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才华,七分实干-不要自我设限,不断超越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过去不等于未来

    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小学里,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被安排在教学楼一间很不起眼的教室里。他们都是一些曾经“失足”的孩子,有的吸过毒,有的进过少管所。家长、老师、学校对他们非常失望,甚至想放弃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接手了这个班,菲拉不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而是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人,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纪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大家都选择了C。

    菲拉公布答案: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着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法西斯恶魔。

    大家都惊呆了。

    此时,菲拉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人。”

    一番话改变了这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其中就有今天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罗伯特·哈里森。

    “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菲拉老师哲理性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教育理念的闪光。

    现实生活中,曾经获得荣誉或者犯过错误的孩子比比皆是。“荣誉”也好,“错误”也罢,只能代表他们的过去,绝不能以此断定他们的将来。古人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同样,有过不光彩经历的孩子,其未来未必就黯淡无光。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和将来的作为。

    在美国有位私生子,没有家人,过着流浪的生活,身边很多人都耻笑她是私生子。故意问她:“你是谁家的孩子”来给她难堪,她内心非常痛苦,她看不到人生的快乐,看不到前途的光明。

    13岁那年的某一天,她在教堂做礼拜。临走的时候,牧师叫住了她,对她说:“过去不等于未来,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的过去,重要的是你的将来。只要改变你的态度,别人拥有的,你也可以拥有。”

    如果别人问你是谁家的孩子,你可以说,“你是上帝的孩子。”

    从这一天起,那位女孩改变了她的态度。她不再在意别人的耻笑和白眼,遇到任何不开心的事,她对自己说“过去不等于未来。”

    最后她成为世界500强最着名的女企业家之一。

    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放下昨天的包袱,从现在开始,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2.以变应变,才有出路

    在一次培训课上,企业界的精英们正襟危坐,等着听管理教授关于企业运营的报告。门开了,教授走进来,矮胖的身材圆圆的脸,左手提着个大提包,右手擎着一个圆鼓鼓的气球。精英们很奇怪,但还是有人立即拿出笔和本子,准备记下教授精辟的分析和坦诚的忠告。

    “噢,不,不,你们不用记,只要用眼睛看就足够了,我的报告将非常简单。”教授说道。

    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指着气球对大家说:“谁能告诉我怎样把这只气球装到瓶子里去?当然,你不能这样,嘭!”教授滑稽地做了个气球爆炸的姿势。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教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终于一位精明的女士说:“我想,也许可以改变它的形状……”

    “改变它的形状?嗯,很好,你可以为我们演示一下吗?”

    “当然。”女士走到台上,拿起气球小心翼翼地捏弄。她想利用橡胶柔软可塑的特点,把气球一点点塞到瓶子里。但这远远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很快她发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于是她放下手里的气球,道:“很遗憾,我承认我的想法行不通。”

    “还有人要试试吗?”

    无人响应。

    “那么好吧,我来试一下。”教授道。他拿起气球,三下两下便解开气球嘴上的绳子,“嗤”的一声,气球变成了一个软耷耷的小袋子。

    教授把这个小袋子塞到瓶子里,只留下吹气的口在外面,然后用嘴巴衔住,用力吹气。很快,气球鼓起来,胀满在瓶子里,教授再用绳子把气球的嘴给扎紧。“瞧,我改变了一下方法,问题迎刃而解了。”教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教授转过身,拿起笔在写字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变”字,说道:“当你遇到一个难题,解决它很困难时,那么你可以改变一下你的方法。”他指着自己的脑袋,“思想的改变,现在你们知道它有多么重要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说明的。”

    精英们开始交头接耳,一些人脸上露出顽皮的笑意。教授挥动双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现在,我们做第二个游戏。”他的目光将众人扫视一遍,指着一个戴眼镜的男子说:“这位先生,你愿意配合我完成这个游戏吗?”

    “愿意。”戴眼镜的男子走到台上。

    教授说:“现在请你用这只瓶子做出5个动作,什么动作都可以,但不能重复。好,现在请开始。”

    男子拿起瓶子,放下瓶子,扳倒瓶子,竖起瓶子,移动瓶子,5个动作瞬间就完成了。教授点点头,道:“请你再做5个,但不要与刚才做过的重复。”

    男子又很轻易地完成了。

    “请再做5个。”

    等到教授第五次发出同样的指令时,男子已经满头大汗、狼狈不堪。教授第六次说出“请再做5个”时,男子突然大吼一声:“不,我宁愿摔了这瓶子也不要再让它折磨我的神经了。”

    精英们笑了,教授也笑了,他面向大家,说道:“你们看到了,变有多难,连续不断地变几乎使这位亲爱的先生发疯了。可你们比我还清楚、商战中变有多重要。我知道那时你们就是发疯也要选择变,因为不变比发疯还要糟糕,那意味着死亡。”

    现在,精英们对这场别开生面的报告品出点味道来了,他们微笑地互相交换着目光。

    停了片刻,教授又开口了。“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他从包里拿出一只新瓶子放到台上,指着那只装着气球的瓶子说:“谁能把它放到这只新瓶子里去?”

    精英们看到这只新瓶子并没有原来那个瓶子大,直接装进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这样简单的问题难不住头脑机敏的精英们,一个高个子的中年男人走过去,拿起瓶子用力向地上掷去,瓶子碎了,中年人拾起一块块残片装入新瓶子。

    教授点头表示称许,精英们对中年人采取的办法并没有感到意外。

    这时教授说:“先生们女士们,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改变瓶子的状态就能完成,我想你们大家都想到了这个答案,但实际上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项改变最大的极限是什么。瞧!”教授举起手中的瓶子,“就是这样,最大的极限是完全改变旧有状态,彻底打碎它。”

    教授看着他的听众,补充道:“彻底的改变需要很大的决心,如果有一点点留恋,就不能够真的打碎。你们知道,打碎了它就是毁了它,再没有什么力量能把它恢复得和从前一模一样。所以当你下决心要打碎某个事物时,你应当再一次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会后悔。”

    讲台下面鸦雀无声,精英们琢磨着教授话中的深意。教授收拾好自己的包,说:“感谢在座的诸位,我的报告结束了。”然后他飘然离去。

    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每天都在改变,我们每个人身处的环境每天也在改变。如果自己不改变,那么你就很难适应这个“变”的世界。成功从改变自我开始,成功从适应改变开始。没有人可以在一成不变中获得生存和成功。要使事情变得更好,先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要想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重复过去的行为只能得到过去的结果,要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就要改变我们的行为。

    小蛇问大蛇:“蛇该怎么生活。”

    大蛇说:“童年时快乐活泼,青年时发现自我,壮年时朝前奋斗,老年时安逸任游。”

    小蛇问:“你是说每个阶段都要改变自己,战胜自己。”

    大蛇说:“没错,一条蛇一生只有一个自己就太可怜了。学不会蜕皮,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我梦想改变整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这也似乎很难。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知道呢,或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让自己跟上时代步伐,不至于落后而被淘汰。

    3.不要安于现状

    任何一个安于现状的人,都不会再努力。要想用实干赢得自己的一切,就必须要不断改变现状。

    新闻界的“拿破仑”——《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思克利士爵士,最初每月只能拿到80元,他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之后当他挣到上万时,也不满足,直至成为亿万富翁,他仍不满足。同时他对于那些自我满足的人,是很反感的。

    有一次,他在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理编辑的办公桌前停了下来,和那个助理编辑聊了起来:“你来这里多久了?”

    “将近三个月了。”那个助理编辑回答说。

    “你觉得怎么样?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对我们的办事程序熟悉吗?”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5英镑。”

    “你对现在的状况满意吗?”

    “很满意,谢谢你。”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5英镑,就觉得很满足了。”

    世界上有多少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终其一生总是拿那么一点点薪水,每天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直到死。而他们竟以为人的一生所能获得的东西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当然,不满足是痛苦的,为了避免因不满足而带来的痛苦,许多人急于为自己寻找一个“舒适的”安乐窝,收回了自己向前看的目光,不给自己一点压力或责任。

    知足可以作为别的动物的目标,但是对人而言,切不可把自己一生的追求仅仅局限在这一狭窄的范围内。牛和猪有了适当的看护和充足的粮食,便会心满意足。但是人却不能这样,人的目标是要成就事业,而不是仅仅为别人的事业做廉价的铺路石。

    许多人都突破不了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此时只有断了自己的后路,给自己一个悬崖,才能创造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那就给自己一个没有退路的绝境,突破阻碍你的瓶颈后,你会发现另一片天空。

    4.自我设限是捆绑你的绳索

    曾经有一家跨国企业在招聘中出了这么一道题:“就你目前的水平,你认为10年后,自己的月薪应该是多少?你理想的月薪应该是多少?”

    结果,那些回答数目奇高的应聘者全部被录用。其后招考官员解释说:“一个人认为自己10的后的工薪竟然和现在差不多或者高不了多少,这首先说明他对自己的学习、前进的步伐抱有怀疑,他害怕自己走不出现在的圈子,甚至干得还不如现在好。这种人在工作中往往没什么激情,容易自我设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信心,我们又怎能对他有信心?”

    假使你想成就生命的伟大,求得自我的充分发展,你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自由,并且要铲除一切足以阻碍你向前的东西,走进自由而和谐的环境中,这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准备。我们大部分人的缺点,就是心中有志于成功,然而不肯努力去求得成功。我们太信任“命运”了。现在,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将一切不可能化为可能,不做命运的奴隶。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如果你不愿成功,谁拿你都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

    还有一个让人感到沮丧和惋惜的事情是,有一位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干起了搬运。不想,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换份工作?”

    他说:“换工作?我虽有学历,但这么多年来,我已经把它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没有什么经验,谁还会要我呢?”于是他一直在当搬运工人。但天不遂人意,公司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开始裁员,这位牛津大学毕业生首当其冲,连搬运工都做不成了。

    公司总经理在谈及裁他的理由时,说:“像这种有吃有喝就满足的人,根本创造不了什么大的价值,他的存在与否,对公司无足轻重。”

    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看你是否去切。只有去追求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曾在世界上成就过大事业的人,他们伟大的力量、广阔的心胸、丰富的经验,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他们会告诉你,那是奋斗的结果,是在挣脱不自由、恶劣的环境,斩除束缚他们命运的桎梏,在脱离贫困、执行计划、实现理想的种种努力中获得的。

    在一个人将他生命中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前,他的生命是不幸福、不快乐的,不管他的处境怎样。

    5.不断挑战才能不断超越

    只有不断挑战过去,不断挑战自我,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要实干,就必须有不断挑战,不断超越的斗志。

    每个人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或者变好,或者变坏,要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就要不断挑战自我,让自己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吉米和杰克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就一起长大。吉米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是一点就明白,他知道自己聪明,也就显得很骄傲。杰克呢,他比起吉米就笨了一些,尽管他平时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保持在中上等水平。面对吉米,杰克经常感到一种自卑。杰克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总是鼓励儿子:“杰克,不要总是用别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比赛开始时呼啸而过跑在最前面的总是那些飞快奔驰的骏马,但经过长途跋涉后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耐心与毅力化身的骆驼。”

    吉米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可惜的是他一生的表现也很一般,最后也没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老觉得自己很笨的杰克却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特长,从各个方面不断充实自己,一点点地超越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

    吉米为此心里很不平衡,以致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杰克,我应该比他更有成就,应该是我成为这人间的卓越者啊,可是为什么是他呢?”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吉米啊,难道你现在还不明白吗?我把每个人送到尘世间,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竹篓,竹篓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包括聪明,只不过我把你的竹篓放在了你的胸前,你因为既能看到还能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没想到这却误了你的终生!而杰克的竹篓是背在背上的,他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总是在仰头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上、向前,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人光有聪明是不够的,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大智慧者。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只要你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避开或者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或者加强自己的优势,不断地摆脱心灵的羁绊,你就不会湮没在他人的光辉里,而是让自己的太阳更加灿烂夺目。

    什么叫做成功?得一块奥运金牌?得一座金钟奖?还是得到一张名校的文凭?这些都是成功,也都是一时的成功。

    在多年前的一个颁奖典礼上,一位影星在得奖致词时说:“我父亲生前一直反对我放弃大学的学业。而今,我拿到了这个大奖,总算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也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我很高兴,终于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

    这位影星的说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不可否认,那确实是个很大的奖。他一辈子都可以用那座奖杯展示曾经有过的光荣。

    只是,我们应该想到,当他走下台,那光荣也就真成了“曾经有的”。他如果不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那过去的光荣,又算得了什么?

    有什么成功是永远的呢?只有前20年成功,后20年成功,甚至再过20年还成功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人生就像登山,有些人登到顶峰,自认再也无法突破,于是从山巅跃下;有些人回头,循着原来的路,一步步走下去;也有些人,抬头远眺,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征服的山头,然后,走下这座山,攀向那座山。

    6.战胜自己是最大的胜利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只要是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以逃脱它的利爪。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藏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过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乎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自行飞翔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

    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为胆怯而被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会因难以捕捉到食物而被饿死。

    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鹰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的悲壮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它们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的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受痛苦,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仅有的机会,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了。

    没有谁能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有人问一位成大事者一生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那位成大事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大的挑战是自己。只有挑战自己你才有机会面对其他;只有战胜自己你才有能力去战胜其他人;也就是只有完善自己你才可能享受生活。

    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个竞争的空间,在为生存忙碌着,为争夺一个位子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悲惨的结局。在你的意识中,已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敌人。人们为了获胜,就像斗鸡一样,要有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的结果。因为,你认为只要战胜了他们就是一个完美的胜利。可是,你在与人明争暗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对方真的是敌人吗?你真的取得了胜利吗?

    事实上,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自己不敢面对自己,不能征服自己,那么还能用什么去战胜他人,要他人马首是瞻呢?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人一生中的对手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你自己的路却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路上,你与自己的较量是自始至终的,从你的第一声啼哭直到闭上眼睛告别这个世界,这些都是无法逃避的。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人失败了,而另一部分人却成功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能否正确地对待自己,那一部分失败的人是被自己打败的,而另一部分成功的人却很好地打败了自己,拥有了成功的“名字”。

    一个成大事者,并不是靠自己的小聪明、小手段,通过投机取巧来取得成功的,他们拥有的是一份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心。

    世界着名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挑战加利福尼亚海湾,就是一种挑战自己的心态体现,这种心态在精神上给她注入了活力。可是,她在游加利福尼亚海湾的时候却是以失败告终的。当时,她在海水中已经泡了16个小时,海上起了大雾。可是在还只剩下一海里路程就能取得成功桂冠的时候,她的信心动摇了,潜意识对她说“何时才能游到彼岸”,她的精神松懈了,缺少了斗志,因而失去了一次创造记录的机会。

    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的第一次就是心理的疑惑阻止了她的成功,对创造新的记录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挑战自己的勇气。

    一位法国的作家说:“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感动、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