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行业跟对人-成为行业的精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断充电,不被淘汰

    有人曾说:“除了生命之外,我们还有一样东西不能放弃,那就是学习。”的确,在瞬息万变、人才辈出的今天,想要成为行业精英唯有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不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

    不论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行业老手,在职场的路上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只占人生知识结构的一小部分,且理论和实践总是会有一定的差距。而在职场中奋斗的人要懂得职场中的学问,更是深不见底,需要及时充电才有动力朝成功走去。事实上,只有经常给自己充电,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给自己充电,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还会被时代所抛弃。

    赵红梅在一家钢铁公司做会计,经过十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她升任到财务部经理。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她,35岁就做了财务部经理,以后可以悠闲地过日子了。做了一年经理后,赵红梅选择去大学继续读财务管理在职研究生。许多人都觉得她没有必要这么做,经理做得好好儿的,还浪费时间去上学。赵红梅说:“这是一个天天都在推陈出新的年代,多年的工作经验会因为新技术和信息的出现而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如果不继续学习、不给自己充电,那么原来在工作中的优势就会逐渐变弱,自身价值就会逐渐降低。若想不被淘汰,就得给自己补充能量,这次学习让我的眼界开阔了不少,也让我越来越有信心做好我的工作。”

    赵红梅现在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她仍然在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她感觉到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有现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她也懂得不重视知识的企业会让那些有才能的员工无法大展拳脚,感到压抑,这样的企业也留不住人才。她认为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就是员工们的综合实力,所以她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她相信:投资在员工身上的培训费用,和投资绩优股一样,是必需的。

    赵红梅的行动告诉我们,不论你在职场上走到哪一步,无论你是小职员还是大领导,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儿考虑一下自己的充电计划,为自己职业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作铺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可以避免我们因无知滋生自满,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学习能力,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大有好处。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没时间看书学习,真的是没有时间吗?多数还是态度没有端正,意志不够顽强吧。如果有了清楚的充电计划,就别总是抱怨没时间学习,少看一场电影,少去几次酒吧,少参加一些应酬,时间自然就有了。

    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脚步迟缓的人瞬间就会被甩到后面。每个职场中人都要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断为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公司中立足,获得职业上的发展。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折旧,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知识、技能也是如此。若想保持职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制订清晰的充电计划,并把充电计划提到日程上,抓住分分秒秒来充实自己。以当今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那些以前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学到的知识,经过四五年时间就“老化了”,所以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充电本身是职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是你实现目标的途径。充完电后,整个职场生涯都将改变。

    康萍专科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担任业务助理,工作很繁忙也很辛苦,待遇也不是很高,但是她认为自己的工作仍需要踏踏实实努力,从没想过跳槽。她认为改变自己现状的最好方法就是主动学习,给自己充电。公司新进的员工都是大学本科、英语四级,而自己学历低,英语也不好,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在公司立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康萍认真学习业务技能,每天下班后都要去进修。康萍觉得虽然自己学历不高,但是通过不断学习总有一天也会像那些本科生一样出色。康萍的努力没有白费,公司最近人员调整,康萍也就有了机会,她已经成了公司的骨干,加上业务水平毫不逊色,顺理成章地被提升为业务部经理。

    在变化不断的职场上,很多人即使已升为部门经理、高级主管,也仍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害怕总有一天下台。而不断地学习、充电则让他们更有信心继续向前走。如果不学习,不接受新事物,不用最新出现的知识、技术武装自己,那么当新的知识被普遍运用时,你就有可能最先被淘汰掉。任何职场中人,要想在日新月异的行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必须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技能、技术,给自己的职业发展补充新鲜血液。身处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我们学习的脚步不能有丝毫的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中央。

    一个人的知识会随着职场的变化而流失,如果不学习,不充电,多年之后就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充电能使自己选择职业的道路更宽。同时,在职场选择中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也应该通过及时充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走出职场困惑。

    无论你以前做过什么、学过什么,想要跟这个时代同步,就必须不断吸取新的知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职场中人必须通过学习、培训等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进行不断更新和提高,想成功的人就应该把充电当做职场生活的一部分,永远保持学习的意识和心态,这样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时时、处处进步,才能让自己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获得更为光明的发展前途。

    积极主动地工作

    成功的人都是主动并创造性地去工作,而业绩平平的人也至少能被动地完成工作,最失败的人态度消极不说,甚至连自己应完成的工作都完成不了。拖延的习惯会降低工作效率,阻碍人的潜能发挥。你应该极力避免拖延的习惯,远离“拖延”这个可怕的敌人。“拖延”这个敌人要窃取你的时间、能力、机会、品格与自由,从而使你成为它的“奴隶”。敷衍工作就是敷衍自己,与其被动地服从,总想着偷懒、拖延,不如主动地去完成。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就是积极主动地工作,因为积极的态度可以感染别人,也会增强你面对困难时的信心。而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工作可以发挥最大的潜能。

    积极主动地工作,可以使自己最大限度地为行业作出贡献,而行业通过你的工作也就取得了效益。因此,积极主动地工作不仅可以带给你应得的报酬,还给你提供了机会,让你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行业的精英。如果你对工作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实际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负责。精英们懂得让自己积极主动起来,而不像那些不思进取的人那样把工作当成苦役。他们与普通员工的心态截然不同,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也就相对比较大一些。的确,如果我们对待工作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自然而然就会进入一种最佳的状态。设想一个热爱工作、干劲十足的员工,和一个被动的甚至讨厌工作的员工,他们的效率和成绩该有多大的不同?

    任涛现在北京一家二手房交易公司工作,刚来时他的月薪仅有1000多元,也就勉强够日常花销,但是现在他已经是有房有车一族了。房地产市场非常不稳定,时而红火,时而又跌入谷底。几度冰冷的市场曾让他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天生乐观的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最终燃起积极奋进的火苗,即便是遇上再冰冷的市场,他都一直积极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有空闲,他就看公司的培训材料,不懂就问,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他还主动找来各个小区的卫星照片并打印出来,然后去小区挨个对照、标注楼号,了解小区周边的各项配套设施。遇到桑拿天,谁不想躲在店里吹空调,但他依然坚持不懈,每天发信息,找房源,匹配房源客源。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给他带来了出色的销售业绩,很快他就做了业务经理,成为地产行业的精英。

    一个积极主动的员工能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在工作中,他们往往能发现问题,并通过认真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工作习惯,就等于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精髓。那些以无比的热情看待自己工作和事业的人,总能发掘出无穷的机会。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深切地了解精神状态是如何影响工作的,但绝对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提拔一个精神委靡不振、牢骚满腹的员工。如果一个人能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做事,那么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做出自己的成绩,都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样的人还用担心在自己的职位上坐不稳吗?

    孙琼现在是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四年前他被招聘进来的时候只是一名水泥工。那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孙琼并不像其他的水泥工那样一面干活一面抱怨工资太少,或找机会就躲在墙角偷懒。他总是在抓紧时间完成工作后又积极地帮助其他工友,在休息的时候他也不闲着,找到有经验的老技工求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种知识。不久,这个勤奋好学、积极主动的水泥工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两个月后,孙琼成了这家公司的建筑技术工人。当上技术工人的孙琼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早上总是第一个来,晚上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由于对所有的建筑工作,比如打地基、垒砖、刷泥浆都非常熟悉,他成了建筑队的红人,工人们有问题都喜欢向他咨询。有一次,总经理在下班后发现孙琼还留在工地,并一个人把工地的一些废旧垃圾清理到一起,用车运出工地,以解决施工时没有空间堆放原料的困难。总经理很是欣慰,决定让这个肯学肯干,积极主动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助理。做了总经理助理后,孙琼依然积极主动地工作,学习用电脑工作,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他还常常画草图、拟计划,并让大家提出各种建议。现在,他又升任为项目经理,前途不可限量。

    孙琼的成功告诉我们:如果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肯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件事,肯不断学习、虚心请教,即使是再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一个人一生中除去休息的时间,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所以说,工作几乎等于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只要将工作本身看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就会极大地调动个人的积极性,驱使自己自发地干好每一项本职工作。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积极主动、用心去做,并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不会有丝毫的放松;失败者在做工作时,却常常轻率敷衍、得过且过。

    有些人一生都碌碌无为,他们常常是没有主动性的人。他们从不会自觉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有时甚至本该自己完成的工作,他们也不会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在私底下常常会用一种得过且过的口吻说着这样的话:“过一天算一天吧”,“对付着混口饭吃就行了”,“只要不丢饭碗就可以了”。这种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他们似乎宁愿一辈子待在山谷里,也不愿意花点儿力气爬上峰顶,看看大千世界里的美好风景。机会与成功都来自于个人的主动,主动的人是最聪明的人,是团队中最好的伙伴,是人人都想要有的朋友。永远要记住,主动精神是你最好的老师。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帮助你的是你自己的主动精神,而不是运气。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热情和努力。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有所作为。

    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是提升自我职场潜力的最有效的武器。只要具备了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职场中即使遇到再困难的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积极主动是每个想要成为行业精英的人在工作中都应该持有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工作上的努力意味着事业上的成功,这样我们的内心也将因工作的成功而充满愉悦。所以,想活得精彩就必须主动工作、主动生活。如果你能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中表现得比老板更积极主动,那么你必定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下,你必然会获得自己事业上的长远发展,获取人生的快乐与精彩。

    爱上你的事业

    在你周围有没有人整天抱怨,觉得工作不顺心,这不好、那也不好,看着别人的工作都那么舒心,怎么到自己这儿就不一样了呢?为什么工作的一切自己都不喜欢……

    如果你问他们:“要是实在不喜欢为什么不干脆辞职呢?或者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局面,可能你会爱上你的工作。”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却拒绝作出任何改变,仍然继续埋怨,以致毫无建树。爱工作等于爱自己,如果你问一个人:“你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他回答你:“不。事实上,我已经厌倦这份工作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样的人在行业里永远都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些不幸的人从来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生的事业。他们不爱自己的工作,所以他们每天麻木地上班下班,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他注定难成气候。

    比尔·盖茨说:“你可以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但你必须爱它。只要坚持爱它,平凡的工作也会有伟大的成就。”事实就是这样,在职场生涯中,我们有自己的责任,有我们不得不做的事。工作不可能事事顺心,总有不如意,我们可能在做一些自己目前并不喜欢的工作,但是我们不能逃避,不能不负责任。工作是我们一生都离不开的,不管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它每天都陪伴着我们,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所以,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接受和面对,因为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你要对这三分之一的时间负责,如果不热爱这份工作,这确实是一笔很大的时间浪费。人生要想过得有意义,就要学着爱上你的事业。

    在一个大型机械加工厂里有一个车间,这个车间里永远都是死气沉沉,工人们个个无精打采。这个车间是整个工厂中效益最低的,工作最散漫的,也是工作最脏最累的。所以人们都把这个车间称为“灰暗空间”。每个被分配到“灰暗空间”的人,都认为自己很倒霉,所以他们也不积极工作。这个车间的工作业绩差得很离谱,总部不得不对其进行调查了。有一天,总部领导突然到这个车间暗访,眼前的破败景象让他对这里的一切状况都很不满意,他决定对这个车间进行整顿。就在要离开的时候,他听见有人吹起了口哨,循着声音他发现一个满头大汗的年轻工人正在快乐地收拾着车间里的杂物,充满了活力,当发现有人站在身边时,他很热情地打招呼。领导很奇怪,在这样的车间还会发现这样的一幕,于是他问:“年轻人,别人都认为在这个车间工作很倒霉,你为什么能这么快乐?”小伙子一边忙碌着,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我怎么会认为自己是倒霉的人呢?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位领导很受感动,他相信有了小伙子这种对工作的热情,这个车间就有了希望。果然如此,几个月以后,这个车间的景象便焕然一新了,大家被小伙子的工作热情感染了,都开始认真工作了。他们悟出来一个道理:“要想改变人生就要爱上你的工作。”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面对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采取或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一生。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无论你从事的工作多么琐碎,都不要轻视它。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我们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要工作,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质量,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只要你爱上自己的工作,就会发现它的魅力所在。曾经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或许你是因为不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才不喜欢它的。当你真正投入了、了解了、熟悉了,也许你就会热爱上它的。

    假如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漫不经心,得过且过,怎么可能会有出色的业绩?更谈不上专长了。反过来,热爱工作的人,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会使他们成为行业专家,既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佩服,也赢得了自己辉煌的职场生涯。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积极乐观的人总是怀着这种信念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我们努力工作换来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获得多少钱,而在于我们因为努力奋斗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从当年的一个小伙计奋斗到现在的“台塑大王”,他用自己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行业的精英,首先要爱上你的工作。在王永庆小的时候,王家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所以,很小的时候王永庆就外出打工,帮家里分担压力。15岁时他在小镇上的米店里做伙计,虽然他的工作就是跑腿送米、收账等,非常辛苦,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每天都按时给顾客送米,服务得非常周到。他不像一般伙计那样,把米送到顾客家里转身就走,而是一直走到顾客的米缸旁,把缸里的陈米舀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将新米倒进缸里,最后把陈米铺在上面,盖上盖子。这样认真工作的小伙计深受掌柜和其他顾客的喜爱。周围人都奇怪:这样一个没什么发展的跑腿工作他为什么干得那么起劲。王永庆说:“我爱我的工作,即使只是跑腿的。”只要是王永庆送过米的顾客都会成为米店的回头客。

    王永庆说的果然不是空话,他告诉自己,工作不是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只要你爱你的事业,你的眼中就没有“卑微”二字。一年后王永庆开了自己的米店,经过几年的努力,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为自己更广阔的事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享受它的益处和快乐,也要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爱上我们的工作。不热爱工作的人,往往都是对职业前景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和生活泾渭分明,一想到工作,便觉得辛苦乏味,痛苦不堪。他们在工作中体验不到成长和快乐,总是愤愤不平,永远觉得自己的工作回报太少,稍有些委屈,这种感觉就愈演愈烈。其实,有足够的财富、满意的职业和快乐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梦想,但人们更多的是希望能从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得到满足,从而获得真正的乐趣。

    快乐工作也就是享受生命,我们可以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使得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承担工作中的压力。其实很简单,把工作看做生活的阳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人生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只有先学会热爱自己选择的工作和职业,才会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别人,也才能受到别人的热爱和尊重。只为金钱而工作的人除了报酬将一无所获,只为工作而工作的人只会郁闷乏味,任由岁月蹉跎,因为爱工作而工作的人得到的不仅仅是报酬、经验,更多的是激情和欢乐。

    频繁转行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很多职场人士已将跳槽视为家常便饭。而在这一股股跳槽风潮里,又逐渐形成一种跳槽到不同领域的新趋势,转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当然,人最好是能拥有自己理想的职业,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但世事难料,人们从事的行业往往并不理想。如果是这样,那你就一直不负责任说转行就转行吗?果真如此的话,你是否意识到转行必然意味着要冒更大的风险,今后一段时间里工作和生活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还有,你是否已经为失败作好了心理准备和经济准备?因为你可能很快便会落入失业的大军。

    “今天我又把老板炒了”,已成为现在职场的一句流行语。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频繁更换工作和行业。在转行之前,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是否了解这个行业?对于行业的了解,光靠报纸、杂志或是网络上的一些公开资料是远远不够的,需慎重对待转行。如果自己对所要转入的行业一窍不通,或者自己积累的经验不足以应付将要面对的局面,最好还是放弃。因为转行意味着要放弃很多此前的积累,并从头再来,这对于职场发展来说,要付出不小的成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奉师父之命去山上采药,临走前师父嘱咐他:“山越高,草药越好。”小和尚点头说:“我知道了。”来到山下后,他选了最高的一座山爬,但是当他爬上第一个山头,正准备采药时,回头一看,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于是他走到山下,又去爬那座更高的山。当他爬到第二个山头时,又发现眼前有一座更高的山,于是他又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就这样,他一天的时间都在上山下山,天已经快黑了,他的药篮里却还空空如也,可是面前还有一座更高的山。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像故事里的小和尚那样,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不理想。有的人看别人赚了钱,取得了成绩就眼红得不得了;当工作遇到困境时,有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改进自己,而是转行,但是盲目地转了以后却事与愿违,然后再转行。其实,转来转去你的身价将大打折扣,因为你每个行业都没有做精。一个成功的人不在于他从事了多少行业,而在于他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做到什么程度,是否成为这个行业的精英人物。人在职场漂,谁不希望混个一官半职,谁不希望薪水高?但是高职位、高薪水不是频繁转行得来的,频繁转行只会让你的职场生涯变得不伦不类。

    王小姐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前台文员。刚进入公司的那段时间,她工作非常努力,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肯下工夫钻研,工作能力提高得很快,很得公司领导的赏识,因此半年之后她被调到行政部做助理。她工作依然认真负责,在行政部工作了近一年时间之后,她升任行政主管,开始负责公司全部的行政工作。不断的升职并没有让她懈怠,她的工作表现一直非常优秀,收入也不错,一年多的时间她的工资从2000元涨到5000元。但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她同样地努力工作,梦想着继续升职加薪,可是职位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而薪水也一直在5000元左右徘徊不前,她突然为自己的拼命工作感到不甘了。她的同事跳槽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不到一年月薪都6000多元了,恰好这个同事的公司还在招人,于是她准备了一份简历投递了过去,并马上得到了回应。她迫不及待地向原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很快来到新公司上班。可是对于房地产行业她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刚开始工作就困难重重,一连几个月薪水都是不到3000元,她失望极了,于是又跳到一家金融公司,可是由于这个行业她也没从事过,所以她的月薪也只有4000元。王小姐不禁有些迷茫了。为了找到合适的行业,她又频繁转行了四次,而月薪也在2000至4000元之间波动。王小姐现在还是觉得自己没找到合适的行业。

    也许是因为好高骛远,也许是因为没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也许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转行的念头在很多人的心底都曾经蠢蠢欲动过。然而,新的行业是否适合自己,转行之后的发展如何,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转行,这些问题在转行之前你都想过吗,有可以让自己信服的明确答案吗?大多数失败的“职场跳蚤”就是在没有思考这些问题前盲目地转行了,他们很简单地认为:先试试看,大不了再换。有的人在跳槽时只盯住暂时的利益,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得不偿失。盲目选择往往会导致短时间内再次转行,从而让自己进入恶性循环。这样做事草率的人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难有发展。

    沈建国毕业后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恰好赶上IT行业火暴的那几年,他迅速成长为一名高级白领,月薪6000元,比身边其他同时就业的同学要高出一截,这让他感到很是满足。可是IT行业红火几年后进入了休眠期,效益远不如过去那般火暴,沈建国的身价自然也不如从前了。现在和周围其他同学相比,他的收入只能算处于中等水平了。面对不断缩水的薪水,他打算转行。有从事保健品销售的同学建议他在保健品行业试着做一做,他也看到这位同学在短短几年内取得的成就:买房、买车,而且银行里还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存款。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踏入了保健品营销行业,待遇是底薪2000元,但是提成非常丰厚,月销售额高的话月薪过万元都没问题,他信心十足地开始新的工作了。但是现实并非他想象得那么简单,他发现自己对新的行业一窍不通,也没有任何销售经验,三个月下来,他无法完成规定的任务,收入当然也很少,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困难。他又转行到快速消费品行业、保险行业,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的收入依然很不稳定,在2000至4000元之间徘徊,职场的路越走越迷茫。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实在是不想在这个行业再干下去了”,“我烦透了这个行业”。谁都希望从事自己理想的行业,但是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深入了解,我们才能发现一个行业的魅力所在。频繁转行不是找到理想行业的上策。一个人追求更好的职业、更高的薪水、更体面的工作没有错,但是,如果总是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浮躁、抱怨、拖延、推诿,那么,恐怕没有一项工作是适合你的。在频繁转行过程中,你不仅没有得到任何锻炼,而且还失去了很多可以展示自己才华、能力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成为行业能手、精英人物了。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潇洒地一转身就能在另一个行业开创一片新天地,但是如果缺乏规划,仅凭一时冲动盲目转行,你很有可能一转身就跳进了“坑”里。职场的发展就像爬山一样,山外有山,如果你总是爬一丁点就换一座山来爬,将永远登不上最顶峰。如果你肯从身边的这座山爬起,即使这座山并不高大,但是,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改变现状,达到你所在之山的顶峰。

    发掘你的潜力

    有的时候,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汲取知识,储蓄能量,更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想想那拥有亿万财富的比尔·盖茨,那有着上千种发明的爱迪生,那双耳失聪、却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那双目失明、却依然乐观坚强的海伦·凯勒,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

    古时候有个小男孩叫方仲永。一天,他突然向家里人要笔墨纸砚,说他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而且还给诗起了个题目。这件事很快被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他们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并一致认为方仲永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无不个个称奇,说方仲永是个天才,以后一定能成大器,说不定能考取个状元。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他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这四岁的孩子作诗。不论什么题目,方仲永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不久,天生奇才的事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方仲永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他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他轮流拜访县里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孩子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对潜力的挖掘,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方仲永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方仲永的悲剧在于他放弃发掘自己的潜力,虽年少出众,却每天都在拜访县里的名流、富人,而非上学读书以挖掘自身潜力,最终与普通人无异了。想让生活一直充满着希望,就必须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否则希望将像闪烁的流星,稍纵即逝。不懂得充分发掘潜力的人,将会有同方仲永那样的悲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给自己作着“鉴定”:这是我能做得最好的作品了,这是我的极限了,我再也不能突破了,我没有能力,潜能被我挖掘完了……那么事实是这样吗?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普通人在生前仅开发了自身基因中潜在能力的百分之零点几,即使是爱因斯坦,也只不过是开发了30%,那么何来潜能被挖掘完了,再也不能突破自我了呢?

    有一位戏剧家在排练一场话剧时突然听到一个坏消息:女主角突然病倒被送进了医院,不能参加当晚的演出。但是演出迫在眉睫,无奈之下,戏剧家只能让他的姐姐担任女主角。虽然多次看弟弟排练演出,自己在戏剧世家也受过熏陶,但排练的时候,姐姐由于从未演过戏,对于挑战女主角很没信心,所以演得十分糟糕,连词都记不住。戏剧家情急之下生气地说:“你虽然没有演出经验,但是有戏剧基础,这段戏是全戏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发挥出点水平来。”全场一片沉默,感到委屈的姐姐强忍住自己的眼泪,脑海中回荡着戏剧家的话,突然她咬了咬牙坚定地站起来:“排练!”接着她变得非常胸有成竹。之后的排练可想而知,过程非常成功,她表现得十分自信、真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赞叹不已。戏剧家也对她刮目相看:“从今天起,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大艺术家。”让一个没有演出经验的人登台演出还能大获成功,这可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困境激发出了她的潜力。

    潜力是人们潜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和能力。不管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正在奋斗的职场人士,都要知道人人都有潜力可挖,这是大脑赋予我们的本能。别再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自满,那样你得不到最终的胜利,只会让当初智慧不如你的人超过你,因为别人都在激发自己无限潜能的时候你却停滞不前了。一个人的成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外因是成材的重要条件,但内因却是成材的最根本因素。而发掘潜力就属于内因。发掘你的潜力,你就有了自信和希望,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有一位钢琴教师,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顶尖高手,很多人都很好奇:同样是教钢琴,为什么这位教师总是那么厉害呢,难道他有什么秘诀不成?一位音乐系的同学慕名而来向这位教师学艺。刚开始,这位教师也是用平常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基本要素。三个月过去后,有一天,钢琴上摆放了一份全新的乐谱。学生看了以后喃喃自语:“超高难度。”他瞬间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磨殆尽。“试试看吧。”教师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硬而且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学生回去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没想到教师给他换了份乐谱,而且难度更高。“弹下试试。”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就这样连续三个月,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挑战新的乐谱。但是每次挑战都没有成功,他对钢琴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天他又来上课,当教师走进练习室时,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教师问个明白,这连续三个月的高难度练习除了折磨他外对他的弹琴有什么帮助。教师没有回答,只是抽出了第一份难度高的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份难弹的乐谱,学生仍然有较高水平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教师,说不出话来。现在学生明白了教师的用心:在困境中发掘自己的潜在才能。

    科学证明,潜能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需要后天的开发和训练,才能成为可为自己所用的能力。即使你天赋异禀,如果后天放弃了对潜力的挖掘,那么成功对你来说可能只是暂时的。有些人碌碌无为,只会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把失败归罪于外因,忽视了内因的作用。殊不知,离开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不懂得发掘自己的潜力才是失败的根源。发掘你的无限潜力,不仅仅是在让你适应社会,更是在提升你的竞争力,只有具备了强有力的竞争力,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现状,才能有发展的机会。

    接受别人的批评与意见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美和肯定,而不愿听到批评和否定,一听到批评的话,眉头就会皱起来,脸上也出现了不愉快的表情。然而,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批评有多么难能可贵了。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有诸多的缺点,批评正是揭发这种缺点的一种好方法,我们不仅应该接受,更要欢迎别人给自己提意见、提建议。有思想的人都非常希望别人将他们的意见提出来。

    在职场中,有太多的人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想法使他们没有改进自己的余地,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设下了障碍。而且平常拒不接受建议,等到了真需要别人建议时,别人也不会积极地提意见了。没有人提意见的人生一定很悲惨,在事业和生活上一定不顺利,生活情趣也一定会降低。许多人的最大缺点之一是缺乏率直的心胸,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愿集思广益。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将阻碍我们的职场发展。

    明朝时有一对兄弟,在外出打猎时发现了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正要弯弓搭箭去射,哥哥说:“我们射下来以后炖了吃,鲜嫩。”弟弟不同意说:“大雁就应该烤了吃,肥美。”兄弟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不休,所以只好请土地爷来公断,土地爷倒公正无私,判为炖一半、烤一半。兄弟俩觉得公平所以都高兴了,可是等他们再去射雁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这就是“兄弟争雁”的故事。兄弟俩都固执己见,不肯相让,让到手的大雁也飞了,到头来连一根雁毛都没得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无休止地去争论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错过完成它的机会。在职场中,大家难免会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争论,当别人提出某些看法或意见时,争论不休是没有意义的,学会聆听、学会分析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类似的事情,例如,开会时每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不欢而散,既影响了工作,又影响了同事间的和睦相处。也许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给自己提意见是在管闲事,或根本就是有意针对自己。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的智慧和知识总是有限的,只凭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不一定能有正确的判断。而错误的判断往往会导致意料不到的失败。如果这种失败只使一个人痛苦,还算是万幸,但是如果波及到周围的人或使公司都蒙受损失,就十分严重了。

    吴小姐在一座中等城市的居民区投资十万元开办了一家香水店。也许大多数人都觉得,消费者买回去的进口香水用完了,可以随时到这里花较少的钱添加香水。吴小姐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相对廉价的香水肯定能够获得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而且市场也大,利润一定相当可观。所以她选择的店址是在一个十几年前建造的老居民区里。一切就绪,正准备开业时,一个朋友给她泼了一头凉水,建议她换个地方开店。但是头脑发热的她根本听不进去任何意见,还没等她朋友把话说完就转身离去了。令她没想到的是,由于老居民区里居住的大多是普通工薪族,他们对香水的消费需求非常少。接连几个月,香水店的经营都处于亏损状态,吴小姐一筹莫展。

    她很后悔当初没听朋友的建议,于是她又找到这个朋友,表示很后悔自己当初固执的态度。朋友说:“卖香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到合适的客户,香水店里的高档香水价格虽然比专卖店低,但还涉及一个消费习惯问题。把店址选在平民社区,虽然能得到一部分低收入顾客的认可,但顾客总量很少,利润总额也就难以保障。如果选择偏高档的住宅小区开店,那里的顾客群具备高档香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又懂得识别香水的价位,自己再把店布置得清新优雅一些,那就一定能吸引客户。”听了朋友的建议,她猛然醒悟,于是重新选址开店。这回她轻轻松松赚钱了,每月盈利两万多元。半年后又增加了批发业务,不到一年就已经获利上百万元。

    在复杂的社会中,人类显得是那么单薄。而复杂多变的职场也时刻提醒我们的大脑不要过于简单,多听别人的意见甚至是批评,就能了解更多的观点与信息,对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是非常有利的。固执己见是一种消极的癖性,心胸开阔才是应有的态度,前者会导致失败与孤立,后者则是成为行业精英的保证。所以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的确,能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建议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一次,为了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签发了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作战部长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结果怎么样呢?当林肯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很平静地回答:“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只要是出于诚意的批评,就会正视它,这正是精英们明智的地方。

    无论你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难免会遭遇别人的批评。小时候,是你的父母对你提出批评,长大后,是你的师友、你的同事……他们或者善意教导,或者毫不留情地斥责。同样地,你会常常批评别人,给别人提意见、提建议。那么,你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呢?你是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别人,认为别人总是刻意伤害自己,并时时刻刻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还是仔细聆听,虚心接受那些正确的意见?

    我们要积极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把它作为自己前进的向导,努力改进自己人格上的种种缺点。凡是有头脑的人,都勇于承认自己有缺点,并欢迎别人以批评的方式来揭发自己的缺点。这些愿意接受别人批评与意见的人总是以客观的态度来衡量别人的批评,利用别人的批评来看清自己的行为,如果确是自己错了,便积极改正过来。的确,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于自己是非常有益的,好话要听,指责和抱怨的话也要听。没有人一入行就是行业精英,他们都是通过别人的不断提醒,来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吸收别人的意见,从而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从你最了解的行业入手

    古人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确,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规律。不熟悉这个行业而贸然进入,就如同进入一个黑暗的房子,不知东西南北,容易失去方向,碰得头破血流。有选择就有风险,而我们必须要对自己所要进入的行业有所选择。在与风险的博弈中,除了那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外,我们应如何控制风险,把它最小化呢?当然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最了解的行业。

    每个行业、领域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不同于其他行业、领域的技术、技巧和方法,相互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大千世界包罗万象,需要众多的行业组合支撑,就像日常生活用品异常繁杂一样,各种物品都要有人凭技艺去制造和生产。一个人是不可能行行皆通的,我们唯有从自己最了解的行业入手,才最容易创造出卓越的业绩,成为行业精英。

    前几年,互联网市场热火朝天。一位房地产老板看得眼热,他以为只要找几个懂网络的大学生做技术,自己又有多年的房地产管理经验,经营一个小网络公司应该没问题。于是他用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招聘人员,开了一家IT公司。后来技术部设计出了软件,但是推销不出去,软件的销售渠道和管理方式都与房地产管理方式大相径庭。对IT行业一窍不通的他投入了上千万元资金,可是卖出去的产品寥寥无几,只好关张了。

    当今社会的竞争已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业内的行家里手存活尚且不易,何况一个外行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不知道;哪里是陷阱,哪里是坦途,你还不知道,那你只有处处被动,时时挨打的份儿。成大事者往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熟悉的领域,这样事业成功的概率才会是最大的。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创业之初之所以选择生产电器插座项目,是因为他在这一行当过学徒工,对这一行熟悉并且有特长;被誉为“领带大王”的企业家曾宪梓之所以经营领带项目,也不是无理由的,他曾在哥哥的领带厂里打过工,对领带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都很熟悉。可见,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项目是成功的关键。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过这样一次经历。1929年,他的老朋友、美国证券巨头伯纳德·巴鲁克陪他参观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那里气氛紧张热烈,深深地感染了丘吉尔。丘吉尔忍不住玩起股票了。他的头一笔交易很快就被套住了,这叫他很丢面子。他又瞄准了另一只很有希望的英国股票,但股价也没给他面子,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如此折腾了一天,丘吉尔做了一笔又一笔交易,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泥潭。截止到下午收市时,丘吉尔已经资不抵债要破产了,这样的结果让他惊呆了。正在绝望之时,巴鲁克递给他一本账簿,上面记录着另一个丘吉尔的“辉煌战绩”。原来,巴鲁克早就料到像丘吉尔这样的大人物,即使头脑再聪明,在股市之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对丘吉尔来说股票行业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老朋友提前为丘吉尔准备好了一根救命稻草,并吩咐手下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一个账户。

    对行业了解比较深刻的专业人士,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往往更容易理清思路,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更容易快速地解决问题。如果你对行业的了解程度较浅,那么不管是解决问题,还是作出决策,甚至是完成本职工作,都是有难度的。任何一个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非常注重这一方面的考查。对企业来说,只有对本行业有深刻了解的人才是他们需要的。不管在哪儿工作,做什么行业,对所在行业的深刻了解会使你的事业如鱼得水。要想成为行业精英,对行业进行深刻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是这种差异性,要求人们必须干一行研究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从小事做起

    没有人生来就是做大事的,那些成功者对工作中的任何小事及细节,决不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的态度。许多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既然自己想要成功,那就应该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不应该去做一些谁都能做的小事。在他们看来,好像只有不做小事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胸怀大志和与众不同。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思想:只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因而,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真正所谓的大事实在太少。成功的人不是把大事做得怎么样,而是将小事做得几近完美。

    小事,体现智慧;小事,决定成败;小事,改变命运。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平实的语言,却包含有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千万别看不起身边的小事,就一定要摆正心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许多人所做的工作都只是一些琐碎的事、具体的事、单调的事,它们也许是鸡毛蒜皮,也许过于平淡,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因此,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老赵和小李都是一家石油公司的货运司机,老赵已经在这家公司干了二十多年,而小李是半年前才应聘到这家公司上班的。小李常常嘲笑老赵对工作过于一本正经,用他的话说就是:“如此简单而卑微的工作,实在没有必要把它太当回事儿,只要我们保住这个饭碗,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足够了。我们要把精力都放在大事上。”但是老赵却不这么认为,他在每一次出车时都要用心地检查车辆的状况,还要检查车上的石油罐是否有隐患。在小李眼里,老赵所做的一切都是“多此一举”。有一天,小李准备和老赵一起去送一批货,小李已经跳上了车,但是正在检查自己车上货物的老赵看到小李车上有一罐石油没有封紧,而且小李的汽车底下还漏油,于是老赵让工程人员迅速把那罐有问题的石油换下,小李的汽车也因存在严重问题而停止营运。结果就在当天,他们的另外一位同事因遇上了和小李同样的问题而在行驶中车毁人亡。小李现在提起这件事还有点后怕,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让小李终于明白:不重视小事的人不仅做不成大事,甚至就连本职工作都完成不了。而且很多时候,正是小事影响着职业发展,关系着生命安全。

    所谓大事与小事都是相对的。小事做好了,可能带来许多好的大事。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而如果小事做不好,大事也很难做得令人满意,这应该是可以成正比的逻辑推理。所以,想做大事首先得把小事做好、管好,管好了小事你才能管大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真正的障碍有时只是一点点疏忽与轻视。许多年轻人都胸怀大志,满腔抱负,却不知道成功往往都是从点滴开始的,甚至是细小入微的地方。如果不遵守从小事做起的原则,必将一事无成。

    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应聘。那时资质平平的他在面试的人当中算不上出色。当前面的人面试完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然而,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去,他发现进门的地上有一团废纸,便弯腰捡起来,顺手扔进了废纸篓,然后来到董事长面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没有向他提出任何问题,当即宣布他已被录用。福特就这样进了公司,不久便名扬天下,使美国的汽车产业一度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他把重视细节和小事的优良传统很好地贯穿在福特汽车生产销售的各个细节中。

    要知道,工作其实是由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构成的,一个不愿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老子就曾告诫人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多下工夫。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就是为成功奠定了基础;一旦做不好、做坏了,就使其他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家公司搞垮。

    要问谁是最成功的零售商之一,沃尔玛当之无愧。沃尔玛这几十年蒸蒸日上,而且不断扩张。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沃尔玛仍然以良好的速度增长。沃尔玛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它注重细节,从细节中取胜。你能在小事上赢得成功,在大事上才能不失手。沃尔玛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以代替木制货架后,许多人觉得这点小事影响不了什么,但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认为,竞争拼的不是大事上谁主沉浮,而是在细节上谁能展现优势,于是立刻请人制作了更漂亮的金属货架,并成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杂货店。沃尔玛的另一个竞争对手本·富兰克特特许经营店实施自助销售时,沃尔顿连夜乘长途汽车到该店所在的明尼苏达州去考察,回来后也开设了自助销售店,当时是全美第三家。细节决定了成败,沃尔玛认真记录分析每一个商业数据,用通信卫星为每一家客户服务。沃尔玛全球4000多个店铺都装有卫星接收器,每一个消费者在其任何一家连锁店进行交易时,客户的年龄、住址、邮编、购物品牌、数量、规格、消费总额等一系列数据都被记录下来,送进企业信息动态分析系统。沃尔顿说:“我如果看不到每一件商品进出的财务记录和分析数据,这就不是做零售。”就是因为做好了这些细节,沃尔玛在零售界身居老大的位置才无人能动。

    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坏毛病,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个所谓的大事都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每一个做大事的人也都是从小事做起的。许多人总以为大丈夫处事,当不拘小节,志在扫天下,殊不知,大事皆由小事而成,小事不愿做、不屑做、拒绝做,大事就只能成为空想。做小事不仅是一种做事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学历高低只能证明你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只能说明你过去的业绩与辉煌,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企业用人,不仅要看你的知识结构,更要看你的做事能力,不会做小事的人肯定也不会做大事。做行业里的精英更要从小事做起,把基础做扎实了才能有腾飞的那天。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既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在小事中历练自己,逐渐成为行业的精英。

    人往高处走,跳槽有策略

    漫漫职场路,没有人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行业,只就职于一家公司,跳槽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事,你也在准备跳槽吗,你知道跳槽之前应该做什么吗?当你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了。但是,你必须明白:跳槽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能够取得职业的成功,这个时候,讲究跳槽的策略才是理性的做法。既然职业发展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更应该去正视和对待我们的职业发展,而跳槽的技巧关系到我们职业发展的成败。

    首先,大家要弄明白什么是跳槽?简单来讲,跳槽就是指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另谋高就。跳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策略。跳槽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职场有更好的发展,正所谓“人往高处走”。但是,人人都想往高处走,那么我们就需要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走,怎么走,什么时候走,要走到什么高度,走了以后怎么办?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了以后才行动,从而盲目跳槽,本来打算跳了以后大展宏图,但是结果却没有达到自己要走的高度,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说跳槽不是说做就做的事,是要求我们事先想好、仔细计划后才能有的动作。

    魏小姐在一家公司工作快十年了,绝对属于元老级人物了,之前她从来没想过要跳槽。有一天,一个朋友对她说:“你在这家公司工作这么多年了,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为什么不出去看看别的天地呢?换个工作环境可能就有了新的希望。”魏小姐也觉得这话有道理,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而且自己在这家公司也基本上做到顶尖了,想要换一家公司谋求新的发展。魏小姐很快找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但是仅仅过了半个月,魏小姐又想换一家公司,原因是这家广告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发展空间大不如之前那家,而且工作环境给人压力非常大,公司运营体系也不完善。她在跳槽之前从来没想过去了解一下这些问题,所以她现在非常后悔自己当初草率地作了选择。于是,她吸取了前一次跳槽失败的教训,首先思考了一下自己跳槽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她又认真思索了自己要跳的方向是什么,对新工作有什么期许?她希望找到一家公司,能给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不想跳了以后就工资翻倍,只要在自己的领域尽情发挥,钱自然随之而来。在投简历前,她对几家比较理想的公司作了了解,选了三家符合她意向的公司,有目标性地投了简历,并成功地通过面试开始了新的工作。这次魏小姐的跳槽显然不是盲目的,她在跳之前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找到了符合自己发展要求的公司,所以一年后魏小姐顺利地进入了公司的领导层,收入也颇丰。

    魏小姐的经历告诉我们:跳槽是一种策略,要讲究方法,才能跳得高、跳得稳。现实生活中,导致跳槽的因素有很多,盲目辞职不仅会带来压力,甚至会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三思而后行。你首先要明确你的跳槽意图是什么,是想清楚后主动作的选择,还是因为对目前的工作现状不满意,不得已而为之。一些有能力的人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就在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和作了充足的准备后,有目标地主动跳槽,从而实现了“人往高处走”。还有一类人,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现状很糟糕,他们抱怨工作中的种种不满,而且认为解决这种不满的方法应该是跳槽,而不是查找自己的原因、完善自己、使自己达到一定的能力后再跳槽,再加上身边有人鼓动,他们就试探性地跳槽,没有明确的目的。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可能越跳越不如从前。

    的确,现实中很多人是对现有工作不满才会想到跳槽,人际关系不好、工作太久产生厌倦都会使某些人产生跳槽的念头。而这些人为了尽快地改变现有的状态,往往缺乏准备,“病急乱投医”。要想跳得更快、更高、更远,首先要了解自己为什么想跳,结果是不是真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接下来,必须要找好“下家”,对目标公司作非常详细的了解,并进行选择。特别是跨行业跳或往优秀企业跳,一定要知己知彼,作好充分的准备后再去实施最后的完美一跳。

    小兰毕业后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在实力雄厚的公司,她的职业发展非常顺利。她很满意这份工作,包括薪资待遇、人际关系、公司环境等各方面。然而工作几年以后,她有了换工作的想法,因为她分析了一下公司的形势:公司前几年快速壮大,现在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期了,所以给个人的发展空间就有限了,而且升职速度十分缓慢。在这样人才济济的公司里,一般的员工得三年以上才能升职,能力强一点的员工也得将近两年。小兰分析了一下,现在自己都30多岁了,不像那些刚进公司的年轻人有时间去积累经验,可以再慢慢熬,再等个三至五年就过了自己的事业黄金发展期了,所以她要跳到一家有继续发展空间的公司,可能待遇暂时没有现在好,但是用不了多久,凭自己的能力,高薪不是问题。她跳槽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于是她去了一家外资企业发展,这家公司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好,而且年底就要上市了,在这家公司只要你有潜力可挖就能有发展的空间,非常符合小兰跳槽的目的,所以她来到这家公司工作是她职业生涯的一次正确选择,是一次成功的职场规划。

    能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纷繁职场中跳来跳去,进而找寻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位,这不失为一种超强的能力。但是在跳槽之前你是否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跳槽,或者说跳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在明确自己实力的前提下,结合客观事实分析利弊后作出的选择,那么你的跳槽是成功的,对你的职业发展是有利的。反之,盲目地跳槽换来的只有失败。

    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跳槽这个行为,人往高处走,跳槽无可厚非。但为什么跳、能不能跳、什么时候跳、怎么跳却是个问题,一定要审时度势、结合实际来作出选择。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从容不迫。跳槽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自己是否真的确定了前行的方向,未知的空间又能否真正接纳自己?相信这些问题对于成功跳槽的人来说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当你真的到了非跳不可且具备了跳的资本的时候,那就鼓起勇气勇敢自信地跳。这一跳定会更高、更远、更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