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的丈夫刘邦终于入土为安了,戚妹,到姐姐处来坐坐吧!
我不去,你会杀了我!
来吧,我不会杀你的——杀了你,岂不太便宜你啦。
……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伸腿瞪眼,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汉王朝,他对自己的作品虽然有诸多忧虑,但是谁也克服不了生老病死的规律,只能感叹自己是人不是神,不能长生不老。
一个人走到君王的份上,都有长生不老的愚蠢想法,他的重孙就有过这样的梦想,并且还付诸实施,结果——还是死了。
这是后话,先看看刘邦挂了以后那些还活着的人都在干些什么。
老皇帝挂了,皇太子刘盈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吕雉也当了皇太后。这个陪伴刘邦打天下的女人终于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顶点,天下形势随之陡然大变。
在后宫受冷落的人如今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掌握起很多人的生杀大权,这是政治斗争中天翻地覆的改变,而这个改变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有些人会发达,有些人会抱恨终生而死。
此时的吕雉一心只想复仇(当然,若换成一个男人,老婆姘上了小白脸,日夜合计着要把他扫地出门,他当权后的反应,应该不会比吕雉来得缓和),她要报复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苦难或者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的人。
吕雉不能忘掉她从戚懿(戚夫人)那里受到的折磨,她要报复,她要展开疯狂的报复,刻不容缓。
可怜的戚懿,她错就错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一个人身上,虽然这个人生前无比强大,但他再强大,再爱你,无论如何也管不了自己死后的事情!
刘邦去世,戚懿也失去了靠山,并且是惟一的靠山。当年吕雉受打击、受排挤时,众多文武官员都站在吕雉那一边,毕竟人家是原配,满朝文武都是看着她受苦受难坚强挺过来的,况且对于笼络人心,人家吕雉可是做足了功课的。
而今轮到戚懿受打击,却没有一个人胆敢为她说一句话,就算有人想帮她,都只能暗中传个小纸条而已——其实,吕雉的怨毒早已深入骨髓,即使有人斗胆为戚懿说话,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吕雉当权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发泄,发泄心中多年的怨气,谁是最合适的目标,把怨气发泄到谁身上更能让吕雉心情舒畅呢?
看来非戚懿莫属了。
这么多年的风雨颠簸,吕雉深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道理。戚懿啊,刘邦老儿是你最大的靠山,可是,妹妹啊,你真不懂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啊,我们女人还是得认清这个道理啊!
刘氏江山,有我吕雉立下的汗马功劳,跟我抢,你还嫩了点儿。
吕后给戚懿安排了一个特别的住处——永巷,这是皇宫里规格最高的特种监狱,一般人是进不来的,但是进来的人,也就别再想着出去了。之后的历史也证明了,凡是进入永巷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去的。
当然,对于胆敢跟自己争宠夺爱,甚至多次哭闹着要用如意小儿来换刘盈太子之位的戚懿来说,吕雉是有足够的决心将不是地狱的永巷,变为一个胜似地狱的地方供戚懿享用。
如今的吕雉是谁?皇太后是也!
如今的皇帝是谁?是人家吕雉的儿子。
戚懿是谁?你现在就是后宫中一只待宰的羔羊。
皇太后吕雉处理完政务后,兴致一来,随时就可以到永巷看看这位貌若天仙的情敌兼政敌,顺便给点“恩惠”,让她领教一下和自己作对的诸多好处。
吕雉一把拉起戚懿的如云长发:妹妹啊,你长得真好,肤如凝脂,黑发似瀑——这么好看的头发,如今也没有人抚摸了,还是剃了吧,祭奠一下高祖在天之灵(当年女子剃光头比我们今天女子全裸还来得稀罕,男人都是长发飘飘来着,何况美娇娘)。
现在吕雉的话就是旨意,狱吏听后,马上将戚懿的脑袋剃成光光的秃头,然后给她戴上皇太后特别定制的铁链,拴住她脖子,并且给她套上土红色粗布做成的囚衣。在那个时代,犯人都是吃闲饭的,没有劳改这一说,吕后可不会让这个曾经折磨自己的女人吃闲饭,那就找点事情给她做吧,于是就展开了捣米运动。
吕雉开心地观赏着这一切,而后回去忙活公务了。
挣扎得死去活来的戚懿也终因虚弱无力,瘫倒在地。但是,折磨并没有因为吕雉的暂时离去而稍有停止,吕雉派来“伺候”戚懿的太监丫头们特别尽职尽责,一刻也不让她好过。也难怪他们这样,把戚懿“伺候”好了,他们是可以拿奖金的,反正大局已定,戚懿已无回天之力,搁谁不来捞点儿好处。
夜深人静的时候,戚懿悲痛之余,一面捣米,一面哼哼唧唧唱起歌来:
儿子是亲王,娘亲是囚犯,捣不尽的米啊,跟随死亡永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来把信息传?
本是一首抒情歌曲,却害了自己儿子的性命。
这首歌很快就传到吕雉的耳朵里,勃然大怒是她最本能的反应:怎么,你还指望刘如意那兔崽子发兵救你,来个大翻身呀?这首歌也让吕雉突然关注到了刘如意这个人,留着他,终究是个隐患,倒不如……
戚懿自创的这首“捣米歌”更加坚定了吕雉斩草除根的决心,而且,一刻也不得迟疑,省得夜长梦多。
很快,朝廷的征召到达了赵王刘如意的厅堂。
当听说都城长安有朝廷命令到达赵国的时候,身为赵国国相的周昌就发现这其中的猫腻儿,在政治圈里混了这么久,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征召背后的阴谋。
如果刘如意去了长安,结果只有一个,母子全部被杀。但长安的征召,又不好直接说不去,那这不成抗旨了,人家正愁抓不到你的把柄呢?怎么办呢?去是死路一条,抗旨也是死路一条,真是难为了这位老人家了。
虽然这位老人家说话结结巴巴,但是脑子可利索得很。遇到这种比自己级别高的人提的要求,但自己又不想照做,实在是很无奈,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按照历史的惯例,会先搬出比提要求人更高级别的人来压对方一下,然后说明不是我不去,而是比你级别高的那人吩咐过或者变相吩咐过,所以我不能照做。
周昌思索片刻之后说了一番话,让对方哑口无言,大概意思就是说,高祖临终前把赵王托付给我,让我好好照顾他的生活,赵王现在已经很习惯这里的生活了,怕去了长安水土不服,要是这样,我太辜负高祖了……
如此这般,句句不离高祖,弄得送诏书的人也很无奈,吕后毕竟只是高祖的老婆,人家拿你老公来压你,我也没办法啊。吕雉三次下令,都被这个固执的周老头如此这般三次拒绝。
现在看来,要想解决刘如意,周昌成了最大的障碍。
其实干掉周昌简直易如反掌,如今,吕雉就是朝廷,朝廷就是吕雉,她只要一翻脸,说周昌抗命,谁都救不了他。
关键是周昌抓住了吕后不会这么做的心理,不然借他俩胆,他也不敢这么名目张胆地违抗命令,还拿死人来说事儿。
周昌之所以如此牛气,胆敢数次拒绝吕雉的命令,一方面因为他真的是为人正直、声望甚高,说白了,就是圈里有人,动他不得;更重要的是,他有恩于吕雉。
想当日,老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刘邦老儿在朝堂上再次要求废除刘盈的太子位,换给刘如意的时候,整个朝堂,鸦雀无声,谁都怕得罪了老糊涂刘邦,只有周昌这个结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颤颤巍巍上前,结结巴巴道出自己的强烈反对:陛下要是准备废太子,臣……臣……臣绝不会遵从!
反对者一,同意者零,刘邦的提议在大家哄笑周结巴的时候,不了了之。
在后堂偷听的吕雉等散朝的时候,找到周昌,当即双膝跪地:周老先生的恩德,吕雉没齿难忘。所以,吕雉虽然性格阴鸷,但她没有对数次阻挡自己计划的周老头下手,如此说来,吕雉还是“恩怨分明”的啦。
难道就不杀刘如意了吗?怎么可能,直线走不通,可以绕个弧线走,总之,策略可以变动,目的不能改变,这就是政治。
刘如意在赵国的存在,让大权在握的吕雉寝食难安,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征召赵王,有国相周先生可以拒抗;那征召周先生,总没人敢抗拒命令了吧——调虎离山之计可是吕雉的拿手好戏,往后的岁月中我们将看到她屡试不爽,真不知道《三十六计》中的这个计策是不是受了吕雉的启发。
征召一到,周昌也没有办法,只好上道,来到长安后,觐见皇太后吕雉。
吕雉虽念及旧恩,但跟当年向他下跪的日子不同啦,当年戚懿在刘邦面前猛吹枕边风,以至于她的皇后宝座岌岌可危,儿子的太子之位也危险得不得了;如今,她贵为皇太后,上下大权一把抓。
因此,吕雉一见周昌,便开骂曰:“你这个糟货,难道不知道我跟刘如意母子势不两立,干嘛不放刘如意过来?”
周昌答:“高祖把赵王托孤给我,我只要在一天,就要保护他一天。况且赵王是现任皇帝的幼弟,高祖最最疼爱。我从前保护现任皇帝,得到高祖信任,所以盼望我也同样地能保护赵王,免得他们弟兄骨肉相残。如果你怀着私欲私恨,我不敢参与,我只知道奉行高祖的遗命。”
这一番话说得吕雉哑口无言。但再严正的理由都无法改变一个女人的私心,吕雉是谁?即便如今刘如意母子对她构不成任何威胁,但旧账还是要算的。
吕雉的旧账自她从楚营回到汉营开始计算:
首先是抢恩宠,先前吕雉是刘邦的少妻,而后刘邦身边有了戚懿,估计就再没有碰过人老珠黄的吕雉了;
然后是抢风光,绝大部分女人都是会恃宠而骄的,何况天生丽质的戚懿遇到了风流年迈的刘邦,还不把她捧到天上去了,在皇宫里遇见,两个女人从来没有给过对方好脸色,这让当了皇后的吕雉感到特别屈辱。
最紧要的就是抢太子位啦,这简直就让吕雉几近抓狂,我吕雉协助刘邦打江山,可谓是殚精竭虑、死去活来,在楚营,受尽折磨,后来又帮刘邦诛杀功臣,我真可谓做尽了恶人——你这个小贱人倒好,不就陪我家老头睡个觉而已,生了个儿子就登鼻子上脸啦,鸠占鹊巢,反客为主起来……
吕雉越想越气,如今时候已到,我不会杀你的,杀了你只能说明我太大度了,我要折磨你!叫你知道一下什么是生不如死。
吕雉马上再下令征召赵王刘如意。没有了周昌做主,这位可怜的如意小王子只好乘乘的前往。
新坐上宝座的刘盈,年龄也不大,但他在师傅们的教导下,倒是为人敦厚。
按说,刘如意几乎把他的皇帝位置挤掉,他应该痛恨刘如意才是,可是刘盈不是他母亲,他非常顾念骨肉之情,对刘如意这个机灵可爱的小弟,颇为喜爱。在刘盈看来,权位之争是自己母亲和刘如意母亲之间的争斗,如果说刘如意差点占了自己的位置,也是他母亲策划的,并不怪如意兄弟,可见刘盈是多么的厚道。
在他得知刘如意将到长安的消息后,亲自到郊外迎接,一直接到皇宫里。
十八岁的刘盈,还没有娶皇后,为防止皇太后对小弟下毒手,刘盈坚持与刘如意一起吃饭,一同睡觉,简直做到了形影不离。
吕后要加害刘如意母子的事情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刘盈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母后召见刘如意的目的,所以刘盈采用了吃住一起的策略来保护自己的弟弟,让吕后一干人等没有机会下手。
看到儿子如此这般公开与自己唱对台戏,吕雉急得直跳脚,但她现在还真不想得罪儿子,毕竟自己也是仰仗着他的存在,才大权在握的。她必须想出一条妙计,在不伤害亲生儿子的前提之下,施展毒计。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很快,机会来啦。
这一年的冬天,有一天,刘盈突发奇想,一早就爬起来,要去打猎,而年幼的刘如意贪恋被窝的舒适,呼呼睡得正酣,怎么叫也叫不醒。刘盈觉得我就出去这一会儿工夫,应该没有关系吧,嘱咐完身边的人绝对保密之后,就自己先去打猎了。
吕雉的爪牙,早已密布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此刻正是他们表演忠贞的机会。
小报告迅速打过去,吕雉即刻派人前往下黑手——等的就是这一刻啊!
刘如意就在睡梦中迎接了他的孟婆汤。当刘盈打猎回来,幼弟已七窍流血,死在床上。痛哭流涕的刘盈皇帝责问周围的人,却不想他们个个指天发誓,没有一个人知道赵王暴毙的原因,甚至连吕雉也一脸无辜,对于刘如意的暴毙深感“遗憾”。可见,一个好演员可能做不了政治家,但是一个政治家肯定能做一个好演员。
吕雉干掉了刘如意,长出了一口气,已经没有后患了。
在永巷舂米的戚懿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即将呈现,但是她绝对想不到这悲惨的命运将会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
吕雉是这么做的,由于过于残暴,怕吓坏了读我这本书的女孩儿和小朋友们,我在这里大致复述一下:
吕雉下令砍断戚懿的双手双足,再将其眼睛挖出来,用烟把她的耳朵熏聋,接着强迫她喝下哑药,扔在茅厕里养活着,命名曰“人猪”。
可怜一代绝世美娇娘,在一代绝世恶毒妇的手下,终于变成一个血肉模糊的肉棍。
她光着头,两眼变成两个鲜血涔涔滴出的黑洞,耳朵听不见,万千苦痛,呐喊不出。手断,脚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吕雉满意了么?
解恨了么?
接下来有事实证明,她还远远没有玩够。
吕雉这般处置了戚懿后,看着自己的杰作,实在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炫耀给谁看好呢?
儿子刘盈最不像话,还阻拦我对付刘如意那个混球,殊不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不妨叫他来看看。
吕雉马上传话给她的皇帝儿子刘盈:儿啊,快来参观一件绝无仅有的东西。
刘盈打开厕所一瞧,立刻毛骨悚然,询问旁边的太监,那个蠕蠕而动的肉棍是啥。
太监如实相告:她是先王的宠姬戚夫人。这实在太出乎意料了,魂飞魄散的刘盈热血直往头顶冒,回过神来后,立马放声大哭,直到昏死在地。
过度的悲痛与惊恐,使得刘盈病了整整一年,而后叫人带话给吕雉:像这样的残忍行为,绝对不是人可以做出来的,我作为你的孩子,也不能算作人,更不能治理天下,以后朝廷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吧!
吕后真就没有让刘盈失望,以后朝廷里的大事小情自己真的就看着办了。
其实,这种事情不用你吩咐我也会看着办,既然你说了,那我就更不客气了!
最杰出的打工仔:萧何
创业君主刘邦去世,大汉王朝的后宫风声鹤唳,其“前宫”也马上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继任的皇帝刘盈不仅年少,性格还特别仁弱。按说刘盈的师傅叔孙通也算得上是个有名的滑头,但为师的可能实在也不怎么欣赏自己的品性,偏偏用正统的仁义道德把老实的刘盈教得愈发谦恭礼让,但是忘记了告诉他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
刘盈这样的性格与信仰,放在平安稳定的时期或许尚可,但是大汉王朝方才建立,多年混战早已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折腾得千疮百孔,各种政策均没有完善,加之皇太后吕雉权欲熏天,新成立的汉皇朝基业一时间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这期间,最辛苦的人莫过于我们忠诚贤良的相国萧何老先生了。
萧老先生一时成为了夹心饼干,他一方面要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委婉的方法,阻止皇太后吕雉过分伤害刘氏政权,避免吕氏家族势力的迅速膨胀。
一方面还要调解那些开国功臣们对吕雉的不满,避免太明显太强烈的内争,造成整个皇朝的崩溃。
这是一件很见政治功力的事情,火候把握不好,可能就是一场血雨腥风,要把几拨来历不同、目的各异的人的利益“烩”在大汉这个锅里,远比把不同的菜烩在一个锅里难得多。
萧何个性特别温和,做事态度审慎,在关中地区声望甚高,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一般绝不轻易动手,对羽翼日渐丰满的吕雉,当然也没敢得罪。
其实萧老头比吕雉还先认识刘邦,不仅是革命的元老,还堪称刘吕姻缘的见证人。
在刘邦落草为寇,官府缉拿刘邦无果,将吕雉拿去充数的时候,萧何可谓费尽心机,救吕雉于危难之中。因此,吕太后再强悍,对萧何还是敬重有加的,况且,在政务上,吕雉确实还得仰仗萧何。
吕氏一党虽在吕雉的支持与指使下,全力夺权,但大汉在萧何老哥的掌舵下,让吕氏的速度减缓,为后来刘氏反扑争取了时间。
可是,年岁不饶人啊,当了两年的夹心饼干,年迈的萧何健康情形越来越坏了,过度的忧烦使得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很多。
萧何不仅是看起来老,心力憔悴却仍然担当“夹心饼干”的他是真的需要休息啦。
小皇帝刘盈对母亲的感情真是五味杂陈,尤其是看着她把戚夫人折腾成那样,只能以自己的不理朝政、花天酒地来对抗吕雉的霸权。
但他毕竟是个仁慈的人,他还是怜悯苍生、关心社稷的,也深知萧何对于这个庞大帝国的重要性,因此在听说萧何的病情恶化后,小皇帝刘盈亲自跑到相国府向萧何请教后事。
刘盈:“君相百年以后,有谁可继任您的职位?”
萧何:“知臣莫若主啊!”
刘盈:“曹参如何?”
萧何:“陛下得到胜任的人才,臣虽死而无遗憾了!”
这段对话我们似乎有点熟悉,刘邦临终的时候,吕雉好像就是这样问的。
曹参接续萧何的职务,早在刘邦的遗言中就已经明确了。当然,前提是萧何去世时,曹参老先生仍在世。如今的曹参不是已经具有合法的继承权了吗,何必再问?
刘盈是要问的,而且必须得再好好问一次,尽管萧何还不敢正面作出肯定的回答。
因为这时候吕后一党的夺权意向已经大大地“蠢蠢欲动”,如果不再强化一下曹参接棒的合法合理性,高祖遗言产生变数是有着极大可能性的。
如果相位出现意外,吕氏家族趁机夺走相位,那汉朝后面的历史可能真的要改写了。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回头佩服一下刘邦,真是高瞻远瞩呀,自己死后的事情都安排得天衣无缝。
隔月,一代忠臣萧何便归西了。
下面我们来为这位勤勉的萧老先生做个小结吧。
萧何对于汉皇朝的贡献,应该首推内政、财政和经济方面,萧何也算得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譬如他将创业时期必有的财务困难,就作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安排。
抢先项羽进入关中时,别人都争着哄抢金银财宝、美女娇娘,萧何什么也不抢,只是四处搜寻秦国的文书记录。
这可是无价的宝贝啊,让他得以正确掌握全国的生产实力以及分布状况,萧何当时的理财观念倾向于保守,主张开源节流,这与当今众多打肿脸充胖子、买房子买股票的人大为不同。
历经战乱,终于迎来不再兵荒马乱的“建国初期”,可谓百废待兴。
以前,刘邦、项羽他们一带兵就是几十万,那都是咱自己人,是最精良的劳动力啊。
况且,人精良,活动量大,吃得肯定也多。
众多的精良人士壮烈牺牲后,田园也荒芜了不少。
因此,这时期大汉王朝的人力和物力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全国人民高举萧相国“开源节流”的大旗,大步前进。
事实证明,萧何的规划确实是合理的,老百姓图个啥?谁当皇帝那是你们王侯将相的事情,我们贫苦百姓只求讨口饭吃就行了。
况且我们华夏民族的百姓都是勤劳善良的,你减税了、我们不闹事了、都可以吃饱饭了——天下太平啦,大家安心扛着锄头干活去了。所以萧何在关中的名声很好,老百姓图个啥?跟着萧哥有饭吃就好!
所以,萧何在汉王朝初期实行的财务政策是很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但萧何本人却并不富有,当然,他为了消除刘邦的戒心,也曾经故意耍过一次阔给刘邦看:就是英布造反时,为了让刘邦安心出去打仗,表明自己没有野心,不会功高震主,于是设计降低自己在关中的声望。
这个世界就有这么玄乎,刘邦老板希望打工者萧相国给他好好管理后方,又要防范他在民间声望过高,这可真是难当的差呀。
于是萧何被迫无奈,也曾故意强购民产——大家不要觉得我人太好了,要不我老板就觉得我想笼络人心,想造反啦!
即便是个人理财,萧何也是非常保守而爱民的。他每购置田产务必找到那些穷乡僻壤的劣地,避免伤及百姓的生产力;他虽然规划兴建了豪华的宫室,自己的居室却是窄小而简陋的,一点也不像相国府。
有人劝萧何,你当个那么大的官,至少要为子孙准备点像样的家产嘛,这年头,谁不捞点油水啊!
萧何却笑答:“如果我的后代有能力的话,就不用给他留什么家产;如果我的后代能力很差,即使留下万贯家产,也会被人抢走。”
功劳No.1,封赏最多,但萧何终其一生,都是恭俭勤劳的,从来没有放任享受过,一直主张轻赋薄税,藏富于民,所以我们说,大汉王朝日后的富强,跟萧何当年以身作则而培养出的廉洁风气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萧何,作为一个为刘邦打工的管理者,既能得到老板的赏识与信任,又能为百姓苍生谋取长远利益,他一生即便机关算尽,也堪称绝世好人!最终能得以善终,可见其政治上的高明和人格上的魅力。
阎王把萧相国招走了,另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即将接棒。请看下回分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