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十句箴言-箴言般若莲花处处开——星云大师谈心经(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家里人寻思小姐平时足不出户,除了他们信任的小姐的恋人,唯一能接触的男人只有那个老和尚了。于是他们信以为真,大怒之下便将孩子带到寺庙,当无数人面百般羞辱老和尚,并说:“你生的孽种,你拿去!”

    老和尚一言不发,也不作辩解,将孩子接了过去。

    全城哗然,人人都在骂老和尚无耻和卑鄙,被他的道貌骗了。寺庙的香火也一落千丈。老和尚依然不作任何辩解,自己将那个孩子养大,教他读书习字做人。

    十年之后,因为思子心切和良心发现,这对愧疚的夫妻到了寺庙跪下向老和尚认罪,请求他宽恕并把孩子还给他们。老和尚一句话都不说就把孩子还给了他们,微笑着送他们离去。

    全城再次哗然,人人都在说,能忍受如此大的冤屈这么多年,真是得道高僧啊!!

    这十多年来,老和尚的心从来没有动过,一直守着自己的本心,宠也罢,辱也罢,对于他来说都是过眼云烟,未曾使他的心有一丝波动。他从来没有变,他依然还是他,变的只是众生的心。

    6.消除烦恼

    星云大师说:“烦恼由心生,而非身外物。”他是在告诉我们,其实很多时候,烦恼并不是由身外之物引起的,而恰恰是我们心里生出来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每遇烦恼,他们就把原因归咎于外在的事物,从而就忽略了自己心意的作用。

    烦恼何处生

    很多人可能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人生诸多烦恼,到底生自何处?

    有人以为烦恼是眼睛引起的,因为有句俗话叫“眼不见心不烦”。可是从来没有谁为了去除烦恼而把自己的眼睛挖瞎,可见烦恼不是眼睛引起的。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每样都是人身法宝,缺一便成残疾人。谁也不想成为残疾人,可见耳、鼻、舌、身都不是烦恼的本源。

    那烦恼的根源是不是意呢?意其实最珍贵。人与其它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意,人的聪明愚蠢也靠意分别。没有意,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可见意也不是烦恼的根源。

    有位虔诚的女施主,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信德禅师从法堂出来,信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根据佛家经典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女施主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信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女施主答:“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信德禅师说:“其实,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的确是这样,其实烦恼都是出自人心的。如果想要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不为烦嚣的尘世所沾染,那么就要经常反省自己、时时审视自己,使得自己始终能保持简单、宁静,心灵自然就会纯净无染,又怎么会心生烦恼呢!

    佛意不在身

    其实,每个人原本都是自在的,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不愿意接受自在,自己时时把自在给破坏了。总认为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有这么多不好的因素存在,又怎么能领悟本来是‘佛’呢!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去拜会石霜禅师,说:“心的灵知灵觉已现,却往往会被一大堆纷乱的琐事束缚住。在这种起伏不定的时候,我该如何用功呢?”

    石霜禅师回答说:“最好是正视它,直接把各种念头抛弃掉。”

    道闲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请教严头全豁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

    严头禅师说:“那狂妄之心该止时便会止。学佛之人应当懂得,佛在意而不在身!”

    人心总是纷乱复杂、起伏不定,智慧的人能够顺其自然。‘佛’不在眼睛里、不在耳朵里、不在鼻子里、不在舌头里、不在身体里、不在意识里,更不在念头、思想、感觉里,其实,‘佛’就在时时自在的现在里,离开现在哪里还有‘佛’呢?

    或许有人会奇怪,也许要问,既不入定,又不能需要快乐,那怎么安排思想和生活呢?佛法的奥妙就在这里,心的自在本不需要任何物质与精神的快乐来维持,需要快乐感觉反而等于心被物质与精神给束缚住了。

    我们打发思想的最好办法是工作,在照顾自己之余还可帮助困难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在你确定这种观点并照之实行时,世间的烦恼就已经远离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体会的将是更加自在和舒适。这就是不修而修、不定而定,在热闹中是禅定,在寂静中是禅定。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禅定功夫也会越来越高。

    烦恼与挠痒

    人的生活,本来应该是简单快乐的。可有时候,却要在痛苦中苦苦挣扎,那些烦恼甚至是无名的,莫名其妙生出来的。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烦恼的理由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烦恼。试想一下,这样的烦恼又有什么意义呢?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每天都感觉自己生活得不幸福,但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听说有个智者很有名气,于是跑去向智者倾诉他的烦恼。

    年轻人见到智者就开始诉说自己的痛苦,他说了很多,智者只是在一边听着,什么话都不说。等到年轻人说完以后,智者才说:“请让我为你挠一下痒吧。”

    年轻人听了智者的话感到迷惑不解,他忍不住问道:“我不明白为什么您不给我解答烦恼,却要给我挠痒,我想知道我的烦恼与挠痒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并不需要挠痒!即使需要我也可以自己去做呀!”

    智者说:“这两者之间看似没有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大着呢!”

    年轻人虽然觉得很无奈,但还是掀开了背上的衣服,让智者给自己挠痒。

    智者只是随便在年轻人的身上挠了一下后,便不再理他了。年轻人经过智者的一挠,突然觉得背上有一个地方很痒,于是便对智者说:“您再给我挠一下吧,我现在感觉到痒了。”

    智者听完年轻人的话,于是又在他的背上挠了一下。可是,年轻人觉得智者刚挠完这里,那里又痒了起来,便求智者再给自己挠一下。就这样,年轻人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上很痒,然后智者在他的要求下给他挠了一上午的痒。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很久,年轻人要走了。在临行前智者问他:“你现在还感觉到人生充满了烦恼吗?”

    年轻人经智者这么一提醒才发现,原来自己整整一上午都在缠着智者给自己挠痒,居然将所有烦恼的事情都忘记了。于是,他摇了摇头说:“我现在感觉不到烦恼了。”

    智者点了点头说:“其实,烦恼就像挠痒一样,你本来是不觉得痒的,但是如果你没事情的时候去挠一下,便会发现身上有很多痒的地方,并且越挠越痒。

    年轻人听了智者的话似有所悟。智者接着说:“其实烦恼最喜欢去找那些闲着没事的人,如果一个人整天忙碌着,他根本没有时间去烦恼。”

    为什么有人会感觉到烦恼,因为他们整天闲来无事而不懂得耕耘。一个为了生活而忙碌的人感觉到的不只是充实,还有幸福。人生的幸福和满足就是在不断的耕耘中体会到的,也是这个耕耘的过程让人们发现,其实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幸福自然就会随着改变来到自己的身边。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翻译成白话文——

    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子说:当我修行大智慧到彼岸心经成就时,观照到内心处于极其平衡、清净的状态,以前一直都活跃着的五蕴都消失了,过去所承受的苦难,厄运也有如梦幻泡影般消失殆尽,而且以后也不会再出现了。舍利子,我跟你说,我们所见的物质形态看似有形,其实和无形的空没有差别,甚至还可以这么说,有就是空,空就是有。为什么我这样说呢?舍利子我告诉你,所有生命的本质,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其本原是极清净、极平衡的,它们一直存在着,不生也不死,没有生和死的概念,没有垢和净的差别,也不存在增加或减少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清净中没有有形物质的存在,没有感受、思想、意念和见解。到了这样的境界,已经没有六根了,也感觉不到六尘了,也没有六识的分别了,彻底摆脱了六道轮回的折磨,所以也就无须知道“苦、集、灭、道”这样的圣谛了,谈不上什么智商,也谈不上什么拥有,一切都了不可得。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成就了菩萨的功果。我跟你说,依智慧到彼岸来修行,能做到心无挂碍,因为知道了所有的现象都是暂时的、短暂的,不是根本;如果做到了心无挂碍的境地,哪里还会有恐怖,哪里还会有颠倒的妄想,最终自自然然地就到达了彼岸,到达了清净的极乐世界。所有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佛都是依照智慧到彼岸的方法来修行,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知道智慧到彼岸是最神奇的心法,是最明了的心法,是最上乘的心法,是不可思议的心法,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所以也可以叫做智慧到彼岸心法。现说心法如下:修行、修行,不断地超越自我当到达清净的彼岸时,自然成就大智慧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