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梦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几乎人人都会做梦,但是很少有人理解他们的梦境,这真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毕竟,做梦是人类一项普通的精神活动。人们总是对梦境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梦境意义深远,虽难以理解但意义重大,这种对梦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人类最远古的时代。但是总体来说,人们仍然不知道他们在梦里会做些什么,或者为什么会做梦。据我所知,只有两个称得上全面又系统的梦的解析理论,即弗洛伊德流派和个体心理学派。其中,或许只有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才合乎情理。

    过去对梦做出的解析

    过去,人们在解释梦境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虽然缺乏科学性,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前人的尝试,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人们对梦的看法和态度,因此就能更加接近做梦的目的。在调查之初,我们发现人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梦跟未来有着某种关联。过去人们常常认为某种主宰精神、神灵或者已逝的先人会在他们做梦时附在他们身上,还有一些会托梦给他们,指引他们渡过难关。

    有些古老的解梦书籍认为梦可以预测未来。原始人都从梦境中寻找征兆和预言。希腊和埃及人会去寺庙祈求神灵,希望神能托梦给他,指点他的未来命运。这些梦被视为除去心病的有效药。美洲印第安人通过涤罪、斋戒或发汗浴等活动,想尽办法地进入梦境,按照梦境中的启示行事。《旧约》中出现的梦境总是能够预示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人坚定地认为梦真的能变成现实。他们觉得自己在梦中具有超感能力,相信梦境能够预知未来。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观点似乎荒诞不经。在我一开始接触解梦的尝试中,就清楚地知道人们在梦中的预测能力比不上清醒时的预测力。梦中的思考不可能比清醒时的思考更具智慧和预测性,相反它往往会把事情搞得更加混乱,让人头脑更糊涂。然而存在即合理,如果我们能够对梦进行恰当的思考,或许梦真的会给我们提供需要的帮助。

    我们看到,有人认为梦境可以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难题。由此我们可以断言,人们做梦是为了借助梦境,指引未来,解决问题,可这还远远不能让我们接受梦是预言的观点。我们仍需考虑需要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去哪里能找到这些解决办法。很显然,我们通过把握全局找出的办法似乎比任何一种梦的启示都更为靠谱。实际上,这样表述更为恰当:人们做梦的目的就是希望睡着的时候能解决掉遇到的难题。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弗洛伊德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对梦进行解析,但是,在某些观点上,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却偏离了科学的领域。比如,他假定白天的精神活动和夜里的精神活动是不同的。他分别用了“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两个字眼将二者放在了对立面上,而且他认为梦中的思考有自己的一套不同于日常思考的规律。把事物对立起来是不科学的。在研究原始民族和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时,我们总是会看到他们习惯地把概念相互对比,将它们对立起来。这种思维上的对照法或二元法在神经官能症患者身上可以找到。通常人们会认为左和右是一对矛盾,男和女,热和冷,轻和重,强和弱也都是相互矛盾的。从科学的角度看,它们并不是矛盾体,而是同一事物的变体。它们都是不同的刻度,按照它们跟某种虚构的标准接近程度依次排列。好和坏、正常和不正常,并不是真正的对立。不管什么理论,只要是把睡着和清醒、梦中的思考和日常思考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早期的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还存在一个问题:梦是性欲的表达。这同样将梦跟人们日常的活动分割开来。如果他的观点正确,梦的意义就不是全部个性的表达,而是个性的一部分表达。弗洛伊德学派的人也认为纯粹从性的角度解释梦是不恰当的。弗洛伊德本人认为,梦还是寻死的无意识表达。我们或许能够找到它的合理之处。我们先前提到过,做梦是为了轻松解决问题,因此表明了个体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但是,弗洛伊德的观点过于隐晦,它不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梦是如何反映出全部个性的,梦似乎再次跟现实生活完全脱节。不过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我们仍然能够得到有趣而重要的借鉴。比如,梦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梦所隐含的潜在思想。个体心理学中也有些类似的结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缺陷在于忽视了科学心理学的首要前提——承认个性的关联性以及人的思想、言行之间的一致性。

    这一缺陷在弗洛伊德对解梦关键问题的回答上清晰地显现出来。做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梦?心理分析专家回答说:“是为了满足没能实现的愿望。”这个回答并不全面。比如,如果我们没做梦,或是记不得梦的内容,又或者被梦搞得一头雾水,要是这样的话,哪里还有什么满足感可言?人都会做梦,但是几乎没人明白他们的梦究竟意味着什么。梦能带给我们怎样的乐趣呢?如果将梦境脱离现实,我们只能在梦境中得到满足,说不定就能明白做梦是为了什么。但是如果真的这样,梦和个性之间的关联性将不复存在。对于醒着的人来说,梦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从科学的角度看,无论一个人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着都是同一个人,因此做梦的目的还是跟个性相关。对某一类人而言,我们可以说,他们想借助梦境实现愿望的行为跟个性紧密相关。这类人指的就是那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总是会问:“怎么样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呢?生活给了我什么?”这些人常常在梦境中寻求满足感,跟他们在现实中的行为目的一样。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弗洛伊德理论讲的就是那些被溺爱的孩子的心理。这些孩子觉得他们的本性不容置疑,认为别人不应该存在,他们总是会问:“我为什么要爱我的邻居?请问他们爱我吗?”

    心理分析学家对溺爱的孩子做了最为详尽的阐述,但是争取满足感只是追求优越感的无数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因此,我们不能把它当作全部个性表现的主要动机。如果我们真的揭晓了做梦的目的,它将帮助我们理解令人费解的梦和被遗忘的梦的目的了。

    个体心理学方法

    二十五年以前,当我开始着手研究梦的意义的时候,它就成为我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我明白梦境和现实生活并不矛盾,它与其他行为和生命表现形式相类似。如果我们白天忙着努力达到某种目标,夜里也一定还专注于同样的问题。每个人梦中潜在目标和现实生活中的目标相同,似乎他们就是做梦也在追求着这一目标。因此梦是人生活态度的产物,跟生活态度协调一致。

    人生态度的强化

    下面的思考能够直接帮助我们明确做梦的目的。我们一般会在早晨醒来时忘记做过了什么梦,似乎什么都记不得了。是这样吗?真的一点都不记得?我们肯定还会记得梦境带给我们的感受。梦中的画面消失,梦变得费解起来——只有梦中的感觉萦绕心头。做梦的目的一定跟它们所唤起的感觉有关。做梦只是激发情感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目的就是让人有所感受。

    个人的感受总是跟其生活态度一致。梦境和现实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概括来说,虽然沉浸于梦境中的人跟现实的联系不如醒着时密切,但是从未跟现实脱节。如果白天我们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夜里也一定对它们耿耿于怀。睡着时我们也不会让自己从床上掉下来就说明了我们一直都和现实保持着联系,就像人们能够在嘈杂的路上睡着,却会因为孩子细微的动作而醒来。因此,即使在睡着的时候,我们仍旧跟外面的世界保持着联系,只不过感官知觉虽然没有消失,但敏锐程度降低,跟现实的联系没有醒着时那么密切。梦都是个人独处的世界,在梦中,人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没那么大,对周围的环境也不是太在意。

    当我们完全放松,没有心事时才能安心入睡。做梦会惊扰安详的睡眠,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人忧心忡忡,压力大,面临有些必须解决的难题时才会做梦。

    现在我们就可以研究睡着时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我们不需要对整个情景进行研究,所以问题就简单了许多,而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做梦目的就是支持和强化做梦者的人生态度,并唤起与之一致的情感。可是生活态度为什么还需要支持呢?它会遇到怎样的威胁呢?生活态度很容易受到现实和常识的攻击。因此,做梦的目的就是保护生活态度不受常理的攻击。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一种有意思的想法,如果一个人面对一些问题时不想用常理来解决,梦境会唤起某种情感让他们的人生态度更加坚定。

    乍一看这种观点似乎有悖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矛盾的地方,梦境所激发的情感跟清醒时的情感完全一样。如果一个人面对困难不想用常理来解决问题,而是想继续原来的生活态度,那么他们就会找到一切理由为自己辩解,表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比如,一个人的目标是轻松赚钱,不想奋斗,也不想为别人做什么贡献。他们觉得赌博能让人梦想成真。他们知道赌博害的多少人倾家荡产,惹祸上身,但是他们还是想通过赌钱轻松快速地发家致富。他们会做什么?他们幻想通过投机发笔横财,买辆车,从此过上奢侈的生活,成为响当当的富翁。这些想象会激励他们立刻行动起来,最终促使他们违背了常理,沦落为赌徒。

    还有许多类似的更为常见的现象。比如在我们工作时,如果有人给我们津津有味地聊起了看过的一出戏,我们就会恨不得马上扔掉手中的家什,飞奔到剧院去。坠入爱河的人为自己描绘出种种未来,如果他们真的为彼此神魂颠倒,描绘出来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他们感到心灰意冷,未来就会失去色彩。然而无论何种状态,都能激发他们的情感。我们通过这些情感来判断他们属于何种类型。

    但是,如果梦醒后只留下了些许的感受,常理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梦境和常理是死对头。我们发现,那些不被感情所动的人,更愿意相信科学,他们不怎么做梦,甚至压根不做梦。另外一些人则不想利用正常有效的手段,或者不按常规来解决问题。常规是合作的一个方面,合作能力差的人不按规矩办事。不善合作的人会经常做梦。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态度才是主流,才是合理的。他们一心想回避现实。我们可以断言,梦境是连接生活态度和人生问题之间的桥梁,有人宁愿做梦,也不想改变现有的人生态度。梦境就是做梦者自编自导的一出戏。它能激发一个人需要的情感。梦中没有的东西,在一个人性格特点和行为之中也不会存在,所以不论我们是否做梦,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梦境为我们的人生态度提供支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人生态度。

    如果结论正确,我们对梦的理解又前进了重要的一步:原来做梦是自欺欺人,所有的梦都是自我陶醉,自我催眠。它全部的目的就是激发一种情绪,让我们以某种状态面对人生问题。梦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就好像储存在精神的车间里,时刻准备着为白天的活动提供需要的情感。如果情况确实如此,梦境的构建和使用的自我欺骗手段就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哪些部分属于自我欺骗呢?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画面、事件和事故可供选择。我们之前提到过这一点。当人回首过去时,他们会对这些画面和事件进行选择和整理。他们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经他们筛选出来的记忆,都是跟个人想要变强大的目标相一致。这样说来,记忆一定会受到个人目标的操控。同样的道理,梦也是由人们精挑细选出一些事件构建而成,这些事件有利于人生态度的强化。梦境告诉我们人生态度要求我们怎样面对问题。因此被选中的事件表明了人生态度和当前困难之间的联系。在梦中,人生态度表现的我行我素。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可是人生态度却仍旧特立独行。

    象征和隐喻

    梦还有其他素材吗?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在人们的研究之中,直到今天。弗洛伊德还强调说,梦主要是由隐喻和象征构成。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在梦里,我们都是诗人。”为什么梦境会像诗一样使用隐喻和象征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我们说话直来直去,不是用隐喻或象征,可能就会落入俗套。隐喻和象征可以被随便使用,它们可以把不同的意思串起来,一次可以表达两个意思,但其中一个很可能是错误的,它会误导人们从中得出不合逻辑的判断。隐喻和象征可以激发某些情感,有时也被用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想纠正某人的行为,我们会说:“不要成为这种孩子!”在我们使用隐喻时会掺杂一些毫不相关的信息,它们只是用来表达某些情绪。一位大个子对一个小个子感到生气时会说:“他就是只虫子,真该踩扁他!”他这就是在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

    虽然隐喻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们总是用它来自欺欺人。荷马在描述希腊军队雄狮一般横扫战场的情景时,就用文字创造了一种气势雄伟的画面。如果说他希望原原本本地还原那些又穷又脏的士兵是如何艰难地在战场上爬行的真实场面,我们会相信吗?不——他想让我们认为战士就是威武的雄狮。我们很清楚他们不是狮子,但是如果诗人描写他们怎样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如何硬着头皮鼓足勇气,如何想方设法避开危险或是他们的武器有多么陈旧等等无数个战争细节,文字就不会那么具有感染力。使用隐喻是为了表现美好、想象和幻觉。然而,我们还是坚决地认为,一个人生态度错误的人使用隐喻和象征常常会招致危险的后果。

    学生参加考试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只要大胆利用常规方法对待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他总是逃避现实,可能就会梦见自己在打仗。他把这个简单的问题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为自己的胆怯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或者他梦见自己站在悬崖边上,为了不掉下去,他必须得往回跑。为了逃避现实,他制造出了这些情感,还自欺欺人地把考试看成悬崖一般危险。同理,我们还能够识别出梦常用的另一个伎俩:它先把一个问题简化总结,避开最初问题的本质部分,然后把其他的非本质部分用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它当作最初的问题来对待。

    而另一位更有勇气的学生,眼光更长远些,她希望完成任务,考试过关。但是她仍然需要支持,想要让自己确信——考试对于她的人生来说是必需的。考试前的头一天晚上,她梦见自己站在了高山之巅。梦境将她的状况简单化了。这只能代表她人生中的最小的一部分内容。考试对她而言是件大事,但是她抛却了考试的很多方面,单单专注于成功的预期,以此激发内心的情感来助她成功。第二天起床时,她神清气爽,勇气倍增,心情甚是愉快。她成功地将问题的难度降至最小。尽管她借此得以心安,但这仍然是场骗局。她未按常理考虑问题,梦境只不过是激发了她的信心而已。

    有目的地激发某种情感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如果一个人想要跳过一条小溪,可能会数一二三再起跳,但是数数真的那么重要吗?起跳和数数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二者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数数会激发他的情绪,调动他的一切力量。我们所有的精神资源对人生态度的形成、固定和强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资源就是激发情感的能力。不论白天还是夜间,我们都在分秒不停地为此努力着,只是它在梦中表现得更为清晰。

    下面我想用我自己的一个梦来说说人是如何欺骗自己的。战争期间,我曾经做过治疗战场恐惧症医院的院长。每当我看到一些战士因恐惧无法参与战斗时,我就竭尽所能地让他们做些轻松的工作,他们的紧张感会因此得以放松,治疗常常会卓有成效。一天,一个士兵来找我,他可是我见到过的最有型最强壮的男人了。他心情沮丧极了。我一边给他做检查一边想着怎样帮助他。当然,我巴不得把这些遇到麻烦的士兵送回家去,但是我的每个建议都必须经首长批准才行,所以我只好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就是了。这个士兵的问题很棘手,但我还是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对他说:“你虽然患有战场恐惧症,但是你仍然健康强壮。我给你点轻松的活儿干吧,这样你就不用上前线了。”

    这位士兵知道了自己不能回家后,非常沮丧地说:“我是个穷学生,年迈的父母还指望着我教书挣钱赡养他们呢。如果我帮不上忙,他们会死掉的。”

    我希望能把他送回家去找一份办公室职员的工作,但是我担心首长会对我的这个建议火冒三丈,并有可能一怒之下把他送到前线去。最终我决定凭良心做事。我准备给他开个证明,说他只适合警卫工作。那天晚上我回到家后,夜里做了个噩梦。我梦见自己成了一名杀人犯,在黑暗中绕着狭窄的街道跑来跑去,脑子里一直想着我刚才把谁给杀了。我记不起受害者是谁,但是我还记得,“我杀了人,我这辈子完了。一切都结束了。”

    我在噩梦醒来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到底杀了谁?”接着猛然想到:“如果我不能给这位年轻的士兵一个办公室的工作,他就会派去前线送死。那样我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杀人犯了。”我就是这样通过欺骗激发自己的情感。我没有杀过任何人,即使预想真的发生,我也不会有任何负罪感,只是我的人生态度不允许我冒这个险。我是一名医生,我的职责是拯救生命,而不是将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我提醒自己,如果我给了他一份轻松的工作,首长可能会因此而把他送到前线去,他的处境反而更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既不违背我的人生态度,又要合乎常理。于是,我给他开了证明,证明他只适合警卫工作。

    后续发生的事证实了做事最好还是要合乎常理。首长看到我的建议后把它扔到一边,我想:“他肯定准备把他送到前线去了。我应该当时写上让他去办公室工作。”可是长官的批示却是:“机关工作,六个月。”原来这位首长已经被士兵买通并最终放了他一马。这个年轻人从来没有教过书,他给我讲的全是假话。他就是想从我这里获得轻松的工作,买通长官批准我的建议。从那时起,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相信梦为好。

    因为做梦的目的是为了愚弄和欺骗自我,因此才让人费解。如果我们能知道梦是怎么回事,它们将再也无法唤起我们某些情感和情绪,也不能欺骗我们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将会更愿意照常理做事,而不会因为做了个梦而冲动行事。到头来,当我们明白了梦境的含义时,梦的目的也就不复存在了。

    虽然梦境是联系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生活态度的桥梁,但是我们的人生态度不该再被强化,而是应该跟现实结合起来。梦多种多样,每个梦都能说明人们面对具体情况时,人生态度的哪些方面需要强化。因此关于每个人的梦的解释都是独特的。因此想要套用一定的公式来解释象征和隐喻的含义是不可能的事。梦是人生态度的产物,是根据个人对自己具体的状况做出的阐释形成的。如果我对一些典型梦境做简单描述,绝不是通过这些文字来阐释具体状况,而只是希望大家借此能对梦境及其意义有个大体上的了解。

    常见的梦

    很多人都曾经做过飞翔的梦。跟其他一切别的梦境一样,这种梦的意义在于他们所激发的情感,使他们感到活力四射,充满勇气,人们因此从情绪的低谷跃上波峰。在这样的梦里,克服困难,追求优越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我们觉得自己充满勇气,目光远大,雄心勃勃,即使睡着,也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些梦都会涉及一个问题:“我是继续前进还是就此停步呢?”梦境给出的答案是:“你的前途一帆风顺。”

    几乎所有的人都做过坠落的梦。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这说明了人的精神更专注于自我保护,更恐惧失败,他们觉得这比克服困难还要重要。这种梦境很好理解。想想当孩子面临危险时家长通常的做法就是提出警告,让他们提高警惕。孩子总是会听到来自这样的警告:“不要爬到椅子上去!别碰剪刀!离火远点!”他们总是被虚幻的危险所包围。这种方式培养起来的孩子胆小怕事,不能面对真正的危险。

    如果我们经常在梦中不能动弹或者误了火车,其内在意义就是:“如果不需要我操心,这个问题就能解决该多好啊。我得绕个远。晚到一会儿,这样就能逃过去了。我必须故意赶不上火车。”

    很多人会梦到考试。有时候他们会感到诧异,自己竟然长这么大了还参加考试,或者正在参加一个很久以前就成功通过的考试。对一些人而言,它的意义就是:“你还没有准备好面对难题。”对另一些人而言,它的意义却是:“你以前必须通过考试,所以现在你也得应付当前的考验。”象征意义因人而异。我们主要考虑的应该是梦境唤起的我们何种情绪,这种情绪又是如何跟我们的整个人生态度相适应的。

    病例研究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三十二岁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她在家里排行老二,跟其他家里的老二一样,她很好强,总是想第一个完美地解决一切问题。她来见我的时候已经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之前,她跟一个比她年长的男人谈恋爱,那个男人的事业并不成功。她想嫁给他,但是他却不能为她离婚。她梦见自己在乡下将房子租给了一个男人,他搬进来后不久,她就嫁给了他,可是他却掏不起房租。这个男人既不老实本分,也不勤快,于是她不得不将他赶出家门。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梦跟她的现状之间存在着关联。她一直在考虑是否应该嫁给一个事业失败的人。她的情人经济状况窘迫,不能养活她。他曾经不带钱就约她外出进餐,更容易让她把他跟梦中的男人相比。梦激发了她对这场婚事的反感。她是个好强的女人,不想跟一个穷光蛋产生什么瓜葛。她利用梦境做隐喻,拷问内心,“如果他租了我的房子却付不起房租,那我要怎么办呢?”答案是:“他必须离开这里。”

    然而,这个已婚男人并不是她的房客,他不可能跟那个梦中的男人完全相同。不能养家的丈夫跟付不起房租的房客是两回事。但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了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态度,她必须要让自己觉得:“我绝对不能嫁给他。”她不想用常规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选择解决其中一小部分。与此同时,她觉得爱情与婚姻问题很简单,就像是:“一个男人租了我的房子。如果他付不起房租,他就得滚蛋。”

    个体心理学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个人直面人生难题的勇气。很显然,在治疗过程中,人会做不同的梦,会因此变得更加自信。一位抑郁症患者在出院之前最后的一个梦是这样的:“我独自一人坐在凳子上。突然,刮起了暴风雪。幸运的是,我躲过了它。我赶紧回屋去找丈夫。后来,我帮着他从报纸上的广告栏中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个病人明白自己梦境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说明她已经跟丈夫和解了。起初她很厌恶丈夫,不留情面地抱怨他的软弱和不思进取。这个梦的意义就是:“最好还是跟丈夫待在一起,这总比一个人独自面对困难要好吧。”虽然我们认同这位患者的结论,但是她之所以跟丈夫和婚姻妥协,其中跟为她操心的亲属们的常理规劝有点关系。孤独的危险被过分夸大,而她还没有独立生活的勇气。

    一个十岁的男孩子被带到了我的诊所。学校老师诉苦说这个孩子自私狭隘,道德败坏。他在学校偷了东西放到其他男生的桌洞里,让他们受到批评。一个孩子使用这种手段,只是想要羞辱他人,想证明别人的自私狭隘和道德败坏,并由此表明自己不是那样的人。如果他想出了这一招,我们就能推测这种行为一定是跟家里人有关,他一定是想觉得家里有人亏欠了他什么。这个十岁的男孩在街上向孕妇扔石块,招惹麻烦。他这个年纪本应该知道怀孕是怎么回事。我们怀疑他讨厌怀孕这种事,但还必须要明确他是否有个令他讨厌的弟弟或妹妹。老师评价他是“害群之马”,他骚扰别的孩子,骂他们,背后说他们的坏话,他还追着打女生。种种行为都表明他家里可能有个妹妹是他的竞争对手。

    后来我们得知,他在家里是长子,还有个比他小四岁的妹妹。据他母亲说,他很爱自己的妹妹,一直对她很好。我们对此深表怀疑——根据他的行为判断,他是不可能对妹妹好的——我们的怀疑在后面会得到证实。他的母亲还说她跟丈夫的关系很融洽。对于这个孩子而言,确实令人遗憾。显然,他的家长不应该为孩子的行为负任何责任,这些不良行为都是来自于他邪恶的本性,或是命中注定,甚至可能是来自某个远祖的遗传!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幸福的婚姻、优秀的父母、惹人讨厌的孩子。对教师、心理学家、律师和法官而言,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实际上,“幸福”婚姻会给男孩子造成这样一个很大的困扰,即母亲对父亲的关注会让他很生气。他只想要母亲关注他一个人,因此一看到母亲对谁好,他就心生怨恨。如果说幸福的婚姻对孩子成长不利,而不幸福的婚姻对孩子的危害又更大,那么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绝对不能让他只依赖父母中的一方。这个男孩子是被宠坏了,他想一直被母亲关注,因此当他感到被忽视时,就会故意惹麻烦。

    我们再次直接证实了此前的疑虑。这位母亲从来不自己惩罚孩子,她总是要等着孩子爸爸回家来惩罚他。她或许会认为自己气势太弱,只有男人才能强势地发号施令,实施惩罚。或许她想一直把孩子拴在身边,不想失去孩子对她的依恋。无论怎样,她都是在误导孩子,造成孩子不关注父亲,不跟父亲合作的后果,父子之间必然会产生种种摩擦。我们听说这个家里的父亲很爱妻子和家庭,但却因为这个孩子而害怕回家。他会严厉地惩罚他,甚至经常揍他。据说,孩子并不讨厌他的父亲。这是不可能的——他可不傻,他只是学会了掩饰自己的感情而已。

    他虽然疼爱自己的妹妹,却不跟她好好玩,还经常打她或踢她。晚上,他睡在餐厅的沙发床上,而妹妹睡在父母房间的小床上。假设我们就是那个男孩儿,一定能够体会他的心情,他一定很讨厌父母房间的那张小床。如果我们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就能发现,他一直想成为母亲关注的焦点。可是夜里,妹妹却跟母亲挨得更近,因此他得想办法拉近母亲跟他的距离。这个男孩子身体健康,出生时顺产,一直吃了七个月的母乳。可能是因为胃肠功能太弱,他第一次用奶瓶喝奶时就吐奶了,这种吐奶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三岁。现在他胃口很好,营养全面,只是胃还是不好,他把它看成自己的一个弱点。现在我们更能明白他为什么朝孕妇扔石块了。他对食物过分挑剔,如果他对准备好的食物没有胃口,他的母亲会给他钱,让他出去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然而,他却到处跟邻居抱怨说父母不让他吃饱。这成为他的拿手好戏,其实就是想要通过诋毁别人来获取优越感。

    他来诊所时向我们描述了曾经做过的一个梦,现在我们已经搞清楚那个梦的含义了。他说:“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西部牛仔,被送到了墨西哥,我拼命想回到美国去。一个墨西哥人拦住我,我就朝他肚子踢了过去。”这个梦给他留下了这样的感受:“我被敌人包围着。我必须跟他们抗争决斗。”在美国人眼中,牛仔就是英雄的化身,他认为追赶小女孩,踢别人肚子都是充满英雄气概的行为。我们已经看出肚子对他而言意义重大——他认为那是人脆弱的地方。他自己的胃不好,而他父亲总是抱怨自己的胃痉挛。肚子对这家人来说意义非凡。这个男孩的目的就是攻击人最脆弱的地方。

    他的梦境与行为都与他的人生态度相一致。他一直活在梦里,如果不能把他从梦中唤醒,他的生活还会是老样子。他不仅会跟父亲、妹妹、小孩子,特别是女孩子作对,而且也不会配合医生做治疗。他会在梦的怂恿下继续以往的行为,想通过征服别人成为英雄。除非他能够明白自己在自欺欺人,否则任何治疗都不管用。

    我们在诊所里把梦解释给他听。他觉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对他充满敌意,梦中的墨西哥人代表着那些想惩罚他阻止他的人,这些人都是他眼中的敌人。第二次他来诊所时,我们问他:“自从我们上次见面后,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吗?”

    “我一直是个坏男孩。”他这样回答。

    “你做了些什么?”

    “我追赶一个女孩儿。”

    这些话根本不是忏悔,分明是一种吹嘘和攻击。诊所的人都努力改变他,但是他却坚持要做个坏男孩。他一直说:“别对我抱任何希望了。我也会踢你的肚子。”该拿他怎么办呢?他还活在梦里,继续做他的英雄。我们必须想办法消除他从英雄角色中获得的满足感。

    我们问他:“你觉得英雄会追赶人家女孩子吗?难道这也算英雄所为?你要是想当英雄,就该去追比你大比你壮的女孩儿啊。或者你根本不应该去追赶任何女孩子。”这是治疗的一个方面。我们必须让他清醒,不要再执拗地继续原来的人生态度了。正如一句古老的德国谚语所说:“朝汤里吐口水。”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弃那碗汤,他的不当行为才能叫停。治疗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鼓励他跟人合作,从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如果人们根本不用害怕自己社会生活的失败,就不会有人做出违背社会利益的事情。

    一位二十四岁的独居女士在一个单位做秘书。她抱怨说实在忍受不了老板的盛气凌人。她还觉得自己不会交朋友。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那是因为他们控制欲太强。他们只是对自己感兴趣,他们的目标就是想显得比别人强。或许她的老板恰恰跟她属于同一类人,都想控制别人。这样的人狭路相逢,相处起来困难可想而知。这位女士是家中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最受宠爱。她的小名叫“汤姆”,她一直想做个男孩。我们由此更加怀疑,她的目标就是通过控制别人显示自己的强大。她觉得,只有男性才能成为主宰,能够控制别人,而不会受到别人控制。

    她容貌秀丽,但是她认为人们只是因为她漂亮才喜欢她的,因此,她非常害怕身材走样或毁容。在如今这个社会,有魅力的人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也更容易控制别人,这个女人很清楚这一点。然而,她想成为男人,想用男人的方式控制他人。因此,她对自己的漂亮并不是特别在意。

    她的早期记忆显示她曾被一个男人吓到过,并且自己承认仍然害怕遭到抢劫和攻击。这似乎有些奇怪,她一方面想成为男人,而另一方面却又害怕抢劫犯和攻击者,其实这不足为奇。她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于是才树立了这样的目标。她一心只想控制一切,让别人听命于她。她无力控制抢劫犯和攻击者,因此她想要干掉他们。她希望能很容易地变成男性,如果不能,她就将失败归咎于外在条件。这种普遍的对自己女性角色的不满,即是我所说的“男性钦慕”,常常会激起一种紧张的情感——“我是男人,我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女性弱点。”

    现在让我们试着在她梦境中寻找同样的情感。在梦里,她经常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她是个被宠坏的孩子,梦的意义是“必须有人看着我,把我一个人留下太不安全了,我可能会遭到攻击或压制。”她还经常做另一种梦,在梦里她总是会弄丢钱包。她一直提醒自己:“小心点,你老是丢东西。”她什么也不想失去,特别是不想失去对别人的控制。她用丢钱包这种事来代表她的这种念头。这个事例又一次证明了梦可以通过唤起某种情感来强化人生态度。她实际上没丢过钱包,只是做梦而已,但是梦中的感觉却存留了下来。

    她的一个更长的梦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她的人生态度。“我梦见自己去游泳,那里人太多了。好像是有人看到我站在他们头上,随即尖叫起来,我真害怕会摔下去。”如果我是一个雕塑家,我会这样来雕刻她的形象:站在别人头上,把别人当作底座。这就是她的人生态度,她喜欢这样的感觉。她也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认为别人应当也能看出来,他们应该继续关注她,关心她,好让她继续高高在上!她觉得游泳并不安全,这就是她人生的全部写照。“身为女儿身,心是男儿心”成为她的心理目标。跟其他家中最小的孩子一样,她很好强,但是她只是想显得比别人强,实际上并不能对人生状况做出恰当的应对。她总是被害怕失败的情绪笼罩。要想帮助她,我们就必须想办法让她接受自己的女性角色,消除她的恐惧,纠正她对男性角色的过高估计,帮助她友好而平等地待人接物。

    一个女孩的弟弟在一次事故中遇难,当时她才十三岁,她是这样讲述自己的早期记忆:“当我的弟弟蹒跚学步的时候,一天他紧紧抓着一把椅子想站起来,椅子却倒了砸在他身上。”这是另外一个事故,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危险印象深刻。“我经常做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走在路上,路上有个洞,而我却没有看到。我一直往前走,直到跌进那个洞里。洞里灌满了水,我一摸到水就醒了,当时心突突地跳得很快。”

    我们并没有像她那样觉得这个梦有多奇怪,但是如果她继续用这个梦吓自己,她一定会觉得它离奇得难以理解。梦会告诉她:“提高警惕!你对一些危险毫无防备。”然而,它的意义还不止这些。如果你已经掉下来了,就不可能有跌落的事情发生。如果她有跌落的危险,那她一定是想象着自己高人一等。正如她在讲述最后一个梦中一直念叨的那样:“我高高在上,但是我得多加小心,免得自己摔下来。”

    另外一个事例能够说明,一个人的早期记忆和梦境都体现了同样的人生态度。一个女孩告诉我们:“我记得我对一栋在建的公寓楼非常感兴趣。”我们由此推测她很懂得合作。没人会认为一个小女孩会参与房屋的建设,但是她的兴趣却反映出她乐于跟别人分担工作。“我一个小不点,站在高大的窗户前,那些方形的玻璃仍然清晰可见,一如昨日。”如果她觉得楼高,她的头脑中一定已经有了高低对比的概念。她的意思是说:“窗户很大,我却很小。”对于她低估了自己的个头,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正是因为这一点,她才对比较对象颇感兴趣。她说这个记忆尤为清晰,实际上有点自我吹嘘。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她的梦。“其他几个人跟我一起坐在行驶的车里,”正如我们推测的那样,她的确善于合作,因为她喜欢跟别人共处。“汽车在一个树林前停了下来,大家都下了车,向树林里跑去。他们大部分都比我大。”她又一次注意到了大小。“但是我还是赶上了电梯,下到了一个十英尺深的矿井里。我们当时想现在如果走出电梯,一定会中毒。”现在她在描述一种危险。大部分的人都害怕遇到危险,人类有时候也很懦弱。但是,她继续说道:“我们安全无恙地走出了电梯。”可以看出她还是个乐天派呢。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往往也是勇敢乐观的人。“我们在那里停留片刻,然后乘电梯上来,飞快地向汽车跑去。”我断定虽然这个女士一直都很善于合作,但是她还是想变得更强大些。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某种不安的情绪,比如她似乎一直都是踮着脚尖站着,但是她对别人的好感和共担责任的兴趣可以缓解这一负面情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