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衣食住行-毛泽东拒进中南海:“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剑英真固执。”毛泽东等叶剑英走了,很严肃地对周恩来说。

    “如果我这里摆了那么多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虚荣的风气就不好了。”

    1949年春,随着中国革命全面胜利的临近,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搬进北平。

    入城式之后的3月25日,毛泽东不事声张地进入北平。他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在颐和园小憩。下午两点,乘车去西郊飞机场,由叶剑英陪同检阅了部队。毛泽东住在香山。

    在前门箭楼上,叶剑英把周恩来的一封电报拿给了打前站的齐燕铭。周恩来要求先把中南海和北京饭店接收下来。中南海是一片海子,有的地方开阔,有的地方曲折却又连成一片淡蓝色的水域,这里是“燕京八景”之一,乾隆皇帝特意题写了“太液秋风”四个大字。中南海的清扫计划由曾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的周子建负责。华北军区派了一支庞大的卡车队,夜以继日地往城外拉太液池里的淤泥。整整三个月的辛劳,使中南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打了一个报告,请党中央迁入中南海。

    在政协筹备会开会的几天中,住在香山的毛泽东感到来来回回地跑路,实在不方便,耽误工夫。但是,他不搬。他不愿意进中南海。叶剑英建议党中央进驻中南海的报告是周恩来赞同的。等了几天,没有动静,叶剑英就专门跑到香山的双清别墅去催他的报告。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剑英真固执。”毛泽东等叶剑英走了,很严肃地对周恩来说。

    “你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周恩来含笑而言。他同意叶剑英的意见,但又不好直接说。

    “我偏不听,这是原则问题。”

    “剑英坚持你进中南海也是原则,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连围墙也没有。”

    “不谈不谈。”毛泽东打断了周恩来的话。

    “不谈就不谈。”周恩来明白毛泽东忌讳皇帝住过的地方。进城之前,毛泽东特意号召全党看一看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讲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如何失败的。毛泽东很喜欢这本书。周恩来则希望毛泽东搬进中南海,主要从安全考虑,四周的红砖高墙是很好的安全屏障。“毛主席住进去,我们才好高枕无忧呵。”周恩来对坐在一边的朱德总司令说。朱德表示赞同。少数服从多数,党中央终于搬进了中南海。毛泽东被安排在丰泽园的菊香书屋。毛泽东自从搬进中南海后,很喜欢这里的自然景致,院中遍地小草更是适合他幽静的心境。初夏时节,这座古旧的四合院门口摆放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盆花。

    “你们知道,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还会有工人农民来。”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来了,就是为了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那么多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虚荣的风气就不好了。”

    工作人员立即与花工商量,挪走了花盆,只是在院内十字路口处,摆了一对常绿的棕树和一对无花果木,走廊上摆的也是鲜翠欲滴的两盆绿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