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听过道理,过好此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听道理的原因在于,道理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明,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方式更加多元和开放,从而获得幸福和满足的可能性更大。当然,我说的道理不是“过好此生必看的250条”“学会成功的38招”,这些鬼东西,连写它们的本人也不信。

    你对,我也没错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疗愈师需要和访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毕竟,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种亲密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对于心理疗愈有着重要的意义。

    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都源于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在制造糟糕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中,不恰当的批评首当其冲。

    回想起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之中,遭受过太多的批评,而这些批评,有太多伴随着批评者的偏见、误解,甚至毫无来由、自以为是而来,然后在被批评者心里留下糟糕的印迹。

    有一些父母,依然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对于子女教育,非打即骂喋喋不休,作为长辈,教育晚辈自然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单一地采取批评和指责的模式,总是不够妥当的。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本应建立起亲密、信赖、尊重与理解的关系,可是一旦批评占了主角,恐惧代替了尊重,真诚的理解与良好的沟通便会变得困难重重,亲子关系就会出现问题。父母开始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感到父母并不理解自己,亲密关系逐渐陷入冷冰冰的僵局。

    在我们接受学校教育、参加工作之后,来自于老师、领导的不恰当批评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对于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不强的人而言,无疑是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他们变得或是充满敌意、满怀抗拒,或是卑躬屈膝、自我怀疑,无论哪种情绪和心态,他们与老师、领导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被毁掉了,积极的心态也是无从谈起,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想而知,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恋人、夫妻之间,也是不恰当批评的重灾区,争吵与误解的起源,多数都是来自于批评。在缺乏理解与沟通的前提之下,我们期望对方能够“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结果往往不那么灵光,所以抱怨和争吵变得在所难免。

    我们常说,对事不对人,学会换位思考,可是现实之中,我们总是难以做到,毕竟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人过于稀少。

    批评轻则让人感到委屈与沉默,重则让人感到愤怒与仇恨,一旦“不恰当的批评”成为沟通的主要方式,那简直是一件糟透了事情。

    有朋友会说,那么,是不是看到不对的都不能说啦?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我们所认为的“不对”是真的不对。事实上,明辨是非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很多你认为的“不对”,并非真的“不对”,因为人的文化构成不同,思维模式不同,知识局限不同,或者人本身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对错是一件难以分辨的事情,这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更甚。

    这就要求我们懂得换位思考,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包括境况、条件、思维方式等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微博上风起云涌的“反对玉林狗肉节风波”便是如此。爱狗人士没错,他们在爱犬身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和心血,忠诚的狗狗也回报了温暖与陪伴,对于他们而言,他们连责打狗狗都不愿意,杀掉狗狗然后吃掉简直残忍至极。但是其他人也没错,狗并不比猪牛羊鸡鸭鹅高贵,非要说到生命可贵的话,除了动物,植物也有生命,放弃食用动植物,人就会饿死,人类好不容易爬上食物链顶端,不对动植物残忍,就只能对自己残忍,因此,其他人觉得吃狗肉并没有错。

    这就是典型的“你对,我也没错”的案例。

    但是在微博上,相互之间言语的指责和批判十分暴戾,双方挥舞“道德”大旗,大有为了对错拼个你死我亡的态势。

    在缺乏互相理解和沟通的情况下,存在偏见的批评往往会引发争执,甚至冲突,一旦发生冲突,除了消灭其中一方之外,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是战争的来源,自诩正义的一方打着正义的旗号要消灭另外一方,另外一方是否邪恶还有待考证,这边已经发起冲锋,双方死伤无数,最后发现原来误会一场……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消灭一方显然不现实,所以我还是不建议采用批评的方式,除了因为对错难辨、易起争端之外,还因为我们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和技巧去解决你眼里的“不对”的问题。

    记得在一次团体咨询中,一位姑娘认为“我的妈妈不理解我,不关心我”。当时一名志愿者听到姑娘的抱怨之后,对姑娘大为不满:“你妈把你拉扯大,一把屎一把尿,容易吗?你现在已经是20多岁的人了,你去理解过妈妈吗?你去孝顺过妈妈吗?即使妈妈有什么不对,她也是你的妈妈啊!这么些年,她容易吗?她为你省吃俭用,你一定也没想过吗?你这么多抱怨,你有替妈妈做过些什么呢?”

    这名志愿者义愤填膺,理直气壮,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对于抱怨的姑娘,又有什么帮助呢?姑娘与妈妈之间发生过什么,你又知道吗?如果姑娘脾气不好,一定当场反驳,姑娘若有涵养,也是委屈沉默,不再言语。总而言之,批评看似孔武有力,义正词严,其实脆弱不堪,对于解决心理问题,几乎毫无帮助。

    可是如果我们回答:“你的苦恼,我完全理解,因为我和你一样,都希望能够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关心。”这看似简单无力的一句话,却是饱含深意,将“抱怨”转化成“需要”,在心理疗愈中这被称为“再构造”或“重新制定”(reframing)。这个技术可以变消极为积极,同时通过理解和沟通促使我的访客开始思考,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使需要得到满足?这样,我们之间便建立了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交谈与沟通也可以深入地继续下去,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得以建立,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也变为可能。

    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不批评,除了口头上的不批评之外,心理疗愈师在内心之中也要持有不批评的态度(non-critical attitude),不仅如此,还要求疗愈师去理解访客,理解访客的抱怨所产生的全部事实经过和每一次事实发生时访客的内心体验。

    再说一个例子。有个小伙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可是女朋友在穿着上经常不讲究,小伙觉得带着姑娘出去见朋友同事心里感到有些丢脸,最后忍不住抱怨和批评女友,你怎么穿成这样?出去丢脸死了,你怎么一点也不在意我的感受!姑娘一听不乐意了,我这么漂亮,哪儿丢你脸了,你这样嫌弃我,当初别追我啊!

    于是争吵和冷战一触即发,小伙和姑娘心里都满怀委屈,觉得我是对的,对方不体谅自己,这样实在糟糕。

    小伙加了我的微博,和我聊起这事儿。我说,批评可以发泄情绪,但是难以解决问题,你只是想让姑娘穿得漂漂亮亮的陪你出去,你也感到倍儿有面子,其实很好沟通,你可以和姑娘说:“亲爱的,你真漂亮,特别是穿那条裙子的时候,我特别特别喜欢。”用赞美替代批评,很多时候,更能够表达意愿,达到目的。

    小伙后来告诉我,他给姑娘买了漂亮的裙子,一阵疾风骤雨般的赞美过后,姑娘高高兴兴地穿着裙子陪他出去,而且因为他的热情和坦诚,姑娘坦露了自己不认真打扮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小伙没有安全感。小伙真诚善良,才华横溢,但是小伙自觉男才女貌,对自己要求不高,有些不修边幅,姑娘觉得自己如此疏于打扮,才能与小伙显得更为般配,但是谁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漂漂亮亮帅帅气气的呢?理解了这些,小伙也注重起了打扮,他们彼此赞美和爱慕,更为对方的理解和包容所打动,从而感情得到加深,相处更为和睦,成了一对模范伉俪,这就是不批评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说了那么多,就想说明一点,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之中,无论是亲子关系、同事关系,还是亲密关系,批评带来的积极作用实在有限,但是带来的误解和冲突却是层出不穷。如果想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批评”就是一个需要遵循和恪守的原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至少在批评之前可以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明辨是非、分清对错很难,但是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总是好的。

    在解决“你对,我也没错”的“争执”之中,如果可以懂得彼此尊重,接纳和理解,寻求另一种摆脱纷争的解决之道,让彼此都能够自知、平和,从而获得成长就更加完美了。

    宽恕,原谅的是自己

    究竟该不该原谅曾经伤害你的人?

    这个开头,你可能会猜到,这应该又是一个关于辜负与背叛的故事。一段感情里边出了问题,通常应该过错双方各打几十大板,爱也好,恨也罢,没有无来由的爱,也没有无来由的恨,对错是非往往也是计较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如果结局已经铸成,复合再无可能,分手已成必然的话,无疑,先将情绪释放,逐步平复,然后慢慢接纳现在,最后放下爱恨,好好过好生活应该算是最好的选择与最佳的状态。

    姑娘不干,凭什么啊,你们那么对我,凭什么让你们无所顾忌,自在逍遥。

    姑娘说起前任如何如何,那是犹如竹筒倒豆,哗哗作响,不为将来考虑啦,没有上进心啦,不顾及她的父母感受啦,当然,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在她付出真爱准备结婚前夕,他竟然狠狠地和她的闺蜜劈了一腿。

    于她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现在让我一个人受苦,他们那对“狗男女”却是依旧自在快活。我实在不甘心,我想要报复,我甚至想了许多报复的方案。

    我没有阻止她,任由她抱怨、发泄,有板有眼地详谈她的报复方法、实施过程和大仇得报的快感。说着说着,她突然哭了,我也不想做这样的人,我也不想让他遭这样的罪,我也不想让自己再遭这样的罪,我真的好难过……

    然后我和她说起工作之中遇见的一件事。

    前段时间收到一封刑满释放人员的来信,对我表示感激,感激我在他出狱前夕与他的一段谈话,记得当时,他说他出狱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一座城市,报复当初“害”他遭遇牢狱之灾的“仇人”,凭什么好处都让他得,灾祸让自己背,服刑这些年,每每想起这些,便是头痛欲裂,咬牙切齿。

    我问,报仇之后呢?然后回来吗?

    他答,我不想再坐牢,可是,不愿放过他,是他害了我。

    很多时候,人最终要说服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随后和他谈起了因果。

    譬如,归至根源,还是因为你的过错导致这场牢狱之灾,他的行为,不过是导致这个果报的一个必然而已,倘若没有他的背叛,你是不是可以必然避过这次惩罚?

    他想,或许不会,因为他还是会接着干偷盗的营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如果你去报复了他,是不是又造了新的因,说起故意伤害,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沉默。

    父母看过你吗?

    每年都来,他们老了,需要照顾。

    如果你要再次回到监狱,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一定接受不了。

    这次牢狱之灾,造业在你,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至于他的背叛,自然是他的因,也会有他的果,譬如你去报复,是他的果,但是你又种下了因。

    这种苦,是循环往复的,你想象一下,如果因为报复,再次判刑,父母怎么想的暂且不提,养育之恩如何报答也可不提,你还能接受失去自由的生活吗?

    不行,我接受不了,可是我该怎么原谅他。

    不需要原谅他,不需要刻意原谅他,你要做的是接纳现在,宽恕自己。

    他若有所思。

    刑满出狱,怎么做,做什么都是你的命,旁人无法干涉,只是,希望每一步你都要考虑清楚,然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人在遭遇不公和伤害之后,情绪可以平静,秩序可以恢复,但是想要报复的念头往往如影随形,我们常常觉得,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就是放纵他的恶行,允许他的这种行为,所以,一定要做点什么,让他遭到惩罚,事实并非如此。

    曾经问过一个杀害情人与情敌的死缓囚犯,你觉得大仇得报了吗?

    没有,很痛苦,很难受,很自责,很后悔。

    后悔什么?

    后悔当初得知自己遭遇背叛的时候,没有控制情绪,没有就此放过自己。

    放过自己?

    是的,放过自己,其实,不爱了便不爱了,放过自己,随他去吧,至少我还可以有我的生活,追寻梦想也好,爱情也好,都还有可能。可是现在,或许下半辈子都得留在监牢之中了,虽然现在自己已经接受现实,坐牢就是为过去的错误买单嘛,可是,如果我对结果接受得早些,会不会过得好一点?

    记得儿时看过的武侠里边有两个女子,原本都是绝代佳人,聪慧过人,无奈造化弄人,她们均被仇恨反噬,从而一生尽毁,让人叹惋。《绝代双骄》里的移花宫邀月宫主为了复仇机关算尽,不但赔上一生,同时害惨了亲生妹妹。《神雕侠侣》里的“女魔头”李莫愁本性善良,无奈因爱生恨,性情大变,最终杀人如麻,心理极为扭曲变态。她们二人一生无人怜爱,不知情为何物,一个精神失常,一个葬身火海,最终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心理学一项研究发现,“无条件原谅别人”远比“报复一个人让他陷入悔恨”更为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拥有一颗宽容心的人,可以有效减少焦虑、抑郁,同时对于血压、心率甚至躯体疼痛等健康指标也有助益。中医说:“怒伤肝,悲胜恐。”《礼记·大学》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我想,那些高僧大德为何那般慈悲安然,那些世外高人为何如那般洒脱自在,至少,他们心中一定没有仇恨,自然不必心生报复。

    哪怕暂时无法放下,哪怕选择报复,至少可以优雅一些,至少,不去毁灭,不去伤害自己,不去让事情和境遇变得更加糟糕,不把自己逼入绝境,然后陷入万劫不复之中,不让自己更加痛苦、愧疚和悔恨。

    宽恕,首先应该是一种自由,一种下定决心不再纠缠过去,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自由。

    原谅伤害自己的人,为的是让自己脱离遭受伤害的场,不再给过去的伤害不断伤害自己的机会,所以,宽恕,原谅的是自己。

    我们常说,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说的就是宽恕的力量与缘由。因为仇恨而日夜反噬的人悲伤、痛苦、焦虑、抑郁,辗转反复不得安宁,这些痛楚,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指向并且折磨自己,如果选择报复,则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以及不可挽回的结果,如果听之任之,又好像活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所以,选择放下,不是原谅伤害你的人,不是允许这种行为再次发生,而是发愿慈悲心原谅自己,原谅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不再自责,不再归罪,不再无止境地自我折磨,接纳现在的自己和处境,从而,让自己得以解脱。在此基础之上,让自己获得心灵的平和与自由。从而摆脱受害者的阴影与身份,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人最大的力量便是获得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原谅与记恨,可以选择幸福与不幸,可以选择就此放下,可以选择继续纠结,可以选择快乐,可以选择痛苦。重获自由的人,一定可以做出忠于本心的选择,而宽恕,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原谅。毕竟,如果已经无所谓了,不在乎了,又还有什么可以再去伤害到自己,阻止自己那颗继续寻找幸福的心呢?

    出狱的人重回社会,和家人一起,积极而乐观地面对生活,失恋的人找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从而得以遇见懂得珍惜的另一个更好的人。

    和已经在恋爱之中筹备婚礼的女孩聊起往事,“我挺感激他的,没有他,我不会成长,不会成熟,不会遇见现在这个爱我的人。其实,我已经忘了他了,当初那个愤愤不平的自己其实挺可笑的,但是也真实,或许,我过得好,就是对他的作为最好的报复,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宽恕。”

    谁说不是呢?

    穿越苦难,终见阳光

    生活之中总是麻烦不断,我们每个人面对的问题各有不同,问题的解决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与其说我在说一些道理,不如说我在与你分享一些自己与他人的经历。这些经历并不能直接解决你的问题,但是或许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如果你可以在我的叙说与解构之中,找到一点冲击困厄、获得平和的力量,我将感到万分的快乐与荣幸。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本原则,与其说我在帮助你,不如说你在帮助你自己,不如说你在帮助我去帮助你自己,我只是一个“陪同者”,我与你一起,穿越困厄,寻找自己,在这个助人与自助的过程之中,我们都将获得成长。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要追随本心,尽量在有生之年,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不要过于在乎外人的评价,不要过于违背本心,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满和充盈,在自己的人生刻上属于自己的印迹等观点。

    因为网络上的传播,那篇文章的观点本身,得到过许多朋友的赞赏,我既万分愉悦,却又深感不安。不安是害怕文章的观点得到误读,害怕让人满怀希望却终而失望。

    那篇文章的评论大致有三个态度:一是大为赞赏,觉得人活一世,就当这样,似乎找到了知音和支持的力量。二是感到羡慕,对于自己迫于现实,无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到遗憾,当然,还有朋友感到万分迷惘,他们知晓人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不晓得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什么?三是表示质疑,认为人不可能如此,现实如此残酷,我们不可能成为自己,我们担负太多,父母、家庭、社会在给我们压力,世事现实而残酷,一切只要赚钱便好,哪儿轮到谈论我们自己的喜欢?

    我想说,你遭遇的迷惑和困境,我也一样,我也曾为此惴惴不安,夜不能寐,也曾为此困顿不堪,心酸流泪,但是在苦难面前,我们可以认真思考造成困局的原因,然后竭力寻求解决之道。

    作为一名积极心理学的拥趸者,我信奉在心的一句话并非来自于某位心理学家,而是作家王小波的一句话:人生在世,固然会有种种不如意,但是你依然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之中做出选择。这句饱含深情与哲理的话语得以支撑我无论经历何种困厄,依然可以满怀希望一步步地走到现在。

    你们看见我的美好,却未曾知晓我为此经历过的困境;你们羡慕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却不知晓我为此付出过多少艰辛和努力;你们觉察我的心态如此平和,却不了解我曾碰过多少壁,受过多少伤;你们乐见我的自由自在,却不知晓我曾带着镣铐跳过多少舞;你们听我说过无数温暖与激励人心的道理,却并不了解我是如何得到并且做到的。

    人生在世,有一些困厄是必须去经历的,有一些痛苦是一定要承受的,有一些难题是必须去解决的,有一些无奈是必须去释然的。逃避没有用,痛哭流涕没有用,求爷爷告奶奶没有用,自虐与绝望没有用,如果没有经历过,听过再多道理也没有用。人生并无彩排,我们都在每一个现场拼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走向成熟。

    对于赞赏我的我想表示感谢,可是,我更想与你分享我寻找自己、做自己的体验与经历,而不是炫耀我的良好状态与处境本身。对于不知晓如何找到自己的我想你能从我的经历中发现端倪,寻找自己。对于表示质疑我的我想再一次从另一个角度与你平和地探讨做自己的可能性与意义的所在。

    在此之前,我想再一次提到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而论证人为什么有做自己的需要。首先,人要满足生理需要,包括吃喝拉撒;其次,人要满足安全需要,避免遭受危险和确保个体安全;再次,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及其归属感的需要;再次,人有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爱,尊重他人以及来自他人的尊重,我们希望可以有所建树,得到他人与社会的认可与良好评价;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需要实现自己全部潜能,完成生而为人的愿望。

    马斯洛是如此描述自我实现的:“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无法宁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他自己的本性。”只有一步一步满足需求,不断追求自我实现,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我们生存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保障的落后、日趋激烈的竞争、更新换代的观念,不断地冲击着我们,安全感的缺失让我们感到无助,多数人认为赚取大量的物质财富可以让我们感到安全,同时得到他人与社会的尊重。

    问题在于,通过违背本心的手段获取财富的过程之中,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到快乐,而且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难以做出成绩,因而得到的财富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即便得到财富,也会因为新的目标的迷失而陷入心灵的困境。这样实在让人心生绝望,我们可以在城中村和CBD附近看到一些害怕上班却又不得不上班的年轻人,他们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何而忙,他们感到疲惫与焦虑,他们只知道自己正做着不想做的事,然而迫于生计无法改变,困局便源于此处。

    当然,不可避免,我们首先需要养活自己,赚钱本身无可厚非,因为钱不但可以满足基本需求,还在某个层面体现我们所做之事的价值所在。事实上,做喜欢做的事和赚钱二者并不矛盾,譬如我喜欢写作,可以以此获得稿费,假使从商能让我赚来更多的钱,但是不能为我带来快乐,我依然情愿选择写作;反之亦然,一个热衷经商的商人让他从事写作,同样不能给他带来快乐,那么,他就应该努力在商业上有所成就。

    2010年,大学毕业的我住在城中村,每天挤着来回四个小时的公交上下班,月薪仅仅1 200元,但是我在做我较为擅长的文案工作;2011年迫于压力,以及个人感情问题,我离开广州,回到一个三线城市的大专院校从事心理咨询行业,这是我大学所学的专业;2013年,我进入体制内,依旧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但是体制内的枯燥、低下的效率、缺乏活力与成就感及其对于创造力的扼杀让我感到无比绝望。这三年间我经历过感情挫折、经济拮据、事业瓶颈等困境,直到我开始从事情感方面心理咨询写作,觉察从事心理咨询、写作是让我得到幸福与快乐,并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之后,我开始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自此心生平静,感到岁月静好,丰盈充实。

    我热爱过的事物很多,并为此付出过努力和心血,譬如玩过吉他、口琴与乌克丽丽,某段时间我醉心于厨艺,终日深居厨房不出,画过一段时间漫画,玩过摄影,但是这些我想干的事因为天赋有限,水平不高,目前只能作为业余爱好,成为生活的调剂品,却不能成为终我一生的事业。

    在找自己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我想做的”,什么是“我能做的”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可以做出一定成绩,至少可以满足我们生理、安全的需要,直至满足爱与尊重的需要,从而在“想做”与“能做”之中找到交集,以此作为事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这样可能是解决事业瓶颈最好的方式。

    当然,前提还是必须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譬如我在我所有想做和能做之中选择了“写作”作为自己未来不断努力的事情,因为这是目前我能够做得最好也最喜欢做的事,而且它能满足我的基本生存需要。

    除此以外,对于生活之中其他的苦难,心理学家弗兰克曾经说过:“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即使我们面临绝望的情境时,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时,我们也能发现生命的意义。因为那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证明人独一无二的潜力,它将把一个人的命运变为极大的成功,把一个人的困境变成一种人类的成就。”

    事实上,我们并不害怕苦难本身,因为生而为人,我们必将经历苦难,然而我们害怕的是,自己经历的苦难没有价值。如果苦难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成长,让我们找到自己,让我们得以领悟生而为人的意义,那么,即便我们付出了承受苦痛的代价,最后依然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自己,这就是苦难赋予我们的价值。

    所以,穿越苦难,终见阳光,这并非一句安抚人心的口号,而是现实本身,唯一的前提就是,你必须去思考和追寻,赋予苦难所存在的意义。

    尼采曾经说过:“没能杀死我的,只能使我更为强大。”

    不是不合群,因为命太短

    前段时间朋友电话,邀请我参加一个聚会,大家多年未见,彼此早已渐行渐远,聚会场面喧嚣而浮躁,话题浅薄而无聊,略感沉闷的我走到门口点了根烟。

    后来朋友走了过来,问我为何不进去坐坐,我答道感觉有些聊不上来,所以出来透口气,然后朋友朝着我笑笑,没办法,社交嘛。

    没到多晚,大家兴致散去,各自离开。剩下林然和王小利约我到外边吃夜宵,想来我们太久没聚,想起从前一起读书的日子,感到非常怀念,于是跑到夜宵档里。没了KTV包厢里的喧嚣,我们就彼此最近的生活聊了起来。

    林然毕业之后投身商业,每天忙得晕头转向,他对于那些不想去却又不得不去的饭局和聚会厌恶透了,“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林然苦笑。太久没有好好读书,认真思考,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好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转多快,往哪转,全都身不由己,聚会里明明聊着自己毫无兴趣的话题却要强装笑脸,频频附和,饭局里明明不想喝酒,却要觥筹交错,面面俱到,然后吐得不省人事,每天醉生梦死。

    我不晓得赚来那么些钱有什么用?换成别墅?车子?孩子的教育经费?妻子的包包首饰?可是然后呢?

    真怀念从前可以好好读书,聊聊青春,谈谈梦想,想到未来我们总是可以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光芒万丈,器宇轩昂,可惜,从未想过,未来竟然变成这样。

    王小利嘟囔,你就知足吧,起码可以忙,起码,可以忙得有价值,当初自己也算是从千军万马之中闯过独木桥,成为一名公务员,可是现在天天忙得像狗,偶尔忙里偷闲,却又无聊寂寞至死,我们忙起来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而且每个月做的工作一模一样,变的仅仅是数据和年月日。

    荒诞的是这些事儿还不得不做,不得不花时间,而且根本无法提高效率,我们工作的内容就是重复,琐碎,沉闷,单调,而且永远无法忙完。

    如果能够在日复一日中麻醉自己,承认自己的平庸与无能为力,承认自己不能平步青云,接受按部就班逐级升迁待遇福利缓慢增加的话,从外人看来,这是一份多么简单舒适而且稳定的工作啊。可惜在无聊的工作之中,每天听得最多的就是抱怨,抱怨领导,抱怨体制,孩子的学习,老人的身体,上涨的物价,下跌的股票,都在抱怨之中,所有人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敏感和容易被激怒,越来越空虚与绝望。你不知道,熬到下班那一刻,我们该有多累多疲惫,可是问题才刚刚开始,由于长期豢养,下班除了有时去做体育锻炼,剩下的就是打牌,打牌似乎可以打发时间,消除寂寞。可是牌局结束,回到家里感到更加空虚和寂寞,躺在床上想不起自己因何而活,想想,此生此世,若是如此,实在过于可怕。

    其实,林然和王小利的迷茫与苦闷我全都知道,因为曾经的我就是这样。

    现在看来,光有钱没有用,穷忙则更加糟糕,显而易见,他们遇到的不仅仅是职业懈怠。

    你们是否试过独处?

    林然和王小利一致回答,没有,这样显得实在太不合群,而且,一个人的寂寞和空虚我们根本受不了。

    朋友接连不断约着我们吃饭、夜场、聚会、打牌,如果拒绝,实在不给面子,而且,长此以往,朋友也会越来越少,所以虽然内心不大想去,但是还是无法拒绝。

    大家都这样,我们不能那么不合群,何况,我们都是害怕孤独的人,难道不是么?

    我望着他俩,或许只有独处,只有不那么合群,才能够解决当下我们的问题。

    叔本华说过:“获取幸福错误的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伴随而来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谎言与欺骗。”

    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孤单,聚会越是场面庞大,人们彼此之间需要迁就和忍让的需求就越大,即便内容如此枯燥而无味,我们也不得不逢场作戏,因为只有彼此相像、投契才能够维持聚会的和谐万分与歌舞升平,所以在酒桌上通过违心的吹捧从而获得彼此求同也就不足为怪了。

    喧闹而浮躁,乏味而无聊的聚会里边,平庸必然当道,很难想象,有人会在饭局上思考或者讨论“你是谁,从何而来,将往哪去”的话题,存在深刻思想和渴望自由的人只能在无聊之中愈发无聊,直至他们心甘情愿,乐在其中。

    然而,似乎在酒局和牌桌之上,从未产生过什么卓绝的思想和伟大的创造,企图获得真正的自由的人一定不愿如此。所以,我提出独处的原因在于,当你真正思想丰盈而深刻,对自己内在真实的需要有所觉察的时候,一定可以忍受直至享受孤独,享受孤独所带来的乐趣,因为独处之中存在真正的触及灵魂的自由,从而可以让人得以获得内心的自在与平和。

    记得开始写作以来,每篇让我感到满意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喧嚣过后写下的。深夜平静而安稳地自处时,所有的思想与创造力犹如清泉一般,从脑海之中汩汩而出,我从中明了许多从前不懂的道理,得到来自本心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力量,随之而来的是,我不再感到恐惧和孤独,不再认为空虚而绝望,似乎一切都在思索之中变得好了起来,我也觅得穿越迷茫与困境的方向。

    无可否认,人是群居动物,所以我们才会那么地害怕孤独,害怕独处,我们才会如此急切地寻求认可,企求肯定,似乎只有躲在彼此一样的人群之中,我们才能感到安全。

    蚂蚁、羊群都是这样,因为它们过于脆弱,脱离了群体几乎无法生存,然而狮子、老虎则不是如此,它们无须合群,它们无惧独处,它们不需置身于群体之中获得生存的权利,因为他们拥有足够强大的能力足以保护自己不受到来自于恐惧孤独的伤害。

    如果你想做一只人群之中的狮子,离群索居,深居简出就几乎成为必然,因为远离喧嚣便是摆脱平凡,便是接近本心,便是获取自由,从而在孤独之中得以怡然自得,安之若素。

    所以,有时候,不合群不是因为孤僻,不是因为孤芳自赏狂妄自大,而是因为喧嚣终究过去,孤独必然到来,不合群的独处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会的与自己的相处方式,这是寻求内心幸福与安宁的唯一途径。

    我们生而短暂,上天留给每个人的时间再长也不过百年,如果害怕虚度此生,年华老去的话,越早懂得“不合群”的道理和越快学会独处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合群,是因为我们需要把时间花在内心深处认为的更为重要的人和事身上。

    所以,真的不是不合群,而是因为命太短。

    可以不喜欢,但是别谩骂

    前几天看微博,热门微博里边,关于王菲和谢霆锋复合的话题尘嚣尘上,自己本来对于明星绯闻八卦不甚关心,他们复合一不违背道德,二不影响他人,实在没有太多可值得议论的东西。然后另外一条微博引起我的注意,很多微博评论不但在那条新闻下边,还在她的女儿窦靖童的微博里边,各种恶语相向,怒斥辱骂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出于对自己文章的美感和洁癖,我就不去引用那些糟心话了,就挑一句文雅点的,“还学佛呢,干的都是什么事儿?”

    事实上是并没有哪位高僧大德指出王菲这事做得不合佛法,而且,凭借我对佛学的粗浅了解,也没有哪条佛法指出这事做得不对,算得上是作奸犯科。恰恰相反,谩骂不止不依不饶的人反而自己犯了“嗔”戒。

    一个女人她离了婚就是个单身女子,然后再和谁恋爱也好,结婚也好,本来就是一件既自由且美好的事情,怎么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大逆不道,不知廉耻了?

    后来想想,记得前段时间几个微博公众账号转发过我的文章,喜欢的朋友多数感受得到我在文章之中流露出的真诚与友善,不喜欢的朋友善意的批评我也欣然接受,毕竟优秀作者太多,自己不过刚刚入门而已。

    有些评论却是不大对劲,譬如:废话满篇,loser写loser。

    说起言语刻薄这事,我可以做到比谁都“专业”,吐槽嘛,就是见不得好,什么都往邪恶、阴暗、糟糕里说呗,你写个文章,写来干屁啦,啰啰唆唆有意思么?你去旅个游,出去干屁啦,人多天热,不就是些破景点么,有啥好看的?你吃个饭,吃那么好干屁啦,吃饱饿不死就行啦?……

    问题在于,这种尖酸刻薄言语低俗毒辣的意义在哪?

    如果现实生活里边这么“口臭”,实在是会“衰”到没朋友。没有人喜欢和成天抱怨、言语恶毒、心理阴暗的人待在一起。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作投射,这种个体防御机制指的是一个人下意识地否认自身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而将其赋予外部世界,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投射到他人身上并且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也就是说,谩骂者嘴里的世界,就是他们眼里的世界,也是他们心里的世界。

    对于言语恶毒的人,谈不上厌恶,心里满是同情。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正在过着他们挂在嘴边的生活,这样实在糟糕。

    何况,谩骂走到极端,可能引发攻击行为,小则相互辱骂、斗殴,大则打砸商店、汽车等,此前打砸日货的暴戾、极端行径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悲愤不已。

    存在认知障碍,就是佛教所说的无明,通俗而言,就是智商欠奉,情商不高。

    这样的人不但没有办法过好此生,还很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优秀的人一定不会如此,他们嘴边和眼里的世界都那么充满活力,满是美好。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他们可能说出那样的蠢话。在我们认可、喜爱乃至尊重、崇敬的人口中,我们几乎从未听过任何一句该死的糟心话,更加不可能做出什么极端行为了。

    毕竟,尖酸,刻薄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对于刻薄的人自己也是一种心理伤害。

    所以对于很多社会现象也好,人与事也好,可以不喜欢,但是别谩骂。

    我喜欢《后会无期》和韩寒更多,即便我不大喜欢《小时代》,不喜欢顶多不看嘛,事实上,无可否认,郭敬明是个优秀的商人,在勤劳致富上面,他比韩寒厉害许多。

    其实尖酸刻薄是件非常简单的事,尤其是在网络上,难的是发现美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记得有期《先锋人物》梁冬说过一句话让我特别赞同:“人生在世,一个是修苦中作乐,一个是修忙里偷闲。”

    应对生活之中的困境时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爱投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人,不要抱怨,不要刻薄,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摆出一副全世界都欠我钱的臭脸。然后保持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发现生活之中各种各样的美好之处,这样,才能逐渐过好此生。

    记得刚刚开始写作那会儿说我尽干没用的事的朋友现在过得并不大好,而我已经签下了两份出版合同。

    曾经对囚犯进行心理咨询,我尝试抱着理解与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他们曾经犯下的过错,然后鼓励他们,哪怕身处绝望之中也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竭尽全力在善恶面前坚持善,坚持去发现人性之中美好的一面,即使身陷囹圄,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思索,尽量让自己过好每一天来寻求内心安宁的途径。

    有人总会抱怨社会,怪责制度,诚然,现实之中,总有许多不公平与不正义,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不是所有努力都有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糟心事,然后陷入困境之中,可是,怎么去看待生活赋予我们的苦难,如何去应对自己遭遇的困境,决定了每个人将会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和未来。

    积极的人在任何困境下总能积极,然后绝地反击,让一切慢慢变得好起来,抱怨的人很多时候总是抱怨,结果状况越来越糟,自己也就留在了那个所抱怨的世界。

    所以,如果我们祈愿此生此世可以过得好些,就不应该总是把一些糟心话挂在嘴边。毕竟,哪怕一个懂得一百万种尖酸刻薄,肆意抱怨的方式的人,哪怕可以在评论之中骂得花枝招展,花样迭出,还是只会招人讨厌,不会得到尊重。

    尖酸刻薄的谩骂也是一样,既不能让别人心情舒畅,也不能让自己过好此生,说起它的坏处,还能再写一篇文章,所以,先且不论人品学识,单看利弊,这也是一桩赔死人的买卖。

    一只傲娇的小学生

    一

    我和我的小伙伴大头小学毕业之后已经失联十多年了。

    在我觉得活得太累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就如同想念失去的姑娘一般想念他。

    小的时候,我们很穷,没有零钱花,用的都是整一百。

    大头给我们发钱的时候,眨巴着眼睛,说这是股东福利。

    那时候大头从我们手里接过一毛、两毛、五毛、一块的零花钱,勇闯股市,大杀四方。

    神一般的几轮短线操作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了将近500元的现金。

    为大头开户操作的是隔壁李叔叔,他也顺带赚了好几万。

    不过在大头不带他玩的时候,他亏光了。

    大头傲娇地说,这笔巨款已经够我们撑到五年级了,我决定金盆洗手了。

    我们都眼巴巴望着大头,觉得应该再搞多点。

    大头横眉一扫,贪婪是人类的痼疾。

    我们小学生可不能这样。

    1994年,股市大跌,大人们都忙着跳楼的时候,大头告诉我们,所有人恐惧时,我们应该贪婪,所有人贪婪时,我们应该恐惧。

    所以,我们要的不是钱本身,而是钱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这句话我们当时完全听不懂。

    现在回想起来,我可以保持一点独立精神,懂得无趣的生活是一种悲哀,启蒙老师就是大头。

    大头接着对我们说,经济基础解决了,该考虑上层建筑了。

    什么意思?拿着当时最贵的雪糕,喝着可口可乐的我们异口同声地问。

    我是说我们该回去上课了。

    二

    上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多吃苦,下苦功,头悬梁锥刺股,囊萤夜雪,童第周在路灯下、厕所边读书,因为一定要争气……

    班干部们勤做笔记,认真思考,点头如捣蒜。

    大头站起来问:为什么要这么辛苦?

    老师回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大头接着问:为什么要做人上人?

    老师回答:人要有追求。

    大头接着问:有追求就是做人上人么?

    老师:……

    我扯扯大头,差不多算了,别得罪老师。

    大头接着说:我们学习就是因为喜欢才学啊,喜欢什么就好好学什么嘛!喜欢数学学数学,喜欢地理学地理,哪怕喜欢烧烤和杀猪,把烧烤烧好,猪杀好也是好的啊,老师,我们为什么觉得学习会如此痛苦呢?

    老师回答:你不吃苦,考不了高分,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找不着好工作,找不着好工作,娶不到好媳妇,娶不到好媳妇,生不出好娃,生不出好娃,不懂吃苦,不吃苦,考不了高分……

    大头淡定地打断老师:老师,你是大学生,你找着好工作了么?你觉得让我们小学生那么辛苦做题你的人生就有意义了么?你的追求实现了么?你喜欢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书么?你真的觉得你这一辈子是有价值的么?

    我们完全听不懂,全都望着大头。

    老师羞红了脸,泪眼汪汪,无言以对,默默地抓起一把粉笔,拿起了粉笔擦。

    大头漂亮地闪开老师投掷过来的粉笔和粉笔擦,说起了Rap:

    小学生不就应该快乐地长大么?班长,三百度的眼镜,不重么?学习委员,每天做五百道习题,不累么?文娱委员,我知道你讨厌钢琴,每天必须练习两个小时,不烦么?嘿喂狗,你们说,你们说,你们不累么?你们说,你们说,你们不烦么?嘿,我们为了什么而活,嘿,我们此生的目标是什么,呦呦,切克闹……

    班干部们大声地哭着站起来:我们不烦,我们很烦你啊。呜呜呜呜……老师,我们好伤心好绝望啊,呜呜呜呜……他毁了我们的尊严,呜呜呜呜……我们活着好无趣啊。

    大头一拍桌子,跳到了桌子上,觉得无趣就对了,因为你们不喜欢啊,所有成就都是因为热爱!喜欢做,享受做,才不会累,懂么,熊孩子,懂么,懂么,你懂么。

    窗外的阳光照射进来,大头矫健而优雅的身姿让人看得如痴如醉、目瞪口呆,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他就像一个有光的少年,头顶似乎顶着一圈光圈闪耀着,肩膀似乎长出了一对洁白的翅膀。

    哈利路亚……

    同学们仿佛受到感召,冲出教室,来到阳光下,天地间,喜欢读书的孩子们跑到了图书馆,喜欢科研的小朋友正在有条不紊地做实验,喜欢动手的小朋友做起了手工活,喜欢种植的小朋友在空地上开起了荒,喜欢经商的小朋友已经批发了一堆冰棍、薯片什么的沿街叫卖。大家的脸上都充满了满足而幸福的笑容,都为自己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感到无比的快乐。

    我、小胖还有大头惬意地躺在草地上晒起了阳光,大头摸出一把吉他,小胖,伴舞,你,作词,我们一起来唱首歌。

    小朋友们,就应该快乐

    大人的世界,那些乱七八糟的

    都死一边儿去

    我们只是,干喜欢的事

    无聊的生活,那些可有可无的

    都死一边儿去

    我们要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我们要的洒脱,其实很自然

    就是,和喜欢的人儿在一起

    就是,和喜欢的情儿在一起

    就是,和喜欢的景儿在一起

    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一生

    三

    后来,校长把我们几个叫到校长办公室,说我们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要给我们喊家长,要给我们记大过,如果我们不思悔改,就要开除我们。

    大头笑了笑,你放他们几个回去,这事儿和他们无关。

    校长瞪着大头,还想做大英雄?今天出风头了?厉害了?不得了了?能上天入地了?我还治不了你了?

    大头望着校长说,你开除我成啊,我随便换一学校,考个全市小升初第一,我还顺带提携俩小伙伴一起揽下前三名,你开除我试试看。

    校长愣了一下,寻思这小子平时从不认真听课,每次考试都是满分,省里组织的小学生知识竞赛得过一等奖,真的开除,万一真如他所说,自己颜面何存……

    大头接着说,你们LC小学不是号称全市最好的小学么?我走了,小升初前三名可就都不是你们学校的啰。

    校长想起那画面实在太美,根本不敢想,嗯,咳咳咳,嗯,咳咳咳,大头,你这个,行为啊,虽然,啊,啊,啊,但是激发起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家都很活跃嘛,小学生嘛,啊,就应该活泼,就应该奔放,就应该自由,就应该快乐,啊,这个,你回去,我让班主任给你调一个好位置,让她,让她选你当班长,你要带领整个班,取得好成绩啊。

    大头笑了笑,我不想做班长,也不用换位置,我现在那儿挺好,校长,你这陈旧的办学理念是不是应该换换了。

    换换换。校长打着哈哈,把我们送出了办公室,并让秘书给我们每人奖励了几只笔和笔记本。

    我们出了校长室,拿着笔和笔记本,就差没对着大头下跪磕头了。

    大头回眸一笑,你看我牛么?

    我们点头如捣蒜,牛大了。

    四

    后来小学毕业,我们班考了第一,无论单科还是平均都是第一。大头请我们吃了个饭,说他们家要搬走,不在市里念书了,让我们记得,勿忘初心,坚持理想。

    我们当时听不懂这两句话的分量。再后来,听说大头辍学,周游世界去了,再后来,我们就再也没有大头的消息了,这个“牛大了”的人物好像没有在我们生命里出现过。

    但他说过的很多我们当时根本听不懂的话,全部铭记在我的心里,在我孤独、无助和绝望的时候给我力量和勇气。

    记得大头说过,无趣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所以不管遇到多大的难事,我都希望,自己可以在无聊的世界里,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而我遇见的最有意思的人,就是大头。

    我们都很想念他。

    听过许多道理,还得过好此生

    电影《后会无期》之中有句台词:“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话瞬间走红,无数文艺青年奉为圭臬,开始我也觉着挺有道理。

    然而对此掀起的一股不听道理,管他此生好坏的风潮我不敢苟同,相信这也并非韩寒本意,为何我如此武断,待会儿我会说到。

    另一个问题在于,假如这话也是无数道理之一,我们到底听还是不听?听了,还是过不好此生,不听,他又说得好有道理。

    韩寒新书《告白与告别》里边还有一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真的,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大量的思考,是不会把事情做好的。如果什么都不懂还能获得成功,只有赌今年的世界杯。”

    这话同是道理,听是不听?

    事实的真相是,韩寒看书很多,写书很多,听过说过的道理也不少,无论他自己如何以为,我认为他的此生过得挺好。在很多人,应该也是吧,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成群结队地想要成为他的女婿。

    既然大家都听道理,也讲道理,凭什么他过得好此生,而我们过不好,这事总是值得认真考虑。

    我不大想举例子,老举例子显得很作文,很低智。可是不举例子,论证起来又好像不够说服力,譬如乔达摩·悉达多,那个菩提树下盘膝而坐的圣人,证悟了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区区十六个字,正常人瞬时就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何深陷我执,苦不堪言的人还是那么多?

    仅就“无常”二字,便可让人“无畏将来,不念过去”,然而,为何还是那么多人没法做到?

    还有从一个一句台词都没有的龙套成为万众瞩目的星爷,六岁登基最终纵横天下的康熙大帝,“文革”上山下乡最后自学考取大学的理工科学生、文人王小波,创业失败无数次最后还是通过小米科技一举翻身的雷军,被赶出苹果公司之后王者归来的乔布斯,还有……

    你也看得出来,这些例子我都是随口乱举的,排名不分先后,成就不论大小,但是,至少,他们都是把此生过好的人,这点我有把握。

    这样的人多如牛毛,身边也有不少。

    曾经我也深陷迷茫,觉得世事不公,感情一波三折,事业跌宕起伏,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努力,才能得以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当我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和写作之后,别人讽刺,你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心理咨询这玩意儿,没事儿瞎聊天,能赚钱么?

    事实的真相却是,我做了很多案例,帮助了很多人走出了困境,助人自助,写作方面也是越来越好。

    当然,我不过是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举自己的例子,是因为真诚和分享,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人,所以,我说自己,不是想说自己有多牛,而是因为我通过“听道理”得到过许多启示,从而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主动而积极,心态变得更加平和而宁静,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想要做到而难以做到的,但是,这也是过好此生的关键所在。

    听道理的原因在于,道理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明,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方式更加多元和开放,从而获得幸福和满足的可能性更大。当然,我说的道理不是“过好此生必看的250条”“学会成功的38招”,这些鬼东西,连写它们的本人也不信。

    人要爱平等,爱自由,基于这两点,相信人性的美好,相信科学的力量,也就是说,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爱智慧。譬如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佛教教义里边广袤的哲思和智慧,积极心理学里对人所能企及的高度的精彩论述,哲学家罗素、作家萧伯纳等大师对于人生而为人的观点和论述等等,这些道理,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价值,他们阐述的都是人类最为美好的东西——人性与智慧。

    学习这些,才能真正过好此生,当然,除了懂得道理之外,还要做到。做到的关键在于努力,从本质上看,我们之所以要不断努力取决于人永不满足的“贪婪”与欲望,更取决于人对于自由的渴求,况且,只有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越来越笨,让自己现在比过去更好,我们才有资格去选择对于过去是怀念还是忘却,是珍视还是无所谓。我们既可以活在过去,也可以存于当下,既可以往复纠结,也可以无所顾忌,总而言之,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得到了自由选择的机会。

    想想看,得到自由最为宝贵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借此找到真正的自己,对于究竟是要过好还是不要过好此生,我们都能主动地做出选择,对于幸福与不幸我们可以挑挑拣拣。每每想到这点,我就觉得我不但要好好听道理,更要不断努力,因为获得自由的人生,于我而言,实在是太具有吸引力了。

    记得范冰冰说过一句话:“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所以,我们不但要听道理,而且要努力让自己变成道理,不只是举例子,而且要努力成为例子,不只是看励志,而且要让自己励志。

    哪怕最终碰得头破血流,发现平凡才是最终的答案,也要在付出所有努力之后,自愿甘于平凡,才能无悔此生。

    谈及死亡时

    我们总是羞于谈性,惧于谈死。

    但是,我们都是因性而来,而且自打出生之日算起,死亡已经进入倒计时。

    任凭谁也无处可逃。

    探讨生死确实需要勇气,恰巧我是一个不乏勇气的人,我羞于谈性,但愿意谈死。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在于我所热爱的一名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自杀。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睿智、温情、有趣的人,或许是因为他在《死亡诗社》与《心灵捕手》之中塑造的导师角色过于暖心,让我实在无法想象并且说服自己他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旅程。

    然而,若是因为抑郁症,那么一切似乎又是说得过去的。如果抑郁症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与治疗的话,死亡可能就是最好的解脱。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倘若让我到深山老林之中,精于养生,孤独终老,即便可以活到200岁甚至250岁,我猜想我一定也是万万不愿意的。

    这里涉及一个生命的长度和宽度的问题,就我而言,宽度应该是度过一个有趣的人生。于我而言,置身于滚滚红尘之中爱我所爱,就是有趣的源泉,所以,我更希望自己的生命在宽度上有所体现,而长度只是顺其自然。

    或许源于生物自身的求生本能,让人类异常惧怕死亡,其实,人类真正害怕的应该是独自面对一个全然未知的领域所带来的无边无际的虚无与孤独。

    这种感觉我曾经有过,儿时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我失足滑入湍急的小溪之中。回忆起来,当时的我整个身体包括意识全部置身于周遭虚无的水中,我毫无水性,却也没有觉得呛水难受,只是感觉自己悬浮在另一个世界之中,世间原本的其他一切人、事、情都与我无关,我只剩下一个人,孤独地漂浮在混沌里。

    最后幸运的我摸到一根被湍急的水流冲去泥土而伸入水中的大树的树根,得以脱险,爬回岸上。

    印象中当时的我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恐惧感,反而觉得自己好像得以重回母体之中,自在漂浮,无所欲求,或许,这段经历是让我之后不大害怕危险来临的潜在原因。

    我真正对死亡产生恐惧源于后来自己亲眼所见的第一具尸体,那是一个同学的父亲,通宵达旦打麻将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挂瓶之后,突然死亡。看着一具僵硬而毫无血色的尸体,各种饱含意象的祭奠用品,听着凄切的哭声,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里开始觉得有些恐惧。当时自己小学二年级,每天晚上晚自习放学之后回家总是会走过离医院不远的路,恰巧一天晚上父亲一个不靠谱的朋友借来的一张VCD是一部恐怖片,里面的一个闹鬼的镜头将我瞬间吓哭。两者结合在一起之后,每天晚上我途经那条道路的时候,心中总是感到无比恐惧,生怕有奇怪的东西会莫名出现,将我带走。直到有一次,我的心里发出一句呐喊“有种搞死我啊”之后,突然觉得,至多搞死自己而已,如果死都不怕,那么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所有的恐惧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后,每每遇见各种困境,这句话总是不断从内心深处浮现,“有种搞死我啊”,这句话不具有任何挑衅的意味,只是在我的心中充满了自我防御意味满怀治愈的力量,我似乎成了一个刀枪不入的人。

    然而,我并不确定,这是好还是坏。

    毕竟不惧失去的人,可能也会不懂珍惜。

    曾经咨询过一个自杀未遂的朋友,他对于生命中难以度过的困厄总是试图通过结束生命来加以解决,然而每次他总是幸运地被抢救了回来,不幸的是,他一次又一次陷入了新的苦痛之中,再次企图通过自杀来摆脱痛苦。

    如此往复多次,活不下去,死不得法。

    人最大的痛苦便在于此,不能接受,无力改变,活得比死更加艰难。

    直到他开始接受一个绝望的自己,他说:都死过那么多回了,还有什么可怕和看不开的。

    然后他突然就变成了一个至少看起来非常乐观的人。

    王小波说过,人的痛苦源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真正的无能,就是既不愿接受,又不去改变,任由自己遭受无从改变的命运折磨。

    如若希冀改变这一切,得到真正的平和而坦然的心态,在且只在于接受,无论是接受生,还是接受死。

    佛教徒的接受在于从内心深处认可诸事无常,诸漏皆苦,从而接纳自己目前的所有情绪和状态,也接纳世事得失不定,缘起缘灭的变幻无常。

    因为该来的都会来。

    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认为人在真正明了了生与死的关系之后,便不会再恐惧在任何时候来临的死亡。

    因为人之必死,何况,谁也无法知晓死后世界的好坏,既然无法知晓,那么,“活着的时候好好活,该死的时候坦然去死”便是当下活着的人可以具备的最好的心态。

    我也曾经绝望过,甚至闪过死的念头,但是这个念头总是被心底那句强大得可怕的“有种搞死我啊”给无情地掐灭了。我只是想死,但是还是没有被搞死,所以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到任何可以真正把我搞死的人和事。倘若真的遇到了,我想死之前我也会坦然地对命运说上一句:好吧,这次算你有种。

    向死而生,说的是既然暂时没死,那么就向着死亡的方向积极地活着。

    反正我不确定死了之后我将遇见什么,那么,就将此刻能够遇见和感受的美好和糟糕全都认真而努力地去感受和经历一遍。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深爱的人,等到大限将至的时候,才不至于有遗憾,没有遗憾,便能坦然地面对死亡的降临。

    我曾经因为工作接触过一个60多岁的无期罪犯,不出意外的话,他将终身失去自由,死于监狱。对我而言,他的处境让我感到万分绝望,几乎连“有种搞死我啊”都没有办法让我被完全说服,可是那个老头活得挺自在的,他告诉我,死了也不晓得能不能抽上烟,现在每天还能抽上一根,我也不急着去死,因为在死之前的每一天,我都能好好地抽上一根烟,这就够了。

    这是一种如何充满希望的绝望啊!

    所以,后来我也不再老提“有种搞死我啊”了,我觉得,既然活着,那就好好活着。

    想到世间还有那么多美好而没有经历过的人和事。

    单纯想到漂亮的姑娘和四川的火锅,我就根本舍不得去死。

    谨愿世人温柔相待

    前两天一个囚犯过来找我,聊起他近日被接连不断的噩梦所困扰。

    对于穷凶极恶、阴险卑鄙之徒,我向来没有好感,很多时候,因为工作不得不有所接触,如若他们对己所为之恶毫无悔意,更是让人不自觉地感到万分厌恶以及想要离开,内心不愿与之过多交谈。

    即便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

    然而他未能给我这样的感觉,一个29岁的男人,长得棱角分明,眼神里透露出一种对于人世的无助与绝望。他的语速缓慢,偶尔结巴,看得出来,他的语调满怀悲伤,表情痛苦,可能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他也是几近无能为力。

    他说,我害怕自己变成那样,恶毒,凶残,无情无义,我知道,这样下去,一定会毁掉我自己。

    他说,前些天做过一个梦,三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在一片空地上虐杀一个女童,而他内心充满了对歹徒的痛恨,想要阻止这个悲剧却又迫于邪恶的压力,不敢出手,甚至不敢出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童被虐杀至死。而女童临死之前望向他的无助而绝望的眼神,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梦魇,他握紧拳头,心跳加速,可是就是没有勇气去反抗这一切,那种痛苦折磨得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随后,他说起了另一个梦。三个恶徒,牵着八只恶犬,为非作歹,横行霸道,这次他敢于劝阻,认为任由恶犬胡作非为总是不对,可惜恶徒不听,他便替天行道,杀光恶犬,最后恶徒寻他算账,他便将那三人一一推下高楼,三人摔得粉身碎骨,死无全尸。此时,他同样陷入另一种绝望之中,即使面对恶人,他用了更恶的手段去对付他们,那么,他自己也是他心中所痛恨与仇视的恶人,从而他的内心陷入巨大的怀疑与自责之中。

    他感到非常痛苦。

    然后聊及他的身世,他儿时便被生父母卖给养父母,从小便寄人篱下,受尽冷落,养父母虽然养他,可是总是缺乏关爱。

    说起他儿时的负性事件,一件是玩碰碰车时不小心撞伤了姐姐的脚而被养父母修理得够呛。那种修理不是一般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而是真真正正地修理,足以让一个孩子变得不安与恐惧,甚至认为玩耍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另一件是他带着妹妹到山上玩,回家太晚,这次被责罚的是妹妹,他的描述是,妹妹几乎不是他们所亲生的,几近往死里打,他感到万分恐惧和无助,认为自己无法保护这个家里唯一依赖和信任他的亲人,他感到无比的自责与绝望,心里泛起一种对世界的厌恶与敌意。

    他变得异常敏感,从那以后,他发自心底认为快乐是有罪的,甚至受不了同学对他的一句玩笑话,甚至因为一句不顺心的话就想趁着同学睡熟之后,穿上鞋子狠狠踩踏同学的脑袋。他的自责与内疚由内转外,对于任何外界对他的侵犯和挑战,他都恨得咬牙切齿,不惜一切代价使用暴力偿还。

    终于,在他打工的工厂,他和一个工友发生争执,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要的物料工友未能给他,却分给了其他人,这种似乎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他的眼里变得万分严重,而这位工友的几句冷言冷语更是彻底激怒了他,一句“凭什么,为什么如此对我”几乎主导了他所有的情绪,他买了一把砍刀,埋伏在了工友下班的路上。

    这次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故意伤害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所幸的是,他并未致人于非命,砍人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恶,主动报警,留在犯罪现场等待法律的惩罚。

    听完他的讲述,看着他眼里透露出的纠结与绝望,那时,我是难过的,我难过一个原本活泼且对世界充满善意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如今的这个样子。

    所幸的是,他依然良心未泯,依然期望自己能够变成好人,可以摆脱这些罪恶的念头与悲惨的经历带来的纠缠与戕害。

    可以知道,他的第一个梦是关于儿时妹妹遭受惩罚的无助与绝望的显现,第二个梦就如同他犯下的罪案一般,以恶制恶,最后接受永无止境的自我惩罚。

    我看到了他的痛苦。

    我期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去协助他,陪伴他走出这段巨大的阴影,如若他愿意为此做出痛苦的努力和改变的话。然而我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他,但是我会尽我所能竭力一试。

    我期望他能够从此为善,能够重新感受来自于世界的温情与美好,遇见难事不再如此极端,暴戾与愤懑,渴求同归于尽。

    我期望那个对于世界满怀善意的孩子可以重回他的身上。

    我期望善战胜恶。

    前几天的新闻,一个家长因为孩子不能如期报名便将屠刀挥向孩子与教师,也指向了自己。再之前,没能如愿痊愈的患者将屠刀指向了医生和护士,乘客将屠刀指向不满的司机,民工将屠刀指向欠薪的老板,绝望的人将汽油点燃在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之上……

    一切来自地狱的罪孽让人不寒而栗,悲痛万分。

    我无意为这些穷凶极恶之徒洗白,也不愿将所有一切归咎于社会与体制,即使它们或多或少总该承担一些责任。

    然而为恶之人总是应当承担他们所犯下的罪孽。

    因为即使在最为恶毒、卑劣的环境之下,人性还是会闪烁光芒。在战争、饥荒、恐怖袭击、大屠杀的情境之下,总有人在绝境之中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与哀伤,依然悲悯着受苦的人,不惜一切地用爱与善去拯救沉入水火之中的人。

    所以,遭遇任何来自于外界的罪孽与不公,都不能作为作恶的理由。

    然而最近网络上的暴戾让人感到恐惧。

    面对罪恶与不公,我们不是倾向于用善去感化,而是倾向于用恶去剿灭。从而让我们陷入彼此恶毒的揣测、信任的丧失,极端的仇恨,凶残的毁灭之中。

    必须谨记,恶永远无法剿灭恶。用恶来清算恶只会带来更为强烈的反噬。

    恶的顶峰是发动战争。

    社会将变得动荡,人间将变成地狱。

    然而战争永无正义,没有人有权力去剥夺另外的人生命。

    能够解决这些不公与罪孽的只有向善。

    向善指的是坚信人性之中美好的一面。

    只有相信人与人之间的那些温情与良善。

    只有相信宽恕之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只有相信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只有相信美好终将发生。

    一切才能变好。

    而我最为担心的,便是那些带着懵懂、可爱而降临人世的孩子,他们的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能够给他们一个怎样的世界?

    无论如何。

    我谨愿世人之间,温柔相待,尤其是对孩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