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重要论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紧扣党员、干部的实际,思想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精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言之切切又期望殷殷,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一、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作为一种运动,它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一)共产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使命的党

    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力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论述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能力。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因为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而其余一切同资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都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的增长和集中,使它愈来愈明确地意识到本阶级的力量,愈难忍受资本的剥削和压迫,从而孕育着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不仅客观的历史进程赋予它这样的历史使命,而且它本身也具备了资产阶级掘墓人的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68]“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象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69]团结性和纪律性,这是工人阶级最可宝贵的优秀品质。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指出,旧社会内部的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在联合无产阶级进行共同斗争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因素给了无产阶级;在剧烈的竞争中,大批原统治阶级的分子被抛到无产者队伍中,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启蒙和进步的因素;阶级斗争达到非常激烈、非常尖锐的程度时,统治阶级中会有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无产阶级,从而帮助无产阶级达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的水平。无产阶级有充分的能力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完成埋葬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无产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消灭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消灭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70]“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1]

    然而,无产阶级要最终消灭阶级达到共产主义,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自己的先进组织。“我们要消灭阶级。用什么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呢?——只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72]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则要通过共产党来实现。正如1871年第一国际伦敦代表会议决议所着重指出的:“工人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要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73]“工人阶级在它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74]

    无产阶级是共产党的阶级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党的性质时,十分强调党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早在1844年,恩格斯就指出:“显然不论何时何地工人阶级都应当是社会主义政党所依靠的堡垒和力量。”[7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76]针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在1848年革命中充当资产阶级“随声附和的合唱队”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了坚持党的阶级性和独立性的重要性。“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策。”[77]“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78]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党的独立性,就是为了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1889年12月,恩格斯在给特利尔的信中,总结了他和马克思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原则立场,一方面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可以同其他政党结成暂时的同盟;另一方面又强调在结成同盟时“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对我来说,这是绝对的界限”[79]。针对当时有些国家工人政党的领导人在运用策略时丧失原则的错误,恩格斯尖锐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不能同这种党(指丹麦左派党。摄于埃斯特鲁普的威胁,该党力求与其和好——引者注)共同行动,否则长此下去就要丧失其工人政党的阶级性。”[80]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的消亡也是以阶级的消灭为前提的,但国家的消亡必须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足以消灭阶级和消灭产生阶级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才会逐渐消亡。列宁在阅读《哥达纲领批判》后,认为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整个过程要经过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需要国家,这个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国家;第二个时期,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无产阶级需要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三个时期,在共产主义社会,不需要国家,国家消亡。并且这3个时期的发展“完全合乎逻辑,并且十分清楚!”[81]

    列宁认为,人类最终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而发展的过程则不可预测。“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82]“至于人类会经过哪些阶段,通过哪些实际措施达到这个最高目的,那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83]列宁指出,当具备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并且人们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时,就表示人们达到了共产主义。“当社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时,也就是说,当人们已经十分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极大地提高,以致他们能够自愿地尽其所能来劳动的时候,国家才会完全消亡。”[84]“到那时候,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过渡到它的高级阶段的大门就会敞开,国家也就随之完全消亡。”[85]

    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要体现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就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纲领,是因为纲领是全党团结统一的政治基础,它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和长远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他指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86]“纲领对于政党的团结一致、始终一贯的活动有重大意义。”[87]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应该向群众说明,共产主义革命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它是不可避免的,它的意义、实质和力量在哪里,它应当解决什么问题”[88]。只有这样,才能带领群众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无产阶级仍然需要国家,而这个国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个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89]列宁认为:“从向着共产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非经过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不可,而整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90]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即向共产主义发展,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走别的道路,因为再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其他道路能够粉碎剥削者资本家的反抗”[91]。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是必须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社会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算掌握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本质是一样的: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92]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尔丁诺夫、阿基莫夫等借口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都没有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因而反对在纲领中写上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称他们的观点为机会主义的观点,指出:“他们发表了已经被称为(被正确地称为)机会主义的见解。他们已经达到了‘推翻’贫困化理论、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地步。”[93]经过列宁的激烈斗争,大会通过的《火星报》提出的纲领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对于考茨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错误观点,列宁认为这完全违背了《哥达纲领批判》的原意,只会使无产阶级丧失政权,使社会主义事业归于失败。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说:“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还可以不超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范围。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阶级斗争学说,就是阉割马克思主义,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平庸的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深刻的区别就在这里。”[94]

    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之所以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第一,阶级斗争还存在,无产阶级必须借助暴力镇压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反抗,巩固无产阶级已经取得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无产阶级专政是取得胜利、夺得政权的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来反对已被打败但还没有被消灭、没有绝迹、没有停止反抗、反而加紧反抗的资产阶级。”[95]“无产阶级专政同其他阶级专政相似的地方在于,这种专政之所以需要,同任何专政一样,是由于必须用暴力镇压那个失去政治统治权的阶级的反抗。无产阶级专政同其他阶级专政(中世纪的地主专政,一切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资产阶级专政)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地主资产阶级专政是用暴力镇压大多数人即劳动人民的反抗。相反地,无产阶级专政是用暴力镇压剥削者的反抗,镇压极少数人即地主资本家的反抗。”[96]列宁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必须通过暴力,这也是消灭阶级,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97]“谁指望不通过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主义,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专政是直接凭借暴力的国家政权。在20世纪这个时代(以及在整个文明时代),暴力不是拳头,不是木棍,而是军队。把‘废除武装’列到纲领中去,就意味着笼统地说:我们反对使用武器。这也和假使我们说我们反对使用暴力一样,没有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气味!”[98]“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阶级始终是存在的。阶级一消失,专政也就不需要了。没有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是不会消失的。”[99]“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100]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也指出:“巴黎公社表明,工人阶级只有经过专政,用暴力镇压剥削者,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巴黎公社表明的最重要的一点。”[101]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管理好整个国民经济,组织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只是对剥削者使用的暴力,甚至主要的不是暴力。它的生命力和成功的保证,就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并实现着比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实质就在这里。共产主义的力量泉源和必获全胜的保证就在这里。”[102]斯大林也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不仅是强化社会主义政权,消灭阶级,而且要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杠杆。1925年他曾经指出:“有些同志断定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只限于暴力的概念,这是不正确的。无产阶级专政不只是暴力,而且是对非无产阶级的劳动群众实行领导,是建设比资本主义经济类型更高的、具有比资本主义经济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包括专政与民主两个方面,而且是专政和民主的有机统一。“无产阶级专政,即被压迫者先锋队组织成为统治阶级来镇压压迫者,不能仅仅只是扩大民主。除了把民主制度大规模地扩大,使它第一次成为穷人的、人民的而不是富人的民主制度之外,无产阶级专政还要对压迫者、剥削者、资本家采取一系列剥夺自由的措施。”[103]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实行的民主是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对少数人的专政。“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将第一次提供人民享受的、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同时对少数人即剥削者实行必要的镇压。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提供真正完全的民主,而民主愈完全,它也就愈迅速地成为不需要的东西,愈迅速地自行消亡。”[104]“无产阶级专政是保护劳动者免于资本压迫、免于资产阶级军事专政暴力和免于帝国主义战争的唯一手段。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真正的平等和民主,达到实际生活中的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平等和民主,经济现实中的而不是政治空谈中的平等和民主的唯一步骤。”[105]列宁认为,民主最终也要消亡,但必须借助于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导向任何国家的消亡,因而也导向一切民主的消亡,但是社会主义不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是不能实现的,无产阶级专政把对付资产阶级即少数居民的暴力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而民主就是全体居民群众真正平等地、真正普遍地参与一切国家事务,参加参与解决有关消灭资本主义的一切复杂问题。”[106]对于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方面的贡献,后来斯大林评价说:“他特别着重指出这个事实: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是代表多数人(被剥削者)利益的无产阶级民主的形式,它和代表少数人(剥削者)利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完全相反的。”[107]

    二、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立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重申:“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纲领的引领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顽强拼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对崇高理想的坚守,使我们党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光辉历史,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持续奋斗、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归根到底是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只有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建党时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传承不懈奋斗的精神,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继续带领人民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之“钥”。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015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2016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总开关”。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动摇了,那是不可能心中有党的。大家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我们党采取了诸多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些人之所以理想信念出现问题,关键还是世界观出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导致一些人不能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趋势,进而不能建构、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园,特别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更是如此。解决这些问题,急需加强理论学习,打牢历史唯物主义根基。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党员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看家本领。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第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认识和准确地把握“三大规律”,才能坚定理想信念。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四种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而言之,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

    抓好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013年4月1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加强党性修养要向榜样学习。2013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2015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的精神。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陈云同志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胡耀邦同志从青少年时期起就立志高远,要做新制度的建设者。自从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后,不论是严酷的战争环境,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他都坚持理想信念,坚韧不拔奋斗、探索、前进。2016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朱德同志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旧的道路走不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纪念万里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理想、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万里同志从青年时代就志存高远,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经过深入思考和探索,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革命和战斗的一生中,万里同志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政治信仰与道德人格有着内在关联。

    从坚定理想信念角度来看,抓好道德建设,有两点是比较突出的:第一点就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生活腐化,根源就在于一个“私”字。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关键就在于要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至少是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第二点就是自觉净化“生活圈”“交际圈”“朋友圈”,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把远大理想和现实行动统一起来。忘记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实际工作空谈远大理想,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论者,我们要头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实现我们的理想目标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是否具有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而这一客观标准实际上主要就是指勤勉的工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勤勉地为党工作、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是理想目标明确、信念坚定的具体体现。把远大理想和现实行动统一起来,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党组织发挥引导作用。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面向全社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工人阶级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要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回信中勉励大学生,延安是革命圣地,你们奔赴延安,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强化理想信念的体制机制保障。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没有了这两样,必然背离党的宗旨,做人做事就会走偏走邪,思想就会百病丛生,人生就会迷失方向。”从思想建党角度来看,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需要纪律规矩这样的“硬约束”,需要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支撑与保障。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强调,希望大家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

    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思想保证。坚定理想信念,既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当前工作与党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起来,完成好当前任务,朝着宏伟目标不断迈进;也要求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还要求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决策都服从、服务于实现党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不断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坚定理想信念,是对我们党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定理想信念,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朝着这个方向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需要在党的理想信念这面光辉旗帜下,把全党同志团结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形成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求党员补足精神上的“钙”,保持全党政治定力。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把党建设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当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更是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党性教育,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

    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思想上先进的党。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党性教育。党性是我们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集中的体现。党性教育就是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基本理论、宗旨意识、组织纪律、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党性教育,才能使广大党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牢记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使命,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党性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加强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要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权利和义务,做到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牢记党的纪律和规矩,树立高尚道德追求,坚持为崇高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行为准则。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贡献力量。

    加强党性教育,要创新方法,注重实效。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悟其中彰显的崇高政治信仰、历史担当精神、真挚为民情怀。要统一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把教育和实践紧密结合,避免学用脱节、不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和实践,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重塑良好政治生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党内政治生活的磨炼,离不开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陶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可以引导激励党员在党的理想信念指引下奋斗不息,可以帮助党员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及时纠正思想上出现的偏差,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一定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措施。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做起。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提高“三会”质量,创新党课方式,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要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重点,开好民主生活会,进行党性分析,查摆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办法。要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对优秀党员予以表扬,对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置。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共产党员思想上政治上的“磨刀石”,要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广大党员的精神境界和意志品质,增强思想上政治上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毫不动摇地坚守理想信念;要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激浊扬清,营造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强化行动自觉

    要使我们党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要求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的作风建设,是推动广大党员践行理想信念的动力,也是我们党朝着远大目标踏实前进的保证。有了优良作风,广大党员就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实现理想信念而勤奋工作,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党的各级组织就能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推动党的事业的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

    切实纠正“四风”,抓好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整改,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好转。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保持公仆情怀,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继续下大力气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拼搏奋斗结合起来,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作风问题是党内问题的“顽症”,根治难,复发易,稍有放松,就会反弹回潮,甚至前功尽弃。抓作风建设必须持续发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发现苗头,排查解决,不断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

    (五)严明纪律规矩,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供有力保障

    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的党。党的纪律和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手段。守纪律讲规矩是我们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有严明的纪律规矩做保障。纪律规矩为党员的思想和行为确立导向,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纪律规矩还为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提供规范,加以约束和矫正,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偏差,使党员始终沿着党的理想信念指引的方向前行。

    要把党的纪律规矩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熟知并牢记党纪党规,强化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特别是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对照党纪党规,检查自己的言行,找出不符合、不严格的问题,下功夫加以解决。要严格执行纪律,对违反纪律规矩的行为依纪依规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维护纪律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严明党的纪律规矩,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对纪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严明纪律规矩的极端重要性,都要自觉站在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前列。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做到修身正己、自我约束,绝不越过红线,绝不触碰底线。要坚决维护党的纪律规矩,勇于同破坏和违反纪律规矩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有了铁一般的纪律,有了全党的团结统一,我们党就有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全党的光荣使命。全党同志一定要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创新案例

    南方电网公司: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创新优化企业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2014年,南网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两学一做”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精神,研究新形势下开展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打造了自有品牌——“信仰的力量——理想信念教育体验式培训”项目。在“体验”的基础上,南网培训坚持“在历史的发生地讲历史”“以党史促党建”,优化教学目标、改进课程内容、创新培训方法,使培训更富于行业特色和时代色彩,更突出系统性和实践性,使教育方法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主要思路和做法包括:

    将“12345”工作思路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

    “一个主题”: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两个定位”:以“立足南网,面向央企”为定位,在做好内部培训基础上,为其他央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平台;“三个目标”:以“明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为目标,针对性解决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四大篇章”:以“追溯救国路”“重走长征路”“见证强国路”“筑就中国梦”为四大篇章,分别展现近代救国路、红军长征史、革命老区换新颜、改革开放前沿、筑就中国梦等内容。“五项内容”:以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党史国史、国情党情、西电东送及网情为五大教育模块。

    五大特色具体做法

    坚持“在历史的发生地讲历史”“用党史讲党建”,启发学员知、情、意、行的深度参与,形成五大特色具体做法。一是把情感体验融入理性思考。改变“‘背书式’讲课+‘导游式’参观讲解”的刻板做法,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学习(重温)—体验(唤醒)—内化(转化)”的规律,创造情境让学员开展行动与反思。二是把室内授课拓展到室外走学。通过把要开展的课程搬到现场,把简单的讲解转化为系统的课程,实现现场课程化、课程现场化以及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体验。三是把单体知识串联成系统认知。串联整合零散观点,找出历史事件、人物和多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构建起“一人一会一战役”等教学理论概念体系,更具理论支撑和张力。四是把历史经验投射到企业发展实际。突出“关键在做”,开发“如何在工作中践行长征精神”“南网人实践长征精神”“西电东送及网情教育”等模块研讨教学。五是以“互联网+”技术融入时代表达。为使80年前的长征精神更好地为年轻人理解、接受,南网于2016年原创设计了“理想信念线上学习”系列,糅合了微课、动漫、VR技术和APP应用等多种元素,建立社会心理学所说的“体验式学习圈”。

    此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员理想信念从模糊到清晰、从浅层认知到深入实践的转变。学习的过程深化了学员对企业使命的认识,体现了学员对服务群众的思考与实践。找准了理想信念教育和南网文化的契合点,既挖掘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又使党员置身其中、潜移默化。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11月2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