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妙语话人生-交友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是首歌,在你最绝望的时候,为你奏响新的希望;朋友是太阳,在你最贫寒的时候,为你送上爱的阳光;朋友是影子,在你最迷茫的时候,为你附上真的自我。或许生命里可以没有感动,没有胜利。但绝对不能没有朋友。

    放低自己,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

    ——《淮南子·说林训》

    【释义】对待人才傲慢无礼,是得不到贤人的。

    放低自己,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调做人,就是不张扬、不炫耀、不卖弄,不随意抬高自己的价值。放低自己是个心态问题,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估量问题。自觉非同一般、高人一等,便会放不下架子,也夹不住尾巴,只能颐指气使、俯视于人。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常人,与别人没什么两样,才会与人平等、看人平视、待人平和,才能有机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一个国王和他的朝臣们在一次冬季的狩猎中迷了路,走到了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当夜晚来临之际,他们好不容易才发现一处农人的房子。于是国王说:“我们在这儿过夜吧。”但是有位朝臣却极力反对,他认为尊贵的国王到农人家避难有失尊严,还是自己搭帐篷较为妥当。

    农人知道了这种情形,就说:“国王的尊贵不会降低,只是朝臣不希望农人的尊贵提高。”国王听了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在他的房子过夜,并在第二天早晨赐给他一些礼物。离别前,农人陪着国王散步,恳切地说:“接受了农人,国王的权力和伟大没有损失,但是当您这样一位国王遮住农人的头时,农人的帽檐却无法延伸到阳光下。”一个大人物能够谦恭地礼贤下士,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仅不会失去尊严,反而更显得坦荡和伟大。

    一般来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有成就感的人才容易高人一等,傲视于人。所以,有成就的人需要随时警醒自己不要骄傲,不要忘乎所以。

    放低自己,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放低自己使人心理平和,有利于身体健康。例如,当你当上大官,或者成了明星,把自己看得高高的,这时稍有不如意,就会觉得人们对你不恭。一旦你不当官了,或者成了过季明星,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心里感到很不平衡,就会有无尽的烦恼。如果你在位时就放低自己,与大家平等相处,与普通人交朋友,那么即使你退位了,却依然是大家的朋友,岂不乐哉?

    【感悟】

    放低不是降低,更不是贬低。相反,低调做人、潜心做事的人不但不会降低他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反而会得到社会更广泛的承认和人们更普遍的尊重。有一则谚语说得好:“口袋里装着麝香的人不会在街上大吵大嚷,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经说明了一切。”

    与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释义】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样。

    “淡如水”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的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小人之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他们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表面看起来“甘若醴”,一但对方满足不了功利的需求,就很容易断绝。他们之间存在的只是利益。所以与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还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弟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首先,“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种理想的交友境界。它鼓励人们在交友中朝着这个方面去努力,虽然达不到那种境界,但至少能使友情更纯洁一些;就如同虽然进不了花园,但通过努力至少接近了花园,可以嗅到鲜花的芳香,可以看到出墙的花枝,在一定程度上可使身心得到熏陶和愉悦,总比在追名逐利中不择手段地互相利用要好得多。

    其次,“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指导人们在朋友交往中注意相互关系的“度”。这个“度”如果不适当,就会变成扼杀友情的绳索。“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与“小人之交甘若醴”相对而言的。君子之交,是有个适当的距离,但心灵相印,紧密地贴在一起;小人之交,是常常胶在一起,密切无间,但心灵上互相隔膜,难以沟通。君子之交,是对朋友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小人之交,是说朋友想听的话,做朋友想做的事。

    【感悟】

    朋友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符合生活常规,就像马路上车辆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否则会互相顶撞;朋友之间整天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必然也会产生矛盾与摩擦,从而伤害到友情。

    朋友不用太多,两三个知己足已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葛洪《抱朴子·交际》

    【释义】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单凭兴趣爱好就可以把人划分为种种群体,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可能有很多朋友,但如若问其有无知己,恐怕语涩难言。其实,朋友不用太多,有三两个可以交心的知己就已足够了。

    人世间并不是如鲁滨孙一样生活在孤岛上,生活本身就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成的。人也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因为总是有需要朋友帮助和支持的时候。朋友是如此重要,因此如何择友就成了古往今来人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西汉翟公曾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东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中告诫人们,“朋友之交,不宜浮杂”。古来大凡种种交友心得大都源于痛苦的教训,也都是规劝后人的诤言心诀。古时俞伯牙摔琴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美谈。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俞瑞字伯牙有一珍贵的五弦琴。一年仲秋当他乘船游览江山弹起时,琴弦忽然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后发现是有人在岸上听琴。于是伯牙招此听琴人上船。此人叫钟子期。伯牙见他是一个樵夫,便很轻视。没想到这个樵夫其实胸装才学无数,对他所弹的曲子都了如指掌。于是伯牙说:“你对于音乐的道理十分明白,如果我再弹一曲,心中想的事情,你能知道吗?”伯牙将断弦重整,弹了一曲高山流水。不曾想钟子期竟听出了他心中的所想。于是伯牙大惊,推琴而起,施以宾客之礼。伯牙觉得,总算找到了知音,遂邀子期留下,然而子期因要尽孝道而不肯,于是两人结为兄弟。伯牙赠子期黄金二镒,约来年仲秋再见,洒泪而别。光阴似箭,来年仲秋,俞伯牙又在江边等钟子期,却等不着。他弹奏一曲,发现商弦凄切,感到子期未来的原因,不是父丧,就是母亡。于是一路询问着找到了子期家里,见一老者,是子期的父亲。老者哭着说,子期用其所赠黄金买书攻读,日夜辛勤,却心力耗费,不幸染病,于百日之前亡故了。俞伯牙大恸,泪如泉涌,在子期墓前悲奏一曲,却被周围不识音律的人所耻笑。他们只知道琴声是用来取乐的。俞伯牙割断琴弦,将琴摔向祭石,登时玉轸抛残,今徽凌乱,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后伯牙弃官到江边侍奉子期的父母,曰:“子期即吾,吾即子期。”

    朋友之交在于生活上的相助相得、相互支撑,而知己则源于心灵的默契。朋友有共同的爱好,知己则有共同的信念。知己,在于对方知道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不仅是志趣的投合而且更在于精神的融合,恍若一人之两体。正如管仲曾感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叔牙)也!”

    【感悟】

    朋友值得信赖,但难以把心灵钥匙交其保管,而知己之间却彼此始终敞开着心扉。人的一生中,朋友不在多,若有三两知己,也应自觉足已。

    朋友相交,贵在以诚相待

    详交者不失人,泛交者多后悔。

    ——葛洪《抱朴子·交际》

    【释义】知交的人不会失掉人心,没有深交的人必定多后悔。

    真诚,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蕴涵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道德精髓。然而,如今的炎黄子孙又有多少人能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说:我这一生从未背叛过“真诚”二字,在人生的波折中,我的心从未脱离过真诚的圈地。

    《孟子》书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而当前的某些景象似乎在告诉人们:“不诚者,天经地义也。”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人类的心灵在社会的蜕变中,潜移默化地被某种腐败思想所占有,从而迷失心志。

    真诚,是我们生活中的美德之一。我们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朋友。即使你被朋友骗了,你也要保持真诚的态度,不要再反过来骗别人。如果你觉得这个人不值得打交道,你最多不跟他打交道就是了。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但是却一言不语,只是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走到了沃野,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一个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去它。”

    朋友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在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感悟】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上,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交到很多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朋友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现在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都是因为没有用真诚的心来对待对方,对待生活造成的。如果能够彼此敞开心扉,用真心来换真心,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得到真心的朋友。

    相互有默契的人,自然而然就能够成为朋友

    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庄子·大宗师》

    【释义】相互有默契的人,自然而然就能够成为朋友。

    人人都会有朋友。人生无友,恰似生命中没有太阳。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有交情的人,是可以真诚相待的人,是彼此要好的人,是心灵相通的人。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

    朋友之间是一种相知,一种默契。朋友相处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赏、相互感知的过程,对方的优点、长处、美感都会映在你脑海里。哪怕是朋友一点点的可贵之处也会成为你向上的能量,成为你终身受益的动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同时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认识和感知你的过程。朋友就是彼此之间的心灵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会心领神会。不需要解释,不需要多言,不需要张扬,都会心心相印。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

    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们身上都有一种直觉:当初次与人相识时,只要一开始交谈,很快就能够感觉到彼此是否相投。

    默契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思维美,是一种精神修养高深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同另一个人能有磁场那样的吸引力,一定是气质的互相吸引,而默契就是属于气质美的一个内容。朋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注视或微笑,彼此就能心领神会,这是用默契的境界共同创造的一种神奇的空间。一个眼神便能在瞬间深化了内心世界。默契是一种超越的思维,在这种状态下,常常能使人领悟到许多美的东西。

    【感悟】

    在今天这个充满了现代生活节奏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太需要默契了。人与人达到某种默契就会沟通心灵的世界;人与自然达到某钟默契,就会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形成一种流动的情感。让我们提高自己,在默契的引领下共同创造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吧!

    朋友不必过分依赖,而是可以

    独立开来各自精彩

    君子淡似亲。

    ——《庄子·山木》

    【释义】君子是品行高尚的人,而君子之交更是一种淡泊,一种以不计个人得失为筹码的交往,一切都是淡淡的,淡淡中包含着高雅与纯洁。

    有人说朋友如茶,沁人心脾,清香怡人,可劣等茶却对人的健康毫无益处;有人说朋友如酒,浓烈芬芳,醉人心底,可多饮则伤身。所以最值得崇尚的,是“朋友之交淡如水”。水是廉价的,源于自然,取于自然。每个人的生命中都离不开水的滋养,水的润泽。离开了水,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水是淡淡的,淡淡的事物总有一份动人的韵味,比如淡淡的一声问候,淡淡的一个微笑,淡淡的一句祝福,淡淡的一种牵挂。淡,是人生最奇妙的滋味!

    人,从相识到相知,这个过程是奇妙的。于是你欣喜地发现,你身边竟然有了那么多的朋友。你开心有人替你高兴,你伤心有人替你分忧。你以为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岂不知祸兮福所倚,你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依赖。就像爬梯子,你不经意间慢慢地爬上了梯子,越爬越高,完全没有想过这梯子会不会有一天撤掉。缘起乃聚,缘尽而散。什么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听上去未免血腥了点,而且未免太过沉重。回想身边来来往往的一些人,有记得的,不记得的,读过书的,同过事的,直至今日细数过来,留下来的能有多少?平淡的友谊才可以持久,淡得彼此都不用去考虑保持距离,彼此心照不宣,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朋友不需要天天腻在一起。每天腻在一起的,也未必就是真正的朋友。友情,是一种心里的感受。我们共同经历的,共同都在怀念着。静静的夜里,我们会因为回忆这份友情而在嘴角边扬起一抹微笑。只是因为这一份怀念,可以让我们在想起彼此的时候,打上一通电话,随口问上一句:“你还好吗?”也可以在心情糟糕的时候,毫无顾忌地说上一句:“你还活着呀!”而不必担心对方会翻脸无情。朋友可以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静静地坐在你面前,不需要说什么话,只要坐在那儿,就足以让你的心涌动出幸福与快乐。

    还有这样一句话:“淡于表相,义重于心!”这才应该是我们要寻觅的友情!或许,没有华丽绚烂的词句对彼此诉说,或许,没有常常在一起的吃喝玩闹,但那藏在心中的牵挂与默契,又怎是言语能表达得出的?只因这是一份淡如水,却浓于酒的友情!

    【感悟】

    朋友之间应该宽和,互相不苛求、不强迫、不嫉妒、不黏人,就像白水一样淡。水虽淡,却永远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

    拥有朋友是一种福气,拥有相知的朋友

    更是一种福气

    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庄子·渔父篇》

    【释义】同类相互汇聚,同声相互应和,这本是自然的道理。

    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人人都离不开友情。你可以没有爱情,但是你绝不能没有友情。一旦没有了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

    朋友是一种相遇。于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能够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缘分。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

    在古罗马时期,有一个人因触怒了残暴的国君而要被其处以极刑。当他在刑场中即将被执行的时候,他向暴君提了个请求,在行刑前去看望一下父母,可以说这是一个孝子与父母的诀别,可是暴君不同意。这时,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这个人的朋友,走上前来,对暴君说:“如果他在规定的时间不回来,那就由我替他受刑。”这样,暴君才同意那人的请求。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受刑罚的人没有回来。而他的朋友,还坚守着自己的诺言。在暴君即将对他行刑的千钧一发之时,受刑罚的人回来了,换下了他的朋友。就这样,他们竟把暴君感动了,并出人意料地把两个人都释放了。

    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的沟沟坎坎,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与打击,孤独无助时真心希望有人来帮一把。然而在人生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过客在我们生命的驿站匆匆而过,不做任何停留,只有那些命里注定的人才会在我们身边停下,与我们相识、相知、相惜,与我们成为朋友,共同搏击人生长河里的激浪。

    【感悟】

    真正的朋友应是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应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的真情交往。人海茫茫,能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不容易!

    【道家百科】

    道教圣地——鹤鸣山

    鹤鸣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乡三丰村境内,北距县城13公里。其山形如覆瓮,上有石如鹤鸟鸣叫,所以叫鹤鸣山,又称鹄鸣山。鹤鸣山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的天师洞相距仅30公里,在东汉时同属江原县管辖。

    相传汉顺帝时,张陵在此修炼,造作道书,自称天师(一说门人尊为天师),创立五斗米道。该道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并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后来发展成中国道教的主要流派正一道。此山又曾是五斗米道的早期传教点,因此,人们历来都把鹤鸣山看作是道教的发源地。

    鹤鸣山自成为道教的发源地后,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道士,如杜光庭、陈希夷、张三丰等,都曾在此修炼,至今留下不少遗迹和诗文传世。其历代所建的宫观甚多,著名的有太清宫、延祥观、鹤鸣观等。

    鹤鸣山道观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批准为道教开放点。鹤鸣山道观现占地65亩,并由当地政府拨款和海内外信众捐助修复了紫阳、斗姥二殿,新建了迎仙阁、延祥观、三圣宫、天师殿等。

    与朋友交往也应注意火候,保持适当的距离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

    【释义】治理大国和烹制小鲜鱼是一个道理。这一道理用在交友上,就是告诉我们与朋友之间也应有一定的距离。

    人往往就是这样,越是交往密切,也就极容易分出个厚薄来。而一旦有了这层认知,一些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就演变得很复杂。朋友之间要交往,就避免不了要接待,吃吃喝喝是常有的事,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朋友间的日常交往关键在于度,只是,这其中的度又有谁能够真正把握呢?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才算是合适?如果这种你来我往的交情,演变成相互谋取利益,友情就变质了。因为友情一旦掺杂了利益的水分,那么,交往就成了交换。

    理查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却至今仍保持着多年前的原状,因此在大家相处之时,理查总觉得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老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惹个“一朝得志便不可一世”的批评,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简直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理查原本就是个“草包”,就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理查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几乎吐血。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一切竟然又应付自如了。

    理查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同事欢迎的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问题上,聪明的人都不会喧宾夺主,也永远不会说“这不是我分内的事”之类的话,因为过分泾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间的关系,但过分泾渭不分,也不利于同事圈这一特定范围。

    所以,朋友之间,既要相识、相知又要做到亲密有间,要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各有各的生活圈子,各有各的精彩故事,彼此不依赖又不生分。相处时谈笑风生,分开时互相惦记;心照不宣时会心一笑,观点相异时各自保留;相互之间既不远得让人感到陌生,也不近得不分彼此;不去打听探究对方的隐私,却又心甘情愿地为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之交。

    【感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同事之交,乃君子之交也。君子之交,理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恐怕就是提倡一种同事间的适距原则:“太近则昵,太远则疏,过于亲昵则遭忌,忌则谤生;过于疏远则遭议,议论多,则是非生。”还是淡如水的好啊!

    真正的好朋友是心灵相通的,不是靠

    酒肉利益来维系的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陶渊明

    【释义】还没有说话都已经心灵相通,相互陶醉,也不用再一杯一杯地喝酒了。有句话说,真的朋友不一定要形影相随,只要心灵相通,在哪里都一样,只要心灵相通,万水千山都阻隔不断。

    曾有人说:“长期的友谊和婚姻相似,它既有兴奋时期,也有平淡时期,恰如月有阴晴圆缺。”友谊是建立在心灵相通的基础上的,惺惺相惜、坦诚相见是友谊的根本。友谊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朋友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与朋友相处也没有必要天天在一起。

    所谓朋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一种是相知。相交甚易,相知则难得。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一中写道:“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为什么朋友之间相处有距离,反而还比较好呢?朋友之间相处的太近,有时也是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情,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穿连裆裤的死党一旦反目,那种杀伤力是刻骨铭心、难以承受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无话不谈的朋友,大多只存于青涩的校园中。进入社会几经风雨,朋友再好,也慢慢开始琢磨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哪些该帮、哪些不该帮。何况现代人独立性超强,个人隐私也不喜旁人说三道四,即便朋友讲话也是有分寸的。这就是做长久朋友需要的距离。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称赞的晏平仲是春秋时的著名贤能,他与人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这样交朋友就十分令人仰慕了。想来晏大夫在交友上一定独具匠心。今人也应达到“与人交,久而敬之”的交友境界。有距离才会产生美感,保持距离才能保持那份神秘感、新鲜感。唯有保持距离,才能拥有一隅想象的空间。

    【感悟】

    永远的朋友,是以诚相见、心灵相通的,是与你“同风雨、共患难”的同志,他们能在你最艰苦的时候给你帮助,会在你最成功的时候为你祝福。

    能够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才能

    称得上真正的朋友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释义】能够经受住大寒、霜雪的考验,才能看出真正茂盛的松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了高度竞争、弱肉强食的价值观,这样的社会体系使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生活贫困时尚有许多朋友可以同甘苦、共患难,一旦生活富足,身边的朋友却反而越来越少。而实际上,能够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朋友。

    一个人无论事业如何成功,如果没有几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或者因为自私自利导致众叛亲离,那肯定是一个失败的人生。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能遇到一个知己,那更是莫大的福气。这是因为只要愿意付出劳力,人人皆可赚钱,但是人生路上真正的好朋友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孟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义”,就是一切行动以“合理”为目标,合理不仅对得住自己,也对得住别人。要旨在于不能对不起别人,尤其不能对不起朋友。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两大支柱。所以中国古代“朋友”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并列,是“五伦”之一,是五大人际关系中的一种。

    古时流传着一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误传,真正的来源是秦琼的故事。秦琼的一位挚友有难,为救朋友,秦琼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当他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这里一条路是回家的,另一条路是去往登州的。犹豫片刻,秦琼最终为了朋友,视死如归地去了登州。于是,人们用“两肋岔道,义气千秋”来说明秦琼重义气,后来却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了。尽管后来流传下来的语言描述偏离了原本的意义,但其真正的含义并没有改变,反而因为文字的偏差更体现了朋友之间义气的可贵。

    生命是一种缘,感情也是一种缘。由此看来,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遥想诗仙李白,缘何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名吟?再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名句都共同呼唤着两个字:知己!如果没有知己,李白就写不出千古吟诵的佳句,王勃也吟不出脍炙人口的诗篇!

    【感悟】

    人生需要知己。真正的知己,能够同荣辱,共进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哪怕风再大,雨再大,也视若无睹。人有知己,人生才会无悔。

    【道家百科】

    道教圣地——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郭,故名青城山。其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青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三十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只要同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系辞上》

    【释义】同心协力的人,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就是“团结”的力量。一个集体,一个团结的集体,犹如顺水推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个不团结的集体,就如同逆水行舟,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巨大的付出,并且这样的付出都可能是多余的。团结让一个集体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而涣散的集体,如同一盘散沙,毫无力量可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国人,与三位中国小学生做游戏。那个外国人拿一个瓶身粗、瓶口窄的瓶子当作一口井。瓶子里有三块石头,每块石头上系了一根绳子。三个学生每人拿一个用绳子吊着的石头当作他们自己(因为瓶口比较窄,一次仅能从瓶口撤出一块石头)。现在“井里”有灾难,三人必须在五秒之内,将石头全部撤出瓶口,否则就算游戏失败。然而,让那个外国人意想不到的是,三个学生在瞬间就将石头全部撤出来,时间仅仅为三秒。在短短的三秒钟里,他们没有畏惧,没有争先恐后,也没有商议,因为团结协作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渗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三位中国小学生不仅有机智的大脑,更有善良的心灵,他们清楚地知道为一己之私带来的只会是“全军覆灭”。

    岳飞,宋代著名的抗金将领。在宋朝最危急的时候,是他率领“岳家军”拒敌于国门之外,并且率领军队收复了许多以前被金军侵占的领地。可偏偏在这时另一位掌握宋朝命运的官员——秦桧,开始发难。他在皇帝身边常常说岳飞的坏话,使皇帝对岳飞起了疑心,于是连下十二道金牌,把岳飞从前线急招入京,秦桧也加速密谋加害岳飞。最终,秦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奸臣阴谋得逞了,一代英雄岳飞惨死在秦桧的手下。由于宋朝高层内部的不团结,使得宋朝加快了走向灭亡的脚步。岳飞死后,金兵的进攻势如破竹;宋军毫无反抗之力。可见团结才是力量的源泉,而涣散则是失去力量的祸根。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结协作是生存法则。在动物界,无论是威猛的狮、虎,还是弱小的蚂蚁,如果不会团结协作就只有种群或迟或早灭亡的结局。人类社会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但每一个人的生存又与他人相协相生,个人越来越依赖整体。我们与同伴组成了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中,也许你智慧超群,但不要忘记“刘邦成就了帝业,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的历史教训;也许你智慧平平甚至略显愚钝,但也请相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感悟】

    在集体中,只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份永不言败的信念,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还有一种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就能团结一致。配合默契,同舟共济,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远水解不了近渴,朋友多了路好走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释义】虽然有很多的兄弟,但是不如有更多的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仿佛黑暗中的光明,困境中的希望。朋友是你“载饥载渴”时遇到的温暖的小店,是你困顿劳累时休息的驿站,是你身心疲惫时停泊的港湾。朋友是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精神的支持和动力,是心灵上的契合与沟通,是金钱远不能及的。

    翻开人类文明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超越功利的“知音”故事,感人至深。高山流水的故事妇孺皆知,让人赞叹不已。子期去世后,伯牙摔琴,“钟期既没,奏流水以为惭”。那么好的音乐,人间不再,只因世上已无知音,没有人能够理解伯牙心中的那份悲慨。放浪形骸的庄周,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对身边的人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惠施之于庄周,正所谓之“诤友”,他们一起论“道”,常争执不下,故惠子去,庄子叹“无与言之矣!”

    没有朋友,难行天下。能够陪你嬉笑怒骂的是朋友,能够分享你成功喜悦的是朋友,能够分担你伤心难过的是朋友,能够在你困难迷茫时给予想法帮助的是朋友,能够同甘共苦的朋友是我们人生中最可信任的人。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快乐的人;是你幸福时使幸福增倍的人;是你困难时帮你解决困难的人;是你孤单时为你驱赶孤单的人;是你落魄时给你鼓励的人。朋友,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人,是每个人都想变成的人。要让大家成为朋友,使朋友的关系不断巩固,需要一种叫友情的东西去浇灌。

    朋友是我们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确实如此。出门在外没有一个朋友怎么能行呢?朋友就犹如在困难时伸出的一双援助之手,郁闷时的一颗开心果,忧愁时的一棵忘忧树……他们时时时刻刻都在你身旁默默地帮助你、支持你、鼓励你。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患难见真情,烈火见真金。”这是我们对朋友的要求,同时也是判断友情真伪的一种标准,更是说明友情需要提炼、升华。在酒桌上称兄道弟、顺利时前呼后拥的友情不是真友情;在得意时给你忠言逆耳、落魄时给你殷殷关切之言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感悟】

    真正的友情是“无所求”的,它不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拒绝一切契约,它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也因此容易被搅浑、被打碎。友情需要用心浇灌,才能开出灿烂的友情之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