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人最吃得开-说话方圆舌有钩,互不得罪吃得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人都有一张口,都能说话,但是否能把话说活说好就另当别论了。在现代社会交际中,说话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懂得说话技巧的人,可以让陌生人变成朋友,熟识的人变成之际,相互嫉恨的人重归于好,甚至可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维护尊严。相反,如果一句话说得不妥,轻则会破坏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重则会导致事业的失败。所以,说话方圆互不得罪是非常必要的。

    1.赞美使人获得无穷魅力

    赞美别人即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评价,也是送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无形的投资。它可以表达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我们的信任和情感,化解我们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与摩擦。既然对人表示赞许有如此多的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在付出了必要的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那么,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慷慨地奉献给别人,在体现我们大方的同时,也会得到对方的感激,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顺利。反过来说,这世界上没有谁打心眼儿里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即使是称兄道弟的朋友,你批评他几句,对方的脸上往往也有挂不住的时候。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专家斯金诺,通过一项实验表明,连动物的大脑在收到鼓励的刺激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都会开始调动子系统,从而影响行为的改变。而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期望和享受欣赏更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一位日本社会心理学家说过:“人们对你赞誉、佩服或表示敬意时,除非显而易见地是在溜须拍马,即使是应酬话,你还是会觉着舒坦。可是,当听到他人对你不中听的批评时,即使他并没有恶意中伤,而且又部分符合实际,你也可能会长期对他抱有反感。”

    这位心理学家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人性在对待赞许和批评方面的底蕴。中国也有相同的经验之谈,不过言简意赅,没那么具体。如“多栽花,少栽刺”,就是这方面既直接又深富哲理的良策警语。

    一般人身上,都有着难以察觉的闪光点,而这些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往往独具慧眼,大多是赞颂别人的专家。

    赞扬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我们应该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毫不吝啬地赞扬别人,使赞许获得广大而神奇的效用。

    有位学者在一所高等学府就职,此人深沉不露,严肃认真。他的妻子在实验室工作,经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也难免谨慎和刻板。然而,有一天朋友们却突然发现,学者的妻年轻了许多,不仅待人热情洋溢,而且穿戴打扮也焕然一新,遇到开心的事情时笑声爽朗,很是动人。众人都很纳闷,她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询问学者,才知道她近来换了一个工作环境,那里年轻人多,气氛融洽,顶头上司又是一个充满活力、很会说笑话的人,非常赞赏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不失时机地给予她应有的鼓励和赞美,她也感觉到自己好像突然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因而精神面貌也充满了朝气。

    这件事告诉我们,赞扬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赞扬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对方的赞扬,你得到了欣赏和尊重,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你的精神面貌还能不充满盎然生机吗?

    美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比较高层次的需求,它一般表现为荣誉感和成就感。赞扬的作用,就是把他人需要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拱手送到对方手里。当对方的行为得到你真心实意的赞许时,他看到的是别人对自己努力的认同和肯定,从而使自己渴望别人赞许的愿望,在荣誉感和成就感接踵而来时得到了满足,并在心理上得到强化和鼓舞。

    某校有一位同学,在一次命题作文中,抄袭了某杂志的一篇散文。极为巧合的是,语文老师手里恰恰也有这一期杂志。多年的从教生涯,使这位老师深深懂得,保护学生的自尊要鼓励和赞扬,这比用挖苦和指责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它给学生的,是正面的引导和促进。所以,他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把这位同学私下叫到房间里,称赞这篇散文写得很好,并帮助他分析了文章结构和起承转合,嘱咐他向更高的写作目标奋斗。结果,这一次保护面子的赞许行动,在这位同学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真的爱上了写作,并且靠着自己的执着和勤奋,最终成为了知名的业余作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善于赞扬别人优点的人,绝不会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同时他自身也会得到很大的收获。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方面的体验,赞扬别人,往往也会激励自己。别人的精神会感染我们,别人的榜样作用会带动我们,有时候我们会想,人家可以,我们又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因而会朝着你所赞扬的目标奋斗,并最终有所收获。

    2.学会骂人不带“脏”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无理的难题,这种场面往往让人很窘迫,这时你必须使点“心眼”,学习些应对的方法,采用“骂人不带脏字”的说话技巧,这样你就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地化解尴尬的场景,从而把自己从窘境中解救出来。

    有一个吝啬的老板叫伙计去买酒,伙计向他要钱,他说:

    “用钱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得到的,不花钱把酒买回来,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伙计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

    “你让我喝什么?”

    伙计却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从有酒的瓶子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显然,老板想不花钱喝酒是不适当的行为,而如果伙计不知道该如何机智应对的话,就可能遭到老板的严厉斥责,或者自己贴钱给老板买酒喝。

    在现实生活中,用骂人不带脏字的方法,反驳别人的不适当言行,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技巧:

    (1)委婉点拨

    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非常严肃认真,非常注意独创性,因而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有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邀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还听得蛮入神,继而有点不安,既而脸上出现了不快。

    演奏按其章节继续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接连好几次。演奏者看到他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道:“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是不是太热了?”“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子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艺术贵在独创,这样才能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风格乃至形成流派,抄袭与模仿则只能在艺术巨匠的浓荫中苟且偷生,毫无建树。因此,罗西尼对模仿、抄袭的行为深恶痛绝源。然而,直接的指责恐怕会使对方难堪,罗西尼便用体态语言及其说明来委婉地表示:“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言外之意是,你抄袭了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明说,那位作曲家的脸也一定会涨得通红!

    (2)比对方更荒谬

    一位记者向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已经达到30亿美元!”

    显然,这一提问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来的。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而易动感情的敏感问题,处理不好会大大折损自己的形象,然而蒙博托听了后哈哈大笑,然后反问道:

    “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吧?”

    记者的提问显然是认为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不廉洁,但并没直说,而是用引证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假如蒙博托发脾气,义正严词地驳斥,则既有失风度体面,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而心平气和地解释恐怕也行不通,谣传的事情能够用三言两语就能澄清吗?

    于是,蒙博托除了用“哈哈大笑”表示不屑一顾以外,还引用一位比利时议员的话来反问记者,似乎在嘲弄记者的孤陋寡闻,但实际上是以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间接地否定了记者的提问。

    (3)循循善诱

    伟大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嚷着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以解他们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这个消息,立即赶往现场。面对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很恳切地说:“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以吗?”

    农民们一听这话,列宁并不反对他们烧,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于是,列宁问道:“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再问:“那么,还要烧它吗?”

    “不烧了!”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朴直、思维简单的表现,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激动的群众,列宁几句循循善诱的问话,理清了群众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认识,保住了皇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

    (4)针锋相对

    有位女作家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一时成为最畅销的书。有个评论家曾向这位女作家求婚而遭到拒绝,因而怀恨在心,经常在评论中旁敲侧击地贬低她。有一次,文学界举行聚会,许多人当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贺,称赞其作品的成功。

    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忽然,那位评论家分开众人,挤到前面,大声向女作家说道:

    “您这部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女作家还陶醉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冷不防有人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经有人在偷偷发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势,认为问题以外的争吵于己不利,她马上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评论家说道:

    “您能这样公正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读的?”

    评论家的问话,用意十分明显,而女作家的反问,同样针锋相对。潜台词是说,你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做的评论无非是信口雌黄。连书都不读的人,有什么资格做评论!巧妙的反问,使评论家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处境。

    (5)幽默一点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需要肯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受到某种不合理的阻扰或不公正的待遇时,不妨运用幽默的力量表达出来。如此一来,既能把问题说出来,也不会当事者恼羞成怒,与自己针锋相对,同时还体现了自己的机智。

    有一家公司的餐饮部,伙食很差,而且收费昂贵。职员们经常批评,甚至谩骂餐厅负责人。有一回,一位职员买了一份菜后叫起来,他用手指捏着一条鱼的尾巴,把它从盘子中提起来,冲着餐厅负责人喊道:“喂,你过来问问这条鱼吧,它的肉上哪儿去啦?”另一位职员要的是香酥鸡,他发现没有鸡腿,于是他也叫起来:“上帝啊!这只鸡没有腿!它怎么跑到我这儿来了呢?”

    同样,当别人妨碍你的工作时,你也可以提高嗓门回敬他一个幽默。

    有一位女乘客不停地打扰司机,车子每行一小段路程,她就提醒他,说她要在某个地方下车。司机一直很耐心地听着,不吭声。后来女乘客大叫:“你不说话,我怎么知道要下车的地方到了没有!”司机也叫起来:“那你就看我的脸吧!我的脸笑开了,你就下去吧!”

    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有一次拍摄一部大片。这部大片的女主角是个大明星、大美人。可她对自己的形象“精益求精”,不停地唠叨摄影机的角度问题。她一再对希区柯克说:“你一定得考虑我的恳求”,“务必从我最好的一面来拍摄。”

    “抱歉,我做不到!”希区柯克大声说。

    “为什么?”

    “因为我没法拍你最好的一面,你正把它压在椅子上!”

    在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的时候,运用幽默的力量,既能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能避免造成过分尴尬的局面,深深伤害别人的感情。这是一种高超的说话技巧。

    3.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剩下的那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而且,说什么话,也得看什么对象,正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很多人认为,大丈夫处世应当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但仔细观察那些成大事的男人,你会发现,他们平时言语平和,知无不言,能说会道,但到关键时刻,却不轻易开口,只说三分话,而留七分自己用。其实,说话太直会让人发现自己做事的目的,会让人看出自己的破绽,而这一切也是别人利用我们的突破口。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意思是对方倘若不是相知很深的人,你就畅所欲言,那就是失言。事实上,这种只顾一时痛快,不顾对方反应的人,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若是关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虽说忠言逆耳,却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而你只知高谈阔论,孰不知轻言更易招忧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要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因为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地向别人宣布。

    所以,做人最好还是世故一点,说话前要考虑是否事事可对人言。逢人只说三分话,决不是不诚实,也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好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做长谈,这才叫通达世故的人。

    人在满怀喜悦或满腔忧愁的时候,总是想找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宣泄一下。人们可以在倾诉中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倾诉中整理自己的思绪,审视自己的行为。通常,人们需要一个安静、理智的倾诉对象,需要他同情和沉稳的目光。如果人们的倾诉被一次次地打断,那么他的倾诉心理就得不到满足。

    有一次,公司里的一位美容师来向格林先生倾诉自己婚姻的不幸,并问他,自己是否应该提出离婚。格林先生并不熟悉她的家庭,不可能为她拿主意,只好每次在美容师问到他的时候,反问一遍:“你看应该怎么办?”格林先生每反问一次,美容师就认真地考虑一下,然后说出自己应该如何如何。

    第二天,格林先生就收到了美容师的鲜花和感谢信,一年以后,格林先生又收到了她的信,说他们的婚姻已经十分美满,并且感谢格林先生为他们出的好主意。事实上,格林先生什么主意也没出,只是以足够的耐心和沉静的态度感染了当事者,让她能够从非理智的情境转换到理智情境,像思考别人的事那样思考自己的事,从而寻找出适合于她自己的解决方法。这就是“聆听”的魅力所在。

    当然,上述的“聆听”只是一种情况。实际上,聆听是一种以守为攻的主动性行为,并非始终一言不发。陈确曾教导儿子说:“听人言又须详审,勿恍惚致思别事。”聆听是要有反应的,不运用语言也要运用表情,例如对对方的谈话表现出惊奇有趣的表情,可以使他(她)的谈兴大增。更主要的是仔细聆听,了解对方的秉性和爱好,从而选择自己的谈话内容。

    4.拒绝他人有绝招

    人生在世,对于朋友的请求,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办。假若朋友提出的某些要求很过分,是我们个人力所不能完成的,或者是一些对自己有压力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这时候应该妥善友好地拒绝,而不是硬撑,否则,可能会使结果更糟。

    很多人都经历过被人直接拒绝的滋味,这种感受的确不爽。但是,人生在世,不可能答应所有人的所有要求。如果人们懂得拒绝,就能巧妙地将自己从不必要的尴尬中解脱出来。如果能再把拒绝的话说得八面灵光,得到对方的理解,就不会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了。

    有人会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应该怎样拒绝呢?怎样做才能使自己不做违心的事,而又不影响友谊呢?这的确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难题,也是拒绝艺术所在。一般说来,在遇到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或自己力不能及;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念;可能陷入复杂关系网;损害自己的人格;陷入庸俗的交易;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等情况时,人们应该把拒绝他人的话说出口。

    拒绝他人,一般不要直截了当的说出;不要在他人刚开口提出要求时,就断然拒绝;不要对他人的请求流露出不高兴的表情,或者去藐视对方,坚持永不会妥协的态度等等,这些都是欠妥当的拒绝方式。拒绝他人时,应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应对,让别人可以理解与接受。

    拒绝他人,要说明原由,据实相告,不要采取模棱两可的说法,这样会让对方摸不清你的真正意思,从而可能产生许多误会,使彼此之间产生隔膜,双方关系越来越淡。

    杰杰一直是班上成绩很好的学生,帮助他人也十分热心。近一段时间,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准时和另外两个同学“隐姓埋名”地去帮助一位孤寡老人。一天放学后,他正准备出发,被成绩比较差的王波拉住,要让他讲解一道数学题,他一看时间快到了,又见那道题很简单,便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你自己想想吧,我还有事呢!”然后就匆匆忙忙走了。王波为此十分生气,再也不理杰杰了。虽然杰杰不是有意的,但别人并不知道,因而对他产生误解、厌恶,也疏远了他。所以,拒绝他人时,要以诚恳的态度让对方明白你拒绝的真正原因。

    拒绝他人,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特别是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为了情面,的确是难以拒绝的。不过,只要你能表示出尊重对方的意愿,委婉而坦诚地讲出自己的难处,相信对方也会理解你、原谅你。

    拒绝他人,也要给对方留一条退路,留一个台阶下。所以,应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当你完全听完对方的话后,心里就有了主意,然后再来说服对方,就不会使对方难堪了。

    有些时候,拒绝他人不能把话完全说死。比如,遇到某个异性当面向你表示爱意,如果你又不乐意接受,就可用拖延法说“不”。他邀你跳舞,你可以这样回答:“以后吧,有时间我会约你的。”

    在拒绝他人时,如果自己很有把握,可以与其面对面相谈。如果要拒绝的是一个“难缠”的人,拒绝他时,最好不要和他的视线直接接触,选择位置时要以斜、横为佳。除此之外,还应选择拒绝的恰当时间,有时候,拖延一段时间,选择一个更好的机会,再予以拒绝,会使得原来紧张的局面完全改观,这也是一种拒绝人的技巧。

    有些人不会或者不敢拒绝别人,而往往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活得很累,而又丢失了自我,事后还常常会后悔、自责、自卑,从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其实,学会拒绝他人的技巧并不困难,不妨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不卑不亢法

    “哦,我明白了,可是你最好找个对这件事更感兴趣的人效果会更好,好吗?”

    (2)婉拒法

    “哦,是这样,可是我还没有想好,考虑一下再说吧。”“哦,是这样呀,我没看清楚”,“我没注意,也不是太清楚。”

    (3)借力法

    “你可以去问问他,他可以为我作证,我干不了这种事!”

    “好是好,不过我更喜欢……我想那个会更好。”

    “啊!对不起,今天我只好当逃兵了。”

    (4)无言法

    有时运用摆手,摇头、耸肩、皱眉、转身等身体语言和否定的表情来表示自己拒绝的态度,会带来一些意外的效果。

    “嗯,让我再考虑考虑……”

    (5)自护法

    “你为我想想,我怎么能去做没把握的事?你也不想让我出洋相吧!”“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样做,对你我都没有好处,你仔细想想。”

    (6)缓冲法

    “哦,我再和其他人商量一下,你也再仔细考虑一下,过几天再决定,好吗?”

    “今晚还有事,以后再说吧。”

    (7)回避法

    “今天咱们先不谈这个,我想有一件事你更关心……”如“我转告她一声倒是可以,就是怕她误会了,还是你直接对她说为好。”

    “这件事由我出面恐怕不太好吧!”

    在办事过程中,要掌握拒绝他人的技巧。恰当的拒绝他人,既可以减少人们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又不会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也不至于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事情就会办得轻松、潇洒一些。

    5.跟陌生人说话有技巧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朋友圈,但是找陌生人办事与陌生人打交道也是家常便饭。毕竟陌生人不比朋友,与之接触难免会有些拘谨,如何消除这种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自己在与陌生人轻松相处中把事办了,这就需要在说话上来点技巧。

    与陌生人打交道,你首先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跟老朋友谈话不会感到困难?很简单,因为你们已经相当熟悉。相互了解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自然协调,而对陌生人却一无所知,特别是进入了充满陌生人的群体,有些人甚至怀有恐惧心理。你要消除陌生感,就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和人交朋友的愿望,内心有这种要求,才能有所行动。

    这里以到一个陌生人家去拜会为例:

    如果有条件,首先应当对拜会的客人作些了解,探知对方一些情况,如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之类。

    当你走进陌生人的住所时,你可凭借自己的观察力,看看墙上挂的是什么?国画、摄影作品、乐器……这些都可以用来推断主人的兴趣所在,甚至室内某些物品会牵引起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线索,就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当你抓到一些线索之后,就不难找到开场白了。

    如果你不是要见一个陌生人,而是去参加一个充满陌生人的聚会,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在一旁,耳听眼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再决定你可以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绍,特别是对那些同你一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动行为是会受到欢迎的。

    应该注意的是,某些人你虽然不喜欢,但必须学会和他们谈话。虽然人人都有以自我兴趣为中心的习惯,但如果你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一句话都不说,恐怕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你可能被认作是骄傲,甚至有些人会把这种冷落当成侮辱,从而产生隔阂。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谈话时,第一要有礼貌,第二不要接触有关双方私人的事,这是为了使双方自然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旦你愿意和他结交,就要想方设法一步步缩短这种距离,使双方容易接近。

    在你决定和某个陌生人谈话时,不妨先介绍一下自己,给对方一个接近的线索,你最好不要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因为这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有些唐突。不妨先说说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可以问问对方的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下,你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对方也会相应告诉你他的相关情况。

    接着,你可以问一些有关他本人的,而又不属于秘密的问题。对方有一定年纪的,你可以问问他子女在哪里读书,也可以问问他们单位一般的业务情况。对方谈了之后,你也应该顺便谈谈自己的相应情况,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和陌生人谈话,要比对老相识更加留心,因为你对他所知有限,更应当重视已经得到的任何线索。此外,他的声调、眼神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揣摩一下,决定下一步是否能够纵深发展。

    有人认为见面谈天气是件很无聊的事。其实,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人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好,否则田里的稻苗该旱死了。”而另一个则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糟,我们的旅行计划全给泡汤了。”你就可以从这两句话中分析两人的身份、兴趣,甚至性格,一般来说,光是敷衍性的话,在熟人中意义不大,但与陌生人的交际还是很有用的。

    如果遇到那种比你更羞怯的人,你更应该跟他先谈些无关紧要的事,让他心情放松,以激起他谈话的兴趣。和陌生人谈话的开场白结束之后,特别要注意话题的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要尽量的避免,为此,当你选择某种话题时,要特别留心对方的眼神和小动作,一发现对方有厌倦、冷淡的情绪,应该立即转换话题。

    在与人聚会时,陌生人之间常常会碰到请教姓名的事,“请问你尊姓大名。” 在对方说出姓名之后,你要牢牢记住对方的姓名。然后立即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对方,当你碰到一个可能已经忘记了的人,你可以表示抱歉,“对不起,不知该怎么称呼您?”也可以说半句“您是——”,“我们好像——”,意思是想请对方主动补充回答,如果对方足够老练,他会自然地接下去。

    6.看人说话会让你在交际中游刃有余

    一个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句句含光,但是,他总是能够说出对方想听的话。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才是交际办事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个能够看人说话的人,必定是一个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人。

    我们办事或交际的直接对象是人,没有人的存在,就谈不到事,谈不到交际。由于每个人的嗜好、想法都会有差别,我们交际办事所涉及到的人也会各有不同,所以首先你要明白对方是哪种类型的人,这样应付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常言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如果你了解了下面这七种类型的人,就会明白该怎样与这些人交际办事。

    (1)死板的人也会有兴趣点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就算你很客气的跟他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你甚至会怀疑他有没有听进去。和这种人交际,刚开始多多少少会让你感到不安,但这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

    遇到这样情况,你就要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找到他所真正关心的事。你可以先随便和他聊聊,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事情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一个人都有令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和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2)简言应付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样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叫人看了就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

    对付这种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不要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同时,你还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去。

    (3)看穿“高深莫测”之人的伪装

    我们周围存在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进行交际,其目的乃是在了解彼此情况,以使事情圆满解决。因此,往往需要经常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情报,期待对方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

    但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你只要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行了,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会故意装作不懂,或者故意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明白这一点,就很容易用语言来控制对方了,而不要被对方的“高深漠测”吓倒。

    (4)巧妙应对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看起来好像反应很快,因为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最高潮时,忽然做出决断,给人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其实,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像这样的人,经常会错误地领会别人的意图,也就是说,由于他“反应”太快,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和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作出决断。这样一来,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作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从事交涉,总是要按部就班的来,倘若你遇到草率决断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总之,你要瞻前还要顾后,如此才不致发生错误,从而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5)适可而止打发冥顽不灵的人

    固执己见的人是最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意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际,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还往往无功而返。因此,在你和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6)耐心应对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最需要的是耐心。对这种人,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捺着性子,尽可能配合他,否则,你再着急事情也得不到解决。

    (7)对自私自利的人要忍一忍

    这个世界自私自利的人着实不少,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碰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最前头,要他做些于自己无利的事,他是绝对不会考虑的。

    当我们不得不与这种人接触、交涉时,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事情就会很快获得成功解决了。

    7.人人都是“戴高乐”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说自己是傻瓜,都喜欢受到大家的赞扬,给人一顶高帽子,尽管他的头不合适,但是没有人会不愿意戴,也没有人戴上后再愿意把它摘下来。所以,求人办事,不妨先给他一顶高帽子,让他沉浸于喜悦中,帮你把事情办好。

    有一天,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应邀到托马斯家里去做客,对于托马斯,卡耐基的评价是:“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是一位超级大师,他会给你以信心和勇气,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发挥你的潜力,做出你原本认为永远也做不到的事。”

    卡耐基与托马斯夫妇度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那天晚上,他们谈得很投机,他们坐在炉火边,托马斯太太突然建议要打桥牌。

    “不,我不会,我对桥牌一点儿也不懂。”卡耐基说:“那种游戏要动脑筋,对我来说太艰深了。”

    “那有什么关系?”

    “我还是看着你们打吧。”卡耐基说道。

    “戴尔,相信我,一点都不难,对你来说学会它只是小菜一碟,容易极了,就像你写文章一样,一学就会。桥牌只需要记忆和判断,这对你正合适”托马斯说道。

    还没等卡耐基回过神来,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坐在了桥牌桌前。那是他第一次打桥牌,本来他一点信心和心理准备都没有,可是正是托马斯先生的话使他有了信心和勇气。

    卡耐基说:“这件事使我想起了伊斯·卡勃特斯,一位超级桥牌大师。他关于桥牌方面的书曾被译成各种文字,并畅销了很久,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他走上桥牌运动这条路,却仅仅是因为一个青年女子对他的鼓励。

    “1923年末,卡勃特斯在美国只身孤影,身上的钱也不多了,他想在美国找个工作,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找到,后来终于经好心人介绍,他有了一份勉强能谋生的工作。

    “卡勃特斯本来会打一点桥牌,可是技术差劲得很。他根本就记不住牌,常常把打出去的牌拿来翻看,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玩。

    “后来,他遇到了一位漂亮的桥牌女教师,她叫约瑟芬·狄丝。这位女教师在教卡勃特斯打桥牌时,发现他虽然牌技平平,但是分析能力很强,对自己手里的牌总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分析,狄丝认为这点素质很重要。

    “于是,狄丝就试图说服他,她说:‘卡勃特斯,告诉你吧,你是桥牌界的天才。’卡勃特斯说什么也不相信:‘你说的是我吗?’狄丝就把她的发现告诉了卡勃特斯。

    “在以后的时间里,狄丝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鼓励卡勃特斯,他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被她称赞一番。

    “后来,卡勃特斯终于相信自己是个桥牌天才了,他的牌越打越好,后来果真成为了桥牌界的顶尖高手。

    “经过长期的接触,卡勃特斯最后爱上了狄丝,并与她结了婚。”

    卡耐基从这件事受到了启发,他在《人性的弱点》一书将近尾声的时候,他又加了一节,叫做“‘高帽子’的妙用”。

    卡耐基在这本书里对“鼓励”一词作了心理上的分析:鼓励与其说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暗示的手段。人在潜意识和意识层面上会有很多困惑,由于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以就积压了下来,于是就会产生诸如“我能行吗?”或“我应该做吗?”抑或“客观条件允许吗?”之类疑问。

    这种两难或三难选择,会让自己拿不定主意,而在这个时候,往往是外界的因素更能起作用,一个暗示或一个建议都可能叫你放弃徘徊,按照别人告诉你的去做。

    心理医生为病人治疗常常就用这个方法,对你在观念中固执己见的某个问题,而心理医生又认为这些问题对你的心理健康不利,他会首先提出问题,将你拖进疑惑的境地里去,然后用暗示的语言来点醒你,使这件事你做起来丝毫没有困难。

    鼓励其实就是一种与此相类似的手段。一些话语比如“你行的,你一定行”、“你是个天才,你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你是个很美的姑娘”等暗示性的语言,能使一个人在举止不定的时候重新鼓起勇气。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某所中学里找了一个班,并向班主任说明这个实验会产生一个奇迹,因为他在许多学校、许多人中间都做过此类实验,结果被证明很成功。

    心理学家在暗中观察了很长的时间,他在班上发现了一个相貌平平,很不起眼的姑娘,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把除那位女生以外,全班所有的人都召集到一起,并向他们说了自己的打算。

    这位心理学家告诉学生们,从今以后,所有的学生都要把那位未到场的女生当作全班最漂亮、最迷人的姑娘,三个月之后,大家将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从那天开始,学生们对那位姑娘的态度改变了,再也不是以前冷冰冰的态度了,而是极其热情的与她交往。

    那位女生刚开始简直有点受宠若惊,她惊奇地看到,男生们把别的相貌姣好的女生撇在一边不理,而争着向她大献殷勤,而女生们都带着钦羡的目光,经常向她这边望。老师们上课时的态度也变了,每次提问时,总是先叫她的名字,当她答对了的时候,便会得到表扬和夸奖。

    这位姑娘仿佛坠入梦境中一般,她不明白自己这些天何以从一个灰姑娘,一下子变成了众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一个星期过去了,人们仍像众星捧月一样地对待她。于是,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她的眉头舒展了,她的胸脯也挺起来了,由于笑声经常陪伴着她,她的心情也渐渐地开朗,愉快了起来,经常与同学们在一起尽情地玩乐。

    两个月过去了,全班同学都惊奇地发现,她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虽然容貌上不能算是美丽绝伦,却也楚楚动人,并且微笑常常挂在嘴边,有的同学说那很象蒙娜丽莎的微笑。

    后来,班上选班花,大家一致投票选那位姑娘。也许开始实验时,大家是在逢场作戏,可是到了后来,人们却都是诚心实意的了。

    8.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圆通而不圆滑的说话技巧

    现代人最大的苦恼之一,就是“圆滑和圆通分不清楚”,甚至将圆通看成圆滑,以致“看什么都不顺眼”,其实圆通本来是我们十分喜欢的境地,一个人如果能够修养成为“圆通大王”,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现代人的脑筋逐渐扁平化,缺乏深度,看事情不能够“入木三分”,凡是圆通都看成圆滑,丧失了对圆通的体认,从而扭曲了整个社会的判断标准,这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人始终摆脱不掉“二分法”的陷阱,甚至把它称为“必要的罪恶”。现代的中国,西化的程度愈来愈深,也渐渐生活在二分法的困境之中,动不动就明确地“二选一”,果决地在二中择取其一。

    “请问要喝咖啡,还是红茶?”

    “咖啡。”

    这样一来,虽然显得明快而清楚,却丢失了我们固有的“二合一”,不敢回答:“随便”或“都可以”。

    圆通的基本立场是“既不反对也不赞成”,以免掉入反对和赞成这种二分法的产物所设圈套,从而逃脱被套牢的噩运。

    真正圆通的立场,就是时时认清“二合一”优于“二选一”的事实,体认“真理存在于二者之中”,尽量在两种相反的矛盾因子之中,寻求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做到“相反相成”的地步,把矛盾化解,成为崭新有效的结合体。

    圆通是高难度的素养,一般人看不懂也学不精,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流于圆滑,而遭人唾弃。然而,一辈子学不会圆通,毕竟是人生一大憾事,所以“难学,还是要学;难精,必须用心”。

    满脑子“圆滑”的人,看什么事情都觉得相当圆滑,看什么人都觉得丑陋、卑鄙。要学会“圆通”,第一步必须“以圆通代替圆滑”,从此,脑海中只有对“圆通”的期待,因为它不是“圆滑”的对立词,却是“圆滑”与“不圆滑”这种“二分法”的“二合一”。圆通会有圆滑的成分,同时也含有不圆滑的成分。先接受“圆通”的概念,再观察“圆通”的事实,然后分析“圆通”的要素,庶几可以学得“圆通”的精髓。请看下面所叙述的案例:

    苏联瓦解,西方民主国家固然额手称庆,然而就苏俄人自身而言,无论如何,总不是一件好事。车臣之战,万一演变成为“灭族”的战争,对苏俄民众来说,更是惨绝人寰,非我们这些外人所能想象。

    民主阵营和共产阵营对立,原本是“二分法”的产物,彼此不能相容,必须“二选一”,这样就会更增加彼此的仇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苏联解体,两大阵营互相沟通,才逐渐进入“二合一”的境地。

    对于有矛盾的夫妻,我们总是“劝合不劝分”。既然结成夫妻,便是有缘,彼此要多包容,不可轻言离异。

    圆通之人心中有数,劝导夫妻不可离婚,结果还是可能离异。但至少不出自我口,将来夫妻反悔,也不致两个人一起咒我:“当初根本没想离婚,就是听了你那么一句话:既然合不来,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分开算了。一时糊涂,才产生这么悲惨的局面。”

    劝导夫妻不可离婚,在夫妻吵架之后握手言欢时,心中落下一块大石,也会庆幸没有劝导离异,否则夫妻必然合起来咒骂:“想不到这么好的朋友,居然劝我们分开,真是人心隔肚皮,真不知道安的是什么心!”这样一来,岂不冤枉?

    精明人最常用的字句,好像除了“不一定”之外,便是“很难说”。样样不一定,事事很难讲。

    “不一定”和“很难说”,实际上也是“二合一”的表现。一般人以为“不一定”就是不一定,那是“二分法”的受害者,把“不一定”和“一定”相对待,并不是精明人应有的想法。我们的“不一定”,含有相当程度“一定”的成分,所以仍然是“二合一”。至于“很难说”,同样不应该看作“很好说”或“很容易说”的相反词,我们的“很难说”包含相当成分的“其实也很好说”。

    只要听的人有心听下去,轻轻问一句:“怎么很难说?”保证说“很难说”的人,就会接着把难说的部分轻易地说出来。站在“很难说”的立场来“很容易说”,有如“不一定”之后忽然产生“一定”的观点,既灵活方便,又有安全保障。

    圆滑的人,只推说“很难说”,便不说明事实,甚至乱说一些足以混淆事实的话,对于事实的澄清具有负面的影响,大家的心里都很不以为然。

    “请问这一次旅行,要给导游多少小费?”

    “很难说,因为给小费是每一个人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旅行社并没有规定,也没有理由做这种决定。”

    这样回答表面,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听的人细细一想就会觉得,“你把我当小孩,连这种常识都没有”;“你这样说,未免太见外了吧,要不要说是你的权利,也不必说得这样客套,提防得如此严密”;甚至“我还不知道你最小气,还要说得这样好听”,因而对答话的人相当反感。

    圆通的人,当然不会直接说出“应该给多少”、“最好给多少”或者“我打算给多少”这一类话。但是,在“我们研究看看”、“我们不妨分头打听,看看别人打算怎么给付”等等“推、拖、拉”用语之后,可能会说:“一般来说,每人每天给导游两块钱美金,不知道你觉得怎样?我们是不是过几天,看看情况再来商量?”

    任何事情,总是不断地演变。往往原本可以赞成的事情,演变到最后,令人不得不反对;而原来应该反对的,也可能愈变愈应该加以赞成。把一切弄清楚,并且保证不再改变,这时候我们当然会当机立断,果敢地选择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但是,就算如此,警觉性特别高的精明人,也尽量避免公开表态,以免引起抱持不同意见的人的指责,甚至仇视。

    圆通人士切不可单刀直入地问人家赞成或反对,因为对方认为有此必要,自然会主动表示,而他若不愿意说,即使苦苦相逼,也得不到真实的答案。被人家问起赞成或反对时,也不要直截了当地选择其中之一,兼顾赞成及反对双方面的看法,尽量加以包容。

    9.没有修养难成事,耻笑讥讽惹祸端

    古人有云:“言语伤人,胜于刀枪。”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虽然一般都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事批评,轻则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甚至还会遭到杀身之祸。因此,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并非没有道理。

    台北县萧崇烈一家三口灭门血案,在警方锲而不舍的查缉后,已经宣告侦破。犯罪嫌疑人邓笑文被捕后,坦承因受经营堆高机生意的萧崇烈“讥讽”而萌生杀机,并在行凶后担心事情败露,再杀其妻女灭口。

    邓笑文表示:两个月前,死者萧崇烈用话刺激他、耻笑他,并用手指指着他的胸前,笑他“没什么用”,开堆高机那么久了,仍然是“给人请(聘雇)”,不像他自己,开堆高机没多久就当上了老板。对于这样的“讥讽”,邓笑文怀恨在心,后来萧某只要与他碰面,就不断嘲笑他,以致使他萌生了杀人泄恨的念头。

    据警方表示,嫌疑人邓笑文心智健全,但因受到对方不断的讥讽和嘲笑而杀人,这成为历年来灭门血案的特殊案例,颇值得社会大众警惕。

    古人有云:“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比如有些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戏称未能在比赛中过关的来宾“笨”,或嘲笑比赛者的长相“丑”。虽然一般都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事批评,轻者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正如灭门血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杀身之祸。因此,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并非没有道理。

    其实,因言辞起冲突而萌生杀机的情况,不只是在中国会发生,其他国家亦有所闻。法国巴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严词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有一次,此专栏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做了“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该老板事后特别再请这位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专家吃完之后脸色大变,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即已气绝身亡。餐厅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后,坦承有意“设毒宴”,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像猪食的人都该死!”

    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语激怒,都有可能因情绪失控而口出狂言,以至大打出手,最后弄得鼻青脸肿。

    宜兰县头城镇有两家相邻的家具行,因同行竞争而相忌,又因轿车被刮痕而引起言语冲突,于是两家除了动口怒骂、动手狠捶互殴外,又用口“互咬”。结果,四十一岁的林先生鼻子被咬落于地,他忍着疼痛拾起半截鼻子,赶至罗东博爱医院求救缝合。另一方是五十三岁的许先生,也在“口齿互咬大战”中,将下巴咬掉一块,鲜血溅满面孔,也痛苦万分地赶赴医院缝了十多针。

    上述因说话而遭到杀身之祸、或打得鼻青脸肿、咬掉下巴的实例,听着似乎叫人觉得瞠目结舌,不可思议,不过,也让人再次想到“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这句话的分量。

    有人认为,“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的人哪顾得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错!不拘小节常被人看做是大度潇洒的表现,然而大事全部都是由不起眼的小事组成的,惟有把每件小事做好,才有可能做成大事业。更何况,许多生活社交上的所谓小事,也许不会给你带来明显的财富收入,但却是一个人修养素质的全部体现,是一个人潜在的形象及人际资源方面的投资。

    有一个生意人,曾经说他再也不会和一位同学合作。大家都很惊讶,觉得都是同学,生意上又可以互惠互利,这是为什么呀?那人解释说:“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我听着他嚼口香糖的声音就想吐。我拉他去跟人家谈判,出来后我真为有这样的同学感到丢人,他的形体语言太夸张了,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拍手大笑,让对方觉着我们跟人家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怎么做生意啊!”

    其实,那位同学人不错,也有不少其他方面的优点,但修养、礼仪上的这些小问题,竟然给他带来如此大的负面影响,这真是出人意料。

    有的人也许腰缠万贯,但却言辞卑鄙,举手投足好像个下里巴人;有的人口袋里没几个钱,衣着打扮也非名牌,但就是举止大方,气度不凡,让人不敢小瞧。比如说走路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行为,有的人走路时低头驼背,无精打采;有的人则挺胸抬头,气度轩昂;有的人左摇右晃或连蹦带跳;有的人则端庄大方,沉稳干练,等等。同样的道理,站姿、坐姿、吃相、着装等无一不向别人传递着你的修养品味、性格学识等多方面的信息。

    10.说话要“三缄其口”,以防“多言必败”

    那些吃得开的人都懂得“言多必败”的道理,虽然表面看起来他们谈笑风生、无所不知到样子,但是一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必定“三缄其口”,不乱说一句话。相反,那些刚刚进入社会的人,往往带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豪情,什么话都敢说,直到遭受挫折之后才悔不当初。

    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是直来直去的人,有的人处处受到欢迎,而有的人却处处得罪人。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说话的方式方法。首先澄清一点,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只图一时之快。那些因说话直而得罪人的人,问题就在于说话的方法不当。有的人讲话不分场合,比如批评别人,虽然你心地坦诚,毫无恶意,但因为没考虑到场合,使被批评者下不了台,面子上过不去,一时难以接受。对方的自尊心被伤害,当然会对你有成见。

    说话得罪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可能平时说话没有注意,触动了别人的短处或隐私,无意之中就把人得罪了。

    一旦知道自己说话得罪了人,就要找机会真诚地向对方道歉,以取得谅解。如果你是在公共场合伤了他的自尊,不妨在原来听到的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巧妙地以意义相反的话,来抵消前面说过的话,对方见你已经改正错误,自然会谅解你。

    富兰克林是美国最成功的外交家之一,当他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对他说:“你这人真是无可救药了,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弄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不仅会费力不讨好,还会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接受了那些惨痛的教训,他发觉自己正面临着社交失败的命运,于是,他立刻改掉傲慢、粗野的习性,变得谦躬、有礼,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中国古代也有许多教人不乱说话的典故,“三缄其口”便是其中之一。孔子到东周游历时,前往太庙参观,左边台阶前站立的铜人,被“三缄其口”,即它的口被封了三层,背上刻着铭文,铭文上写道:“古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意思是说人要慎言以免祸。孔子看了铭文,回头对他的弟子说:“记住了,这些话虽然质朴,但却合情合理。”

    由于“多言多败”的教训很多,不少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东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不仅自己言行谨慎,而且以此来约束其亲属,受到后人的称赞。

    有一次,马援听说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好讥笑别人,又结交了许多轻薄子弟,于是给他俩写了一封信,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知道别人的过失,就像知道父母的名字,虽然心中清楚,但口中不可以说,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是我非常讨厌的。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听说子孙有这样的行为。”

    相熟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不免开开玩笑,互相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大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玩笑过头就会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大家不欢而散的事情也常常遇到。有些人就因此认为,谈话时开玩笑一事应该避免,这未免有些过分了,但玩笑话还是应该慎重说,原则是只可搔到痒处,不可触及痛处。所以,说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当众揭别人的短处

    任何人的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都会感到难堪,乃至愤怒,何必如此树立敌人。如果有的人品行恶劣,我们要知晓他的短处,不妨对他旁敲侧击,让他适可而止。如果相反,双方扯破了脸,对准也不好。

    (2)不故意宣扬别人的错误

    有的人喜欢拿别人的错误当笑料,到处宣扬,幸灾乐祸。这样做既伤了别人的颜面,又显示出自己趣味低下、庸俗,影响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

    (3)不要询问别人的隐私

    很多人都喜欢刺探别人的隐私,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作为他人,既然不愿把一些情况公之于众,自然不是什么好事,而你却把这些事抖落出来,当事人知情后,必然恼怒。

    (4)不要把对方置于死地

    有的人言辞尖刻,得理不饶人,没理也要搅三分,唇枪舌剑,一定要让对方口服。对方即便一时话软,心中一定会耿耿于怀,他日可能会寻机报复,因此,我们说话要有“口德”。

    (5)说话要适可而止

    有的人口才很好,大家也愿意听他说,但是他却不疲倦,非要等大家都厌倦了,人都走光了才停下来。更何况说得越多,你肚里的“经纶”就越少,所以,说话要适可而止。

    11.正确运用辩论,杜绝无谓争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有可能外化为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把握好辩论和争论的尺度,否则就会引发无谓的矛盾。

    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等等,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因而也更有说服力。

    要做到这样积极的辩论,需要遵守以下几种原则: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

    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

    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脉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有制有节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

    这样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而最好一笑置之。同样,你在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能使自己和他人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琐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辩论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这样,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那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的争辩。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向真理低头的胸怀。要明白,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道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这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就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辩论是一回事,交情是另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12.难听的话绕着说——说话委婉不伤人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家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表达我们的一些不满,即便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指责,让对方深深地明白。

    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如何表达不满确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做到既能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能采话里藏话、旁敲侧击的方法。不过,要掌握这种技巧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学会以下几种方法:

    (1)侧面点拨

    所谓的侧面点拨,就是指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而不要直言告诉他,让他在不被激怒的情况下察觉自己的不满,从而打消他失当的想法。这个技巧往往会借助于一些问句的方式表达出来。

    张杰与刘强是一对不错的朋友,他们之间也都视对方为知己。有一次,单位里的一个青年赵磊对张杰说:“张杰,我总认为刘强做人有点太认真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顽固的程度,你说是不是呀?”

    张杰听到赵磊的话后,顿然产生了一种反感,心想:你还说别人,你小子敢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你觉得自己缺德不缺德呀?可是他也不好发作,便假装一本正经地反问道:“赵磊,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背后和你一起议论他的缺点,要是他被知道了,那他会不会和我反目成仇呢?他又会怎么的看你呢?”赵磊听了张杰那句话后,脸“刷”地就红了,也不再吭声了。

    张杰用的就是侧面点拨的技巧。张杰在面对赵磊的发问,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只是把话题转到另一个角度,他给赵磊出了一道难题,而他出的这道难题也正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他既表明了“刘强是我的好朋友,我决不会和你一起议论他”,同时,在他的话中又隐含了对于赵磊在别人背后议论纷纷、贬损别人的不满。另外,由于这种说法比较委婉含蓄,所以不会让对方太难堪。

    (2)类比警告

    类比警告就是指,通过两种具有某一个相似点的事物来比较,从而能够达到暗示或敬告对方言行不当的效果,使他明白自己心中的不满。

    某公司的经理人张亮,在参加一次业务谈判时,遭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工作人员李某的顶撞。张亮就怒气冲冲地给李某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公司不能向我保证,撤销上次顶撞我的那个蛮横无礼的工作人员,那么,显然你们公司就没有与我们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

    李某公司的经理听完后,只是微微一笑地说:“经理先生,对于我们公司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对他是处以批评还是处以撤职,这应该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没有必要向贵公司做任何保证吧!这就好比是我们公司并不要求你们公司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们公司某个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的职务一样,难道我们要这样做才能算你们具有与我们达成协议的诚意吗?”张亮听完后,说不出一句话。

    在这里,李某公司的经理就很好地使用了类比警告的技巧。虽然说他们两个公司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似的一点,就是这两公司对于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自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方有没有诚意没有任何关系。

    (3)柔性敲打

    柔性敲打,其重点在柔,即在警告对方的时候,要避免一定的冲突,借用另一种说话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大部分女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经常喜欢生男友的气,如果这个女孩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家庭兄长中的一个娇妹妹,就更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抱怨和不满了。可能也会有一部分痴情的男孩子,因为自己的哪一句话引起女友的不快,怕得罪自己的“小公主”,而忙不迭地赔礼道歉,甚至还会为了所谓的原谅而贬低自己,觉得这样才能表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采用这种方式,采用柔性敲打的方法就可以了。

    小丽是某局长的一位千金,她和某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自己在某方面的优越感。可能是因为小李出生在农家,大学毕业时被分到局里当科员,也没有什么靠山。小丽总认为自己这方面比他优越。

    有一次,小丽到小李家做客,总是对小李家人的某些生活方式流露出鄙夷的神态,而且还不断地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地发牢骚。特别是吃过晚饭之后,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一会儿是让烧水,一会儿又是让拿擦脚布,可以说是当做一个仆人用了。小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不好直接说,他就借助这个机会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当徒弟嘛!你现在可得加紧培训一下呀,将来嫁到别人家里时,也可以摆起师傅的架子来了。”

    小丽似乎从小李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本意,以后在小李面前就没有再表现自己的某些过分行为了。小李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柔性敲打的方式,表示了对小丽的不满,这就避免了一些直接冲突。

    (4)进行幽默式的提醒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润滑剂,在一定的时机用幽默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在一个饭店里,有位非常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份煎鸡蛋。她看了看女侍者,就挑剔地说:“这种煎蛋要求,蛋白全熟,蛋黄是生的,而且还能在里边流动。不能用太多的油去煎,盐放得稍微少一点,还要加一点点的胡椒。其次,我要的是一个新鲜的鸡蛋,而且是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

    女侍者听后就温柔地说,“请问您一下,那只母鸡的名字叫阿珍,不知道能否适合您的心意呢?”

    在这个小幽默故事中,那位女侍者用的就是幽默式的提醒。她在面对那个爱挑剔的女顾客时,并没有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依照对方的思路,提出了比她更荒唐可笑的问题来提醒对方:我们难以满足您过分的要求,从而明显地表达对这位女顾客的过分要求不满。

    除此之外,对怀有恶意之人,自不拼个鱼死网破,打动草丛惊走蛇就可以自卫;对那些粗鲁的家伙,只需敲响山石吓跑老虎,就可让其及时松手。置人于死地的事最好不要做,要做一位可方可圆之人,就能立足于这个世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