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庐谈艺录-《千年心祭》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历史研究门类颇多,如方志,如族谱。深入进去,如探丽珠。改革开放之初,各县都成立了县志办公室。我的书架上,有新修的县志数十种之多,都是到各地采风收到的礼物。近些年,一些氏族中的热心者,又赞助整理或重修族谱,且这风气,不是在萎缩,而是在漫延。

    如果说,增修县志是举政府之力,重修族谱则是兴于民间。盛世修史,于政府、于民间都是莫大的善举。从我读过的那些新修方志与族谱中,虽良莠不齐,但依然让我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灿烂。

    前年冬天,我们三位熊姓的后裔,同时担任了湖北省政协常委。某日,第九届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先生召见我们说:“我发起成立荆楚文化研究会,专门进行楚国历史的研究。大家都知道,楚国国君姓熊,你们三位熊氏的后代,却好像不怎么热心荆楚文化的研究。我研究荆楚文化二十余年了,我是在替你们熊家打工啊!”听王主席一席话,我与另两位省政协常委熊吉平与熊汉生,都颇为汗颜,觉得王主席批评得对。

    去年冬天,经熊吉平筹备,我们邀集了湖北省境内一些熊姓的代表人物及相关楚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酝酿成立“楚熊文化研究会”。意将此会挂靠荆楚文化研究会,成为一个专门研究楚熊文化的机构。王主席及荆楚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武清海、陈昆满等先生,都表示支持。这件工作就算正式拉开了序幕。

    也就是在这次会上,我认识了来自麻城的熊忠才先生。他长期从事教育及行政工作。1998年退休之后,便矢志于楚熊文化的研究,并将其研究的心得以及前往各地访问过程辑为一册,名为《千年心祭》。会上,他把这本书稿给我,嘱我写几句话,我便承诺了下来。

    《千年心祭》分为五个部分,既考订楚熊的源流;又谈到该族的繁衍及流布。既披露大量的家族轶事及精英人物;又揭示楚熊千年不灭的内在原因。因为俗事太多,我花了三个月时间才读完书稿。感到忠才先生十几年来的研究,对于熊氏族裔文化的本源及流播,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楚熊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这本书是最好的献礼。

    清明刚过,但寒雨仍在纷纷,这是国人祭祖怀宗的时节。在这样的日子里读《千年心祭》这样的书,正其时也。

    是为序。

    2010年4月12日雨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