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访谈录-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布赫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地努力奋斗,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个山川秀美、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西部将会在21世纪出现在世人面前。

    2003年初秋的北京,天高气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来到位于北京东城的布赫家。

    布赫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国家领导人,曾担任过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03年召开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他因77岁高龄从领导岗位上退下。但是,他并没有安享天伦之乐,而是时刻关心着国计民生,经常到外地考察调研。前不久,他又到内蒙古自治区考察了半个月的时间。他深入草原,访问牧区居民,倾听群众的呼声。我从他洋溢着春光般风采的脸上,还可以看得出内蒙古大草原炎炎的烈日留下的印象。谈起这次内蒙古自治区一行,布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不住夸赞内蒙古自治区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并由此谈到西部大开发。

    布赫说,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占全国的29%。自古以来,西部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治,全国治;西部富,全国富。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正确,深得民心,西部近几年来才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

    这几年,我曾到过西部的一些省市考察,所到之处,所见所闻,的确是让人振奋,让人激动。

    谈到这里,布赫的眼中流露出欣喜。他比划着向我介绍说,这次到内蒙古自治区,看到一片片绿波荡漾的草原,心情格外高兴。一个“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马儿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又呈现在我们面前。

    布赫说,西部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正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的地方已经做出了成绩,积累了经验。从总体上看,西部大开发还要加快推进。从西部地区总体情况来看,整个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所谓基础设施,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建设上不去,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要受阻。国外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快西部大开发,首先要继续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网络建设,比如交通网络、通讯网络、信息网络。过去人们常说“公路通,百业兴”,这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仅仅是公路通是不够的,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现代化的网络。应当说“网络通,百业兴”。网络建设搞好了,可以大大改善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条件,沟通西部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联系,提高效率,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为西部大开发创造坚实的、现代化的基础。

    布赫说,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提出加快西部大开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考虑,从全国的资源合理开发配置考虑,让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不断开发,一部分资源已经被开发利用。但是,更多的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现已探明,西部地区拥有优势的资源有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有的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西部的资源开发利用好了,对我们整个国家21世纪的进一步腾飞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西部资源开发,应千方百计地促使资源转化为效益,变资源优势为效益优势。为什么拥有丰富资源的西部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把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效益。因此,加大西部资源开发应当立足于加快西部资源的转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根据西部大开发乃至全国发展的全局,认真做好整体规划,优先开发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资源。比如,西部富有广阔的国土资源,西南富有丰富的水资源。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长江、黄河水能蕴藏量巨大,新疆又是我国内陆湖泊密集的大区,21世纪的前期,如若能合理的规划,把这两个资源利用好,建设好,西部广袤的沙漠将会变为绿洲,不仅可以有效地遏制西部沙漠化,把西部大片国土变为良田,进一步为西部的资源开发服务,而且对全国的生态平衡都将发挥不可低估的价值。要创造良好的资源开发机制,多方吸引投资。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搞好资源的开发。没有市场资源是不能转化为效益的。市场需求什么,应当先开发什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证在资源开发上做到循序渐进,合理开采,保持后劲。

    布赫指出,西部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区,这个地区生态环境的任何变化,不仅要影响当地,而且将影响整个中下游地区,进而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态平衡。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把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放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现在,我国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北京多次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沙尘暴,与西部地区沙漠化日益加重分不开。所以,必须坚持以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不能为了短期效应而破坏西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在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就是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要重点搞好植被恢复。西部地区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可以减轻长江、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只有植被恢复搞好了,西部才能有一个好的、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布赫又指出,西部地区城市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不少年。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因此,西部地区要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

    要做好规划,选好模式。在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搞一刀切,照抄照搬一个模式。西部地区在做城市化规划时,首先要考虑把西部地区的城镇与中部、东部的一些大中城市有效连接,通过与中部、东部城市的连接,沟通各种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目的,在于城市的聚集功能、辐射功能、拉动功能,以及其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区域经济优势,考虑一些大、中城市的发展规划。

    布赫强调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重要论断,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因此,西部地区要把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作为一项发展战略。要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西部地区有不少传统产业,比如新疆的棉花、棉纺织品。

    但是,如若不用高新技术来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现在,我们已经加入WTO,要按照WTO的标准,提升传统产品的质量,才能参与国际性竞争。内蒙古自治区兴发集团公司,经营的是传统的产业和产品,但是,他们坚持不懈地搞好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和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国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这就说明,只要我们不断坚持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光明灿烂。科技创新,首先要体制创新。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没有一个适应科技创新的体制,创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西部地区可以进一步放开科技市场,大力发展一些民间的科技组织,发挥其中介作用。

    布赫又说,人的因素始终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者说决定性因素。

    西部地区在21世纪要腾飞,关键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较高政治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并经过实践考验的领导人才:有公仆意识、廉洁奉公、勤政高效的公务员人才;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创新能力强、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类专业人才。西部地区目前的各类高等学校不少,要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要结合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开设一些课程,培养熟悉WTO的人才。要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都应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考虑,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人才使用计划,要大胆使用各类人才,千方百计让人才尽快成长。

    谈到西部对外开放,布赫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地区取得的成果充分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有今天的辉煌。而且只有继续改革开放,西部地区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当前重要的是结合WTO的有关法则,重新审处在对外开放政策上的一些不合理方面,尤其是软环境的治理方面存在的不利于扩大开放的因素,并积极加以改进。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加大开放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放。对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可以实行优惠政策。大的跨国公司的进入,可以带来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管理方法、新的市场机制,这对我们是很有利的。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西部地区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较多,这是扩大对外贸易的基础,关键是在发展对外贸易中,要不断地提高贸易质量,比如运用一些先进科学手段,高新技术方法;比如创造新的外贸机制等等。

    要大力吸引国外资金,为西部大开发服务。这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环。只有更多地外国资金、技术、人才进入西部,西部大开发的市场才能做大,效益才能更高,步伐才能更快。

    布赫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没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们的改革开放不可能继续向前推进,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可能融人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我们加入WTO的目标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关系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组合,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败。要注重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使之不断趋于完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着重建立健全市场规则,规范政府和企业以及中介组织行为。西部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加快清理和废除一些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坚决取缔一些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地方保护性条文,创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要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对那些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扰乱市场治安的不法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要加强市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执法水平。要提高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开展网络服务,完善市场效能,提高市场效率,发挥市场效应,增加市场效益。

    要根据西部地区的产业和资源分布特点,建立一批专业化市场,让这些专业化市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组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

    布赫最后强调,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想保证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必须按照小平同志讲的那样,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哪一个都不可偏废。

    偏废了其中任何一方面,就有可能导致我们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夭折。因此,西部地区要同全国一样,坚持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稳妥、稳步、稳定。没有稳,就没有团结,没有进步,就没有发展。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只有保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环境,才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而从一定意义上说,西部地区稳定了,全国的大局才能稳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够不断推向前进。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开发,依法建设,依法办一切事情,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素质,不断增强凝聚力。

    特别要注重搞好人口规划,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要加强民族团结。

    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民族团结工作十分重要。

    没有民族的团结,西部就没有安定的环境,西部大开发也就不可能成功。各民族之间应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富裕,共同为开发西部做贡献。

    谈话结束时,布赫高兴地说,西部大开发,是世纪之交我们党和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复兴的伟大创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地努力奋斗,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个山川秀美、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西部将会在21世纪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