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为了谁而活着
还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值日,当时教室里只剩下我们小组的人在扫地。
我和一位小组成员争辩了一个问题:这辈子为了谁而活着?那位小组成员说自己是为了父母活着,我说我是为了自己。他笑我,你怎么这么自私?
后来,我们的争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于是,这场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争辩变成了全小组人的讨论。
同学A说:我是为了父母活着。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不容易,把全部的心血都给了我们,我们当然要为他们活着。
同学B说:我是为了我以后的孩子活着。你们看,就像咱们的父母一样,二十多岁生下我们,然后把下半辈子都给了我们,所以,我觉得等我有了孩子,也是为了孩子活着。
同学C说:我应该是为了我以后的爱人活着。你们想,这个世界上谁能陪我们过一辈子呢?说句不好听的,父母终究会有去世的那一天,而我们的子女也会在长大成年之后离开我们单独过日子,只有身边的爱人能陪我们一辈子。
我坚持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可是,我的观点一出,差不多所有人都说,你这个人太自私。
为自己活着,这真的很自私吗?
我之前在儿童艺术中心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将近六十岁的老人家,她经常带着她的孙子来上课,然后在孙子上课时,就坐在外面的长椅上开始漫长的等待。
偶尔老人家也会过来和我说两句话,时间久了,也就熟了,我才了解到这位老人家的一些情况。
老人家有一儿一女,带着来上课的是她的孙子。她的女儿毕业之后在一家日企工作,后来被调去了日本总部,然后找了一个留学生女婿,两个人就在日本定居了。小两口在日本工作生活很不易,生了孩子之后,她和老伴儿便轮流去日本照顾外孙女,因为来回一趟很不容易,便以一年为期。这一年,她住在儿子家照顾孙子,老伴儿在日本照顾外孙女,一年之后,两个人交换。
老人家苦笑着说,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和老伴儿一起吃饭是什么时候了。
我说,总这样下去也不行啊。
老人家笑了笑,没办法啊。女儿女婿在日本,没办法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找个保姆,开销太大了,两个人也供不起,再说了,找个保姆自己也不放心。
最后,老人家说他们快熬出头了,等外孙女再大一点儿上了小学,就不用他们老两口过去了。
后来,直到小孙子的课程结束了,我也没见过那位老人家,可能是到了轮换的日子,她去了日本,也可能她已经和老伴儿相聚,再也不用分开了。
之后,还有一位家长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我曾一度认为那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
她每次带着自己的儿子来上课,都是没完没了地打电话,好像是在谈生意。说实话,我对她的印象很不好,因为她经常会来到前台找我,和我说,一会儿下了课,我没有回来,麻烦你让我儿子坐在这里等我。
尽管她每次都很有礼貌,可我对她的印象就是好不起来,并不是因为帮她照看儿子会增加我额外的工作,而是觉得这妈妈太不负责任。
她的儿子不过五岁,就真的放心把儿子放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吗?别的家长都是陪孩子来上课,她充其量是接送,这和保姆有什么区别呢?
有一次,她的手机好像没电了,来前台借充电器,结果我们的充电器她的手机都用不了,只好作罢。我暗笑,这次终于不用一直听着她打电话了。
她闲来无事,便和我们聊了起来。
我十分隐晦地和她说,如果实在太忙,又觉得请保姆不放心,可以让自己的父母或是公婆来接送孩子上课。
她淡淡地笑了,我的父母和公婆有自己的生活,我可以自己搞定的事情绝不麻烦他们。
这句话一出口,我不禁哑然。可能我误会她了,她也许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却绝对是一个负责任的女儿。
之前听她打电话,应该是个生意人,再看她浑身上下的名牌,家底定是很厚。可是和她聊天后,却发现她谈吐优雅,自然而从容,丝毫不做作。
因为她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便问她是哪里人。她说自己老家是东北的,在这边上的大学,大学毕业之后留在这边工作、结婚、生子。
那一堂课,一共一小时二十分钟,我们就聊了一堂课的时间。
原来她和她的老公是白手起家,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幸福。她说,她和老公很早之前就达成共识,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哪怕再忙再累,也不能劳烦家里的老人。当然,他们也会抽时间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因为去得频繁,她的生意自然也就需要从别的地方挤时间。
她坦言自己是个及时行乐的人,为儿子,为老公,为公婆,为爸妈,都十分舍得花钱。她还笑着说,别看我穿得好吃得好,可我们家没多少存款。
我笑她,干嘛不攒一点儿,将来留给儿子?
她说,攒,当然会攒,只不过是攒自己的养老钱。儿子将来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我能做的就是不拖累他,让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去生活。
她的观点就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不拖累任何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
很多人都觉得为自己活着的人太自私,可是那些为了父母,为了子女,为了爱人而活着的人就很无私和伟大吗?
那位每年都要和老伴儿分居来照看孙子和外孙女的老人家,她的子女如果能想到为了自己活着,就一定会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母长期分居的基础上。他们的思想里大概也是想着,父母是为自己而活着的,而自己又是为了自己的子女活着,所以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什么不妥。
而那些一直嚷嚷着父母生我养我,我要为了父母活着的人,真的就让父母安心了吗?我认识的好几个朋友从小到大就听父母的话,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让做什么就坚决不做,哪怕父母说的不对,他们也从来不会抱怨,认为这是应该的,这是孝顺。可结果,他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父母明明已经退休了,可以安度晚年了,却还在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发愁。
为自己活着,为自己打拼,看上去很自私,看上去是为了自己,实际上是为了所有人。自己过得好,父母自然会安心,自己过得好,也不会给未来的子女添麻烦,难道这样很自私吗?
记住你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你要打拼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做一个让所有人都放心的人。
你听了父母的话,然后呢?
我和我的朋友们说,我从小就是个乖乖女,非常听话和懂事,听到这些的朋友们总是瞪大眼睛纷纷摇头,说,你可不像。
的确,我的确不像是一个乖乖女,因为我是个独立性很强的人,自己的事情都自己做主。中考复习的时候,永远都在按自己的节奏在走;高中文理科分班,我妈觉得我文科好,让我选文科,而我偏偏选择了理科;高考毕业填报志愿,我甚至一个字也没有和家里人商量就报考了自己想去的学校;大学里的诸多选择以及毕业的去向,我全部都是自己拿的主意。
可能是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有人遇到选择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拿主意。
有人说因为父母是过来人,他们会为自己指明正确的方向,少走弯路;有人说因为父母是父母,自己本应该听从父母的话;有人说因为生命是父母给的,生下来就应该听父母的话。
其实,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也不完全反对。
我以前的高中同学维维,是我的同宿舍好友,高中毕业,我们去了不同的城市读大学。
大学毕业后,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和令人窒息的压力,维维的母亲说,你回来吧,在咱们这个小地方凭你的学历找个老师的工作多轻松,没什么压力,小日子也能过得红红火火。
维维觉得母亲说的很对,于是便选择了回老家,很轻松地就进入了一所私立学校做老师。
私立学校工资水平高一些,但是压力也同样大一些,毕竟对于私立学校而言,升学率就是一切,升学率的压力全部都给了老师。
后来,维维的母亲觉得私立学校压力大而且不稳定,还是考国立的老师吧。维维再一次听了母亲的话,开始准备教师的考试。比起一些民办教师,维维的优势不言而喻,所以,她几乎没怎么费力气便考上了,被分配到一所小学做老师。
大学毕业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有了稳定了工作,全家人都为维维感到高兴。听到维维已经成为正式教师的消息,我们一些同学也很是羡慕。
后来有一次我偶然间和维维聊天,言谈间,维维充满了悔意。
我说,你现在多好,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维维说,我后悔没有留在大城市里打拼一下,二十几岁就已经有种人生过到头儿的感觉了。
的确,她现在的日子很安逸,虽然工资少一点儿,可老家那种地方消费水平非常低,一个月基本上没什么开销。
维维还说,当初她考大学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农村迈向城市,可是没想到她为了安逸又回来了。
最后,她万分后悔地说了一句,你说年纪轻轻的,我当初为什么就非要逃避压力呢?
我还有一个朋友小昕,是我的大学同学,大学的时候谈了一个男朋友,是老家那边的。大学一毕业,两边的父母就催着他们结婚。
老人们的意思是,先成家后立业,结了婚,心里也踏实了,两个人再慢慢奋斗。
小昕当时正在热恋期,也没有多想便听了父母的话,成为了一个毕婚族。
结婚没多久,小昕准备找工作。小昕的父母又说了,着什么急找工作呢?先把孩子生了,趁着我们还年轻,能帮你带带孩子。
小昕的母亲甚至列举了一大串趁着年轻生孩子的好处,说对孩子好,对女人的身体也好,而且家里的老人可以帮着带孩子,完全不用小昕操心,况且等孩子断了奶,小昕就自由了,就可以后顾无忧地去找工作、去打拼、去奋斗了。
小昕再一次听从了父母的话,很快便怀孕生子。
可是,原本父母嘴里的自由生活却没有就此到来。
随着孩子断奶,家里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孩子每月的奶粉、尿不湿、衣服、玩具都是不小的开销,一旦孩子生病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将孩子交给父母和公婆带着,小昕开始出去找工作。可是由于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小昕足足耽误了两年多的时间,和同龄人比,她完全没有工作经验,这给她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小昕原本以为可以踏踏实实工作了,却由于两年多一直待在家里,当初的冲劲儿早已经不在了,再加上有了孩子,心里总是放心不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加大。
想要在事业上好好打拼,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和公婆住太挤,想买房子,却无疑是痴人说梦。
孩子、事业、房子,所有的压力统统袭来,压得小昕喘不过气来。
有一次同学聚会,两年多不见,同学们各个意气风发,大部分人的工作已经稳定下来,而小昕却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市井大妈。
因为喝了一点儿酒,小昕不停地在抱怨,千万不要听父母的话,别太早结婚,更别太早生孩子,这苦谁吃谁知道。
小昕的话固然有一些偏激,仔细回味,却有一定的道理。
我忽然很想问一问那些听父母话的乖宝贝们,你们听了父母的话,然后呢?
父母经历了他们的一生,必定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自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好,才会不断言传身教,想要把自己这毕生积累的经验教训告诉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少走弯路。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换句话说,年代不同了,环境变化了,许多东西也就不是共通的了。
况且父母不是我们自己,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也并不是我们现在的时代。
当然,没有哪个父母会去害自己的孩子,只是说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根据自己内心所想,去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听父母的话。
不要让父母的话去绑架你的思想,遇到做选择的时候,遇到该拼搏的时候,要记得多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
相信我,父母的话并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当你自以为走了捷径的时候,殊不知却耽误了你的一生。
试试看,听自己的话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矛盾体,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利弊。你选择了A,就不能选择B,你选择了B,自然也就与A无缘,无论你选择哪一个答案,你都要面对来自这个答案的利和弊。
我的朋友田甜经常和我打电话咨询问题,毕竟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找个人商量一下也是好的。
田甜在一家大企业上班,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只不过她和老公离得太远了,他们基本上每个月才能见一次面,他的老公每次回来都需要坐上七八个小时的火车。
我经常会收到她的微信或者电话,控诉她的老公又和她吵架了,两个人只能通过电话来解决问题。可是,前提是首先得有一方给另一方打这个电话,一旦两个人都在气头上,谁也不愿意打电话,那这场吵架将会持续很久。
最后,田甜终于受不了了。她想要换工作,想要离老公近一点,最起码想见面的时候不需要考虑七八个小时的火车距离。
忽然有一天,田甜给我打电话,说她的工作有着落了,也是一家大企业,各方面都不错,她现在就等着企业人事部给她打电话呢。
我真为她感到高兴。如果这份工作落定了,她和老公的距离就可以缩短为一个小时,如果非要见面,辛苦一点儿,一天打个来回也是可以的。
可是事与愿违,田甜再一次给我打来电话,说那家企业的条件比较苛刻。她是三本院校,但凡是三本院校的到了他们那里都没有干部身份,升职之类的事情也会很艰难。
现在两条路摆在田甜的面前——
去那家企业,意味着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是工人身份,即便是有升职的机会,也会比较辛苦,但好处就是她和她的老公见面会容易一些,不用像之前那样一个月才有机会见一次。
如果不去,还在她原来的企业工作,以她的工龄可能过不久就能加薪,升职的话也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还会像之前那样,忍受和老公的分别之苦。
田甜一时难以抉择。
她还和我说,家里人的意思是暂时先不要动自己的工作了,一个女孩子家不需要太拼命,工作稳定最重要。
可她自己有点儿不甘心。
这样的选择题即便是放在我面前,我也不知道如何选择,我就和她说,好好考虑一下,想想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又过了一段时间,田甜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说她已经在新单位报到了,对于新单位的一切都很喜欢,她还租了房子,和老公见面的次数也多了。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选,难道不怕自己选了一条更为艰辛的路吗?
她有些沉默,和我坦白,她其实很早之前就和老公经常吵架,两个人甚至可以冷战好几天,谁也不理谁。她觉得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两个人不常见面,这样下去,她的婚姻迟早不保。
她说,我是个很黏人的女人,我没办法一直过两地分居的日子,所以我宁肯将来辛苦一些去打拼自己的事业,也要换来一个和老公多相处的机会。
做出这个选择,是很艰难的,她的家人一直都在反对,原因很简单,家里人担心她一个女孩子在外面打拼太辛苦。
可做出选择之后,她说,我很快乐,前所未有的快乐。
我还有另外一个朋友——小蕾,她和田甜有着类似的问题,在一家企业里上班,工作十分稳定。
但是,小蕾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她原本也不是一个喜欢枯燥生活的人,每天面对无聊的工作,她说这种感觉就好像在混吃等死一样。
小蕾曾不止一次和我提起过,我好想辞职啊。
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劝告她,如果你过得实在痛苦,那就辞职吧,年纪轻轻的,还有的是机会。但每每都无济于事。
她也曾下定决心要辞职,但是,一旦她和别人说自己要辞职的时候,无论亲戚,还是朋友,抑或是她的老公都会给她一句,你有病吧?
在很多人眼里,小蕾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主儿,每天工作轻松,工作稳定,月末照常拿工资,而且升职的机会也摆在不远处。大家总是时不时点拨一下小蕾,你那么懒,也没啥特长,干啥啥都不行,能留在这家企业不错了,你去哪儿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呢?
所以,每当她提起辞职,就会受到所有人的阻拦。
小蕾这个人的确不太勤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但是谁不是从零开始的呢?所谓的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肯定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学习得来的。如果想要改变现状,真的下定决心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我觉得小蕾不是不可以。
小蕾再一次和我说辞职的时候,我有些不耐烦了,我说你辞了多少回了,最后也没辞,可见你压根不想辞职。
小蕾觉得自己很委屈,便和我吐苦水。她说每次想辞职的时候,都想好了很多的词语和句子,毕竟辞职是一件大事,她要和老公商量一下。可是,每次和老公把辞职这件事摆在桌面上说的时候,她的老公总能把她击退。
她说,我觉得我老公说的有道理,所以,每次都没辞成。
她不用和我说,我也能猜得出她老公会用什么话来劝告她。她老公说的对吗?对,也不对。她老公说的话必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小蕾觉得老公说得对,也是站在了那个角度上,她却从来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辞职这件事。
我已经不记得小蕾和我说过几次要辞职了,总之,她最后也没有辞职,依然在忍受她无聊的工作和生活。
你看,听和不听自己的话,产生了多么明显的效果。田甜听了自己的话,虽然不再有原来的好工作,却捍卫了婚姻,护住了自己的快乐;小蕾没听自己的话,虽然保住了自己的稳定工作,却掉进无聊的旋涡无法自救。
我们从小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话”,听爸妈的话,听老师的话,却从来没有人和我们说,听自己的话。
当我们已经是成年人的时候,也是时候该听听自己的话了,毕竟人生是自己的,谁也不能为自己的人生买单。
试试看,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不要慌张,也不要着急,你只需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再做出选择,这样,哪怕错了也不会后悔,最起码尝试过了,也不会有遗憾了。
为了你想要的生活去拼一次
我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一位二十出头的好朋友,活成四五十岁大妈的模样的。
去靓靓的公司找她,因为临时来了几个应聘的人,她不得不多耽误一会儿,我就坐在办公室外面等她。
所有应聘的人都先进去,靓靓给他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然后便是一个一个进去面试。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看上去稚嫩得很,也就刚刚毕业或者还没有毕业。
他很有礼貌地问我,姐姐,刚刚那位面试官多大了,四十?
我一脸愕然地看着他,说不出话来。
他略显尴尬,随后便改了口,不好意思啊,我就是随便问问,可能也就三十岁吧。
我更是说不出话来了,靓靓明明只有二十多岁,刚刚跨过二十六岁的门槛,说奔三都有点儿早呢,竟然被人误以为已经四十岁了。
然后,我听见这些面试的人纷纷猜测靓靓的年龄,大部分人觉得她应该已经结婚生子,最起码也得三十岁往上了。
面试中途,靓靓出来了一下,她一脸疲惫地对我说,可能还要再耽误一会儿。
我说,没关系,你继续。
趁着说话的空隙,我偷偷打量了一下靓靓。可能因为相熟,我平时并未注意到她脸上和身上的老态,直到那一刻,我才深深地了解到我身边的少年们眼中的靓靓。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靓靓发福的身材,屁股滚圆,腰很粗,大腿自然也不必说了。身材丰腴,选衣服自然不好选,但靓靓又偏爱大红大绿的鲜艳衣服,似乎她也意识到自己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因此总会选一些鲜艳的衣服,可是选来选去,更是显得她年龄大了。
再看靓靓的面容,皮肤很黑,还有一些斑点,黑眼圈更是严重,头发也永远都是一条不高不低的马尾,而且她从来都不化妆。
想起以前的靓靓虽然也身处微胖界,但绝对不是现在的样子。那个时候,她也算得上一个青春靓丽的小姑娘,不算太胖,身材匀称,看上去有点儿可爱。要知道以前的靓靓还是个文艺女青年呢,她不仅喜欢吹笛子,还弹得一手好钢琴,通过钢琴十级跟玩儿似的,但凡你能哼出的曲子,她都能弹出来。她还喜欢各种运动,羽毛球、网球、滑冰、滑雪那都是她的最爱。她还很喜欢旅行,大学期间每个假期都约朋友去旅行,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看看现在,根本就是两个人了。
那天结束了面试,我和靓靓一起吃了晚饭,面试的小伙子说她四十岁的事情,我自然不会和她提起来,免得让她难过。便问她,最近过得怎么样。
靓靓叹了口气,说,你看我这个样子就知道我过得不怎么样了。
她说,以前公司是把女的当男的用,把男的当牲口用,现在变本加厉,把女的当牲口用,把男的当别人家的牲口用。
我笑她这比喻是不是太夸张了,她说你看我的样子还觉得夸张吗?
是啊,看她这身材体型,就知道肯定是长期坐在电脑桌前敲敲打打忙忙碌碌,加上没时间运动,所以才变得腰粗臀圆,皮肤黑且有斑。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时间化妆,休息日只想窝在家里睡大觉,所以连逛街买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大部分的衣服都是从网上淘来的。
她说她偶尔去运动一次,这个偶尔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两个月,而且上一次旅行是大学的毕业旅行。家里的钢琴盖已经好久没打开了,她自嘲地说,可能都打不开了吧。
既然过得这么辛苦,那为什么不辞职呢?
这个问题我问过靓靓很多次,每一次她的答案都一样,辞职了去哪儿?
这家公司虽然很忙很累,但是是一家不大不小的集团公司,工作很稳定,从不会辞退谁。因为员工总会因为受不了太劳累的工作而辞职,每一年招过来的新员工,有一多半留不下,而留下的时间久了都会升职加薪,靓靓就是留下来的人。
在大学的时候,靓靓说过,她想开一家乐器店,每天弹弹琴,和同样喜欢乐器的人聊聊音乐,聊聊人生。她还说,如果开不了乐器店那就开一家户外用品店,反正她喜欢各种运动,这些东西也经常会买。
可现在靓靓却和我说,我当初说的话太梦幻了,一点儿都不现实。一家店如果经营不好必定倒闭,等要喝西北风了,我可能就会想念现在虽然忙得要死,但是也不至于饿肚子的生活了。
我小心翼翼地说,其实开店没有那么困难的,万事开头难,可只要有心没什么做不好的。
靓靓笑我,说,你还是活在你的小说世界里。
真的是这样吗?
我的一个朋友在工作了一年多之后觉得太无聊,不喜欢工作这种朝九晚五的体制,于是辞职下海了,开了一家自行车店,他是实体店和网店一起开的。开业的时候,还请我们这帮老同学帮他刷了刷信誉,当时我也没太当回事,帮他刷了一笔也就没再帮忙。
差不多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偶然间翻看自己淘宝的收藏夹,发现他的那家店已经有好几颗钻了。从同学那里知道,现在人们都送他一个“民营企业小老板”的称号,他的实体店开得也是红红火火。
虽然不知道这一年半的时间他是怎么过的,但其中的艰辛想必不言而喻。
他也说,虽然一开始很艰难,但总算是挺过来了,步入正轨之后,一切都得心应手。
所以,我才会对靓靓说开店真的没有那么困难。只是,靓靓不相信。
那天分开之后,靓靓仍旧过着她忙碌的生活,仍旧是没时间化妆,没时间逛街,没时间运动,她离她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也可能这辈子都到达不了了。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没有勇气,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为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拼一次,那我们将会花费更多的勇气,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我们不想要的生活。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你不拼一次,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呢?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余生都是在抱怨自己的生活,那从现在开始,就去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拼一次吧。
你为什么贫穷?
偶然间和老同学聊起来。这老同学可不是一般人,那可是当年叱咤校园的风云人物。从我的角度来看,他的撩妹技能能给一百分,上学的时候,女朋友以及暧昧的对象就多得数不胜数。
闲谈间,我问他老大不小了,也该稳定下来找个人结婚了。
他发来一个撇嘴的表情,说,谁会嫁给我呀?言语间透着几许无奈。
看到这句话,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要知道学生时代的他那可是什么都缺,唯独身边不缺妹子的。那个时候的他自信心爆棚,说全世界哪怕所有的男人都打光棍,他也绝对不会孤独一人。
最后,他感叹一句:现在的女人都太势力了,没钱没车,谁嫁啊?
他的话让我很不高兴,反驳了他几句,却没再说什么。
其实,对于他的话,我心里还是有些赞同的。现在的确有很多女孩子只看硬件不看软件,就我认识的小姑娘里,就有好几个白白净净漂漂亮亮正青春的,嫁给了三十多岁长得又黑又丑但有车有房的主儿。
好朋友纯华又去相亲了,我把她约出来打探了一下相亲的情况,她翻了一个白眼儿说,pass了,三十好几的人了,别说房子,连辆车都没有。
我不禁哑然。纯华的性子我是了解的,她从来不是势力的人,而是个风风火火的女汉子,为了爱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又怎么会在房子和车子这等俗物上栽跟头呢?
我话里话外和她说,咱可要摆正了价值观。我还把那天那位老同学说的话和纯华讲了一遍,说现在的女孩子都这样,咱可不能也失了本心。
纯华却一脸无所谓,问我,你这个老同学也混得不怎么样吧?
我仔细想了想,好像的确是不太好,前段时间还看他在同学的群里借钱来着。
纯华打了一个响指说,这就对了,这样的人总把问题归结在女孩子身上,他怎么不想想,他自己为什么穷,为什么混得不怎么样呢?
我一脸茫然地看着纯华。
纯华接着说,你想想看,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打拼,无论什么学历,什么能力,但凡踏实下来,努力工作,会混得不好吗?
听了她的话,我深以为然。
很多还在怨天尤人的人们,不妨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贫穷?
我们老家的村子里有一户人家真的是穷到了姥姥家,据我奶奶说他家祖上三代都穷得要命。
那个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盖的新房,都在红砖外面贴一层瓷砖,看上去很好看。而那户人家住的却还是土坯房,每逢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时时刻刻都要担心房子会不会哪天被大风刮倒,被大雨冲倒。
这家的儿子威子终于无法忍受这种贫穷的日子了,开始想办法赚钱。他家一共五亩地,之前都是跟着村里人,种冬小麦,然后种玉米,一年收成两次,这也是他们家全部的收入来源。
威子二十出头,正当青年。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种山药!
那个时候,村子里还没有人专门种山药,有的只是自己家里吃,种上一小点儿就够了。
村里人之所以不爱种山药,也是因为这东西太难打理,播种的时候就很费事,还要搭架,除虫,浇水就要浇好几次,等到成熟了开始在地里挖的时候更费劲。一根山药一米多,这就意味着要在地底下挖上一米甚至两米的距离才能挖出来,一不小心挖断了,价钱就大打折扣。
威子决定种山药后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山药成长的季节正是夏天,威子几乎天天泡在地里头,整个人晒得跟个煤球一样。
秋天成熟的时候,挖山药成了大问题。如果雇人来挖,那会大大加大成本,自己挖的话,这五亩地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啊?
威子最后还是决定亲自挖。挖山药这活儿,我爸在后来种山药火了之后干过,挖一天,两只胳膊两条腿就疼得不知道东西南北了,直着疼,弯着也疼,别提多难受了。可威子就真的一天天泡在地里头挖山药,五亩地生生地就自己挖完了。
那个时候,山药这东西还算是个稀罕物,价钱很高。威子这五亩地还真的赚到了钱,把搭架用的竹竿、山药秧子等各种成本刨去之后,还净赚了七八千元,这可比种小麦种玉米强多了。第二年,威子决定继续种,毕竟秧子自己有了,竹竿也买完了,成本上已经大大缩小了。
第二年,威子又种了一年,有了第一年的经验,第二年种的山药收成很好,净赚了几万元。
村里人见威子种山药发了财,也都纷纷加入了种山药的大军。
威子凭着自己的双手硬生生地改变了自己家穷了好几代人的命运,盖上了砖房,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我们村还有一户人家也是穷得要命,他家最穷的时候甚至要靠亲戚接济才能过日子。有一回村里来了好项目,村长就找到他们家,说是种一种中草药,到时候会有人来收购,只管种就行,卖的时候不用发愁。
中草药是种了,但是他们家实在太懒了,种在地里就不怎么管了,收成自然不好。等到快要成熟的时候,他们家的人更是懒得到地里跑,结果本来就长得不好的草药,被人偷了不少,到最后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
村里人都说,好好的一个项目就让他们给糟蹋了,他们家里穷也是活该。
村里如此,城市里也是如此。
都说现在在城市里扎根落脚不容易,能把自己的温饱解决了就是好事,可是,真的有那么难吗?
一个人哪怕没学历,没能力,哪怕什么都不会,只要有手有脚是个正常人,干点儿苦力活可以吧?就是在建筑工地搬砖,只要踏实肯出力气,一两年下来手头也能攒下不少钱。可关键就在于很多人有手有脚,可能还有学历,不笨不傻,就是不好好工作,每天好高骛远。总觉得这个年头不好混,自己又没有什么门路,家里也没有能帮得上忙的亲戚朋友,升职难,加薪难。最后,成为赤裸裸的月光族,连个对象都找不到,还说现在的女人都太势利。
纯华说,天资不高,学历不高,能力不高,可是,但凡他是个正常人,努力打拼,受苦受累干几年,哪怕没有车没有房,存折里也应该攒了一些钱。而那些混了几年,仍旧是两手空空的穷人,他们穷,他们活该。
这些话虽然说得有些刻薄,但我觉得很有道理。
是啊,有太多的人无门无路白手起家,过上了“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的日子,可也有太多的人年复一年,仍旧在最底层挣扎。
不得不说,有些人,的确活该。
你不坚强,谁来替你勇敢
如果可以选择懦弱,谁还会选择坚强呢?
只是选择了懦弱,也就选择了放弃人生,所以,很多时候,坚强才是唯一的选择。
妈妈从房顶上摔下来时,我还在上大学,爸爸工作也不稳定,那段时间,是我们家最艰难的一段岁月。
因为上学,我半年才回一次家,所以对家里的情况并不了解。那一年,我回家,我妈一直不停地叹气。
她说,家里实在没钱了,原本打算连肉都不买了,但是转头想想,谁家过年不买点儿肉呢,又觉得我半年才回一次家,所以咬了咬牙买了几斤肉。她和爸爸谁都没有买新衣服,过年那一天,里里外外只有一双袜子是新买的。
我们对村里人的势利早已经司空见惯,你好的时候,无数的人来和你套近乎,而你不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对你敬而远之。
直到大年初一走在大街上,像往常那样和亲戚朋友打招呼,得到的回报全都是白眼儿,我才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家过得有多差劲。我甚至都不敢想,在平日里,爸妈又是遭受了怎样的白眼儿和冷落。
这种种现状,在我大学毕业之后不断有新书出版,爸爸外出打工比较稳定,妈妈有了一份工资不高却较稳定的工作,弟弟去当兵之后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在我们家盖了新房之后,一切都和以前截然不同。
走过那段最灰暗的岁月,和我妈聊起来,她不禁泪眼婆娑。
她和我说,我也不瞒你,那段时间,我连死的心都有,可后来想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觉得自己难,可谁又容易呢?
我妈很庆幸自己挺过来了,坚强地挺过来了,而且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也没有什么好操心的了。
我很喜欢我妈说的这句话,你觉得自己难,可谁又容易呢?
是啊,这个世界上谁过得容易呢?谁不会遇到艰难险阻呢?但都须在绝处逢生时,坚强地,勇敢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的小学同学娜娜和我一起上的高中,她从小就属于资质平庸那一类的学生,虽然学习很刻苦,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顶多算是中等水平。
众所周知,高中是一个拼努力的阶段,或许你天资聪颖,可不努力同样拿不到好成绩,更何况资质平平的人呢?于是,娜娜很努力很拼命地在学习,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虽然我们上了高中之后联系不多,但是,每一次看着成绩榜上她的名字,我都能想起她努力刻苦学习的模样来。
村子里的女孩子都很向往上大学,因为那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机会。从娜娜如此拼命地学习上可以看出,她比任何人都向往大学。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一天晚上,娜娜的妈妈突发脑溢血,送去医院好不容易才抢救了过来,却一直昏迷,迷迷糊糊地说胡话。后来总算是醒了过来,却又痴痴傻傻,更因抢救不及时,留下了后遗症,只能瘫倒在床上。
娜娜的姥姥家离得比较远,家里也没有什么亲人了,娜娜的奶奶这边也没有人能帮忙照顾,再说这一次住院花费不少,娜娜的爸爸还要忙着工作赚钱,而娜娜的弟弟还小。
谁来照顾妈妈?
不得以娜娜选择了休学。虽然已经是十七岁的女孩子,可毕竟从小也是爸爸疼妈妈爱,没做过什么家务,如今却要给完全认不出自己是谁的妈妈做饭喂饭,擦屎擦尿,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
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花一样的年华,如果不是家庭突遭变故,她应该会像其他女同学一样,讨论哪本杂志好看,讨论哪本英文词典最实用,讨论哪所大学最好,讨论哪个专业更好就业。可是,她却只能一个人躲在家里,面对一个连自己都认不出的妈妈,伺候着她吃喝拉撒睡。
如果老天爷能够垂怜娜娜,应该让她的妈妈赶快康复起来,可是,老天并未大发慈悲。娜娜的妈妈反复去了好几次医院,医生都无能为力,毕竟发病的时候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后期只能是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听到医生这么说,娜娜选择了辍学。因为学校不可能让她一直休学下去,而她的妈妈即便是慢慢好转,也不可能再像正常人那样了,身边离不开人照料。
放弃了大学梦,娜娜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所有的心血都将付诸流水。那种感觉,我想不亚于在一场长跑中,你拼尽全力好不容易冲到了前几名,马上就要撞线的时候,却突然被评委拦住,你犯规了,成绩无效。
后来,我开始备战高考,每个月才回一次家。高考结束之后,向我妈询问娜娜家的情况,我妈说还是老样子。
我叹了一口气,说,但愿以后嫁个好人家吧。
我妈却说,拉倒吧,有一个那样的妈,怎么嫁?难不成带着自己的妈一块儿嫁出去?
我心里“咯噔”一下,是啊,她的妈妈长期瘫痪在床上,连人都认不出来,叫娜娜如何嫁人呢?即便是有人愿意娶,可娜娜嫁人了,她妈妈又怎么办呢?
后来好像是我大学毕业那一年,听说娜娜结婚了。娜娜比我大,我毕业那一年,她已经二十四了。在村子里女孩子结婚都比较早,大部分都是一满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的,娜娜那个时候出嫁已经算是很晚的了。
而娜娜之所以能出嫁,还得益于村子里的女孩子太少了。因为重男轻女的影响,男孩多女孩少,加上许多女孩都出去上大学没回来,也就导致村子里的女孩子少之又少,很多男孩都娶不上媳妇。更重要的是,娜娜的妈妈那个时候意识已经清楚了,基本上生活可以自理。
结婚那天,据说娘俩抱着哭了好久。
我敬佩娜娜的坚强。我甚至试想,如果换作是我,我可能未必会有这样的魄力去承担一个家庭的重担。
但事到临头,你不坚强,谁来替你勇敢呢?这个世界上,终究没有人会为你扛下所有的一切,注定有些事情是需要你自己承担的。
逃避吗?怎么逃?能逃得了一时,还能逃得了一辈子?
所以,来到这个世界,就做一个坚强的自己,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落,扛得了痛苦,斗得过困难。你终会发现,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没什么难的。
别为别人哭,先为自己笑
我有一位朋友沫沫当真是“多愁善感”的典范人物。
有一次回老家,听村子里人说谁谁谁家的老人瘫痪在床没有人照顾,她跑去看,结果看见黢黑的老房子里,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艰难地啃着馒头。那老人的确可怜,膝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竟沦落到无人赡养的地步。
回来之后,沫沫和我说起来,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难过得好像这老人是她的亲人一样。她一边拿纸巾擦着眼泪,一边咒骂着老人那不孝顺的子女。
沫沫说,她无能为力,也就给老人端去了一些热乎的饭菜,放下了几百元钱,因为一直是邻居在照顾老人,她就把钱给了邻居,让邻居多费费心。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沫沫的嘴边时常挂着那位可怜的老人。一开始,我们这些人听着也是觉得这老人很可怜,听得我们心里也不好受。但是,随着沫沫说的次数多了,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反感,而沫沫始终都是一提起就眼泛泪光。
还有一次和沫沫出去逛街,大街上看见一老一小在乞讨,那个孩子光着上半身,骨瘦如柴,那老人躺在地上,盖得严严实实。地上还歪歪扭扭地写着许多字,沫沫站在那里仔仔细细把那些字看完后,眼泪又哗啦哗啦地掉下来了。
她说这一老一小太可怜了,孩子的爸妈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出了车祸去世,肇事司机还跑了,丢下这一老一小,小孩子已经三天没吃过饱饭了,只求好心人能够给个回家的路费,他们好回家。
沫沫从钱包里掏出了一百元钱放进了小孩子面前的破碗里,小孩子还给沫沫磕了一个头,说,大姐姐,好人有好报。
后来,我硬是把沫沫拉走了。沫沫瞪我,说,你能不能有点儿同情心?我和沫沫说,这种事情满大街都是,编的故事都是大同小异。沫沫不相信,于是,我就豁出去,这街也不逛了,躲在别的地方和沫沫一起等着。
快天黑的时候,那老人从地上爬起来,把碗里的钱都收走了,然后拉着小孩子去吃了一顿拉面。紧接着,两个人躲在暗处,那老人从包里掏出脏兮兮的纱布,上面还带着已经干涸的血迹,然后把小孩子的腿绑了个结结实实。
一老一小换了一个地方,这次换小孩子躺下,老人跪在地上开始乞讨。地上的文字也重新换过了,说是小孩子无父无母,被车撞了,没钱看病,求好心人行行好,给孩子讨个医药费。
沫沫非常生气,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我以为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沫沫能收起自己的眼泪,改掉自己悲天悯人的性格,可结果她还是和以前一样习惯性地哭天抹泪。
今天谁家的女儿不受重视经常挨打,明天谁家的老人没人赡养可怜地饿肚子,后天谁家出了车祸生了病没钱去医院……
每次听到这种事情,沫沫的眼泪就如同开闸放水一样。
有一次,沫沫又开始为别人掉眼泪,我问她,你总为别人掉眼泪,怎么不见别人同情你呢?
其实,我只是一时气话。沫沫身上又没有什么悲惨的故事发生,甚至还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况且沫沫每月的工资两三千,又和家人住在一起,不需要交房租,也不需要为吃饭发愁,两三千元她一个人花足够了,虽然她也没有什么存款。
我的另外一位朋友小宛,和沫沫的情况恰好相反。
有一次和小宛出去,路上同样遇见了乞讨的人,小宛看都没看一眼,径直走了过去。我觉得很奇怪,一般人不都会驻足观察一下,判断是不是值得自己帮一把再走吗?
吃饭的时候,我和小宛说起了这件事,小宛的态度十分坚决。
她说,如果是真的,我会觉得乞讨的人很可怜,可是我又没有能力去帮助人家,心里就会更加难过,如果是假的,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索性看也不看。
我和她说起沫沫的事情,小宛摇摇头说,你这朋友有病,病得不轻。
我疑惑不解。或许沫沫的确太过于悲天悯人,但也不至于说她有病吧。
小宛解释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最悲哀的一种人莫过于自己穷还心系天下,帮不上忙不说,自己还空悲伤一场。如果真的心系天下,喜欢乐于助人,那就让自己强大起来啊!
我恍然大悟,觉得她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如果穷,那就过好自己的日子,尽可能地做到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一个人如果发达了,那就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让别人也能幸福。
如此说来,沫沫这一类人还真的是最悲哀的。
他们明明只能是“独善其身”的人,却偏偏想着“兼济天下”,天天为别人哭哭啼啼,悲天悯人,多愁善感,结果自己帮不上别人什么忙,还惹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悲伤的气氛里。就像小宛说的,如果真的心系天下,那就让自己强大起来啊,因为只有强大起来,才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才不会见到可怜的人却束手无策。
总是为别人哭,眼泪可以为他们治病吗?眼泪可以为他们筹集路费吗?眼泪可以改变他们的现状吗?很显然,眼泪不能。
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让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世界如何如何,而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强大。
想要改变这个事实,那就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
别为别人哭,先为自己笑。当你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时候,也就是你有了成就的那一天。
等你有了成就,有了能力,再去为别人分忧解难吧。因为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的眼泪只是加重你自己的悲伤而已,对人对己都毫无益处。
不要在别人的嘴里生活
同学聚会的时候,我的同班同学小米遭到了很多的“冷嘲热讽”。
一开始还没有正式吃饭的时候,大家买来了许多零食边吃边聊,一位男同学递过来一盒鸡米花。
小米连连摇头说不吃。
这位男同学脸上的表情很是不屑,直接甩了一句:你也减肥啊?减什么减?够瘦了!
这句话让许多在座的女同学坐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便讨论起来了。
“小米呀小米,你每天都去跑步,要么就去健身房。你已经够瘦了,还减什么肥啊,让我们这些微胖界的人怎么活啊?”
“小米,减肥容易得厌食症的啊,你可小心一点儿。”
“小米,你快增增肥吧,你再减就真的没人了。”
小米只是笑而不语。
我没有说话,而是上下打量了一下小米。她真的很瘦吗?其实,并没有,只是一般瘦而已,因为身材比较匀称,加上可能会穿衣服,所以显得比较苗条罢了。
吃饭的时候,我和小米紧挨着,吃完饭大家都三五成群地聊起来,我也便和小米打开了话匣子。
小米和我说,其实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减肥,只是有一次有幸成为了一个心脑血管疾病实验组的受试者,她的检测结果是血管已经有轻微阻塞。当时实验组的成员就建议她少吃油脂较高的食物,另外要多进行运动,因为在这个年纪就已经有轻微阻塞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就会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小米回想自己虽然不胖,但饮食习惯的确不好,特别喜欢吃油炸的东西,而且基本上也不运动。为了自己的健康,她决定戒掉油炸食品,并且坚持运动。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同学递给她鸡米花她不吃呢,怪不得朋友圈里她经常晒自己运动的照片。
我问她,你干嘛不解释一下呢?
这一下同学聚会都快成了她的批判大会了,眼瞅着她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本来就不胖却玩命减肥的神经病了。
她微微一笑,我为什么要解释?
我一时哑然。她接着说,我干嘛要活在别人的嘴里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遇到过同样的状况。
我之前每天都坚持跑步,主要是因为想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结果被人撞见,直接就问,减下去没有啊?减了多少斤?好像跑步这件事和健康无关,和减肥才有关。下次再见到,会听到更直接的话,你天天跑步,怎么不见你瘦呢?
不喜欢听到这类的话,我偶尔会躲着人去跑步。
还记得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多肉植物。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养植物了,养多肉植物也有一段时间了,恰好那段时间很多人在微博和朋友圈里晒自己养的植物,我就也晒了晒。于是便有人说,哎呀,你怎么也开始学人家这种文艺范儿了呢?好玩儿吗?
我当时很想解释,其实我很早就开始养了,并不是和谁学,是因为自己喜欢,后来觉得解释也是白解释,索性再也不敢晒自己养的植物。
听了小米的话,我忽然茅塞顿开,对呀,我们干嘛要活在别人的嘴里呢?
别人说我们跑步是为减肥,那就说呗,反正他说他的,我们跑我们的;别人说我们养植物是在装文青,那就说呗,他说他的,我照样养我的。
我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嘴里。
在老家,有一个村子从很久之前就有一个鱼竿厂,生意很一般。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钓鱼就成了许多人的一项兴趣爱好,尤其是一些有钱人,在渔具上不惜花费重金。
这个时候淘宝在村子里还属于未知的事物,村里一个叫虎子的年轻人把县城里一个月两千多元的工作辞了,抱着一台电脑回了家。
在那样一个小县城里,每月拿着两千多元的工资,那是很多老百姓都无比羡慕的生活。虎子说辞职就辞职了,村里人都说虎子是不是疯了?就连虎子的爹知道他辞职之后,也是一个大嘴巴子抽了过去。
可是,辞职了就是辞职了,虎子挨了一个耳光后仍旧没有去上班,而是整天泡在家里,对着电脑。
村里人都劝虎子的爸妈说,还是劝劝虎子吧,天天在家里能有什么出息呢?甚至有人说虎子是不是中邪了,要不要请大仙儿过来看看。虎子的爸妈听了只是不住地叹气。
原本虎子因为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而成了村子里年轻人的榜样,结果他辞职在家还每天对着电脑,村里人对虎子的评价越来越低,都说他是鬼迷心窍,也有人说他是玩游戏上了瘾。
虎子的爸妈甚至觉得没脸见人,有时候在大街上看到人都躲着走。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
有一天虎子出了门,天黑的时候开了一辆小轿车回来,虎子的爸妈当场就吓傻了。等虎子把五万元钱交到爸妈手上的时候,虎子的妈妈甚至大哭起来。
“虎子啊,咱可不能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啊!”
虎子笑了笑,这才把自己这一年多“不务正业”的实情告诉了爸妈,原来他开了一家淘宝店,专门卖鱼竿。因为这在国内算是刚刚兴起来的,买到专业的渔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就去村里的那家老鱼竿厂学习,还和那家鱼竿厂达成了协议。
这一年多,因为那家老鱼竿厂生产的鱼竿质量过硬,加上他自己的知识全面,给了顾客不少贴心的指导,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现在每天就能卖出一百多根鱼竿,每月的纯收益已经到了几万元。由于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他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开始招人做自己的客服,等到淘宝店的生意再好一些的时候,他甚至准备进材料开始生产自己的鱼竿。
不务正业的臭小子一夜之间便成了成功的典范,村子里不少人开始学着他的样子,开始开淘宝店卖鱼竿。
现在那个村子已经发展成为了有名的淘宝村,家家户户从事的都是和鱼竿相关的产业,现在在淘宝上随便一搜“鱼竿”两个字,出来的大多都是那个地方的鱼竿。
倘若虎子从一开始别人说他不务正业的时候,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能就没有这个淘宝鱼竿村了吧?
我们走的是自己的路,过的是自己的生活,而嘴巴长在别人身上,何必在意别人说你什么,何必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如果有想法,那就去做,哪怕在别人眼里你是个疯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