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有姐弟俩来此地投靠亲戚,姐姐年方十八,模样长得十分俊秀,弟弟赵成比姐姐小两岁。姐弟俩从几百里外赶来,刚进县城,姐姐就被那个金禅寺方丈一眼相中,给抓去了寺里。
这咋办?人生地不熟的,弟弟赵成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到县衙击鼓鸣冤。县令一听事关金禅寺方丈,二话没说就把赵成赶了出来。赵成走投无路,急得在大街上哭。
一位好心人看不过去,就把赵成偷偷拉到一边,告诉他说:“现在能救出你姐姐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朝廷甄御史,你赶紧去京城找他吧。”
赵成一听,谢过好心人之后,就赶紧一路乞讨到京城,打听御史衙门。可御史衙门不是署理刑民官司的衙门,把门的衙役便让赵成到刑部告去。
哪晓得赵成进了刑部大堂,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被吃了通杀威棒。主审官再一听是金禅寺方丈的事,将惊堂木一拍,喝道:“些许小事,竟然也闹到刑部来,你是活得不耐烦了?”一声令喝,又打了赵成一顿板子,把他扔到大街上,再不理会。
可怜赵成状没告上,反倒给打了个遍体鳞伤,他真是越想越伤心。
这天,赵成正趴在大街上乞讨,迎面过来一顶八抬官轿。赵成听到有路人在说“甄御史下朝了”,心里顿时涌上一股子怨气,他把要饭篮子一甩,爬到路中央,大声喊道:“甄御史,真糊涂!甄御史,真糊涂!”
在前面开道的衙役一看赵成这个样子,一鞭子就朝他身上抽来。
坐在轿里的正是甄御史,一听有人拦路骂他,急忙掀开轿帘看。他喝住衙役,吩咐落轿,让衙役把赵成带到轿前,问是怎么回事。
赵成哭着说:“我打老远来找你诉冤,却被你害成这个样子!”
甄御史看赵成伤得不轻,便让他把事情原委细细道来,一听说是金禅寺方丈的恶行,不禁皱紧了眉头,一声不吭。
甄御史把赵成带回御史府,让手下安排他住下,又请来郎中为他疗伤,但对案子一事却只字不提。赵成心急火燎,只盼着甄御史快点想办法把姐姐救出来,可他一连几天都见不上甄御史,身上的伤倒是慢慢好了。
其实赵成有所不知,甄御史正在为救他姐姐的事想方设法。
这天皇帝上朝,处理完一干事务后正要退朝,甄御史出班呼道:“皇上,微臣还有一事要奏。”
皇帝上朝好一阵子,此时已经有些累了,于是瞥了甄御史一眼,不耐烦地说:“你还有什么事?快快道来。”
甄御史便将金禅寺方丈这些年来抢了多少民女、害了多少人家,特别是最近强抢赵成姐姐的事,一一诉说起来。
皇帝对金禅寺方丈的恶行其实早有耳闻,只不过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而已,现在甄御史再将这些事说个没完,他实在没有耐心听下去,于是就大喝一声:“罢了!”
皇帝老子的意思,是让甄御史不要再说了,这事情就到此为止。
甄御史倒也干脆,被皇帝这么一打住,连忙跪地磕头,大声道:“臣遵旨!”
下朝后,甄御史回到御史府,走进赵成房里,笑呵呵地说:“你且随我走上一趟。”
说完,他带上一干人马,和赵成一起出了京城。
不两日,一行人马来到了金禅寺山门前,甄御史命衙役鸣锣开道,打出钦差大臣的一应执事,威风八面地立在寺前,喝令金禅寺方丈前来接旨。
那个方丈出来一看,见是甄御史,没拿正眼瞧他,更别提下跪了。
哪知甄御史大喝一声:“拿下!”一帮衙役立刻如狼似虎地朝方丈扑了上去,一把将他摁在地上,让他朝南跪下。
接着,甄御史就开始宣读皇上罢免金禅寺方丈的口谕,又治了方丈一个不下跪接旨、蔑视皇权的大罪,流放三千里到西北戍边。随后,甄御史又命衙役将金禅寺前后上下搜了个遍,砸开铁锁,放出赵成的姐姐和所有被抢来的民女。
待把这些事全办完后,甄御史才不急不慌地带着人马回朝。
很快,甄御史此行消息被传回京城,皇帝得知后震怒不已,立刻召甄御史上殿,要治他假传圣旨的大罪。
可甄御史丝毫不见惊慌,应召进殿后,他跪在地上,故意高门大嗓道:“微臣前来复旨,臣替黎民百姓感谢万岁龙恩!”
皇帝一听愣住了:“朕什么时候给你下过旨?你谢的哪门子恩?”
甄御史说:“皇上不是叫微臣去罢了金禅寺方丈的吗?微臣罢了他,当然要回来复旨啊!”
皇帝一听,立刻想起那天上朝快结束时的情景,难怪自己一声“罢了”之后,甄御史就连忙说“遵旨”。
皇帝明白自己是掉进了甄御史的圈套,可现在既然方丈被罢已成事实,况且那家伙也确实不像话,自己还不如也就此作罢的好。想到此,他抬眼朝甄御史摆摆手,表示这事儿就算是了了。
甄御史不由在肚子里暗笑……
机警御史的灵光一现,化解了皇帝的怒气,又借机尽到了自己“为民除害”的职责。同样道理,面对僵局,硬抗是莽夫的选择,智者往往会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扭转窘境,以求得共赢。
(荆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