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雨季-送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于是就开始送礼。你送来我送去,忙乎,到了年脚年头,便酸成大战似的了。

    有往来的,欠人情的,拍马屁的,拉关系的,都要在这节骨眼上一一摆平,漏了哪一方来年便有些心底发虚似的,也不知虚的什么。同事,亲戚、朋友、上下级、左右邻居、小孩的老师、太太的上司、自己的领导、传达室的老张、收发室的老李、食堂的胖师傅、浴室的管理员、总机小姐、医生护士,真心实意感谢的;无可奈何应酬的;心照不宣做做样子,一如既往走过场,替过去做总结,为未来作铺垫,千百种的原因,千百种的目的,千百种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

    其实人情这把据,并非一定在年关时才拉来拉去,定要握到年关送来送去的。平时怕是不怎么密切,锯子要生锈了,乘着大过年的快快拉一把罢,若平时便很密切,人情关系早就做在平常日子里,怕也不必凑到这时跟着乱。乱糟糟的苦了送礼的人,本不知人家的家门朝南朝北,也不知人家的家人日班夜班,难免笑话百出,错误纵横。敲错门,送错地方,开了门一看不是这一家,不认识的倒也罢了,道一声错了对不起提着礼物便可扬长而去,若是认识,好一番尴尬,手足无措,进退两难,气喘吁吁爬上六楼方知道走差了一个单元,晕头转向绕了一圈才发现根本失去了方向,给陈局长的东西送到了程局长家,王厂长的夫人代汪厂长收下礼物。送礼的不知送了谁家,收礼的不知收了谁的,颠来倒去阴差阳错毫厘千里,也算世事一态。茶余饭后,听罢一乐。

    往鱼里塞钱的傻事现在大概是不会有人做了。要送钱也挺方便,打个红包往孩子手里一塞,称压岁钱,也不知压的谁人的岁。阴差阳错无谓损失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人们吸取教训,电话也开始普及,电话联络在前,问清了方向路线门牌号码再起程不迟。有车来的,东西先搁车上,司机看着,只身上门探明情况再回头取货,胜券在握。有更谨慎者,人已站到了门前,再用大哥大打电话进门,告知已经站在门口,怕敲错门再问一遍,此例我亦碰见一回,没有别的什么感受,只是想,大哥大的作用真是发挥到了极致呢。

    在我们家,送礼上门的人也不是没有。像我父亲,虽然离退多年,却似有不尽的余热余情,人情网络不散,人情关系不断。像我丈夫,更是好交朋友,靠了送礼的人,烟有的抽,酒有的喝,冰箱冰柜总是满的,肉却永远是冷的。年底时,家像个屠宰场,鱼腥肉躁,鸡飞鸭叫,年初时,家像个食品柜,大蛋糕、燕窝鳌精洋参丸,吃不吃是一回事,看着心里舒坦,像奖状像光荣证书,像是对旧一年的全面总结对新一年的全新勉励呢。

    便只剩下我,成了我们家的人嘲笑的对象。从来没有人给我送什么礼,敲门声响起来我大可不必激动。我好像没有什么奖状没有什么光荣证书,唯一拥有的是贺年卡,一大堆,远在他乡的人,写上“常常想念”写上“创作丰收”寄给我,或者什么也别写,也已足够。

    即使没有贺年卡,也足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