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孩子的性别意识发生错位

    广角镜头

    灯红酒绿的迪厅里面,一个少年猛烈地摇着头想要使自己变得清醒一些。然而,刚刚吸食下的毒品早已经麻痹了他的神经。看着身边一幅幅露出了奸邪笑容的面庞,少年无奈地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了他们。然而,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才发现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传说中可怕的恶魔已经找上了他,少年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竟然因此而患上了艾滋。

    夜深人静的街巷,又是一个尚处于花季的少女。在她的脸上,没有青春的朝气,只有死一般的沉重。没有人知道少女刚刚做了什么,她的脸上还有尚未散去的怒气。她回想起了在学校的一幕幕。同学们都知道她和她是恋人,一起吃饭,形影不离,甚至晚上还要睡一张床。但父母为什么要干涉自己呢?

    对于那些明星间的花边同性绯闻,我们恐怕平生都没机会去确认。但如今是一个信息社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孩子们接收各种信息的渠道不再如之前一样单调。从1995到2008,从电影到电视剧,涉及到了同性恋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比比皆是。而我们的孩子也有可能在无知中加以效仿,最后让自己走上了一条恋爱关系的非主流之路。

    为了解同性恋青少年在中学的处境,香港小童群益会曾在网上访问了近五百名青少年,调查发现当中有六成人数为同性恋。在这些同性恋中,八成受访者在十五岁前已得悉自己性倾向并表示有朋辈知道其性倾向,而五成的人因此遭到恶意排挤和诽谤,主要是言语暴力及嘲讽,抗拒交往等,也有一成多的同性恋受访者遭到肢体伤害、勒索及性骚扰,而男同性恋受到排斥歧视的比例都远较女同性恋高。

    真实案例:17岁少年滥交染上艾滋病

    小白只有17岁,刚上高中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和自己的相好的男朋友到迪厅去玩了一次,却因此而染上了艾滋病。

    小白是三代单传的独子,在家中非常娇贵。小白的父亲早早就去世了,他一直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因为害怕这个小儿子会早夭,母亲就按照民间传统的习俗把男孩子当女孩子来养。小白人生得比较白净,从小就不像男孩一样打打闹闹的,性格很文静,因此很多人也都会把小白当成是一个女孩子来看。在学校,小白是一个很腼腆的男孩子。说话从来都不会很大声,不论上什么课他都会做得笔直,在他的桌子上,所有的书本和文具都归拢得很整齐。

    然而,不爱和人说话的小白有着孱弱的一面。遇事难以分清楚黑白,自己常常犹豫不决,这是他的致命弱点。幸运的是,小白的同桌阿强却是一个典型的男子汉。在阿强看来,小白就像是自己理应保护的小女孩一样,所以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阿强都会出面帮小白摆平,小白平时也会很细心地“照顾”阿强的课桌卫生,帮他整理文具。一来二去,两人之间竟然互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愫。

    出于对阿强的信任和依赖,小白几乎和他寸步不离。有一天放学的时候,阿强提出了要去迪厅。小白知道那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场所,但又想扫阿强的兴,只好勉强同意了他的要求。来到这里之后,阿强很熟络地招呼起自己的几个朋友来,小白却被忽略到一边。

    正在这时,一个自称是阿强朋友的人凑到小白身边,他从口袋里面掏出两粒小药丸放到小白的杯子里面,说:“兄弟,来这个地方,哥几个就是要让你high才行。”

    小白笑了笑,他并不知道那个人放进去的是什么东西,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对方。当他喝下那杯酒水之后,不大一会儿的工夫就觉得全身燥热起来。他随着阿强到舞池中央不自觉地舞动起来。在暧昧的灯光下,两个人紧紧拥吻在一起。

    然而,几乎就在同时,阿强所谓的朋友们也全都凑了过来。小白朦胧中看到每个人都色迷迷地看着自己,只是现在自己已经浑身没有气力了,只得任由他们摆布。小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深深爱上的阿强,竟然将自己的感情看得如此廉价。直到小白看到医生递过来的诊断书上写着“艾滋”两个字之后,才从一片纯情的青春之梦中惊醒。

    案例剖析

    青春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成人身份的重要阶段。当校园恋情已经不再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之后,同性恋的问题却日渐浮上水面。在这一过程之中,对青少年同性恋来说,却有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一个正常的男孩子,何以会走到同性恋的地步,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都是密不可分的。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对孩子的性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男孩若是长时间被家人当成女孩子来养,长大后必定在性别上有着模糊的认知。案例中的小白,由于家长按照女孩的方式来教育,因此在小白的内心,也认同了自己是女孩子的“事实”,这为小白今后的同性恋无形中做了铺垫。小白性格孱弱,和幼年过多受母亲的影响,而父亲在成长中缺失有关,因此他也就难以建立起自己的男性特征。

    有的家长对某种性别有特殊的偏爱,例如有的家长对儿子很失望,希望生的是女儿,他们有意无意地总是流露出对女孩的喜欢,对儿子也时常慨叹:你要是个闺女就好了……这样不乐于接纳孩子性别的家长会让孩子对自身的性别也不会表现出悦纳的态度,甚至反感自己的性别,孩子也可能会迎合父母的心意让自己更多地表现出女孩的特征,这样也为日后成为同性恋打下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发育期间,有3~4年的时间,孩子们会出现对同性的仰慕和爱好,没有性行为,只是一种模仿和爱慕,这时不要为其定性,也不要给孩子戴上同性恋的大帽子,让孩子顺其自然成长。家长要做的事情是引导孩子去做符合自身性别角色的行为,让男孩子“会打架”,让女孩子不做“假小子”。强化他们自身的性别意识并且喜欢自己的性别,这是比较合适的性别教育。

    2.当孩子处于性别意识模糊的时候,不要“促使”孩子成为同性恋当今“伪娘”风气横行,你的孩子可能为了追逐时尚而开始跟风,但这并不等于他就是有同性恋倾向。如果父母大惊小怪,反而会引起孩子们逆反的心理,从而真正走上了同性恋之路。

    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今天,许多日韩影视剧宣扬的是男性的阴柔美。“花样美男”也成为很多孩子喜欢和愿意模仿的榜样。照这样的发展,“花样美男”不仅女孩子喜欢,有些彪悍的男孩子也喜欢,那么同性恋就有可能产生。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性恋情节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中。虽然不乏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有过度夸大之嫌,但我们需要在这样的社会影响下和孩子讨论性别问题,也要及时对孩子的思想有所了解。

    同性恋也是存在于社会的一种合理现象,这是少数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对此应保持尊重的态度,但是,毕竟成为同性恋要受到社会的较大压力,因此,当孩子在性别意识模糊的时候,去肯定男孩的男子气,去肯定女孩的体贴心,只要给予积极的强化就够了。

    真实案例:哪里才是容身之地

    阿美长得很清秀,娇娇小小的身体让她显得更加惹人爱怜。她就读于浙江某寄宿中学,刚刚上初二。学习成绩不错,在家长和老师看来,阿美一定是个进入重点高中的好苗子。但同学们都知道,阿美有个女朋友,她们是一对同性恋人。

    按说,两个女孩子在学校里面牵手、搂腰,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然而,阿美和女朋友的行为却超出了很多人的忍耐限度。她和女友阿云好得几乎有些过分。每次一下课,两人就会缠绵在一起。她们彼此坐在对方的腿上,吃饭还要互相喂食。晚上的时候,两人还要睡同一张床。很多人都见过阿美和阿云深情对望地说“我爱你。”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老师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在谈话无果之后,老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双方的家长。父母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同性恋。阿美的父亲说:“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怎么爱上了女同学?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看着父母不理解自己的神情,阿美十分生气。她大声叫着:“我就是喜欢同性,怎么了?看到男生,我觉得恶心。我就是同性恋!”然而,阿美的行为却招来父亲一记重重的耳光。

    气不过的阿美决定要离家出走。她无法忍受这样的家庭给自己和阿云带来的伤害,既然这里容不下她们,那她们只好选择离开。

    但是,她们能走到哪里去呢?

    案例剖析:

    阿美的情况和上文中小白却又不一样,小白是游走在同性恋的边缘,而阿美则是个确确实实的同性恋。很多家长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的行为,是他们的观念无法容忍的。但是面对子女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情况,大多数的父母感到耻辱、愤怒,也无力改变。

    1.无力改变孩子的同性恋,不妨主动去承认它。在日渐宽容的社会环境中,同性恋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认同。

    很多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的时候,都会表现出过分的紧张和焦虑,甚至要强迫孩子回到正常的性取向上。这只会给孩子心理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反倒更不利于成长。

    如果这真的是孩子一时追求时尚的行为,那么随着心智的成熟,对自己的认识再深入一些,经历过的感情再丰富一些,也许会重新回到主流的性取向上。当他们坚定地做出了选择之后,身为家长,在引导无效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尊重自己孩子决定,让孩子自己顺其自然地发展。尤其是那些自小就认为自己的性别和真实的生理状况相反的患有易性癖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拒绝穿戴适合本身生理性别的服装,要转变这样孩子的性别意识是很难的,因为这有先天的生理因素导致,孩子本身也拒绝接受父母的性别认知教育,即便是爱上同性,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

    2.压力和幸福,需要如何权衡?这是需要同性恋孩子和父母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很多父母听说孩子是同性恋之后,大多表现出惊诧和激烈的愤怒情绪,觉得这是非常伤风败俗的事情,大大伤害他们的尊严和在社会上的地位。他们可能会打骂孩子或者强迫孩子断了这个念头,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走向极端。孩子不是父母的财产,也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因此,他认为的幸福是他自己对生活的选择,父母需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去引导。同性恋行为虽然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毕竟还是要受到很大的社会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成本也很高,压力和幸福,需要如何权衡,这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同时都要思考的问题。

    互动专区

    ANSWER:同性恋是怎么样产生的,是会不会和我们做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我们在相关的教育上应该注意什么?

    QUESTION:同性恋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家庭因素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父母特别想要个女孩,结果却生了男孩,父母就会无意识地以女孩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也在无形中给了孩子造成了混乱的的性别定位。

    如果父母一方长期在家庭中缺席,孩子就会更多地学习与自己相伴的一方父母的性别特征,如果女孩长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或者男孩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建立自身性别的学习机会就少,很可能学习异性父母的性别特征就多一些。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女孩可能就有男孩气,而男孩就表现出女孩气,性别特征不够明显。在一些离婚的家庭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建立起自身的性别意识,应该多让孩子和同性的亲人或者朋友多接触,给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机会。

    有些父母本身的性别扮演就很模糊,如母亲是个强势的企业领导人,外表也一直保持干练、豪爽的作风,那么她的女儿从母亲这里学习到的也是偏男性的性别特征,将来同性恋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父母本身的性别示范作用很重要。

    QUESTION:前两天,我在用电脑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女儿和同学的聊天记录,才发现她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暧昧的同性关系,我该怎么样去和女儿谈谈这件事情呢?

    ANSWER:虽说当今社会的风气日渐开放,但同性恋仍然在禁区的边缘游走。很多青少年同性恋仍然挣扎于对自身性倾向的认可,也许还没有向父母或同辈人公开自己。他们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从而引起他人的鄙视。现在在医学临床上,也难有手段去认证真假同性恋。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们聊天的方式,了解其真实的心理状态,方可作出判断。

    父母需要做到多了解同性恋,明白这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不同的性取向。尊重孩子的选择,在自己内心中不歧视孩子,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己的包容之心。尤其是面对横行的艾滋病,父母更有义务和孩子平等而相互尊重地进行恰当的沟通,告诉他们相关的性知识,以便防止对孩子不利的性行为的发生。

    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父母的宣战。首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取向,如果孩子为此而感到痛苦,家长也无能为力,可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让孩子意识到无论自己怎样,父母都是能接纳和爱自己的,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QUESTION:我不封建,对于孩子早恋比较看得开,因此,当我的孩子告诉我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时,我很高兴地说:“有人喜欢你说明你小子有魅力啊!”可后来我才知道他喜欢的竟然是个男孩子!天啊,这样的事情要是让外人知道,我们一家的面子可就丢没了。还让我们父母怎么在社会立足?

    ANSWER:当今的人们对同性恋所知依旧甚少,所以难免会产生误解和歧视。人们总是会对陌生的事物产生恐惧,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恐怕是很多有同性恋孩子的家长所遇到的共同难题。一项全国性的研究表明,父母得知子女是同性恋时所做出的反应,就像悼念死人的过程一样。在很多方面,父母都会觉得,自己曾经认为的那个可爱、聪明的孩子再也不见了。

    父母能够接受自己孩子的新身份,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有些父母可能穷其一生也做不到这一点。其实,对同性恋来说,父母能够接受自己就已经是最大的福音了。父母们应该学着怎么样去摒除自己的传统观念,或者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带着孩子一起去看心理医生。一方面尽量矫正孩子的性别定位,毕竟这样下去,孩子会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要让自己尝试去接受孩子的新身份的准备,消除对同性恋的误会。一些和同性恋有关的团体组织和社区服务,如中国同性恋关爱协会,也可以为父母们提供详尽的讲解和咨询服务。

    沟通小故事

    洗不干净的衣服

    玛丽最近一直在为一件事情苦恼。自从妈妈让她学着自己洗衣服开始,每一次洗完衣服之后,玛丽坐在屋子向外面看时,都会发现自己晒在晾衣绳上的衣服总有斑点。她明明记得自己已经很用力地在洗衣服了,可为什么洗过的衣服还是不干净呢?

    她开始责怪自己,嫌弃自己连这么点的事情都做不好。想着想着,玛丽开始偷偷地哭泣起来。这个时候,妈妈从外面进来,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坐在椅子上哭泣,妈妈急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玛丽把自己的苦衷告诉了妈妈,妈妈向窗外一看,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妈妈站起来拿了一块抹布走到窗前,她细心地把窗户上的污点擦掉之后,对女儿说:“现在看看,你洗的衣服是不是干净多了呢?”

    玛丽一看,原来自己是被窗户上的污点给蒙蔽了双眼,不禁开心地笑起来。

    启发孩子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角度不一样,才会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当在现实生活中有冲突和痛苦的时候,需要思考的是:是否有必要将窗户上的污点擦掉即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认知?在看待外界事物的时候,自己不能理解的未必是不合理的,也未必是错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