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记-创作谈 牵,或者被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潘绍东

    谈到乡下人,愚昧、本分、老实、冥顽、顺从往往是他们的基因般的标签。现实却往往要复杂得多。尤其在近30多年的乡村中,乡村更是分化为某些学者指出的精英、裙带、黑恶、普通等多个阶层,光精英阶层就可以分为村干部、代表、委员之类的政治精英;乡村教师、大学生村官、礼生、巫师之类的文化精英;包工头、办厂的、开店的、做物流的、打工成为管理高层之类的经济精英等。他们构成了当下中国乡村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态。然而对于属于普通阶层的那一部分人,似乎那些老式标签仍然有效,他们永远是被教育、被支使、被压制、被欺负的那一拨人,是沉默的大多数。如果再往深里细细体察,事情又没有那么简单。在普通阶层的那个庞大群体中,他们中的极少部分或许因为不幸逼迫下的绝地反击,或许因为外因启示和外力推动,或许因为如参佛修禅般的顿悟,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和“量子跃迁”,成功跃入居于他们上位的阶层,或者干脆开宗立派,成为什么也不属的“四不像”。游喜哲大约属于这样的“四不像”。

    面对不幸遭遇,农妇游喜哲不是如《生死场》中麻面婆那样逆来顺受,也不是如堂吉诃德那样莽夫式硬拼,而是凭借自身不错的天资(学生时代成绩不错)和以“爹”的形象出现的民间经验智慧的启迪、指引和驱使,将错就错,借力打力,竟然一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成为一个众多同阶层和其他阶层人的眼红的对象。然而,在一个存在诸多病态的社会,这只是一种激素式的自我拯救,她“牵牛”的同时,也难逃被“牵”的命运,成为掌权者各取所需的一枚棋子。即使她拼尽所有“小聪明”和“大智慧”,弯曲全部尊严和受尽各种苦楚,到头来也只是落个“成了讨死万人嫌的臭狗屎,成了遇着就躲看见就避的烂肠瘟”的结局。基于对前路难定的恐慌,小说最后,游喜哲陷入了对民间经验智慧辨识和选择的泥淖之中,呈现一个农妇的命定局限和终极悲情,也寓意人类对很多互悖性经验智慧的迷惘。

    牵,或者被牵,也许本身就是我们的共同命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