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当皇帝了,举世欢腾。
凭什么呢?
因为被史学家称为“文景之治”的时代起步啦!
刘恒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注意,是非常有作为。
他能当皇帝,纯粹是天上掉馅饼的政治意外,所以这也导致了他必须采用一系列的政策巩固自己的统治。我个人将这些政策的核心总结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接着往下看。
对于整个国家,他采用的了一个字,而这个字成了他这个时代的一种总结:养!
当时的汉朝,经历多年战乱,经济急需要恢复,政治上又经历了吕氏家族的折腾,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就是养!
刘恒清晰地看到了这两大特征,也适时地采用了这样的政策,可以说刘恒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老百姓过得很爽的时代。
什么叫做老百姓过得很爽?我们不妨从个人角度出发,来憧憬一下:
房价持续走低,物资丰富,油价稳定,吃饭喝酒坐公车都便宜至极,每天出门不带钥匙不挂锁,警察叔叔站在路边等着扶老幼孕残上车过马路,每周工作三天休息四天,空气质量巨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均达到一级水平,毫无可吸入金属颗粒物……
当然,这个纯粹算是憧憬,“文景之治”是不可能有这么美的,要不我们华夏民族忙活了两千年到今天,早就去外空旅行去啦,哪里还用得着在小地球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折腾呀。
具体情况,尚待慢慢进行。
上面不是讲到刘恒的登基仪式了吗,文帝赏赐功臣,首先将陈平的右丞相改为左丞相,然后让周勃担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就担任太尉一职吧。
新皇帝登基了,老百姓也快活快活。于是文帝大赦天下,赐给老百姓老牛与美酒,举国欢庆五天。
我这个皇帝是夹缝中挤出来的,必须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呀,功臣也罢,刘氏也好,都在想着我老实听话,所以才推举我出来撑场面的,一定要对咱老百姓好,这才最实在。
文帝于是刚一上任就废除了一些连坐的法律,“连坐”是什么?连坐就是一人犯法,全家受累,被牵连着一同入狱。类似于吕后废除的那个“三族罪”,区别在于,“连坐”的主要对象是平民百姓,“三族罪”的主要对象是权贵人家,所以说刘恒爱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废除欺压老百姓的刑罚。
刘恒不是刘邦的儿子吗?父皇死了,老兄刘盈上位;刘盈死了,吕雉自己接着干。折腾这么多年才终于捡了个皇帝当上,年龄也确实不小了,文武百官怕他坚持不了几年也要归西了,于是大年一过,正月一来,群臣都来上书请刘恒立太子。考虑到自己刚即位不久,还得谦虚一下,刘恒假意道:“我这个人本身也没有什么德行,不但没有把上天神明祭祀好,天下老百姓也没有得到我的好处,生活不够富足。如今我没能求取天下的贤人,以便把帝位禅让给他,你们反而劝我早立太子,这不是加重我的无德吗。这怎么对得起天下苍生呢?还是暂且把这个事情放一边吧。”
他这么一谦虚,有关部门的官员当然不依不饶啦,大家推举你当皇帝,肯定以后跟你混了,你不把后路想好,万一你翘了,谁给我们做主?于是再次三次地敦请道:“早立太子,并不是皇上您一个人的事情呀,而是不让他人有非分之想。这正是为了大汉天下的稳定,为了咱们宗庙的安全,是利国利民、保持安定团结的大事情啊!”
刘恒说:“楚王刘交,是我的叔父,年纪很大,对天下的事和朝廷礼仪都比我懂得要多;吴王刘濞,是我的兄长;淮南王刘长,是我的弟弟,他们都秉持着伟大的德义来辅佐我,难道他们不是下一任皇帝的最佳人选吗?刘氏诸侯王宗室的子弟也相当多,其中贤德的人也不计其数,如果推举他们当我的接班人,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呀。现在你们不搞选举,而说接班人一定要是我的儿子,天下百姓将要以为我自私了,居然忘记了有德的人而只关注自己的儿子,这是不为老百姓着想呀,对不起得很,我不能答应。”
官员们当然不会放弃,继续劝道:“培养接班人一定要从儿子里面选,这是古往今来的传统,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高皇帝扫平天下,分封诸侯王,自己为太祖高皇帝。诸侯王自己也是他们国家的太祖,子孙继承下去,永远不绝,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呀。现在您想放弃自己的儿子,反而挑选宗室子弟立为太子,这是不对的。您的儿子刘启年纪最大,性格品德也最好,我们认为,不妨就选他立为太子。”
这样谦虚来谦虚去,你来我往了数次循环,文帝终于为了天下百姓着想,满足了群臣的心愿,选定了刘启为太子,把太子的母亲窦氏定为皇后。文帝身上还真继承了刘邦的优良传统,演起戏来真是丝丝入扣,搁现在,怎么着也又戴了几个皇冠了——影帝的帽子。
文帝自己的皇帝位子还没有坐热,就开始定好接班人,怕天下诸侯不服,于是下令赐给天下八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九岁以下的孤儿吃的穿的,进行赡养,并施惠于天下,大力安抚诸侯以及邻邦。当然,封赏宋昌是早就想好的啦,只是鉴于情势,没敢一开始就大肆封赏自己的功臣,但是宋昌的功绩自然记在文帝心中,这就是自己的班底啊,于是文帝对亲信们说:“我这次能够前来长安即位还真是多亏了宋昌兄给我壮胆,起先大家还都以为是别人设计了个圈套给我钻,想不到还真是一步登天坐上皇位了。”于是便封宋昌为壮武侯(也就是壮胆侯,这名字封得还真有点儿……),跟着我来冒险的,大家都封官,于是随行的六个人全部都官至九卿。
文帝的皇帝位置是捡来的,这个天下也不是他打下来的,也不是拼命抢来的,惟一的冒险也只是虚惊一场,于是刘恒的暴发户心态便来了,要封赏就多封点吧,不如把高祖的旧臣,刘氏的诸侯赏赐个遍吧。每个人都分点儿股份,谁也不落下,让大家都觉得这个国家也有自己的份,刘恒当皇帝了,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谁还天天想着造反。正是他这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心态,稳定了当时的政局,为接下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
但事情总不会像想象那么好,稳定了内部,并不代表稳定了一切,外部又出了问题!
南下干部第一人:赵佗
天上掉下个皇帝位置给刘恒坐着,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培植亲信,分散功臣的力量,以期缓解缓解矛盾、巩固巩固地位。不想当皇帝的刘恒,一旦当上了,当然就不舍得走啦。坐在龙椅上我是皇帝,下位后就只能做冤魂了,这一点,刘恒比谁都想得透彻。
缓解矛盾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则表现在对待南越国的问题上。
南越国国王赵佗,曾被两千年后的一位伟人志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他原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朝的时候,曾经跑到岭南当过一个地区的县令。那时候的岭南,乃蛮人居住场所,所以赵佗的这个县令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当年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发兵征伐岭南,设立了桂林(今广西)、南海(今广东)、象郡(今广西西南及越南北部)三个郡,为了保证联系与巩固统治,秦始皇迁徙了许多中原地区的百姓到岭南去开荒,并与当地的土著蛮人杂居。
不想十三年后,秦朝大乱,南海郡尉任嚣听说陈胜等人作乱造反,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反秦,心想着咱南海郡地势偏僻,道路又特别辽远,担心那些乱兵被打急了,会来此骚扰,所以决定发兵隔绝中原和南海之间的所有通道,静观中原的变化。
遗憾的是,任嚣不巧碰上了大病,阎王索命来了。在他老人家快接不上气来的时候,赶紧把手下的爱将龙川县令赵佗召来,嘱咐道:“咱番禺(南海郡治所,今广东番禺)背靠高大的南岭,险峻异常,南北东西方圆有数千里,中原来的才干之士也挺多的,我们倘若在这里割据,也算是一州之主了,所以我想,不如咱就在此建国立业。我马上要走了,军中官吏就数你最强了,所以我今天把你召来,咱合计合计。”
赵佗在任嚣的病床前赞同了他的想法,任嚣当即伪作了一份诏书,宣告赵佗“行南海尉事”(代理南海郡尉的职权),掌管南海郡的军事,然后就安心归西去了。赵佗既然已经“名正言顺”,于是立刻发下板檄文书,敦告横浦(今江西大余以南)、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北)、湟溪(今广东英德县南)三个关口的守卫官吏:“强盗乱兵马上要到咱地盘上活动啦,你们赶快给我把通道隔绝,找些精兵强将好好守卫起来。”
封锁了各条通道,下一步肯定是清理门户了。赵佗雄心依然,马上就找茬诛杀了秦朝派来的那些行使监督事务的官吏,然后分派自己的亲信担任各县的重要职务。当秦朝灭亡的消息传来时,赵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发兵击灭了周边的桂林、象郡,统一了岭南,自立为南越武王。
这就跟我们民国时候的军阀割据有点儿相似,反正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的时候,大家都划算着占山为王。
赵佗算得上是个有理想的国王,在他去岭南之前,岭南越人还处于一种原始的、不发达的奴隶制阶段,而中原地区已经过渡到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封建社会。所以,赵佗占领岭南地区后,首先推行郡县制,再者就是重视发展农业经济,最重要的是他在那里实施了成功的民族政策。譬如,他入境随俗,遵从越人的风俗习惯。赵佗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为了促进民族融和,大力提倡汉越通婚,并且他带头让自己的儿女和越人结婚。
刘邦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曾经派遣陆贾去游说赵佗,陆贾那个嘴巴,厉害得很,软硬兼施,很快就让赵佗甘心向刘邦称臣了。当时他们商量好的是,南越国和汉朝剖符通使,成为藩臣。
吕后执政的时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出了个馊主意,说什么南蛮人怎么怎么野蛮无知,而且吕雉一伙也颇有民族歧视的心态,反正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汉朝突然下令禁止卖铁器给南越。这下麻烦大了,你汉朝不卖铁器给我们,我们怎么开荒呀?你们明明知道我们南蛮人家,不会造那些个东西,你这个恶毒妇,摆明了是不给我赵佗家留条活路嘛——既然你不卖给我,那我就去抢!
大怒的赵佗,干脆自称南武帝,发兵征伐与南越国接境的长沙国,击破了长沙的几个县邑。
赵佗反啦!吕后也特别愤懑,立刻派遣隆虑侯周灶率兵去征讨南越国。可是不巧得很,碰上了南方的雨季,那可不得了,这雨一下就是一两个月,到处都是潮湿泥泞,军粮都发霉,四处蚊虫孳生。咱平原地区的将士们哪里见过这个场面啊,在山涧里蜿蜒了半年,还没走到南岭就发生了瘟疫,去的人死了大半。
这样的军队还可能打胜仗吗?所以,这大队远征军南征了一年,连南岭都跨越不了,双方就隔着个南岭苦苦相持。
将士们过的哪叫人的日子呀,都觉得自己要发霉啦。不要紧,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会走的,关键是时间。
很快,将士们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吕后翘辫子啦!全军大喜,找个借口就班师回朝了。
赵佗这边也大喜,没想到强大的汉朝也对自己无可奈何了,多亏了咱南岭的气候和地势啊。既然吕后死啦,齐王发难啦,你们自己回去啦,我也活动活动去吧。于是他趁机派人和闽越、西瓯等(今天浙江、福建一带的少数民族)小国进行沟通,逼迫他们臣服自己。
既然有这么多的小国效忠于我,我就不客气了。接着,赵佗在国内搞起了排场,出门打起了黄罗伞,发布命令的时候就自称制诏,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刘恒刚当上皇帝那会儿,也没有发火,刘恒向来就是很自知的,毕竟他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既然幸福来得如此之快,我得好好把握才行。最重要的是,他的性格重在防守,进攻的事情,让他的后代干吧。
他清楚现在出兵征伐南越对自己没好处,攘外必先安内嘛,先把内政搞好了再说,先让自己站稳了脚跟,让咱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正经,开拓疆土不过图个虚名,内忧还没解决,又招惹一个外患,有意思吗?于是我们的名嘴陆贾再次出马,出使南越,带了刘恒的一封亲笔信交给赵佗。
这封信可就委婉得太有政治水平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尊敬的南越王您好:
您别来无恙吧,首先恳请您转达我对全国人民的问候。您最近想必是苦心劳意了,多多注意休息。
我是高皇帝小老婆的儿子,曾经被弃在外,守护代国。那个地方非常偏僻,教育也不怎么发达,况且我本来智商就低,从来不懂得和您通信。我爹高皇帝他老人家早早就过世了,孝惠皇帝也很快去世,高后自己称制的时候,身体也不怎么好,所以执政行事也有点儿稀里糊涂。加之吕氏家族专权独断,把别人的野种拿来冒充我们刘氏的子孙,继承孝惠皇帝的位置。幸好老天保佑,祖宗显灵,再加上功臣的努力,我们诛灭了吕氏。我实在推脱不了王侯官吏们的热情邀请,如今勉为其难地当了皇帝。不久前看到了大王您交隆虑侯周灶转交的书信,信中请求找到您的兄弟,并罢黜进攻南越的两支军队。我现在已经命令军队撤退,您的兄弟们在家乡真定的,我也已经派人带礼物前去问候,您的祖坟也派人进行了精心的修治。
我以前听说大王发兵骚扰了我们边境,以致长沙国深为苦恼,南郡尤其痛苦。就算大王您自己的国家,其实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呀!不过是让更多的士卒走向死亡,更多的良将好官受伤残废,更多的妇女成为寡妇,更多的小孩成为孤儿,更多的父母无依无靠罢了。这就是所谓的得一丢十呀,我是不忍心这么做的。我本来想把那些和南越国犬牙相错的土地都送给大王您,可是有关官吏告诉我:“这些都是高皇帝定下的。”我生为人子,实在也没法擅自改变。官吏们也提议:“其实得到了大王的土地不足以称为大,得到了大王的财物不足以称为富。不如这样,服岭(长沙国南界的山岭)以南的土地,大王您自己治理好了。”
如今,大王虽然已经自立为帝,现在两帝并立,如果没有一个使者往来相通,肯定会产生争执,产生了争执而不懂得谦让,这是仁者不忍心做到的事情呀。
不管怎样,总之一句话,希望和大王共弃前怨,从今往后,通使如故。所以我特意派了陆贾前去把我的心意告诉大王您,大王如果接受我的意见,就不要再骚扰我们的边境了。我这里奉上上等绵衣五十件,中等绵衣三十件,下等绵衣二十件(等级以绵的多少厚薄为差),全部赠送给大王。希望大王平时多听听音乐,以便驱散烦恼,我们邻居之间,和睦相处。
赵佗读完这封信,实在是感动得不行。他能不知道吗?自己以南越的国力哪里敢和汉朝抗衡,先前只是仗着北方士卒水土不服,自己才占了点小儿便宜。现在汉朝皇帝如此谦恭礼让,自己再不表示点儿姿态出来,那也太不够味了,于是马上叩头谢罪,下令全国说:“汉朝皇帝是个大好人,我怎么敢和他较劲,从今天开始,去掉一切代表皇帝的排场,恢复南越王的称号。”并给刘恒回信,礼尚往来也。
蛮夷的君长、老臣赵佗冒死在给皇帝陛下回信:老夫我先前不过是南越的一个小吏,高皇帝封我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对我也礼敬有加,等到高皇后执政,突然下令说:“不要给赵佗出口金器和铁器,也不要给他出口马、牛、羊,如果实在要出口,只准卖给他们公的,不卖母的。”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惶恐,一时实在难以接受,以为无意冒犯了大汉,于是接连派了好几拨使者去汉朝谢罪,可是那些使者一去无影踪。后来又听说自己在老家真定的祖坟也被刨了,就觉得是长沙王在朝廷说了我的坏话,才导致这种情况,于是一怒之下,自称皇帝,派兵进攻长沙国。
老夫我在南越国生活了四十九年,都抱上孙子了,却总是吃不香、睡不着,对美女和音乐都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心里一直没有忘记汉朝。现在陛下您对老夫这么好,老夫怎么还敢称帝呢?
那你就还是当南下干部吧。
嘿嘿,搞定。刘恒这招以退为进真是屡试不败啊。人还是谦虚点儿好,皇位送上门,国土拱手相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