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三国-哪里来的黑脸周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完全由作者虚构,而又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的文学人物,在《三国演义》中,除了貂蝉之外,大概就要数周仓了。

    在《说岳全传》之中,岳飞的鞍前马后,总是跟着两个形影不离的亲随——“马前张保,马后王横”。在《三国演义》之中,关羽的身后,也总是跟着一位威风凛凛的黑脸大汉——周仓。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武艺平平,很少冲锋陷阵,更没有独当一面,只是岳飞、关羽的随身侍从,但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他们的具体职务是什么,小说没有明说。比照今天的情况,大约可以叫做“副官”。

    《演义》第二十八回说,周仓是关西人,“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原在黄巾张宝部下为将,张宝死,啸聚山林”,成了一名绿林豪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途经周仓落草的卧牛山。周仓久慕关羽盛名,立即前来投奔,希望能当一名步卒,终生为关羽执鞭随蹬。关羽千里走单骑,从不曾收过一兵一卒,此时为他的真诚所感,破例收留了他。

    从此,周仓便形影不离地跟随关羽,捧刀执旗,出生入死,至死方休。

    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周仓已经成了关羽的影子,甚至成为关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以至民间有了这样的歇后语:“关老爷卖马——周仓不肯画押。”可见,人们把周仓与关羽的关系看得多么密切。

    在成都武侯祠刘备殿的东配殿内,正中是关羽泥塑坐像,周仓同关平、关兴、赵累的塑像侍立两旁。按照封建礼仪,他们是以部将的身份配祀“关圣帝君”,这在古代是一种很高的“政治待遇”。整个蜀汉王朝的文官武将数以千计,而能够被塑像于武侯祠中的,包括诸葛亮在内,仅有四十位。周仓能够列为其中之一,自然是—种殊荣。

    追查有关三国的史书,根本就找不到周仓这个名字。就连《三国志平话》里,也没有周仓其人。这个人物,原来是《演义》的作者杜撰的,历史上从来就不曾有过。

    像这种由作者虚构,又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的文学人物,在《三国演义》中除了貂蝉之外,大概就要数周仓了。

    周仓这个人物是不是作者闭门造车,凭空虚构的呢?又好像不是。如果把《演义》的“单刀会”同《三国志·鲁肃传》关于“单刀赴会”的有关记载对照一下,就会发现这样一条线索。

    在《演义》中,关羽仅带周仓和几名士兵单刀赴会。席间,鲁肃责备刘备“贪而负义”,已得西川,还占着荆州不还时,关羽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说道:“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这话说得有胆有识。这时关羽变色而起,夺过周仓手中的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道:“此国家之事,故何敢多言!可速去。”周仓会意,走到岸边.把红旗一招。事先等候在附近江面的关平船队疾如箭发,驶到岸边。关羽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来到江边,安全离去。在这场惊险程度不亚于鸿门宴的生死关头,周仓与关羽的配合是何等默契。周仓的和忠勇和胆识,就此深入人心。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与关羽“单刀赴会”时,有一段文字与《演义》十分相似:

    (鲁)肃因责数羽曰:“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之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俱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有人认为,这个不知姓名的关羽部将,就是周仓的原型。这大概是周仓这个形象在史书中惟一能找到的一点影子。

    周仓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竟而影响到方志之中。《山西通志》就有这样的记载:

    周将军仓,平陆人。初为张宝将,后遇关羽于卧牛山,遂相从。于樊城之役生擒庞德。后守麦城,死之。

    熟悉《演义》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上面这段“周仓传”内容系抄自《演义》“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和“走麦城”三个部分。

    在第七十四回中,于禁统率的七军被大水所淹,庞德夺一小船逃跑,中途被蜀军一大木筏撞翻,不善水性的庞德落入水中,被一大汉擒住,这位大汉正是周仓。

    在第七十六回中,正在守卫麦城的周仓,看见城下吴兵捧着关羽父子的首级时,便与王甫一起自杀身亡,决不投降。

    要知道,方志是记载地方历史的综合性史书,其人物传居然完全以小说内容为材料,这是荒唐的,也是极其少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演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如何的深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