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操纵与反操纵-正话也需反着说——正与反的间接艺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说话直来直去,固然是一种坦荡,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正话变为反话,曲折地说出来,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会绕,正所谓“曲径通幽”,轮船就是善于“绕”,才能避开险滩暗礁,一帆风顺。那么,如何利用这一妙招来对别人进行操纵和反操纵呢?

    利用逆反心理,出奇制胜

    有时候,直接说出目的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对方在对你传递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不会全盘接受,而会进行筛选。如果你说某些事情是不对的,他就会偏执的认为是对的,非要跟你拧着来。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每个人作为一个主体,都会有逆反心理,体现在工作、学习、爱情和合作等等方面,如果能巧妙的利用这种逆反心理,就能操纵对方,使对方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

    利用逆反心理,就是要正话反说,声东击西,顾左右而言他,先不直接挑明自己的目的,操纵对方自己钻到圈套中来。

    前苏联心理学家·K·普拉东诺夫写过一本叫做《趣味心理学》的书,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介绍了基本内容后,特意推荐了其中第193页的内容,要求读者马上去读。“然而”,作者紧接着别出心裁地写道:“现在可别读第230页上的故事!”

    为什么不能去看230页的内容呢?作者没有说明,只是下了这个禁令。一般读者都非常好奇,便把书翻到了230页,“禁果分外甜”五个字赫然跃入眼帘。细看内容,作者谈的就是逆反心理,说人们对任何强加于自身的东西总会本能地产生抗拒心理,而不管强加的内容是对还是错,是利还是害。这种现象在人类刚出现时就产生了。为什么亚当和夏娃要偷吃禁果?并不见得是因为禁果好吃,唯一的理由是上帝禁止他们这样做。在这一部分内容里,风趣的作者又像预言家一样写道:他深信大多数的读者在拿到这本书时—定会先翻到这一页,原因是他在序言里写了一句话:“现在可别读第230页上的故事!”

    在读者大呼“上当”的同时,也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匠心独俱。许多家长和老师及管理人员每每对孩子、学生、下属产生的逆反心理感到无可奈何,殊不知在古今智者们眼里,逆反心理正是可供利用的一种现象,一个颇为有趣的话题!

    推而广之,如果漫天的广告都是“这个产品最好”、“这个产品最棒”,消费者一定会觉得生产者在吹牛皮,反而不会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可是有的商家别出心裁,说:“这个产品一定有不一样的感觉,你信不信?”消费者一看到这样的广告好奇心大起,肯定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购买,商家指东打西的策略就有效地操纵了顾客的心理,有了很好的收效。

    逆着别人的思维来,打破常理出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马铃薯在法国的推广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

    法国著名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从国外引进了马铃薯,但遭到世俗力量的反对:宗教迷信者把它叫做“鬼苹果”,在做了一段徒劳无功的努力后,帕尔曼切心生一计,他在自己的园子里种了一大片马铃薯,然后说服国王,请他派遣一队卫兵来看守,不许他人接近。但卫队只是白天值班,晚上就撤走了。到了深夜,被逆反心理驱使的人禁不住诱惑,偷偷摸摸地溜到这里,挖走土豆栽到自己的菜园,并且以此为荣。土豆种植之风便通过这种奇特的方式迅速扩散开来。

    帕尔曼切巧妙地操纵着人们的逆反心理,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他当初苦口婆心地劝说人们尝试一下这个新事物,肯定会遭到拒绝,可是通过这样改变侧重点的“歪戴帽子”法,却成功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推广了新事物。

    某某品牌新款汽车限量登场,某某时尚内衣限量上市,看多了这样的广告,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商家为何要对产品进行限量上市,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设置发财障碍吗?营销专家认为,限量销售实际上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方式,它不仅不会影响生产商的利润,相反还能为商家赢得更多的商机。

    有位网友在她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日记:

    我前几天去家乐福,这段时间他们在搞周年庆。大卖场内的杨协成出了个新产品——原味豆奶,在搞促销,广告牌上写着“每人限购两支”。不是吧,这个都要限购?这个促销活动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也想买,但是广告词说是只能买两支,要是我买三支的话,售货员会如何处理呢?要是她不让我买三支,我就分开两次买。本来出于逆反心理,我要拿上三支的,后来想到要是不好喝就浪费了,于是我便拿了两支,是限购的上限了。买单之后便喝了,还好,味道还不错,有点后悔没有买多几支,才一块钱一支,300毫升,据说比较值。要知道可乐290毫升都是2块钱一支的,这个杨协成原味豆奶在促销活动之后还要升价的。

    要是杨协成没有这个宣传策略,我也不会注意到有这个促销活动,也不会购买这么多支了。利用消费者的逆反心理,是一个有效的销售策略。很多消费者看过促销广告,以为只能限购两支,本来想买一支的,也变成选择买两支了。

    “正话反说”、“自己先否定自己”的艺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巧妙运用,往往能出奇制胜,带来石破天惊的效果。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家牛排店,堂堂正正地命名为“肮脏牛排店”,令人望而生畏,又疑惑难解。可是那些不知底细的人,受好奇心的驱使,反而偏要“冒险”进店,一睹其中奥秘。

    店里故意用煤油灯照明,以造成朦陇的气氛,天花板上糊着厚厚一层人造灰尘,四周墙壁挂着东歪西倒的纸片,墙角还摆上几件破衣具,锄头、草鞋这类物品作为装饰。进店后使人感到几分古色古香,仿佛回到了200年前的世界。

    该店还有一条奇特的规定:顾客进店一律不许系领带,否则“格剪勿论”。而好奇者偏偏结着领带走进该店,只见两位笑容可鞠的小姐走过来,一人拿剪,一个拿锣,锣响剪落,领带当场被剪去一截。这时,又一位小姐上来递给顾客美酒一杯,吉样纪念品一份,所值足以补偿领带。然后领带与名片被贴到墙上留念。这一招术,从未惹起过顾客的不快,反而感到颇有情趣。

    “肮脏牛排店”反其道而行之,达到了奇名、奇店、奇招的效果,店名不胫而走,名扬四海。“最差的食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国有家饭店的老板做了一个出奇制胜的“正话反说”广告:“本饭店经营最差的食品,由差劲的厨师烹调。”同时,老板还在饭店内口亮出了一块招牌,上边醒目地写着“最槽糕的食品”。许多顾客感到新鲜、好奇、争相光顾这家饭店,都想尝尝“最槽糕的食品”的味道,品尝后发现,其实都是美味佳肴,并且价格相宜。

    结果,饭店美名远扬,顾客纷至沓来,老板巧妙地利用顾客对反面宣传的好奇心理,成功地对顾客进行了操纵。因为人们都腻了那些自吹自擂的广告,因而对这则的广告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像走路一样,有时候直来直往达不到目标,我们就只好从旁边另辟蹊径。做生意、说服人也是如此,如果正面的劝说和努力没有效果,那就试试旁敲侧击,出其不意地利用和操纵人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自己送上门来。有时候看似荒唐,但实际上却可能是操纵别人最有效的方法!

    变换方式,用反的说法达到正的目的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是“声东击西”,而正话反说正是追求这种效果。指哪并不打哪,操纵别人,在别人毫无知觉时,靠突袭得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名叫优孟,他善于在谈笑之间劝说国君。楚庄王有匹爱马,楚庄王看重这匹马远远超过人。比如他为马披上锦绣的衣服,将它养在华丽的房舍里,马站的地方设有床垫,并用枣脯来喂它。可是,马因为吃得太好太多,不久就患肥胖病死了。庄王非常难过,下令全体大臣给马戴孝,不仅准备给马做棺材,还要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马。

    群臣对楚庄王的做法都非常反对,纷纷上书劝庄王别这样做。然而楚庄王对群臣的劝说十分反感,并下令说:“谁再敢对葬马这件事进谏,格杀勿论!”

    由于庄王的淫威,群臣们都不敢再进谏。优孟听说这件事后,马上来到殿门,刚步入门阶就仰天大哭。庄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觉得很惊奇,问他为什么大哭。

    优孟说:“这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疼爱的,楚国是堂堂大国,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礼太薄了,一定要用国君的礼仪来安葬它。”

    楚庄王听到优孟不像群臣那样拼死劝谏,而是支持他的主张,不觉喜上心头,很高兴地问道:“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办才好呢?”

    “依我看来”,优孟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说,“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椁,以上等木材围护棺椁,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参加挑土修墓,齐王、赵王陪祭在前面,韩王、魏王护卫在后面,用牛、羊、猪来隆重祭祀,给马建庙,封它万户城邑,将税收作为每年祭马的费用。”说到这里,优孟才将话锋一转,指出了庄王隆重葬马之害,“这样,诸侯听到大王对死马的葬礼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认为人卑贱而马尊贵了。”

    这么一点,的确点到了庄王葬马的要害,一个统治者竟会“贱人而贵马”,必然为世人所厌弃。问题到了这样严重的地步,不能不使庄王大为震惊,说道:“寡人要葬马的错误竞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吗?那么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说:“请让我为大王用葬六畜的办法来葬马吧:用土灶作外椁,用大锅作棺材,用姜枣作调味,用木兰除腥味,用禾秆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肠里。”于是,庄王听从优孟的劝谏,派人把马交给掌管厨房之人去处理,不让此事传扬出去。

    优孟采用的办法就是正话反说,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及众大臣的意愿,让楚庄王接受。

    反语是口才艺术中的迂回术,是更为极端的心理操纵术。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故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操纵效果。

    齐国有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命人将这个胆大包天的人绑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来肢解这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干预他这次杀人举动,他甚至下令:“有敢于劝谏者,也定斩不误。”文武百官见国王发了这么大的火,谁还敢上前自讨杀头之冤。晏子见武士们要对那人杀头肢解,急忙上前说:“让我先试第一刀。”众人都觉得十分奇怪,晏相国平时是从不亲手杀的,今天怎么啦?只见晏子左手抓着那个人的头,右手磨着刀,突然仰面向坐在一旁的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吗?”齐景公赶忙离开坐席,一边摇手一边说:“别动手,别动手,把这人放了吧,过错在寡人。”那个人早已吓得半死,等他从惊悸中恢复过来,真不敢相信头还在自己肩上,连忙向晏子磕了三个大响头,死里逃生般地走了。

    晏子在齐景公身边,经常通过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迫使齐景公改变一些荒谬的决定。比如,有一个马夫有一次杀掉了齐景公曾经骑过的老马,原来是那匹马生了病,久治不愈,马夫害怕它也把疾病传染给马群,就把这匹给宰杀了。齐景公知道后,心疼死了,就斥责那个马夫,一气之下竟亲自操戈要杀死这个马夫。马夫没想到国君为了一匹老病马竟会杀了自己,吓得早已面如土色。晏子在一旁看见了,就急忙抓住齐景公手中的戈,对景公说:“你这样急着杀死他,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杀也不迟。”齐景公说:“好吧,我就让你处置这个混蛋。”晏子举着戈走近马夫,对他说:“你为我们的国君养马,却把马给杀掉了,此罪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不得不杀掉养马的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了养马人的事,传遍四邻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们的国君爱马不爱人,得一不仁不义之名,此罪又当死。鉴于此,非杀了你不可。”晏子还要再说什么,齐景公连忙说:“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让我落个不仁的恶名,让天下人笑话。”就这样,那个马夫也被晏子巧妙地救了下来。

    在很多时候,正话反说可以放大荒谬,让人更为明白地见到了荒谬的真面目,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劝谏效果。

    在日常交谈中,总会有一些让我们不便、不忍或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这时候如果从相反的角度深入,使语意软化,就会操纵听者的认同感。在待人处世中,采用正话反说的方法,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也许就能使本来很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受你操纵。

    不要直来直去,用巧语化纷争

    同事结婚当天,宴席整整办了22桌,亲朋好友团团围坐,气氛喜庆热烈。婚宴用的喜酒是某品牌的大曲,席间洪先生喝了一小杯白酒后,感觉有些上头,口感跟自己平时喝该酒时明显不一样。细心的洪先生找来该酒的外包装盒进行查看,结果他发现外包装盒与酒瓶上的实际标注不一致,盒上写的是38度,酒瓶上标的却是52度。这时,洪先生才明白,自己平常喝惯了低度酒,怪不得对该高度酒不适应,考虑到今天是同事的大喜日子,怕影响大家的情绪便没有声张。然而,与此同时邻桌的几位宾客喝着该酒也感觉到了不对劲,查觉出了问题后,叫嚷着自己喝了假酒,要求主家更换新酒。总管闻讯后,赶紧跑来进行解释,“酒肯定是真的,可能是厂家在包装时把低度酒与高度酒搞混了。再说,现在流行喝高度酒,喝高度酒是时尚,高度酒意味着高质量,喝高度酒好,不容易导致酗酒。”总管的一番话,把众宾客说得哄堂大笑,一场还未来得及爆发的纠纷就此平息。

    日常生活中,在冲突或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千万不要直来直去,正面抵触,巧妙地避其锋芒,换个角度发挥一下,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效。

    公共汽车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司机骤然刹车,一位男青年立足不稳,身体前倾而靠到一位妙龄少女身上。尽管男青年微笑着表示歉意,姑娘还是杏眼圆睁,怒气冲冲地斥责道:“德性!”眼看一场争吵就要发生,全车人都盯着他俩。谁知男青年并不动气,仍微笑答道:“不是德性,是惯性。”乘客们爆发出一阵笑声,连姑娘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出其不意的一句妙语,化解了将要爆发的一场争吵,还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了快乐,

    俗话说:“祸从口出。”人们在交际中,常常会由于说话直率而得罪朋友,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有时也会由于说话时的口不择言,让自己陷于前后矛盾的境地。在自己陷入尴尬之时,怎样用巧妙的语言来化解矛盾,让气氛和缓,这里面有一些技巧。

    1. 及时自嘲,化解尴尬

    高个子小刚喜欢篮球,平时爱和同学们侃篮球。这天,他又跟一大群同学在那侃上了。只听他说:“打篮球就是要个子高才好啊。像姚明,要是没那身高,怎么能那么威风?要长得像武大郎,哪成啊?”这时,只听旁边一小个子王义“哼”了一声。小刚猛然想起,王义因为自己长得矮小,最讨厌人说“武大郎”三字了。气氛一时凝固了,同学们也都怔住了。小刚愣了一下,急中生智,马上说:“不过,长得高也不是好事,像姚明,走哪儿也不方便。”大家忙问:“怎么说?”“长得太高,一不小心就会碰头啊。所以,得天天把头低着走。”小刚摸着自己的额头说:“这不,这个包就是前两天碰的。要像王义这么个,哪会遇上这种倒霉事啊?”大家会心一笑,王义也释然了。

    假如小刚没有及时自嘲,以后说到篮球王义肯定不会再插嘴。王义会觉得小刚在同学面前扫了自己面子;其他同学也会觉得小刚说话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不再做他的篮球听众。小刚幽了自己一“默”,把自己的身高优势变成劣势,虽没有说矮有哪些好处,但可以便王义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其他同学也会认为小刚有急才,小刚就不至于失去一大批热心听众和朋友了。

    2. 转移视线,化解矛盾

    有时候,我们会只顾着自己的话题,或者想当然的说一些话,而这些话是不正确或者不适合在那个时候说的,这样就会对旁边同学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这时我们不妨巧妙地转移话题,让尴尬场面化解。

    小良同学因为自己成绩差,很自卑,也很敏感。一天下午,他正低头走路,突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他看见是学习委员陈武他们,便不想过去。陈武却急了:“别磨蹭了,过来吧!老是这么慢腾腾的,成绩怎么搞得好啊?”小良一下子火了:“我成绩差是我自己的事,关你什么事啊?你看不惯就别看啊!”陈武这才注意到自己着急说错话了,要接着话头说下去已不可能,于是灵机一动,故意问大家:“你们知道这星期的黑板报是哪个班的第一啊?”大家虽觉有点突兀,却也一起答道:“我们班啊!”“那你们知道大功臣是谁啊?”“不知。”大家摇头。陈武走过去拍着小良的肩说:“这里不是?没有小良的生花妙笔,画出那么漂亮的插图,写出那么漂亮的字,我们班哪能得第一啊?”“是啊,是啊。”大家都点头称是,小良的脸色和缓了,陈武才趁机说:“小良,其实刚才我们正商量着怎样向你学习呢。要不,你教我们画画,我们帮你补数理化,怎么样?”小良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好。”

    一场尴尬化于无形。我们都可能会有“口不择言”的时候,这时,直接的解释可能会让矛盾激化。那么我们就要机智地岔开话题,先缓解剑拔弩张的局面,再作说明,才能将误会消除。

    3. 巧言应变,将错就错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二战时期,英国邱吉尔首相想获得美国的帮助,约罗斯福总统会谈却没有结果。这天,他正在洗澡,罗斯福总统突然走了进来,一时之间,两人尴尬极了。邱吉尔首相灵机一动,两手一摊,耸耸肩说:“你看,我什么也没有向你隐瞒!”两人相视大笑。后来会谈成功,应该说跟邱吉尔首相的机智分不开。

    这个事例中,如果说邱吉尔首相当时要掩饰一下,不能将错就错,那么,能给罗斯福总统留下首相坦荡的一面吗?恐怕不能。所以,有时当我们知道掩饰前面的错误已不可能,或者有可能让情况更糟糕时,不妨学学邱吉尔首相这一招。

    生活中,名人们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化解尴尬和矛盾的例子很多。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次在一个国际性的会议结束后,一个美国记者见总理使用的是一支派克铅笔,于是说:“您堂堂总理,也使用我们的派克铅笔吗?”面对别有用心的问话,总理微微一笑,答道:“说起这支笔,那话就长了。这是一个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朋友送给我的,是战利品。朋友送我的礼物,我怎好不收呢?”总理没有否认使用派克笔这一事实,却巧妙地说起了这笔的来历,揭露美国侵略的罪行,让美国记者无话可答。

    这些生动的事例是否能让你受到启发?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尴尬或矛盾,不要再直来直去地与人争执了,一番巧语,能让人更好地操纵别人,从漩涡中脱身。

    学说善意谎言,不要追求错位的执着

    有这样一句话: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父母的一句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童脸若鲜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成长;医生的一句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

    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厚动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因而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人性的灵动,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生活中,经常能碰到一些善意而美丽的谎言,这些谎言构成了人生的另一种风景。它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情趣,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生活更愉快和美满。在灾难突然降临时的谎言,有时就是救命的良方。

    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而迫降,但飞机已经严重损毁,无法起飞,通讯设备也损坏,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9名乘客和1名驾驶员陷入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

    紧急关头,一个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大家不要惊慌,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可以修好飞机。”这句话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他们自觉节省水和干粮;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团结起来和风沙困难作斗争。

    十几天过去了,飞机并没有修好;但有一个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这里,搭救了他们。几天后,人们才发现,那个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是一名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有人知道真相后就骂他是个骗子,责问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还忍心欺骗我们!”小学教师说:“假如我当时不撒谎,大家能活到现在么?”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它有时真的改变了我们生命的轨道。

    不分场合的诚实,不仅会伤害到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善意的谎言并不是以利人为目的,这种在适当时候说出的谎言,饱含真诚,散发出温暖的光辉,能让说谎者与被“骗”者共享欢愉。

    “撇开道德的标准,谎言就是一种智慧。”美丽的谎言出于善良和真诚,它无悖于道德。说实话有时比说谎言更伤人,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些谎言。很多时候,真诚的谎言比什么都有力量。

    但是,怎么样才能说出善意的谎话呢?有时出于对别人利益的考虑,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去编织一些谎话。比如,对癌症患者撒谎说他的病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恶化;对生病的孩子撒谎说药不苦,是为了让他把药吃下去治好病;对老人说他年轻,是为了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让他生活更带劲儿;对妻子炒的菜虽感咸点,但却说味道好极了,是为了珍惜她的劳动,保持她烹调的积极性。

    应急的谎言:或者害怕对方斥责,为逃避恐惧而撒谎;或者身处进退两难的境地,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而撒谎。比如,恰好要陪妻子上街,或与恋人约会,这时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这就是在不破坏朋友情绪的原则上,以谎言作为拒绝的手段。

    调侃的谎言:在言谈中,为了强调言谈内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发生过的事情编入事实,以增强谈话的气氛,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肖伯纳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社交的谎言:社交的谎言,在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会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招待客人时,主人头痛欲裂却装出笑容,以免扫大家的兴,让客人多玩一会儿,其实早就盼客人散去,好好休息。这种谎言具有牺牲自己的利益,顾全别人的功能。

    我们要善于利用谎言来操纵别人的感情,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你的谎言必须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宽人之心和利人之事为目的的。谎言的设计应该是自然可信的,任何紧张造作和夸大其辞,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和反感。

    如果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是一种错误,我选择谎言。

    如果真情告白坦率无忌是一种伤害,我选择谎言。

    如果是为了自己或他人不再痛苦不再忧伤,多一点谎言又有何妨?

    矫正心理,别上对方激将法的套

    激将法主要是通过隐藏的各种手段,让对方进入激动状态(愤怒、羞耻、不服、高兴)导致情绪失控,然后无意识中受到操纵,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说到底,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感情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调动其热情和干劲儿。“激将”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激将术一般有以下几种:

    用高帽赶鸭子上架;

    故意贬低,挑起好胜之心;

    吹胡子瞪眼睛,敲桌子点鼻子,惹人发怒;

    冷冷冰冰,或佯装不信,使人吐露真言。

    对垒之中,一是看忍功耐心,谁更冷静;二是看谁扮演得更天衣无缝,使对方察觉不到自己的真实意图。

    “买不起你就别看,看着你就不像有钱的样子。”街头不断出现一些肩挎大包的流动小贩,这些人专找人多的场合向人推销商品,他们把握得恰到火候的“激将”话,已经使不少爱面子的人士相继“中招”。

    一个背着大挎包的中年女子边走边不断地四处张望,看到有人在路边聊天儿,女子从背包里掏出两个外观花花绿绿的“望远镜”上前推销。聊天儿的几个人中,一个衣着讲究的中年男子拿着女子递上的“望远镜”看了几眼后,就似是而非地和那个女子砍起了价,把女子报的每个180元的价格一下降到两个50元。

    没想到,男子如此砍价不但没有“吓退”推销的女子,反而让她抓住了把柄,她开始围着这名男子央求加价,并不断夸男子是个有眼光的人。但男子似乎并没要的意思,把“望远镜”塞给了女子,并说自己只是随便问问。看到男子不要“望远镜”,刚才还一直说着夸赞话的女子一下转变了态度,撇起嘴开始嘲讽这名男子“没钱还想装大款”,并冲男子一再说“就算50元给你两个你也买不起”。女子大声的喊叫吸引了一些路人观看,这让刚才砍价的男子显得很尴尬,他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50元的钞票,不情愿地从女子手中接过了两个“望远镜”。中年女子随后迅速离开。

    该女子使用这种“激将法”多次得手,一些市人碍于面子掏钱买下了其推销的商品。而在仔细察看其推销的“望远镜”时,发现这种所谓的“望远镜”做工非常粗糙,根本无法清晰地观看远处的物体。

    激将法的目的就在于激怒对方,使之丧失理智,做出错误的举措,巧妙地操纵别人的行为,使己有可乘之机。

    如果你不明就里,容易感情用事,便很难逃出别人设置的圈套,糊里糊涂被别人所操纵。

    平时被朋友叫成“疯丫头”的桃子,面试那天穿得特职业,还剪了齐耳短发,俨然一名“淑女”。面试进行到一半时,面试官对桃子说,我们公司招聘的文员多数有机会面对外商,老外很看中你是否会化妆,不然觉得你不尊重他。

    桃子表面毕恭毕敬地听着,心里却乐开了花。当面试官一说完,她就把随身携带的皮包放到办公桌上,打开后面试官眼睛都看直了——里面眼影、唇彩等化妆品琳琅满目,这是桃子准备面试结束后和朋友去酒吧娱乐用的,居然派上了用场。面试官愣了一下后,严肃地评判起桃子的化妆品太多、太艳,失去了职业女性的风采。桃子听至一半怒火已涌上心头,她觉得面试官分明和自己过不去,她立即拍案而起:“你说话太欺负人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拉倒吧,难道我没有这份工作就没法活吗?”面试官也暴跳如雷,立即说了一句:“你Out!了”(你落伍了)

    面对咄咄逼人的面试官,最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被激怒,更不要因为对方提出的问题过于尖锐,而觉得对方欺人太甚。不论对方个性原本不友好,或是想先给求职者一个下马威,都切勿发火,否则就算你其它条件再好,你也会输了这场面试。

    有些企业认为专业能力胜于一切,员工个性修养如何,并不是很在意;但也有不少企业认为团队合作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员工个性不好,栽培了半天还是枉费心机,所以“激将法”常被面试官当成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

    激将法因为摸透了人的争强好胜心理屡试不爽。

    近几个月来,某市个体服装店老板伍某生意越做越大,营业额大幅度上升。税务部门要其补交税款,但其拒不承认营业额增大。一稽征员多次上门,均被其搪塞过去。

    这天,另一稽征员老谭找到他。稍事交锋后,老谭便以关心的口吻问道:

    “有笔大生意,做不做?”

    “生意人,哪有不做的!啥款式?多少?”

    “上次那种西装,两百套。”

    “我正想吃进一批西装来换季。开价呢?”

    “每套180元。如果全要,可打九折。唉,可惜你没有这个肚量!”

    “笑话?我就要全吃!”

    “你全吃?我提醒你:老规矩,货款必须在两个月内全付清啊!”

    “小看人!两个月,我还卖不出来吗?”

    “这可是3万多元哪!”

    “算个屁!今年以来,我哪个月不卖两万?”

    “那好。你先把这几个月漏的税补交了再说吧!”

    “你?……天哪!”

    激将法能得逞就是抓住了你盲目不服输的特点,别人能够说服你做一些不知道对错的事情,就自身而言,你应该提高自己修养,修养到了,度量就大了,什么事都看得开,有主见了,就不会被别人的激将法操纵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