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依-追寻一只雄鹰的灵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了!这大快人心的喜讯给了杜鹏程莫大的力量,他重又拿起搁置了十年的如椽大笔!1977年他的战争小说《历史的脚步声》一经发表,备受关注。次年12月,《保卫延安》正式平反,但对杜鹏程的政治结论还没有结果。为了尽快给丈夫平反,问彬多次找到陕西省委要求落实政策。在省委副书记牟林生等领导的支持下,1979年,扣在杜鹏程头顶二十年的“黑帽子”终被摘下,杜鹏程重获新生!

    1982年,杜鹏程光荣地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

    但由于长期的迫害和折磨,杜鹏程的身心几乎被摧毁,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时常发作,写起字来手颤抖,相当费力。但他毅然坚持写作,从不懈怠,他想抓住生命的纤绳,做最后的攀登!看着丈夫的身体每况愈下,问彬心焦如焚,一边精心照料,一边暗自垂泪……

    在丈夫病重的日子里,问彬等于是把家搬进了医院,陪床照料。那是1991年8月,看着爸爸病情大为好转,女儿杜稚极力催促长期陪床的妈妈出去散散心,她要在父亲床前尽几天孝心。拗不过女儿,问彬就在知名作家赵熙的陪同下,抽身到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太白县小住了几日。当时笔者曾在那里采访过问彬,她本该好好休息一下,却还为丈夫牵肠挂肚:“要是孩子他爸爸能来的话……”说这话的时候,她憔悴的脸上添了几分遗憾和忧伤。10月26日下午,彭德怀传记组到医院了解情况,问彬正陪着说话的时候,杜鹏程心脏病突发,在省人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七十岁。

    在杜鹏程的追悼会上,问彬没有播放哀乐,而是用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为丈夫送行。那悲壮昂奋的旋律,正是一代作家半生戎马倥偬半生慷慨浩歌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写照!

    据粗略统计,《保卫延安》除那二十年被停止发行外,截止1992年已出六个版本,印行四百多万册,并被译成十几国文字,还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连环画、小说少儿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老伴去世后,问彬极度悲伤,五十多岁的人很快就满头华发。留学后在美定居的儿子、儿媳想接母亲出国安度晚年,已是上海某医学院副教授的女儿也动员母亲到她家一起生活,但问彬哪也不去,她此刻只想躲在西安的家里,继续和“丈夫”“厮守”,天天咀嚼和丈夫风风雨雨的悲喜岁月。

    199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杜鹏程文集》。紧接着,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陕西人民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杜鹏程的《战争日记》、《杜鹏程中短篇小说集》、《杜鹏程纪念文集》……而这些,都是问彬几年来怀着对丈夫的强烈感情,埋头整理、协助出版的。每本书的出版后记,可以说都是问彬蘸着热泪为丈夫写下的“祭歌”!

    在问彬的眼里,杜鹏程一生不光是个好作家,也是个好丈夫、好父亲。虽然杜鹏程在《我的小传》中提到妻子的只有平平常常的几十个字,但丈夫对她的爱是深沉的、刻骨铭心的,那相濡以沫的浓情全部融进他们四十二年的婚姻人生,注入他们生死相守的生命长河!虽然丈夫一辈子从事创作,但他的心是贴着儿女的。记得儿子杜微要考大学时,他就天天坐在儿子身边当“陪读”,舔犊之情一如常人。他对孩子的爱也是深沉的、不露声色的,儿女或许还不知道,他们小时候写的作文、甚至连他们出生时手腕上系的“保佑平安”的红绳绳,父亲到死还珍藏着。

    坐在问彬的家里,看到杜鹏程的书房还保持生前的原样,看到问彬编好的《杜鹏程文学理论集》书稿还放在家中等待出版……此情此景,谁都能感受到这个历经战火洗礼、饱经世态炎凉的女人对丈夫那种感天动地的一往深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