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里的海棠花开了,赵恒会对身边的几个文臣说:“走,游园去!”赵恒说的游园,其实就是作诗。除此,有大臣要到外地任职去了,赵恒也会吟上一首诗,算作送行。赵恒还喜欢读点经史,一本书读完,他都要闭目思索一阵子,有点感悟,也用诗记下。
说起来,还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尽管有关宋朝的史籍中多次谈起赵恒是一位多么多么喜欢作诗的皇帝,作了多少多少的诗,但他的这些诗几乎没有流传下来。很令人费解!
因为自己喜欢作诗,赵恒就特别喜欢那些会作诗的人。当时的大臣如杨亿、晏殊、杜镐、晁迥等等,一大溜诗人,都是赵恒的座上客。
一次,赵恒召晁迥去他那里谈诗,二人谈得很投机,谁也不知道谈了多长时间,等赵恒睡意袭来,晁迥告退,一开门,天黑透了。
赵恒说:“用蜡烛给晁学士照路!”
宦官就拔下御案前胳膊粗的大蜡烛,把晁迥一直送到家里去了。
在宋朝,文人聚在一起作诗,大都离不开酒宴。一个月当中,这样的酒宴,赵恒要在太清楼摆二三次。君臣就坐在那里,喝闲酒,闲谈,赋诗。
他们喝的都是宫里的酒。都是好酒。有点像今天的五粮液、茅台、酒鬼。
这样的酒喝得多了,赵恒就忽然觉得很没意思。他问那些正在喝酒的大臣:“总是喝这样的酒,朕想换换口味,你们说市上的酒哪家的最好?”
正在喝酒的那些大臣诗人,怎么也想不到皇上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看看我,我看看他,端着酒杯,愣那儿了。
赵恒就很不高兴。
晁迥站起来了。晁迥说:“听说南仁和酒店的酒最好。”
赵恒看着晁迥,点点头。
酒买回来,赵恒喝了一口,说:“好酒啊!”大臣们都赶紧去喝,都说:“真是好酒!”连那一两个酒还没有喝到嘴里去的大臣也这样说。
“这酒多少钱一两?”赵恒问去买酒的宦官。宦官还没来得及回答,赵恒又把脸转向了大臣们。
“爱卿们说说,谁知道唐朝的酒价?”
这一问,又把大家问傻了。谁也没去前朝买过酒,怎么会知道那时的酒价呢?看来圣上今天心里一定是有什么烦闷的事,想找一下大家的难堪出出气,要不然就是不小心问了一句傻话。
大家正胡乱地想着,晁迥又说话了。他说:“唐朝的酒是30文钱一升。”
赵恒来了兴趣。“唔,你是怎么知道的?”
晁迥说:“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写道,‘速须相聚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这不是一升30文钱吗?”
赵恒非常高兴。心想:这个晁迥真给寡人挣脸,朕要重用他。嘴上却慨叹道:“杜甫的诗真是史诗啊!看来这诗的作用是大得很哪!”
这一天酒宴结束时,大臣们都三三两两地结群走了,只有晁迥是独自一个人回去的。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块走。
赵恒不知道这些,他作诗的兴趣更高了。
大中祥符三年,眼看快过春节了,干旱了一个冬天的天气突然下了一场瑞雪,不用说,赵恒高兴透了,他把所有会作诗的大臣都叫了过来,开了一个踏雪诗会。
诗会自然得作诗,众大臣都说:“圣上先作!”
赵恒笑了笑,就作了一首《喜雪诗》。
马上就有宦官向众大臣高声宣读了一遍。晁迥在一旁听了,吃了一惊:坏啦!有一句用错韵了。
晁迥听出赵恒用错了韵,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好了。他原想给赵恒指出来,可忽然出了一身冷汗:赵恒可是当今天子啊!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叫天子出丑,你让他的面子往哪儿搁!再说,赵恒一直对自己不错啊!还是替皇上遮掩遮掩吧。
可晁迥是个心里盛不住事的人,他老是往赵恒用错了韵的那句诗上想,想忘都忘不掉,胃里好像吃进去了一只苍蝇,自己作诗的心情都没有了。不中,还得说出来。一扭头,他看见了王钦若。
这时,王钦若已做到枢密使的高官了。
晁迥憋不住,就把赵恒诗中用错韵了这件事说给了王钦若。
王钦若嘴里“唔唔”着,其实他起初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等晁迥说完走出很远了,他才突然急走两步,把晁迥拉到一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说:“晁大人,这话千万不要再给第二个人说了,天子作的诗,哪能用礼部规定的韵来判定是否适当呢,一句话,天子怎么作怎么对!”
晁迥低头一想,是这么个理儿。
王钦若打发走了晁迥,赶紧跑到赵恒跟前,咬着赵恒的耳朵,小声说:“陛下,《喜雪诗》有一处用错韵了。”
赵恒没有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反倒说:“王爱卿几时成了诗评家了。”
第二天早朝,赵恒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表扬了王钦若,说:“朕昨天太高兴,作了一首《喜雪诗》,不小心有一处用错了韵,幸亏王爱卿发现,给朕指了出来,不然,让外人看到了,那不让朕难堪吗?”
晁迥听了,真想跑过去骂王钦若一顿,再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可他没敢这么去做。
过了一段时间,赵恒又找晁迥谈诗,晁迥瞅着赵恒心情好的间隙,鼓了很大勇气把上一回踏雪诗会上的事情说了出来。
赵恒听了,一句话也没说,他的脸色很难看。他看着晁迥,想:晁迥这个人太差劲了,你发现了朕的错处为啥不直接给朕指出来,反倒在下面乱说,现在却又去大说别人的坏话,看来,得离这个人远点。
赵恒再不找晁迥谈诗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