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雨季-少少许与多多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说的是苏州园林,功成名就,寻一处僻静,做一个微嗽的晚年,就足够,别的什么也不想要了。当然现在还没到时间,途经苏州,或者在苏州做官,还不到归入醉乡的时候,走走看看苏州的园林,已经浮想联翩,“今日归来如昨梦,自锄明月种梅花”,这是苏州园林里的楹联,锄月,大概是有归隐之意吧,所以那个亭子,叫作锄月轩。若坐锄月轩赏月,清茶一壶,三杯两盏薄酒,再一二知己,别无他求,怕是已经到时候了,又说,“静坐参众妙,清淡适我情”,又说“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不出城市,而能获山林之怡,就是这意思吧。还有呢,“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还有,“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很多很多。说什么呢,说心如止水罢,说与世无争罢,说大彻大悟罢,说回归自然罢,回到了自然状态,大概再没有什么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了呢。所以苏州的园林,多清静淡雅,少雍容华贵,在城市里,没有自然吗,就“造”一个自然吧。

    在明朝时,有个做御史的,叫王献臣,原先在朝中大概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只是争来斗去,倾轧不过朝中权贵,官场失意,怎么办呢,有办法、此处不留爷,自有爷去处,回老家罢,还是老家好呀,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何况老家哪里就是狗窝呢,好得很呢。虽是失意回来,钱多少还是有一些的,拿些出来,造它一座园林,做什么呢?不做什么,种种花儿,钓钓鱼儿,消消停停,养养老罢,拿了潘安的一篇文章,说:“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林,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足以代耕,灌园禽蔬,经供朝夕之膳,牧羊酷酪,以俊伏腊之费,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说的什么呢,大概是说,算了罢,既然官场呆不下去,不呆也罢,既然从政从不下去,不从也罢,回老家来,辟一块地方,当然得花钱买呀,买下地方来,造个园林,就在这里边了,浇浇园子,种点儿蔬菜什么的,比起在官场的争斗,这里可是清静多了。从前做官时照顾不周全的辜情现在也能照顾周全了,像尽孝道啦,对兄弟的友情啦什么的,都能好好地做起来,一年四季,也不用愁什么,有的吃有的穿有的玩,有什么不好的呢,挺好,所以,把浮云般不值得一提的志向抛开一边去吧,没有什么意思,拙者呢,像我这样的人,就以种种花呀养养鸟啦这样的生活代替从政的志向罢。听起来,真是很想得开了,像是得道,像是出世,但是你再仔细一辨滋味呢,像又有些别的什么在里边,是什么呢,无可奈何吗,设若在官场得意,大概不会说自己是浮云之志吧,设若争斗有胜,怕也不愿轻易就退回老家呢,即使老家有拙政园这般的好地方呢。又像是有些心有不甘,看透了官场吗,看透了政治吗,看透了人生吗,看透了那边却看不透这边呀。报国无门呀,满腔的政治热情怎么办呢,往哪儿投呢,自己扑灭掉吧,于心不甘呀,想一想古训,读一读潘安,有了,一转换,将政治的抱负移到了“造”园上来了,将个园林造得……怎么说呢,好极了,精妙绝伦,独具匠心,独树一帜,真正是“造”出一个自然清幽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了,王献臣是成功的了,他有所作为了,他的“以此为政”的想法也算是如愿了,至于日后拙政园被他的儿子一夜之间赌输给别人,那时候王献臣也已不在人世,若九泉有知,作何想法,当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苏州另有一个园林,叫半园,说园名取知足不求全的意思,这挺好,挺像苏州人的性格呀。苏州人,都说因为富足,便不敢把皇帝拉下马,也不是没有道理。说苏州人胸无大志吗,也不见得,唐伯虎只知道逗逗秋香作作画吗,也不见得吧,从来也没有一点点野心吗,不想做大一点的官吗,不见得吧,只是种种原因做不成罢。做不成,怎么办呢,把当今皇上杀了?当然不,干吗要杀皇上,不杀皇上,不做官,我一样过日子呀,我的日子也能过得好好的,不比别人差,说不定还比别人好些呢,还能找秋香玩玩,不做官,那就不做罢,这就是苏州人呀,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其实呢,也许是,也许不是,就这么个小小的半园,就说是“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呢,既是知足,既是与世无争,又为何要去胜人,还有一个曲园也这样,取“曲则全”的意思罢,曲则全,终于还是想要一个“全”吧,只不过是以“曲”的形式呢,想求一个“全”的内容。以一个少少许的外表,去胜人家的多多许呢,胜了人家的多多许,自己也就是更多多许了呀,离“无”就更远了呢。倒把世人唬得一愣一愣,以为苏州人真正都立地成佛呢,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呀,说江阴的强盗无锡贼上海乌龟苏州佛,惭愧惭愧。

    苏州的园林是要表现出世的,苏州人的心思也是想要与世无争的,这就有了苏州园林的清静淡雅和苏州人的清静淡雅,只不过,清静淡雅,只是一种表现罢,它大概不是本质,若是了本质,苏州园林就死了,苏州人也死了。

    苏州到底是活着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