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2-李商隐卷入朋党之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40年的朋党之争,使混乱的唐王朝闹得更加不好收拾了。

    朋党之争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成两个派别——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闹了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叫做“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的开始由进士考试而起。唐宪宗在位时,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子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认为这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就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知道了。李吉甫见李宗闵、牛僧孺批评朝政,揭了他的短处,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被推荐是因为跟试官有私人关系。唐宪宗就把几个试官降了职,李宗闵和牛僧孺也没有受到提拔。谁知这件事却引致朝野哗然,争为牛僧孺等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妒贤忌能。出于压力,唐宪宗于同年把宰相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了宰相。这样朝臣之中形成了两个对立派别,但此时李德裕(李吉甫之子)、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供职,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郁。

    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礼部侍郎钱徽主持。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对李德裕恨透了。牛僧孺当然同情李宗闵。以后,牛僧孺、李宗闵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两派明争暗斗得很厉害。到了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走了宦官的门路,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为宰相。这两人一掌权,就合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京城,当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那时期,西川附近有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维州(今四川理县)。这本来是李德裕立了一功,但是宰相牛僧孺却跟唐文宗说:“收复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才不划算呢。”他要唐文宗下令叫李德裕把维州让还吐蕃,使李德裕气得要命。到了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当了宰相。他竭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他们都贬到南方去了。

    李商隐的失败仕途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朋党之争中,著名晚唐诗人李商隐也被卷进去。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自幼家境寒微。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爱其文才,召聘入幕,并指点他写作骈文,让儿子令狐绚与他交友。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李商隐因令狐楚推荐登进士第。令狐楚死后,他无可依靠,转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幕,被招为婿。当时朝廷牛李党争十分激烈,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近李党,李商隐因此被牛党和令狐指责为“背恩”、“无行”,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长期受到压抑,得不到重用。

    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又被中书省内有权之人除名,任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治狱”事件几乎被罢官,最后郁郁而终。

    公元846年,唐宣宗即位后,把武宗时期的大臣一概排斥,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又把他贬谪到崖州(今海南)。闹了40年的朋党之争终于收场,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闹得更加不好收拾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