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决战阿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由于第3集团军在洛林地区稳步推进,使盟军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许多指挥官认为,尽管德军的防御战打得十分顽强,并不断组织有效的反击,但已是强弩之末,没有力量再发动大规模的地面攻势了。但实际上,由于长期的战斗,盟军兵力不足的问题也已经十分严重了,特别是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由于蒙哥马利占用了美军相当部分兵力和战线的不断拉长,使美军在部署兵力时困难重重,一些地段的防御力量极其薄弱,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属阿登山区。

    阿登山区是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与巴顿第3集团军的接合部,地域比较宽阔,但在这延绵近百千米的战线上,却只有三个师把守,主要把它用作新兵训练场,未给予必要的重视,因此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段。艾森豪威尔认为:阿登地区地势险要,不便于大部队调动,易守难攻,而且部队的补给工作难度很大,因此德军不会选择在这里发动大规模攻势。如果德军选择在这里进攻,将会犯兵家之大忌。对此,布莱德雷持赞同的看法,他甚至希望德国人从这里进攻,认为敌人是自取灭亡。

    此时只有巴顿的头脑很清醒,他预感到,垂死的德军很可能还要下一次大的赌注,冒险发动大规模攻势,这符合希特勒的性格。他认为,德军若想在阿登山区进行冒险,只能发动强大的装甲部队进攻。因此,他命令负责情报搜集工作的奥斯卡·科克密切注视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的动向。11月20日以来,科克的调查情况显示,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及其他部队正在阿登山区附近秘密集结,似乎在酝酿发起一次大的军事行动。科克对此十分焦虑,他在12月9日的例会上发出警告:事态已经相当严重,在第8军的正前方,德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压倒的优势,而且还在秘密而迅速地集结部队,而第8军却无险可守,从兵力、军械装备到防御体系都十分脆弱。但布莱德雷对此似乎视而不见,仍然认为,德军在阿登山区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虑,他可以从北面和南面调动部队围歼敌人。但是很快,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以及蒙哥马利都被敌人的举动震惊了。

    12月15日夜,月黑风高,德军的13个步兵团和10个装甲师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枕戈待旦。16日,天刚蒙蒙亮,2000门大炮一齐向第8军阵地猛烈轰击,数百架飞机飞临美军阵地上空投弹,顿时,大地猛烈地颤抖,冲天的火光把天空映照得通明。正如同巴顿所料,德军首先发动的是强大的装甲部队进攻,各类型号的装甲车辆一边用炮和机枪猛烈轰击,一面潮水般向美军阵地涌来。面对茫茫迷雾,从睡梦中惊醒的美军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空军和炮兵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援,美军立即阵脚大乱。德军的进攻达成了突然性。

    当天下午,布莱德雷得到了德军发动进攻的报告。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暂不理会,静观其变。因为他判定,德军对阿登山区发动的是有限的攻击,其目的是对盟军实施战略牵制,迫使巴顿部队推迟对“西墙”的进攻。到了晚上,前线吃紧,急电纷至沓来,布莱德雷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敌人发动了全面进攻!历史与布莱德雷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所“希望”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次日,布莱德雷召集巴顿及其参谋人员到他的司令部,举行紧急军事会议。他向巴顿一行通报了战况,并展示了从空中拍摄的战场形势照片。照片显示,阿登山区已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德第5装甲集团军正在蜂拥而入,第8军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布莱德雷的战略意图是,第1集团军在北部坚守,可适时短促突击,牵制进攻之敌,巴顿必须立即停止进攻,调3个师火速驰援阿登山区。布莱德雷介绍完情况后,犹豫地把目光转向巴顿,征询他的意见。布莱德雷知道,巴顿此时正在萨尔地区大踏步推进,即将取得重大战果。他担心,巴顿会因为撤销萨尔战役而大闹情绪。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两名德军士兵从美军战士尸体上搜寻衣服和其他物品。其实,巴顿虽然视军事荣誉如生命,但他是一个明事理、顾大局的军人,他比任何人都更早预见到了阿登地区的这场危机,并深刻地理解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因此他不仅毫不犹豫地支持布莱德雷的决策,并马上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为了说服手下的参谋人员,巴顿特地召集了一次第3集团军全体参谋人员的会议,做了重要指示。他首先强调了阿登战役的重要意义,并告诫大家“切莫惊慌”,以免“在部队中引起不必要的不安情绪”。然后,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要求大家:“我们必须尽快投人另一个战场!我们必须习惯快速运动,而且这一次我们有权利更快地运动。我们要猛击敌人的F腹部,持续不断地打击这些狗娘养的德国鬼子!”

    最后,巴顿从容自若地阐述了自己的作战部署,看来这一计划他早已酝酿多时了。他命令第8军从迪克奇附近向正北方向出击;第3军一部从阿尔隆攻向巴斯托尼,另一部从纳夫夏托向前推进,削掉德军突出部。

    讲完话后,巴顿习惯性地挥了挥手,命令参谋人员立即着手制定具体作战计划。10分钟后,他乘车离开指挥部,前去参加最高司令部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

    会议在凡尔登布莱德雷的司令部里举行,由艾森豪威尔主持。这是一次猛将如云,群星荟萃的会议,与会者是各集团军和各兵种的主要负责人。在这次会议上,艾森豪威尔充分发挥了他的组织才能,从而牢牢地握住了战争主动权。会议开始时,与会者的表情都非常严肃,会议室里的气氛显得沉重和抑郁。艾森豪威尔故意把开场白说得轻松自信,其目的是为了缓和一下会场过于严肃的气氛。但并没有达到目的,因为大家此时的心情是很难放松的。谁知巴顿这时开了一个玩笑,竟把大家逗乐了。他十分夸张地说:“讲得好,让我们打开门,让那些狗杂种一直打到巴黎,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把他们一口吃掉!”打这以后,笼罩着会场的阴霾被一扫而光了。

    分析完战局之后,艾森豪威尔明确指出,阿登地区美军必须全力坚守,尽可能拖延时间,由巴顿率领南路美军调头北向,尽快攻击德军南翼。这些主张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但在派遣多少部队参加进攻行动的问题上,发生了一点周折。因会前布莱德雷曾命令巴顿派3个师北进,于是巴顿表示他可以拿出第4装甲师、第26师和28师来,3天后即发起攻击,待先头部队得手后,将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对此,艾森豪威尔表示不满。他认为,巴顿此举关系重大,仅3个师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为了保证打好这关键的一仗,并防止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问发生争执,布莱德雷立即出面做了协调,当场拍板把米德尔顿的第8军调给巴顿——这正中巴顿下怀。艾森豪威尔表示赞同,但他认为不能仓促攻击,可以把时间推迟一至两天。

    会上,有人提出把摩泽尔河上游地段的防守任务移交他人,以便巴顿能集中兵力向北进攻。这一要求立即遭到巴顿的激烈反对,他表示决不放弃这一地区,他还要从这里出发向德国腹地大规模推进呢——这是巴顿梦寐以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最后,艾森豪威尔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做了总结,指出,下一步行动的主旨是在北部抵挡住敌人的强大攻势,从南部发动猛攻,力争合围进犯之敌,其余问题交由巴顿全权处理。

    会议结束了,巴顿感到非常满意,显得轻松自如。他点燃一支香烟,指着墙上的地图对布莱德雷说:“老伙计,这次德国鬼子的头伸进来了,”他猛地一挥手,狠狠地说,“我现在已经掌握了绞肉机的把柄!”而布莱德雷则给他大泼冷水:“得意忘形是会误大事的,现在还不是说大话的时候。”

    第二天。巴顿和布莱德雷同时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艾森豪威尔鉴于阿登地区出现的严重局面,他决定把阿登以北的地面部队的指挥权暂时交给蒙哥马利,也就是说,第1和第9集团军的指挥权已经交给了英国人,布莱德雷手中只剩下巴顿一个集团军了。对于布莱德雷来说,这等于被剥夺了很大一部分指挥权,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和巴顿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强烈抗议,但仍然接受了这一现实。

    此时,巴顿已经无暇为布莱德雷懊恼了,他必须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阿登战役上来。距发动进攻的日子只有4天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天里,第3集团军要作一个大的战略转移,巴顿要处理诸如兵种协调、通讯和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难题,况且,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地区。形势是十分紧迫的。但巴顿从不会向困难屈服,相反,困难和危机反而更能激发他的战斗热情和勇气。巴顿就像一只下山的猛虎,精神饱满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巴顿对各部队进行了一次旋风式的视察。他先驱车前往阿尔隆,会见了第8军军长米德尔顿、第4装甲师师长加菲和第3军军长米利金,亲自视察了前沿阵地,了解了敌情,对部队做了战斗动员和军事部署。接着,又访问了第9、第10装甲师和第4、第80步兵师。巴顿现场办公,当即解决了部队的物资供应、医疗救护以及相互间协同作战等问题。这次视察使巴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他进行全面军事部署提供了依据。

    很快,根据巴顿的命令,第3集团军各部门、兵种和作战单位都进入临战状态,以最快的节奏投入工作。

    作战处立即做了新的军事部署,把由北向南的一条战线改变为两条战线,一条安排在阿登山区,另一条战线在萨尔地区,整个战线来了个90度大转弯,顺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在马勒上校的领导下,后勤处迅速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补给系统,想方设法抢运物资和兵员。运输部队调动了所有能征集到的机动车辆,把几十万作战人员和大量战争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情报处昼夜加班,广泛利用各种情报来源,研究敌情,绘制军用地图,编写详细的敌情分析报告和敌军动向预测报告,为指挥系统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材料。

    就这样,在巴顿的指挥下,第3集团军这架庞大的战斗机器迅速有效地运转起来。仅用3天,战线的转移工作就顺利完成了,进攻部队陆续进入战位,其余部队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巴顿乘坐米姆斯中士驾驶的汽车,跑遍了集团军的各个部门和师以上单位。看到巴顿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在他们眼中,他似乎具有奥林匹斯山上的巨神才有的力量和神威。第3集团军官兵们对巴顿更是崇拜有加,他们都为能在这样一位英明统帅的麾下战斗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这堪称是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巴顿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把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从萨尔地区快速凋往阿登山区,实现了战线由南向北的全面转移,各部队、各兵种之间配合默契,整个行动有条不紊,充分体现了美军的训练有素和日益成熟。同时也说明,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和战术家,巴顿具有极其旺盛的精力和无与伦比的指挥才能。巴顿的指挥才能和壮举极大地影响了第3集团军的广大官兵,他们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大雪中马不停蹄地奔跑着。士兵们的大衣上沽满了泥浆和雪花,凛冽的寒风迎面袭来,寒冷刺骨。指挥官站在坦克高高的炮塔上,眉头和胡须都结上了冰花,仍在调度和指挥各路大军分流行进。一天24小时,昼夜不停。看到这种情景,一向沉着稳健的布莱德雷几乎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的眼眶湿润了。

    一切安排就绪之后,巴顿着手进行作战部署。12月21日,巴顿在卢森堡召开了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协调会议,为第二天的进攻做准备。巴顿在会上提出的作战原则是:引蛇出洞,围而歼之。根据这个原则,巴顿确定了一个挫败敌人进攻的方案,其作战重点集中在一个平凡的小城镇——巴斯托涅。

    巴斯托涅是一个不足4000人口的小镇,坐落在比利时东南部的一个狭小平原上,四周为稀疏的林地和丘陵所环绕,境内溪流、峡谷纵横,地势起伏不平。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是当地的交通枢纽,阿登南部公路网的焦点。盟军控制了它,就能破坏敌人进攻部队的交通和补给中枢,从而牵制住大量敌军,使其不敢绕道而过。美军的计划是:用精锐部队坚守该镇,牵制住德军,由第3军在正面发动进攻。

    12月22日晨6时,进攻开始了。负责指挥进攻部队的第3军军长米利金及其参谋人员都是巴顿的最得力干将,作战极其勇敢顽强,第3军在他们的率领下,迎着暴风雪大踏步前进。其左翼的第4装甲师和右翼的第26师的进展也十分顺利,各前进了十几千米。第80师则攻占了梅尔齐希。巴顿得知后十分兴奋,马上通令嘉奖,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战绩。

    此时,巴斯托涅在德军的疯狂轰炸和攻击下已岌岌可危,为了拔掉这个插入德军突击地区的障碍,德军派出猛将弗里兹·拜尔林将军率重兵前来围攻。拜尔林认为,攻克小小的巴斯托涅只是举手之劳,于是派出代表进入城中进行恫吓和劝降。面对狂妄的敌人,守军司令麦考利夫只说了两个字:“白痴!”然后,他们用一系列巧妙而猛烈的袭击给以回敬,打得敌人仓皇失措。守军的英雄主义行为很快就传遍了全军,极大地增强了美军的自信心。德军恼羞成怒,立即对该镇进行全面围攻,并用重炮日夜不停地向城内猛轰。巴斯托涅的局势变得更加危急了。

    为了解巴斯托涅之围,23日,盟国空军倾巢出动。运输机全力向巴斯托涅运送各种物资,轰炸机则轮番对敌人重要目标实施轰炸,在德军战线背后造成了广泛的破坏。接着,巴顿又命令精锐的第4装甲师的第2战斗群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涅的包围圈,步兵和运输部队跟在装甲部队后面迅速驶入该镇,加强了该镇的防御力量。

    1944年12月,德军拦截机和美军护送飞往巴斯托涅运输机的战斗轰炸机在空中展开了激烈较量。美军高射炮手借助望远镜来分辨自己的飞机。在连续两天的快速推进之后,第3军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他们所面对的是德国的精锐之师,能攻善守,十分顽固。白天,他们躲在工事里休息,利用强大的火力阻滞美军的进攻。夜里,他们常常组织强有力的袭击战。战斗打得十分艰苦,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美军的进攻虽然放慢了速度,但各部队均顶住了敌人的攻势,给敌人造成了巨大威胁,使其不敢贸然向美军纵深发动大的攻势,美军已经赢得了主动权,也为美军下一步发动大规模进攻奠定了基础。

    1944年的冬天寒冷而潮湿,厚厚的积雪阻断了道路,寒风凛冽刺骨,气温常常降至零下二十几度。由于部队连日在这种极艰苦的环境中战斗,伤亡、流感和“战壕足”造成了大量减员,空军、运输部队和装甲部队的行动也遇到了巨大困难。但由于巴顿对战役做了周密的部署,部队的进展一直比较顺利,在战役开始4天之后,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12月26日,美军彻底击溃了围攻巴斯托涅的德军,这不仅大大鼓舞了盟军的士气,而且成为此次战役的转折点,巴顿开始筹划更大规模的攻势。

    12月27目,巴顿向最高司令部提出了一个“削掉德军大突出部”的进攻计划:强大的装甲部队绕过敌人的一系列军事据点,长途奔袭,迅速攻克比特堡和普,吕姆。虽然这个过于大胆的计划最终未被批准,但巴顿并未气馁,他命令部队穷追猛打,向敌人的军事重镇乌法利兹快速推进。

    巴顿经常坐着他的指挥车,往来于各部队之间。1945年元旦来临之际,巴顿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命令炮兵部队在午夜用最猛烈的火力向敌人持续炮击。这炮声不仅是辞旧迎新的欢庆礼炮,而且也是巴顿向敌人发出的示威和怒吼!

    与此同时,巴顿向第3集团军发布了一道命令,其辞句荡气回肠,颇有英雄史诗的韵味:

    士兵们:

    从阿弗朗什血的走廊,到布雷斯特,穿越法国到萨尔,越过萨尔进入德国,现在又走过巴斯托涅,你们的记录是连续不断的胜利。你们不仅绝对地打败了凶残、狡诈的敌人,而且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各种地理、气候的困难。无论炎热、灰尘还是洪水、冰雪,都不能阻挡你们前进的步伐。你们在速度、战绩上创造了军事史上不会被打破的记录。

    最近,我在获得“优异服务勋章”之后,叉接受了“橡叶勋章”。这枚勋章是授予我的,并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贡献,而是因为你们取得的成就。我从内心感谢你们。

    我对你们的新的企盼和坚定的信念是:在全能的上帝的保佑下,在我们总统和最高司令部的卓越领导下,继续沿着胜利的道路前进,以打倒暴政,铲除邪恶,为死难烈士报仇,恢复世界和平。

    我没有找到合适的词作为我的结束语,最好还是引用一句不朽的名言献给你们:“勇敢的军人,老兵们,你们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钢铁巨人。”

    美国陆军中将

    小乔治·巴顿

    第3集团军的将士们都为巴顿真挚的感情和高度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和振奋,他们由衷地认为,自己是在为人类正义和伟大事业而战。尽管战争十分残酷,环境极其恶劣,第3集团军的将士们怀着杀敌复仇的火热激情,在他们敬爱的统帅巴顿将军的率领下,大踏步地向前推进,再推进。

    随着巴顿的快速推进,沿线敌军土崩瓦解。到1月中旬,整个战局已经明朗化,德军的进攻已成强弩之末,围歼敌军的时刻到了。巴顿立即命令部队从南北两路全速向乌法利兹推进。1月16日,巴顿部队一举削掉了“德军大突出部”,攻占乌法利兹。23日,美军攻占圣维特。27日,第3集团军的前锋已抵达乌尔河。阿登战役胜利结束了。

    阿登战役是希特勒垮台前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战。虽然德军的攻势一度阻挡了盟军前进的步伐,但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仅伤亡就达10余万人,其作战飞机几乎损失殆尽。在这次战役中,第3集团军再次做了出色的表演,尤其是坦克部队机动、快速、杀伤力大等特点得到了极充分的发挥,巴顿的赫赫武功和威名再次传遍欧美和全世界。

    但是,阿登战役也是第3集团军遇到的最残酷的一次血战,战死1万余人,受伤7万余人。对此,一向以勇敢无畏著称的巴顿也产生了与他性格迥然不同的某种悲哀情绪。每当看到运送伤员的长长的救护车队从前线返回时,他常常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黯然泪下。1月16日,第3集团军经过血战后在乌法利兹胜利会师。当时,全军都在为胜利而欢呼雀跃,而巴顿却躲进自己的办公室,悄悄地写下一首凄惋忧伤的小诗,从中,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真实情感世界的另外一面:

    噢!乌法利兹,小小的城镇,

    我看见他们依旧躺在那里;

    起伏破碎的街道,

    只有飞机在上空翱翔。

    夜色如墨的街道,

    见不到一丝可怜的灯光。

    永恒的希望和恐惧被带入地狱,

    就在昨天晚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