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社交,拓展人脉的选择与放弃(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给面子”

    “给面子”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莫过于谦抑自己、赞美他人。

    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曾获得过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又因《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并不认为自己是真正的获奖者。”

    褒曼没有喋喋不休地讲什么“感谢爸爸妈妈”之类的话,而是竭力赞美落选的对手,可谓给足了对方面子。其文明典雅的风度,自然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3.“留面子”

    当存在是非对错的争议时,“得理不饶人”,使对方颜面扫地,是缺少修养的表现。不执著于对错,设法满足对方的自尊心,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好习惯。

    公司里新招了一批职员,老板为此抽时间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的会议,希望借此加深一下了解。在会议上,老板宣读了人员名单。

    “李哗。”

    全场一片寂静,没有人应答。老板又念了一遍。

    一个员工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我叫李晔,不叫李哗。”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此时老板的脸色显得有些不自然。

    “报告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错了。”一名看起来很精神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挥了挥手,继续念人员名单。一周后,这位“犯错”的打字员就被提升了。

    跟朋友患难与共

    在你遭遇困难时,那个能够伸手拉你一把,给你帮助,让你渡过难关的人,一定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是一种坚实的依靠,假如还没有共同经历患难,那彼此就不能算知心朋友。如果双方曾经多次共患难,那他们的友谊一定是牢不可破的。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患难知友情。”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在你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如果还能有人愿意关怀你、信任你,他必然是值得交往的朋友。相反,那些平日没什么来往,等你位高权重就跑来凑热闹的人,绝对不是真正的朋友。

    就像生铁只有在烈火中才能炼成钢一样,最坚实的友谊往往是在共患难中结成的。那些超越生命的友谊,总是可以感动我们的灵魂、滋润我们的心田。

    北宋时,秦观一听到好友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的事情,立刻渡江赶到吴兴去打听消息。得知苏轼被贬黄州后,秦观托人带去书信及自己的诗作。苏轼收到后,也立即写了回信。后来,因为受苏轼连累,秦观也遭贬斥。

    然而,两人依然不离不弃,在各自被贬的地方互通诗文,互相劝勉。这期间,两人在海康相会过一次。秦观拿出自作的挽词给苏轼看,苏轼抚着秦观的背,万分感慨地说:“我常担心你未能参尽生死之理,现在叫我怎么说呢?”

    秦观连自己的挽词都写好了,分明是说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看破了生死大关,再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对此,苏轼感慨万千,他告诉秦观,自己也已写好了墓志铭,交给随从带着,没让儿子知道。

    虽然前景堪忧,但他们在一起还是如以前谈笑歌咏。当泰然作别的时候,他们在精神上已共同经历了一次生死的洗礼,都能以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困厄。而他们的友谊,也由患难之交上升为生死之交。

    可以说,秦观与苏轼之间的友情正是患难见真情的写照。古希腊著名诗人欧里庇得斯说:“富贵之时自然高朋满座,患难之交才真诚。”只有能和你患难与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人生知己,才是最真诚的朋友。

    几米说:“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他说的应该是普通人吧?对我们来说,患难之交是可以一生一起走的人,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真正的朋友,是不会抛弃我们的。当然,我们也应该这样对自己的朋友。

    人生路上,当我们走过风、走过雨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知交挚友相扶,此生也就足够幸福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依靠朋友的支持,从困难中走过,获得成功的。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都是用自己的心灵追随挚友,选择跟朋友患难与共。

    谈对方感兴趣的事

    跟人聊天,一般都会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使对方乐于同自己聊,这样才容易调动对方谈话的情绪,有利于造就良好的氛围。等谈话水到渠成之时,再转到你想谈的话题或者难题上去,往往更容易达到目的。

    上至政客权贵,下至普通百姓,美国前总统老罗斯福都能跟他们谈得来。老罗斯福有什么魔法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原因很简单,在跟每个人会面之前,他都会先预习一下最适合来客兴趣的话题。他深知一个道理,如果想获得他人的欢心,就要谈对方最熟悉而且最感兴趣的事情。

    茄立甫是美国童子军的指导者。有一次,为了筹措一笔童子军去欧洲参加活动的款项,他准备去见一家公司的经理。这位经理是位大富豪,听说曾签出一张百万元的支票,后因故作废,于是拿来装入镜框,并以此自豪。

    从这件事中,茄立甫懂得了他的心理,等和他见面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见识一下那张支票,并且称数目这样大的支票,自己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经理听他这样一说,果然洋洋得意,立刻热情地指给他看。茄立甫一边赞不绝口,一边问了许多关于这张支票的话,而对于自己的来意却只字未说。

    最后,倒是经理先问起了他,他这时才接过话茬,把来意详细说了出来。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经理不但对他的要求一口应允,而且非常慷慨,让他也跟着去。这位经理签了一张支票,数额足够茄立甫他们的花销。此外,他还写了好几封介绍信,以便让他们在欧洲有人照顾。

    后来,这位经理又给了茄立甫许多帮助,比如替童子军中家境不佳者找工作,等等。而且,这位经理还和茄立甫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茄立甫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收获,就因为当初在谈话开始时,他就迎合了那位经理的兴趣。如果将这种技巧应用到商业交往中去,同样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纽约有一家面包公司的经理,为得到一家旅社的生意,曾在4年中不断地去拜访那家旅社的董事长。虽然他用尽了交际手腕,想尽了一切办法,但都没能取得成功。后来,他忽然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喜欢。

    他知道这位董事长是美国旅馆同业公会主席,并兼任世界旅馆业同业公会主席,对于会务非常热心。于是,在下一次去见他时,他就先畅谈关于同业公会的情况。这个话题引起了这位董事长的极大兴趣,两人眉飞色舞地足足谈了半个钟头。临别时,主人还有些不舍,一个劲地劝他加入公会。

    这次谈话以后,面包公司的经理马上交了好运,因为没过几天,那家旅社就打来一个电话,让他把面包的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恐怕连那位面包公司的经理也想不到,仅仅一席谈话,竟达到了4年来无数次殷勤拜访都没有达到的目的!如果你要想讨某人欢喜,不妨试着迎合这人的兴趣。

    选好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尽快打开局面,迅速地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话题的选择,我们可以将彼此要沟通的思想、复杂的情怀、微妙的心声用最妥帖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如何找对话题呢?以下几个方面都是不错的选择。

    1.从兴趣爱好入手,寻找话题的“共鸣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算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要跟人谈起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会口若悬河。如果初次见面,可以先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用抛砖引玉的方式进行沟通,以寻求双方的共鸣点。

    2.从事业追求谈起,寻找话题的“闪光点”

    事业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一个对事业勤奋努力,对人生追求不怠的青年人,一旦与人谈起工作、人生方面的话题,就会神采飞扬起来。

    3.深入剖析社会生活,寻找话题的“兴奋点”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谁都有一些最深切的体会、最想说的话、最厌恶或最喜欢的人和事、最关心或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当谈话出现“卡壳”时,找一个你最兴奋的“点”聊就可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