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记忆-忆敦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欧阳琳

    五十五年前,1947年的秋天,我于四川成都省立艺专毕业,与同学四人,得到常书鸿所长的同意,到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

    从成都到敦煌我们兴致勃勃,大漠风光与成都平原迥然相异,我们怀着好奇心理到了莫高窟,当时年青的心理喜欢好奇、探险,乐意在不同的环境下工作。虽然不算扎根于敦煌,却一呆四十多年。名胜古迹的敦煌,使我们安下了心,我们曾探寻过敦煌的有名胜景,譬如三危山、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莫高窟、大泉河、西千佛洞、榆林窟,领略过沙漠中海市蜃楼的虚幻,其中的月牙泉,曾经数次亲临其景,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月牙泉距离敦煌城南五公里,被鸣沙山环绕,泉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它是一块盆地,四周都是山,当蓝天照着湛蓝的泉水,水中清明亮丽如镜。水中的铁背鱼、七星草与其它杂草相融透澈见底,据说七星草是一种藻类植物,每棵长着七根细枝,每枝又长着状如柳叶的七朵叶瓣,它是月牙泉中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是一种稀有的植物。月牙泉四周景色宁静、敞亮安详,的确是沙漠中的一大奇观,到此游览的人,多留有匾额、游记或访古探幽的诗词名篇。

    《后汉书·郡国志》注引《耆旧志》载:“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泉水甘甜且纯,虽然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之中,“鸣沙山山峦陡峭,山脊如刃”,但大漠的风吹过后,月牙泉中的水,依然纯清见底,甘美可饮,“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中,湛蓝的水面清澈如镜,水天一色,是沙漠中的至美。

    月牙泉岸上,保留有清代修建的古庙建筑,类似小型宫殿寺庙,建筑屋顶有屋脊、鸱吻,斗拱梁檁柱头之间彩色分明,雕梁画栋,梁上涂绘有龙凤呈祥,飞禽走兽,动物植物纹样,精雕细刻,十分引人注目。每个屋宇布局结构,是中国特有的民族建筑形式,连体的建筑形成群落,高大宽敞,冬暖夏凉。虽无南方那种浓阴掩映翠绿欲滴的参差树木,却有重重垂柳,也是夏日避暑的胜地,这些古庙建筑,据说亦是敦煌人民天旱求雨的地方。

    远观月牙泉边优美的古建筑群,高低起伏有若凝固的音乐,是大漠流沙中别有洞天的一景,游客曾观光月牙泉流连忘返。

    ……

    月牙泉的天、水、人、马都浑然一体,其景是大漠中荒凉凄美的,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是五十多年的情景了。

    敦煌莫高窟壁画,久负盛名,有各种经变画,佛教史迹画,农业耕作生产图,各式菩萨、观音、飞天、天王、力士、十大弟子,以及丝绸之路上各式商人、高僧、农夫、渔妇、图案、动物、植物、龙、凤、飞鸟等,应有尽有,我就在这石窟中临摹敦煌壁画,与千年来的粉墨丹青学习、交流,与敦煌壁画作伴近四十余年。

    石窟窟内外有一些值得纪念的题壁,譬如:乾祐二年(951)六月廿三日节度使押衙张盈润题壁。墨书原在莫高窟五代第108窟前室南墙外,很有意义,值得歌颂,今摘录其中之一:……

    昨登长坡上大板,走下深谷观花池。

    傍通重开千龛窟,此窟昔闻万佛辉。

    瑞草芳芬而锦绣,祥鸟每常绕树飞。

    愚情从今归真教,世间浊滥誓不归。

    愚情从今归真教,世间濁滥誓不归。

    这段题壁是1956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清扫碛砂,于此窟前室发现后,现存于本院陈列室。

    这个题壁说明莫高窟千百年来开窟的盛况,历史上有很多信徒,当地贵族、官、商,来此开窟,窟前从南端至北头,有花池、花、树、瑞草以及祥鸟每常绕树飞,宗教信仰者,常来此烧香敬佛,有僧人在莫高窟外,设有殿堂、寺庙、供奉礼佛的宗教活动。

    从莫高窟盛唐第217窟法华经变看到有诵经拜塔、信徒们献上供品,席地而坐,或在树荫下,或在佛塔周围,吃着供果聊天,或为佛或菩萨带来各种祭祀之物,庙宇内还有人送茶水、瓜果、面食等食物,供朝拜者尽情享用。画中的诵经拜塔与僧众论经,佛塔前坐于地上一组老少僧人,手执佛经经书,有执扇或执贝叶经或执禅杖,或打坐,表情各异,似乎在听佛陀说法,这种佛事活动,反映了“此窟昔闻万佛辉”的盛大热闹场面。

    莫高窟南、北景观中“瑞草芳芬而锦绣,祥鸟每常绕树飞”。

    这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虽无崇山叠翠,却有垂柳轻柔,榆树遮阴,潺潺流水,落花飘浮,高大成林的柏杨树,已形成莫高窟的林荫大道,因此花、树、石窟互相浑为一体,人人都称莫高窟这一片林荫景色为戈壁滩上的绿洲,这儿没有人为制造的污染,环境清静,大漠风光干燥、敞亮,其景致也十分美丽、宜人。

    敦煌至今,每年一次的庙会,那种热闹场景是有目共睹的,老百姓不只是朝拜一两天,有时多日相聚不散。作为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对来访者是热情欢迎,引导他们参观,并讲解洞窟。庙会期间所有的人都要讲解洞窟,介绍莫高窟的历史和石窟宝藏,揭露帝国主义分子盗劫敦煌文化的罪行,使游客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得到艺术的熏陶。这几乎是我们每年不可缺少的任务和责任。

    窟内菩萨、天王涂绘于四壁,组成群落,频频出现。菩萨一般都头饰高髻,青色的头发,用黑线描绘发丝,眉目传神,人物造型,用层层线描勾勒,有的手执莲荷花或花朵,也有执柳枝和珠串,垂挂璎珞项链,身体丰满,腰姿微扭。他们都显示出亲切,满含笑意的神态。她们慈善的面容,更加招来信徒们的思念和吸引力。很多人都认为菩萨是美女的化身,对人世间有魅力,特别是彼岸的净土,人们对净土世界的寄予和向往……石窟前的题壁与石碑,宣传彼岸的菩萨,为我们今天留下了许多悬念与联想。

    在莫高窟南端,第148窟前室,有唐陇西李君修功德碑,碑文中记载……此窟塑涅槃像一铺,如意轮菩萨、不空羂索菩萨各一铺,画报恩、天请问、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东方药师、西方净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弥勒上生下生……贤劫千佛一千躯,……千佛分身,聚成沙界,八部敷众,重围铁山,希夷无声,悉窣欲动,尔其檐分雁翅,砌盘龙鳞,云雾生于户牖,雷霆走于阶陛,右豁平睦,目楹远山,前流长河,波映重阁……

    大历十一年(776年),我曾经在此窟瞻仰过无数次,流连于石窟内十分丰富的壁画,祖先留给我们璀璨文化,是精神财富,我默念碑文“希夷无声,悉窣欲动”,菩萨们的衣裙、珠串、璎珞,轻轻撞击,似乎有声,但又希夷无声,似有声又无声,石窟窟檐,像大雁一样张开,窟内地面上还铺着龙、凤地砖,石窟较高,云雾不时从窗户内外缭绕,……石窟前面曾经有过一条长河(河水现已枯干),莫高窟对面三危山,就隔着这条河,当时河中水流清澈,楼阁、亭榭倒影都映入河水中,试想当年有楼阁倒影,有水、有山,名不虚传,是沙漠中的明珠,游人、僧侣与信徒,怎能不到此访问呢?这里是一方净土,一方西方极乐净土,“世外桃源”,到此探幽访胜,应该说是会洗去人世间烦躁的情绪,得到心灵的安静。

    此窟窟内壁画名称繁多,窟内有一身飞天与其他的飞天迥然不同,他是六臂伎乐飞天,飞天着正面人身,裸上身、赤脚,六双手臂,从肩上、臂膀上伸出,每只手都持有乐器,无一空闲,分别弹琵琶琴,持铃,吹笛,弄铙钹,在五彩祥云中载奔载飞,身姿健美,摆弄着乐器,这身六臂伎乐飞天,在石窟中并不多见,是盛唐晚期的代表作,这是出自千百年来画师们的作品。

    当此敦煌研究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把我所想到的,记录下来和读者共同鉴赏。

    *原载《敦煌研究》2004年第3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