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话题-话说“送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

    《故事会》上刊登过一则故事,名叫《送不走的老鳖》。说的是有位姓兰的乡村老师,为了调到县城,照顾生了癌症的妻子,便想向领导送礼求情。但手头拮据,难购礼品,幸亏他养了一只老鳖,就打算以鳖作礼。无奈鳖只有一只,需送礼的领导有六位,这可使兰老师作了难。不料兰老师的顾虑实属多余,那鳖像有灵性一样,送给第一位领导后,第二天早晨竟安然而归。就这样,当天送去,次日回来,一只鳖送了六个人,最后,鳖没有送走,调令却到了手。不久,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解开了事情的真相:其实并非鳖有灵性,而是六个领导半夜里偷偷把鳖放回到兰老师的家门口……他们虽然没有明说,心里却想的是同一句话:兰老师,现在最需要鳖补身子的,是你的妻子……

    这故事发表以后,想不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地读者、作者纷纷来电,和本刊编辑部“空中大交流”,热热闹闹议论起“送礼”的话题。

    索礼受礼,乌纱落地

    浙江作者郭西讲的故事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送礼成风,火到猪头烂,礼到公事办。这话虽然说得过头,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的。

    有个财税局长姓庞,家里天天“香火旺盛”。时间一长,庞局长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来送礼的人都各有所求,不希望被别人看到;可家里总是客流不断,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撞见以后难免尴尬。总要想个办法,让他们有章有法。

    庞局长苦思冥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操起了头、凿子,“的笃的笃”拆那门上的猫眼。老婆觉得奇怪,问他干吗,庞局长神秘地告诉她,把猫眼反过来装。老婆听了一跳八丈高:“你发神经病?猫眼反装,是我们看人家,还是人家看我们?”庞局长得意地说:“我就是要让门外看屋里。你想,上门送礼的人只要先从猫眼里一看,就可决定是进是退,这样就能自我管理,保证秩序。”老婆一听,忍不住一笑,说:“亏你想得出来,简直可以申请专利!”

    猫眼反装以后,到庞家来的客人很快就明白了它的妙用。庞局长通过这妙不可言的猫眼,对前来送礼的人进行“宏观调控”。

    这天是星期天,庞家门口来了个漂亮的少妇,她叫阿翠,是个女老板,因为偷税漏税,将被税务所处以巨额罚款。今天,她特意打扮一番,带了一个厚厚实实的红包,前来庞家送礼,想求庞局长帮忙。阿翠早已打听到庞家门上的秘密,所以到了门口先从猫眼里看一看,见庞局长正独自躺在沙发上看画报,便按响了门铃。

    庞局长开门,阿翠进屋坐定后,知道庞夫人去娘家还没回来,便一面说明来意,一面发动攻势。庞局长起先还能“和尚念经,一本正经”,后来经不起阿翠的挑逗,便在沙发上和她搂搂抱抱。正要宽衣解带,忽听门外响起“啊哼”一声干咳,紧接着,门铃像催命一般,“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一声“啊哼”吓得庞局长三魂丢了二魂,暗叫一声:“不好,我怎么热昏了,竟会忘了猫眼是反装的!”他慌忙跳起身来,开门一看,外面不见人影。回到屋里,他再无心思和阿翠鬼混,打发她走后,心神不定地想:刚才“啊哼”那人,必定从猫眼里看到了我和那女人的情景,唉,真是成也猫眼,祸也猫眼!

    庞局长正在坐立不安,门铃又响了,进来的是“宏达”私营制衣厂的王老板,他手提大包小包,坐下后便提起了免税的事,这事非同小可,庞局长自然不会轻易答应。

    王老板见庞局长打起了官腔,心里一急,喉咙口一阵干涩,忍不住“啊哼”干咳了一声。庞局长一听这声音,就像平地里响起一声惊雷,心里暗想:不好,这“啊哼”和刚才那一声“啊哼”一模一样嘛!肯定是他看到了我和阿翠的事。这么一想,庞局长态度突变,笑容满面地说:“王老板,你别急嘛,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心中有数……”

    王老板走后,庞局长开始谋划如何替他免税,正在挖空心思时,门铃“叮叮咚咚”又响了。他开门一看,只见老婆铁青着脸瞪着他,开口就是一声“啊哼”!

    庞局长一听,吓得心差点跳出来。糟啦,这一声“啊哼”,比王老板的那一声“啊哼”还要正宗!他的喉咙口像塞了个胡桃核,对着老婆吞吞吐吐地说:“你、你怎么也‘啊哼’……”

    老婆“砰”地关上了门,手指戳到了庞局长的额角头,气哼哼地说:“我怎么不能‘啊哼’?姓庞的,要不是你把猫眼反装,我还看不到你和那骚货这么亲热呢!哼,刚才我是顾全你的面子,要不早就当场闯进来了!”

    庞局长这才知道,那一声要命的“啊哼”,原来竟是老婆发出的警告。他终于感到反装猫眼弊大于利,第二天正想把猫眼再转个身,不料警察到了家,罪名是收受巨额贿赂,将他逮捕归案。

    编辑同志,你想想,庞局长本可以堂堂正正扬一身正气,荣荣耀耀当一任好官,现在倒好,反进了监狱。真是索礼受礼,乌纱落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送礼送礼,别丢骨气

    北京作者古石讲的故事

    有一次我逛商店,看到有个柜台旁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民服务——富余商品代销处”,柜台里的物品琳琅满目,而且价钱也比较便宜。编辑同志,这种商店,分明是为那些受贿的赃官开了方便之门,让他们堂而皇之到这儿来“销赃”,却美其名曰“为民服务”。呸!真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但老百姓看了,全是口吞萤火虫,心里明白。这个“富余商品代销处”,简直就是在教唆,教人受贿,教人送礼,送掉了社会的正气,送掉了做人的骨气!

    现在说个没有做人骨气的送礼人的故事。有个单位的供应科里,一个科员叫小孙,平时给科长家买这买那,科长老婆夸他能干,说他是科长的接班人。有一天,小孙听说科长要升处长了,晚上就想到科长家串门,一来想“侦察”一下送点什么礼合适,二是想探听风声,看看自己能否当上科长。

    小孙来到科长家门口,正要敲门,忽然里面传出了夫妻俩的说话声。

    科长老婆问:“你当处长,谁当科长?”“还没想好呢。”科长老婆说:“想什么,不用他用谁?”说到这里,科长老婆又像命令一般地讲了一句:“不要忘记,抽空把那盆买回来!”

    小孙一听科长老婆的口气,像是在说他该当科长,于是就没有再进去。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想:盆?盆?会是什么盆呢?菜盆?脸盆?花盆?

    两天以后,小孙还没想出科长家需要的是什么盆,又听说科长今天就要走马上任当处长了,于是赶忙去送行。一走进科长的办公室,只见科长的小舅子正坐在写字台的位子上看文件,原来新科长竟然是他!

    正在这时,科长走了进来,说:“噢,我差点忘了,小孙,你去买东西时,顺便给我儿子捎个便盆来。”

    小孙一听,目瞪口呆:什么盆,原来是科长儿子拉屎撒尿的便盆!但他没有勇气拒绝,只得上街买了便盆,给科长家送去这件最后的礼物。

    为官清正,百姓自安

    上海读者黎连讲的故事

    打铁还得自身硬,你当官,难免有人要送礼,就看你动不动心,守不守共产党的章程。

    我的阿叔在郊区物资局工作,为人老实,办事巴结,眼看别人都当上了主任、科长,他还是八仙桌旁的老九,没有位子,年纪四十多,还是副科级科员。

    这年元旦,调来一个姓李的新局长,说来凑巧,局里将他的住房安排在我阿叔的这幢楼里,而且还是对门邻居。有人好心劝我阿叔和领导联络联络感情,言下之意,要他送礼。

    但是,送什么好呢?钱要花在刀口上,礼要送在紧要处。经过观察,我阿叔发现李局长烟瘾很大,于是,这天吃过晚饭,他就去大楼对面的烟杂店买烟。店主是老熟人,香烟是正宗货,我阿叔把心一横,花六百元买了两条“中华”烟。

    我阿叔用报纸包好香烟,匆匆来到了李家。李局长十分客气,两人说东道西谈了一会后,我阿叔起身告辞,把香烟留在了桌上。李局长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说:“这烟……”

    我阿叔连忙解释:“这烟是别人送的,我又不会抽烟……”

    李局长说:“我告诉你,一、别人送你是一回事,你送我又是一回事;二、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关系好坏不在礼上;三、官清民自安,我们局里,不兴这一套!”李局长说完,硬把香烟塞到我阿叔手里,送他出了门。

    我阿叔回到家里,想到礼没有送掉,十分懊恼。忽听有人敲门,从猫眼里一看,是个陌生老头,我阿叔开了门。老头笑眯眯地问:“请问,李国民、李局长住在哪里?”我阿叔用手一指,告诉他,李局长就住在对面。

    这时,我阿叔注意到:老头的胳肢窝里挟了个纸包,看那形状,也像是两条香烟!我阿叔连忙关门,眼睛贴着猫眼,一眨也不眨地注意着,看那老头进了李家的门。过了半个钟头,老头走了出来,空着两手,不见纸包!我阿叔气得眼睛直瞪:好你个姓李的,收他的礼,不收我的礼,王八敬神,假作正经!他长叹一声,下楼退掉了烟。

    从这天开始,我阿叔就暗中注意起来,发现那老头送烟很有规律,每月来两次,一次月初,一次月中,来的时候,总是先到对面的烟杂店买两条香烟,看来那老头与李局长的关系必定非同寻常!

    一天吃过晚饭,我阿叔在楼上无意中看到那老头又来了,照例先到那爿烟杂店掏钱买烟,然后上楼进李局长家。过了一会儿,对面门响,我阿叔从猫眼里一看,嗨,奇怪,只见老头挟着香烟走出门来,这一次竟然没有把礼送掉!我阿叔站在窗口旁,看着那老头走到烟杂店,退掉了香烟,匆匆离去。

    我阿叔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装作饭后散步,来到烟杂店,用很随意的口气打听那老头和楼里的李局长是什么关系。

    店主说:“你别小看他,他是李局长的丈人。”

    我阿叔听了吃惊地问:“怎么丈人给女婿送烟?”

    “那老头怕女婿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虽是个平头百姓,也要节衣缩食挤出钱来,每个月买四条香烟给女婿抽……”

    “那今天他女婿怎么把烟退了?”

    “他女婿戒烟了。”

    我阿叔听到这里,好久才说出一句话:“这样的干部,我服!”

    (郭西、古石、黎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