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走入幼儿园,让孩子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能力1 教会孩子使用碗筷,引导孩子自己独立吃饭

    独立吃饭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第一大内容,孩子进入幼儿园却不会自己吃饭,不仅会给老师增加额外的负担,还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继而否定自己。当然,独立吃饭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无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基本都会要求孩子使用筷子吃饭。关于孩子使用筷子的问题,大多数父母心里都会有一点担心,怕孩子吃不好饭饿肚子。

    孩子入园已经三天了,基本上都能安静吃午饭,可是有个小女孩只会用勺子,根本就不会用筷子。吃米饭、喝粥,用勺子还可以,可是如果吃面条,用勺子就比较麻烦了。

    这天午饭是西红柿鸡蛋面,分配好食物后孩子们就开吃了,只有这个小女孩一动不动,因为她不会用筷子,以前在家里吃面条都是奶奶喂的。

    老师知道情况后,便引导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是由于以前没用过,孩子使用起来还是不灵活。结果,其他孩子半个小时就吃完了,而她吃了将近一个小时。

    下午,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班主任和孩子的家长谈起了这件事,要求家长回家教孩子使用筷子。家长接受了意见,回去急忙给孩子恶补。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抓筷子这一项就费了很长时间,孩子不是对不齐筷子,就是不会动,要不就是将一只筷子脱落了。孩子似乎很沮丧:“不学了,真麻烦。”可是,妈妈却说:“小朋友都会使用筷子,就你不会,那你怎么吃饭呢?”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不再拒绝学习用筷子了。坚持练习了几天,孩子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使用筷子了。

    吃饭是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到了幼儿园如果自家的孩子连饭都不会吃,让做家长的情何以堪!可是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依然会出现一些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容易掉饭菜的孩子。每个班级也就三两个老师,如果孩子连基本的碗筷都不会使用,那么老师也很难一下子照顾得过来。

    筷子是我们吃饭的基本工具,不会使用工具,饭就很难吃到嘴里。有专家提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长期使用筷子进食有很大的关系。孩子要自己使用筷子,完成一个进食动作,需要将手、眼、嘴相互协调配合才行,所以用筷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如果一直以来孩子都没有使用过筷子,在孩子入园后一定要学会使用碗筷,让孩子养成独立吃饭的好习惯。

    问题出现的原因

    事实证明,孩子越是被家长喂饭甚至强迫吃饭,会越不爱吃饭,甚至会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学会使用筷子,即使孩子不喜欢也要慢慢引导。那么,孩子为什么不会使用筷子呢?

    在家里的时候,家长没有教。孩子不会使用筷子、不能独立吃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从来都没有教过孩子,平时吃饭使用的都是勺子。孩子不知道如何使用筷子,自然就不会用了。

    家长总是亲自喂孩子吃饭。有些家长或老人宠爱孩子,喜欢喂孩子吃饭,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练习使用筷子的机会。孩子没有经过实践的历练,自然就不会了。再加上有的家长还担心使用筷子会戳伤孩子,于是只要孩子吃饭就只使用勺子。孩子平时接触不到筷子,甚至都不认识,怎么能会使用?

    孩子喜欢偷懒,勺子简单得多。和筷子比起来,勺子自然要好用得多。因此,有些孩子吃饭的时候就会用勺子吃,而拒绝用筷子。即使是吃面条,孩子也会让家长帮着夹断,然后自己用勺子吃。这样做看起来没问题,可是幼儿园哪会给孩子准备勺子?

    马老师有办法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吃饱吃好生命活动才有动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用筷子吃饭,不仅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环节,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给孩子。要想引导孩子学会使用筷子,养成独立吃饭的习惯,就要将筷子的使用方法直接告诉孩子,比如: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虎口和无名指压住另外一根,捏住的那根能活动;要将筷子对齐,否则很难夹到……之后加强练习,时间长了,孩子就能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了。

    家长做出积极示范。为了鼓励孩子学习,家长可以给出一些示范。这样,孩子一边模仿,也就一边学会了。当大人在孩子面前做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时,孩子就会觉得吃饭很有意思,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学习起来也会快很多。

    允许孩子犯错,错了就改。刚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的时候,孩子可能经常会犯错,这时候要多引导他们积极改正。当然,即使学会了孩子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里熟练应用,容易将饭菜之类掉到桌上。这时,要让孩子吸取教训,努力不再犯。同时,家长要适时地给孩子做出纠正。

    鼓励最重要。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除了兴趣之外,也需要孩子付出,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家长的鼓励无形中会给他们带来强大的动力。在孩子因为夹不起菜而赌气摔东西时,因为手指不灵活弄得满地都是饭菜时,不要责备,要用最善意的言语去安慰、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你一直都在身边支持他。

    营造使用筷子的家庭氛围。教孩子用筷子吃饭,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着使用筷子。饭桌上,要尽可能让孩子看到大家都在用筷子吃饭,为了刺激孩子,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做些比较夸张的动作,比如慢慢地将食物送入嘴中,满意地吃着,让孩子觉得这样吃饭很有趣。

    不要强迫孩子使用筷子。在学习使用筷子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一定的渴望,比如抢你手里的筷子、盯着别人吃饭的动作、喜欢拿着筷子玩等。家长的任务就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对其进行引导,千万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否则会适得其反。

    巧用小游戏教孩子学习筷子的使用方法。

    (1)筷子海绵。选几根比较直的、粗细适合孩子小手的筷子,在大人的帮助示范下,要将散在外面的海绵捡回筒里。先一只手拿一根筷子,然后双手配合慢慢地把海绵夹起,放入筒中;之后就可以给孩子示范,用正确的拿筷子方法,把海绵送回家。

    (2)喂蛋糕。孩子和爸爸面对面坐着,每人面前摆放一碗切成小块的蛋糕、一双筷子;首先,爸爸用筷子夹起蛋糕喂孩子,不要着急,慢慢来,让孩子看清楚整个过程;然后,让孩子模仿爸爸的样子,用筷子夹蛋糕喂给爸爸。

    入园小贴士

    教孩子正确使用碗筷进食

    1.如果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不会使用筷子,就要将使用的具体方法教给他;如果入园后孩子依然不会使用筷子,更要立刻教孩子。

    2.如果孩子有时喜欢用筷子,有时喜欢用勺子,就要给孩子做规定:能用筷子的尽量用筷子。告诉孩子什么时候适合用筷子,什么时候适合用勺子。

    3.如果孩子两只手不灵活,学习使用筷子很费劲,不能怕麻烦,要多给孩子做示范。

    4.不要使用成人使用的长筷子,要为孩子购买适用于他们的儿童筷子,这样抓起来更容易一些。

    5.吃饭的时候要让孩子一只手抓筷子,一只手扶住碗,以免碗来回动,轻者吃不到嘴里,重者还会将碗里的汤水撒出来,弄到身上。

    6.吃饭的时候如果没吃饱,要鼓励孩子主动跟老师说,不要害怕跟老师提出要求。

    7.吃饭时尽量不要将饭粒等掉到桌上;吃饭后要收拾桌子。将碗筷按照老师指定的位置放好。

    8.如果孩子使用筷子不熟练或者根本就不会,要提前跟老师沟通好,让老师提供些帮助。

    能力2 幼儿每天都要三杯水,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作为首要工作。幼儿年龄越小,身体里就需要比例越大的水分,及时补充水分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煮沸后自然冷却的白开水,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输送营养、清洁内脏,还可以利尿通便、增强身体免疫力。水在煮沸的过程中致病菌全部被杀死了,保留了钙、镁、磷等对人体有益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同时,它还跟体内生物细胞中的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所以,多喝白开水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丁丁妈很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就拉着老师请教了一番:“孩子不喜欢喝水,在家谁劝都不听。老师,你能想想办法让孩子多喝水吗?”

    老师听了也很无奈:“现在很多孩子都这样,自己从来不想着喝水,都要老师提醒才会去喝。有些不喜欢喝白开水的孩子故意不在园内喝水,只凭着午餐喝汤、喝牛奶来维持身体所需要的水分,有时我们只能‘强制要求’孩子们去喝水,可是稍有疏忽,有的孩子就很少喝水,甚至不喝。”

    了解到老师的无奈,丁丁妈便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喝水的引导。周末的时候,她会督促孩子喝白开水。饮料之类的能不买就不买,家里看不到饮料,孩子也就不再嚷嚷着要了。

    一天,奶奶带着丁丁出去玩,回来的时候丁丁手里就拿着一瓶果粒橙,一看就知道是奶奶给买的。妈妈说,孩子喝这类饮料不好,以后出去玩的时候带点家里的白开水。奶奶却争辩说:“果粒橙有味道,孩子喜欢喝。”

    妈妈跟奶奶解释:“这类饮料可以喝,但不能常喝,更不能当水喝。幼儿园让孩子们喝白开水,家里却喝饮料,孩子在幼儿园就不好好喝水了。”

    奶奶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之后外出的时候便不再给孩子买饮料了。

    孩子入园后,很多家长发现幼儿园会给孩子配备一个小杯子,老师们甚至会定时督促孩子喝水。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当老师让他们喝水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少喝或者不喝。

    人体70%以上都是由水分组成的,适时补充水分不但能保证人体健康,使人精力充沛,还能预防和治疗很多疾病。更重要的是,如果天气特别干燥,孩子不喝水很容易便秘,多喝白开水就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

    现在随着各种美味香甜的饮料的问世,面对超市、广告里的种种味觉诱惑,孩子根本就抵御不住。各种各样的果味饮料、奶味饮料让孩子爱不释“口”,经常会将饮料当水喝。即使家长让孩子喝水时,孩子也只会象征性地喝几口,每天的水分摄入量根本就达不到标准,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要引导孩子每天至少喝三杯水,并且劝服孩子多喝白开水。如此,才能跟上幼儿园里的节奏。

    问题出现的原因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对我们人类来说,水在身体里不但承担着“运送”营养物质的使命,还要帮助我们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只有保证充足的摄水量,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转。既然喝白开水这么重要,那么为什么孩子却不喜欢喝呢?

    白开水的味道没有饮料有味道。有的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喝白开水,是因为觉得白开水没有饮料好喝。确实,白开水味道平淡,不能像饮料一样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味觉刺激。

    家长的批评给孩子留下了阴影。看到孩子不喝水或者少喝水,有的家长就会直接批评,结果孩子会觉得喝水是件不愉快的事,对喝水产生害怕、厌恶等情绪。当让他们喝水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不情愿的情绪,更别提让他们喝三四杯了。孩子到了幼儿园,自然对喝水也是能躲就躲。

    钙剂选择不合适。大量市场调查显示,孩子在新生儿时期服用过酸甜口味钙产品,会对味觉产生依赖,从而抵触白开水。生活中,如果家长总是给孩子购买口味不当的钙剂,也会伤害孩子的味蕾,继而讨厌白开水。

    母乳喂养对孩子有影响。有些孩子从小吃母乳,平常几乎很少补充额外的水分,断了母乳后,白开水对他们没什么吸引力。

    马老师有办法

    一般来说,孩子不会自己主动喝白开水,只是偶尔很渴的时候才会想起来,但实际上孩子这时已经缺水了。孩子需要每天定时定量地补充水分,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鼓励孩子喝白开水呢?

    家长要喜欢喝白开水。孩子的效仿能力很强,当他们看到父母喜欢喝水时,自然也会跟着喝;反之,孩子喝水的意识就会淡一些。因此,如果想让孩子爱上白开水,家长就要以身作则,日常生活中多当着孩子的面喝白开水;当孩子和小伙伴玩时,只要其他孩子一喝水,家长就赶快给孩子递上水杯。

    将喝白开水跟游戏结合起来。幼儿一般都喜欢做游戏,为了让孩子喜欢上白开水,我们完全可以将喝水和游戏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和孩子玩“看谁最厉害”的游戏,一人一杯白开水,用比赛的方法,看谁先喝完。玩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故意让孩子赢,用这种方法让孩子多喝水。

    多一些趣味,孩子也会喝。在幼儿阶段,孩子通常都会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独立生命。家长可以在孩子吃完东西一段时间后,用拟人化的方式对孩子说:“我是你的肚子,刚才你吃了饭,我现在渴了,能给我一点水喝吗?”多一些趣味性,孩子也就愿意喝白开水了。

    带着孩子多运动,渴了他就会喝。孩子天生喜欢游戏、跑来跑去,因此,家长可以陪孩子玩一些运动量大的游戏,只要让孩子跑动起来、多出汗,他就很容易接受你随手递上的水杯了。喝的次数多了,孩子也就不会讨厌白开水了,而会慢慢喜欢喝水,甚至运动完会主动要水喝。

    给孩子买他喜欢的水杯、水壶。现在市场上孩子的水杯、水壶产品琳琅满目,造型可爱极了,孩子指定会对自己喜欢的水杯、水壶爱释手,自然也就喜欢喝水了。

    拒绝代替品。生活中,孩子尽量不要喝或少喝这样几类饮料。

    (1)汽水。汽水中的气泡是由碳酸产生的,碳酸饮料会让孩子骨骼里的钙溶出。骨钙强健是孩子长高的保证,如果想让孩子长得又高又壮,就不要给孩子喝汽水。

    (2)瓶装果汁饮料。这种饮料含有的果汁比例很低,大多数是由糖、甜味剂、色素等调出的果味,味道虽然好,但缺少营养;而且里面还会放大量的添加剂,会对孩子的肾脏造成负担。

    (3)含咖啡因饮料和凉茶。浓茶、咖啡、可乐等都含有咖啡因,会对矿物质吸收产生影响,不适合给孩子喝。凉茶虽然可以败火,但含有中药的成分,大人可以喝,孩子不能喝。

    入园小贴士

    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

    1.幼儿园会给每个小朋友配备一个水杯,让孩子将名字写在纸上,之后贴到自己的水杯上。如此有利于辨识,不易拿混。

    2.根据老师的安排来喝水,当水不够喝时,引导孩子主动跟老师要。

    3.为了保持水杯的洁净,每隔一个星期或半个月要让孩子将水杯带回家清洗,以免有水垢。

    4.在家里,鼓励孩子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5.带孩子出去玩,从家里带瓶白开水,在外面孩子就不会想着买饮料了。

    6.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家长渴了也要喝白开水,尽量少喝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

    7.到别人家做客,也要给孩子带瓶白开水。如果孩子渴了,而对方正好想给孩子喝饮料,果断拒绝有些不合适,不如自己提前准备好,让孩子喝自己带的水。

    8.有些隔代长辈没那么多讲究,觉得孩子喝什么都行,甚至还觉得喝饮料更有味道,这时候就要跟长辈做好沟通,让他们重视起来,不要私底下“偷偷”地给孩子买饮料。

    9.在喝白开水的事情上,夫妻双方要达成共识,不能一个人让喝一个人不让喝,否则孩子就会成为“两面派”。

    能力3 从分床睡开始,教孩子自己独立安静睡午觉

    经常有家长讨论这样的话题:孩子三岁时是不是就要让他自己睡了?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家长往往会有不同意见。有些家长说:“让孩子和我们一起睡是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一个人睡不着,晚点再分床也没关系。”有些家长却说:“越早让孩子与我们分床睡,就越有利于培养他的独立性格。”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事实证明,让孩子独立午睡最好!

    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分床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在三岁以后就能和父母分床睡了,但很多家庭做不到这一点。如果孩子上了幼儿园还没有分床,家长就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尽快和孩子分开睡。

    一直以来,妈妈都是和佳佳一起睡觉的,甚至她不上床女儿就睡不着。佳佳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听说幼儿园有午休时间,妈妈便决定锻炼和佳佳分开睡。可是只要将佳佳一个人留在小床上,她就会立即哭闹起来。只要妈妈不陪佳佳一起睡,她就会一直哭闹不止。

    妈妈不忍心,想着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好了,可是没想到麻烦还在后面。接连一个星期班主任都跟佳佳妈说,佳佳中午的时候不睡觉。虽然为了让佳佳习惯自己独立午睡,妈妈还给她购置了带有动物图案的新被褥和拖鞋,可是佳佳似乎对此并不领情。

    为了让佳佳养成自己独立睡觉的好习惯,妈妈慢慢引导,每天都陪佳佳睡觉,等佳佳入睡后她再离开屋子。有一两夜,佳佳半夜醒来后找不到妈妈便开始哭,妈妈发现后将佳佳抱回自己房间。妈妈接着将佳佳哄睡,之后再换房间,反复几次之后孩子也就习惯了。

    为了对孩子的睡觉习惯多些了解,妈妈还跟其他家长做了交流,结果发现有一半的孩子都不能独立睡觉,但家长们都在努力改善。为了不落于他人之后,家长们一直都在努力。

    可喜的是,佳佳的状况一点点得到改善,不仅午睡睡得安稳,晚上也能独立睡觉了。

    案例中,为了让孩子养成午睡的好习惯,佳佳妈做了很多努力,不仅自己引导孩子,还跟其他家长做交流。不可否认,佳佳妈确实做得不错。

    很多孩子在刚入园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午睡不踏实、不愿意午睡等。可是,午睡是幼儿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每天中午都不睡,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还会给看护的老师带来负担,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快要入园或者刚入园的时候培养孩子独立午睡的习惯。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分床睡的阶段。不少家长觉得,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独立睡觉。但其实孩子小时候不分床睡,长大后往往难以适应独自睡觉,所以家长一定要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引导孩子自己睡觉。

    幼儿园一般都有午休时间,如果孩子习惯了和妈妈睡,一旦身边没有妈妈,睡觉可能就会不踏实。只有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睡觉,才可以满足集体午睡的需要。如果发现孩子不能独立睡觉,应尽早纠正。

    问题出现的原因

    调查显示,如果孩子到了五六岁甚至已经上了小学依然跟大人同床睡觉,日后会表现出自主意识弱、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强等问题。因此,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不肯独自睡觉呢?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孩子刚离开家,仍旧依恋妈妈。孩子对陪伴自己长大的人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如果孩子从小就跟着妈妈或者奶奶睡,让他们一下子就独立睡觉自然会难以适应。孩子依恋妈妈是本能,他们任何时候都舍不得离开妈妈。有些孩子甚至喜欢搂着妈妈睡,如果突然让他们独睡,他们就会觉得妈妈不再爱自己了,会因为情感失落而产生情绪波动。

    孩子胆子小,不敢独自睡觉。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敢一个人睡觉,是因为胆子小。刚入幼儿园,一切都是陌生的,即使有其他小朋友陪着一起睡,孩子也会觉得不安全,因此有些孩子即使有午睡的习惯,也会在刚入园的几天睡得不踏实。

    孩子习惯午睡有人陪。有些孩子已经养成了有人陪睡的习惯,身边没有人陪就睡不着。突然让孩子独自一人午睡,孩子会倍感孤独。有的孩子则习惯了在自己的床上睡,换了床铺就会睡不着。有的孩子喜欢搂着自己的布娃娃睡,没有布娃娃自己就睡不着。

    家长恐吓,孩子心里有阴影。有些家长经常会拿“不听话,就让你自己睡”这样的话恐吓孩子,致使孩子将独自睡觉当作惩罚,进而产生抗拒心理。还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孩子想让家长陪着玩,但家长没时间,只能跟孩子说:“自己玩去,不想玩就睡觉!”如此,孩子一想到睡觉就会觉得孤独,自然也就不想睡了。

    马老师有办法

    孩子要在幼儿园睡午觉,家长不可能陪在身边。在幼儿园第一次体验集体生活就是一个分床睡的好时机。上了幼儿园后,让孩子分床睡意义重大。那么,家长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独立睡觉。在孩子分床睡之前,先让孩子明白独睡的意义,比如一个人睡觉更舒服。还可以告诉孩子:“大孩子都要独自睡觉,让你自己睡觉并不代表爸爸妈妈不爱你了。”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午睡环境。孩子入园后,为了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午睡,每天午睡之前可以给孩子准备好一个休息环境,然后让孩子到卧室里自己脱鞋,并摆放整齐,自己上床、铺垫子、盖被子。当然,还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布置小房间或小床铺。

    睡前讲个小故事,帮助孩子快速入眠。当孩子睡在小床上时,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爱抚,令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还可以放些舒缓的音乐、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平静下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独睡。

    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为了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去睡,可以委婉而平静地告诉孩子:“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不敢一个人睡,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害怕,不过后来就不怕了,因为懂事的孩子都是自己睡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比如节假日让孩子到爷爷奶奶家住几天,与孩子进行短时间分离,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恋。

    打开房门,保持空间交流。孩子开始独睡时,为了给孩子安全感,可以将孩子的房间和父母房间的门同时打开,并且告诉他:“爸爸妈妈就在你身边,你一叫我们就能听见。”这样孩子就会感到,自己虽然是一个人睡,但依然跟父母在一个房间里,只不过不在一张床上罢了。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习惯自己睡,夜里会在无意中醒来,或半夜爬到你的床上。没关系,要给孩子一段时间适应。

    孩子做得好,就要多表扬。如果孩子渐渐适应了独立睡觉,可以适时地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但能保护孩子不产生失落情绪,还能增强孩子单独睡觉的勇气和信心。

    入园小贴士

    让孩子独立睡觉

    1.为了让孩子养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房间,准备一张小床,营造一个适合孩子睡觉的好环境。

    2.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适应自己睡,可以家长先陪着孩子睡,等孩子睡着了家长再离开。

    3.如果孩子半夜醒来,发现家长不在身边,找到家长的时候家长要主动跟孩子回他的房间。等孩子入睡之后再离开。不要强硬让孩子独睡。

    4.为了安慰孩子,可以让孩子搂个自己喜欢的玩偶睡。

    5.可以带着孩子去同学家玩,看看同学是如何睡觉的,当然最好是独立睡觉的孩子。

    6.将独立睡觉的好处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就会对自己睡觉提高兴趣。

    7.如果孩子做得好,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反之则要批评指正。

    8.如果孩子怕黑,可以让孩子开着门,让其他房间的灯光照进来,这样孩子的恐惧感就会慢慢消失。

    能力4 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让孩子独立穿戴很简单

    学习穿衣服的时候,需要孩子具备对衣服的基本认识能力,比如正确区分上装和下装。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挑选衣服,通过这种尝试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尊。当他们能自己穿脱衣服时,这种成功的喜悦会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有助于他们很好地构建自我。

    上了幼儿园,孩子的作息时间就有规律了。孩子需要早起,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穿衣、梳洗,起晚了就会迟到。如果家长正好早上赶时间怎么办?是不是希望孩子能够自己独立穿衣?当然!可是在刚刚入园的孩子中,有多少孩子能够独立穿衣呢?

    天天上幼儿园后,妈妈每天都会把他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可是他自己却总是邋里邋遢,不是纽扣系错了就是裤子穿反了。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天天忽然变得衣着整齐了,大家以为是妈妈帮忙的,没想到妈妈却说:“这都是天天自己的功劳。”

    原来,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妈妈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锻炼天天自己穿衣服,穿不好就只能被幼儿园的小朋友笑话。最初,天天会因为总也穿不好衣服气得直跳脚,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就会鼓励他说:“天天真厉害,这么困难的事都不放弃。”

    如果天天把扣子扣对了,妈妈会说:“天天进步真快,已经能自己扣好扣子了。”渐渐地,天天的信心一天天地增加,经过自己的摸索,终于能自己穿衣服、裤子、袜子、鞋子,而且很少出现穿错的情况了。

    如今,大部分家长还是以教育、告知为主,多数孩子是在家长的教导下学会穿衣、穿鞋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学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这是在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帮助孩子掌握更多、更复杂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是否能自己穿衣,体现着孩子自理能力的强弱。对很多三岁的孩子来说,脱衣服、睡觉很简单,但要让他们穿衣服,就比较困难。有的孩子会把衣服穿反,或是扣错扣子、穿错袜子;有些孩子因为穿衣服这件事急得焦头烂额,可怎么也穿不上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养成独立穿衣的习惯。

    孩子自己穿衣服,可以有效锻炼手指和大脑的协调能力,进而促进大脑发育。孩子上幼儿园后,客观上也会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起码要掌握穿衣穿鞋的生活技能。有意识地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会摆脱对家长的依赖,逐渐培养出坚强自信、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因此,家长应该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能力,不能总是自己代劳,就算要帮孩子穿衣服也要讲究策略,不能全部包办。

    问题出现的原因

    冬天孩子们都要穿羽绒服上学,可是教室里有暖气,于是老师通常会叫孩子们脱掉外套,户外活动或者放学的时候再穿上,如果孩子不会穿脱衣服,问题就严重了。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不能独立穿脱衣服呢?总结起来,原因不外乎四个方面。

    孩子发现穿衣服的乐趣。有的家长给孩子穿衣服中规中矩,或者匆匆忙忙,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穿衣的乐趣,因此就会拒绝自己穿衣。再加上孩子年纪小,会觉得穿衣服这件事很复杂,自然无法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了,也就不会主动穿衣。

    孩子比较懒,不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孩子天生有惰性,懒于动手,懒于思考,不喜欢自己做事,总想让别人帮忙,自然也不会想要自己穿脱衣服了。

    长期以来,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太重。为了感受为人父母的快乐,为了减少时间的烦琐,有些家长经常帮孩子穿脱衣服,从而使孩子对大人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感。倘若突然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多半都会不乐意,而且孩子也不会。

    孩子不喜欢正要穿的衣服。孩子年纪虽然小,但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比如有的女孩喜欢穿有苏菲亚公主图案的衣服,有的孩子喜欢穿粉色的衣服……如果衣服是自己不喜欢的样式或颜色,孩子就不愿意,甚至任性拒绝。反之,如果是孩子自己喜欢的衣服,他们就愿意尝试自己穿,而且很开心。

    马老师有办法

    自己的衣服自己穿,是对孩子的几个基本要求之一。上了幼儿园却不会穿衣服,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便,还会给老师增加负担,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独立穿衣的引导,让他们学会穿脱衣服。具体来说,可以从几方面做起。

    不要为了省时间就帮孩子穿衣服。孩子自己穿衣服一般都很慢,远没有大人穿得利索,有些性子急的家长就会嫌孩子慢而主动帮忙。这样就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因此,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自己衣服自己穿的习惯,就要鼓励他们自己穿,不要打断,更不要帮忙。

    给孩子选择容易穿脱的衣服。如果衣服不好穿,相信孩子也是不乐意自己穿的,因此,如果想提高孩子穿衣的积极性,最好选择容易穿的衣服。一般来说,套头衫穿起来要比开衫容易些。买鞋时应选脚踝处设计较硬、较高的,最好是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以便孩子穿脱。不要着急给孩子买皮鞋,此时孩子的脚还没定型,而且皮肤娇嫩,最好选择有适当约束又能保护脚型的布鞋。另外,织法较松的袜子更容易穿脱。

    把穿衣技巧慢慢地教给孩子。开始的时候孩子只是模仿,虽然也能模仿大人的样子,知道怎么穿衣,可是终究没有将具体的方法直接告诉他们更有效。因此,在锻炼孩子自己穿衣的时候就要将具体的方法告诉孩子,比如如何系扣子、如何拉拉链等。教孩子穿衣前,应该先把衣服按穿脱难度分出来,由易到难地教。大致而言,脱衣比穿衣容易,套头上衣会比开襟上衣更容易穿脱,尺码稍大一号的衣服或鞋袜练习起来比较容易。每次穿衣时,可以把最后一个步骤留给孩子独立完成,让孩子因完成任务而产生成就感。

    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当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无论孩子对穿衣服有没有兴趣,都要放手让他们试一下,也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孩子还小,不会第一次就完整地穿好衣服,还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此时父母要有耐心。

    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给孩子购买衣服的时候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喜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颜色、什么图案、什么款式。有时候,孩子拒绝穿衣服可能是因为父母挑选的衣服自己不喜欢。所以,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然后让他们试着自己穿。即使孩子选了一些不太好看的衣服,父母也不要强加干涉,因为孩子的审美观和成年人是不同的。

    让孩子学着给小娃娃穿衣服。培养孩子自己穿衣服的兴趣时,可以让孩子先从给布娃娃穿衣服开始,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清楚穿衣服的步骤,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每完成一步就要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或提示,只要让孩子多练习,孩子慢慢就会学会自己穿衣服。

    让孩子觉得穿衣服是件愉快的事。如果孩子觉得穿衣服很讨厌,不愿意穿上衣服,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过来让妈妈亲一下。”孩子就会自觉跑过来,此时家长就可以趁机给孩子套上衣服了。

    入园小贴士

    给孩子准备几套宽松舒适的衣服

    孩子上幼儿园该给他准备什么样的衣服?相信很多妈妈都会关心这个问题。

    1.穿脱方便。如果小孩子的衣服穿起来不方便,家长还强行给他穿,就会让孩子很烦躁,说不定就此哭闹起来。

    2.此外,要注重衣服的质地。孩子皮肤嫩,一个稍硬点的线头都可能划伤他的皮肤,所以在为孩子挑选衣服时一定要看仔细衣服的材质说明,或者到比较靠谱的地方去买。

    3.衣服型号要适中,最好有兜。对于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穿得宽松一点,方便运动即可。因为小孩喜欢冒险,见到外面广阔的天地会禁不住摸摸这里、看看那里,宽松的衣服便于他跑动。

    4.女孩的衣服不要装饰物太多,男孩的裤子不要带拉链。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必要时可以为孩子准备一薄一厚两件小背心。

    能力5 大小便自己去,教会孩子自己如厕提脱裤子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大小便,是很多父母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事情。有的父母对孩子溺爱,会不自觉地协助孩子进行大小便;有的父母认为这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不需要学,孩子大一点自己就会了。但是,作为家长,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能熟练地自己脱裤子大小便时,你的心里是否会不是滋味呢?

    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比较多,让仅有的几位老师去负责这么多孩子如厕确实有点困难。而且,如果遇到孩子尿急的情况就更糟糕了。因此,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如厕、提裤子。

    小溪都上幼儿园了,可还是不会自己大小便。妈妈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老师的电话,然后匆匆忙忙地去送裤子。麻烦倒不怕,就怕孩子尿湿裤子没被老师发现,一整天都穿着尿湿的裤子。

    十月的天气渐渐转凉,小溪已经入园一个多月,他开始慢慢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妈妈感到很高兴。可是,这天接孩子回到家后,妈妈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尿裤子了。

    回来的路上妈妈没注意,孩子也没说,等到回到家里的时候,小溪就急换裤子。开始的时候妈妈也没太注意,当她拿起孩子脱掉的裤子时才发现裤子湿漉漉的,于是妈妈问小溪:“尿裤子了?”

    “嗯!”孩子一边穿裤子,一边说。

    “怎么不跟老师说?”

    “快下课了,想着下课去厕所的,结果没憋住。”

    “那怎么不跟妈妈说?”

    “反正咱们家离幼儿园不远,几分钟就到家了。”

    “如果我像往常一样带你去菜市场,你不得穿一路?以后一定要及时上厕所。即使真尿裤子了,也要跟老师说。”

    “知道了。”

    如果刚入园的孩子都像小溪一样,不仅会挨冷受冻,还会引发感冒,确实会引起很多麻烦。遇到此类情况,孩子和大人都会感到尴尬无比。

    研究表明,家长多数会在孩子18~24个月的时候开始训练孩子如厕,其中有80%的孩子在两岁零四个月时,可以学会在白天如厕,到三岁左右才能学会在夜间如厕。通常,两至三岁是训练孩子如厕行为的最佳时期,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大小便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同时自理能力也有较大提升。

    锻炼如厕能力,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自己上厕所,如厕就像学走路一样,看似需要专门训练,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问题出现的原因

    如厕是孩子入园后的一项基本技能,虽然说幼儿园老师也会提醒孩子上厕所,甚至还会教孩子如厕的具体方法,但总有一些孩子会被落下。为什么孩子上厕所时,不懂得提脱裤子呢?总的来说,原因有四点。

    孩子不了解自己的生理发育特点。孩子小,一般都不清楚自己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发育特点,有了大小便的意愿却不立即去,先憋一会儿再说。可是,在这个年龄段可能憋着憋着就出问题了,但他们却不知道。

    孩子的蹲便习惯不同于幼儿园。有时,家里的如厕和幼儿园的不一样,可能家里是马桶,而幼儿园却是蹲坑。习惯了马桶的孩子很容易对蹲坑产生抗拒心理,即使想小便也不会上厕所。

    家长总是帮孩子上厕所。要养成一种习惯需要21天,而要改变一种习惯却要花费成倍的时间。有些孩子上厕所习惯了让家长帮忙,而家长又乐意为之,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不愿意自己上厕所了。

    孩子受到不良的影响。有些大人不太注意环境卫生。只要孩子说想大小便,就会找个地方随意让孩子解决。久而久之,孩子如果自己想上厕所,可是马上就要放学了,他们就会忍着,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离开幼儿园,外面的天地开阔得很。

    马老师有办法

    孩子不会自己大小便是基本生活技能的缺失,在老师对孩子进行引导的同时,家长也不能忽视自己的教育和辅导作用。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将如厕的方法告诉孩子。慢慢引导,家长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上厕所的正确步骤:首先,将裤子脱掉;然后,蹲便;最后,站起来,提裤子。同时,还要告诉孩子:要大便或小便应该主动坐到马桶上,还可以专门给孩子准备一个儿童用的坐便器。

    带着孩子体验不同的马桶。如果幼儿园跟家里的不一样,孩子刚去幼儿园时不习惯,可能就会憋着,宁可回家再解决。为了缓解孩子对厕所的恐惧,可以带孩子多去几次厕所,让孩子体验不同的蹲便、便坑……这样等到了幼儿园,就不会因为蹲便的不同而心生恐惧了。

    用挂图帮孩子强化记忆。夏天还好说,因为穿衣服比较少,可是到了冬天就容易出问题了,因为孩子衣服穿多了不好脱,经常会发生尿裤子的情况。要想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家长可以用挂图的形式帮孩子强化训练,如把如厕的步骤用卡通画画出来,按照步骤教给孩子做,一来可以为学习增添乐趣,二来可以省去反复跟在孩子身后教每一步动作的麻烦。

    听从老师的指挥,不掉队。通常吃完早午饭以后,老师都会统一带着孩子上厕所。这时候,有些孩子感觉不强烈就不愿意去,可是等到午睡的时候就想上厕所了。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听从老师的安排,不管想不想大小便都要去厕所蹲一蹲。

    鼓励孩子大胆跟老师说。有些孩子之所以会尿裤子,是因为不敢跟老师说。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乖乖的,而自己却要上厕所,害羞不敢说。因此,一定要告诉孩子,想上厕所了一定要跟老师说。

    入园小贴士

    孩子如厕须知

    1.孩子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老师多沟通,让老师费心在孩子午睡前组织去一次厕所,以防孩子睡得太熟在不经意间尿床。

    2.在孩子刚入园时给孩子准备一个小隔尿垫,以防孩子尿湿床铺,着凉感冒。

    3.孩子在想要大小便之前会有所异常,当发现孩子有脸部发红、皱眉、眼睛凝视、停止游戏、腿扭动等情况的时候,应提醒孩子及时如厕。

    4.教孩子想要排便时,先脱裤子,再蹲下。重复训练,强化成果,让孩子养成自己上厕所的好习惯。

    5.在孩子没有控制好大小便的时候,不要对孩子疾声厉色,应温柔指导。

    能力6 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不要让可爱的书包乱糟糟

    书包是孩子重要的成长标志物之一,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园之后,都会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包。可是,仅仅给孩子准备书包是不够的,还要以恰当的方式教孩子学会整理书包。否则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的书包已经乱作一团。

    随着在幼儿园天数的增加,孩子需要的物品越来越多。孩子经常会出现用完物品后随手乱丢,然后就去做其他事情的情况。随手乱丢的物品越来越多,房间越来越杂乱……这些都是不懂整理的孩子出现的问题。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等物品,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却能反映出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如果孩子做事懂得善始善终且有条理,那么他们在做其他事的时候也就更容易成功。

    萌萌长得可爱,从小就喜欢漂亮的东西。上了幼儿园,妈妈给她买了一个新书包,颜色是她最喜欢的粉色。萌萌爱不释手,恨不得吃饭睡觉也背着。然而,当妈妈偶然看到萌萌书包里的东西时,决定要和她好好谈谈,因为她的书包里乱糟糟的。

    饭后,妈妈把萌萌的书包拿在手里,不经意地问:“萌萌的书包真好看啊!”

    “妈妈也这样觉得吗?小伙伴们也说我的书包好看。”

    “这么漂亮的小书包,可惜里面却一点也不美,你看是不是?”

    妈妈给萌萌看了看书包里面,萌萌不好意思了。

    “老师有没有教过萌萌怎么整理书包呢?”

    “有。”

    “那萌萌教一教妈妈怎么整理,好不好?”

    萌萌想了想,将书包里的东西都取出来,之后放到桌子上。然后,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书本都装到书包里。

    妈妈问:“老师是这样教的?”

    萌萌回答说:“是的。”

    “那你为什么不整理好?”妈妈问。

    萌萌解释说:“下课的时候太着急了,老师让我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将书包整理好。”

    妈妈摸了摸萌萌的头,说:“以后使用完的东西就要及时摆放好,不要等到最后再收拾,否则时间不够就来不及了。收拾整齐,这样书包的里面才能和外面一样漂亮。”

    “好的。”萌萌愉快地答应着。

    相信,大多数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不会自己整理书包,而且也不知道书包还需要整理。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要觉得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大功告成了,其实后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比如,引导孩子学会收拾书包就是一项重要的事情。

    书包是幼儿上幼儿园的必备品。孩子可以在小书包里装上自己喜欢的玩具、画画用的彩笔,还可以给孩子装上手帕以及孩子感兴趣的小东西。可是,如果孩子不懂收拾,放学的时候就会将书本之类的东西胡乱往书包里一塞,书包里就会很凌乱,而且还容易折坏里面的书本。因此,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时候,整理书包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内容。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学习内容会不断增加,需要准备的物品也会增多。很多孩子因为在老师上课前不能准备好所需学习用具而耽误上课的时间。为此,我们在孩子入园之前就要培养他们整理书包的习惯。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旦上了幼儿园,整理书包也就成了孩子的一项基本能力。可是,虽然老师有相关的要求,但很多孩子的书包依然是乱糟糟的;虽然老师也强调要及时整理自己的书包,但孩子总是答应得很好却很难做到。那么,为什么孩子不能自己整理书包呢?概括来说,原因主要有四点。

    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刚入园,之所以不整理书包可能是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书包需要整理。只知道带着书包去幼儿园,不知道自己的书本也需要整理,书包里乱糟糟的也就很正常了。

    大人不重视。孩子还小,第一次背书包自然不会明白书包需要整理的道理。这时候如果家长也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孩子进行引导和督促,孩子自然也不会有这种意识。

    家长替孩子收拾。孩子在入园之前,几乎所有的生活琐事都由家长包办,使得孩子未曾意识到有些事需要自己做,甚至不觉得把书包搞得乱糟糟的是不好的行为。

    整理书包不好玩。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所以他们得到新书包会很高兴,但对孩子来说,整理书包却是很无聊的一件事。

    马老师有办法

    书包是孩子上幼儿园的必备品,虽然没有几本书,但依然需要准备书包来收纳东西。而整理书包的能力也是孩子应该具备的,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会整理书包。

    给孩子讲解书包的结构及用途。如今的书包里面会有很多层,大多数的书包里面都会有一些小兜兜。为了提高孩子对整理书包的兴趣,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一下,看看每层、每个小兜兜都能放些什么。孩子一旦知道书包的每个部分是用来干什么的,就会想要自己尝试着装一下,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样很有趣。

    将整理书包的方法告诉孩子。整理书包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大的、厚重的书要放在下面,小的、轻的书要放在上面。家长不将方法教给孩子,孩子自然不会。因此,如果想让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首先要将具体的方法教给孩子。

    给孩子合适的引导。仅仅教给孩子方法也是不够的,在孩子整理完书包之后,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好的就表扬,差的就纠正,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巧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巧妙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竞争欲。比如几个家长联合到一起,让孩子聚在一起,比赛整理书包。表现好的,给予奖励;表现不好的,要鼓励他们向其他人学习。事实证明,这也是激发孩子整理书包的一个好方法。

    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刚上幼儿园,还不懂怎样整理物品。不过,小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一开始,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边看着,一边给孩子收拾书包,还要示范、说明怎样整理才会让孩子更容易找到东西,以此来加深孩子的印象。

    保护孩子的隐私。家长可以适当帮孩子收拾书包,也可以在孩子的请求下帮其寻找“丢失的”文具,但不能完全代劳,更不能私自在书包里翻来翻去。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有独立的空间意识和隐私意识,家长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孩子。

    入园小贴士

    让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书包是孩子学习的工具,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整理方法,比如:摆放书本的时候,要将大的放到最下面。

    2.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让孩子检查自己的书包,整理书包和文具。

    3.引导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书架,看书的时候做到“从哪里拿,就放到哪里去”。每周都要重新整理一次书架。

    4.引导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每个孩子都有很多玩具,要让孩子将玩具整理好,坏的或不好的要扔掉,保持玩具的干净和整洁。

    5.教给孩子必要的衣物整理方法。幼儿园老师一般都会教孩子叠放衣物,既然孩子已经学会,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否则就等于白学了。

    6.让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也需要收拾,这时候就要将整理工作交给他们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和整理。

    7.孩子剪纸或折纸后,如果有废弃不用的纸屑,要让他们自己放进垃圾桶,不要弄得到处都是。

    8.洗漱完毕后,要让孩子将自己的洗漱用具摆放整齐,不要随便一放就不管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