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名士多-她把感动留给了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于桂珍

    沂源县大张庄乡张家旁峪村有位老党员,她的名字叫于桂珍。

    1938年,日本鬼子在汉奸刘黑七部配合下,血洗张家旁峪,残杀无辜村民100多人,其中就有于桂珍的公公和二弟。

    不几天,婆婆因过度悲伤,离开了人世。

    这血海深仇在于桂珍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1938年秋,中共地下党组织进入张家旁峪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她的丈夫被发展为中共党员。于是,她家便成了党组织和八路军游击队的活动点。

    于桂珍在丈夫及其他党员的熏陶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为了打败日本鬼子,解放更多的穷苦人,于桂珍支持丈夫带头参加了八路军。有些群众不理解,劝她说:“现在兵荒马乱的,出去就打仗,还不赶快把他拽回来!”但她坚定地说:“不打走日本鬼子,谁也别想过安稳日子,八路军是咱们自己的队伍,打仗是为了咱们老百姓,他当八路军光荣。”

    第二年,于桂珍又把刚满16岁的三弟送到部队。

    在于桂珍的鼓励下,丈夫和三弟在部队英勇杀敌,先后壮烈牺牲。噩耗传来,于桂珍悲痛欲绝,但她想起丈夫临别时说的话:“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坚持下去,都要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她强忍住悲痛,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一个人拉扯着3个孩子和9岁的小弟。

    1941年下半年,于桂珍担任了张家旁峪妇救会会长。1943年3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副村长。从此,于桂珍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减租减息、反奸诉苦、生产救灾等各项运动,带领全村妇女站岗、放哨、送信,为部队推米、磨面、做军鞋、运粮草,成为远近有名的女村长。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于桂珍家成了我党的秘密联络点和“后勤部”。地下党组织经常在这里开会,许多同志还吃住在她家,少时一两个,多时院满、屋塞,有时一天来好几伙。不管哪里来的,于桂珍都热情招待,像慈爱的大姐照顾每一位同志。同志们都说,到了于桂珍的家,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处处感到温暖。当时,张家旁峪虽然解放了,但四周还到处是敌人,远的几十里,近的仅几里,经常出来骚扰。因此,同志们每次来时,于桂珍格外警惕,自己和孩子都一起去站岗。

    有一次,区中队的战士们刚吃过饭。突然,一队鬼子摸进了村,于桂珍发现后,急忙回家把战士们送上后山。由于走得急促,桌子上的手榴弹忘了带。于桂珍回来一看着了急,顾不上个人安危,抱起手榴弹,从后窗出去直奔了村南,幸亏没被敌人发现。事后,同志们谈起这件事,都替她后怕。于桂珍自己却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只要同志们安全,俺死了也不要紧!”

    那阵子,由于鬼子、汉奸一天几次来搜刮,群众生活异常艰难,于桂珍家更是困难。为了节约粮食给同志们吃,她和孩子一年到头吃糠咽菜,有时病了也舍不得吃点粮食。她常说:“同志们出来革命是为了咱穷人解放,怎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去干?”有一次,于桂珍正在坡里挖野菜,邻居告诉她,家里来了客人。她一听知道是咱们的同志来了,提着篮子就一溜小跑回了家。进家后,看到一个穿白褂子的高个子青年正站在院里,风尘仆仆,手里还提了个包袱。

    于桂珍赶紧忙着做饭招呼客人。她先拿出收藏的一点菜炒上,又架起鳌子烙煎饼。她烙一个,那同志吃一个,一连烙了八九个,都被吃光了。于桂珍不免有些吃惊,那位同志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自己是从敌占区来的,沿途村子有鬼子,他只能走野外,到这儿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了。于桂珍听后,十分心疼,连忙把剩下的煎饼糊烙完了,给他路上吃。

    一年秋天,沂源一带下了一场大冰雹,坡里的庄稼被砸得光秃秃的。在这灾荒年月,粮食就是生命,一把粮食有时可以救活一条命,没有粮,人就会被活活地饿死。正在这个时候,区里来了两位同志,住在于桂珍家。她说:“为了革命,俺娘们挨饿也心甘情愿。”两个同志在她家一住就是两个月,每次吃饭,于桂珍总是让同志们先吃,自己和孩子们私下里偷偷吃糠菜。

    粮食吃没了,于桂珍四处借。后来,同志们发现了,完成任务后,立即给她捎来了钱,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那些年里,不管情况多么紧,环境多么恶劣,于桂珍始终如一,把照顾好同志们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的职责。

    1944年秋天,村里来了日本鬼子,于桂珍和乡亲们在野外一连躲了好几天,所带的饭早已吃光。这时,沂水又了几个同志,于桂珍听说他们没吃饭,心里十分着急。想来想去,她决定去找乡亲们凑。村外到处是敌人的岗哨,她顾不上危险,满坡找,直到天黑才给同志们凑了一顿饭。

    同志们捧着这凑来的饭,一个个热泪盈眶,难以往下咽。这哪里是饭,分明是沂蒙乡亲们火热的心!革命同志把于桂珍当作亲人,而敌人却把她当成眼中钉、肉中刺,鬼子追捕她,国民党军队要活埋她,汉奸董钦也来抓过她七八次。

    为了躲避敌人,于桂珍和孩子经常露宿在坡里。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虫子咬,蚊子叮,有时还要同野兽搏斗。但在于桂珍面前,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敌人抓不住于桂珍,就砸她的家具,一年中,大锅就被砸烂了5口。

    愚蠢的敌人以为砸了锅,于桂珍就没法再给同志们做饭了,可她不灰心,不泄气,敌人砸了,她再买。同志们来了,她还照样给做饭。

    有一次,深夜,于桂珍正口咬着麻秆照着亮,给同志们烙煎饼,好心的邻居忽然跑来告诉她,敌人从村北进来了。于桂珍一听,急忙领着孩子们往山上跑。天正下着雨,淋得睁不开眼,路又很滑,她和孩子们不知摔了多少跤。

    那时,山上狼很多,不时传来狼嚎声,孩子们吓得哆嗦,但于桂珍知道,狼虽吓人,而在身后追赶她们的是人面兽心的豺狼,比狼更可恨更可怕,她不得不拉起孩子硬往前闯。

    那一次,于桂珍和孩子们在外躲了四五天,回来时,家具全没了,锅、碗、瓢、盆被砸了个净,桌椅、箱柜等烧成了灰,她给解放军做鞋的壳子,也被刺刀穿成了乱麻,并在旁边写上:“于桂珍若再为共产党办事,下场就和壳子一样。”但是于桂珍不是胆小鬼,几声“狼叫”怎能吓得倒她?她收拾好烂摊子照样干。

    敌人抓不住于桂珍,就把她的邻居找来拷问,但不管怎样打骂,邻居们就是不告诉他们。敌人没办法,就气急败坏地放火烧了她家的房子,邻居的房子也跟着遭了殃。这一次,于桂珍家的全部家当就剩下柳树底下一个碗。后来,她在地方党组织和乡亲们的帮助下,修复了房子,重新安上了家。

    由于于桂珍工作出色,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1943年,她光荣地出席了县人代会。1947年,鲁中军区的报纸上刊登了她的模范事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