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坏小子,每天都来这里放驴。他们骑驴而来,然后把驴腿用缰绳绊住,往草地上一撒,他们就没事了。剩下来的时间,他们想怎么打发就怎么打发。
他们下河去洗澡、摸鱼;
他们去偷玉米,土豆烧烤来吃;
他们在河边的沙地上摔跤、打马战。
现在,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就是去田间小道上去挖“陷坑”,陷入。
这一招他们是从电影《地雷战》里学来的。
他们先用木棍和手在小路上挖出一个坑来,然后找来一些树枝和草棚住,再盖上土。为了伪装,他们还脱下鞋来,在上面印上脚印。这一切忙完了,他们就跑回到大坝上去,趴在树荫下等着看热闹。
一个骑着自行车、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了。看样子他很神气,自行车就像一条鱼,就沿着那条小道向前游着。忽然,前轮猛地一栽,那干部立刻来了个狗啃屎,一头栽到地上。干部爬了起来,四面张望着,拍打着身上的土。他不敢再骑车了,小心地推车往前走。
坏小子们在树林里笑得爹呀妈呀,满地打滚,嘴里喊着:“活该,活该!”
等那干部走远了,他们又冲过去重新布置,再等着看热闹。
这回是一个妇女走过来了。她挎着一个小筐,脚步匆忙地往前走着,她忽然一个趔趄,重重摔在地上,小筐一下子飞出去……
放驴小子们躲在树林里,很清楚地听得见妇女哭了起来,她在喊:“我的鸡蛋呀!”她在骂:“这是哪个缺大德的干的呀!”
坏小子们躲在树林里捂着嘴笑。等到那个妇女哭够骂够了,走了,他们也随即讨论起来:“咱不能谁谁都陷了!”“那陷谁呢?”“陷街溜子!”“对,就陷他们,不见街溜子不挂弦!”
放驴小子说的“街溜子”,是指城里的孩子。那时候,城里也和乡下一样困难,经常有城里的孩子顺着这条路去南山上往回扛柴禾,又,叫“背大个”。乡下孩子不知怎么对城里孩子天生就有敌意,看见他们出城,往往就要整整他们。
目标确定以后,放驴小子们就在大坝上往远处嘹望。“来了,来了一个背大个的!”他们飞快地去把陷坑弄好,眼看着“街溜子”一点点走近。
这个“街溜子”还真能干,他背着一大捆柴禾往前走,好像都看不见人了一样。他走着、走着,忽然扑通一下,连人带柴一齐栽倒了。
放驴小子欢呼雀跃,正闹着,却有一个说:“你看他怎么还没起来?”“哎呀,是啊,不是摔死了吧?”于是就慌乱起来。于是假装成行人的样子走过去。这才看见,“街溜子”正躺在地上,揉着大腿哭呢。
他们立刻就装成了好人,一齐关切地上前问道:“哎呀,你这是怎么了?快起来,起来呀!”大家七手八脚把“街溜子”扶起来,又帮他背好柴捆,让他走,可是“街溜子”刚迈一步又险些栽倒,他哭道:“我的脚崴了呀!我妈妈还等着我回家呢!”
放驴小子们面面相觑,不由都想起自己的妈妈等自己回家的情景,一个便说:“看什么呀,快去牵驴,把人家送回家呀!”
转眼之间,“街溜子”变成了一个大功臣,他被扶到了驴背上,他的柴捆也被放在了驴背上,几个小子反倒不骑驴,他们小跑着,神情庄严地向城市进发。
“街溜子”一路上千恩万谢,他可真笨,也不想想是谁挖的陷坑。放驴小子们也乐得他不追究,他们言来语去,简直成了朋友。
他们一口气把“街溜子”送到家门口,听着“街溜子”喊:“妈,我回来了!”大家的鼻子竟有点发酸。他们赶紧卸下柴捆,扶下伤员,然后骑驴便跑。只听后面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孩子们,谢谢你们啦,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啊?”
放驴小子们跑得更快了,其中有一个扭头说了一句当时最流行的话:“不用谢,是毛主席叫我们这样做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