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不值得”法则】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去做好。
过完暑假,经贸学院里也来了很多新生,学院要组织迎新晚会,班级推荐李自明和另外一个同学去作演讲,李自明答应下来,另外一个同学拒绝了。李自明觉得这件事就是个面子工程,但是自己还是要好好准备,演讲还是需要多锻炼的。
新的学期来临,大家又一次来到郭先生家上课。郭先生新买了金鱼,在客厅的茶几上放着,煞是好看,同学们看到之后大多不断称赞,却有两个人在争吵,争吵声越来越大,以至于客厅所有的人都不说话,静静地盯着他们两个人。
李自明一看,其中一个正是那个拒绝去演讲的同学,他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同学在和自己的女朋友争吵。这对吵架的情侣看到所有人都安静地盯着自己,顿时脸色通红,郭先生问:“你们两个怎么了?”
女孩子没好气地说:“郭先生您不知道,前两天班级推荐他在迎新晚会上作演讲,他拒绝了。老师来找他谈了两次,他就是不答应。”
男生显得很是无奈:“我上周在忙自己的事,我真没空去作什么演讲,对于我来说无足轻重的东西我干吗要去做?干吗要浪费时间?”
郭先生问:“那是谁去的?”李自明举手示意是自己去的。
郭先生说:“好了,你俩别吵了。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调换成‘不值得定律’吧,看看你们两个谁说的是对的。”
众人一脸茫然:“不值得定律?这是什么定律?”
郭先生说:“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就是一句话: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去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理: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人们持有的就是消极的态度。对自己做的事情,往往会敷衍了事。结果不但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这个人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听到这里,女孩子抱怨道:“他以为他是谁?学院的老师来请他两次都不去演讲,他觉得自己比全学院还重要吗?”
男生说:“我以为我是谁?我不是别人,是你男朋友!”
两人拌嘴,使众人哈哈大笑。郭先生笑着说:“不是说不吵了吗?关于值不值得去做一件事,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只有符合自身的价值观,我们才会认定这件事值得自己去做,然后满怀热情地去做。所以,纵使你是他的女朋友,你也不能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强加给他,不是吗?”
女孩听老师这么说,还是有些不服气:“好啊,那你说你去忙什么去了?你以前不是很喜欢演讲吗?还有什么比这个机会重要呢?”
男生生气地从兜里掏出两张门票:“忙什么?你自己看!”女孩看到两张门票眼睛立刻就红了。
李自明无奈地撇撇嘴,开始认真地整理自己的笔记。管家递给女孩一包纸巾,李自明心想:“管家大叔真是周到。”
郭先生清清嗓子:“咳,上课,上课,你们都看哪儿呢?”看学生们都识趣地把目光收回来,郭先生接着说,“我们下边就具体地谈论一下‘不值得定律’。比如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不同。可能在日常情况下,一件事情对于你来说非常重要,而在另外一种情况面前,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消失了。而你就会认为这件事情不值得去做。例子就在你们当中,我就不举了。而且还有一种心态,身处不同的地位,你也会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看重。比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认为这些都是分内的事情。这些一会儿我们都要谈论到。”
李自明提问:“那么老师,什么事情才是值得我们去做的呢?”
郭先生说:“值得做的事情当然就是:
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希望的事情。
“如果一件事情不具备这3个因素,你就要考虑这件事情值不值得你去做了。”
一位同学问:“老师你刚才说过,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事,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会觉得有成就感。那么实际上,这个‘不值得定律’仅仅是一种心理效应喽?”
郭先生说:“总结得不错,所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你要根据这3个要素来判断。因为它是心理定律,所以很容易被理性所操控,然后为自己服务。当然,相对来说,一些感性的人就比较被动了。因此,对你们来说,在做一件事情前,要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中挑选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然后为之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你的斗志,这样你才可能全力以赴,并且在事情完成之后会很有成就感。”
有位同学说:“说简单些,就是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郭先生说:“并不完全对,我们先说对的部分。感兴趣的事情一般都值得做,而且因为有兴趣,你会做得很好,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尽量不要勉强自己或者别人去做实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从前有一个木匠拥有一流的手艺,他做出来的家具不但好看而且耐用。到了木匠年老的时候,他开始苦恼了,因为他有两个儿子,他很想把自己的精湛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对他的手艺都不感兴趣,于是木匠觉得这两个孩子实在不孝顺,哪怕有一个儿子让自己的手艺可以有人继承,他也安心了。”
李自明嘟囔道:“一辈子的手艺没人继承是挺可惜的。”
另外一个同学反驳:“花一辈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才可惜呢。”
郭先生说:“说得都有道理,你们接着听,看木匠是怎么做的。木匠一气之下让他们哥俩都学木匠活!可是呢,无奈这哥俩根本不认真学,做出来的家具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同学们有些无奈,一个同学说:“我想静一静,这事真让人头疼。”
郭先生说:“木匠也整天唉声叹气,逢人就说自己生了两个不孝的儿子,一点不体谅做父亲的苦心,都不肯好好学他的手艺。不过,这事也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有一天,一位智者请这位木匠去做一些桌椅板凳,做完后智者请他喝茶,他便唠唠叨叨地对智者说起了这件事。”
同学们都很好奇:“老师,智者是怎么劝他的?”
郭先生微笑着,接着讲道:
“那位智者不紧不慢地问木匠:‘你喜欢喝茶还是喝白开水?’木匠说:‘当然是喝茶了,白开水有什么味道?’这时智者一扬手,把木匠杯子里的茶倒在了地上,并且给他倒了一杯白开水,木匠不悦地说:‘这是为何?你明知道我不喜欢喝白开水的?’智者笑着说:‘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儿子的“茶水”倒掉,勉强他们来喝不喜欢的“白开水”呢?’木匠低下头说,‘可是这样我的手艺不就失传了吗?’
“这时智者叫住了一个家丁问他:‘这里有茶和白开水,你喜欢喝哪个?’家丁说:‘我喜欢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比较解渴。’木匠还是不明白智者是什么意思,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智者于是又笑着说:‘何不把你的手艺传给喜欢做木匠活的人呢?’木匠听后恍然大悟……”
同学们听完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也不是很高明嘛。”
郭先生笑了笑,喝口水接着说:“这个故事里的木匠就不明白‘不值得定律’。就像我在前面说的那样,尽管他技术高明,尽管他是孩子的父亲,他也不能把一件别人看上去不值得做的事情强加给对方。茶水虽然香味醇厚,可是就是有人不喜欢啊。”
【追求应追求的,放弃该放弃的】
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
李自明问道:“老师,那假如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我真的对它没有兴趣,做不好,但是我觉得放弃了又很可惜,怎么办?机会难得啊!”
郭先生说:“之前我就说你不知足,世间的事情都是有舍才有得。你必须把自己的占有和追求欲放在一定阶段,控制在一个限度内。有一句话说:欲望是一道永远都填不平的沟壑,应对不断膨胀的欲望的唯一方法是克制你的欲望,把你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然你很容易得不偿失。”
有位同学拍拍李自明的肩膀说:“这个限度呢,我替老师回答你吧,既不能不思进取,又要知足常乐!”
郭先生说:“说得不错。刚才自明说的那种情况如果不能果断放下这个机会,那我们只会处在一种状态里:纠结的内耗。放弃这个机会觉得可惜,去做这件事情又觉得委屈自己。你的时间和精力就都用在了这上面,你还怎么去做好自己感兴趣的、应该去做的事情?记下这句话!”
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将会看到璀璨的星光!
郭先生接着说:“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智慧。”
李自明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就是这个意思吧?”
郭先生说:“舍不得,意为不想放弃已经有的或将会有的东西;不舍不得,意为没有付出就不应该有收获;有舍有得,意为作了付出就应该有收获。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应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弃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才能让你自己的生活焕发光彩。”
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听郭先生说话,那对吵架的情侣重归于好,认真地做着笔记。
李自明挠挠头说:“我知道错了。”
郭先生笑笑:“机会难得,这句话不假。可是你要看这个机会是不是符合上边我们说到的那3个条件,值不值得你去做。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如果你自己没有舍得放弃的魄力,那你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都会在你纠结于一些对你没有意义的机会中变得虚无。”
久不见发言的班长托着下巴认真地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了一段话,他旁边的一个同学说:“班长大人,你这段话写得不错呀,念出来给大家听听。”
班长禁不住众人怂恿,得到老师的示意,读出了这段话:“把自己局限在狭隘的范围之中,就看不到远处的风景,看不到真正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会。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
郭先生听完发出一段感叹:“世事变幻无常,众生的心态深邃似海,变幻莫测,人心种种,感时而变,形态各异。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缠上了名缰利锁,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把精力全部耗费在这种无谓的选择上,那你实现自己理想的路途就真的被断送了。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专注于我们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李自明记住了最后一句话:“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把握好人生路上的平衡】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强求一些事情是不值得的!
一位同学问道:“那老师,我说的不对的部分是什么?”
郭先生说:“刚才你说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说不完全对。因为在现实里,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说有兴趣就能做好的。而坚持这种事情,也是一种无意义的精力浪费。”
管家从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把扇子,展开在桌子上。折扇的扇面上写着一段话:
许多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无法回避、无法选择和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积极的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李自明说:“努力争取!”
郭先生笑着说:“热情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意识到有些事情是你争取不来的。我记得你在练习演讲能力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演讲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这句话反过来想,你就可以知道有些能力是你磨炼不出来的。”
李自明张大嘴巴:“啊?当时我的意思是我的缺陷我都能弥补,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郭先生举例说:“演讲是可以磨炼的能力,因为如果一个人有想要和人交流的欲望,那么他就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声音天生尖锐聒噪,他再怎么练习,他的声音也不能变得动听起来。当然,他可以练习自己说话的艺术。”
一个学生问:“难道坚持不是一种优点吗?”
郭先生说:“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做得来,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独领风骚,可是他却不会收拾家。如果你终日坚持要去改变那些自己根本不可能改变的客观环境,就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感受那些属于自己的快乐,更不用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了。因此,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中,只要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就应该对自己表示满意,并尽量享受其中的乐趣。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除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外,还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当然,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兴趣和他的特点是相结合的,但是有少数人却是喜欢一件事而自己做不好这件事。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再去坚持你的爱好了,这样会断送了你的前途。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很多无奈或不可改变的事,你不想因为这些事而断送了自己成功的道路吧。那你就需要换一种思路考虑: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身世、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不一样的特长,懂得理解和尊重客观现实,就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一个同学说:“老师,有些事情不坚持是不知道结果的!”
郭先生说:“是啊,有些事情,自己有特长,也有兴趣,值得去做,却不知道结果。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些事情,这些是我们值得做的事情啊!并不冲突!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李自明嘟囔道:“不对啊,老师,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诲都是要我们学会坚持。对知识的固执追求,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事业的固执追求,要坚韧不拔,一直如一;对爱情的固执追求,要精诚所至……”看到所有的同学又在盯着他,他再度吐吐舌头,不说话了。
郭先生说:“我亲爱的孩子们,在碰了很多钉子之后,你们是否发现,自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多少时间?荒废了多少青春?在头破血流之后,你们是否能够明白,其实,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呢?强求一些事情是不值得的!”
李自明说:“我在想我之前的观点到底有多少是错误的。”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当我们不能改变其他事情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自己!
一个同学听到李自明这句话时哈哈大笑,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说了那么多,我有个问题要问。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严酷的事实:即使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也必须长期努力地工作,有些不是我们想不坚持就可以放弃的,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在浪费青春,但是在为生活所迫、离开工作就会饿死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坚持。这该怎么看待呢?”
平时不大吱声的管家说话了:“我这里有个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郭先生今天说了好多话,让他休息一会儿吧。”
同学们说:“哈哈,那就有劳管家大叔了。”
郭先生点头,管家开始说话了:“A小姐在一家很小的民营公司拿着微薄的薪水,在一个她不喜欢的岗位做着她不喜欢的工作,而在此之前,她曾在一个外企做着很类似的工作。”
一位同学说:“大叔,你真会吊人胃口,为什么她放着外企的工作不做,要进小公司呢?”
管家说:“别急,这位小姐刚刚走出校门时,虽然就业压力非常大,但她很幸运地进入到一家外企,收入也不错,不过她对这个岗位的工作不感兴趣。于是她抱着一种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就跳槽的想法开始了工作。在这儿工作了两年,她的工作能力没有什么明显提升,没有升职、没有加薪,公司还对她提出了警告:如果在之后的一年里她不能有所进步,公司将不再与她续签劳动合同!有了两年的工作经验,她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大的能力,可以更换工作环境了,她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提出了辞职。”
学生里总有缺乏耐心的,一个同学问:“后来呢?她为什么就去小公司了?”
管家摇了摇头:“她并没有那么幸运,社会在发展,当她再次加入求职的大军时,她才发现,现在以她的能力和水平很难再找到一个与原公司水平差不多的公司就职。迫于生活的压力,她来到了我说的小公司。”
同学说:“这不能怪别人啊,是她自己态度不好,态度不好谁也救不了她!”
管家说:“我们就是要汲取教训,那如果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们该怎么做?”
学生的目光都会聚在郭先生身上,郭先生哈哈一笑,把折扇翻了一个面,在另一边的扇面上写着:
当我们不能改变其他事情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自己!让自己适应不能改变的东西。
学生们恍然大悟,管家说:“我们工作得单不单调,全由我们工作时的心境来决定。如同我们在外面观察一个破旧的小屋,窗户也许早已残损,门可能也没有了光华,但是,如果我们推门走进屋里,看到的也许就是另外一幅景象——温暖的亲情。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努力去做时,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意义。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它当作值得做的事去做,否则这份工作势必会成为我们的负担,长期下去将使我们心情压抑,甚至身心疲惫。”
一个学生问:“那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态呢?”
管家大叔说:“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用经营爱情的心情去面对工作。要在漫漫爱情路上苦心经营,这样的爱情才可长久;用这样的态度面对工作,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也就是说,任何工作,只要摆在了你的面前都值得你做好,只要有了这种心态,你才会无往而不利。培养自己的能力,然后才有资本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但是有个问题,如果你想这样对一个你爱的人,那么你就是背叛!所以,爱情不能将就,但是对待工作,有的时候在现实状况下必须将就。”
学生们说:“管家大叔说得好啊!”
【培养成就感和满足感】
做好每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培养我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郭先生问:“你们应该了解了值得做的事情以及现实中不得不做的事情的区别了吧?”
同学们点头,接着有人问道:“我觉得像经营感情那样经营工作,尤其是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真的很困难。我应该拿什么来慰藉自己?”
郭先生回答道:“这个问题问得好,当面对无助的现实的时候,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改变自己前途的希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靠什么来慰藉自己呢?我个人的意见是你要学会培养和满足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就感。这样,你就会慢慢觉得自己眼前的工作值得一做了。”
郭先生说:“如果你手里的工作很困难,那你的成就感就需要很好培养,你可以限定自己每天上班完成的工作数量与质量,尽量使自己在规定时间之前很好地完成工作。然后告诉自己,你真棒!而当自己手里的工作简单时,你可以在做好自己手里工作的同时主动向领导要求一些有难度的工作,这样不但可以锻炼你的能力,而且可以让领导见识到你的能力。这很有利于你的升职或者加薪。
“其实一般来讲,企业的管理层都会注意员工成就感的培养和满足问题。如果你很不幸地被一个不合格的管理层人员所管理,那你要学会自己去创造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成就感很重要,如果你让你的老板明白了这个问题,你的环境会有根本的改变。你可以以合适的方式给你的老板写一封信,或者设计一个提案,在你的提案中,可以从企业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当然,这有可能使你丢掉工作。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做着自己不想做的工作,想帮助公司而被辞退了,你大不了再找一个公司,因为已经不会比你之前的状况更糟糕了。”
刚才那位同学吞了口口水:“我要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去这么做呀?”
郭先生说:“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的事情,是一件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我说的‘我们’是指想要培养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的我们。值得去做,我们当然要去做了!而且,这种状况下,我们也不得不做了!当值得去做的事情和不得不做的事情结合在一起了,你肯定要去做了!”
【做你认为值得做的】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郭先生说:“今天说的这个定律,可以帮助你们在生活中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决策问题、职业选择问题、激励问题、恋爱问题、资源配置问题、个人消费问题、个人爱好问题,等等。”
郭先生说:“说了那么多,实际上就是要磨炼自己,在没有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去做自己认为不值得、不喜欢做的事情。”
同学们点头,一个同学问:“老师,你能不能帮我总结一下?”
郭先生说:“可以,总结为4个原因:
做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在完成某些事情。你耗时费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
不值得做的事会消耗时间与精力。资源是稀缺的,用在一项活动上的资源不能再用在其他的活动上;
不值得做的事会赋予自己生命。社会学家韦伯警告说: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
不值得做的事会层出不穷。做了不值得的事之后,接下来要为不值得之事继续提供值得后续的理由,不然你的精神无从寄托。”
一位同学发问道:“老师,难道所有的人都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成功的吗?”
郭先生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要明白一个问题:对于个人和他人来说,成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两个概念?”这位同学很惊讶。
郭先生说:“是!有一个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别人看他很成功,可是他自己却很痛苦。”
李自明说:“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郭先生说:“他叫伦纳德·伯恩斯坦,很喜欢作曲。伯恩斯坦年轻时曾经向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柯普兰学习作曲,附带学习指挥技巧。他很有创作天赋,曾写出一系列不同凡响的作品,他几乎就成了美洲大陆的又一位作曲大师。”
“后来呢?”同学们好奇地问。
郭先生说:“就在伯恩斯坦在作曲方面一发而不可收的时候,他的指挥才能也被挖掘了。当时纽约爱乐乐团力荐伯恩斯坦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伯恩斯坦一举成名,在近30年的指挥生涯中,伯恩斯坦几乎成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名片!”
同学们说:“他真幸运,就这么成功了!”
郭先生接着说:“说了,个人成功的理念不同。在伯恩斯坦的内心深处,他更热衷于作曲。可是在闲暇时间,作曲方面的活力和灵感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了,除了偶尔闪现的灵光外,伯恩斯坦得到最多的却是深深的失望与苦恼。他的乐思好像一下子枯竭了。‘我喜欢创作,可我却在做指挥!’这个矛盾的想法和事实一直在折磨着伯恩斯坦。当他在舞台上无数次接受掌声和鲜花时,他内心的隐痛和遗憾是很多人都不能了解的。”
刚刚那位同学说:“我明白了,喜欢的事情、看着值得做的事情,并不是由外界评价的,而是自己内心所执着的。”
郭先生严肃地说:“伯恩斯坦是出色的,在指挥上也是成功的。但是因为他的大半辈子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甚至最后还是带着深深的遗憾告别了人世,对于他自己来说,他是失败的。伯恩斯坦的经历告诉我们:‘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精神,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这也是‘不值得定律’给予我们个人的启示:不值得做的事不要做,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
【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值得做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好。
李自明忽然举手问道:“郭先生,说了那么多,好像我们的课程一直在说我们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或者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时候要改变心态。那么,我们要做的值得做的事情呢?”
郭先生说:“值得做的事情当然要做好!全力以赴!当你没有面临生活压力,不需要被迫去做你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时,你要知道你拥有了比那些被逼无奈的人太多的幸运机会。那么,你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
管家递上来一双鞋,同学们很是诧异,管家伸手在鞋里拿出一张纸条:
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就是值得做好的事!
郭先生说:“这是一个鞋匠送给我的售后服务,我第一次去这个鞋匠那里修自己的鞋,当鞋修好以后,我发现这个鞋匠所做的并不仅仅是修理工作,他在每只鞋里都放上了一块用蜡纸包着的巧克力夹心饼干,并且还有一张纸条,就是这张。”
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很是诧异,郭先生问:“你们怎么了?”
同学笑道:“没事,就是觉得饼干放进鞋子里……”
郭先生说:“他把我送去修的鞋子刷得干干净净,不但没使我产生这种心理抵触,相反,让我相信他的鞋子洗得很干净!”
管家再度搬上来一幅画,放在了桌子上。画上画着这样一幅图景:修道院里,几位天使正在工作着,其中一位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位正提起水桶,还有一位穿厨衣的天使,正伸手去拿盘子……
郭先生说:“这幅画临摹的是画家莫奈的作品,天使们在画里各司其职,虽然在他人看来,她们做的都是很简单的没有意义的小事,但是她们自己并不这么想,而是一心一意地去做好这些事。”
郭先生接着说:“我们不是天使,我们也不是鞋匠,但是我们都知道了‘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这个道理。因此,当我们做值得去做的事情,不仅要把它做好,而且要用100%的精力。”
同学们互相看看,笑道:“嗯,我相信我们都会努力做好的!”
李自明成了唯一没有“骄傲”的人,随后受到了同学们眼神的围剿:“是的,是的,我们都很成功的!”李自明急忙说道。
青春感悟
要做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希望的事情。
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将会看到璀璨的星光!
许多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无法回避、无法选择和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积极的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当我们不能改变其他事情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自己!让自己适应不能改变的东西。
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就是值得做好的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