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呱呱坠地开始,虽然中间经历了成长的乐趣、爱情的甜密、家庭的温馨、成功的欢乐,可到头来却还得经受衰老的恐惧,死亡的威慑,在痛苦的煎熬中走向死亡。为此,人们对衰老和死亡讳莫如深,衰老与死亡的秘密也成为人类最大的难解之谜。
古往今来,多少人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或返老还童,或长命百岁,但衰老和死亡的到来,总是让人们没有任何补救的措施和挽回的余地,只能坐“享”死亡。现今,科学的发展,虽还没有良计妙法能够防止人类的衰老,但是人类延缓衰老的过程已渐渐变为现实。
一、衰老与返老还童
1.关于衰老的最新见解到目前为止,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正式认可的人类长寿记录的保持者是日本一位姓泉的男人,他生于1865年6月29日,死于1986年2月21日,共活了120岁7个月零22天,惟一向这位日本人正式挑战的是一位法国女性--让娜·卡尔蒙,她生于1875年2月21日,几年前刚刚在法国的阿尔勒庆祝过她的118岁生日。她现在是全世界女性中的最长寿者。
有关衰老的四种相互钩涞募狻糃X现在,人们对衰老现象究竟了解得怎么样了呢以下有四种相互补充的观点可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看法。
衰老程序是由我们体内组成染色体的一种分子--脱氧核糖核酸来编排和控制的。这一个论点是在50年代由英国人亚历山大·康福特提出来的,他认为衰老的速度与遗传有关。这已被后来的家族跟踪研究所证实。事实上,在长寿者的后代中出现长寿的机会比一般家庭的后代要多出4倍。
由美国人莱斯利·奥吉尔在60年代提出的第二种观点强调在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出现并日积月累的差错所起的作用。这些差错首先出现在基因的转录方面,随后又出在各种蛋白质的合成方面,直至最后造成死亡。这类差错既有由外部环境的侵蚀造成的,也有内源性质的,最后都促成了衰老进程。
游离基(也称自由基)的不断积累促成了衰老。这是70年代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第三个观点。这种游离基对蛋白质和细胞膜带来破坏,从而可以摧毁各种器官。幸运的是这种游离基可以被某些“清洗酶”所中和掉。
第四种观点是由一位美国人在8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免疫系统的运转随年龄的增长而开始变坏,以至于抵抗各种微生物和癌细胞的能力逐渐减弱,甚至有时候它还反过来攻击自体组织本身,从而引起人们所称的自身免疫病。在这种情况下,免疫系统便成了自身的敌人。
人真的能够返老还童吗人们常常从一些报刊杂志上看到一些古稀老人白发变黑、重生新齿的报道,人们不禁会提出问题,人类果真会返老还童吗关于头发的更新,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人的头发的颜色是由于毛发中的色素细胞决定的。
色素细胞产生的色素颗粒,会使人的头发乌黑发亮。一般地说,人在35岁以后头发色素颗粒会逐渐减少,于是便出现了白发。
那么,一些满头银丝的老人为什么会生出黑发来呢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因药物、保健和饮食等原因引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少数老人的银发能变成黑发呢科学家到现在还回答不出这个问题。
至于牙齿的更新,科学家是这样认为的:由于少数人在胎儿时期多生了一套牙坯,因此,当恒牙掉完以后,又长出了第三套牙齿。照他们的说法,一般人在胚胎时期只具备了一套乳牙坯和一套恒牙坯,只有万分之一的人才具备第三套牙齿。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目前尚未找到充分的证据。
科学家到现在为止还未找到一种使人能返老还童的神奇物质。
不过,围绕着“返老还童”这个话题,人们提出了几种假设。
(1)要想使人类真正的返老还童,必须向癌细胞“学啊保八乔啻撼T诘谋玖臁R蛭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再老的人体细胞,只要变成癌细胞以后就不会衰老了。因此,人们将癌细胞称作”不死的细胞“,癌细胞为什么不会衰老呢这是因为它能够令体内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那么,照此推断,如果人们能人为地将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就能使老人长一口新牙、长出一头黑发,从而青春焕发。
(2)人类衰老是因为大脑中一种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明显减少了。而多巴胺对于人类的生理功能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充当”信使“作用的。”信使“少了,人体的机能就要衰退。
为了证明这种假设的正确性,科学家在培养了25个月的老年大白鼠中注射了一定数量的多巴胺,原先老态龙钟的大白鼠竟然又重新充满了活力。
(3)人体的老年细胞中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使细胞进一步老化。如果没有这种物质,细胞的衰老就会延缓。为了证明这种假设,如今,美国科学家已经在人体细胞中分离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而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只有在老化细胞中才能找到。人们进而设想,如果衰老确实是由于这种蛋白质造成的,那么只要清除这种蛋白质,人就能返老还童,大大延长寿命。
(4)人体的脑下垂体分泌的”死亡激素“会使人体老化,若是能抑制脑下垂体分泌”死亡激素“,衰老就能得到控制。但是,遗憾的是,人类到今尚未找到这种”死亡激素“,而只能通过动物实验加以间接证明:有人摘除了大白鼠的脑下垂体,它们的寿命就大大延长了。
二、生生不息的探索
1.年轻:人类的梦想
永远年轻是人类的梦想。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探索长寿的秘密。人们希望让时间停止流逝,战胜衰老,实现”永远“生活下去的梦想。
衰老不仅仅是生活机能的慢慢消失。意大利免疫学专家克劳迪奥·弗兰切斯基发出的乐观信息是:”有一种保护机制可使我们不仅在最佳条件下活到120岁,而且可使我们在更长得多的时间内不生病,机体不衰老。“他在百岁老人的血液中寻找保证长寿和健康的因素,他的发现有可能把有关老年人的想象颠倒过来。超长寿老人与普通老人不同的是,他们不受所谓”自身抗体“的侵害。这种抗体会随年龄的增长加强对身体器官的侵袭,引起诸如风湿病、糖尿病等自体免疫病。
美国的基因专家不是在非常健康的超长寿老人身上,而在老人早老病患者的遗传基因中得到了对衰老机制的惊人发现。这种遗传病开始于20岁左右,使患者加速衰老。
纽约洛克菲沾笱У目蒲Ъ易罱⑾至顺な倩駻POE2,它可防止早老年痴呆症和心脏疾病的发生。
美国生物医学专家伍德林·赖特确信,生物钟在染色体端粒中走动。这些端粒在体内细胞中,随细胞的每次分裂而缩短,显然决定着生命的最大极限。赖特和他的同行谢伊在哥本哈根同从事研究的格龙公司一起成功地使这种生物钟倒着走,使人体细胞的老化过程倒了过来。
办法是延长所谓的端粒。”年轻化“的细胞在试管中成活的时间明显延长,分裂次数更多了。美国医生迈克尔·福塞尔断言,用这种工艺可把人的寿命延长到200岁。
达拉斯加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老年学专家索哈尔现在就能把果蝇的生命延长1/3.经他处理过的果蝇比一般果蝇多活了约20天。索哈尔的试验证实了这样一种假设:老化的关键在于线粒体。它是细胞的”发电厂“.这种”发电厂“用营养和氧制造体内能量,同时产生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损害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并且使有机体衰老。
索哈尔给果蝇植入的两种酶可缓解自由基的攻击。结果是,果蝇的蛋白所受损害明显减少。
苏黎世的生物化学家克里斯托夫·里希特在同美国科学家竞赛,他在一项类似的试验中企图培养出基因经过改变的长寿老鼠,从而人为地延长哺乳动物的寿命。这是一种浮士德式的试验:有一天可以通过对受孕卵细胞的基因处理来延长人的寿命。
里希特所设想的并非是一种永恒的生命,在他看来生命的永恒意味着人类进化的必然终结。
他同多数老年学专家一样,不是想延长生命期,而是想尽可能延长”健康期“--使打网球的80岁老翁具备40岁时的精神和身体状态。
初步分析表明,衰老的机制比科学家们迄今所认为的要复杂得多。不仅基因,而且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决定着生命的长短。例如,有些”长寿基因“只在意大利北部的人身上发现过,另一些”长寿基因“只在南部意大利人身上发现过。现在欧洲科学家打算联合研究文化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甚至要把中国长寿老人的脱氧核糖核酸标本拿来比较。
弗兰切斯基相信,有一天必将能认定使人们免于癌症、痴呆症、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确切机制。他预言,将来的老人会没有残疾和疾病。
2.长寿并非幻想
目前,关于克服衰老的理论大约有30多种,但还没有一种得到完全证实或完全可以操作运用。但是,因此而感到绝望还为时过早。我们有充分的根据宣布,20世纪末到21世纪完全有可能实现人类长寿的梦想。
10多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求解人类衰老之谜,以期实现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他发现,人的肾上腺能够制造脱氢表雄酮激素。
他认为,后者同人的衰老有直接关系。博洛在研究中发现,脱氢表雄酮具有一个极其不同的特点:它在血液中的含量是其他类固醇激素含量的10-100倍并以硫酸盐的形式循环。当人长到7岁时,体内首次出现这种激素,此后这种激素含量不断增加,到25岁时达到高峰。然后开始减少,到75岁时,机体中脱氢表雄酮的含量总共只剩下10%.
因此,正是这种激素减少的程度标志着每个人衰老的程度。这一观察结果使博洛产生这样一种思想:补充脱氢表雄酮的不足,利用专门的药物使机体返老还童。他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研制出”青春永驻丸“.在自愿者身上所作的药物测试取得了令人震惊的结果;几乎80%的受试者明显地变年轻了。
美国内华达州的桑迪·肖和达克·皮尔逊夫妇在美国相当有名。妻子桑迪是生物化学家,丈夫达克是物理学家。他们发现,长寿秘诀在于食用大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A、C、B,以及矿物质。这一论点与美国医学协会的看法不同,该机构认为,每天摄取的维生素量应该是几十毫克,而桑迪和达克把这一标准提高了50倍。他们不仅著书立说,向世人推广自己发现的长寿秘诀,而且还研制出”返老还童丸“,药丸中每种维生素都是超大剂量。这种神奇的药丸创造了奇迹:使烟和酒这些令人折寿的东西变得对人体无害,减肥效果显著,提高了机体对癌、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心脏病发作的抵抗能力,促进免疫系统,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40%,甚至还能化解烟雾的污染。但主要一点是,这种神奇的药丸能阻止细胞的毁坏。
莫斯科土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化学家弗罗洛夫打算至少活到400岁,他认为,到21世纪末,这一年龄将成为地球人的平均年龄,因为他发明了”返老还童箱“.
弗罗洛夫经这25年的探索后发现,导致衰老的主要物质是通过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的重金属。在人过了25岁停止发育后,骨头里积累的重金属开始可怕地增加。
起初在软组织里积累,然后是神经组织。于是,人们开始衰老。弗罗洛夫研制了利用淋巴系统通过皮肤把促老物质重金属排出体外的”返老还童箱“.具体的作法是:躺在箱内,头探箱外,在气压略有降低的情况下,皮肤的汗孔张开,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和水气通过毛孔进入体内,与重金属发生反应,形成的残余物通过淋巴系统排出体外。
这样做几次之后,最先从皮肤看出变化,皮肤变得年崃恕Mü恐茉谙淠诖0分钟,机体就会逐渐变得年轻。
3.人体老化新解
近10年来,科学家对人体研究仍在继续,并获得了一些新的收获。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
阿列克谢耶夫是斯克利福索夫斯基急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已经30年了。阿列克谢耶夫说:”我清楚地记得我刚刚行医时遇到的一位病人。这名病人30岁开外,经诊断患右下肢坏疽。而且有大面积营养性溃疡,看来得截肢。我们为他采取了种种可行的保守疗法。在有了好转以后让他出院了。出院以后他又到我们这里来过两次,但是诊断结果仍和过去一样。显然,治疗只能产生暂时的作用。“
他说:”病人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无奈他去向乡村医生求助,没想到精于此道的草头医生却给他带来了好运。两个月以后当我再次见到病人时候,真是大吃一惊:大面积溃疡不见了,只留下发亮的暗红色伤疤。“这件事启发了阿列克谢耶夫,这位当时还年轻的外科医生开始寻找毁坏我们身体的原因。他现在确信:各种组织之间协调作用被破坏是各种疾病的起因。
结缔组织是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因为人体净化体重的50%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这就是关节、血管、韧带、骨骼等等。
阿列克谢耶夫说,结缔组织有控制所有器官和其他组织--神经组织、思维组织和皮肤组织的机制。也正是结缔组织直接向人体的所有细胞施加神经性影响和激素影响。如果结缔组织的作用受到先天或后天的破坏,就会逐渐影响各个器官的功能,人就会迅速老化:在一两年内就会出现恶性免疫性心血管疾病。
据合众国际社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1995年9月26日电:
研究人员说,已研制出的第一种识别动物身上的衰老细胞技术,可能对了解衰老和癌的过程以及它们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科学家说,使用这种方法已经获得了这些细胞对人的衰老起作用的第一个证据。生物学家说,这是确定同年龄相连的疾病之间有共同联系的关键步骤。
这些生物学家在《全国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的文章中说,他们研究的结果表明,所谓的衰老细胞是不能再分裂了,但是在新陈代谢方面仍然活跃。
他们还发现,这些细胞展现出形式上和功能上有变化,例如,婴儿柔软的皮肤和老年人脸上皱纹组织之间就有明显的变化。
伯克利--劳伦斯国立实验所的终身科学家朱迪·坎皮希说,为识别这些细胞而进行的这种试验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检验衰老的有力工具。
坎皮希说:”我们的方法提供了第一个实际的证据,表明衰老细胞可能存在于活的有机体中,而且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积累起来。
三、解破衰老的密码
1.遗传的作用
人类探索长寿的努力由来已久,然而今天科学家们正站在这一奥秘的大门口。
法国人类多形态研究所所长、《希望基因》一书的作者达尼尔·科昂说:“新的基因技术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找到使人类活到100岁以上的生物办法。”
科昂说:“这不是说我们科学家发现了不死的秘诀和青春永驻的秘方,更不是说设法让我们的寿命超越生物时间表规定的大约120岁的界限,而是设法让所有的人都能活到老并且拥有活动能力。”
专家们一致指出,如果说具体存在着什么长寿秘密的话,那么这个秘密就在我们的基因中。
经过多年的失败和大量的研究工作,生物学家已看到了曙光,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某些基本方法。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他们用了成千上万只苍蝇,研究了百岁老人的基因,而且还掌握了昆早遗传密码。
许多国际科研小组对黑腹果蝇进行了多年研究,美国达拉斯南方卫理公会大学拉金达尔·索哈尔和威廉·奥尔领导的研究小组成绩最为突出。
这些遗传科学家一年前已经从遗传学角度掌握了几个果蝇家族,并使这些果蝇增加制造长寿酶。其研究结果是非常惊人的,这些果蝇的寿命延长了30%.
这些研究并不排除这种技术也可能让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物延长寿命。
目前,对于造成人的细胞衰竭的过程最普遍的一种说法认为,我们机体每天生产100亿个带电分子,这些带电分子被称为自由激进分子,它们穿透细胞膜,破坏掉遗传物质的碎片并开始在机体内进行一连串破坏性反应。
另一种关于人类衰老的假想认为,葡萄糖在机体内同某些蛋白质结合会产生一种名叫AGE的副产品,这种副产品逐渐损害细胞中的DNA.
索哈尔说:“通过试验,我们认为自由激进分子的理论是有价值的。”
索哈尔和奥尔使用的方法似乎是十分简单的。他们只是把两种负责生产抗氧化酶的基因(即过氧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植入果蝇体内。
结果有两种抗氧化酶的果蝇家族的寿命延长了30%.在大猩猩身上进行的试验中,科学家们也发现了体内生产过氧歧化酶的多少与其寿命之间的比例关系。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昆虫寿命研究专家迈克尔·罗斯说,如果把资金投入在研究人类寿命工作中,“我认为,在今后25年中我们就会成为制造延长人类寿命产品的见证人。”
2.什么人会长寿
(1)相对矮者美国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存在着一适宜的高度,以便让身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高度是男子165-168厘米,女子159-162厘米。
(2)近绿者现代研究已经证实,生物个体的生存期与心率有关,总心跳为8亿次,一旦跳完,生命即告结束。因而常与绿色打交道、绿视率高者寿命长。
(3)秃顶者秃顶者有独到的抵抗疾病甚至癌症优势。原来,秃顶多因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所造成,而雄性激素恰好是男子的护身符。
(4)较胖(重)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人病研究所安德鲁斯教授在600万人的大范围内分析了寿命和体重的关系,发现适当肥胖者寿命更长。究其根源,乃肥胖者抵抗疾病的能力(包括癌症)较消瘦者更强之故。
(5)合理节食者《吕氏春秋》云:“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保”,道出了进食量与寿命之间的奥秘。
(6)头胎者我国调查资料表明:一二胎者寿命最长。在90岁高龄组中第一二胎出生的占有60.6%,100岁年龄组中占77.3%.
(7)B型性格者所谓B型性格表现为温和平静、从容大度、不过分争强好胜,随遇而安。研究发现:长寿人群中B型性格人占83%.
(8)多梦者日本山梨大学发现人类有两种睡眠物质--催眠肽。一类有梦睡眠,另一类无梦睡眠。梦多的人,脑中有梦催眠肽的含量多于无梦催眠伏,寿命会更长一些。
(9)血压偏高者芬兰医生历经5年观察,意外发现高压120、低压70的老人存活率大大低于高压160、低压90的老人。此外,科学研究者还发现仁者(道德高尚者)、乐者(乐观开朗者)、脑勤者(积极思维者)也比较长寿。
3.长寿的机理和药物
今天,研究人体细胞生长的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已经解开了衰老之谜。
这一发现使医生能推迟与年龄因素相关的疾病的发生,从而改善生命质量。一个国际生物学家小组成功地把培养人体细胞的寿命延长了30%,并且希望在5年内生产出对人体有类似效果的药物。科学家们说,他们取得的突破能够延长人的健康寿命,还会导致新一代防皱化妆品的问世。
然而,这种进步带来的任何可能的新治疗方法,预计都不会把人们的最长寿命普遍增长到超出死亡于1986年的日本人泉重千代所创造的120岁另237天的记录。
这些细胞实验是在加州杰龙公司的实验室中进行的。这家公司的咨询委员会成敝邪ㄍ蜒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共同发现人沃森。杰龙公司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已设法用看来能保留携带基因的染色体端头的化合物来使人体细胞恢复活力。这些端头叫端粒,起到像鞋带上的塑料头一样的作用,在细胞复制时保护染色体。每次复制端粒都要缩短一些,直到细胞死亡。或者出现一种有害的基因导致疾病。科学家们认为,通过防止端粒变短,可以使生物钟变慢。
杰龙公司负责细胞生物学部门的经理卡尔文·哈利博士说,已证明有几种化合物能延长细胞的寿命,在正常复制100次之外,还有可能复制30次。有一种化合物还能防止衰老细胞中的有害基因被激活。这些结果均在确认之后于1996年发表,以这些化合物为基础的第一批药物也将在3年内用于临床试用。
哈利说,他的小组正处于“重大新发现的”边沿,这些发现能够克服与年龄相关的皮肤病、心脏病,以及以后还能克服神经系统的疾病。此项研究受到国际专家的热情赞扬,他们说,如果早日取得成果的诺言能够实现的话,它可能会对人类一些最大杀手包括癌症、心脏病和肾脏疾病等治疗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科学家们在推出药物之前仍有不少障碍。哈利博士在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同事、一流癌症研究人员西尔维亚·巴凯蒂说,最大的追求目标之一将是生产出长寿、不会转化为恶性的细胞。而且使之长生不死。
美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都在进行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褪黑激素、脱氢表雄酮激素、维生素E、其他抗氧化剂、各种遗传工程技术及羊胎提取物都是人们寄以希望的药物和技术。然而,有的药物的功效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不过,褪黑激素、激素和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合乎逻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氧化进程加剧,抗氧化剂的介入是有益的。
近几个月来,关于褪黑激素是全能抗衰老武器的说法颇为流行。在美国,被说成广谱灵药,可以治疗失眠、精神紧张和时差综合症,这是一种由脑中松果体产生的激素,能够促进细胞感受体的活动,增强免疫力,并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是:衰老是否是血中褪黑激素日益减少的结果。如果是这样,补充一些这类激素有没有可能减缓衰老过程呢动物实验表明,答案是肯定的。还要看是否在人身上也产生同样的结果,会不会产生副作用。
另一种生长激素看来也有这种“返老还童”的能力。这是脑垂体分泌物,用于治疗儿童的生长障碍。最新研究成果表明,GH在人的一生中都起作用,对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其分泌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对老年人进行的GH试验证明,可以使老年人的肌肉增多,但是它可能造成肿瘤。
还有一项最新发现是由肾上腺产生的性激素脱氢表雄酮可以使人有健康的晚年,预防骨质疏松症、风湿症和肿瘤。但使用脱氢表雄酮也有危险:可能导致前列腺或乳腺癌。
4.长寿新疗法
心理训练长寿法老化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应进行多角度研究。激素虽可与年龄对抗,但其他原因如遗传、生活方式、运动和心态也会导致老化。
我们无法一一将影响长寿的因素都在这里说到,只能介绍有限的几种。
科学家在试图解开衰老的机制的同时,也在试图寻找抵抗这种机制的方法。
于是,一门新的学科应运而生--青春学。科学家主要沿着三个方向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药物长寿法、饮食长寿法和心理训练长寿法。
衰老是长期的自然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人的一生。由于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只能寻找各种方法来延缓衰老过程,使人体在进入老龄后仍能保留年轻机制所特有的生理机能。
这便是人们所说的第二青春了。但这可能吗医学博士、俄罗斯心理分析学协会主席别尔金教授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他认为,青春常驻之道在于人体自身之潜能。
“人的机体中每秒钟有600万个血细胞诞生,同时有600万个血细胞死亡,机体就这样不断新陈代谢。那么机体怎么就会衰老呢所有问题都出在我们大脑,因为所有人的头脑中都生来就存有一个念头:’人人必死。‘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心理过程的存在使人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第二生物学‘--心理学也因此而诞生,其基本原理是:心理活动影响生理过程。形象地说,心理活动是我们死亡和康复的先兆和起因。
美国科学家沃尼什已通过自己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他运用各种心理疗法消除了患者心脏上的硬化斑。”
“没有任何药物吗”
“是的,只用心理疗法便可能治愈病人。当年,我的右肺发现肿瘤,我的朋友、科学院院士布洛欣建议我动手术,并说要帮我请到最好的大夫。但我决定自己治病,尽管我知道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我得学会控制病变器官,也就是说要让那里的一切活动听从大脑的指挥,同时要想象病兆图像,并按病变趋势往回想。一开始,我研究学习了所有与恶性肿瘤有关的知识,因为我必须正确了解癌变部位发生的一切过程;我还必须学会下达有关’命令‘那么什么东西能消除肿瘤’派往‘病变部位。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病灶及其与机体其他部位的联系。”
“这么说来,病人都得是医生了一般人怎么掌握这种方法呢”
“不是这样的,有模型、示意图和医生的讲述便足够了,然后就可以进行自我暗示,不过这只是心理疗法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心理医生针对病人心理与病情专门进行的医疗暗示。”
以上是《俄罗斯消息报》记者同别尔金教授的一段谈话,这位记者与之谈话以后,又同阿伦·伊萨科维奇教授谈论了同样的问题。这位教授同意别尔金教授的观点。
“特定的心理活动是可以使机体恢复原有健康状态的。但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常常仅表现为死亡的催化剂。形象地说,是我们自己在借助心理感受来逐步消灭自己。
”细胞拥有自己的受体。这种受体对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反应灵敏。特定的心理活动会促使受体老化,使其失去敏感性。这样的话,无论你服用多少激素,细胞受体对机体内的生化反应都会毫无反应。就像一部坏了的电话机,不管你怎样的叫喊,对方都听不到你的声音。“
”当然,受体的敏感性是可以恢复的。我们甚至还可以使细胞产生新的受体。最主要的是要找到启动这一过程的第一动力。我个人的医疗实践证明,通过这种途径使人重焕青春活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运动是延年益寿的良方美国《读者文摘》月刊于1996年3月号刊登了一篇《健者生存》的文章,介绍了这样的情况和观点。
早上7时,80岁的弗雷德·卡什站在加州圣迭戈州立大学他的实验室中央,迎接一批步履轻快的来客。那些人是卡什从前运动生理学班上的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类似校友会的松散组织。使他们凝聚在一起的,是大家对运动的热爱、共同的信仰--运动、运动、运动--以及对这一项特别试验的热忱。
过去28年来,卡什曾5次安排12个经常运动的人,骑固定脚踏车测试耐力。以前从未有过任何科学试验对同一批常做运动的人研究这么长时间。你如果听到卡什道出他的理由,就会大感惊奇。他说:”要想知道运动的效果,就必须长期研究那些经常运动的人。“
在1975年以前,研究报告认为,人的健康状况有90%由遗传因素决定。
其实老化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差异可以很大。60年代他在圣迭戈州立大学工作时,发觉不少中年友人身上肌肉日渐松弛,而且常常呼吸短促。
他于是设计了一套成人健身计划,要朋友去跑步,或者做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卡什设计那套计划,起先并无拿来做研究之意。但是既然有一群人愿意运动,何不留意一下他们的进展于是从1964年起,他每月收集数据,并计算各人耗用的增氧能力。10年后他请他们到实验室测试时,他们的平均心搏是他们最高心搏率的75%,远高于维持健康所应有的水平(60%),也即增氧能力很好。他们每星期至少运动三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卡什又把退出健身计划的人列为对照组。他对这些不运动的人追踪了18年(有些更长久一些),直至再也追踪不下去,原因是这些人健康已经太差。
这些不运动的人每年平均失掉2.3%的增氧能力,但那些经常做运动--骑健身脚踏车和慢跑的人却每年只失去0.5%的增氧能力而已。
卡什对那些经常运动的人研究了28年之后,结论是:单是年老不会致人精神衰弱。其他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他得到的数据,自然老化只是身体增氧能力衰退成因的1/3;其余2/3的成因是缺乏运动。60岁之后,常常运动仍能增强体能。总之,运动是延年益寿、身心舒泰的要素。
越年轻运动收获越大。最好是50岁前就开始;但即使更迟些才开始做温和的运动,也可获益。
马萨诸塞州老年医学专家马利亚·菲亚特朗恩说:”90岁的人做运动,肌肉力量可增加一至两倍。“那么多老年人举不起超过5千克的重量,并不是因为自然衰弱,而是缺乏运动。
骨骼退化--特别是妇女的--是身体向岁月屈服的另一迹象。妇女过了35岁,骨质就会以每年减少达1%的速度流失。以前医生对此曾束手无策。65岁以上的妇女会比较容易得脊椎折裂,部分原因是缺乏钙质。有些妇女骨质严重流失,即使从人行道步下马路也可能骨折。其实只要经常运动就可以改善骨质的情况。
很明显,运动的最大成效不是永葆青春,而是减轻老化的各种影响。卡什说:”如果老化等于丧失功能,我们经常运动的人便是老化得最少的“.
四、死亡的迷惑
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忽然停止了呼吸,停止了心跳,停止了思维,变成了一具僵硬冰冷的、永远沉默的尸体。这就是人的最终结局--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受欢迎却又无法改变的结局。从人呱呱坠地开始,就注定了将一步一步地走向这个神秘的终点。在这个星球上,诞生和死亡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死亡是不分对象、不讲条件的,不管穷人或富人,黑人或白人,都无法改变这个结局。死寓于生,生趋向死。地球上,已经有790亿条生命走进了死亡的黑洞,然后永无声息地消失了。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无法超越,这是人类最大的一道难题。
生命是人类最美妙的乐章,且不说那爱情的甜蜜、家庭的温馨、成功的欢乐,即使遇到坎坷、遇到曲折、遇到打击,人们都能忍受,而死亡,则是人最彻底的毁灭、最完全的消亡,没有任何补救、任何挽回的余地。
死亡,令人惧怕,令人困惑!几千年来,人类都是在这种痛苦的情绪中走向死亡。为此,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死亡也成为人类最忌讳的话题和最大的不解之谜。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也许,这就是死亡最难研究最令人困惑的关键所在。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终于不仅可以尊严地、冷静地正视死亡,而且还在逐渐撩开死亡神秘的面纱,揭开黑色阴森的”死亡之谜“!
1.心脏停止跳动:死人活人
瑞典有一位名叫雷佛·斯登堡的企业主,连续几年拒交税款。税务部门几经交涉无效,只好诉诸法律。在法庭上,斯登堡振振有词地援引一条国家法令说:”根据法律和司法实践,当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以后,这个人即被认为已经死亡。死人是不纳税的。我的心脏停止跳动已经3年了,我是借助人工心脏生活的,所以理所当然地不在纳税人之列。“
法官们听了个个张口结舌,无以驳之。
这不仅使法官们感到棘手,而且使人类数千年来以”心脏停止跳动“作为”死亡“的标准受到了挑战。
原始人通过日常观察和狩猎活动,形成了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就是死亡这一模糊概念。在许多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中,古人所描绘的被猎取的动物,都是用利箭、长矛刺中动物心脏来表示它的死亡。在古埃及的石碑和墓碑上,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彩绘石刻,上面的图像常常表现死者被带到身居宝座的太阳神面前,而死者手上托着的是自己的一颗心脏。数千年来,人类一直把心脏视为”神明之府“,”君主之官“.血液循环学说的创始人哈维也认为:”太阳是大宇宙的中心,心脏是人体小宇宙的太阳。“人们毫不怀疑地认为心脏停止跳动就是死亡。诗人描绘一个人的死,常常说: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外国有的法律词典把死亡的定义释为:”血液循环的完全停止,呼吸、脉搏的停止。“我国的《辞海》也把心跳、呼吸的停止作为认定死亡的重要标准。
但是,以心跳停止作为死亡标准,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矛盾的现象。非洲的古老民族希须曼人,心脏停止跳动后,家人或同伴们会把死去的人先浅埋于墓穴里,因为他们发现有的心跳还可能恢复。事实上,也经常有”死人“从墓中爬出来,重返人世的事情发生。
进入20世纪中叶,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和人工器官替代技术,把许多已被判断为死亡的病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传统的死亡标准受到了剧烈冲击。一个衰亡的心脏可以替换上另一个强壮的心脏,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心脏死亡不等于这个人死亡了。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1000多人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心脏死亡已不再构成对人整体死亡的威胁,心脏的可置换性使过去心死即等于人死的这种死亡标准失去了权威性。
2.脑死亡标准的提出
人们在大量的医学实践中发现,心脏死亡的确是人死亡的一项重要标志,但在许多情况下,心脏停止跳动时,人的大脑、肾脏、肝脏并没有死亡。脑细胞的死亡是发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十多分钟乃至几十分钟,而这时的肝、肾、肌肉、皮肤等组织、器官还没有死亡。这些现象告诉人们,人体是一个多层次的生命物质系统,死亡也是分层次发生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人对可逆转的脑昏迷做了深入的研究,开始提出脑死亡的概念。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特设委员会发表研究报告,正式把死亡定义为不可逆的昏迷或”脑死“,并提出了4条判别标准:①没有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没有运动和呼吸;③脑干反射一律消失;④脑电图平直。凡符合以上标准,在24小时内反复检测无变化者,即可宣告死亡。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也规定了与此基本一致的死亡标准。
死亡的心脏可以被替换,人体能够继续正常生存;而人的大脑死亡以后,就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而言,是无法进行移植和替换的。如果有朝一日,人类能够移植大脑,那么被移植者除了躯体以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是每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个性或人格特征的基础。1982年12月1日,美国医生成功地给患者巴尼·克拉克施行人工心脏移植术,当克拉克苏醒过来后,他的妻子问他,是否不再爱他的家庭了,克拉克明确表示他依然如故地爱着自己的家庭。这件事例饶有趣味地告诉我们,当克拉克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活了下来,克拉克仍旧是从前的克拉克,因为克拉克的中枢神经系统没有改变,手术后的克拉克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素质等依然保留手术前的克拉克的所有特点。假设科学发展到能够移植人的大脑,克拉克因脑病换了另外一个人的大脑,克拉克原先所有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素质、知识和经验等将完全改变,克拉克将具备另外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即使他还长着原来的胡子、眉毛、手脚、躯干,但谁还能说他仍是原来的克拉克呢他的妻子还会接受这个新的克拉克吗由此看来,把脑死亡作为判定死亡的标准要比传统的心脏死亡标准更为可靠。
脑死亡标准的提出,对医学临床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一,给脑死亡者提供人工器械维持生命,虽然从表面上看,死者的心肺功能仍在拖延,但最终还是无助于死者复活,反过来却给病人家属、医院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负担。其二,器官移植的大发展,使许多危重病人有望获救,但可供移植的器官来源终究有限,致使其中的大多数人坐以待毙,如果脑死即人死的标准能够认可,那么就为合法取用脑死者的脏器用于人体器官移植提供了先决条件。
目前,脑死亡标准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从法律上承认”脑死亡“为人体死亡标准的国家已有美国、瑞典等十来个国家,从医学上承认的国家有德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
我国也开始引进脑死亡标准。1988年7月5日,在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80多名专家、教授发出倡议:转变传统的心脏死亡观念,制定我国的脑死亡标准。他们还倡议,在医学界开展关于死亡概念和死亡标准的讨论,并且建议在人民群众中提倡采用建立”预嘱“的办法,使病人对死亡方式的正当权利得到法律和社会的尊重。
但是,医学界也发现了有个别病人宣布脑死亡之后又复活的情况,以及植物人苏醒的事例,使脑死亡标准也受到一定的动摇。而且,科学的发展完全有可能使人脑移植成为现实,到那时,大脑由不可置换变为可以置换,那么脑死亡显然不能作为死亡的标准了。上述的所有现实和问题,都是目前比较难以解决的,需要医学界、法学界及相关的科学领域共同寻求和研讨最佳的结论。
五、告别人世与别路求生
1.”地狱之行“和”死亡演习“
除了瞬间突发性的死亡,一般的正常死亡都有一个过程,像油灯慢慢熄灭,像小溪慢慢流去,像列车慢慢进入终点站,在”死神“降临的过程中,生命个体会有防卫、抵抗,直至最后失败而终。
瑞士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屈布勒-罗斯在《论死亡和垂危》中,把病人走向死亡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1.不承认。人在得知他的病不可救药时,起初总是绝口否认:”没有的事,这绝不可能!“2.愤怒。从否认转入愤怒、愤慨:”岂有此理!为什么偏偏轮到我死“3.讨价还价。愤怒之后是讨价还价,要求改变死神的判决。4.抑郁。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时,便陷入消沉、冷淡、沉思、忧愁。5.无可奈何地接受死神的判决,告别人世。
那么,死亡时的感受如何呢这是很多人想知道而又无法知道的。因为有此体验的人却永远地死去了。正如伊壁鸠鲁说的:”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达,许多濒死的人被挽救了过来,于是,死亡体验开始进入医疗档案。
在美国一家医院的急救室里,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挽救一位老妇人。荧光屏上的心电图曲线表明,她的心脏还在微弱地跳动。突然,荧屏上显现出一条可怕的直线,老妇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3分钟过去了,主治医生经过坚持不懈的抢救,老妇人的心脏重新起搏。
翌晨,老妇人恢复了平静,她向医生们叙述了自己那短暂的临床死亡期间的奇特感觉:”我穿过了一片令人快乐的黑暗,看见了灿烂的阳光。我感到无比快乐。“
一个名叫弗吉尼娅的美国妇女,对人们叙述了人”死“的感受。她是在一次接受常规扁桃腺切除术时,心脏意外地停止了跳动。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抢救,过了一会儿,心脏又恢复了跳动。弗吉尼娅苏醒后,向人们作了如下叙述:”突然,我觉得自己从一团白色的烟雾中升起,接着是一片黑暗。我不害怕,却有点好奇。后来看见一团闪烁的亮光,四周是绝对的宁静,真是妙极了……但是,我想到了两个孩子,我还要去工作,我不能久留在这里,我得回去。最后,我就醒了。“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死亡现象的国际濒死经验研究协会。1990年,闻名遐迩的世界民意测验研究所在美国进行了一次广泛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不少美国人声称经历过死后复活的”地狱之行“.
天津安定医院院长、精神医学专家冯志颖等研究人员对唐山大地震中的幸存者进行调查,取得了濒死体验的许多资料。1996年,冯志颖向新闻界披露了我国首次进行的濒死体验研究成果,据他们调查,每个人的濒死体验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可以归纳为40类,主要有生活回顾、意识与躯体分离、躯体陌生感、身体异常感、失重感、世界毁灭感、同宇宙融为一体感、死亡矛盾感及时间停止、情感丧失等。有的人濒死时只感觉到其中的一两种体验,有的人则多种体验同时并存或交织出现。有半数以上的人濒死时对生活历程进行回顾;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游离到空中约1/3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空间的奇特感受,有时还伴有奇怪的嘈杂声和被牵拉挤压的感觉;还有约1/4的人体验到他们”遇见“非真实存在的仿佛人或灵魂形象,这种非真实存在的人多为过世的亲人或在世的熟人等;此外,确信自身已经死亡或正在走向死亡,是灾难幸存者另一个普遍存在的内心感受,有时则呈现为死亡矛盾感,即在确信自身已经死亡的同时,仍然体验着生存于世的喜悦。
当年被房梁砸伤了颈椎而濒临死亡的幸存者李某回忆说:”我仿佛置身于医院的太平间里,看到许许多多的不认识的人,身体好像已经不属于自己了,接着好像沉在万丈深渊里,四周一片黑暗,听到了一声声难以描述的莫名其妙的声音,这种感觉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心想这回完了,还没来得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便要与父母分离,这时便回顾起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这些回忆纯粹是一种意识流,想到哪是哪,好像根本不受大脑支配。“
银行职员王某则回忆说:”当时我正在熟睡中,只听见一声巨响,感觉到一块天花板砸下来压在我的胸部,我挣扎着试图拔出身体,可是怎么也动不了,想喊,却不管用多大的劲也喊不出来。这时朦胧之中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只见眼前出现了一个穿长袍马褂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虽然离得很近,但相貌却怎么也看不清楚,面部模糊一片。他带着我走进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我眼前一片漆,只觉得身体在不由自主地跟他走。行至黑洞的尽头,我才发现眼前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地下宫殿。此时我一睁眼,发现自己早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医生、护士们正在紧张地给我做抢救呢。“
研究发现,每个人不同濒死体验的产生,受到社会心理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半数以上的人遇险时不但不害怕,反而思维特别清晰,心情格外平静和宽慰,无任何恐慌感,甚至有的人在这危难之际,还有某种欢乐或愉快的感觉。
现在死亡医学方面的专家发现,无论地域、民族、文化素养、宗教信仰有多大的不同,一般的濒死体验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异常平静和宽慰。约有64%~77%的人有这种感受,他们大多数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他们感觉自己在随风慢慢地飘扬,当飘浮到一片黑暗中时就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
(2)意识逸出躯体。约有53%~75%的人觉得自己意识脱离了自己的躯体,在远处极其冷漠地观察着医生们在自己躯体周围忙碌着。这种躯体外的自身形象有时具有呼吸、脉搏等生命特征,并且还可返回躯体。
(3)通过隧道。约32%的人感到躯体在黑暗中晃晃悠悠地通过一个深邃的隧道,并觉得自身被牵拉或挤压,有时还伴随一些奇怪的嘈杂声。隧道尽头隐约闪烁着一丝光明。据认为,这是诞生记忆的复苏,即出生时自身通过母亲产道而被推到人间的经历的回忆。
(4)与亲朋好友团取。在有光亮的隧道尽头,亲朋好友都站在洞口迎接自己。他们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惟一相同的是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萦绕。约50%的人有这种体验。
(5)人生全景式回顾。约22%~27%的人脑际里一幕幕快速掠过既往的经历,类似电影蒙太奇,内容多为重大事件并且令人愉快的。
(6)与宇宙合而为一感。持这种说法的人占10%.他们同光线融为一体,刹那间,觉得自己犹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时得到了一种最完美的爱情,并且自认为掌握了整个宇宙的奥秘。
除此之外,有的人还有过”时间停止感“、”被外力控制感“、”突然醒悟感“、”升天成仙感“等。
西方科学家纷纷试图从科学的不同角度对濒死经验进行探索,以图解开濒死经验之谜。但至今仍无满意答案。有人认为所谓濒死经验,是因为窒息而致的死亡幻觉;有人认为是人死亡时,大脑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引起奇特的幻觉;有人认为是人在死神降临时,短时间的本能反应与主观体验。
美国心脏病科专家迈克尔·萨博坚持对自己的病人进行调查,许多人异口同声地声称经历了死亡体验中的某一、二阶段。一位病人甚至说,他自己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听到过护士们的对话。但这些仍未消除萨博的疑窦。他决定”开一次性命玩笑“,亲自”去地狱出差“.他建立了一个由曾是无濒死经验的幸存者和有濒死经验的幸存者组织的监督小组,同时又组织了一个高水平的抢救小组。他经过这次”地狱考察“,撰写了一部著名的论著《死亡的回忆》
,声称濒死经验是人类最大的奇迹。
美国明尼苏达的肿瘤学家和催眠疗法学家莱维塔为了解除病人死前的精神痛苦,采用想象技术,先后对十几名病人进行了”死亡演习“,以阐明处在弥留之际的病人”没有痛苦“的假说。病人”演习“后,都要将自己”死亡“时所看到的情景、感觉作一番描述。莱维塔观察后发现,病人死亡时的感受大同小异。有的人感到飘飘然地升到”天堂“,有的人说,”’死亡‘那阵子,大脑好像和身体分离了“.在演习中,莱维塔千方百计帮助病人主动配合。
例如,有一个母亲在”死亡“时看到儿女们悲痛欲绝的情景,莱维塔便安慰她,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她正在离开自己养育的儿女。莱维塔说,病人的典型反应是:在整个”死亡演习“过讨校芯跏媸剩尢弁锤校徊⒁馐兜剿劳霾⒉豢膳拢馐且恢掷硐氲纳镏樟讼窒,和呱呱坠地那一瞬间没有什么差别。
死亡感受是一大千古之谜,还有待人类去探索。而对濒死体验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深化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濒死者进行救生、安抚和医护。
2.”冷冻待医“有可能吗?
冻尸复活的奇迹不仅引起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而且使得世人对人体冷冻技术寄予厚望。特别是一些身患绝症的病人,企图求助于人体冷冻技术将自己的生命暂时”冷冻“起来,等待来日能够治愈绝症时,再解冻复苏,接受治疗。
世界上第一个要求”冷冻待医“的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佩德福特教授。他身患癌症,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立即将遗体冷冻,以等待治癌的特效药发明之后,再将遗体解冻治疗,以”恢复生命“.他坚信在人类征服癌症之日,他定能复活再生。根据他的遗嘱,1967年1月19日,医生为他做了长达8小时的人体冷冻处理。他让医生抽尽全身的血液,然后注入化学药液,将躯体速冻至零下196℃,再把这具”尸体“装进不锈钢的容器内,放到一个像蜂房似的”冰墓“中去。
佩德福特的惊人之举,拉开了人体冷冻技术的帷幕。目前,美国的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已相继成立了遗体冷藏会,建立了冷冻尸体储藏室,美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遗体冷冻公司。从1967年以来已收留了几十具冻尸。这些身患绝症的人采取了佩德福特的奇特死亡方式和”埋葬“办法,期望自己是”暂时的“或是”有限期的“死亡。这些冻尸身上都包裹着一层锡箔,当去掉锡箔时,可看到每具尸体的体表都凝聚着一层液氮的寒霜。据悉,每具尸体要支付7000至15000美元的冷藏处理费,活着的亲属每年还得为死者交付700美元的”储存费“.在这些死者中,有本来从事人体冷冻研究的专家、教授,也有其他方面的科学家等。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昂贵的、奇特的埋葬方式,是因为他们对人生没有失去希望。他们相信经过若干世纪后,终有一天,科学的进步可以把他们解冻,然后治愈使他们丧命的疾病,再起死回生,重返人间。美国某市一位15岁的少女被谋杀,她的父母将她未受损伤的脑交给一家遗体冷冻公司保存,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这颗脑解冻后移植到另一个人的颅内,使之恢复生机。一位83岁的老太太由于严重关节炎住进医院,她的儿子不希望她就此永远离去,便求助于一个叫”爱尔克生命延续基金会“的组织。该组织取下她母亲的头,并将其冷冻在液氮中,以备科学能使人复生之时,再将这个头”安置“在一个新的躯体上。好莱坞大明星伊丽莎白·泰勒,是走红影坛数十载的大美人,现今面容风韵犹存,只惜体态臃肿。她在歌坛王子迈克尔·杰克逊的力荐下,与一家冷冻实验室签下一项”未来复活计划“,愿死后把头冷冻保存,有朝一日选择一具苗条身躯,接上复活。
这些冷冻的尸体到底能不能复活呢科学家们对此充满信心。低温技术已经能够使人类的血液、精子、眼角膜、皮肤组织、神经组织以及骨骼得到无限期的储藏。低温科学家已成功地将一只大鼠冷冻于零下20.56℃,然后使它复活。日本科学家曾使一只猫的脑冷冻了203天后恢复其生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科学家们已成功地将一只狗冷冻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又使其复苏,现在这只狗仍健康地活着。
但低温科学家也承认,目前还不能迅速冷冻人脑及其他组织而不破坏人体中重要的一些细胞。冻尸能不能复生目前还不能作出答复。可以说,等待复生的这些冷冻尸体,正停留在”天堂“与人间的”中继站“上,是就此进”天堂“,还是重返人间,那得看科学的发展。
假如冻尸复生成为现实,那将是了不起的时刻,人的生命将能随意延续,还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着的时间。当你感到疲劳或厌倦时,可以放心地去长眠,待你休息够了,还可以再活过来,看看你几百年后的子孙们是怎样生活的。
不过,冻尸真能复生也会带来一些复杂的问题,诸如人口大爆炸问题,复活者的法律地位问题等等。
人体冷冻技术不仅能使人冻后复生,而且还可延年益寿。美国全国毒物学研究中心的著名生物化学家特塔鲁博士惊人地宣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选择”冰柜“睡觉,那时150岁的人赛过现今50岁的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外貌漂亮。因为这种特制的”冷房“在夜里可以完全地将人的体温降低15°左右,随着体温的下降可以促使所有的体内运动减缓,以至接近于静止状态,就像乌龟进入冬眠的状态。到了天亮时,”冷房“又会自动升温,使人的体温恢复正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