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安分”的人-创新:富有创造力,你会更出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开拓创新的勇者,永远会被世人铭记;故步自封的庸人,终将淹没于历史洪流中。不妨大胆一些,勇敢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大家将为你喝彩!

    这个世界需要新鲜感,所以不要人云亦云

    开拓创新的勇者,永远被世人铭记;固步自封的庸人,终将淹没于历史洪流。不妨大胆一些,勇敢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世界充满各种既定规则和所谓的真理,人们在随波逐流中渐渐失去自我,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家仿佛戴上趋同的假面,变成千篇一律的样子,没有人敢于与“大多数”对抗,没有人敢于发声。

    新时代需要新理念,那些与众不同的声音、那些拥有独立人格者,他们始终保持自我信仰,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正是激励人们向传统发出挑战,走出新时代的绚丽华彩的口号。

    陈欧在创办“聚美优品”时,或许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打破“电商就是要烧钱”的魔咒。在创业过程中,他审时度势,另辟蹊径,不走前路。前人成功,后人蜂拥,市场分羹,迟早饱和。经过再三考量,他决定从化妆品这一相对冷僻市场切入,当时国内的化妆品购物还远未发展起来。他说:“创业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创新。只能说我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幸运的是,我们判断对了。”

    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是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应该具备的品质,陈欧正是如此践行的。年轻人趁年轻应好好地闯荡一番,故步自封只能将自己困入思想僵化的围栏中。井底蛙最可怕,因为它们永远待在方寸之地,习惯自欺欺人,“瞧,世界就这么大,都在我眼前。”殊不知,那些敢于探索的勇士,早已睁开双眼,辟出一片新天地。

    当一个开拓者,一个探险家,或许没有坐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来的安逸。但幸运女神只会眷顾敢于发现新大陆之人。其实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对话、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当然第一个开拓者,要面临一定风险,但有风险就不做吗?良子选择创立青鸟影视的时候,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学管理的他选择自主创业,人们建议他进入时下火爆的快递行业,但他却将眼光放在传媒领域。

    近几年传媒事业越来越难做,良子面临的不仅仅是这些。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里,文科专业少得可怜,更别提艺术类专业了。所以良子寻找合作伙伴,就有很大难度,几个月时间才勉强东拼西凑到几个影视发烧友。

    起初良子久久不能开张,连商业广告之类的单子都接不到。身边朋友都劝他放弃,改做其他领域,哪怕开个水果店,不至于折本。他立场坚决:“我就是要做传媒,哪怕是给学生拍拍写真、毕业视频,也要做下去!”

    这样固执的代价是身边的伙伴一个个离去,只剩下几个铁哥们儿还在追随。良子最终没有让他们失望,在工作室越做越大时,业务领域也从简单的拍照和商业广告拓展到了网剧。随后工作室总部迁到北京,规模发展大了起来。

    良子成了那所名不见经传的工科学院中,第一个迈出去的创业者,在毕业季同学忙于找工作时,他已经成为公司的老总。在所有人都固守在僵化的思想里,变成畏首畏尾的“懦夫”时,良子不顾别人的冷眼旁观而选择坚持自我、用行动创造奇迹的人生轨迹。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说过这样的话,道出了创业的艰辛:“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改变身边每个人,改变身边每件事,唯一不变的就是此时此刻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我们将改变世界。”

    土鳖成东青是剧中的灵魂人物,从农村走出来的北大高才生,一边在燕大任教,一边在肯德基办补习班,他自嘲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大批学生追随者,后来成立“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合伙人》的原型正是“新东方”学校的创业三杰——俞敏洪、徐小平、王强!

    当人们习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时,思维先进、理念超前、敢于挑战者便成为少数另类,他们选准方向,不惧异声,自己走自己的路,起初试图影响身边人,在小成时尝试引领他人,在大成时不吝啬地给予他人,这就是人生的大气魄、大格局。

    开拓创新的勇者,永远被世人铭记;故步自封的庸人,终将淹没于历史洪流。不妨大胆一些,勇敢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大家将为你喝彩!

    法国人布瓦德,于1812年发现还有一个未知天体作用于天王星,因为计算天王星运动轨道时,理论值同观测值有一系列误差,但是碍于技术,该未知天体仍是一团谜题。许多天文学家蜂拥而来,纷纷致力于这一谜题的研究,若能找到让天王星脱轨的未知引力,将会名垂天文史册。然而多年来,世界天文学者们都无任何新发现。

    在1846年9月23日,法国巴黎的勒威耶先生,向柏林天文台发快信,预告一颗以往尚未发现的新星,就在摩羯座δ星东约5度的一颗8等小星,每天退行69角秒。

    当晚,天文学家加勒在柏林天文台,将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对准摩羯座,果真发现一颗新8等星。第二天再次找到,位置与勒威耶观测结果相差甚微,比前一天后退70角秒。这一重大发现震惊世界,人们依照勒威耶的建议,按天文学惯例用神话名字将其命名为“海王星”。

    这一事件,并未让英国皇家天文台台长艾里感到兴奋,他反而深深懊悔。因为他遗憾的错过了剑桥才俊亚当斯的发现,让亚当斯失去第一发现者的署名,是他这一生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事情。

    原来在1845年10月,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便求见过艾里,但艾里不认为一个学生会有重要之事并未予以接待,亚当斯临走时给他留信:在摩羯座可发现一颗9等暗星,在δ星东约5度,每天退行69角秒。位置正是这个海王星的位置。

    然而自负的英皇天文台长,却未重视一个学生的观测数据。为此艾里再一次查阅天文台观测记录,他们曾经有两次完整记录过这颗新星,都被他们当成一颗恒星,很遗憾的与海王星擦肩而过。

    出生于1811年3月11日的勒威耶,自幼生活在法国诺曼底的圣诺镇,父亲曾经为让他去巴黎求学而卖掉房产。他开始发表大量天文学论文时,年仅28岁。

    出生于1819年6月5日的亚当斯,从小生活在英国康沃尔州的拉涅斯特区,父亲是佃农家庭。他发现海王星时还是剑桥大学未毕业的学生。

    家境不富裕,但年轻好学,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是他们成功的关键。这个故事时刻提醒人们:世界需要新鲜感,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惊奇的瞬间。

    距离发现海王星之日,已经过去将近两个世纪,无数的新鲜事物被陆续发现,更多的新鲜科技被创造使用,我们需要感谢那些“敢为天下人先”的勇者,是他们的勇敢和创新让人类有机会拥有更好的生活。

    敢做梦,勇追梦,在疲惫生活中,不惧冷言,不怕寂寞,不人云亦云,就能创新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有一天你会明白,天助“善变”者

    上天不愿同情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提线木偶,他只偏爱真正审时度势的“善变”者。

    喧嚣城市,每帧变动,匆忙人群,每副神态,精彩也好,难忘也罢,终将淹没于时间的洪荒中,时代永远都在悄然变化着。

    有些人为了谋求梦想与未来,千方百计地努力奋斗。有些人,精彩生活唾手可得,早已开始享受美好人生。然而,这世界上还生活着另外一种人,他们灵活、“善变”,他们的起点比普通人高,机会比普通人好,工作比普通人出色,个性比普通人优秀,似乎样样都比普通人好。

    有些人喜欢这样定义他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墙头草,随风倒;阳奉阴违;毫无原则;不坚持自我;不懂执着的意义……这些词汇的共同特征是:变化。

    从辩证角度看,变化是事物表象,亦是自然规律,本无好坏之分,仅是世间万物顺应发展的一种存在方式;从人性角度看,变化是人性特征,亦是成长过程,本无褒贬之分,仅是广大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为了生存,一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则。人类也是在不断进化中完善了基因链,才有了现在的模样。社会更是经岁月洗礼,才逐步搭建、发展并巩固的。

    所以“改变”“善变”,不见得是件坏事,反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极具意义。或许只有“善变”的人,才能活得更好,若是任何时刻都用同一种面貌和方式应对所有的人与事,结果可能很难让人满意,只会被别的人或事牵着鼻子走。

    前文中所说的那类人或许可以这样定位:聪敏,灵活,识时务,擅于变化,懂得改变的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谋略家、军事纵横家鬼谷子曾言:“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大意是:世间的事情若不能持续下去了,一定要寻求“打破”,也就是意味着生活不能随遇而安,而是要擅于打破常规,寻求改变。上天向来偏宠擅于改变思维、勇于改变现状的人。

    “咕咚运动”已经被很多人熟识,创始人申波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成功秘诀将其归结于“善变”。

    他当初是经营硬件生意的,后来才加入网络软件开发领域。进军互联网移动平台时,他以商业的敏锐嗅觉,发现运动在普通百姓生活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必将走向网络发展的大趋势。于是他放弃原有商业计划,结合最新的手机移动平台,打造出超过7000万人参与的运动平台,从此一个代表国人运动圈的“咕咚”运动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申波的“善变”,成就了一个国人新运动时代,他用一颗勇于追赶潮流的心驱使了一个敢于自我创新的人。

    固执己见者,通常被人们当成坚持自我的人,坚持自我固然是好的,但是太过于执着就不能让人依形而动,依势而变。

    过去出色的事物若无法顺应时代改变,就会被人们抛之脑后,哪怕人们背后花费过如此多的汗水和精力,亦不能改变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高尔斯华绥笔下的格拉斯兄弟,因为坚持的品质,曾以出众手艺赢得世人尊重和至高荣誉,但他们不愿意改变,后来被时代淘汰,他们并非输给了时代,而是输给自己,输给他们曾经那份所谓的“坚持”。

    格拉斯兄弟认为品质是鞋子的灵魂,所以坚持每双都要定制的理念,因此成为皇室钦点的鞋子定制商。但他们却无广告意识,错失推广机会;他们也从不出售样品鞋,错失急需换鞋的顾客;他们从不做差异化定价,错失低端市场;专注高端定位,让他们错失全部普通家庭的市场份额。

    无论做手工业者还是机器工业者,产品质量固然重要,需要坚持。可是坚持品质的同时也要适时改变!品质是产品等级定位,坚持品质则是人们赋予产品的一种价值观念,属于产品灵魂,而非加工制作形式。格拉斯兄弟即使开辟样品鞋市场,亦可用定制鞋的工艺精神来制作,不必拘泥于定制形式的概念。

    在今天看来,他们若能有所变化,也许仍能以传奇姿态为人所敬仰。格拉斯兄弟鞋业的消失实在令人惋惜,他们本有很多机会尝试改变,让传统匠心工艺不断发扬光大,但是他们却没抓住任何一次。

    不会寻求改变,跟不上时代者,都将随时间的推移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商家不随之而变,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事情。

    人类总要生活下去,山不来便去寻山,水不来就去找水,满目衰黄那就植树造林,洪涝泛滥那就建堤筑坝,应势而变才能长期生存下来。

    总是要改变思维的,固执不可以变成消失的理由,执着更不要成为尴尬的存在,敢于改变、追求雄心才能变革时代。

    人们有一天终会发现,上天不愿同情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提线木偶,他只偏爱真正审时度势的“善变”者,不要委屈恐惧,不要踌躇徘徊,不要裹步不前,趁着有时间,勇敢改变,学着“善变”,让生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吧!

    请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有为数不多的跳蚤在吃力抓住兔毛尖,想窥见白兔的全貌,甚至想发现魔术师的踪影。

    ——《苏菲的世界》

    生活中存在太多让人不明白的事物,种种渴求真相的心理激发出好奇心。当人类对某一领域产生浓厚兴趣时,便有了探索、求知、研究、创新的精神,科学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好奇心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原动力,更是孩子感知事物的最佳途径。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十万个为什么》吗?那是涉及很多科学领域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它曾帮助无数父母解答过孩子的各种疑惑,也曾激发过无数孩子对事物最初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好奇心是科学家保持毅力和耐心的原动力,人类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框架一旦固化,想要改变就很难了,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能力,一直勇敢探索才能时刻进步。好奇心会促使人去挖掘某件事的原委,也许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肯定答案,长久总能找到合理的结论!

    小丽刚入职当地一家知名时装设计公司,虽身处时尚行业,却与设计师无关,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业务员。她为培养时尚品位,常去书店恶补流行杂志。

    那日,她特意挑选顾客清冷时段去书店览阅,忽听附近一女声惊叹低呼:“老公,快看这顶白色的绒帽,不错吧,我也想要……是针织的就好了,装饰球换成松散的红色毛绒球团就更好看了……”小丽瞄到女人手捧的瑞丽杂志,女人身边有个男人在不停点头。

    某种力量驱使小丽鼓起勇气上前与这对男女打招呼,经过愉快攀谈,详细她了解到女人理想中的帽子款式。她迅速回公司找打样师制版,并试图说服老板批量生产。起初老板因为小丽入行不久,资历尚浅,并不同意大量生产。正巧首席设计师出门回来,对样板大加赞赏,老板终于同意在订货会上试着推出,结果大受代理商欢迎。新款一经上市,立刻成为年轻时尚者热捧的流行单品,产品很快销售一空,小丽也因此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找到一席之地。

    小丽对外部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好奇心驱使的。保持好奇心,不丧失提问能力,不因满足现状而闭口不言,就有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渴求改变的方法多种多样,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尚需好奇心,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这种大事,则更需好奇心了。

    著有《金色诗篇》的法国知名文学评论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曾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先生也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苏菲的世界》里有一个兔子的比喻十分精妙。

    世界是魔术师变出的一只白兔,我们每个人都仿佛是兔毛尖儿上出生的小“跳蚤”,它们好奇地打量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跳蚤”贪恋兔子毛皮深处的温暖舒适,逐渐从兔毛尖上掉了下去,待在自己的窝里。但依旧有为数不多的在吃力抓住兔毛尖,想窥见白兔的全貌,甚至想发现魔术师的踪影。

    作者说这些不肯坠落的“跳蚤”,通常被称作“哲学家”。这里说的“哲学家”是个宽泛的概念,包括各种探求真相的人。这些“哲学家”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永远保持着好奇心,永远都在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提出质疑。而那些在毛皮深处舒服地生活的人们,则早已对周围的事物司空见惯,不再好奇,也不继续探索未知。

    在孩子心中,大人总是懂得很多,是知识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当孩子渐渐长大,才发现原来大人们是在引导自己的好奇心,激发出对事物的兴趣!可是随着年龄渐长,多数大人们的好奇心却在消亡,他们越来越容易接受身边的事物,并自以为自己很了解它,不会再去质疑、挖掘它的不同。

    海之上是天空,天空以外是宇宙,人类文明有限,宇宙的无穷大是人类无法完全探索的。但人们不能因为找不到世界之边就不去探索,若缺失了好奇心,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愿去了解,又怎么谈进步呢?好奇心驱使人们寻求真理,成功失败都是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能顺着兔毛往下滑,哪怕无意中掉了下去,也要努力去爬到兔子毛的尖端。就算每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拥有好奇心的人每天都是新鲜的,再微小的事物都有引人注意的价值。求知欲、好奇心如果丧失,世界和生活就会变得无趣,人生也会毫无快乐可言。做个“不安分”的人,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才能让自己、让社会更好的进步。

    机会不是每次都等你,它只在乎敢于尝试的人

    如果连自己都不对生活中的现象动脑思考,还有什么理由要求上天恩赐机会!

    机会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让人柳暗花明,也能使人追忆叹惋。成功者总是能为自己创造机会,而失败者总是在等待机会,机会也有自己的喜恶,它偏爱敢于尝试的人。

    机会像是一闪即过的流星,不懂得抓住他的人,只能让其从指缝中悄悄溜走。智者擅于发现机会,并能及时抓住,让它变成协助自己成功的助推器。

    机会不会等人,有些人总是羡慕他人的成功:“他们就是运气好,如果给我一个好机会,我也会成功的。”自己却不想付出跟别人一样多的汗水。

    20世纪80年代,电子商务在中国还仅仅是个概念性的舶来品,普通中国百姓对它太陌生了。马云却看到了前景,决心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创建中国首份电商事业!他抓住了这个发展机会,创建了中国第一面电商大旗——阿里巴巴。

    马云是中国互联网的传奇人物。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并非一直这么顺利。他经历了3次高考,大学毕业后在学校执教,但看到祖国在改革开放热潮下急需外语人才时,辞去了教师职位,开起了翻译社,后因翻译社入不敷出,只能靠卖鲜花和小礼品维持开支。

    在他最艰难时,听西雅图外教谈起互联网,于是他又看到机会,再次创业。起初有人不支持他,可他坚信自己的眼光,创办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当他发现“中国黄页”承载不了自己的创想蓝图时,便趁“中国黄页”还炙手可热时卖了个好价钱,后来创建了“淘宝”和“支付宝”,成为人们生活中严重依赖的东西。

    马云敢于尝试,所以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他几经坎坷,却始终将机会稳稳地把握在手中,并一直坚持下去。

    很多创业者,都是敢于争取机会的人,而马云不仅如此,还擅于寻找、创造、尝试机会。他深深知道,机会不会每一次都等人,它们更愿意贴近敢于尝试的人。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敢于尝试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出类拔萃之人不仅勇于挖掘机会,还会自我鼓励,于是变为成功者;负能量之人往往不主动,错过机会还抱怨上天不公平,于是成了失败者。

    “该是你的终会是你的”这句鬼话乍听起来很舒服,让人好生受用的样子!是的,人类终究还是懒惰动物,净爱听些不用争取就能得到的言论!现实中,机会哪肯平白无故地飘来?主动尝试、主动争取,机会才会跟你走!如果连自己都不对生活中的现象动脑思考,还有什么理由要求上天恩赐机会!

    有些人兴致勃勃抓到机会正想大干一场时,会因一个无关紧要否定而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放弃尝试,不敢向前迈进,从而错过机会。

    在上海的一个旧弄堂里,一个漂亮女孩爱上了住在对面房间的一位英俊小伙子。他们每天都于忙碌的清晨,隔窗跟对方道声早安;每天下班回来,都有机会在楼下遇见对方。但是女孩顾忌面子,怕表白被拒绝,一直羞于表达爱慕之情,总是一副客客气气,拒人千里的样子,两个人的青春岁月就这样毫无进展的悄悄流逝了。

    3年后小伙子搬家,两人时而互通电话,也仅是朋友式的问候。5年后,当女孩收到小伙子的结婚请柬时,一下子哭了出来,情急中吐露出心声,小伙子先是愕然一愣,然后轻声低语:“你以为我每天清晨跟你道早安,仅是问候吗?你以为我每天下班在楼下跟你碰面,仅是偶遇吗?”

    女孩此时才明白小伙子对她有相同的爱慕之心,曾给过她无数机会!一段本可浪漫的爱情故事,没有开始就这样无疾而终。如果两个人中的任何一方主动一些,去尝试表白,就不会是这种结局了。

    每个人身边的机会都有很多,敢于尝试,才有机会得到。思前想后,机会也会与你擦肩而过。细心留意你会发现机会已悄悄降临在身边,那就努力抓住它,机会虽不等人,但会在乎敢于尝试的人。若不知机会何时会来,那就好好把握好现在吧。

    忠于独特的自己,活出想要的精彩

    真实的人生并不存在一条既定跑道,它是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每个人都需要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和要去的地方。

    公众号“请辩”的创始人蔡垒磊最近出了一本新书《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书中有很多有趣的观点,让人们对当下流行的一些看法有了不同的思考。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做自己”。

    《认知突围》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赢在起跑线”成了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可是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它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人生有一条既定的跑道。高考以前我们和同龄人确实很像在同一条跑道上。一群人按部就班地读完幼儿园读小学,读完小学读中学,在这个阶段,你很清楚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只要努力争上游就好,不需要做什么选择。

    迷茫通常是从高考后报志愿开始的,从那一刻开始,人生的选项就不断地递到你的手里:去哪个城市?报哪个专业?选择哪个大学?读完本科要不要继续深造?回三线城市的老家还是待在大城市发展?工作要选择什么行业?哪个公司是更好的平台?和谁度过一生?要不要分手?要不要跳槽?什么时候买房?在哪儿买房……

    我们和同龄人浩浩荡荡地一同出发,然后在分岔路口奔跑着散开。

    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真实的人生并不存在一条既定跑道,它是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每个人都需要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和要去的地方。

    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每一条路都有自己的风景,根本无法像跑道一样简单地比拼出输赢。所以,人生并不是和别人比成功,而是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人生。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再把自己和其他人放在一个假想的跑道上比较输赢了,而是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到到达那个地方的路径。你会一头扎进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环顾左右,整天因为别人的生活而焦虑,你会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不再羡慕也不再盲从,不再因为别人出国而出国,因为别人考研而考研,因为别人跳槽而跳槽……

    你会开始追随你自己。

    香奈儿创始人Coco,是一位离经叛道的女性,她致力于在那个相对保守的时代打造属于自己的时尚个性品牌。她先从设计帽子开始,在手制帽子上添加各种夸张独特的元素。当然,只做帽子并不能满足这位时尚大师的雄心,她的事业后来拓宽到了时装、香水、美妆和包包。

    香奈儿一生中做的最大胆而又令人佩服的决定是,挑战了英国当时的传统观念,这也使她成了女性启蒙的开拓者。20年代的英国女性只穿裙子,只有男人才穿裤子。香奈儿从男装上获取灵感,大胆推出女装裤子。

    她创造了一个时尚帝国,同时也为女人的解放发出了有力的呐喊。在这个浮华的世界,忠于自己的女人最有魅力,她们不附庸于任何人,做自己的女王。哪怕在这个过程中不被人理解,也要努力证明,做自己才是成功的。

    生之所向,野蛮生长。

    做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忠于自己的人,不会被限制在条条框框中,他们的思想可以自由翱翔。不管在哪个领域,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才能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李安,一个斩获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以及其他世界电影奖的华人导演。从《卧虎藏龙》到《断背山》,从《饮食男女》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做得了文艺片,也做得了科幻大片。李安的电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创作上一直在追求自我的表达。

    在众多电影导演中,李安更像一位技艺醇熟的精工匠人,他不断尝试新元素,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他不去模仿任何人,在艺术中永不停歇地探索、发现新的方向。

    如今,李安又一次挑战自己,探索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拍摄手法。《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20帧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做艺术,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失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不得不说,这段话引起了许多人对童年感怀的一种共鸣。小时候,人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世界有着无限的探索欲。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很傻气也没有人觉得奇怪,更没有人会嘲笑。长大以后,却学会了戴上厚厚的面具,也丢了自己的个性。

    忠于独特的自己,怎么可能活不出想要的精彩呢?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守住心中的那份理想,并不停的探索,做一个一直行走在路上的追梦人。

    周星驰,一个连93岁高龄的金庸老爷子都称赞其极富创造力的导演。在香港电影市场中,周星驰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不刻意迎合商业化市场的媚俗风。

    周星驰的电影都是为小人物而创作,影片风格无厘头,看一遍或许不懂,但多看几遍,却能让人不自觉地泪流满面。一直到现在,他都保持着自己特有的“周氏”搞笑风格,没有迷失过,也没有放弃过原则。

    当周星驰携《美人鱼》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时候,他满头银发,淡然出尘。周星驰虽然老了,可他非凡的创造力,却成了香港电影史上的神话。

    每一个自由的个体,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注定要走的路。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所谓的“合群”,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总想取悦别人,于是隐藏了真实的自我。余生没那么长,所以请忠于自己,其实真正的成熟是敢于做自己,有了这份笃定与从容才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