帮助的愿望,也非常必要。当朋友请求你帮忙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尽量满足朋友的需要。但如果自己真的无能为力时,也不要立即说不,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应对朋友,自己和朋友都会过得轻松。没有还不清的人情债的压力,放下了勉为其难的包袱,才好愉快地设计自己的新生活,很好地与朋友相处,事业焉有不成功之理?

    75.认可和赞美更重要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清人龚自珍的诗充分表达了友情的珍贵。

    朋友交往,并不仅仅是为了地位和金钱,比地位和金钱更为重要的还有认可和赞美。

    认可是对朋友情意和能力的肯定,赞美是对情意和能力的赏识。只有当朋友的成就感和自尊心得到充分的满足,朋友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认可朋友的情意,等于接受了朋友的诚心;赞美朋友的情意,等于使朋友的情意更感人,朋友岂能不高兴?认可说明朋友的努力受到重视,赞美是对努力的肯定,朋友能不更愿意做朋友吗?

    认可和赞美,就像送朋友玫瑰一样,朋友喜欢,自己手上也会留有余香。

    从不起眼的小处人手,让朋友感动得流泪。再辉煌的岁月也是由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组成的。真诚地对朋友闪光的细节加以认可和赞美,朋友会觉得只有朋友才会看得这么细致,因而也开始对你另眼看待了。同时,朋友会欣慰自己在你眼里是那么有魅力,连不起眼的细节都那么赏识,更不用说大处了。尤其是在熟视无睹中的发现,会令朋友感觉到自己被看重了。

    当然,无论细节还是大处,认可和赞美都要适宜,既不过分溢美,刻意夸张,又不自贬自损,使朋友丧失自信心,更不能用花言巧语敷衍,甚至欺骗朋友。

    认可容易,认可得当并不容易。

    赞美容易,赞美合适难。

    朋友往往最需要的,不是物质的回报,而是精神的奖赏。

    76.与朋友合作也要“留一手”

    与朋友一起做事,不能不“留一手”。这决不是对朋友不信任,或是对朋友的能力有怀疑,而是有备无患,对一起所做之事的必要补充和有力保证。防止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意外,造成本应能办成的事也办不成,突来的损失无法弥补。

    与朋友合作办事,自然要竭尽全力,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虚情假意,但这并不是强调“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犹如作战,既要有突击队正面冲锋陷阵,也要有侧翼保护和战略预备队。如果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一线,那不要后方的战役,危险可想而知了。破釜沉舟的气概和悲壮,固然动人,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概率毕竟不高。自古以来,恐怕只有项羽敢这样做,而他在楚汉相争中最后败北也与此不无关系。

    “留一手”是为自己,更为朋友。当与朋友的合作出现危机,遇到困难时,及时出手帮助,救朋友,也就等于救了自己。朋友感谢你,自己也显示了细致、严密和对朋友的真诚,双方皆大欢喜了。

    日本“管理之父”松下幸之助,提出并实践着著名的“水库理论。”他认为,经营企业和管理水库一样,决不能把全部的水放完,而要适度利用,边放边蓄,才能保证水库有足够的水,以满足需要。比如,水库有100吨水,不能按100吨水制定使用计划,而只能按70吨的量安排。当70吨水排出水库时,就要保证及时足量蓄人另30吨水以备急用。这样,你会永无缺水之忧,企业也一样,只用按2/3的资金安排产品开发的管理,另外1/3像水库存水一样存蓄着,一旦2/3的投入出现亏空或意外,那就及时补交另外1/3“救急”,从而保证企业之船,永久不会沉没或搁浅。“留一手”对于造成松下企业今日之辉煌不无关系。

    同样,“留一手”也是为保证与朋友的友情之船扬帆而备存水,备而防患,备为添力。

    舞台演出的“角儿”都有预备的替补,也就是说,一个正式确定的角色,在排练和正式演出时,都有一个或两个,甚至更多的替补在等候。这同样不是对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不信任,或随时准备“换人”,而是一种有效的保证机制。当A角发生意外,或生病,或擦伤,或闹情绪时,B角或C角就可替代,从而保证演出正常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成功。替补演员,就是“留一手”,既能避免“救场如救火”,也能给A角施加一定的压力,不努力就会被替换,同样也给B角和C角以希望,只要努力,随时都有施展的机会。

    “留一手”对大家都有好处。

    在一些严肃的选举中,同样设有“候补”,即选举委员若干名,候补委员若干名,目的不纯粹在于随时替补空缺,而在于保证完善一种机制。谁若把“候补”理解为等待填空,或可有可无,那就相当于把“留一手”当做没有必要一样可笑了。

    对朋友“留一手”是对朋友负责和爱护,如果被朋友误解为有意“藏着”、“不信任”,那就事与愿违了。

    有甲乙丙三位朋友合伙办公司,按约定各出10万,作为启动资金。乙和丙两位已倾其所有了。甲尚有“私房钱”5万存款。甲有自己的想法,做生意不只想着赚钱,赔了怎么办?因此,他“留一手”是为了公司救急。果然,他们的公司在赚了一些钱之后,开始亏损了。面对困境,乙和丙两位焦急万分,束手无策。这时,甲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给公司救急,乙和丙在感激的同时,对甲竟瞒着他们“留一手”产生了疑问和不满。在他们看来,自己已把身家性命都与公司共命运了,而甲竟“留一手”,并未全身心地投身公司,他们并由此认定甲还有“留一手”,甲深感朋友误解自己了,又无法解释清楚。他们之间的诚信关系,因“留一手”而蒙上了浓厚的阴影,不久,他们的公司解体了。

    由此可见,“留一手”非常必要,“留一手”出手,一定要看准对象和时机,否则,“留一手”就没有意义了。

    77.不要总向朋友伸手

    朋友要上学,应当尽力资助;朋友要买房,应当添砖加瓦;朋友患重病,应当努力让其早日解除痛苦;朋友遭横灾,应当伸出热情之手,帮扶他度过难关……这就是救急,指的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急事,让朋友无暇顾及,使朋友束手无策,这时候,作为朋友像救灾那样,紧急救助一次,乃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朋友的情份如何,在这个关键时刻,也最能表现出来。但救急只是一时的应变之术,而非生活的长远之策。

    有些人,把朋友在特殊情况下特殊的救急行为视为长期应尽的义务。他们把不断向朋友伸出索取之手变成习惯,似乎朋友天生就是为他服务的。这些人和这种现象,与假乞丐和变质的扶贫太相似了,不妨加以比较,好更清楚地看透其本质。

    在城市的闹市一角,不难发现,时有假乞丐隐隐约约的身影闪现。他们依然伸着诗人艾青笔下那双永不收回的手,固执地盯着你,不拿到他们想要得到的,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谁若不满足他们的要求,谁似乎就没有爱心!细看他们并非老弱病残,一个个身强力壮,正当盛年,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为何要靠伸手过日子呢?原来,他们贫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他们利用人的同情心和善良愿望,行欺骗之实,实在算得上可恶了。

    这和时下那些靠扶贫过日子的贫困地方一样,认为贫穷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财富,他们不思发展之路,不谋致富之策,而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争取扶贫款上!有的贫穷地区专门设有这类庞大的机构,派人常住京城、甚至海外,四处活动,伸手要钱,并把能否伸手要到钱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谁若不择手段要到了钱,谁就是大功臣,既给连续升级,又能拿高额“回扣”,真是一举多得的呀!

    如果已养成了伸手的习惯,那这种习惯一天不改,一天就不能真正脱贫。

    朋友也一样。

    那些只知向朋友伸手的朋友,和那些假乞丐及这类变相扶贫现象何其相似!

    有句俗语说得对极了:“救急不救穷。”救穷,尽管主观愿望是无可更改的,但客观上起到了延续穷的反面作用。这就像医生治疗败血症一样,若不从根本上增强其造血功能,那无论多少次输血,都只能应付一时,难以得到长期的健康。同时,救穷更助长了这类朋友的依赖,他们认为贫穷有理,理在我们有同情、扶助弱者的传统,因此,在心安理得中无度地索取。若一次满足了,并不知足,若十次满足了,也没有一点难为情;若十次中有一次未满足,那就翻脸、谩骂、甚至大闹,似乎伸手的不是他们,而是援助他们的朋友,真乃咄咄怪事!

    由此可见,输血式的救穷只能培养懒惰的依赖,不仅救不了穷,反而在延续穷。

    穷朋友依然穷不说,连朋友也不像朋友了。

    78.有钱难买友情

    有一种人认为,有钱就会有朋友。从表面上看,富有的朋友似乎很多。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既有前呼后拥的权贵,又有大腹便便的商贾,既有声名赫赫的名流,又有乡音未改的乡亲,既有两鬓苍苍的老翁,又有楚楚动人的美女,他们不远千里,甚至远涉重洋而来,在富人面前毕躬毕敬,甚至奴颜卑膝;他们对富人花言巧语,甚至谄媚逢迎;他们都自称为富人的朋友;他们向富人献上媚眼,甚至肉体,目的不是为富人而来,而是冲着富人的财富奔忙。把富人的财富一部分,或者全部弄到自己手中,就是这种朋友的最终心愿。

    这种朋友之所以自愿地、千方百计地、不舍昼夜地、不屈不挠地要做富人的朋友,并不愿、也没有能力为富人增加哪怕点滴的财富,而是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地要让富人的财富减少!能减少多少就尽量减少多少,最好全部转到自己手中,让自己也立刻变成富人。

    但想像中的富人,离现实还很远。为了实现这个既定的目标,依然像苍蝇逐臭一样叮着富人,不从他身上吸出足够的血养肥自己,这种朋友还是依然要做人的朋友的。

    他们是一些能够忍辱的人,为了得到富人的财富,甚至唾面白干不以为辱,甚至伸长舌头去舔富人的屁股不以为脏,甚至被富人玩弄了再玩弄而不以为耻,只要能弄到富人的财富,他们什么都愿干,什么都能干。

    但假若有一天,富人在一夜间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或一个锒铛入狱的死囚犯,那首先不愿再做富人朋友的是他们。他们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昨天的富人,连再看一眼,都觉得脏了自己的目光,有的开始振振有词地声讨富人的为富不仁,有的声泪俱下在控告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有的连篇累牍地在列举富人的滔天罪行,有的反戈一击提供了无数鲜为人知的威力无比的轰击富人的烈性炮弹,有的还磨刀霍霍策划着像屠宰猪羊一样去宰杀已毫无反抗能力的富人……这些昔日与富人信誓旦旦的朋友,在一夜之间,摇身变成了与富人不共戴天的仇敌?

    财富,还是财富的转移,导演了这一幕幕活剧闹剧丑剧,而非真正的朋友那份无价的感情。

    因此,富人在还是富人的时候,一定要慎交朋友,决不能把这种只为了得到自己财富的人当做朋友,而把真正的注重感情的诚信的朋友拒之门外,不然的话,富人能做富人的日子就不会多了,甚至连活着也成了奢望。

    富人的不少朋友只为得到财富,而非感情,富人想长久做富人,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79.钱能透视朋友的灵魂

    借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十分敏感的话题。朋友之间,恐怕最难说出口的就是这两个字了。作为借方,向朋友伸手,首先就由平等的伙伴变成了有债权和债务的债主和债户。虽然朋友不会因此而看轻自己,那也至少说明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如朋友。这在以平等为经营朋友的黄金法则看来,自己已经开始处于不利的地位。

    向朋友借钱,是对朋友关系最直接最真实的考验。作为借方,是对朋友的一种期望;作为被借方,是对朋友期望的回报。按照经营朋友的黄金法则,有求必应,乃回报法则的基本要求。朋友之所以张口借钱,是自信会借到。如果根本借不到,那是绝对不会提出来的。提出来了,就把一个难题摆在了朋友之间,必须及时作出应对。要么满足需要,如数借给,双方都满意;要么委婉地拒绝,解释不能借给的原因。

    俗话说:“人亲财不亲,财帛要分明”,“亲兄弟,明算账”,无论朋友关系多么密切,钱财最好是一清二楚,不要有什么纠葛,否则,处理不好,会出现人财两空的后果。

    有一些人受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束缚太深,错误地认为朋友之间若谈钱、算账,就显得不够密切,就会损害友情。因此,哪怕自己的手头再紧,也不好意思向朋友要债。有的甚至转借钱给朋友用,以维系友情。其实,这样做大可不必,朋友若能体量到你的难处,就应当及时地归还借你的钱,更不应接受你转借来的钱;朋友想都不想你的难处,对久借你的钱毫无偿还的意思,还心安理德地再借新的,这样的朋友还值得做出那么大的牺牲吗?更何况,普通老百姓有限的收入,不是糊口之资,就是制衣之本,岂可久久外借?朋友若真有点朋友的真情的话,自应想到你的难处,不仅不会增加你的负担,而且会想方设法为你排忧解难。

    但好多年的朋友,往往会因为一次借钱而失去了。出现这样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局,痛苦已与钱没有直接关系。

    把朋友之间的交情换算成钱,无论多与少,都是对这种交情的损害,因为它原本是无价的。

    因此,轻易不要向朋友借钱,这是不失去朋友的最佳保证。不然的话,不借钱给朋友,会立即失去朋友;借钱给朋友,失去了朋友,还要失去钱。得到的,只有失去朋友的痛苦和失落。

    这是无数朋友的经验之谈。

    借钱不给,立刻变脸,断交的事儿屡见不鲜;借钱给了,久拖不还,催债未果酿成纠葛的事儿,也时有所闻。朋友之间的交情似乎全被钱“借”走了。

    “少借多还,再借不难。”朋友之间借钱的“度”再重要不过了。如何把握借方和被借方都能接受的这个“度”,是朋友之间能否借钱的关键所在。

    这个“度”就是被借方所乐意接受的数额,但不一定是借方所需要的。也许这个数额只是借方需要借的一部分,也许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只能如此而已。如果超过了这个“度”,遭借方拒绝,那钱借不到,连友情也失去了。

    被借方无非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的经济实力确实达不到,无法满足借方的要求;一种是经济上没有问题,交情不够,不愿如数借给;还有一种,那就是对借方的信誉和人品有看法,怕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因此,把借钱数额控制在一定的“度”内,既可保留尚不愿完全破裂的友情,又不至于造成双方的损失,当然,控制在既定“度”内的友情,恐怕也维持不了多长。

    祁先生要买房了,已选好了楼盘,但苦于钱不够,只好向朋友借了。他与陈先生是多年的好朋友,肯定会帮这个忙。于是,祁先生很自信地向陈先生借钱,可万万没有想到,陈先生拒绝了,陈先生再三表示歉意,并说明自己的钱前几天刚买了股票,祁先生不信,他怨陈先生“不够朋友。”而陈先生无论怎样解释,祁先生都不再相信。他们之间的朋友关系,从此画上了一个句号。过了很久,双方都后悔,表示要恢复友情,但已貌合神离,不能和从前相比了。友情若受“伤”了,痊愈起来很慢。

    因此,有的人,为了保持朋友之间的友情,借钱给向自己借钱的朋友,不能说用心不良苦。

    雷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认为朋友能向自己伸手,是看得起自己,是对自己信誉和经济实力的肯定。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朋友空手回去。于是,在自己有钱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借钱,然后,再转借给向自己借钱的朋友,在朋友满意而归的时候,雷先生就开始承担起了为朋友借债的风险和负担。他为此而付出了很多,却赢得了一大批朋友的信赖。他觉得这样做值得。

    雷先生的做法,在朋友圈中传为佳话,他因此而倍受朋友尊敬。

    但雷先生这样的人未必能得到好报。他为朋友而负债,有的朋友不仅不感激,反而嘲笑他穷,徒有虚名,他图什么呢?

    与雷先生一样,夏小姐的后半生都是为朋友还账。作为银行职员的夏小姐,本不应铸成这样的大错,但她对自己的男朋友太相信了,以致于在男朋友提出设法贷款办公司时,夏小姐就敢冒违犯信贷法规的危险,把100万元交给了他。谁知她的男朋友一拿到钱就无踪影了,等到100万花得只剩下2万元的时候,他又来找夏小姐贷款。这一次,夏小姐还未失去理智,她未一错再错。但已经晚了,100万贷款全是靠夏小姐的存款、房子和车抵押贷来的,贷款人是夏小姐,而不是她的男朋友。因违法骗取贷款,又无力偿还,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夏小姐辕铛入狱了。她为男朋友要过漫漫的铁窗生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