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的奋斗笔记-小试牛刀:布衣将相挺进沛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借他人力量,助领导一臂之力

    事不宜迟,那晚,大汉的初期领导班子,最优秀的布衣团队,在萧何的带领和指导下,以刘邦的名义拟了一封《告沛县全县弟子书》,这是未来大汉的政治领导集团所做的第一项工作。

    此书被整齐地誊写在绢帛上,由刘邦亲笔签名后,将其裹在箭杆上。大家来到城墙边,只见刘邦摆好架势,挽弓拉弦。自古开弓没有回头箭,可此时刘邦那射出的箭撞到城墙上的旗杆后又被弹了回来。一群人面面相觑,没人敢笑出声。

    萧何微笑着很适时地给刘邦铺了个台阶:“晚上风大,贤弟又忙碌了一天了,这事我看让樊哙和夏侯婴干吧?”

    萧何很聪明,又惯会用人,杀狗的和开车的臂力都大,充分发挥个人的强项。这不,樊哙和夏侯婴果真像喝杯闲茶一样,就把那封传单《告沛县全县弟子书》射进了城。

    你方唱罢我登场,沛县县城里,到处可见官家的捕快,手持长剑短棍在街上巡逻,城门处的戒备更加森严,站岗的哨兵正在仔细地盘问进进出出的行人。

    萧何和曹参可是这小县城里的大人物,出了这么大的事,县衙里直接翻了天。早上晨会,县太爷气得直翻白眼儿,拍着桌子气急败坏地狂吼着:“给我抓!抓回来!抓回来五马分尸!”这人心不狠不行啊,自己最信任的左膀右臂逃跑了,他这半辈子算是白忙活了。原本想反秦,想做个好人,给自己的后半生积点儿阴德,保住自己头顶的乌纱帽,没想到这正事没办了,又节外生枝啊。乱世啊乱世,都是那个混蛋刘邦给闹的,这两个得力的心腹干将都被活活地拉下水了。

    “最新爆料,县衙里的红得发紫的秘书萧何伙同捕头曹参,昨晚上逃跑了。”

    “当真?这话可不能乱说。”

    “骗你是猪,俺叔伯哥哥不是在城门处值班吗?亲眼看见萧秘书和曹局长,还有另外两个人一起逃出城去的。”

    “嘘,小点儿声,让捕快听到了逮你通匪没商量啊。我说今天县里怎么宣布戒严,捕快满街窜,原来是出大事了。”

    “可不是,这萧秘书是俺五服内的本家呢,他人可好了。曹局长也到俺家喝过几回酒,对咱老百姓那个亲啊,听说他们是投城外的起义军去了。”一个萧姓的男子道,“知道不,那起义军领头的可是刘家的三儿,俺还听说他这回走上正道了,在山上成立了个什么芒砀山起义小分队……”

    这时候,街上摆摊的百姓没有生意可做,正在八卦县里的大新闻呢。忽然看到天上一封书信从天而降,大家一窝蜂似地围了上来,连街上的那些捕快都不例外。好不容易在胡同里找了个算命的先生,让他给大家念念这天外飞书上写的啥?和咱老百姓有关系不?

    算命的人一字一句铿锵地念道: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我是刘家的小三子刘邦啊,先给众父老乡亲问个好,谢过大家伙照顾俺的爹娘和老婆孩子。再给大家透个信儿,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俺是在带领咱沛县的爷儿们去咸阳服役的路上造反的,带着你们的男人们上了芒砀山。谁没有爹谁没有娘,谁和亲人不牵肠?谁不想平平安安过本份日子,可是大秦朝廷暴虐,不让咱们老百姓活,逼得咱们抛家舍业。外面的新闻想必大家都听说了吧?前不久陈胜和吴广已经反了大秦,如今各地风起云涌,农民起义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啊!那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跟着他们干,咱们就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外面的世界好精彩,你们想过没有?你耕田来我织布才是幸福的人生。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反秦了,前赴后继地支持起义军,咱们沛县的百姓觉悟怎会比他们低?亲爱的同胞们、父老乡亲们,不要再给大秦朝廷卖命了,纵使沛县的城门是铁打的,迟早也会被反秦的刀剑给削成铁屑。到那时,两军对垒,咱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们可伤不起啊。亲爱的乡亲们,行动起来,宰了那个县太爷,另选一个干实事儿的人做咱沛县的老大。大秦的暴虐,天地不容,且看今日,竟是谁家天下?”

    这封情文并茂的反秦檄文,右下角端端正正书写着刘邦的亲笔签名。

    沛县是远离皇都的山水小城,本来离战火很远。可是,战火纷飞、世事动荡的年代,还会有一方净土让百姓得以安身吗?

    萧何能在县太爷的手下一干二十年,把为人处世的本事练得炉火纯青。在污浊的环境里还能做到自清,这恰好说明了萧何有着坚定的防腐蚀能力,是个值得老百姓信赖的好官儿,有着人生大格局的人怎能与屋檐下的燕雀相提并论。

    话说在起义浪潮的推动下,像萧何这样的进步官员,走在时代的前沿,利用工作之余,把群众工作做得有板有眼。这阵子偷偷派人进城四处贴传单,宣传刘邦是真命天子,舆论的威力果然不可估量。

    刘邦不在家的日子,吕雉这个未来临朝称制的女子,在民间时就充分展现了她的政治头脑。男人做了起义领袖,老婆也不能拖后腿,作为留守夫人,男人为了百姓远走他乡做大事去了,她除了勤俭持家外也没闲着,把刘邦给宣扬得跟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仙一样。炒作刘邦的这项工作,吕雉和萧何一样功不可没,都是为了大汉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

    这沛县的县太爷,也没几个真正得力的人。在他的任下,不懂得卑躬屈膝地讨好他,你就是干出花来也没人瞧见。这县太爷,虽不是坏得透顶,但他为官一任,不懂得造福一方,平时太张扬,贪酒好色搞女人。食君之禄,中饱私囊。这样的奇葩官员,老百姓能不怨声载道吗?

    一切如萧何所料,沛县的有志之士和进步的老百姓,受了刘邦这封檄文的影响,真的就快刀斩乱麻,连夜攻打沛县县衙,把县太爷神不知鬼不觉地给咔嚓了。估摸着县太爷在去天堂的路上,都还在咒骂萧何和刘邦吧。

    2.慧眼投资,甘做领导人梯

    彼时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浩浩荡荡地进城来了。

    刘邦骑着高头大马,左边是萧何,右边是曹参,身后是夏侯婴、周勃、卢绾等兄弟们,场面极其热烈。刘邦一行人全都跳下马来,和父老乡亲们握手拥抱。这支队伍又都不是外人,乡亲们都在议论:“这不是刘家的三娃子吗?出息了啊!”

    “这不是县里的一支笔萧秘书吗?原来人家早就是队伍上的人啊,一直潜伏在县衙里做卧底啊,瞧,那不是曹参吗?还有村头巷子里那个杀狗的叫樊啥?哎,快看,那边上那不是吹鼓手周勃吗?”

    这反秦的芒砀山起义小分队开进县城,红透了半边天。一行人成了凯旋的将士,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自从被抓去修阿房宫逃跑后,就没有音讯的亲人们全都回来了。老人、妇女、儿童和队伍上的士兵们抱头痛哭,善良的百姓们纷纷要求他们回家住,可部队有纪律,哪能说回家就回家。

    萧何和曹参都是小县城里的大干部,像他们这样的人都舍了公家饭去投奔刘邦,参加起义军了,说明这个部队是正义之师,跟萧何走,一准儿没错,错了俺也愿意。

    百姓们又争先恐后地要求把自己家的娃子送去当兵,非要跟着刘邦和萧何干。自发自主的欢迎仪式接近尾声时,刘邦那百几十号的队伍,渐渐变成了几百号人。

    刘邦警惕地环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县太爷刚刚被取了首级,保不住他的手下们就隐藏在这狂欢的人群里。新入伍的兄弟们,连武器装备都没有,一旦有破坏分子会措手不及。刘邦问萧何:“大哥,依我看形势依然紧迫,不容乐观。咱们不能回家,应该全部驻进县衙大院,你看怎样?”

    “嗯,听贤弟的,我也担心这欢迎的群众里会溜进破坏分子,一旦他们跳出来作乱,会伤及咱们的兄弟和无辜的百姓。”

    刘邦大事不糊涂,关键时刻他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拥挤的人群里,他一直剑不离身,并谦逊地和萧何商量:“大哥,眼下咱们得先接管县衙,这事儿还是交派曹参去做吧,那些人大都是他的老部下,他去好使。等他交接完毕,咱们得抓紧时间开次会,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大哥看如何?”

    此次反秦,让刘邦这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得到一次升华。在这热火朝天的氛围里,他依然保持着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最清醒的头脑。萧何自然没二话,很默契地服从命令听指挥。

    这支起义小分队率先进城,接管了沛县县衙。县里现在可不太平,昨晚县太爷的人头被人摘下来挂到了城门上示众。县衙里人心慌慌群龙无首,看到萧何,曾经的同事都像见到了亲人一般。大多数的同事都开始自觉地配合工作,只有少数人还在观望。

    萧何细心地注意到县衙的大门口和大厅的岗哨全换成了曹参的部下,站岗的士兵军容整齐,冲进门的萧何和曹参敬礼,二人相视默契一笑。

    现在火烧眉毛的事儿,是马上安排召开会议。萧何抱着一堆紧急起草的文件走进会议室,走廊另一头夏侯婴、樊哙他们也小跑着进来。会议由萧何负责主持,彼时他是大秦县衙的第一秘书,此时他是刘邦起义小分队的文书干部,履行的职责和往日有所不同。

    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沛县县衙大会议室里召开,初具雏形的大汉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列席了本次会议。刘邦坐在最上首,萧何和曹参分坐左右两侧,知名乡绅在次座上,其他的人分坐两边。现在队伍里融入了新的血液,需要统一思想,确定下一步目标,并推荐选举出新一任领导班子。

    会议室里一片喧嚣,萧何他们还没有开口,那些德高望重的知名乡绅先按捺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嚷着,让刘邦做县令。面对众望所归,刘邦站起来给大家深施一礼,谦逊地说道:“我刘邦在此先谢过各位父老乡亲的抬爱,不用我说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大秦当局疯狂镇压,形势并不乐观。咱们提着脑袋反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百姓们过上更平安富裕的生活吗?如果大家选人不当,我们这支队伍就会惨遭灭顶之灾,一败涂地。到时我被摘了脑袋事小,让兄弟们白白地送了性命,辜负了咱们沛县的老百姓,俺刘邦就再也无颜面对沛县父老啊。刘邦不才,请诸位还是推选出一个更有才更合适的人来担任吧?”

    好一个刘邦,没想到他玩儿起谦虚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儿,陈述的理由说得发自肺腑,谦逊又中肯。

    刘邦这么一谦虚,可把萧何给急坏了,曹参也急得在桌下用剑柄直捅萧何。萧何从给刘邦找工作开始,忙活儿到现在,为的不就是想把刘邦挺上大筵席吗?这干部当了,兵也当了,山寨王也当了,起义军小分队领袖也干了,各种各样的工种都换得差不多了。一个领导所必备的素质,所需要的血与火的历练,刘邦也都经历过了。这该做的功课都做了,该烧的香都烧了,该磕的头也都磕了。萧何费了这么大周折,好不容易盼来了这样绝好的机会,人家倒好,死拽着往后撤,说什么选个比他更有才的人。要真有这样的人,俺会好好地赔上银子、赔上工夫、赔上大好的青春,一厢情愿地倒贴给你吗?

    萧何还没来得及站起来插上话,下面就有人情绪高涨地发言了:“俗语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县里群龙无首,工作都给耽误了,既然刘大哥有难处,咱们就不勉为其难了,我推荐萧何做咱们的县令。”

    这位刚说完,又有人跟着站起来举手力挺:“对,萧秘书虽然是文职干部,论资历论政绩,在咱们县里也是数得着的元老了,他绝对有能力做咱们的老大。”

    会议室里气氛高涨,萧何是心急火燎,他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好了,众位兄弟父老乡亲们,请安静一下容我讲几句。刚才大家争论得很激烈,有句话大家说得很在理儿,咱们沛县不能一日无主,在这里我先谢谢大家对萧何的抬爱了。”

    萧何的话还没讲完,底下又是一阵起哄声、掌声,刚才那几位老家伙激动地站起来说:“萧秘书不必自谦,为了咱们沛县的老百姓,你就从了吧!”

    2.巧抓机遇,把领导挺上位

    曹参和夏侯婴在旁边偷笑。萧何再一次打断了大家,他对大伙说:“不是我萧何不愿意领命,是萧何真的不才。我只是一个读书人,怎担得起这一方重任。依我看,还是刘邦德才兼备,你们看啊,他有义气、有豪气、有正气、有责任感,心胸开阔是非分明,他做事踏踏实实,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他去服劳役,却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反了大秦。在芒砀山物资匮乏,生活条件艰苦,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跟大家一起度过了最艰苦的日子。陈胜、吴广起义后,又是他率先带领大家起来反秦,彻底和大秦说拜拜。”

    萧何一番情深意重的话,说得大家感慨万千,连刘邦也被感动了,他昂着头,眼里一片墨色,刹那间他貌似真的读懂了萧何的心。

    这时候又有人说萧何如果不想干,让曹参干也可以,毕竟曹参是捕头出身,干个县令还不小菜一碟。曹参最清楚萧何这番倾情表演的目的,作配角就要做得恰到好处,冒泡冒得适时。曹参忍着笑绷起脸,开始配合萧何为刘邦做嫁衣裳。只见曹参啪一个敬礼,有板有眼地说:“众位兄弟们,可不敢拿俺曹参开玩笑啊,俺能吃几碗干饭,俺自己心里最清楚。俺是干过捕头,但是俺怕死,更怕上战场。父老乡亲们啊,生命只有一次啊,俺可不敢拿着自己的性命开涮,俺这个人比较爱惜自己,求求大伙放过俺吧?”

    刘邦沉默地看着萧何和曹参演着双簧。这世间唯有这个男人这样力挺他,支持他,毫无私心地把他往高处捧,这是怎样一种情分?刘邦心里满是柔软的感动,那是知遇之恩,那是拥有大智慧的两颗心灵的相傍相依。

    萧何对大家说,他是学法律的,对军中大事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按照大秦的律法,聚众造反扰乱社会秩序,这可是犯了杀头的罪,主犯和从犯所受的刑罚有所不同,主犯罪大恶极,还要株连九族。但从犯就另当别论了,纵使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但可以保住亲戚朋友不受牵连。如今这世道乱成一锅粥,各路诸侯蜂拥而上,想扳倒大秦,以后保不住要血战沙场。如果他命好,众诸侯旗开得胜还好,如果这大秦朝廷扳不倒,众诸侯被大秦给灭了,那他可没有胆子拿一家老小亲戚朋友的性命来开玩笑。所以这县令,他纵然是干不得的。

    萧何说得有理有据,真的唬住了一屋子人。他既然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就足以证明,不论谁干了这个破落县城的县令,都明摆着不会有好下场,甚至连他的全家也没有啥好果子吃。纵使台下有人本来想着碰碰运气耍一把,这下再也没有敢吭声的了,好好的谁吃饱了撑的敢拿自己和全家人的脑袋开玩笑啊!

    曹参、夏侯婴他们偷笑着对萧何伸了伸大拇指。

    聪明如萧何,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只不过是为了给刘邦打头阵,为刘邦用语言开出一条官路而已。倘若萧何真的如他自己所说贪生怕死没有担当,他就会安于现状,守着自己的老婆孩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他没必要费尽心思给自己找不利索,也就不会撺掇着刘邦造反。

    萧何瞅着大家都被他忽悠得云里雾里的,趁势恭恭敬敬地朝刘邦深拜下去:“县令大人在上,请受萧何一拜。”

    曹参、夏侯婴他们正在偷笑呢,看到萧何对刘邦行大礼,赶紧和萧何站在一起,冲刘邦拜了两拜。那些请来的知名乡绅们,一看萧何都甘居刘邦之下,谁还敢有别的话说,一同叩拜县令大人。大家一起混江湖谁都不是傻瓜,这个起义军的头儿,这个一县之长不是谁想当就能当,更不是谁想当就能当好的。

    刘邦自己也有取秦始皇而代之的野心,但是当着萧何、曹参和众人的面,他总得表表谦虚,为自己赢得人心。幸好萧何一再坚持,大家也只好顺水推舟。其实跟随刘邦这么久,大家心里也都有数,要是刘邦真的经不起推敲,大家就是亡命天涯,也不会跟着他混江湖。

    萧何的话固然有忽悠的成分,如果事情惨败,起义军领导人的家人势必会不可避免地跟着受牵连。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起义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一屋子人的思想境界,还没有都上升到舍小家去冒险的高度。说到底,这做沛县的芝麻官儿,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谁都不肯掰下自己的脑袋揣在怀里,心甘情愿地给大秦做活靶子。就现在这阵势,一伙散兵游勇连个领头的都没有,一旦秦兵袭来,只能坐以待毙。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兄弟们好不容易直起腰杆来了,再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命运。所以大家都想,既然事情闹到这一步了,总要有个人能在这当口挺身而出,刘邦义不容辞地担此重任。

    这个世界上,伟人或成功人士的身上总会有一些不常见的闪光点。他们就是太阳,吸引着无数颗星星向他们靠拢,他们往往会有一个无形的磁场,可以聚集无穷的人气,这样的人天生适合做领袖。经历了千折百回,如今尘埃落定。刘邦名正言顺地变身为沛县的县令,官至七品。手下带领着几百号人的队伍,虽然比不上地方武装政权,但也算是正规的军事武装。

    刘邦生于沛县,起于沛县,手下这帮兄弟也都是沛县的土着,这出任一县之长了,总得有个正经的名号吧。萧何是鼓捣文字的高手,取个名字是小菜一碟。古代对人气旺、声誉好的人尊称为“公”,刘邦现在是这一方土地上的父母官儿,将来不管官做得多大,都忘不了沛县的父老乡亲,所以就叫“沛公”。

    自从那天萧何屈膝一拜,把刘邦力挺上政治舞台,就已用无声的行动证明了咱们萧何甘于人后,做一片绿叶,默默无闻地衬托出红花的美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