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父母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以一双爱的眼睛去欣赏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
成人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
卢勤说:“我有一双爱的眼睛,5分钟之内就能发现孩子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的长处。这是我的习惯。我始终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身上有很多‘棒’的地方,只是有的没被别人发现,如果能被发现,他们的表现比谁都不差。”
一次,卢勤到无锡市沁园小学,在那里成立“知心家庭学校”。
那天,她走进多功能厅,面对几百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依次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忽然,一个高个子男孩从后排挤到台前,满脸不高兴,气呼呼地问道:“他们给我起了好多外号,都特难听。”
“什么外号?说说看!”
“我眼睛小,他们叫我小眯缝眼;我做俯卧撑起不来,他们就叫我软骨病!我很生气!”男孩的脸涨得通红,大口喘气。
卢勤笑着看着他生气的样子,却发现了他的嗓门很大,而且音色很好。马上对他说:“你的声音很洪亮,唱歌一定不错吧?”
“算你说对了,我是合唱队的领唱!”男孩得意地说。
“你叫什么名字?”卢勤提高声音问道。
“顾欣坚。”孩子的声音更大。
“好,我也给你起个外号怎么样?”
男孩瞪大眼睛,诧异地说不出话来。但卢勤从他的目光可以读懂他的反应:“你怎么也给我起外号?”
“就叫你顾大歌唱家,怎么样?”
“好,好,这个外号好!”男孩乐得一个劲儿地点头。
卢勤对台下的同学们说:现在请“顾大歌唱家”给我们唱两句吧!如果你们认为他像歌唱家,就使劲儿鼓掌;如果觉得他不像,就小声鼓掌。
顾欣坚亮开嗓门唱了两句,引来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卢勤又说:“请大家再跟我配合一下,咱们一起鼓掌一起说:‘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
家长和孩子便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
我们的“顾大歌唱家”在一片赞扬声里兴奋不已,脸上绽放着自豪、骄傲。
散会后,卢勤对校长说,请您再配合一下,星期一的全校升旗仪式上,您让顾欣坚再当众唱首歌。唱完后,您再领着大家一起说:“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这样的做法,叫“形象再塑”。
后来,卢勤再次见到顾欣坚学校的辅导员,第一句话就问:
“这么长时间了,咱们那位‘顾大歌唱家’怎么样了?”
辅导员告诉她,顾欣坚现在可神气了,走到哪儿都挺胸昂头的。没人再叫他“小眯缝眼”了,都亲切地叫他“顾大歌唱家”呢。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家长随时随地都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最终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棒。
孩子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他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
成人爱的眼神,来自爱的发现。所以,爱的关键就在于发现。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听讲的时候却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提完,他的手就举起来了。可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回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谈话,问他“你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呢?”
这个男孩坦白地说:“同学们都笑我,说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就举手,想表现表现。可是,我真的不会。”
学生的坦诚让老师很感动。于是,他和这位学生订了个“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遇到你真的会回答的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记住了吗?别举错了。”
学生点点头回答:“记住了。”
老师心里有了底,再上课提问的时候,任凭男孩的右手举得再高,老师也视而不见;但他一举左手,就马上叫他回答。
果然学生回答得不错。老师便表扬这位学生很“棒”,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从此,这位学生的学习大有起色。
这位老师透过“爱举手”这一现象,看到孩子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如果老师没有爱的眼睛,想必会认为这个孩子是“捣乱”,如果再没好气地训斥几句“捣什么乱”。那么这个孩子就再也没有勇气站起来了。
孩子有许多优点、长处常常被埋没、被忽略。
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有一句名言:“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重视孩子,就是最富有力量的爱。
只要父母有一双爱的眼睛,用心去欣赏孩子,就能发现孩子的许多优点。
2.要抓住孩子身上的三个“点”
父母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在发现孩子的优点时,父母应注意发现孩子的不同点、闪光点和动情点。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个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呢?
(1)发现不同点
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
爱迪生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正因为他有一位善于发现他优点的伟大母亲。
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具,他很好奇,全给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
“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是那么相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喜欢拆东西,实际上就是好奇心强,是智商开发的动力。正是受到妈妈的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终于成为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可以说,没有爱迪生的母亲,就没有爱迪生的成功,是她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了儿子的才能,也保护了儿子珍贵的好奇心。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误区是,把孩子培养成一筒“筷子”,戳齐了就满足了。
这样做培养不出人才,更培养不出天才。
(2)发现闪光点
孩子天天在长大,天天在进步。父母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他,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北京有个叫张晨的男孩,在一所寄宿制学校里读书。他很贪玩,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很差。他的父亲经常气急败坏地抽打孩子。
这一天,同学们的小报制作好了,特意请卢勤去当评委。她想,老师肯定让我评出一、二、三等奖,那评不上的孩子怎么办呢?她便带了45张“知心卡”,准备送给所有参加这项活动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奖励”。
发完了一、二、三等奖,卢勤说:“我觉得所有的同学都画得很好,都可以得奖。我带来了45张奖状!”同学们高兴得鼓起掌来。
“谁来代表领奖啊?是不是请一个进步最大的同学?”
“张晨!”孩子们齐声喊着同一个名字。
张晨站起来,调皮地走到讲台前。
接过奖状,他没有马上走,凑到卢勤耳边悄悄说:“留下吃饭吧。”
她一看表,6点多了,便同意了。
张晨高兴地对老师和同学大声宣布:“知心姐姐同意留下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孩子们跟卢勤说起了心里话。
张晨说:“唉,我爸不容易呀,每次开家长会都第一个来。有一次老师说:‘你边儿上等着吧,待会儿再收拾你。’等别的家长都走了,老师就开始向我爸告状。我爸当着老师的面又踢我又打我,表示他跟老师是一头儿的。”
张晨叹了口气又说:“唉,我也不容易呀!我一岁半就上全托了,六岁上小学又是寄宿制学校。”
卢勤听了,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吃过饭,孩子们恳求她说:“您先别走了,再到我们班去坐坐吧!今晚是圣诞夜呀!”她又一次同意了。
在教室里,卢勤给他们讲了“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以后不会再打你们了,但你们要出息一点儿,不打你们就表现得更好。如果你们进步了,有什么愿望吗?”
“我想上电视!”张晨脱口而出。
“好!只要你考试能够及格,我保证让你实现这个愿望!”因为张晨成绩始终“红灯高挂”,门门不及格,卢勤向他提出了这个要求,并且跟他“拉了钩”。
考试前,卢勤给校长打电话:“请转告张晨,别忘了跟知心姐姐的约定!”张晨这孩子还真争气,考试的两门功课都及格了,而且还有一门得了80多分。
这时,北京电视台要给卢勤拍电视片,本来她不想拍,但一想到跟张晨的约定,就马上同意了:“走,跟我去学校。”
张晨跟他的同学都上了电视。这部《关注独生子女教育——知心姐姐》的电视纪录片,1998年在法国国际比亚乃茨影视节获“评比特别奖”。
张晨的进步让他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周围所有的人都感到分外喜悦,这就是发现的力量。
(3)发现动情点
孩子是人类最真诚的群体。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我们要与孩子为友,就要去发现孩子的真诚,倾听他们真挚的声音。
有个年轻女教师给孩子上课,穿了一双高跟鞋,走起路来“咯噔咯噔”地响。一个男生总是低头看老师的鞋,老师训斥道:“注意听课,不许瞎看!”老师一走动,“咯噔咯噔”的声音又响起来,男孩忍不住又低头看。老师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正经!”男孩再也不敢看那鞋了。
有一天,这个男孩病了,老师去家访。听到“咯噔咯噔”的声音,男孩急忙打开门,一看是老师,没说什么,转身就往里屋跑,从床下掏出一双高跟鞋,含着泪说:“我妈活着的时候,就爱穿高跟鞋,我一听到老师高跟鞋的声音,就想起她来……”
老师愣住了,一下子把男孩搂在怀里,流着泪说:“老师冤枉你了,孩子!”
孩子对亲人的爱往往表现在细微之处,这细微之处又往往容易被忽视和误解。
有位母亲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儿子正在大学读书,新年没回家,给妈妈和爸爸寄来了他画的贺卡:一只笑容可掬的黑猩猩,左手拿着香蕉皮,右手敬着礼。
妈妈招呼他爸:“哎哟,你看你儿子画得多好啊!”
她丈夫过来看了看:“哼,不好好念书,竟画这个!”
话音刚落,就发现贺卡上有一行小字:“爸,请不要说‘不好好念书,竟画这个’。这可是我业余时间画的。”
夫妻俩都笑了。妈妈说:“你看儿子对你的语言掌握得多准确!”
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是细微小事,从中不难发现孩子闪烁着真诚和爱的情感。善于发现它,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也是我们教育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法宝。
只要抓住孩子身上的上述三个“点”,就不难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3.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某些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家长要善于发现它们,并助其发展,千万不要扼杀这些幼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个人之间存在着禀赋的差异。意大利大诗人但丁9岁时就会赋诗;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6岁就担任了音乐会的主角;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3岁时就创作了三部奏鸣曲。当然这几个例子比较特殊,但不管怎么说,人和人天生禀赋确有区别,而每个人身上总有属于他自己的闪光点。
人,不是单细胞的原生物,而是拥有丰富的内外世界的万物之灵。可以衡量人的长短的尺子多得很,不能把无限丰富的人简单划一,不能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尺子多一点,从多方面去量,发现长处,增强自信,发展长处,带动全面,甚至可能形成专长。
家长要求孩子全面发展是对的,但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只有重视发挥孩子的特长,才有助于他们成材。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在《领袖们》中谈到: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容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现象出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让每一个儿童都在原有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我们必须看到青少年有巨大发展的可能性,挖掘他们的长处和潜力,使之得到表现,受到积极的强化,这样,发展的可能性会一步步变为现实。
家长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如果美好的实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恶习就会排除,在儿童自己不觉察的情况下自然地消失,因而不会产生任何病态现象。
适当地激励有助于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其成功。道理很明显,谁不愿意受尊重、被鼓励?我们不能用各种不公平的态度,冷淡、粗暴地对待成长中的孩子。
否定、否定,总是否定,总是说不行,孩子就真的会被“否定”下去,真正不行了。每一个做家长的,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这是关系孩子一生成长的大事。
4.充分肯定和保护孩子品格方面的长处
孩子在品格方面表现出来的长处是十分可贵的,关系到他一生的人品和事业的成败,做父母的尤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保护。
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一个愚钝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坏孩子;一个样子长得标致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一个样子平凡的孩子,亦不一定是坏孩子。因为,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并非以智力或容貌来划分的,而是以孩子的品格来决定的。
什么才是良好的品格呢?良好的品格,基本上应包括下列的表现:诚实、有礼貌、有责任感、积极上进、谦恭、有爱心。
这些行为表现,均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品格。无论孩子具有以上哪一种或几种品格,家长都应予以肯定,以促使孩子具有更多的良好品格。
(1)诚实
肯定孩子诚实的品格,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相信每个父母,都是曾经一再对孩子说过这些话:“记住,小孩子一定要诚实,不能说谎,爸爸妈妈最讨厌是孩子说谎。”
小孩子说谎,大多数原因是做了一些事情,恐怕会遭责备,所以企图利用说谎来掩饰,希望可以逃避责备。
在此情况下,父母如轻信孩子的谎言,或由于溺爱而明知谎言也故作相信,孩子便会觉得谎言很有用,于是一用再用,慢慢就会经常说谎,以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利用谎言瞒过别人,自己就可以无须负责任。如果孩子有这样想法,那便相当危险。
所以,教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孩子做了错事,坦白地告诉父母时,父母应该给以鼓励。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要诚实,不说谎,才能够建立自己的信誉;如果经常说谎,会令人觉得你说的话不可靠,到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到时就后悔莫及了。
(2)有礼貌
孩子有礼貌,有利于与他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家长也要肯定孩子有礼貌的品格。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礼貌,无论怎样聪明,样子怎么标致,也是不可爱的。
孩子有礼貌,见到长辈或朋友,懂得主动打招呼,又懂得在什么时候说“多谢”,家长应该给以肯定和表扬。因为,有礼貌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个人修养。父母应该尽早教导孩子以礼待人,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有责任感
孩子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尤其在品格影响方面,特别明显。
父母应设法让孩子明白: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就要由自己负责做好。例如孩子玩玩具,自己将玩具放好;自己答应做的事情自己做好。
(4)积极上进
有积极进取心的孩子,必然会不断取得进步,对于这样的品格,父母应予以肯定。
有些父母,由于太溺爱孩子,事事不让孩子动手去做,只要孩子叫一声,做父母的便马上为他去做,以为这就是无微不至的爱。
其实,父母如此做法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使孩子变成一个只晓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虫,将来难以自立。
父母若想为孩子好,一定要破除孩子的“依赖”心理,并培养他的积极进取心。
父母要设法使孩子知道:任何东西,如果想得到的话,应该要靠自己努力争取,不能一味依靠别人;因为长期依赖别人,一旦没有人可以依赖的时候,就会失去自立的能力。
所以,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可以使孩子积极上进,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5)谦恭
谦虚使人进步,因此谦恭的品格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对孩子的谦让行为要充分肯定。
通常,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是很“自我”的,对任何事物,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时候,身为家长的,若任由孩子的“自我”
行为不断发展,将来孩子很容易会变成一个“目中无人”的“小霸王”。
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谦恭的品格,应在与小朋友共同玩耍中要谦让,并在孩子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表扬。孩子既有自信,又能够保持谦恭,就可以不断进步。
(6)有爱心
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乐于帮助别人,会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爱心,对孩子品格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影响甚大。因为,有爱心的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会十分珍惜和爱护。一个懂得关心别人的孩子,其他小孩子亦会乐于接近他,特别容易交朋友。
培养孩子的爱心,一方面家长要以生动的事例经常向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当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良好表现时,应大加表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